还有隐蔽的第三点就是牛家毕竟是武将人家,他们即使平日里再低调,在知道进退,可是这一个勋贵世家,一个武将人家就已经框死了这一家子人的发展。虽说牛家的老国公也是个有远见的,在见到了贾家的动作后,很是有眼色的推却了一部分的兵权,还称病在家休养,淡了好些军中的联系,可是家中太多的子弟在军中谋生,已经没法子像是贾家一样彻底放下军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说直接转文,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牛家的孩子似乎在这文事上也颇为的不通,如此一来为了家族的前途,也不可能放弃从军之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也会担心,生怕未来因为兵权而遭遇清洗什么的,可是又不敢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怕引起朝廷警惕或者皇帝疑心,所以最终他们能做的就是和文人搞好关系,不求结党什么的,只是关系缓和,然后在皇帝面前当一个粗人,用这样的法子来减少政敌,也减少猜忌的可能,不求显赫荣耀,只求未来能全身而退。

牛家老头是老狐狸,真正的老狐狸,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在他的身上绝对的正确,甚至更甚者,这老头还是一个潮人,他紧跟时代的步伐,敏感所有的正确路线,在林家开始收拾家中贪污人员的时候,他紧紧跟随,在贾家收拾族学的时候,他也紧紧跟随,甚至以自家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休整。在贾家开始放弃军权的时候,更是立马开始称病,让自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不再那么显眼,甚至有意无意的和军中其他人产生一些隔阂和矛盾,以此避免兵权过大可能造成的麻烦。

有这样的一个领头羊,牛家的其他人也都比其他人家的子弟更谨慎,更知道什么叫做低调,什么叫做长远,像是这个牛老爷,这个牛家旁支中算是出息的一个牛家子弟,也一样眼睛看的很远,很透彻,他自己是一个正五品的武官,或者也不能算是一个彻底的武官,因为他是负责兵部器械的官员,说是文官也能凑合,甚至在和人吵架的时候,能被人说是一个匠人,就能知道他的定位有多模糊了,可是正是因为他的职位有些模糊,所以他能容易为自己选择更加合适的,更加适应朝政变化的倾向。

他如今就看的出,这国家如今已经进入了平稳期,在这样的时期里,除了边关,那么除非是内部出现叛乱,不然这武将还真是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领兵的机会少了,那么军权更是成了鸡肋一样的东西,不但升职难,还容易让人忌讳,实在是少碰为妙,所以他有心向着其他方向发展。

匠人什么的,他是没有这个心的,即使他觉得这军械什么的很重要,当个能改良武器的人,也不是不能留名青史什么的,可是他毕竟是世家勋贵出身,对于自贬身份,还是有些放不下,所以想着文臣转换就成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而一个武人转向文人,那没有人帮忙,是绝对不可能顺利的,更不可能加入到文人的圈子里去,而他能想到的法子,就是和贾家一样,开始想法子和文人家结亲。儿子娶媳妇一时半刻还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家,可是这闺女这里他却是有了想法,毕竟这嫁出去总比娶进来容易些。

而他选择的人里,就有甄家,或者说他很看好甄家,甚至把甄家放到了最合适的哪一类里头。虽然甄老爷职位比他低,可是人家是正紧的进士出身,这一点就是铁打的清流文人一脉,怎么都不可能改变,从长远来看,这甄老爷的未来,比他和光明多了,甚至他能肯定,只要这甄老爷不犯错误,在如今这情况下,将来四品那是很有可能的。如此一来,说不得什么时候,人家就能爬到他上头去了。预先投资很是合适。就是甄老爷自己不成,这甄回那小子也是个小人精,看看他的处事为人,看看他如今的成就,就能知道将来是怎么样的出息了。

再一个甄家和林家等好些文官人家关系不错,再加上国子监的特殊地位,身为博士,教导的那些学生未来的成才比例,不管是如今,还是未来,他都能看到这甄老爷人脉是何等的庞大,即使是甄回这小子自己,如今交友的圈子和寻常低等官宦人家的孩子比起来,也绝对算多的。

最美妙的是,就在现在,他牛老爷重视甄家的这一刻,甄家地位还低牛家一些,毕竟一个是世家,一个是刚刚出了第二代官宦的小户人家,如此一来,等两家结亲,那么他要是想要甄家帮忙,甄家能说什么?就是不为别的,为了情分,也不至于太过推辞,自己想文官靠拢自然就更容易些。

至于不怎么往来的人家怎么结亲?这个也比和其他人家比更容易,谁让这甄家和贾家关系也不错呢,而牛家和贾家,都是四王八公中的一员,也算是老亲了,如此一扯,自然能扯上关系,若是在加上这甄家小子当年的援手的情分,这结亲甚至都能不引起别家的诧异,很容易就能达成目的。知道的只怕还会说,这是牛家重情义,到了如今还想着甄家小子当初的援手,这才将嫡女下嫁,这名声到了牛家头上,牛家那是绝对不会亏的。

有了这样想法的牛老爷,对于把甄回拐过来当自己女婿那真是信心十足,甚至还往上报,说给了老国公听,果然,老国公对于这个旁支的出息孩子的决定很是赞赏,感觉有脑子,是牛家的种,为了能顺利促成这事儿,还亲自找了贾代善,想要请贾家当个大媒。

也真是因为贾家当媒人,所以甄回在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推却的想头,直接就开始考虑这甄牛氏的问题,只能说,这年头,婚姻那就是把猪脚当成案板上的肉,没有自主权啊!

第79章

两个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八岁,或者说虚岁才八岁,实际上不过是七岁的娃娃,居然就要定亲了,甄回那是浑身都觉得有些别扭,可是他能拒绝吗?没这个可能,再说了,其实吧,这甄回这会儿心里其实还是有点暗暗的欢喜的,想想他上一辈子,就因为穷,因为没房,没车,没存款,二十郎当的年纪,别说是媳妇了,就是女朋友,甚至连个有点意思的人都没有,估计能打光棍一直到三十岁,可换了一个身份,到了这里,才几岁,居然直接就把终身大事儿都解决了,不用他将来费心了不说,还是人家女方自己上门看中的他,怎么能不让他欢喜?

