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师傅名田三,祖上三代都是梁家的家奴,天生神力,少年时便十分不

凡,梁家人见其老实忠厚,便想给他一份前程,送他去习武,还承诺,倘若有一日他能混出个人样,便将他一家的卖身契烧了,还他们自由之身,但田三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学成后竟然又回到了梁家,为梁家效忠,如今虽年过四旬,但拳脚功夫却依旧十分厉害,十几个护院一块上去,也奈何不了他。

有田三带着手下得力的护卫护着,梁家人自然放心,梁芜菁也安安心心的靠在她专用的马车上打着盹,顺顺利利出了京城。

第十八章 暗涌

然而,令梁芜菁意想不到的是,她才离开京城,京中权贵之家几乎都知晓她的行踪了,也包括宫中那些贵人,可见现在的梁家的确是众矢之的。

梁贵妃离宫已有两日了,这两日皇帝勤于朝政,夜里都宿在了南书房之中,今儿个一早下了早朝后,茵嫔亲自在皇帝回寝殿的路上侯着,刻意打扮了一番的她十分殷勤的奉承着皇帝,妙语连珠,最后也顺利将皇帝请到了她的寝宫之中。

“皇上饿了吧,这是臣妾今儿个天还未亮便起身熬制的桂花莲子粥,熬粥的水是夏日里搜集的荷花晨露,莲子是臣妾一粒粒剥好了,去皮去芯的,味道好极了,至于这桂花,是臣妾宫中的金桂,原本早就该凋谢了,臣妾想了好些法子,才能在冬日里吃上呢,皇上尝尝。”茵嫔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银勺子,自个吃了一口,算是试毒,过了片刻才拿起另一把银勺盛了粥,轻轻将粥吹冷,喂到了皇帝嘴边。

温香软玉在侧,皇帝累了两日了,如今也放松下来,尝了一口笑道:“你有心了。”

“皇上喜欢便多吃些。”茵嫔脸上满是殷勤的笑容,忙着帮皇帝试菜,布菜。

“皇上甚少在臣妾这儿用膳,也不知合不合皇上胃口?”待皇帝用完后,茵嫔有些小心翼翼道。

“尚可。”皇帝接过她递上的汗巾擦了手后道。

“皇上向来是在贵妃姐姐宫中用膳的,臣妾卑贱出身

,从前未入王府时连大米都未吃饱过呢,不比贵妃姐姐心灵手巧,姐姐可是惠周侯府的小姐,从小就吃尽了天下珍馐美味。”茵嫔娇声说道。

“贵妃是贵妃,你是你,不必和她相比,也不必妄自菲薄,如今你已是嫔妃,从前的事儿,无须再提。”皇帝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不满道。

茵嫔闻言心中暗骂自个太蠢,从前在王府的事儿,皇帝的确不爱提起,于是,柔声道:“是,臣妾去给皇上端茶。”

“不必了,时辰不早了,朕也用好早膳了,这就回勤政殿批阅奏折。”皇帝却是不愿多留了。

“是,臣妾恭送皇上。”茵嫔心中虽然百般不愿,但却没有露在脸上,依旧笑颜如花,一边扶着皇帝,一边笑道:“二公主近日一直叨念着要见皇上您,皇上可否多留半刻钟,让孩子给您请个安。”

“嗯。”皇帝闻言脸色稍稍柔和了一些,他对茵嫔所生的二公主还是十分喜爱的。

茵嫔笑着福了福身道:“请皇上稍后片刻,臣妾这就去把公主抱来。”

茵嫔说罢后恭恭敬敬退了几步,这才转身慢慢往外走去,岂料刚刚出了内室,便见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康禄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娘娘。”康禄草草给茵嫔请了安,便进了内室。

也不知怎的,茵嫔竟然鬼使神差的停下了脚步,靠近了内室的珠帘,侧耳倾听起来。

“皇上,探子来报,惠周侯府二小姐

离京了。”

“去往何处?”

