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扬一扬脸,素心立刻捧过汤盅奉上:“皇后娘娘一醒来就嘱咐人备上了,只等皇上下朝来喝。娘娘一番心意,皇上尝一尝吧。”

皇帝掀开青瓷盅盖一嗅,不禁含笑望着皇后,赞许道:“辛苦皇后了。”

料峭冬寒尚未褪去,窗下一溜儿摆着数十盆水仙,那是最名贵的“洛水湘妃”,选取漳州名种,由花房精心培植而出,姿态尤为细窈,蕊心艳黄欲滴,花色白净欲透,颜如明玉,冰肌朵朵娇小,如捧玉一梭,自青瑶碧叶中亭亭净出。此刻那水仙被殿中红箩暖气一蒸,浓香如酒,盈满一室,连汤饮本来的气味都掩了下去,就好像自己对着皇帝的一片心意,总被那么轻易掩去。

想到此节,皇后不觉黯然,却不肯失了半分气度,便勉强笑道:“这水仙开得真好。前些年花房一直进献这些洛水湘妃,皇上总觉得未能臻于至美,如今摆在殿中,想来已经是最好的了。”

皇帝澹然一笑,颇有几分自得之色,轩轩然若朝霞举:“百花之中,朕向来中意水仙,喜爱其凌波之态,若洛水神仙。若是培植不当,岂非损了湘妃意态。”

皇后道:“传说水仙为舜之妻娥皇、女英化身。当年舜南巡驾崩,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天帝悯其二人对夫君至情至爱,便将二人魂魄化为江边水仙,才得此名。臣妾与皇上一般喜欢此花,便是爱其对夫君忠贞之意。”

皇帝若有所思,望着皇后和声道:“皇后的心意,朕都明白。”他转首看着那凌水花朵,轻声道,“临水照花,朕既是喜爱水仙忠贞之情,亦是深感娥皇、女英对夫君的恭顺无二,若不以夫为天,以君为天,又怎会这般生死不离,一心追随。”他修长的手指爱怜地划过莹润的花瓣,若薄薄的雪凝在他指尖,“且水仙开在冬日,凌寒风姿,才格外难得。”

皇后端然而坐,只觉得热烘烘的融暖夹着浓浓幽香往脸上扑来,几乎要沉醉下去,失去所有的防备。若然真能这般沉醉,却也不失为一桩美事。自成为他正妻的那一日起,负着富察氏全族的荣耀,担着儿女与自己的前程,何曾有一日松懈过。连这夫妻独自相对的时光,也是隐隐绷紧的一丝弦。她何尝不知道,宫中女子多爱花草,唯有那个人,那个让她一直忌惮的女子,也是如眼前人一般,喜爱这凌寒之花。是不是这也算是她与他不可言说的一点相似?

这样的念头不过一瞬,已然勾起心底零碎而杂乱的酸意。那滋味辛辣又苦涩,酸楚得几乎闷住了心肺,逼得她握紧了拳,深深地,深深地吸一口气,提醒自己:嫉妒,并非皇后应该表露的神情。至死,这样的情绪,只能掩埋在心,任凭它咬蚀透骨,亦要保持着外在的雍容得体。

旋然,她眉目温静:“得皇上喜爱,自然是好的。臣妾听闻今冬江南所贡绿梅颇多,娴妃素来喜爱绿梅凌寒独开,想来也是深明皇上惜花之情。”她见皇帝并不接话,只是津津有味地饮着她送来的汤饮,心头微微一暖,蕴了脉脉温柔道,“皇上不仅要为国事辛苦,还要为家事辛劳,臣妾不求别的,但求皇上万事顺心遂意,不要再有烦心之事就好。”

皇帝微有几分动容,口中却渐渐转淡:“皇后这样说,是觉得朕会有什么不顺心遂意的事么?”

殿外朝阳色如金灿,如汪着金色的海浪,一波波涌来,碎碎迷迷,壮阔无比。皇后端庄的脸容便在这样的明灼朝晖下渐渐沉寂下去:“臣妾今早听说慎嫔的棺樽在火场焚化时突然起了蓝色焰火,引得在旁伺候丧仪的宫人们惊慌不已。臣妾又听闻愉嫔昨夜虽然顺利产下皇子,但难产许久,自己的身子大受损伤,不免担心是否因昨夜的不祥而引起,伤了宫中福泽。”

皇帝停下手中汤盅,凝神道:“皇后是六宫之首,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皇后的语调沉静而和缓,忖度着道:“臣妾听闻慎嫔虽是在冷宫自裁,但替她收尸的宫人们说,她浑身伤痕,且穿着一身红衣和红鞋死去,怨气深重。臣妾知道慎嫔从前是娴妃的侍女,许多事慎嫔有不当之处。赐死也罢受罚也罢,只是在宫中动用猫刑,还要合宫宫人看着以作训诫,未免太过狠毒,伤了阴骘。”

细白青瓷的汤盏在皇帝修长的指尖徐徐转动,看得久了,那淡青色的细藤花纹似乎会攀缘疾长,蔓延出数不清的枝叶伸展出去,让人辨不清它的方向。皇帝轻哂,颇有玩味之意:“皇后是觉得,愉嫔生育大伤元气,慎嫔棺樽起火古怪,都是因为娴妃私刑太狠的缘故?”