有了这么一件好事儿,他连这将来没了贾宝玉什么的事儿也基本全忘了,一心投入到自家的事情中去了,按照他爹的说法就是,自家实在是家业太少了,和人家牛家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样下去,到了将来娶媳妇进门的时候,岂不是要让人看不起?最起码吧,这自家的宅子什么的,就要想法子换一个,换上一个四进带跨院的才成,不然将来甄回成婚的时候岂不是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都没有了?让人家送家具过来的牛家人怎么看?

哪怕是为了脸面,这事儿也绝对不能马虎了。要说甄家如今的家底,和当初他们刚来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不能比了,足足的增加了五成,可是即使是这样,在这京城,那也只能算是小门小户的人家。所以甄老爷把这个他认为家中最有挣钱脑子的儿子叫过来就一件事儿,那就是争取在一年里头,把这房子的问题解决,最好顺带在增加一点的产业出来。

甄回家如今一年要说出息,其实真心不少,足足有将近六千两一年,只是这银子每年要还上国库的欠银两千两,京城花销又大,甄老爷人情交际上也有些抛费,上一次为了买地什么的,也算是掏空了家底,所以到了如今,积攒下来的银子真心不多,这都几年了,也不过是存下了三千两,原本甄老爷的盘算是,等到了在过上两年,那个时候甄回虚岁十四岁,甄家也还清了国库的欠银,那个时候,一年就能多省下两千两,哪怕是过上一年,家中存银也大概能有七八千了,要是在等上一年,那就能过万,那个时候在买宅子,绝对就能买上一处符合心意的豪宅,不说四进带跨院,就是院子里花园什么的休整的整整齐齐也是可能的。

按照这个时候的物价,三进的宅子,要是一般的偏远些,小门小户的那种,可能不过是二三百两,那一处出租的就有些这样的规格,只是他的地段更好些,宅子更新些,建筑材料也够给力,所以才价格高一些罢了。像是甄家这样的大三进,位置又合适的,那么在五百两上下,而到了四进,那就是一个大的跨越了,一般来说普通的四进,就是那种第一进是属于倒座的那种,也足足需要一千两,倒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这样的宅子,只有一些特定的街面才有,基本都在一些官宦人家住宅区里,地段上就属于白银地段了,价格自然上去了,而要是像正经豪宅的那种都是面北朝南的屋子的大四进,更是价格让人咋舌,一下子能翻到一千五百两以上去,甚至是两千两以上,要是带上跨院,那么没有三千两,你想都别想,要是再有小花园?完了,最少你也要准备五千两银子。

看着这价格咋舌吧,其实真要说起来,倒不是这花园能占地多少的问题,地皮也就那么一个价格,总是有数的,可是有些是没数的呀!凡是花园子,那么小桥流水,池塘假山必然是绝不可少的,这些工程哪一个花费少了?光人工就很可观了,甚至不是一般的匠人能干的活计,是有特定的匠人群体的,这个群体的工价就比一般的要高上不少。

要是里头的假山石头在珍贵些,用上什么太湖石,种的树木再珍惜些,那这价格出去万两都是可能的。你们想想这贾家造一个大观园的花销,就能想明白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无底洞了,虽然这贾家花费了百万的缘由很多,有京城砖木当时价格飞涨的原因,有下头的人虚报账目的原因,也有当时他们用的材料太过珍贵的原因,大观园占地面积太大的原因等等,可是不管怎么说,花园是个大花销是绝对正确的。

也正是以为这样的行情,所以这甄老爷那真是从没有想过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准备大宅子,一心想着怎么紧衣缩食,然后等还了欠款之后,再想法子,买上一处,他的目标是,一定要有花园,哪怕这个花园实在小些,也不打紧。不为别的,就为了来了客人之后,家中好有个让人走动的地方,请了戏酒什么的,也不至于施展不开。

可如今真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了,这眼见着就要和牛家结亲了,不说别的,这什么下聘什么的时候,总是需要双方那个走动的吧?就自家这么一个情况,那不是明摆着让人笑话嘛!

也正是因为这个,甄老爷真的是发愁的不行,满脑子都想着怎么弄点银子过来。他心下其实也知道,自己对于这些事儿其实不怎么精通,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实行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利开始压榨自己的儿子,理由也很是充分,谁让这是为了你的事儿呢!你不操心,谁操心?

甄回也知道什么叫做认命,当然,他不认命也没法子,谁让那是他爹呢,所以他很是乖乖的就出门去了,第一件事儿他不是去寻摸什么挣钱的事儿,而是先去看宅子!好歹先要知道一下自己到底要挣多少银子回来不是!他可不想做什么盲目的事儿,当然这个习惯也有些是现代带过来的潜意识在作祟,想想现代人买房子,手里有个二三十万,那就敢去看一百万的房子,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能贷款?即使不能贷款吧,手里有个一二十万,看个三四十万的也不是不能,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钱这东西,挤挤总能再挤出来一些的。

他这会儿就是这个想头,去看房子,他一个人是不成的,一个人能有多少消息,所以他还找了两个人,那就是林海和贾赦,当然也不排斥他这是在为借银子做准备。谁让这两家人都有钱呢!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那种羞于开口的迂腐人,只要信用好,借钱有什么为难的?

你还别说,他找人还真是找对了,因为像是他老爹的要求那种宅子,你在京城要是没有点门路,其实想买都买不到,这样的宅子一般早就让官宦们给包圆了,谁让这京城什么都不多,就是官多呢!

