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这孝心就够了,这信我替太夫人收着,等她舒坦一些念给她听。”金氏收下了这信,邵子钰和林清苒走出了屋子。

邵大老爷他们并不知道林清苒的话是导致太夫人晕过去的原因,当时林清苒见太夫人晕过去,直接出去就喊人说太夫人忽然昏倒了。

屋外还站着四哥和四嫂,邵子钰和邵子铭说了会儿话,余氏拉着林清苒到了一旁,低声道,“我看是要准备丧服了。”

屋子里的人半死不活的,余氏说这话自然是不吉利,林清苒转头看了一眼,“那也不一定,说不准就这么一直在着了。”

“你以为呢,这次太夫人不是病了这么一场,大伯母可是打算让太夫人搬到我们那儿去住。”余氏语气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意思,但透着些不削。

“不是在大伯家住的好好的么。”林清苒疑惑道。

“久病床前无孝子,一躺就是三年,大伯母怎么高兴就大房照顾太夫人呢。”余氏哼了声,她对当初顾家的种种,就是看不惯。

林清苒抿嘴不语,生了三个儿子,其实也不齐心,四伯不济事,三伯从头到尾就是不参与对这些没兴趣,人活到这份上,难道不算是失败的多。

林清苒也不知道大伯母会不会给太夫人看这信,看不看也不重要了,探望回来半个月后,还真让四嫂料准,太夫人过世了。

邵 子钰留下的信最后是被大伯母搁在那忘了,但是让淳哥儿发现念给了太夫人听,孙子孝顺,又不知道这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看曾祖父写的么,那就念给太夫 人听,念完之后还给太夫人看了,那是曾祖父的笔迹,不过半个时辰,半个月来都没开口的太夫人,就这么双眼直勾勾望着床顶,去了。

本来就是吊着半条命,太夫人去世一个时辰之后,报丧的人到了邵家,林清苒这边也知道了这件事。

准备好丧服,带上两个儿子,宁姐儿身子弱不适合参加这场合,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前去邵家奔丧。

对林清苒他们来说,那也算是继祖母,也是长辈,走进灵堂里磕头跪拜后,林清苒到了四嫂身边跪在蒲团上,低着头,耳畔是大伯母她们的哭声。

奔丧三日,以邵大老爷如今的地位,前来邵家奔丧的人很多,邵大老爷作为皇上跟上的大红人,皇上不能亲自来,就派了林文锡为代表过来,还亲手写了慰问的致辞,听的邵大老爷又是一番感激涕零。

第五天出丧,出丧之后太夫人的牌位送去了邵家祖祠,放在了应该放的位置上。

而对邵大老爷来说,母亲过世,迎接他的,就是长达二十七月的守孝,丁忧。

要不怎么说太夫人走的真不是时候,皇上登基五年,如今正是需要人扶持,培养自己势力的时候,邵大老爷很快就要进入当年像殿阁大学士林大人那样如日中天的境地,丁忧三年,世道都不知道怎么变呢,可不丁忧,那可是大不孝,要受到百官弹劾的。

邵大老爷万分纠结,皇上也纠结,只不过这事儿纠结着,没能出什么结果,照样还是要丁忧,百事孝为先。

之前就没有什么先例说那个官员父母亲去世可以不丁忧的,只有在先祖皇帝时期,战乱频发,却不得武将,那也是丁忧一年之后起复,所以这事说都不用说。

北王爷他们倒是因此宽慰了不少,少了个能在皇上跟前碎嘴的,起码还能安生几年,再过几年,皇上也就真的成熟长大了,能理解他们的做法,他们也能安心放手...

太夫人去世一个多月后,十二月初,已经入冬,林清苒他们也是要守孝,不过不是亲孙子,邵子钰这丧服只需要穿过百日即刻。

林清苒没让宁姐儿穿丧服,也没让她前去送丧,穿着素净些的衣着也算是尽孝,可饶是如此,宁姐儿还是因此生了一场小病。

请了大夫又请了神婆子,说是太夫人去世,一家子前去哭丧后来又出丧,不干净,孩子身子羸弱的,很容易受影响。

姑且信着,大夫开了药,神婆子又做了法,一出百日,林清苒就把穿过的丧服,包括宁姐儿穿的那几套素净衣服统统都烧了。

出百日的时候正好是二月初开春,烧掉那些衣服,府里上下里里外外又打扫了一遍,趁着休沐之日,林清苒带着宁姐儿去了一趟林家。

陆氏把宁姐儿拉过来,摸摸她的小脸,心疼的很,“外祖母看着这又瘦了。”宁姐儿到她怀里,乖巧的很,“外祖母我没有瘦,是长高了。”