皇后本靠着填满了兰草蕙萝的沙金宝蓝起绒蒲桃锦靠枕,闻言忙欠身道:“臣妾不敢妄言,只是合宫人心浮动,臣妾不能不来禀报皇上。”

皇帝唇边的笑意还是淡淡地定着,眼中却淡漠了下去:“朕说过,皇后是六宫之首。朕曾在年幼时想过,六宫之首若幻化成形,应该是什么样子。朕想了许久,应该便如莲花台上的慈悲观音,心怀天下,意存慈悲,不妄听,不妄语,不行恶事,不打诳语。万事了然心中,凭一颗慧心巧妙处置。皇后以为如何?”

檐下的冰柱被暖阳晒得有些融化,泠泠滴落水珠,晨风吹动檐头铁马在风雨中“叮叮”作响,那深一声浅一声忽缓忽急地交错,仿佛催魂铃一般,吵得人脑仁儿都要崩裂开来。皇后勉强浮起一个笑容:“臣妾妄言了。不过,皇上所说的确是观音的样子,而臣妾虽为皇后,却也只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皇上所言的境界,臣妾自愧不如。”

皇帝的侧脸有着清隽的轮廓,被淡金色的朝阳镀上一层光晕。他的乌沉眼眸如寒星般闪着冷郁的光,让人读不出他此刻的心情。“皇后说得对,人就是人,但所达不到的境界,也可以心向往之。”他微微一笑,仿若无意般挑起别的话头,“就好比朕身边伺候的奴才,从前王钦为人糊涂,肆意窥测朕意,连皇后赐婚对食的恩典也辜负,朕已经惩处了。如今有他做例,其他人都本分多了。”

烟罗纱窗滤来翡翠般的明净阳光,西番莲花模样的鎏金熏笼内徐徐飘出几缕乳色清烟。皇后温顺垂首,手指细细理着领口上缀着的珠翠领针。那是银器雕琢的藤萝长春图样,繁密的银绞丝穿着紫色宝石勾勒出精细的春叶紫藤脉络,原是她最喜欢的样式,此刻,却只觉得上头碎碎的珠玉射出细碎如针的炫光,一芒一芒戳得她眼仁儿生疼生疼的。须臾,皇后才觉得那疼痛劲儿缓了过去,露出柔婉容色:“皇上的意思,臣妾懂得。是臣妾失言了。原是早起嘉嫔来请安,提了几句宫中异象。但怪力乱神之语,实不该出自臣妾口中。”

皇帝微微颔首:“这样的话不仅不该出自皇后口中,皇后更应该弹压流言,免得宫中妄语成风,人心自乱。”

皇后恭谨道:“臣妾知道了。回去后自会训示六宫宫人,不许他们再胡言乱语。”

皇帝的笑幽幽暗暗,口气却温和到了极处:“嘉嫔素来口无遮拦,人却是直肠子,有什么话都不瞒着朕。所以她说什么,你听一耳朵便罢了,不必事事过心。”他见皇后的脸容渐渐有雪色,越发笑容可掬,“对了,还有一事,朕要嘱咐皇后。愉嫔生子是喜事,更有皇后替朕料理后宫的苦心。朕想着有子承欢膝下,皇后也可添欣慰。所以,六宫上下同赏半年份例。”

皇后勉强笑着,见皇帝倚窗而坐,这样风姿秀逸的男子,如玉山巍峨,纵然光华万丈,她却只能高山仰止,从来都难以接近,只能由着如是情意,默默淌过。只是此刻,他的欣慰和欢喜也是对着她的,倒并不像是只为添了个皇子,更是多年夫妻的一份安慰和亲近。不知怎的,她心里便软了几分。哪怕多年来时时处处顾着富察氏的恩荣,多年相伴,到底是有几分倾心的,何况又为他生儿育女。远远的儿啼声犹在耳畔,她蓦然念及自己早逝的永琏,心底狠狠一搐,牵动四肢百骸都一同抽痛起来,滴出猩红黏腻的血珠子。她极力将腮边的笑容撑得如十五无缺的月:“是。皇上的庶子,也是臣妾的庶子,都是一样的。只可惜臣妾与皇上膝下都只有一个公主,若是多几个玉雪可爱的女儿,那便更好了。只是说来说去,都怪臣妾无能,保不住皇上与臣妾的永琏。”

这一句“庶子”,骤然挑动了皇帝欢喜中的情肠,有如缕的悲愁蔓延上他微垂的唇角,他情不自禁地握住皇后皓腻的手腕,切切道:“女儿也罢,庶子也罢。皇后,朕与你终究是要有个嫡子的。”

皇后含着朦胧而酸楚的笑意:“皇上,臣妾侍奉您多年,必有许多不是之处。可臣妾一心所念,唯有皇上。臣妾无论如何,也会生下嫡子,以慰皇上心愿。”

皇帝握一握她的手:“皇后,无须说这样的话。”

皇后盈盈睇着皇帝,不觉泫然:“臣妾身为皇后,是不该出此软弱之语。可臣妾上有皇额娘,下有公主,又有母家荣华。可臣妾所能倚仗的,不过是皇上而已。”

皇帝轻嘘一口气,轻抚她肩头:“皇后的心思,朕懂得。皇后亦不要自怨自艾了。”

他懂得么?皇后在心底里轻笑出来,宫里的女子那么多,对着他个个都是笑靥如花,自己的艰难辛酸、如履薄冰,他如何能懂?就如她一般,哪怕相伴多年,很多时候,他的心思,她也是难以捉摸。