而这贾赦家那就妥妥的有好几处,最要紧的是其中一处正是前几年贾家清理家中那些蛀虫的时候收回来的,原本属于他家一个二管家的宅子,恩,就是那个赖家的。四进的宅子,带着跨院,还有一处小花园,听着是不错,好像怎么也该有个四五千两的价值,可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宅子原本的格局,那是普通的大四进带跨院,也就是说是适用于三千两银子的那一类宅子,不算是怎么贵,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花园是怎么回事儿呢?

说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仗势欺人的老套故事了,人赖家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可是国公府的管家,那么权利在手,还有当家主母撑腰的情况下,他们想要个花园,会老实的换宅子?会花销更多的银钱?怎么可能,所以为了能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好的结果,他们直接狐假虎威的把隔壁人家一个,一个普通大四进人家的后面两进就这么红果果的只用了二百两银子,直接按照两进的价格买的,完全忽视了这四进和两进的差价问题,就给强买了过来。还最终逼走了这一家子人,让这一家子连前面的宅子都直接转手了。

等到这赖家人被贾家开销了之后,这事儿已经是没法子挽回的事儿了,谁让这宅子里的花园都已经建好了呢!所以最后不过是贾代善另外托人给那受害者一家子送去了一些礼物,赔偿了一千两银子也就算是了结了,甚至还得到了那一家子人的感激,觉得这贾家主家是个厚道人家。

这事情到了这里,这宅子那也就是成了贾家的产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宅子对于贾家人来说却有些鸡肋,缘由很简单,这宅子说不好吧,好歹是四进,还是有跨院,有花园,就是将来分家给贾政也足够了,可是说好吧,这毕竟是下人住过的,而且还是强买的,这周边贾家的人要是住着,就容易想到他们家居然出过这样狐假虎威的人,浑身有些不自在,最重要的是,这宅子位置也不合适,在这东南面,靠近城墙的地方了,离着贾家的距离有些远,或者这也是当初赖家刻意为之,为了能避开贾家的视线范围,好让他们做些手脚,这才选定这个地方的。

这样的地方给小儿子,贾代善怎么想怎么不合适,再加上这花园毕竟是另外弄出来的,只有后面的两进,实在是不够整齐,所以最终贾代善还是决定将来为贾政另外准备宅子,买一处更好些的,甚至想着,若是小儿子争气,能考出什么功名来,就是花上些大钱,用个一二万两,买上一处五进的宅子他都是舍得的。这样一想,自然更加的看不上这宅子了。以至于这房子就这么可有可无起来。

“这宅子,去年租给了一个来京的商户,今年倒是空着,你若是想要,给个三千两就成了,反正不过是收回来的宅子,是赖家买下的,听说当初买下的时候,借着贾家的名头,不过是花了两千两,那小花园父亲补上了那户人家一千两,加在一起可不是就是三千两嘛,我们是兄弟,我总不好挣你的钱。”

贾赦如今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纨绔,自然之道这市价上这宅子是个什么价位,要是真放出去,怎么也能有个四千,五千的,只是一来甄老爷是他先生,即使不好直接送,也不能挣先生的银子,这很有些不地道,二来他贾家也不缺这些银子,没必要钻在钱眼里,斤斤计较,第三更直接了,要不是甄回,他能有如今这出息?就是他爹都说了,如今的他才有了一点世家袭爵子弟的样子,知道上进,知道世情,知道好歹,甚至还在甄回这里学会了怎么挣钱,怎么管理产业,这些知识是无价的。他愿意用真心去对待甄回,当自己的兄弟一般。

“成,我回去就取银子,明儿就过户。”

甄回也毫不客气,直接的很,他知道这宅子市价很高,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又不是贾家很看重的东西,那样的话他绝对不会要的,可是贾家可有可无的东西,他觉得,见情就够了,关系越是好,就越是不能算计的太清楚,不然反而容易伤了感情。

果然,听了他这话,贾赦的脸上笑得更加欢了,就是林海都笑的很是痛快,还忍不住插嘴说道:

“这倒是好,让赦哥哥抢先了,原本我还想着我家中似乎也有这样的宅子,虽说不一定比这个大,可是也能合得上甄家哥哥的要求,还想着挣一笔呢,这可是没戏了,要不这样,我还有些私房银子,你拿了将这花园前头的两进也买了吧,好生收拾一下,把这宅子弄的更加规整些?让我也当一次债主?”

林海也是聪明人,从甄回的言行中他也能看出一二,知道估计甄家银钱上有些紧张,所以自动送上门来,想着让甄回也好一次性搞定,免得将来麻烦。

“说起私房银子,我说,我要是定亲了,你们是不是该送礼金什么的?要是这样,你们那些银子估计都要进我的口袋里来。”

事儿这么顺利,甄回心情好的不行,忍不住又开始瞎掰了,一边说,这眉毛也有些上扬,嘴角也往上翘,连着整个的表情都开始变得有些无赖了起来,怎么看怎么让人牙痒痒。如此一来,被收拾什么的,那是妥妥的。

这不是贾赦的拳头这就上来了,就是林海身子不好,也忍不住用脚往甄回身上踹,丝毫没有了往日的斯文样。三人闹在了一处,这个已经好久没有人的大宅子里,笑闹声一片。

第80章

前头就说过,这寻常那种用倒座充当一进的最小的三进的那种宅子,也不过是二三百两,所以这被分割出来的,隔壁的那一个有些大的不符合正常两进的宅子价格也绝对不会高,甚至因为这宅子格局上,风水上被割裂的缘故,还会被压下一些价格来,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把这宅子买下来,还真是用私房钱就能搞定,二三百两绝对是足够的。就算是有人看着甄回死想要把这宅子和后院原本的地方重新连起来,想要趁机提个价格什么的,也没有可能,也不看看这来的都是些什么身份的人对吧。