“是是是,我们囡囡长高了,很快啊就会长成一个大姑娘。”陆氏抱着她,一旁林清仪命人倒一些孩子喝的温水,和林清苒说道,“刖州城那有个寺庙挺灵验的,供奉着小金人,让这小金人替孩子受着香火染些佛缘,身子自然会慢慢结实起来。”

“这个我也听说过,都是别人神传的,小寺庙一座,塑一个小金身,谁知道这金子最后去哪儿了。”这几年来姐妹几个都出了不少主意,求符的,送去哪儿住的,药方子家里都积了一箱子,甚至还有夫人建议她把孩子送去尼姑庵住几年,养到十二三回来。

“这些东西都是越说越玄乎。”邵子钰比她还不信这些,当年他们第二次遇见就是他在恩泽寺偷泉水喂鸟,他怎么可能听别人的因为这个把女儿送去尼姑庵里。

作者有话要说:没打算给祖母平反,也没办法给祖母平反,所以木有什么找证据把太夫人关起来咋咋地的情节,揍是这个简单粗暴

邵侯爷本来就是个渣,没啥好洗白的

嗯,最后回答亲,是的,把人灌醉了又下了春药!

第154章 .林爹的顾虑

过了半个时辰,林文锡回来了,宁姐儿困了在陆氏的屋子里睡觉,林清苒跟着林文锡去了书房。

爹的书房林清苒熟悉极了,这么多年来也都没怎么变,小的时候她最喜欢在这里找书看,一看就是半天。

父女两个说话也不需要客套,林清苒提及了邵子钰如今在刑部的官职,两年前刑部尚书生了一场大病,身子骨一下就不好了,刑部的公务张大人吃不消,但人家也是个人才,吏部下了公文让他去做协办大学士,几个月前,刑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下来了。

另外升迁官员去刑部不如直接在刑部提拔,这样更容易上手,对刑部的事物也熟悉,所以如今摆在眼前的就是任右侍郎没几年的邵子钰和已经当左侍郎挺久的杨大人。

论资历,杨大人胜一筹,就算是邵子钰这些年势头旺,总还是别人经验老道,不过论这背景,邵子钰就胜了杨大人一筹。

只不过前者凭本事,后者容易落人话柄。

“爹,其实不必这么急,您要他越过杨大人坐这刑部尚书的位置,说不定皇上会觉得您这是用权压人,毕竟杨大人的时日比相公久。”林清苒更担心的是爹在皇上跟前的印象。

“皇上若是不觉得,你做什么事他都不会如此看你,反之则然,清苒啊,这些你还不懂。”林文锡拍拍她的肩膀,“子钰这些年来功绩也不少,没有爹的帮助,他也有这本事争上一争,也不是年纪越大越有希望,当年爹一路往上,可有因为年纪的关系?”

“那是您在先帝面前受宠。”

“先帝也不是睁眼瞎,他凭什么宠信你爹我。”说到最后,靠的还不是自己的本事。

“我看您就是太忠心了。”林清苒哼了声,也亏的是自己亲爹,林清苒拨弄着面前棋盘子里的棋子,“您做了十分,皇上还要埋怨您二十分,您要是只做五六分,皇上肯定夸您十分。”

林文锡笑了,“你这丫头,话可不是这么说,为人臣子的,怎么能不尽心,就算是不为皇上,也得为黎明百姓着想,皇上学不好,将来吃苦的可是老百姓。”

“您 啊就是心系的太多了。”林清苒起身把他压坐在了一旁,“您想啊,您把这些事交给皇上自己做主,他有主张,做错了就知道怎么改,都不给他做主的机会,都是您 和北王爷他们从旁协助,他哪里会知道做错的后果是什么,不知道做错的后果是什么,他就对你们尊重不起来,反而是要埋怨你们。”吃亏了才知道长记性,这年纪 的皇上心气儿可高着呢,刚学了一些,正想要大展拳脚,这些大臣却碍东碍西的,能不讨厌么。

林文锡笑的更开心,“你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这又不是今天出去买东西买错了的小事情,而是国家大事,哪能用这个试金。”

林 清苒一脸严肃的看着他,“爹,我可不是开玩笑,正是因为国家大事,才更要让皇上知道错了的后果是什么,需要他自己去承担,没有见过百姓受苦受难,高高在上 的皇上怎么会明白这些疾苦,爹您是从小苦大的,外祖母养您和大伯吃了这么多的苦,所以您明白的深刻,可从小锦衣玉食的怎么会明白呢。”