“大同府。”

茵嫔本想再听,却听见身后传来了一声低低的咳嗽声,是自个身边大宫女玉环的声音,她立即站直了身子,片刻后便见皇帝身边的老嬷嬷从拐角处走了过来。

“元嬷嬷可用好早膳了?”茵嫔笑着问道。

“娘娘宫中的糕点十分好吃,多谢娘娘赏赐。”元嬷嬷连忙谢恩道。

“嬷嬷喜欢就好,一会我让人送些去嬷嬷屋里。”茵嫔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奴婢不敢。”元嬷嬷有些惶恐道。

茵嫔闻言笑道:“不过是一些糕点,不碍事的,玉恒你陪元嬷嬷说会话,本宫去抱公主来给皇上请安。”

“是。”玉恒连忙应道。

元嬷嬷见此本想说些什么,却见茵嫔已领着身边两个奴才离开了。

昌德宫,破败的迹象一如往昔,积雪已堆积的有半尺高了,似乎好几日未曾清扫了,宫中为数不多的四个奴才正凑在一处隐蔽的屋檐下,架着木块烧着了取暖。

“这天可真冷,内务府那些狗奴才真是该死,连最次的黑炭也不愿给咱们了,再这样下去,咱们都得被冻死。”一个年纪看着不大的太监,一边哆嗦着把手往火堆前凑,一边颤声说道。

“可不是…宫中除了咱们昌德宫,到处都烧着热炕头,咱们如今却只能把这昌德宫中坍塌的宫殿里那些不起眼的木头劈了烧,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往后可怎么过活啊?”一个

看着面黄肌瘦的宫女淌着眼泪说道。

“唉,谁叫咱们命苦呢…”

两个宫女,两个太监,年纪都不大,又冷又饿的,身上穿着的也是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棉衣,靠在一起围着小火堆取暖,看着可怜极了,让人无法想象,在皇宫之中,竟然还有如乞丐一般的人。

他们这些人原本就是没有丝毫背景,在主子眼中笨手笨脚,毫无用处的奴才,偏偏没有犯大错,不至于被罚去慎刑司做苦役,因此才被赶到了这昌德宫中来。

昌德宫的日子本就难,自打废帝住进来后,就更难了。

他们去年就没有发新衣,今年废帝住了进来,就更没有了,他们只能拿前些年的对付着,若是烂了,只能缝补。

“这昌德宫中的人呢,都死到哪里去了?”

就在四人都想抱头痛哭时,外头却传来了大喝声。

“不好,是吴公公来了,快去瞧瞧。”四人立即站起身来,将身上的灰拍了拍,连忙往外走去。

然而,有人比他们更快一步迎到了昌德宫门口。

“吴公公,您老今儿个怎么亲自过来了。”钟平一脸谄媚的给吴公公行了礼,笑着问道。

吴公公是监视管理昌德宫的奴才,但平日里几乎不会来这个晦气的地方。

“少废话,这是你们几个奴才今日的饭食,内务府让我亲自送过来,我也顺带来看看你们近日里可算乖巧。”吴公公让身后的小太监将一个木桶丢到了地上,冷

声道。

“自然是乖巧的,奴才们都仰仗着您老人家过日子呢。”钟平连忙说道。

吴公公闻言脸色稍稍缓和,随即上前一步将怀里用油纸包好的东西塞到了钟平手中,压低声音道:“老规矩。”

“是是是。”钟平立即递上了一锭银子,少说有二两。

“哼,就这么点?我可是冒着被贵妃娘娘杀头的风险拿来的,你是在打发叫花子吗?。”吴公公冷声道。

“爷,不是奴才不给,咱们几个奴才凑了半天才凑到了这么一点银子,您也知道,咱们没有什么月例银子,一年也积攒不了多少。”钟平一脸发苦道。

虽然他们是昌德宫的奴才,但是却不是罪奴,按例每个月还是有月例银子的,该有的东西也有,可内务府的人克扣了不少,剩下的几乎都落到吴公公的腰包了。

“死奴才,今儿个爷心情好,不和你一般计较,以后要东西,加倍给,否则爷可不伺候。”吴公公一脚将钟平踹到了地上,这才扬长而去了。

“陈公公。”待吴公公离去后,钟平身后的几人才将他扶了起来。

钟平连说不碍事,他打开木桶后,见里面全是稀粥,而且闻着还有一股子霉味后,顿觉辛酸,却不得不忍着悲戚,对身后的宫女太监道:“把木桶抬去小厨房放好,你们先吃吧,我和黄嬷嬷稍后就来。”