至于林海为什么说让甄回买下这宅子,其实和很简单,这个时候的宅子,特别是这样的大宅子,和现代的连栋别墅什么的那是绝对不一样的,每一处宅子和其他宅子之间都是有间隔的,俗称走道,这样的情况下,要是买上两个相连的宅子,只要将这前后的走道一封起来,那么这宅子里头就能多出一个夹道来。红楼梦的书里其实也常常提起这样的夹道,从王夫人的院子通向王熙凤他们的小院就要走一段夹道,而贾府的宅子,说白了就是三个相连的五进甚至是六进的宅子合在一起的产物,不然也不至于有那么大的花园,那么多的院子了。

院子价格还是,甄老爷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立马点头,甚至这多买上一个二进,都不用甄回自己出钱,别以为当了家长就不会藏私房钱,人家甄老爷还是有些买酒钱的。甚至最终甄回还以为内这买宅子的事儿处理的太过妥当,被甄老爷,这个有些爱偷懒的老爹给分派了一个修宅子的差事。而且这银子还不少,足足有一千两,也不知道这甄老爷是从哪个犄角旮旯又抠出来的银钱,这让甄回严重怀疑,自家老爹所谓的库房存银的真假。

不过他是儿子,从来没有当儿子的查老爹账目的儿子,就是觉得,这银子来的太过夸张,他也没有插嘴的份,再说了,让他修宅子,对于甄回来说也是个不错的事儿,最起码他觉得,能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意收拾新家,这让他更有成就感。成天读书,人也是会想要放松的。

再说了,他也清楚,自家老爹如今事儿也多,而他呢,还有不少的帮手可以用,比如那些个闲着没事儿的兄弟们,都是免费的劳动力,还能趁机借用一些人手,让他银钱上更省一点。

就像是他自己和甄吉说的,家计艰难,俭省为上嘛!

“看看,三间四耳,厢房左右各三间,这院子正好呢,两进,正好隔成两个小院,你成亲的时候一个院子,吉哥儿如今也到了岁数,马上就是七岁不同席,可以从内院搬出来的时候了,也能用上一个院子,这走道成了夹道,还能通到后花园去,最是妥当。”

看着这刚刚入手的小院子,被甄回拉来,美其名曰帮着做参考的贾赦也好,林海也好,难得都起了很大的兴致,他们自家的宅子那是没有做主的权利的,怎么改动,怎么布置都有一定人帮着收拾了,唯一能让他们插嘴的估计也就是屋子里头一些摆设的位置能听他们的,往常倒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更不用说是想着怎么修改什么的了,可是人比人就是要气死人了,看看一样是当儿子的甄回,他们就觉得自己绝对是属于不被信任的哪一类人了,特别是贾赦,他都当爹了,居然还没有甄回在家里权力大,都是嫡长子,这差距真是让他心寒。

也许是为了争一口气,体现一下自己的本事,或者是有心让自家老爹也知道一下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这甄家的新宅子里,他怎的是很用心,甚至为了保证事儿办的利索,还把贾政都拉了过来,准备让他帮忙做图纸。

“二弟,你先把这图画上,再看看,若是这院子里种上树,该种些什么?这原本的主人也太不讲究了,这院子怎么能没有些生机盎然的草木呢。”

“大哥,这原本是正院吧,待客的地方,自然宽敞最是要紧了,后来那一家人,关顾着住人了吧。”

贾政如今和贾赦关系不错不说,人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说话做事儿爽利了好多,整个人的气质也开始接地气了,他如今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将来必定是要分家出去的,为了将来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也不可能总是只沉浸在书本中,更不用说跟着甄回做过那么多的挣钱的事儿了,眼神,心眼都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

贾赦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也是,把这茬忘了,甄回,你自己说,这院子中种什么?这假山,池子什么的就不用想了,这东西花销大,你的预算可不够。”

他如今居然也懂得什么叫做预算了,更明白什么是量力而行,从这一点其实就能看出他的长进,只是这说话没遮没拦的,什么都往外说,这性子还是太直了些,好在都是从小一处长大的兄弟,倒是没人在意这些,要是外人,只怕心下就会不舒服了,当然,他也不会给外人做这些事儿就是了。

“还能种什么?我想着,这大门封好之后,这一溜的墙也不怎么好看,索性就砌上花坛,里头种些花草,蔷薇就不错,中间这儿种一颗樱桃树,早春的时候花也好看,树下还能放上一个大缸,里头养上青莲,放上一二条鱼,夏季也有了景色,恩,这开院门的地方架上一个葡萄架,到了秋日硕果累累,也是个不错的意趣,至于冬日。。。东面耳房和这厢房的间隔处,种上一株墨梅就成,花销不大,却四季皆有了景色,不错吧!”

甄回在这个很可能将来属于自己的院子里走了一圈,几句话就把这院子他想要变动的地方都说了出来,至于屋子里头?甄回感觉,那真没什么可动的,这年头,屋子的结构也就是这样了,他家不是勋贵,很多地方不能做过多的装饰,不然就是违制,还是老实的就用这平民的东西就好,最多把这宅子重新粉刷一下,木头重新上漆,地上的青砖不至于坏了绊脚就是了,至于别的还是靠什么幔帐,什么家具,这些个软装饰来弥补好了。

“哦,这样啊,那倒是也不错,可行,走,再去看后头,说起来这宅子还算是不错的,最起码看样子,几年前应该大修过,不然这砖瓦不至于如此整齐干净,你小子也算是捡了便宜了,那花园那日没有仔细看,如今看看,倒是也算花了一些心思的,一个池子就很难得了,居然是活水。里头还有几条锦鲤。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却也是外头寻常人家买不到的货色,也不知道那一家子是从哪里弄来的。”

贾赦听了甄回的话,眨巴了一下眼睛就转身领头往后走了,他也是刚想到,这甄家不是自家,他原本想的好些休整的计划其实都没法子用,屋檐,斗拱都不能变的情况下,很多事儿动了还不如不动的好。所以他很识趣,索性开始说起了花园,这东西,可没有什么违制的说法。