“您还操心呢,可您看,皇上的意思是不想让您和北王爷他们操心。”林清苒又添了一句,也知道爹和张忠候他们这么兢兢业业,一是为了先帝的遗言,二是为了百姓,打仗动乱,吃亏的都是老百姓。

林文锡看着她,女儿嫁人前都嫌少用这样的语气和自己说话,这般认真的模样,就像当年他给她讲道理一样。

半响,林文锡叹了一口气,“你哪里来的这些道理。”

“都是爹您教得好。”林清苒笑着,“过几年爹您就功成身退了,您还说要带娘出去走走,再拖上些时候,您和娘身子要是有哪里不舒服了,怎么能利索的出去游玩。”

“你这丫头!”林文锡知道她是关心自己,皇上越年长,他们这几个辅佐皇上的大臣就越难做,“等你弟弟们站稳了脚,过两年我也就功成身退了。”

如今林云昊和林云泽都在外任,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才回洛都城...

傍晚的时候邵子钰来接她们回去,回到了邵家,一天没见到妹妹,博哥儿可想她,吃过了饭陪着宁姐儿听她说去林家的事,林清苒笑看着他们对邵子钰说道,“对宁儿都这么有耐心,看来以后博儿的媳妇也是个有福气的。”

“那可说不准。”邵子钰太了解儿子的脾气,别看对妹妹好,换了别人,这挑剔的性子即刻就显露出来了。

司琴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说是袁家那刚刚送来的,打开一看,是袁承志写的拜帖,问林清苒明天是否在家,袁氏要前来拜访一下。

林清苒让司琴派人去袁家传个口讯,明天白天都在。

第二天,袁氏上门来了。

刚见面还想和林清苒行礼,林清苒赶紧阻拦了她,“袁婶,您如今是袁家老夫人,承志是翰林院的官员,和我行什么礼。”

“邵老爷和邵夫人帮了我们这么多,行礼是应该的。”袁氏多少还有些拘束,去年下半年袁承志接她来洛都城,这里的生活她还在适应,而这官家女眷的交流,更是尚在摸索。

“承志自己有出息,我们不过是推了一把,他不在相公门下,也是有很多人欣赏他。”林清苒听邵子钰说起过,袁承志在翰林院里呆的还不错,为人勤恳,又谦恭有礼,在那样的环境中,比起脾气不小,只是下来历练一年半年的世家子弟,袁承志讨人喜欢多了。

“要是当年在彭城邵夫人的帮助,也不会有他今天的出息。”袁氏认定的,恩人就是恩人,当年没有林清苒的帮忙,如今儿子再有上进心有什么用。

“袁夫人,在这儿过的可还习惯。”林清苒越过了这个话题,问起了袁氏来的这些日子的生活。

“还习惯。”袁氏顿了顿,“就是如今想找点事儿帮衬点,都不好出去,怕给孩子丢脸面。”

“这怎么是丢不丢面子的事,置办个铺子也是要紧。”林清苒建议他们攒些银子,要攒够买一间铺子的银子肯定是不够,“我这儿还有个事想要袁婶你帮个忙呢。”

“邵夫人您请说,有什么事儿,我肯定帮忙。”能帮上林清苒,袁氏求之不得。

“你的厨艺好,后来那几年听承志说你还做包子饼子出去卖,生意也不错,如今我这正打算开一间馆子,你这手艺也别私藏了,传授给厨子,你们出些银子占点股,你肯不肯。”

“这开酒楼的,我哪行。”袁氏摇摇头,那都是大厨子干的活。

“哪里不行,我开的是馆子又不是酒楼,烧的都是家常菜,在知府的时候你家宴都能烧,这怎么不行了,我们也算清楚,你教厨子的,出你月银,这你们占股的银子,还得另外给我,你们出多少,我将来就按这比例把这红利给你们。”

袁氏只是没什么文化,但她不又不笨,自然是听明白了林清苒的意思,邵夫人这是想帮他们,开一间馆子他们会出不起银子么。

袁氏起来要跪,在一旁的司棋手快的扶住了她,林清苒笑道,“袁夫人,承志有出息,你也受得起,这跪拜以后可千万别了,你啊到时候就多教一些给那些厨娘,让馆子的生意红火了才好。”

