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公于灵堂停灵七日,康国公门生众多,每日来奔丧的人将灵堂挤得熙熙攘攘,直至正月初五下葬,康国公的丧礼办得也算体体面面。

康国公去后,因有皇上皇后特意督办,康国公世子承爵又无争议,礼部极快的将康国公世子承爵的事宜办好。原康国公世子承爵成为新任康国公,第一件事便是上折请封嫡子玉哥儿为世子。承爵和请封事宜完成之后,康国公府便关门谢客,开始替康国公守丧。这些都是后话。

康国公辞世,于朝堂之中可能会引起不小的波澜,毕竟康国公是皇后一系的主心人物,其手中积累的人脉势力,康国公世子根本无能力接收。群龙无首,人心便会涣散,这些人中若不出现新的领头羊,只怕会慢慢分散削弱,这于皇后一系是大大的不利。

当然以康国公深谋远虑的性格来说,其生前对这些势力的去处很有可能早有安排。

但这些都是男人关心的事情了,茵娘作为内宅妇人,关心更多的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其本人对康国公亦是不熟,康国公的辞世,对她的生活也只是起了很小的波澜。她除了跟着林凤祁叹息一声之外,接着就投身到过年事宜的准备工作中。

第75章 过年

--

“这道酱猪肝放这边,旁边的菜移一移,将那道鸿运当头放中间,筷子放整齐一些,仔细检查一遍碗碟,不要把缺角的摆上来了…”

棠荣院里,茵娘正指挥着家中的丫鬟摆年夜饭。吩咐完摆膳的丫鬟,茵娘又问旁边的站着的青藤:“可让人去请少爷小姐们了?”

青藤答道:“去了,都派人过去请了。”

“大伯母和四弟哪里呢?”

“也去了,栗麽麽亲自过去请去了。”

茵娘点点头,又在心里将所有的事情过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缺漏之后,才抬脚去了隔壁的房间。

而此时房间里,林侯夫人正坐在炕上,跟跪坐在他身边的小儿子林凤鄯说话。林侯夫人穿了一件银红织金丝牡丹团花褙子,林凤鄯则穿了一件天青色团云纹的衣裳。衣裳都是为了过年新做的。

林凤鄯不知道跟自己母亲说了些什么,直逗得林侯夫人开怀大笑。

“…就这样,我跟苏家哥哥一起,从薛八哪里骗了一百两银子过来。”

薛八是宁国公四房的嫡出次子,据闻长得肥头大耳,却偏偏非常得薛四爷和薛四夫人的喜欢,说他长得有福相,因为从小得宠,因此性格非常乖张。

林侯夫人虽听得高兴,但末了却不忘板起脸来叮嘱儿子:“这种事可不能再做了,那宁国公府是什么样的人家,做事狠辣霸道,万一当时让他识破了,动起手来伤了你可怎么办,你又不想苏晋那小子,是个练家子。”

林凤鄯笑道:“娘,你放心吧,你儿子这么聪明,怎么可能会被人识破。更何况薛八可笨得很,骗他太容易了。”

茵娘走上前去,笑着问道:“娘,三弟,你们在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林凤鄯站起来,捂着嘴笑道:“我才不告诉小嫂嫂!”

话虽这样说了,但她看他眉飞色舞,眼睛亮亮的看着她的样子,根本就是一副“你快问我啊”“你快问我啊”的表情。

茵娘原来不过是随口问的他,对他想说的事情根本没有多少兴趣,但见他兴趣足足满满想要说的**,还是非常配合的问道:“三弟,你就告诉我嘛,我真的很想知道?”

“你真的很想知道啊?”问完还没等茵娘回答,自顾自的就说了:“好吧,看在你这么想知道的份上,我就告诉你吧。我跟你说,我跟苏晋一起,将一件破陶罐卖给了薛八,骗他说是古董,然后足足赚了他一百两银子…。”

其实都是小孩玩的那些把戏了。薛八平时仗着自己是宁国公府的少爷,没少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欺负人。平头百姓迫于宁国公府的势力也不敢声张,林凤鄯早就看不惯他了。今日林凤鄯与苏大将军的次子苏晋一起上街的时,正好看到薛八又在欺负一个古董铺子的老板,非要用低价买走了人家的镇店之宝。

林凤鄯与苏晋看不惯,便故意设了一个仙人跳,让薛八以一百两银子的买了一个只值一两银子的破陶罐,还宣称薛八占了大便宜,这原本是值一千两银子的。局是很简单的局,若是一般人怕也早就识破了,但也真想林凤鄯说的,薛八蠢得很,竟然就相信了。

林凤鄯说完后,还笑嘻嘻的对茵娘道:“小嫂嫂,你可不能跟大哥说啊,要不然他又得罚我了。”

茵娘道:“行,我帮你保密,绝对不跟你哥哥说。”

林侯夫人听了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才问茵娘:“饭已经摆好了?”