一世夫妻,唯有表面的荣光……

皇后这般念着,转身处,终于忍不住低首落下泪来。

第二章 魂归

海兰醒来是在黄昏时分。彼时如懿已守了她一日,累得腰肢酸软,不过咬牙挺着罢了。李玉在午后时分便已来过,千珍万重地将一个玛瑙巧雕梅枝双鹊捧珠镶盒交到她手中。那镶盒以大块深红与雪白的双色玛瑙挖成,白玛瑙为底,质地细腻,中间夹杂白色或透明纹路,留出鲜艳的俏色深红玛瑙雕出梅枝,枝干虬曲,花朵盛放,面上嵌青金、珊瑚、绿松、碧玺和水晶,点缀出碧叶红梅雪光明耀之样,两侧以珍珠浮雕衔环铺首,中间一颗拇指大的贝珠包金为纽,一看便知是连城之物。

李玉在她身侧,悄声道:“只为这盒子上的梅花,皇上便画了不下百次,真真是用心。奴才说句不好听的话,娘娘在冷宫的时候,皇上虽然不闻不问,但一人书画的时候,画的梅花比往日里多多了。原可从那些里头挑一幅好的便是了,可皇上还是觉着不够好,又画了好些,叫工匠们细细描摹了,做得不好便废置。饶是这样,这盒子也是出到第三个才好,只可惜了前头那些好玛瑙。啧啧!”

如懿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只是道:“这算是千金换一笑么?”

李玉哪里懂这个,摇头晃脑继续道:“这盒子也罢了,小主快打开看看里头的东西,才叫用心呢!”

如懿见海兰尚未醒来,遂也打开一看,只见两掌大的玛瑙盒子里,罗列着一排排绿梅的花苞,盈盈未开,如绿珠点点。更有一薄薄的红梅胭脂笺,她取过展开,却是皇帝亲笔,写着“疏疏帘幕映娉婷,初试晓妆新”。

那字写得小巧,如懿几乎能想见他落笔时唇角得意的笑纹。她眉心微曲,诧异道:“如今是二月里了,哪里还来这些含苞未放的绿梅?”她轻轻一嗅,“仿佛有脂粉的香气,并不尽是梅花香?”

李玉笑得合不拢嘴,抚掌道:“可不是?先用密陀僧、白檀、蛤粉、冰片各一钱,又以当季开得最盛的白芷、白芨、白莲蕊、白丁香、白茯苓、白蜀葵花、山柰、甘松、鹿角胶、青木香、笃耨香研至绝细,和以珍珠末、蛋清为粉。然后寻最巧手的宫女折来新鲜饱满的绿梅花苞,把这粉小心灌进花苞里,用线扎其花尖,将粉密封于花房之内蒸熟,再藏于玛瑙盒内,静置足月。如此花香沁粉,更能令面容莹似白梅凝雪,乃汉宫第一方。皇上知道小主喜爱绿梅,便称此物为绿梅粉,专供小主一人所用。”

李玉说得畅然尽兴,如懿只听到笃耨香一节,已经暗暗惊动。她出身贵戚,寻常宝物自然入不得她的眼,便是皇帝也每每好与她谈论奇珍。皇帝所用制香粉之法,传自明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的玉簪花粉法,只是玉簪花能存香粉,绿梅花苞却难,且用料更为奢华珍异。那笃耨香出真腊国,乃树之脂也。其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笃耨,盛夏不融,香气清远,实在万金难得。如今却轻易用来做敷面香粉,珍重之余只觉心惊,若是为旁人所知,不知又要惹来何等闲话是非。

李玉极是乖觉,忙低声道:“用什么东西做这绿梅粉,都是皇上亲自定下的,所以内务府并不曾记档。”

不是不感动的。他记着她喜欢绿梅,惦着她的容颜憔悴,盼着她红颜如昨,为此不惜费尽心思,靡尽珍宝。但是在冷宫那些苟延残喘的日子之后,这些感动也仅仅只是感动而已。身外华物,哪里抵得上腔子里的一口热气,绝境里一双扶持的暖手。

珍重连城,也不过是一座城池的代价而已。

所以,再欢悦,亦有凉薄之意,沁染入心。然而她面上还是笑的,思忖片刻,取过笔饱蘸了墨汁,用一色的红梅胭脂笺一字一字郑重写道:“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写罢,便依旧封了交予李玉手中:“只许教皇上瞧见。皇上见了,便知本宫心意。”她想一想,又道,“你虽有心帮我,但面上不可露了分毫。王钦之事后,皇上最不喜宫人窥测他心意。你到这个位子不易,一切小心。”

李玉诺诺离去,她方将那绿梅粉并玛瑙盒交予惢心一并送回了翊坤宫中。半倚在榻前,闭目凝神的瞬息里,想起自己所写,原是欧阳修的《桃源忆故人》,她只写了上半阕,却不肯写出那下半阕。只为上半阕的相思,便也是下半阙里她三年冷宫韶华苍苍的哀情。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她低低呢喃,在暖融融的殿内细细抚摸自己的十指。与旁人不同的是,她的手固然也戴着宝石嵌金的戒指,佩着华丽而尖细的珐琅点翠蓝晶护甲,纤手摇曳的瞬间,那些名贵的珠宝会映出彩虹般的华泽,曳翠销金,教人目眩神迷。可是细细分辨去,哪怕有鹅脂调了珍珠蜜日日浸手,但天气乍暖微寒的时节,旧时冻疮的寒痛热痒,无不提醒着她岁月斧凿后留在她身体上的斑驳痕迹。

唤醒她迷蒙心意的,是海兰初初醒转时低切的呼唤:“姐姐。”如懿如梦初醒,不觉大喜过望,才觉得悬着的一颗心实实归了原位。海兰虚弱地靠在宝石绿榴花喜鹊纹迎枕上,红红翠翠的底子锦华光灿,愈显得她的脸苍白得如一张薄薄的纸。她的神思仍在飘忽:“姐姐,真的是你?”