邵子钰就收了袁承志一个学生,能帮的自然要帮。

林清苒送走了袁氏,过了两天,袁承志亲自上门,带来了八十两银子。

开 馆子的事情林清苒也不是忽然想到的,之前也有这计划,是和大姐一块开,她来管,运气不错河坊街的一间酒楼要转,买下来,不需要大动作,按照林清苒想的改动 了一下,连着买铺子的银子算在一起,花了近一千两的银子,算上袁承志带来的银子,林清苒打算匀给他们两成,袁婶算是技术入股了。

写明了契约,林清苒让袁承志带回去收好,年轻人羞于多说感谢的话,回去之后派人给林清苒和邵子钰回了一封十来张纸的感谢信。

林清苒看完之后塞给邵子钰看,收了个这么实诚的学生,他也算是走着运气了...

到了四月初,林清苒这馆子开起来了,说是馆子,就比酒楼里的菜便宜多了,楼上楼下林清苒也不摆阔气,桌子椅子的摆放都是尽可能的多一些,包厢全在三楼,一楼二楼均是大堂。

按照林清苒的话来说,她这馆子走的就是平民路线,味儿好,价格公道,地处的位置又好,有什么理由生意不好。

邵子钰笑话她掉钱眼子里去了,林清苒则是乐呵呵的高兴,熟悉邵家的人都知道,这刑部右侍郎夫人是个极能挣钱的主,娶了她家的女儿,这嫁妆指不定得多丰厚啊。

馆子的生意预料之中的好,有了这分红,袁家也能自己置办一些铺子,将来使钱的地方多了去,光靠那点俸禄真的不够。

三月过去,正值七月三伏,大中午的,袁氏忽然匆匆来到林清苒这儿,面色焦急,开口就是求林清苒帮忙出个主意,一问之下,奇了,这海家派了人来袁家打听,打听袁承志有没有说亲...

作者有话要说:木有错,就是袁承志不明真相的爹看上自己儿子,想让他当女婿了

第155章 .我爹早死了

林清苒初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袁氏又重复了一遍,担忧的看着林清苒,“邵夫人,你说这怎么办,之前听承志说起海陆年的时候我就担心,怕他看到我会认出来,如今这,这竟然上门来打听承志有没有说亲,这岂不是乱了。”

“你 担心什么,就算是认出来,该担心的也是他海陆年,当年是他一封休书休了你,还不要两个孩子。”林清苒让人给她倒了茶,袁氏摇头,“我担心的不是他认出我, 是承志知道他的爹并没有死,而是抛弃了我们娶了别人的事实。”当年就是为了不让两个孩子难过,袁氏告诉他们海陆年死了。

袁氏说着 眼眶里有泪,“邵夫人你是不知道,如果这孩子忘了他爹了,那我也不会这么担心,他这么努力想要考取功名,想要当官,是因为当年他爹是赶考的时候一去不回, 他想完成他爹没有完成的,二来他是想要给赶我们出来的海家人看看,他会有出息,邵夫人,你说他知道他爹是个这样的人,他肯定是会恨的。”之前的日子有多艰 难,之后知道了真相就会有多恨。

当年袁氏带着两个孩子离开的时候,袁承志三岁都不到,这个孩子一路看着娘和姐姐受人欺负,心里一直想着要保护娘和姐姐,给死去的爹争口气,如今事实是如此的话,打击肯定很大。

“来打听的人还说了些什么。”林清苒把这放一放,先问之前袁氏说的。

袁 氏擦着眼泪,“就是昨天一早,住在附近的人带着一个妇人过来,说打听我们家承志多大的年纪,说亲了没,本来我还挺高兴的,这孩子也有十六了,该是时候,我 把这人请进家里,问了她到底是谁家的来问,她说是海家,我就细问了是哪个海家,她直接说了这海大人的名字,我这才反应过来。”

袁氏一开始也抱着可能是同名同姓的可能性,她也没敢轻易和那个妇人多说什么,送了人走之后,袁氏花了几两银子请人打听一下这海大人家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这海大人。

同名同姓的人多,可不是洛都城的人,来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成亲的,这些东西撞在一块袁氏就肯定了,这个海陆年就是那个离开几年没回来,只等回来一封休书娶了别人的男人。

等儿子回来袁氏就细问了他和海陆年是怎么认识的,认识的深不深,得知儿子并不知道海陆年和自己有关系袁氏这才松了一口气。

“邵夫人,您说这,亲爹不认识自己儿子,还找人上门来打听亲事,这说出去真是笑话死人了!”袁氏也是被激出了当年的一些怨气,脸上有些怒意。

“那你们要认么。”林清苒叹了一声,老天就是要安排遇见的吧,就在洛都城里撞上了,海陆年就是个外任官的话,这辈子也许就不会再遇上,遇上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袁氏摇摇头,她也拿不定主意。