“是。”两个小太监抬着木桶便去了。

钟平叹了口气,才往寝殿走去

说是寝殿,其实已经坍塌了大半,剩下的屋子被他们从别的殿内拆了木板挡了起来,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罢了。

而此刻,破败的寝殿之中,黄嬷嬷正拿着丝帕轻轻的帮废帝陈夙擦洗着脸和手。

“主子,不知这雪还要下多久才能停?今年的冬日似乎比去年要长许多,也不知奴婢们还能不能撑过去,还能陪主子到何时?”

“主子,若奴婢不在了,主子您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

“嬷嬷…”钟平在屋外听到了黄嬷嬷的话,心酸不已,有些激动道:“嬷嬷别说这些丧气话,咱们要一起陪主子,等主子日后醒过神来,重新夺了帝位,给咱们好日子过呢。”

虽然钟平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人活着要是没有个盼头,那还不如死了强。

“唉!”黄嬷嬷闻言叹息一声道:“东西可拿来了?”

“来了。”钟平笑着点了点头,将怀里的油纸包打开,一股子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便飘了出来。

油纸包里包着几个白面馒头,一只烤鸡。

陈夙原本暗淡无光的眸子里顿时爆射出了一道光芒,在钟平和黄嬷嬷尚未醒过神来前,便一把将油纸包夺到了手中,抓着半只烤鸡就狼吞虎咽起来。

“主子,还没有试毒呢。”黄嬷嬷从头上拔下银簪子,便要去试。

“吃,好吃…”陈夙却不给,一个劲往嘴里塞东西,险些被噎着。

黄嬷嬷无奈,一般安抚着他,一边

递上水去。

“吴六那个杀千刀的恶奴,二两银子购买这样的吃食几十份了,他只给咱们这么一点不说,还扬言,下次若还要,得再加银子,嬷嬷,咱们得想个法子让别人弄了。”陈平有些气馁道。

第十九章 废帝

“他是这昌德宫的管事之人,又在内务府供职,谁愿意因为咱们而得罪他呢?”黄嬷嬷有些无奈道。s。 >

“只要有银子,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的,我这些日子常常在宫内晃悠,认识了两个小太监,我找他们帮忙。”钟平咬咬牙道。

黄嬷嬷闻言点了点头,如今她手里也没有多少银钱了,隔三差五的给主子打牙祭,如今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只能另寻门路。

陈夙吃下了半只烤鸡,突然停了下来,将剩下的递给了黄嬷嬷:“嬷嬷吃。”

“嬷嬷不饿,主子吃吧。”黄嬷嬷摇了摇头。

陈夙呆呆的点了点头,然后将两个白面馒头,给黄嬷嬷和钟平一人塞了一个,拿着还剩下的烤鸡,蹦蹦跳跳的往外跑去了。

“快跟上去,别让守宫门的侍卫们瞧见了。”黄嬷嬷连忙对钟平说道。

旁人皆以为他们买这些吃食是自己打牙祭的,若是知晓是给废帝吃的,他们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

“是。”钟平咬了口馒头,立即追了上去。

黄嬷嬷将地上的油纸捡起来包住了手里的馒头,也跟了过去。

然而,陈夙却没有四处乱跑,他高高兴兴的到了小厨房之中,将剩下的烤鸡和馒头都给了四个宫女太监。

黄嬷嬷追上去后,见到了这一切,眼中忍不住掉下泪来。

这两年,他们过的极为艰辛,为了让宫内的主子们知道,他们也在苛待废帝,所以一旦有王妃嫁进来,他们

便在废帝面前耀武扬威,怠慢废帝和王妃,连院子也不打扫。

如今昌德宫中没了王妃,她不再担心主子被王妃害死,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便是…内务府的人几乎很少送吃的和用的过来了。