茵娘道:“是,都准备好了,大伯母和几位弟弟妹妹哪里都让人去请了,相公哪里,刚才也派了石英过来说,说很快就回来了。”

正说着曹操,曹操就到了,茵娘话音刚落,就见林凤祁从外面进了来,茵娘连忙迎上去。

林侯夫人见儿子进来,问道:“你回来了,外院可安排好了?”

林凤祁道:“是,我让厨房多做了几个菜,给每个管事都装点回去,另外还给他们每人多发了一个月的工钱。”他刚刚是去外院见管事。外院管事帮主家辛苦了一年,连过年都在加班,作为主家,当然要对这些辛苦的管事表示一下感谢的。

天气寒冷,林凤祁穿了大麾,茵娘过去帮他把大麾解了下来。又对他道:“怎么也不回去换身衣裳再过来,我让丫鬟端点热水给你烫烫手,你的手冷的很。”

说着让丫鬟端了热水进来,亲手帮他试了水温,又拿了帕子给他擦手。

林凤祁来后,二少爷,二小姐和三小姐,以及几位姨娘都陆陆续续来了。就连经常在府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林侯爷都到了,少爷小姐以及姨娘们进来后,给林侯夫人见过礼,接着就围在林侯夫人身边陪着她说话。半屋子的人,说说笑笑的,倒也热闹。

林侯爷在屋子里望了一圈,然后问林侯夫人:“大嫂和鄠哥儿呢,怎么没来,是不是没让人去请?”

林侯夫人原本还高兴的心情立刻冷了下来,道:“怎么没让人去请,这人都去了好几趟了,没见这一屋子的人也都在等着她们吗?”

林侯爷道:“那恐怕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让人再去请一遍去。”

林侯夫人虽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对身边的袁麽麽道:“你亲自去一趟清和院将大夫人和四少爷请过来。”

袁麽麽屈膝道是,接着出去了。

大家又等了一会,接着大夫人董氏和鄠哥儿就到了,旁边还跟着袁麽麽,想来两拨人是在半路就遇上了。

董氏进来后道:“二弟,二弟妹,让你们就等了!”却一句不说因为什么耽搁了。

林侯夫人撇了撇嘴,林侯爷却道:“大嫂,一家人说什么这么见外的话,来了就入座吃饭吧。”

接着大家入席,准备吃年夜饭。姨娘们是不能与主子们一起上桌的,于是在花厅旁边另摆了一张小桌子,另外置办了一席饭菜让姨娘们吃。

一顿饭吃得安安静静。

吃过饭之后,林侯爷和林侯夫人以及董氏则开始给小辈们发利是钱。茵娘虽已经成亲,但因为还没及笄,林侯夫人也给她发了一个荷包,茵娘拿在手里捏了捏,里面竟有两个,每个大概十两重的金元宝,喜得茵娘抱着林侯夫人的手臂直喊恭喜发财。

董氏亦给了茵娘一个荷包,里面放了金豆子,应该也有十多两重,茵娘也给董氏道了谢。

发过利是钱后,林侯夫人便吩咐家中的小厮去放烟花,一家人站在院子里面看。林凤鄯正是爱玩的年纪,闹着也要跟着小厮一起去放,结果放的时候差点把自己的衣裳都烧着了,吓得林侯夫人连忙让小厮将他带回来。

林侯爷劝林侯夫人道:“他爱玩就让他玩去,旁边一堆的小厮,周围又都是水缸,难道还真能烧着他不曾。”说完看到旁边安安静静的鄠哥儿,又道:“鄠哥儿,别傻站着,你也跟你三哥一起去玩去,你们年纪相近,兄弟两个正好亲近亲近。”

鄠哥儿看了一眼远处正从小厮手里抢过火折子要点火线的林凤鄯,低下头掩住自己的表情,然后对林侯爷道:“谢谢三叔父的美意,侄儿站在这里看着就好。”

林侯爷张开嘴还想再说什么,结果林侯夫人拉了拉林侯爷的衣服,瞪了他一眼警告他不要多事,最终他只好无奈的合上了嘴。

看了一会烟花之后,林侯夫人便让大家都散了,各自回自己的院子守岁去。茵娘与林凤祁也一起回了沐德堂。

等回到内室,茵娘将从林侯夫人和董氏哪里得来的荷包拿出来,将里面的金元宝和金豆子全部倒出来,叫青花拿了一把小称子称了称,加起来竟然有三十六两重。茵娘将它们倒在小匣子里,用手摸了摸,冰凉光滑的,真是令人舒服。

林凤祁见了,笑道:“真是个小财迷。”

茵娘不理他,继续摸了摸金子。林凤祁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从自己袖子里面掏了掏,然后掏出一个荷包来,丢给茵娘:“这个给你?”