“袁 婶,海陆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比承志小了三岁,小女儿如今应该才八岁,无子,海陆年如今是太常寺卿,三品官,将来升不升官不知道,不过以他的能力也不会爬 多高,也就这样了,在洛都城像海家这样家世的很多,他的女儿可以嫁的不错,但要嫁的更好的话,这娘家的后盾是不够的,所以我想他应该是想选一个有出息的但 家世不行的新官当女婿,说白了,最好是能入赘当儿子。”

以海陆年的官职,一段时间内可以拉女婿一大把,家世不好的,就会对自己女儿好,听自己的话,要是能入赘的话,将来这女婿有出息了,不也都是自己的功劳么,还不是海家人。

“他如意算盘打的好,当年他自己,不就是靠了这个往上走。”抛弃妻子算什么,也许他还觉得自己做的对极了,没有找到一个好岳父,凭借自己的本事,现在还不知道混什么样子。

“如 今他是没有打听清楚,等他打听清楚了,怎么会不知道袁婶你,若是再见到你,肯定会知道承志就是他的儿子,如此一来,你就算不想让承志知道他也会知道。”林 清苒提醒袁氏,这里是洛都城,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注意可能是不会被发现,可一旦注意了,要查点这样的事情真不难。

“邵夫人,我这就是为这事想让你给出个主意。”袁氏是真不想让儿子知道这件事,她在意自己儿子的感受。

“把休书给承志看,当年他年纪小,自己爹不要他,你不说是怕他难受,如今他是大人了,应该知道事情的原委,从你口中听到,总比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好。”一个十六岁的人,已经当了官一年,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这,他要是去找他爹怎么办。”袁氏担心儿子激动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那丢的也不是你们的脸,怕什么。”要真找上门去了,林清苒倒要看看这海陆年是个多么震惊的神情,自己抛弃的儿子如今有出息了,他到底后不后悔。

“你若问我什么建议,这件事早晚都会让承志知道,你现在不说,难道要到不能收拾了再说?”这要是海陆年真没查出来什么也没认出袁婶的话,找人上门来说亲,到时候可热闹了。

袁氏咬了咬牙,“我回去就找机会说。”

“你若是担心他受不了,也可以说消息中他爹是死了,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还活着。”林清苒边送她出去边说道。

“他自己做了不要脸面的事我做什么替他瞒着!”袁氏神情一横,林清苒笑了,送她到了门口,“你能这样想就好了。”...

邵子钰回来,林清苒说了这事,“我倒不担心这孩子去找海大人,就怕他自己憋着难受。”能发泄出来的还好一些,憋在心里的才不好受。

“袁夫人什么时候说。”邵子钰沉吟道。

“约莫就这几天了,海陆年这么中意承志,到时候又拍人去说。”

“过几天请承志来家里坐坐,我和他聊聊。”自己不肯开口说的,那就只能让人开解他了。

“也好。”林清苒点点头,“就是这海大人,眼光还不是一般的准。”一眼就瞧中自己儿子了。

“他要是真有心要承志当女婿,很快也会知道承志是自己儿子。”

“他会不会想认回这儿子,他也就两个女儿,说起来可无人继承海家香火了。”再者是个出息的儿子,这不得肠子都悔青了。

“休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抛妻弃子的,不是他想认,而是看承志愿不愿意认他这个爹。”邵子钰不讲权势,就讲律法,都是当官的,这种事让别人知道了只会影响海陆年的名声,对袁承志可没什么坏影响。

邵子钰预料的没有错,袁氏把休书给儿子看了,把当年的事说清楚之后,这边海陆年也查到了袁承志家里的事。

子随母姓,母亲叫袁荷珠,以前姓海,包括所住在彭城,再之前是哪里人。

世上不会有这么多碰巧的事情,海陆年当即就决定去一趟袁家。

袁承志刚好不在家,去了邵府,海陆年推开那门走了进去,屋子里的袁氏还以为儿子又折回来了,走到门口一看,四目相对。

第一眼海陆年没有认出袁氏来,十几年过去,她老了,因为现在日子好了些,显露出一些福态,可袁氏一眼就认出了海陆年,当即脸色一变,“来人,把他赶出去,私闯民宅。”

袁家就两个看家护院的,连同两个丫鬟拿着扫帚棍子一起把还没反应过来的海陆年赶了出去。

直到啪一声那门关上,海陆年这才回过神来,在门口站了一会,不说话也不敲门,半响转身离开了巷子。

屋子里的袁氏捂着胸口站在那,两个丫鬟扶着她,护院贴在门上听了听动静,“夫人,应该走了。”

“小喜,你从后门去右侍郎邵府看少爷在不在,要是在,你去找邵家夫人,告诉她刚刚海大人来过袁家。”袁氏拍了拍一旁丫鬟的手,催促她赶紧去...