只是这一说,他心下又有些不是滋味,他不是傻子,脑子转的再慢,其实也能想到,这赖家的人能置办下这样的产业,弄到一些原本不该是他们这样奴仆人家能有的东西,说白了仗的还不是贾家的势?用的还不是他亲妈的权势?可是他亲妈。。。这个就不想说了,能让身边的人贪污这么多,就是再不懂事儿的人也能想到这里头,亲妈又能得到多少的好处。

怪不得父亲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一面,虽然因为他们兄弟和妹妹的缘故,再也没有说过什么休妻的话,可是却权当这府里再也没有这么一个人在处理,冷淡的让他们都有些不忍,如今想想,或许这其中还有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儿,比如这贪污的事儿,不知道从中母亲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若是她真的也插手了,这贪污夫家产业,还是将来会传到她亲儿子手里的产业,他都不知道他亲妈这到底是在想什么了!

花园确实不错,用两进宅子推倒了做的花园,占地就已经足够大了,更不用说这里头居然有假山,有池子,有戏台,还有回廊,亭子什么的,怎么看怎么精致,还有两株桂花树,看着树干,怎么也有了一二十年的样子,想来到了秋日,这里必定景致很不错。林海甚至已经预定,要求到时候过来游玩,赏桂听戏吃桂花糕了。

可惜这好事儿眼见着是不成了,就是甄回家修宅子的事儿也必须要推后了,缘故很简单,老皇帝突然昏厥,已然不成了,各处已经开始准备新皇登基,甚至是老皇帝的后事了。

“赶紧的,我们先回家去吧,这里看样子近期是不用来了。”

林海头一个反应过来,把手里准备喂鱼的东西一丢,就拍着手,准备收拾干净回家,就是贾赦和贾政也是一脸的沮丧,这个表情走出去,人家还以为正为皇帝驾崩伤心呢,整个一个忠臣良将的样子,只有甄回知道,这是他们感觉没得玩了的沮丧而已。

不说这皇帝死去会对朝政造成什么样的变动,新皇登基又该是怎么样的折腾,就是单单根据礼法的规定,皇帝驾崩,民间最起码三个月不能破土动工,不能婚丧嫁娶,作为官宦这时间更长,因为这是国丧,最起码一年不能戏酒,不能议亲什么的。砸了多少人的饭碗啊!真是只有天知道!

所以延迟吧,正好让甄家也再积攒一些银钱。一年,如此一来,这修缮宅子的银子估计能凑出两千两来,倒是能宽松些了,也算是变相的好事儿了。他对于这么早定亲什么的,虽然心里感觉有点臭美,可是还是有些忐忑的,多点心理准备时间也不错。

唯一让甄回感觉不好的事儿就是,他原本感觉这皇帝还能支撑上三四年的,不想到是他猜错了,只是这回头想想也觉得没什么不对的地方,毕竟皇帝这个职业很特殊,一般情况下,即使身体不好,为了朝廷稳固,这皇帝也绝对不会说出来,所以外头的人对于皇帝的身体状况估计错误什么的,也是绝对正常的。如今这样,只能说这皇帝演技太好罢了,倒是这新皇登基,他有些吃不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自家老爹能有什么样的变动。

一般来说,皇帝登基,官员职位调整什么的,实在是太常见了,只有实在软弱的才会由着臣子把持权利,所以即使甄老爷官职不大,所在部门也相对冷清,甄回还是开始紧张了起来。

倒是林家和贾家,像是什么动静都没有,什么都不担心的样子,他发现似乎他还是低估了这些所谓的世家了。不说别的,单单是这一份沉稳就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第81章

就在甄回把自己的注意力都开始用到了整个朝堂动向上,一心寻思怎么给自家谋取好处,让自家老爹再进一步的时候,甄老爷自己对于皇位交替什么的,感觉反倒是没有甄回那么紧张,甚至有些好像什么都不在意的感觉。或许也也和他如今是在国子监工作有关系,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呆的时间长了,人的政治智商很容易被降低,所以他这会儿居然还有功夫关心这宅子的事儿。

“儿啊,你这宅子的事儿准备怎么办?动工的话,就怕过不了多久就要遇上这大事儿,总不能真的倒时候折腾了一半就停了吧?不动工的话,也不成,这到底中间会拖延多久一时半刻还不知道,总不能这么干等着。”

甄老爷在这京城那绝对能被排上最不负责任的老爹排名前几位,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是只提出问题,不给个解决方案,这样的大事儿全想着让儿子,这么一个才十二岁的娃子操办,心还真是够粗的,也不知道这样的心思,怎么就能考上进士的,就是甄回自己都感觉有点无语,好在当这人儿子这么多年,被压榨的也已经有些习惯了,所以他很是利索的就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还能怎么的,自然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呗,让人先把这夹道的事儿弄好了,就单单这个,估计也要收拾上一二天,接着就是在把必要的东西先买齐全,特别是那些个漆料,全运到这宅子里头去,趁着这还没有天下缟素的时候,把该动土的事儿先做个开头,等着上头一下令,就立马转一个事儿做,不过是不让动土而已,上漆什么的总是能成的,三个月的时间,正好还能散散漆味。”

说是不能动土,其实真要说起来,倒是姿态更多些,毕竟真要是不能动土了,那么那些田地怎么办?遇上正好春种秋收的时候,难不成死了一个皇帝,还能不让人种地了?这年头可是农本位的朝廷,不让种地岂不是自找的官逼明反?不对,官员才是最大的地主,那么也就是说连官都要反了,所以这所谓的不能动土,更多的是不能做一些大工程,明打明的建宅子什么的肯定是不成的,可是要是你这里不过是自家关上门,然后在里头做些动静不大的休整什么的,一般只要没人弹劾,那肯定就没人管,谁家没点小动作呢,想想贾珍那国孝家孝的时候又是喝酒,又是玩闹的,在没有人弹劾的时候都没人管,就知道这所谓的严令是怎么个严法了,说白了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那些事儿。