如懿握住她冰凉的手:“海兰,是我。我在。”

海兰嘘一口气,迷茫道:“姐姐,我以为自己熬不过来了。”

如懿闻言,眼便湿了。她端了止痛汤细细喂海兰服下,又将熬得糯烂的参片鸡汁粥喂了半碗,轻语安慰:“别胡说,我总在这儿。”

海兰问过孩子康健,长松了一口气:“万佛护佑,我终于替自己和姐姐生下了孩子。无论如何,只要孩子长大,咱们的下半生便有了些许依靠了。”

一句话便招落了如懿的泪:“只要你好好儿的,还提什么孩子不孩子。昨夜你九死一生,我只看着,只怕也要将自己填了进去了。”

海兰艰难地笑着,很快冷下脸道:“姐姐不能填进去,我更不能填进去。她们费尽心机,下的药让我变胖,变得丑陋,再不能得皇上宠爱。还让我的孩子难以出生,以致我吃尽了千辛万苦。若不是姐姐在旁陪伴,我一个撑不住,母子俱损,岂不更遂了她们的心愿。”

如懿替她掖好被角,柔声道:“如今你虚着,别想那么多。”

海兰冷笑道:“如何不想那么多!她们步步算计,只恨我自己蠢,后知后觉罢了!此事之恨,有生之年,断不能忘!”

如懿半垂着脸颊,伤感不已:“旁人害你,我自然是恨在心上。可是海兰,我的手也不干净。我的手害死过性命,只是我没有生养孩子,所以今日的事伤在你身上,否则便是这报应落在我身上了。”

海兰吃惊地睁大了眼睛,露出不屑之色:“姐姐居然相信天意报应?如果世上有报应,她们数次残害姐姐,为什么还没有受到老天爷的报应!所谓报应,从无天意,只在人为。今日她们要我和姐姐所受的种种,来日我都要一一还报在她们身上!若老天爷真要怜悯她们,恨我们狠毒,那就全都报应在我珂里叶特氏海兰身上。我只要姐姐和我的孩子万全就是!”

如懿心中震动不已,再多的委屈心酸,有这样的姐妹在身侧,深宫中茕茕独行,亦有何畏惧?她伸出手,紧紧拥住海兰,任由感动的泪水潸潸落下。

用过了晚膳,海兰便又歇下了。海兰的精神并不大好,总是渴睡。还是三宝回来,将火场之事一一告知如懿。

如懿悠悠拨着手上的鎏金红宝石戒指:“如今都认定是本宫逼死了阿箬,所以她死后还要闹鬼作怪,是么?”

三宝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道:“可不是!宫中最喜欢这些鬼怪之语,怎么禁也禁不住,何况又是棺身起了蓝火那么诡异!也难怪大家都害怕。奴才方才去火场,几个替阿箬烧尸的太监吓得都说胡话了,满嘴胡言乱语,偷偷给她烧纸钱呢!”

如懿叹道:“冤有头债有主,谁是真正害死她的人,自然她就找谁去,本宫怕什么呢?”

三宝答应了一声:“还有一事,奴才见伺候愉嫔娘娘生产的两位太医,都曾悄悄见过启祥宫嘉嫔小主身边的陪嫁侍女贞淑。奴才记得有次贞淑自己说过,在李朝时她便是医女出身。奴才怀疑,愉嫔小主生产时被猛下催产药的事,只怕和启祥宫有干系。”

有乌云重重的阴沉凝在了如懿眉心。这样的神色不过一瞬,她已然冷笑道:“嘉嫔!本宫与她相处多年,一直以为她只是口舌上尖酸刻薄,爱讨便宜罢了。原来黄雀在后,也不是个省心的!”

三宝目光一凉,低声道:“这才叫日久见人心呢。时间久了,什么飞禽走兽都忍不住要出来了。小主,咱们要不要把那些太医截下来,向皇上告发嘉嫔?”

夜的羽翼缓缓垂落,掩去天际最后一缕蛋青色的光,将无尽的墨色席卷于紫禁城辽阔的天空。那种黑暗的郁积,教人望穿了双眼,也望不到渴盼的一丝明亮的慰藉。窗台上供着的一束腊梅送进一缕若有若无的清幽香气,叫人神清气冽。如懿沉着脸道:“不必了。皇上能治太医的,也不过是一个用药不当之罪。愉嫔胎儿过大,催产药量用得重些也是难免。仅仅是见过嘉嫔身边的宫女,也算不上什么确凿证据。且皇上又格外看重她,只这些话是没用的。”她掐着指甲,感受着指尖触着皮肉的刺痛,冷声道,“要打击一个人,就须彻彻底底,这样不咸不淡一下,费了力气和心思,也没什么大用处。”

如懿守了一会儿,见海兰睡得安稳,永琪也胃口极好,吃饱了乳母的奶水也乖乖睡了,便回到自己宫中去。

夜寒霜重,如懿才下了辇轿,却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宫门边徘徊不已。几乎是本能一般,她就认出了那人是谁,忙不迭唤道:“永璜!”

那身影惊喜地回首,一下扑进她怀里:“母亲!”

如懿捧起他的脸仔细看了又看:“好孩子!长高了,也壮了,看来纯妃待你很好。来!”她牵过永璜的手便往里走,“外头冷,跟着母亲去里头坐,暖暖身子。母亲叫人给你拿点心吃。”

永璜犹疑片刻,还是摇头道:“儿子在这里站一会儿就好了。”

如懿起疑:“怎么了?”

永璜踌躇着,尽量把自己的身影缩在墙角的阴影里:“儿子……纯娘娘不许儿子来翊坤宫。”

如懿当下便明白了,搓着他冻得冰冷的手道:“来很久了么?”