茵娘终于将注意力回到自己相公上来,问道:“这是什么?”说完打开荷包,将里面的东西掏出来,发现竟然是银票,都是一百两面值的,好几张叠在一起,卷起来放在荷包里,茵娘数了数,竟然有十张之多。

茵娘立刻眉开眼笑,扑倒林凤祁身上,笑道:“你今天对我真好。”

林凤祁捏了捏鼻子问道:“难道我平时对你不好吗?”

“也好,但今天更好。”

“那你应该怎么报答我?”

茵娘凑到他脸上,重重的亲了一口,然后问道:“这样报答行不行?”

林凤祁道:“当然不行,至少得这样才行!”说完就压下茵娘的脑袋,吻上她的唇。吻了一会儿之后,茵娘推开林凤祁,然后抱怨道:“你的酒气真大,臭死了,你得去漱口去,漱完口才给你亲。”

大年初二是姑奶奶回门的日子,茵娘作为长媳,自然要留在家中招待回门的姑奶奶。

永宁侯府出嫁的姑奶奶一共有三位,分别是董氏的两个女儿凤菱和凤蓉,林侯爷的庶长女凤萱。

大房的凤菱和凤蓉都回来了,凤萱却因为即将临产,现在正是随时都有可能会生的时候,田家的人哪里敢让她出门,因此初二回门,凤萱只让人送了年礼回来,人却没有到。

随年礼一起过来的,还有送给茵娘的礼物。是一支点翠如意金凤钗,做工精细,凤嘴里衔着一颗宝石,熠熠发光,放在铺着红缎的红木匣子里,茵娘一看到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在闺中时,茵娘与凤萱的关系就比家中其他姐妹要好,茵娘成亲,凤萱因为怀孕并没有到,这支金凤钗是她的赔罪礼物。

凤菱和凤蓉虽然是永宁侯府的姑奶奶,但两人回来的时候少,茵娘并不常见她们,茵娘记得,她们一般也只在年节的时候回来一下,回来之后也不会久呆,茵娘与她们说话的次数,只怕十个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凤菱和凤蓉容貌有七八分相似,长得都比较像董氏,只是凤菱的身量高些,可能因为是长女的原因,性子更端庄稳重,而凤蓉看起来则更娇柔一些。

她们二人对三房皆不亲近,凤菱还好,茵娘过去打招呼时,还能表现起码的尊敬,而凤蓉则是直接用眼神甩刀子的,看着茵娘没好气的问:“我娘呢?”

对方如何行为她管不了,茵娘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风度的,于是笑得非常客气的道:“大伯母在清和院等着两位姐姐呢,我这就与两位姐姐一起过去。”

凤蓉却对茵娘哼了一声,接着转过头对着身后抱着礼物的丫鬟道:“把这些礼物给我抱到清和院去,免得放在这里喂了白眼狼。”说完也不理茵娘,自己先就匆匆的往清和院的方向去了。

身后的凤菱为自己的妹妹道歉道:“凤蓉说话有些口无遮拦,你别介意,我代她向你道歉。”

茵娘好不容易才维持住自己的笑容,道:“是,我不会跟蓉姐姐介意的。”她就当被狗吠就是了。

茵娘将凤菱和凤蓉送到清和院后,就以要准备午膳自己先出来了。人家母女三个见面肯定要说些悄悄话,她留在这里根本是碍眼的。

午膳都有丫鬟婆子们准备,也不用茵娘动手,她只要动动口就行了。在厨房吩咐了几句之后,就出来坐到大厅里,倒了茶来喝。

等厨房婆子出来说午饭做好了,茵娘对旁边的青藤道:“你去清和院请大伯母和两位姐姐过来吃午饭吧。”说完自己想了一想,最后还是道:“算了,还是我亲自过去请吧。”接着就抬脚出去了,而青藤则在茵娘后头也跟着去了。