虽然甄回向来很小心,虽然甄家官职实在是小的很,没什么太大的底气,可是遇上这事儿,只要不是动作太大,一般来说还是能不至于全盘停工的,最多就是工期延长,或者说吧原本二三十人,一个月就能收拾好的工作,分成五六个月,每一次三五个人这么干罢了。

再怎么守规矩,这自家房子漏雨什么的,修补一下屋顶总不至于不允许,甄回想要钻的就是这么一个漏洞。再说了,一年不得办什么喜事儿这才是最关键的事儿,不能犯的禁令,其他的,一般来说,过了前头三个月,就基本上放的很宽了,就是真的动土什么的,人家当官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这样一来,那些工匠能答应?原本可是都说好了的。”

甄老爷盘算了一下,也觉得这法子可以,只是如此一来,必定要失信于人了,作为读书人,其实这个才是关键问题。

“一下子出这样的事儿,不知道多少工匠们没法子做活挣钱,养家糊口呢。这样也好,咱们家好歹没停工,他们轮着也能混口饭吃。”

能说出这一句话,甄老爷那真的算得上是个有心人了。甄回自己都记得,他曾看过一个小品,或者说是相声,说的就是相声演员,戏曲名家在遇到这国丧,没了生计之后改行卖菜的事儿,那虽然一个个都是笑的不行,可是这里头细心的人都能看出绝对是苦中作乐的意味。

只是如今甄回自己虽然也是这特权阶级中的一员,对于这样的现象却是不能开口的,这不是他能管的事儿,也不是他能多嘴的,除非他不想要命了,甚至是连整个家族的命也不要了,就这样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已经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规矩。

“不单单是混口饭吃,那宅子要做的事儿多着呢,除了一些外头听不到动静的活计,这清理宅子,洒扫,花园中除草,休整地面,哪一样不要人?我都想好了,到时候这些活计还是要人做的,就索性请了这些工匠来做,不管是每月一次,还是一月两次,反正在这宅子咱们搬进去之前,全包给他们了,我一个月给他们二两银子就是,这一笔钱不多,咱们省事儿不说,他们这几家也能多点收入,最起码不至于饿了肚子。”

这也是他能给与的最大的帮助了,再多,老实说,他还没有那种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看不到的,管不到的,不会瞎起什么同情心,京城的官员也不能有太多的同情心,不然很容易犯上什么收买人心的罪名。再一个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往外头洒。看到一个帮一个,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这才是理智的。

甄老爷听了这话,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法子不错,如今眼见着就是快过年了,正好这大冬天的,做活计也不方便,放到开春也不错,听说你们几个还做了图纸出来了?一会儿给我瞧瞧。对了,带着你弟弟过去看看,他说了,那自己的院子也要自己说了算,还有正门进去的第三进,你娘的意思是给你妹妹做闺房,眼见着也是大姑娘了,有个自己的院子也不错,你给她收拾的好些。还有你娘说了。。。。。。”

甄老爷知道儿子已经有了主意,立马什么问题都放下了,一个劲的开始提要求,听得甄回都要上火了,这才停了下来,只是这停下来也不过是停下了家中其他人的要求那一部分,他自己的还没有说呢。

“还有这个银钱,既然事儿能缓着办,开销上自然压力也小了好些,今年年底银子你全拿来了,所以即使开春,想必也没有出息能再多了,想要这宅子弄得好些,只能靠你们自己的私房银子,你弟弟妹妹已经把私房银子都拿出来了,总计有三百多两,你那里有多少为父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办,倒是你母亲出了五百两,如此一来,也能宽松些。”

甄回跳脚了,真的要跳脚了,这算什么?这当爹的居然连孩子的私房钱都不放过了?记得他小时候,好吧,是现代的小时候,自己的压岁钱就曾被父母哄了去,买了什么他都忘了,到了这个时代,居然还要经历一次?

甄吉那个小子,不是最财迷吗?怎么他就能答应?真是太奇怪了?“

或许是他的表情实在是太明显,看着这样的儿子,甄老爷难得也有些尴尬,可却还是咳嗽了几声,维护了一下自己的威严,然后一脸坦然的说道:

“这一次,咱们家从两个寻常三进的宅子换到两个四进,还是带着一条长跨院的大宅子,可以说是倾尽了全力,这是为了你,也是为了甄家,换了这么一个住处,最起码十年内,咱们家是不用在这宅子上操心了。你也好,你弟弟妹妹也罢,娶亲出嫁,都足够折腾的。等到你们都大了,有家有业,有儿有女了,到时候这宅子都够住的。这样一算,只怕是二十年都能不用动弹。所以这会儿辛苦些,付出多些也值得。“

好吧,看样子甄老爷也是用了同样的话,对着其他人这么说的,不然他不至于说的如此的流利,不过这话真说起来确实也没有错,听着就让人感觉很实在,只是漏了一点,按照甄回自己寻思,将来那宅子就是甄家在京城的祖宅,而如今这宅子,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恐怕老爹想的就是将来好分给甄吉的,而这宅子,在他们一家子搬到新房子之后,绝对会租出去,然后收银子贴补家用。

未来,他们兄弟长大之后,在父母在不分家,这规矩下,将来两兄弟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的时候还长着呢,。弟弟一家子住在属于兄长的宅子,即使是礼法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典范,也不能保证没有半点的隔阂,更不用说在长嫂身份必定高过弟媳的情况下,会有的一些小摩擦了。未免将来会有什么龌蹉,索性从一开始就绑在一处,从一开始就是都有力出力,如此一来,有了这么一个前提,将来大家也能相互宽容些。