袁氏担心会有什么,但她的担心似乎都是多余的,海陆年来过这一回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袁家附近。

而袁承志这边,海陆年也没有来认亲,似乎是比袁家更不想认这一份亲。

海陆年装作不知道,袁承志不想认这个爹,他的爹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林清苒和邵子钰自然不会说什么,这个海陆年还算是聪明的,没有被儿子出息了这件事冲昏头,还记得自己当年做的这些事拿到现在说会搅的自己家鸡犬不宁。

可似乎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海陆年所愿,海夫人见自己丈夫本来夸赞不已的女婿人选,忽然有一天回来之后闷闷不乐的再也不提了,也不让她去打听,说是不中意袁家这亲事,要为女儿另外再选。

这前一天还把这袁承志夸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转眼就说不好,女人的第六感作祟,海夫人觉得这太奇怪,决定查个清楚。

有些事情真的是经不起查,尤其是这种隐瞒不来的事情,袁承志还当着官呢,还在翰林院呢,袁家就在那,海夫人打听之下就发现了些端倪。

例如说这袁家人和自己丈夫来自同一个地方,例如袁承志之前姓海,例如丈夫去了袁家被赶出来。

海夫人成亲前知不知道海大人成亲过呢,知道的不清楚,为什么是不清楚,当年海陆年是这样告诉她的,家中从小给他买了个童养媳,其实就是当丫鬟养的,一点感情都没有,到了年纪一成亲就赶考来了,都没碰过她。

现在海夫人一算袁承志的年纪,这没碰过,哪里来的儿子!

第156章 .好一招借刀

海夫人去了一趟袁家住的附近,没有进去,在周围打听了一下这一年多来这家人的情况,又派了人直接去丈夫的老家打听,当年海陆年也是做了准备的,不过塞点银子去打听,这回消息全面了,何止是有儿子,还有个女儿。

海夫人整个也懵了。

当年海夫人的爹赵大人是在外任的时候认识海陆年的,后来他们在赵大人外任的地方成了亲之后海夫人陪着他读书,一年后海大人中举,赵大人任期满了回洛都城,海陆年殿试之后外任三年,之后就一直留在了洛都城里。

这么多年夫妻间感情一直不错,有两个女儿,虽然没儿子是很遗憾,但丈夫也没有埋怨过她什么,期间他们有回两次老家,当时去老家时也没有什么异常。

半年前丈夫就向自己提起过翰林院的新编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这家世条件不好,一开始海夫人不同意,后来被丈夫劝的,也就应下来了,哪里知道事情的真相是这样。

海夫人在家和海陆年大吵了一架,收拾东西,带着小女儿回了娘家。

这宅内发生了什么事外人是不晓得,不过吵架之后海夫人收拾东西回娘家,十天半月都没回来,那就有人说了。

洛都城就这么大,谁家发生点事儿虽然不至于传的满城风雨,但还是会有人在茶余饭后拿出来说一说。

海陆年和海夫人都不想这事儿传扬出去,袁家这边更不想,这种事传扬出去了,对别人来说就是个笑话,谁会往深处去想几分当年人家日子怎么过的。

林清苒这边得到的消息就变成了这样,海夫人不满意海大人选的女婿,嫌弃别人家世不好,说不拢,一气之下回娘家去了。

前些日子海家还派人打听,这理由也说得通,人们再一传就知道海大人看中谁家的了,翰林院一个小编修,不过这小编修是被刑部右侍郎邵大人收做了学生,前途看起来也不会差,就是这家世背景,确实是配不上。

没有引子,人们不会往袁承志和海陆年是什么关系上去想,不过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起引子的人。

以海家的家世怎么会想要把女儿嫁给一个这样家世背景的人呢?

不知道了吧,这海大人的出身也不好,当年是高攀了赵家的,如今不是也挺好。

那和袁大人一样的有很多,在翰林院做编修也不是什么好出处啊?

那是因为这海大人和袁大人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人是老乡,能不帮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