茵娘抬脚进到清和院时,凤蓉正在屋里和董氏说着什么,屋子里的大门敞开,门外面守着两个丫鬟。凤蓉的声音尤其的大,茵娘远远的就听到了。

“…娘,他们这是要逼死我啊,这都已经纳了第六个了,这次竟然还要抬个贵妾进来,这让我怎么活,让我们春姐儿怎么活。”

“…一家子的势利眼,他们敢这么欺辱于我,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我娘家无人撑腰,若爹爹没有死,或者当初是弟弟承了爵位,他们如何敢这样这样欺压于我,如何敢让妾室将儿子生在我前头。”

接着是董氏低声劝慰着什么,声音太小,茵娘并没有听清她说了什么。

茵娘虽然想继续听八卦,但却不好意思这样停下来听,这有种偷听的感觉,但是她还是将步子放慢了一点。

凤蓉的声音继续传来:“…相公被那些小妖精缠着不与我一心,婆婆更是喜欢折腾人,上次他们家那位金娇玉贵的姑奶奶怀相不好差点失了胎,连这个,婆婆竟都怪到我的头上。”

茵娘听了,低声问了傍边的青藤一句:“我记得这位蓉姐姐是嫁给了东昌伯的嫡三子秦咏,她与王家三少夫人是姑嫂对不对?”

青藤点点头,道:“是呢。”

茵娘道:“说起这位王家三少奶奶,总让我想起蕴姐儿来,我竟不知道秦家小姐已经怀孕了。当初看王三公子对蕴姐儿念念不忘的样子,我还以为他一辈子都不会跟秦家小姐亲近呢。倒是让蕴姐儿为了他,宁愿住到了庵堂里去。果然是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青藤低声笑了笑,并不说话。心里却道,豪门大族里面,最重视的就是子嗣传承,王家公子就是想为蒋家小姐守身如玉,王家的长辈们怕也不会同意。更何况,秦家小姐和王家公子毕竟是从小认识的,秦小姐再表现几次自己的无奈委屈,王家公子怕也就心软了。

茵娘跨过门槛,进了屋内,接着轻声咳了咳,然后才绕过屏风掀了帘子进了内室。内室里说话的声音马上停了下来,此时凤蓉正靠在董氏的膝盖上,母女三人似乎都有哭过,眼睛红红的,沾着的泪珠也还没来得急擦干。

茵娘进来后,三人连忙将自己的眼泪擦干,显然是不想茵娘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茵娘也当做什么都没有看到,笑着对她们福了一礼,道:“大伯母,菱姐姐,蓉姐姐,午饭已经准备好了,请您们移步到前面花厅去用膳。”

凤菱挤出笑来对茵娘道:“好,我们这就去,辛苦弟妹了。”

茵娘道:“是茵娘应该的。”

吃过午饭之后,凤菱和凤蓉在永宁侯府也没有呆多久,接着就各自坐车打道回府了。等她们走后,林侯夫人呼了一口气,道:“终于送走这坐瘟神了,每次来都好像五百年前我欠她似的。”

茵娘知道林侯夫人说的是凤蓉,刚才吃饭的时候,凤蓉也拿话呛了好几次林侯夫人。茵娘低头笑了笑,觉得林侯夫人说得真有道理。

回到沐德堂之后,茵娘让人将彩朱叫进来。

成亲之后,茵娘将自己身边的丫鬟都重新做了工作分配。青藤心细有成算,茵娘便让她管着沐德堂的财政和库房,青花会打扮人,茵娘则让她管了她的衣裳首饰,栗麽麽年长有资历,茵娘则让她总管沐德堂的人事和厨房。而彩朱呢,她因为是侯府的家生子,对打听消息很有一套,茵娘则让她总管沐德堂的外交,让她没事就到侯府各处走动走动,既可以联络感情又可以打听消息。

彩朱进来后,给茵娘福过礼后,笑着问茵娘道:“大少奶奶,你找我什么事儿?”

茵娘问彩朱:“你与外院的人有相熟的吗,能不能找人帮我打听别府的事情?”

彩朱道:“我跟车马房的二成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他对打听消息最有一套,只是少奶奶,你要打听哪家的消息?”