就说钱王妃在时吧,虽然内务府送来的东西不多,但也会按时送,可如今却几乎没了,即便每日送来的半桶清粥,也全是发霉的米煮的。

他们平日里的积蓄本来就少,如今才几日,就被内务府那些人搜刮的一干二净了。

这几日,她已经让宫内这几个人尽量在屋里歇息,什么事都别干,保存体力了,但大家却依旧饿的前胸贴后背,说话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再这样下去,日子便没发过了。

“如果…如果钱王妃还在就好了,内务府的人不敢不送吃的和黑炭了,虽然没有大鱼大肉的,却还有馒头,钱王妃还能用她的体己银子买吃食,高兴了还能赏给咱们一些。”一个小宫女一边啃着已经没了肉的鸡骨头,一边哭着说道。

“是,是啊…钱王妃虽然很凶,但也没有害我们,就是…就是对王爷不好,若她能对王爷好一些,便无可挑剔了。”另一个宫女也哭着说道。

黄嬷嬷闻言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钱王妃是没有害他们这些奴才,但每日都责打她家主子,岂能留?

其实,当初钱王妃钱不是日日责打废帝陈夙,得到了梁贵妃的青睐,恐怕也会被内务

府完全怠慢,馒头和黑炭也别想有。

这个道理黄嬷嬷懂,但她却不能说出来。

“要是咱们主子能够再娶一位王妃,娶一位心地善良的王妃,那该有多好。”钟平有些憧憬的说道。

“是啊,是啊。”其余四个宫女和太监也附和道。

他们这几日实在是被饿怕了,冷怕了。

“说起来,前几日宫中传出流言,说梁贵妃想把她娘家的妹妹许配给咱们王爷做王妃呢。”其中有个小太监嘀咕道。

“你怕是昏头了吧,梁家二小姐什么身份,肯定不会嫁给咱们王爷的。”一个小宫女戳着太监的头,有些嗔怪道。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钟平和黄嬷嬷相似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震惊。

“小席子,你听谁说的?”黄嬷嬷一脸凝重的问着那太监。

“我前日里路过御花园的时候,帮一个熟识的同乡做事时,听那些娘娘们身边的奴才说的。”小席子连忙回道。

众人没有发现的是,一直被他们当傻子看待,当五岁孩童照顾的陈夙闻言时眼中竟然爆发出一道浓烈的光芒,只是这光芒一闪而逝,只是再看他时,他依旧是那个看着痴痴傻傻的陈夙。

“钟平,你现在就出去打听打听,把事儿问的清清楚楚的。”黄嬷嬷当机立断道。

“这…”钟平有些为难的捏了捏手。

黄嬷嬷无奈的从衣袖里掏出了一锭银子和一个成色不大好的玉镯子,低声道:“咱们

的银两不多了,省着些用。”

“是。”钟平点了点头,在这宫中,若没有银子,想打听事儿,那无异于吃人说梦。

昌德宫被侍卫们围了起来,平日里出入的奴才都要被仔细盘查,然而钟平为人机警,早已和这些侍卫们熟络了,而且他几乎每日都要出昌德宫,到如今他离开也没有人拦着他了。

废帝是被禁足在昌德宫了,但昌德宫内的奴才们却没有被禁足。

“嬷嬷,我又要娶媳妇了吗?”陈夙站在风雪里,和黄嬷嬷一块目送钟平离去后,有些雀跃的问道。

“主子想娶媳妇吗?”黄嬷嬷柔声问道。

“想。”陈夙不假思索回答道。

“为何?”黄嬷嬷十分诧异的看着他,毕竟钱王妃常常责打主子,主子是十分害怕的。

她家主子如今的智商还比不上五岁孩童,但也并不是完全痴傻,只是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而已。

主子心地很善良,对谁都好,可当初钱王妃对主子也太狠心了些,自打钱王妃死后,主子可说了,永远也不娶王妃了,如今怎么改了性子?