甄回想来,这事儿应该不是他这个心思简单的老爹能想出来的,如此细致的想到了未来后院的问题,想到这妯娌问题,必定是他老娘的杰作,或者说是未雨绸缪。不然他也不至于连甄吉的那些私房钱也挤出来,这是在尽量的展示他作为父亲的公平一面。所有人,所有的孩子,对着这个家都需要付出。

这个时候,甄回也开始感受到这牛家,即使是一个旁支,可是那国公府三个字,对于自家的压力,不知不觉中似乎有什么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了,甄回真的想要叹气啊,这长大就是麻烦,就是容易复杂,记得当初他妹子出嫁之后,他就感觉妹妹变了,变得周全又小心,还曾不舒服过,不然也不至于不想回家复员,就是想过的简单些,如今看来,这就是生活,只要是长大,谁也躲不开。

“知道了,这事儿我会好生办好的,倒是父亲你,藏了那么多的私房钱,母亲知道吗?“

虽然甄回心下明白,可是嘴上却还是有些不服气,索性刺了这么一句,算是给自己解解气。刚说出口,就有些后悔,这年头,有那个儿子敢这么打趣老子的,果然听到这话,甄老爷脸色立马就有些僵,刚反应过来,想要呵斥一下,维护一下当爹的威信,这边甄回已经快速的又加了一句。

“儿子真是苦命啊!就是干活的命啊!爹啊,要不你自己去管吧。哎呦,怎么就这么多事儿呢!“

这是那罢工威胁他?甄老爷眼睛都瞪圆了,可惜他连发飙的机会都没有,甄回一边走一边叹息着开溜了。

“忙死了,真是忙死了。“

“臭小子。。。。。。你回来。。。。。。“

书房里传出的大喊声,差点没有吧过来送茶的下人们给吓死!那可是老爷!当文官的老爷!这声音怎么可能是老爷?这怎么也该是武将的肺活量才对啊!难道他们幻听了?下人们不敢置信!

至于甄回?甄回能回来?怎么可能,他权当没有听见!这都出了门了,在自己吧自己送过去,他还没有那么傻呢!

“干什么呢?不是送茶吗?老爷嗓子都冒火了,赶紧去!”

第82章

越是平时看着健康的人,其实真要生起病来,就越是来势汹汹,不容易好,更不用说是那些强行压制身体上病态的人了,老皇帝这一躺下,就再也没有起来过,这会儿很多人甚至在想,是不是当初在老皇帝立太子的时候,其实对于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了一个确切的准备,这才如此利索的吧这些皇子们的事儿都给处理干净了,留下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干净的朝堂,好让太子平稳的度过这一段过渡时期,保证天下的稳定?

不管是不是吧,反正这会儿几乎大半的朝臣们对于有一个太子,有一个不用冒险选择就能顺利保住自己身份地位的情况,那绝对是暗中欣喜不已的。虽然从龙之功确实很诱人,可是大家都是有家有业的人,安全第一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这一天的傍晚,从皇宫中传出皇帝驾崩的钟声之后,几乎所有人的人都是一个动作,那就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就是甄老爷这个政治敏锐度让人着急的家伙也叹息了几声,虽然他说的话没有一句在点子上,让甄回很有些无语:

“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年纪大的就是难熬了些,特别是这京城,每年不知道老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没的,北方就是太冷了!等我老了,就是为了多活几年,也要早点回苏州去。”

你说说,这都是什么话,好在这是在家里,不然让人听见了,还不知道会不会让人揪了小辫子呢。甄回忙岔开话题,问道:

“父亲赶紧换衣裳吧,如此国丧,你们这些官员可是要去哭灵的,这可不好差了时辰。”

他这一说,甄老爷这才反应过来,二话不说急急忙忙的走人了,倒是甄回,这会儿其实比甄老爷还忙乎些,毕竟甄老爷官职实在是不起眼,即使是需要哭灵大祭什么的,也不过是凑个人数,只要人到了,基本没有几个人重视,抽空还能歇一歇,倒是甄回,要赶紧的吧自家那个新宅子的事儿安排下去。

“大哥,你要出门吗?”

才走了几步,后头就传来了甄吉的声音,所以说有个跟屁虫弟弟,真的是很受约束呢,更不用说还是个正处在兴头上的弟弟了,自打带着他去了新宅子,让他自己看到了那一处未来属于他的小院,听了他的意见准备收拾之后,这小子就像是在甄回身上装上了雷达一般,每一次他出门,总能被这小子找到,然后死缠烂打要跟着出门,就为了去看看自己的院子如今是什么样子了。

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会这样,缘由全来自他自己的嘚瑟,没事儿在那些小屁孩面前炫耀,自己有本事设计自己的宅子了,弄得一众小孩子一个个眼红的不行,然后每一次遇上就要他说说这院子如今什么样?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他们能去做客?

在这样的压力下,他想不上心都不可能了,虽然他人小力弱,什么事儿都没有插手的人,可是好歹他有眼睛,只要看到这宅子里的变化,好歹也能多一些谈资,最重要的是,那些孩子们一个个从来没有见过人家怎么修缮宅子的,很是感兴趣,倒是让甄吉也过了一把说书人的瘾,感受一下别人看着自己崇拜的眼神,瞬间感觉自己知识渊博,那感觉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甄吉能不死劲跟着甄回才怪。

“你倒是好兴致,可惜,这一次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刚才那些钟声你莫不是没有听见?您也是已经开始读书的人了,应该能分的清这钟声长短和这九九八十一响的含义,咱们这宅子,最近那是没戏了,你还是好生的在家里呆着的好。没事儿少出门,最近可不是能玩闹的时候。”

别看甄吉才六岁,可是毕竟是官宦家的孩子,从小又是在这京城,天子脚下长大,平日里接触的也多是勋贵仕宦人家的子弟,知道的可不少,先前不过是没有注意,如今让甄回这么一说,立马就是一脸的恍然大悟。