“你找人帮我打听打听王家三公子与她夫人的关系如何,听说王家三少奶奶怀孕了,你帮我打听打听她怀孕几个月了。”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继续道:“嗯,另外…你别让人知道是我打听的。”一个内宅妇人,找人打听别人府中人家夫妻的房中事,这种事情说出去,总是不大好听的,也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彩朱听后,非常忠心的表示:“少奶奶放心,我一定帮你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并且绝对不让人知道是您让人打听的。”

茵娘拍拍彩朱的肩膀,非常欣慰的道:“辛苦你了,彩朱,你放心,以后我一定帮你找个好人家,你跟我说说,你想嫁个什么样的,我好给你留意。”

彩朱脸一红,手中的帕子一挥,捂着自己的脸,嗔道:“少奶奶,你真坏,怎么跟人家说这种事,我不和你说了。”说完就站起来,给茵娘福了一礼,接着就跑出去了。

晚上林凤祁回来之后,茵娘将今天的事情跟林凤祁说了一遍,特别是林侯夫人说凤蓉是瘟神的那句话,茵娘当笑话一样说给林凤祁听。她今天受了凤蓉的气,她原本是想林凤祁跟她同仇敌忾,一起笑话笑话凤蓉的。但结果林凤祁听完后,却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然后露出沉重的表情来。

沉重了好一会,林凤祁才抱过茵娘到自己怀里,手指卷着她胸前的头发,一圈一圈的转着,然后道:“其实说起来,我们一家也是有些对不起大伯一家的。”

林凤祁现在给茵娘的感觉就是,一个想要倾诉的少年。茵娘靠在他胸前抬起头来,表示洗耳恭听。

林凤祁道:“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当初大伯去世后,大伯明明有儿子,最后却是爹爹承了爵?”

茵娘点点头。

其实这些事情茵娘从府中下人哪里多多少少是有听到一些的,但一般会把这种事情往外说的人知道的真相也有限,而知道比较详细经过的下人嘴巴一般又比较严,因此茵娘知道的也不多。且这些事情,从林凤口中知道的自然比从下人口中知道的更加清楚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通知:明后两天要回老家参加一个初中同学的婚礼,明天不会更新,后天晚上回来尽量写一章,但字数应该不会那么多,等回来之后,会慢慢补上这两天缺掉的更新。

第76章 前事

--

其实要说起前事来,也不复杂,后宅倾轧,哪家没有?

当年林老侯爷病亡,作为世子的林大老爷承爵,这是无可争议的,没什么可说道的。林大老爷自小聪明伶俐,又是由林老侯爷亲自教养长大的,会武善谋,又长得一表人才,便是拿到整个京城里去比较,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十六岁上,由林太夫人的娘家大嫂高夫人亲自做媒,林大老爷聘了时任镇远将军的董鹤的嫡长女董氏为妻。

话说稍微有些才华的人,心中总都会有些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想法,林大老爷自也不例外。他自身条件不差,学的是兵法武功,走的是武官路子,但自身条件再过硬,也需要机遇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好在他有个强有力的外家,这机遇,他的外家也给他创造了。

林大老爷承爵一年,与大燕东北接壤的高句丽国入侵天朝,先帝下旨,由镇远将军董鹤带兵抗击高句丽入侵。

东北是董大将军起家的地方,且高句丽也时有入侵天朝的举动,次次皆是董大将军带兵击退,此次高句丽入侵,虽然说入侵的规模比以往大了些,但董大将军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自以为这一次也是如往常一样能轻松将其击退。

只要带兵走一遭就能捞个军功,于官职上更近一层,这样的好事情,董大将军没有忘记提携自己的女婿一道,在军中安排了职位,让女婿与自己一起出征。

但事与愿违,或许是董大将军过于轻敌,在抗击高句丽一战中,在大燕比高句丽多一倍军力的情况下,在朝中人人都以为这一战必胜的情况下,大燕居然败了。而且据闻,高句丽带兵出征的还是一位刚二十岁的少年将军。

两倍军力,带兵十几年的老将军,最后败给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这军情这人听起来,简直是无地自容。先帝看到这五百里加急的战报时,大怒,如不是有身边的内侍劝着,当夜就想将董氏一族全部下狱。

这一战中,董大将军中伏身亡,林大老爷被俘,为免被辱,林大老爷最后也自裁而亡。这一战的最后,以时为武德将军的苏云带领剩余的三万将士,以破釜沉舟之勇,以微弱优势打败高句丽,将其击退大燕疆土而告终。自这一战之后,苏云将军的名声大噪。

可以说,这一战成就苏云将军,却让董大将军终成万骨灰。

这一战之后,先帝虽看在董大将军曾为大燕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对其家眷未多加惩罚,但曾经门庭赫赫的董大将军府终是败落了。