“娶媳妇拜堂有好吃的,我吃的饱饱的,嬷嬷和钟平他们也能吃的饱饱的,大家都不用饿肚子了。”陈夙不假思索的回道,脸上露出了和他年龄不相匹配的憧憬和向往,还忍不住舔了舔嘴。

黄嬷嬷闻言心中更觉得难过。

主子虽然不受皇帝待见,但每次娶王妃时,宫里也会赐下酒席,不乏大

鱼大肉,这些日子,主子很少尝到肉味,虽然被钱王妃折磨的够呛,但饿肚子的滋味实在难受,所以巴不得天天娶媳妇吧。

“主子,你若是娶了惠周侯的小姐,便日日能吃上白面馒头,日日能吃上烤鸡腿了。”黄嬷嬷笑着说道。

“真的?”陈夙眼中一亮。

“那是自然,只要主子和梁二小姐成亲,便不用挨饿受冻了,指不定有一日还能离开这个鬼地方呢。”黄嬷嬷无比向往的说道,仿佛这一天真的会到来。

打从主子从瓦刺归来后便成了傻子,和皇位失之交臂。

其实,黄嬷嬷明白,即便主子没有变成痴儿,皇位恐怕也轮不到主子了,因为当今皇帝陈衡在主子归来前已登基了。

黄嬷嬷甚至有些庆幸,庆幸主子痴傻了,这样才避免了杀身之祸,可如今这样苟活便比死了差吗?黄嬷嬷心中也说不清楚。

若主子还是个正常人,即便受尽千难万苦,往后还有个盼头,可主子偏偏是个痴儿啊。

她从前便是这昌德宫中的管事嬷嬷,并不是废帝身边的人,新帝登基后,废帝身边的人早就被秘密处死了。

按理说她无须为了废帝如此拼命的,但是她就是不忍心看着已经痴傻的他还遭受这样的罪孽。

这昌德宫原先是百年前大周朝的一位太上皇的寝宫,说是寝宫,还不如说是幽禁之地,因为那位太上皇是被儿子逼退位后来到此处的。

原本宫殿还算华

丽,可这百年来几乎都没有修缮过,而且也没有主子住进来,因此根本没有人管这儿。

废帝的皇后宁氏在废帝亲征被俘新皇登基后,为避嫌也带着她所生的儿子住在了昌德宫的偏殿,不料后来遭了大火,那处偏殿被夷为平地,尸骨未存,这儿也成了不祥之地。

后来废帝被瓦刺送回来后,也住在了昌德宫中,如今昌德宫早已被看管起来了,今年冬日雪大,昌德宫内好几处宫殿都被压塌了,内务府又没有来修缮,才到了如今这般田地。

黄嬷嬷在昌德宫呆了许多年了,她从前犯过大错,幸得先太后宁氏垂怜,才得以活命,因而才对废帝格外照顾。

来昌德宫当差的都是没有丝毫背景的人,如钟平,如那四个宫女太监,都是别的宫中不要,亦或者犯了错被赶来的,她对他们甚好,甚至可以说救过他们的性命,因此这几个人对她很忠心,她也十分信任他们,才让他们随自己一块照顾着废帝。

黄嬷嬷最大的心愿便是,主子能够恢复如初,能够重新振作起来,而不是如今这幅模样。

然而,现实便是,陈夙听了她的话后欢欣鼓舞起来,对她道:“好,我就娶梁家二小姐,嬷嬷你快去禀报父皇,我要她给我做王妃。”

“主子,您又忘记了,您的父皇早已驾崩了,现在的皇帝是您的五皇弟。”黄嬷嬷十分耐心说道。

“那嬷嬷去告诉五皇弟,我

要成亲,我要娶王妃了,除了梁家小姐,谁也不要。”陈夙连忙说道。

“好,嬷嬷会禀报皇上,让您得常夙愿的。”黄嬷嬷只得如此安慰道。

可现实是,她根本见不到皇帝。

她心中也没有谱,毕竟这事只是传闻而已,先不说梁家人愿不愿意,皇帝恐怕也不会给主子这门好亲事,皇帝和太后都巴不得主子早些被折磨死呢。

这其中必定有隐情,只是他们根本打听不到,只有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