永璜连连点头:“自母亲回宫之后,纯娘娘一直不喜欢儿子来翊坤宫见母亲,所以儿子只能趁着今晚纯娘娘照顾三弟,才偷偷跑出来。”

如懿明白他的为难之处,柔声道:“那你赶快回去吧,出来久了,只怕纯妃宫里寻起来,知道了会不好呢。”永璜依依不舍地点点头,如懿替他整了整衣衫,呵暖了手道,“赶紧去吧,有空母亲会去见你的。再不济,逢年过节总能见上。你如今在纯妃宫里,她又有亲生的三阿哥,你凡事得格外小心顺从,明白了么?”

永璜眼中有晶莹的泪珠:“儿子明白。”

如懿实在是舍不得,心疼道:“这些年母亲不在你身边,你都这么过来了。你一定凡事都做得极好,不必母亲担心。”

永璜含泪道:“母亲在冷宫的时候,儿子一直牵挂不已。如今能看到母亲万事平安,儿子也放心了,只是……”他低低道,“五弟出生,纯娘娘有些不高兴呢。”

如懿婉声道:“她不高兴她的,你只管你的,好好读书,好好争气。”

永璜点点头,终究还是后怕,匆匆带着贴身小太监小乐子跑着去了。一直走到长街尽头的僻静处,永璜才缓下了气息。小乐子忙道:“大阿哥,您慢点儿。恕奴才说一句,今儿您真是犯不上。纯妃娘娘待您好好儿的,你何必还来看望娴妃,若是被纯妃娘娘知道,可不知要惹出多大的是非来。”

永璜平复了气息,冷静道:“纯娘娘固然待我好,但她到底是有亲生阿哥的,我能算什么?再好也不过是个养子。可娴娘娘便不一样了,她如今出了冷宫,皇阿玛一定会待她好。若她再度收养我自然好,若不能,我在她和纯娘娘之间左右逢源,也是保全自己最好的办法。”

小乐子看他成竹在胸,仿佛与平日那个安分寡言的大阿哥判若两人,也不敢再吱声了。

如懿回到宫中,想着世情翻覆,亦不免心事如潮,到了二更天才蒙蒙眬眬睡去。虽然入了二月,京城偏北,地气依然寒冷。殿中用着厚厚的灰鼠帐,被熏笼里的暖气一烘,越发觉得热得有些闷。光线晦暗的室内,紫铜雕琢的仙鹤,衔着一盏绛烛笼纱灯。灯光朦胧暗红,像旧年被潮气沤得败色的棉絮一般,虚弱地晃动。

如懿睡得闷了一身潮腻腻的汗,不觉唤道:“惢心……”

并没有惢心应和的声音,如懿才想起来,今夜并不是惢心守夜当值。应声赶来的是小丫头菱枝,年纪虽小,却也机灵,她忙披衣过来问:“小主可是口渴了?”

如懿掀起帐子,就着她的手喝了两口茶水,抚着心口道:“寝殿里闷得慌,开了窗去!”

菱枝忙道:“这后半夜的风可冷了,小主得当心身子啊。”

如懿摸着汗津津的额头:“瞧本宫满脸的汗,开条窗缝透透气便好。”

菱枝忙答应着走到窗下,才推开窗,只见眼前一道血红的影子倏忽晃了过去,只剩下几个微蓝泛白的小星点散落在空气里,像美丽的萤火,幽幽散开。

菱枝吓得两眼发直,哆嗦着嘴唇喃喃道:“鬼火!鬼火!”

如懿坐在帐内,也不知她瞧见了什么,便有些不耐烦:“菱枝,你说什么?”

菱枝像是吓得傻了,呆呆地转过脸来,似乎是自言自语:“鬼火?冬天怎么会有鬼火?”她忽然尖叫一声,“慎嫔死的时候就是蓝色的火。有鬼!有鬼!有吊死鬼回来了!”她一边喊一边尖叫着捂住了耳朵,缩到了墙角的紫檀花架后头。

如懿听菱枝一声声叫得可怖,也不免慌了手脚,忙趿了鞋子起身,拉扯着菱枝道:“你疯了,开这么大的窗子,是要冻着本宫么?”

菱枝拼命缩着身子,哪里还拉得出来。如懿虽然生气,却也冻得受不住,只好自己伸手,想去合上窗扇。如懿的手才触及窗棂,却有一股冷风猛然灌入,吹得她身上寒毛倒竖,忙紧了紧衣裳,口中道:“这丫头,真是疯魔了!”

如懿的话音还未被风吹散,忽然,一个血红而飘忽的庞大身影从她眼前迅疾飘过。如懿眼看着一张惨白的脸从自己面前打着照面飘过,哪里还说得出话来,身子剧烈一颤,惊叫了一声,直定定晕厥了过去。

第三章 迷离

如懿受了这番惊吓,第二日便起不来身了。满嘴嘟囔着胡话,发着高热,虚汗冒了一身又一身。太医来了好几拨儿,都说是惊惧发热。更有一个小丫头菱枝,一夜之间眼也直了,话也不会说了,只会缩在墙角抱着头嘟囔:“吊死鬼回来了!吊死鬼回来了!”

慎嫔棺樽冒蓝火的事才压下去,宫人们私下里难免还有议论,如今听着“吊死鬼”三字,不免让人想起慎嫔便是上吊死的。更加之冷宫一带这两夜常有人听见女子怨恨哭泣之声,越加觉得毛骨悚然。于是,翊坤宫闹鬼之事,便止不住地沸沸扬扬闹了开去,成了宫人们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谈资。

晞月领着绿筠和玉妍去看过如懿受惊之态,不免拿此事说笑了半日。回到宫中,晞月便更有些乏力,正见内务府的几个太监送了安息香并新做的被枕来,便伸出涂了水红蔻丹的手随手翻了翻道:“是什么?”