董大将军和林大老爷战亡的消息传来之时,承受丧子之痛的林太夫人当场晕厥,而承受丧父又丧夫之痛的林大夫人董氏更是悲痛欲绝,永宁侯府亦是弥漫在悲伤的气氛之中。

但悲伤归悲伤,侯爷战死,爵位空置,解决侯爵继承问题对侯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林大老爷若是有嫡子,嫡长子继承爵位名正言顺,这没什么好说的。但问题是董氏连生三女,却未得一子。好吧,嫡子没有,庶子也行啊,将庶子记在董氏名下,由庶子继承爵位,这虽然没那么名正言顺,但也不是不可操作,但问题又是,董氏自进门后,因为有娘家撑腰,加上手段了得,房中连通房丫头都全寻了错处打发出去了,又哪里来的庶子。

林大老爷无子,林三老爷作为嫡次子,由他承爵那也是明正言顺。大燕开国以来,也是常有兄死无子,由弟弟承爵的情形,甚至有的勋贵之家,兄死之时因儿子年幼不足以承担爵位责任,立下遗嘱由弟弟承爵的也有。但问题又来了,林大老爷无子,但董氏悲伤晕厥之时,却刚好被诊断出怀有三个月的身孕。时为林侯夫人的董氏当然不愿意让林三老爷承爵,虽说进门十年连生三女,但万一这一胎是儿子呢,谁愿意将爵位拱手相让。

但林三夫人田氏却认为这种情形下该由自己丈夫承爵。孩子还在娘的肚子里,哪里有将爵位闲置等胎儿出生再承爵的道理,更何况,这一胎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就算是个儿子,刚出生的孩子懂什么,哪里能承担爵位承袭所带来的责任。

两家相争,作为林大老爷和林三老爷共同母亲的林太夫人左右为难。

林太夫人育有两子,大儿子懂事,聪明,有出息,又是从小带在身边由自己和林老侯爷亲自教养长大的,比起只会走马遛狗,吃喝玩乐的小儿子真的是出色太多,林太夫人会更喜欢谁根本是不用说的。再加上林太夫人当年生林三老爷时难产,生了四天四夜差点连命都搭进去了,林太夫人本就有些不喜,后来林太夫人与林老侯爷一起外放,林三老爷年幼并未带在身边,而是由林老太夫人教养长大。林太夫人与婆婆的关系并不好,结束外放回京之后,林三老爷早被林老太夫人教得不与林太夫人亲近,林太夫人虽做过补救,终因效果不显,最终亲近的心也冷了下来,心更加偏向与自己亲近的大儿子。

若按亲疏,林太夫人自是更加偏向大房。但大儿子毕竟已经亡故,若太过偏向大房,林太夫人又怕冷了小儿子的心,再加上董氏连生三女,谁知道这个是不是儿子呢。林太夫人在大房与三房之间犹豫不决,董氏和田氏则争斗不断。

田氏是富山候的嫡长女,自小要强,原是看不上林三老爷的。她与林三老爷成亲之前原有一门亲事,十四岁时,因男方父亲去世需守孝三年,亲事最终拖延到十七岁。男方出孝后,原本就要将婚事定下来了,结果男方却在婚期前突发病症去世,田氏也因此得了个克夫的名声。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田氏的母亲田夫人自然是觉得自己的女儿千好万好,就该配这世上最好的男儿的。虽然有克夫的名声在,又加上年纪不小,但田夫人却还是想找个合心意的女婿来。但现实如此,有家底又有名望的人家不愿意让自己的嫡子娶这样的媳妇,落魄之家或做人家的继室,田夫人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嫁。田夫人挑挑拣拣挑了三年,最终也没有挑到一个满意的女婿出来,反而将自己女儿的年纪耽搁了。

田夫人无奈,最终面对现实,最后选了一个同样名声不太好且年纪不小的林三老爷。田夫人的想法是,林三老爷虽然没有大的建树,又爱吃喝玩乐,但胜在心性懦弱,也没能力搅腾出更大的祸事来。自己将女儿嫁过去,有自己陪送的大笔的嫁妆,只要拿捏住了林三侯爷,等以后分家单过,没有婆婆小姑要伺候,自由自在,也没什么不好的。更何况,以自己女儿的心性手段,拿捏林三老爷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田氏进门之后,想着自己丈夫是次子,与大伯子的能力差距又悬殊,也没有动过争爵位的心思的,一切目标都是朝着拿捏林三老爷,然后分府单过的方向行进。但偏偏大伯子短命,承爵刚一年,连儿子都还没生下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