“我说呢,怎么突然敲钟了,知道了大哥,我会乖乖在家的。”

关键时刻,这孩子还是很靠得住的,知道自家大哥说的在理,立马就没有在胡搅蛮缠,这一点比寻常孩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或许这里也有他也算是半个两世为人有关系,心智上总是更加的成熟一些。

甄回到了新宅子的时候,那些为甄家修缮房子的匠人已经在这里头等着了,一个个面上带着几分恐慌,他们都是知道这国丧代表着什么的,虽然这甄家大爷很是不错,这些日子工钱也给的足,可是这再好,也比不上饿肚子的危机,所以到了这会儿他们是真的来求着救命来了,把老脸都全放下了。

好在甄回早有打算,看到这些人立马就开始分派事儿,叮嘱了那些匠人每日里要关上门做活计,那些动静大的,三个月内一概不能做,只能上漆和休整各处院子的草木,另外还很是利索的表示既然请了他们,就绝对不会不管他们,虽然不能和前头一样,人人有活干,可是还是请了这些匠人们负责清理洒扫,好歹让他们不至于没饭吃。

这个年头的匠人身份地位很低,生活更是穷苦的厉害,如今能有这样一个保证,已经是喜出望外了,那里还会多求,甚至那些匠人还表示,只要能让他们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有饭吃,之后的活计他们都能不要银钱,只要每天给饭,他们就肯白干。

听到这样的话,就是已经被这古代等级社会历练的心肠变硬的甄回都有些眼睛泛酸。他又不是周扒皮,也不是什么吝啬鬼,那里肯占这些穷苦人的便宜,这些人一年一家子的花销也不过是十两上下,是整个社会最最底层的人,若是没有了他这里的工钱,那等做完了他家的活计,要是没有接到下一个活,只怕是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所以最终甄回还是做了一次好人,不但让这些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不至于没有饭吃,还说明了,等到这三个月最厉害的时候过去,就给他们加工钱。因为他要加活,像是正院的院子里,四角要种树,要花坛,后面每一个院子都要收拾一些小景观出来,如此一来,那些工匠一个个都是喜笑颜开,他们最怕的就是没有活计做,只要有活,他们就不怕没有饭吃,甚至积极性上来的工匠们还免费给甄回提供了不少的方案。

这些人一个个都做过不少的人家的活计,谁家的院子怎么样,或许他们比这些勋贵们更加的清楚,只是往常没有人重视罢了,如今看着甄回人好,自然愿意贡献出来,什么夹道边上还种些爬山虎,夏日里会更加的好看,比花坛实惠,什么照壁后面该种上一些花卉,如此正房里看出来更漂亮,甚至连那些跨院,后罩房该怎么处理都有一定的珍贵的经验,还都是些既不费事,又经济节省的法子,倒是让甄回听得眼睛一亮。

等到把这宅子里工匠什么的都安置妥当,分派好事情,接下来的日子,甄回那真的就是宅男的生活了,在这国丧期间,出去游玩什么的,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儿,而这大冬天的没有了游戏,没有了窜门的活动,那么还能做什么?可不就是只能窝在自己的屋子里嘛。

好在他还有弟弟妹妹在一边,好歹还能当个孩子头,给弟妹们说说故事,监督一下他们读书,倒是也难得安生了好些日子。只有甄老爷忙进忙出,干的热火朝天,和往日的悠闲大大的不同。

甄回看在眼里,其实很能理解,新皇眼见着就要登位了,那么也就是说,这什么恩科之类的事儿也就快了。虽然本来这开年就是乡试之年,再过上一年就是大比之时,可是若是没有一个恩科,那是没有办法体现一下什么叫做皇恩浩荡的,所以即使这和乡试很可能碰上,礼部也好,国子监也罢,都要准备一下会试的事儿,谁知道新皇帝什么时候一下子就下命令了呢。

果然,刚过完一个朴素的,不能饮宴的大年之后,这恩科的旨意就下来了,二月来不及恩科,就直接放到了四月,旨意已经下到了各个州县。很显然,那些举人们一下子幸福了,因为如此一来,四月要是考不上,到了明年的二月还能再考一次,也就是说能连着两年参加考试了,这考中的几率自然就上去了,能不高兴?

甄回也高兴啊!如此一来,这进京的举人肯定多,他们这些娃子们的出租宅子生意必定又能火爆起来,而且这一次连着两年有会试,那么也就是说,举人要是这一次没考上,必定不会回老家,而是会选择再住上大半年,一年的,准备下一次,他们的宅子只怕是能日日住满了。

只有林洵,甄回感觉,这娃命真是不好,怎么这皇帝死的就不能晚一点呢,他到了八月才开始参加乡试,就是顺利一次性考中了,这恩典他也沾不到什么好处,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自己,还想着过几年在开始发力呢,如今看来自己命也不好,这新皇前几批最容易被重用,最容易冲杀出来的新进士什么的,估计自己也没有什么份了,等到自己顺利的考中举人,再去参加会试,那也是第三批了,如此的话,还不如稳妥些,在多等等,好歹让自己年岁也在上去些,不至于弄个什么少年英才的招人眼。

越想越觉得自己计划失败,出头还有的等的甄回看着手里的书本都感觉有些乏味了,好在边上还有两个屁孩在那里闹着,不然甄回都能沮丧好几天。

至于这朝廷中的事儿是不是真的这样风平浪静什么的,甄回感觉他真心是看不出太多了,甄老爷能不能顺利上位,趁着这个机会再往上爬爬,他也索性放下了,事儿都到了这一步了,人算不如天算,还是老实些的好。谁知道这新皇登基会烧哪几把火呢!

就在甄回当宅男的那些功夫,老皇帝的葬礼终于完工了,于此同时,新皇的火也终于开始烧了起来,而让甄回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把火居然烧到的是王家,王子腾家。顺带挂到的还有薛家,这两个四大家族中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