为首一个太监堆着讨好的笑容,谄媚道:“快开春了,皇后娘娘嘱咐宫里都要换上新鲜颜色的被褥枕帐,所以内务府特挑了一批最好的来给贵妃娘娘。”

晞月见锦被和软枕都绣着她最喜欢的石榴、莲花、竹笙、葫芦、藤蔓、麒麟的图案,不觉露了几分笑容:“这花样倒是极好的!”

那太监赔笑道:“这锦被上的图纹是由葫芦和藤蔓构成吉祥图案,葫芦多籽,借喻为子孙繁衍;‘蔓’与‘万’谐音万代久长。这个帐子满绣石榴和瓜果,多子多福,瓜瓞绵绵。娘娘您瞧,最要紧的就是这个软枕了,是骑着麒麟的童子戴冠着袍,手持莲花和竹笙,寓意为‘连生’,又有麒麟送子的意思。”那太监神神秘秘道,“这里头填的全是晒干了的萱草,是‘宜男萱寿’的意思,气味清香不说,且和愉嫔与嘉嫔怀阿哥时的软枕是一模一样的。愉嫔与嘉嫔两位小主,就是枕着这个才有福气生下阿哥呢。”

晞月爱不释手,抚着软枕上栩栩如生的童子图样:“嘉嫔是出了名的阔绰,用东西也格外挑剔。她素日也不把愉嫔放在眼里,怎么也会和愉嫔用一样的东西呢?”

那小太监忙凑趣儿上来道:“娘娘您想啊,若不是真有用,嘉嫔哪里肯呢。如今只怕她还想再生一个阿哥呢。”他见晞月眉心微蹙,越发赔笑道,“其实皇上那么宠爱嘉嫔,不过是前头玫嫔和怡嫔小主的孩子都没了,她才那么金贵呢。若娘娘枕着这枕头有了阿哥,那她的四阿哥,给娘娘的阿哥提鞋都不配呢。”

晞月听得满心欢喜:“若不是她有阿哥在皇上跟前得脸,本宫哪里肯敷衍她!”她将软枕郑重交到茉心手中,“即刻就去给本宫换上这对枕头,仔细着点摆放。那灰鼠皮子的枕头帐子,睡得人闷也闷坏了。也把新的换上,讨个好彩头。”她剪水秋瞳喜盈盈地睇一眼那小太监,抿嘴笑道,“若真应承了你们的话,本宫自当好好打赏你们!”

那太监欢欢喜喜答应了,又道:“这安息香是内务府的调香师傅新配的,新加了一味紫苏,有益脾、宣肺、利气之效,于贵妃娘娘凤体最为相宜。还请娘娘笑纳。”说着便也告退了。

晞月便让茉心带着小丫头彩珠、彩玥收拾了被铺床帐,又试着点上了新送来的安息香,果然又甜又润,闻着格外宁神静气。她心下十分喜欢,吩咐道:“也算内务府用心,只是这样宁神静气的香,配着那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屏风倒是俗了,也和新换上的颜色床帐不相宜。你们去把库房里那架皇上赏的远山水墨素纱屏风换了来,这才相衬。”

宫女们答应着利索换了。茉心知晓晞月的心意,便在帷帘处疏疏朗朗悬了三五枚镏金镂空铜香球,将安息香添了进去,丝丝缕缕缠绕的香气错落有致,又均匀恬淡,幽然隐没于画梁之上。

因着晞月素性怕冷,又叫添上好几个铜掐丝珐琅四方火盆,直烘得殿中暖洋如春。她眼见着四下也无外人,便低声道:“皇上养心殿外伺候的小张和小林子,别忘了送些银子去打点,这些年一直烦着他们在父亲觐见皇上时提点些消息,可得罪不起。”

茉心答应道:“奴婢都省得。只是有了王钦的事,御前格外严格,有些油盐不进呢。奴婢使了好多法子,李玉和进忠、进保三个,都搭不上。”

晞月烦恼道:“可不是!都叫王钦坏了事!真是可恼!否则,哪里用理会小张和小林子他们!你可仔细些,别教皇上发觉,又恼了!”

茉心乖巧道:“小主安心。今儿小主和纯妃、嘉嫔她们说话也累了,不如早些歇息吧。明儿起来还要去向太后请安呢。小主不是不知道,太后的孤拐脾气,一向不大喜欢嫔妃们晚到,若去得晚了,只怕太后面儿上又要不好看了。”

晞月拨着手里的蓝地缠枝花锦珐琅手炉,轻嗤道:“不好看便不好看吧。父亲当年为端淑公主远嫁进言,本以为太后会格外冷待本宫一些。只是这么些年了,倒也不曾见她对本宫怎样。到底不是皇上的亲额娘,也不敢做什么!便若真有什么,她老人家年寿还有多少,本宫来日方长,只当瞧不见便是了,何苦去理会她!”

茉心赔笑道:“可不是!皇上这么宠爱小主,连皇后娘娘也偏着小主。太后拿这些威势给谁瞧呀,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添堵罢了。”

晞月由着茉心伺候了洗漱,忽地想起一事:“今日嘉嫔去看了娴妃,回来还向本宫笑话娴妃和阿箬反目,闹得阿箬变了鬼也不肯放过娴妃。可嘉嫔自己又有什么好的了!她最恨阿箬得宠,屡屡压制。后来阿箬封嫔,本宫怎么听说她还打过阿箬?这么看来,不知阿箬会不会也去找她呢?”

茉心笑嘻嘻道:“嘉嫔性子厉害,嘴上更不饶人,阿箬心里指不定怎么恨她呢。”

二人这般说笑,晞月换了一身浅樱红的海棠春睡寝衣,越发衬得青玉边玻璃容镜中的人儿明眸流转,娇靥如花。晞月谈兴颇高:“你没见娴妃今日那样子,自出了冷宫,她的性子也算变厉害了,对阿箬用那么狠的猫刑,逼得她吊死在冷宫里。结果就撞了鬼了,吓成那个样子,真真好笑!”

茉心轻手轻脚地替晞月摘下一双鎏金掐丝点翠转珠凤钗,又取下数枚六叶翡翠青玉点珠钿,双手轻巧一旋便解散了丰厚云髻。她取过象牙篦子,蘸了珐琅挑丝南瓜盒里的香发木樨油,替晞月细细篦着头发,口中笑道:“娴妃呀是自己做了亏心事,难怪阿箬阴魂不散,总缠着她。”

晞月颇有些幸灾乐祸,往足下的红雕漆嵌玉梅花式痰盒啐了一口:“在冷宫的时候,算她大难不死,如今竟也有被厉鬼追着不放的报应。”

茉心笑嘻嘻道:“奴婢听翊坤宫的宫人们说,闹鬼的时候菱枝那丫头看到穿着红衣的影子。阿箬死的时候特意换了红衣红鞋,那是怨气冲天想要死后化为厉鬼呢。如今看来,倒是真的遂了阿箬的心愿了。”

晞月听着便有些害怕:“真有这样的说法?”

茉心凑在她耳边,一脸诡秘:“可不是!奴婢听人说,有些人生前没用,被人冤枉欺负也没办法,只好想要死后来报仇。那样的人死的时候就得穿一身红,这样才能变成厉鬼呢。”

晞月听得惧意横生,按着心口道:“那样的鬼很凶么?”

茉心得意道:“当然了!那是厉鬼里的厉鬼,连萨满法师都镇不住呢,要不娴妃那样刚强的人能被吓成那个样子?小主你听,是不是前头翊坤宫有萨满跳大神的声音,奴婢方才听双喜说,连宝华殿的大师都去诵经镇压了呢,可娴妃还是昏昏沉沉说着胡话,人都没清醒过呢。”

二人正说着,殿阁里的镂花窗扇被风扑开了,“吱呀”一声,吹得殿中的蜡烛忽明忽暗。晞月吓了一跳,赶紧握住茉心的嘴道:“不许胡说!天都晚了,怪怕人的。”

茉心被这阵风一吓,也有些不安,忙噤声伺候晞月睡下了。许是安息香的缘故,晞月很快便入睡了,只是她睡得并不大安稳,翻来覆去窸窣了几回,才渐渐安静。听着晞月的呼吸渐渐均匀,茉心的瞌睡虫一阵阵逼来,将头靠在板壁上迷糊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茉心觉得脸上似乎拂着什么东西,她蒙眬着睁开眼睛,却见寝殿的窗扇不知何时被开了一扇,几点微蓝的火光慢悠悠地飘荡进来。茉心没来由地一慌,伸手去摸自己的脸。借着微弱的烛光,却见到一条红色的拂带悠悠从梁上垂下,正落在她脑袋上方,风一吹,便飘到她脸上来了。偏那拂带上头还湿答答的,像是落着什么东西。茉心心里乱作了一团,不知怎的还是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摸完瞟了一眼,却见手指上猩红一点。所有的睡意都被惊到了九霄云外,她忍不住叫起来:“血!怎么会有血!”

窗扇外一道红影飘过,恰恰与她打了一个照面,正是一张惨白的流着血泪的脸,吐着幽幽细细的声线道:“是你们害我!”

茉心整个人筛糠似的抖着,丢了魂般背过身去,却看到一脸惊惧的晞月,不知何时已从床上坐起,呆呆地愣在了那里。晞月额头涔涔的全是豆大的汗珠,几缕碎发全被洇得湿透了,黏腻地斜在眼睛上。她哪里顾得去擦,只是颤抖着伸直了手指,惊恐地张大了嘴,发不出一点声音。等到茉心回过神来知道喊人的时候,那个红影早飘飘忽忽不见了。

这一晚咸福宫中合宫大惊,晞月发了疯似的叫人到处去搜,可是除了那条沾血的拂带,哪里找得到半分鬼影。趁着人不防,晞月拉着茉心的手道:“为什么来找我?为什么来找我?她不是该去找娴妃的吗?是娴妃害死她,不是我呀!”

茉心止不住地发抖,依偎在晞月身边,惊惶地看着周围,嘀咕着道:“奴婢看见了,是阿箬,是阿箬没错,她眼睛里流着血,说是咱们害她的。不!她说,是你们害我!”她连连摆手,捂住脸惊悸不已,“不干奴婢的事,不干奴婢的事,阿箬说的你们,不是奴婢呀!”

晞月脸色惨白,颤颤地打了个激灵,尖声道:“不!不!她为什么不去长春宫,不去找皇后,偏来找咱们?”

茉心害怕地抱住自己,嘟囔着道:“皇后娘娘是六宫之首,她的阳气大,什么鬼怪都不敢去找她!所以来找小主您了!”

晞月怕得连眼泪都不会流了,拼命捂住耳朵,激烈地晃着头道:“不会的!不会的!是皇后派素心去招的她,我不过是跟在皇后身边听听罢了。”

茉心吓得哭了起来:“阿箬一定是怪小主当初在长街罚她跪在雨里,后来她虽然归顺了皇后娘娘,可那些事,咱们也脱不了干系!她在娴妃那儿一晃就走了,其实更恨咱们,所以挂了那一条红拂带,还滴着血要找咱们偿命!”她突然发现了什么,跳开老远,指着晞月的寝衣道,“小主,是不是您穿了红色,才招了她来?”

晞月一低头,果见自己穿着一身浅樱红寝衣,惊得几乎晕厥过去,慌忙撕下寝衣用力丢开,扯过锦被死死裹着自己缩在床角落里,喃喃道:“她不该来找我!不该来找我!”她看着周遭烛火幽幽,如初醒时见到的那几点鬼火不散,声嘶力竭地喊了起来,“来人!掌灯!掌灯!”外头的宫人被她惊动,忙将寝殿里的蜡烛都点上,亮得如同白昼一般,晞月才稍稍安静。

连着数日,但凡有咸福宫的宫人夜间出去,总容易听见些不干净的哭声。晞月受了这番惊吓,隔天夜里便去了宝华殿焚香祈福,求了一堆符纸回来。谁知才走到长街上,就见一道红影飘过,更是吓得不轻,再不敢出门。

自此,咸福宫中添了许多太监侍卫戍守。可不管如何防范,总是有星星点点的鬼火在夜半时分浮动。晞月因惊成病,白日里也觉得眼前鬼影幢幢,不分白天黑夜都点着灯,渐渐熬成了症候。连皇帝来看时,也吓得只是哭,连句话也说不完整。皇帝看着固然心疼,请了太医来看,却说是心病,虽然延医请药,却也实在不见起色。

相比之下,如懿倒是渐渐好了些。自从咸福宫闹鬼,翊坤宫就清静起来,惹得一众宫人私下里议论起来,都说那日阿箬的鬼魂原是要去咸福宫的,结果错走了翊坤宫。更有人说,指不定是慧贵妃背后主使害了阿箬,所以更要找慧贵妃报仇雪恨呢。

这样流言纷乱,皇后纵然极力约束,却也耐不得人心惶乱。这一日,皇后携了玉妍与和敬公主去咸福宫看望晞月,才在咸福宫外落了轿,便见福珈姑姑由双喜殷勤陪着,从宫门口送出来拐进了甬道。

皇后微微蹙眉,便道:“福珈姑姑也来了,怕是贵妃真病得有些厉害呢。”

玉妍扬着手里一方宝络绢子,撇着唇道:“太后也算给足了贵妃姐姐面子,若是臣妾病了,还指不定谁来看呢。”

皇后看她一眼:“越发口无遮拦了。你这直肠直肚的毛病,什么时候也该改改了,也不怕忌讳。”

皇后虽是训斥,那口气却并无半分责怪,倒像是随口的玩笑。玉妍娇俏一笑,便扶着皇后的手一同进去了。

才一进殿,却见硕大一幅钟馗捉鬼相迎面挂着,那钟馗本就貌丑,鬼怪又一脸狰狞。和敬陡然瞧见,吓得立时躲到皇后身后去了。皇后正安抚她,又见宫内墙上贴满了萨满教的各式符咒,连床帷上也挂满无数串佛珠,高高的梁上悬挂着好几把桃木剑,满殿里香烟缭绕,熏得人几乎要晕过去。

和敬哪里受得住这样的气味,一时被呛得连连咳嗽,莲心忙扶着她外头去了。

晞月见皇后进来,挣扎着要起身请安,皇后看她病病歪歪的,脸色蜡黄,额头上还缠了一块金铰链嵌黑珠青缎抹额,两边各缀了一颗辟邪的蜜蜡珠子,不觉好气又好笑:“瞧瞧你都干瘦成了什么样儿!太医来瞧过了没有?”

满室香烟迷蒙,晞月躲在紫檀嵌象牙花叠翠玻璃围屏后,犹自瑟瑟发抖。她泫然欲泣:“这本不是太医能治的病,来了也没什么用!”

皇后听着不悦,正欲说话,却见小宫女彩珠端了两盏缠枝花寿字盏来,恭恭敬敬道:“皇后娘娘,嘉嫔小主,这是我们小主喜欢的桑葚茶,是拿春日里的新鲜桑葚用丹参汁和着蜂蜜酿的,酸酸甜甜的,极好呢。”

皇后微微一笑:“若道调弄这些精致的东西,宫里谁也比不上慧贵妃。”说罢便舒袖取了茶盏,尚未送到唇边,已然听得玉妍婉声道:“皇后娘娘,您如今吃着的补药最是性热不过的,这桑葚和丹参都是寒凉之物,怕是会和您的补药相冲呢。”

晞月本自心神难宁,听得这一句,不由得奇道:“臣妾原以为只有皇后娘娘懂得这些药性寒热的东西,怎的嘉嫔也这般精通?”

皇后面色稍沉,停下了手道:“也是。最近本宫吃絮了酸甜的东西,以后再喝也罢。”

玉妍笑得甜腻腻的,只看着皇后道:“贵妃娘娘说笑了,妹妹能懂什么呀。不过是偶尔听皇后娘娘说过几次,记在了心上罢了。”

皇后赞许地看了玉妍一眼,晞月复又沉溺在惊惧之中,哀哀道:“如今皇后娘娘与嘉嫔还有心思记挂这些。臣妾日夜不能安枕,只求那……”她惊惶地看一眼周遭,似是不敢冲撞,低低道,“只求能安稳几日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