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延意累坏了,听说家里没事儿,一颗心放下来,便只觉得更累,哪有心思跟姚四喜说这些,于是瞪眼横了这多嘴的奴才一眼,斥道:“你这臭毛病老是不改呢?改问的问,不该问的少多嘴。二姑娘的打算连我都不多问,还轮得到你胡乱嚼说?”

“是,奴才知错了。”姚四喜忙抬手打了自己一个嘴巴,笑道:“奴才再也不敢了。”

姚延意哼了一声,没再说什么,兀自靠在身后的软垫子上闭目养神。

从贡院到姚家旧邸足有半个多时辰的路,而且近日恩科结束,上千名学子回家的回家,回客栈的回客栈,大街上来来往往比平日多出几倍的人来,马车走的越发的慢。等到家的时候,姚延意已经从马车上小睡一觉了。

姚燕语带着仆妇丫鬟们至大门口迎接,姚延意微笑着下车,说妹妹辛苦。

兄妹二人进院,姚燕语是知道这恩科的规矩的,三日又三日,考生都被关在贡院里,吃喝拉撒睡都在那方寸之间,比坐牢好不到哪儿去。因此问姚延意:“哥哥是否先去沐浴?”

“嗯,这几天可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姚延意弹了弹衣袍,无奈的摇头,“必须得先沐浴。”

“那哥哥先去沐浴,我去厨房看看饭菜。”

“好。”姚延意一刻也不想多等,匆匆回房去沐浴。

晚饭很丰盛,姚燕语又叫人烫了一壶酒,自己也陪着姚延意喝了两杯。

兄妹二人说了些闲话,姚燕语把这几日的事情大致跟姚延意说了说,便道:“哥哥这几日劳乏的很了,今晚早些歇息吧。”

姚延意实在没什么精神,便点头应着。

当晚,姚延意狠狠地睡了一觉,醒来时已经是第二日中午。姚二公子起身后洗漱更衣,便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随便往哪儿一站,又是风度翩翩的佳公子一枚。

丫鬟进来回说二姑娘在等二爷一起用午饭,姚延意便往小偏厅来。

午饭后,兄妹二人说起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

姚延意问姚燕语:“药场那边的屋子已经开始修了,皇上果然把那两味药材交给了妹妹,事关重大,又刚刚开始,我觉得妹妹还是应该往南边走一趟。别的都好说,就这药材的真伪是最关键的。万一不小心弄错了,就瞎忙活一回。妹妹这一趟还要挑两个诚实可靠的人,以后把人熟练了,才可放开手让他们去做。”

姚燕语点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必须得等贡院放了榜才行,我一个人去南边,总有许多不便。而且,皇上叫我再配一剂制外伤的药方出来,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弄。虽然有点眉目,但到底还不怎么成熟,这也需要时间。”

“这话倒是。”姚延意思考着点了点头,“离放榜还有段日子,妹妹可用这段时间去弄药方的事情。药场和玻璃场的事情交给为兄。我估摸着,皇上也不愿多等。”

“只是为了混人耳目,便再弄一张类似的药方,真是…”姚燕语对皇上的这个决定有些不满,但又不能直说,于是蹙眉摇头。

姚延意深以为然,事实上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想这事儿,听了姚燕语的话正中下怀,因道:“皇上用来混人耳目,咱们却没必要。况且药方就是要造福于人的。配出来不用,岂不可惜?”

“是啊。”姚燕语无奈的叹息,皇权至上的朝代,自然是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怎么可能有第二个声音?

姚延意沉吟道:“妹妹不如去跟长公主说说?这第二种配方固然不如前面的配方有奇效,但也不能白费心思。若是能把成药配制出来卖给寻常人家,解人于危难之中,也是一种福报。”

“可以吗?”姚燕语心里有点迟疑。

“这要看怎么说了。”姚延意仔细的分析:“皇上要的是混人耳目,如果这方子只是配出来放在那里,也不过就是防贼而已。但如果真正的配出成药来,送到各大药店去卖,岂不更是一种掩护?”

姚燕语眼前一亮,赞道:“哥哥这话很是。我明白了。”

姚延意含笑点头:“你只跟凝华长公主说,这事儿成与不成,就看长公主怎么跟皇上说了。”

“嗯,我明白的。”姚燕语被生意经哥哥点拨了两句,立刻有了主意。当下便回房换了衣裳去长公主府。

皇上先前有话,让姚燕语在关于外伤药秘方的事情上有什么疑问都可跟凝华长公主说。因此,姚燕语来找凝华长公主商议此事,她自然不会推脱。

听了姚燕语把第二配方的事情说了一遍后,凝华长公主笑道:“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既方便了寻常百姓家用药,也能白白的赚一笔银子。而且这也是一条长久的财路,好好地做下去的话,收益极其可观。”

姚燕语在来的路上便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事儿若是真的想长久的做下去,必须得拉上个背景深厚的人一起下水。于是笑道:“此事虽然是好事,但燕语年轻,又是个姑娘家,只怕凭着一己之力根本做不成。纵然勉强,恐怕也是虎头蛇尾。”

凝华长公主笑道:“怎么会是你一己之力?不是还有你父兄吗?”

姚燕语回道:“父亲和长兄现如今都是朝廷命官,庶务繁忙,根本无心打理这些事情。二兄也已经参加了科考,依照父亲的意思,将来也是要入仕的。怕是也没精力管这些事情,所以燕语的一片苦心,还请长公主成全。”

凝华长公主是真心觉得这事儿可做,便问旁边的韩熵戈:“你觉得呢?”

韩熵戈笑道:“姚姑娘也是一心为公。想当初二妹妹是何等的烦恼?现如今那烦恼去了,她整个人也开心了很多。儿子有时也想,这天下那么大,说不定跟二妹妹一样烦心的人也有很多。姚姑娘既然有此妙方,就应该为天下人除烦恼。只这么闷在手里,终究可惜了。”

凝华长公主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可这样的事情,必须得有人去做才行。姚姑娘刚也说了,若是做事的人能力不够,怕是虎头蛇尾,到头来白费了一番苦心不说,再被有人人利用,好事变成坏事。”

韩熵戈笑道:“若是母亲觉得此事可为,儿子倒是有两个人选,必是妥当的。”

凝华长公主因问:“哦?是谁,说来听听。”

韩熵戈笑道:“母亲年前曾经说过,兰嬷嬷过了年已经六十了,她服侍了您四十五年,也该体体面面的养老了。兰嬷嬷出去养老,她的两个儿子自然要跟出去侍奉老母,母亲何不一起给个恩典,赏他们兄弟二人一份差事?况且兰嬷嬷为人恭谨,儿子瞧着她的两个儿子也都是极妥当的人,出去做事,必不会给府里惹是生非。”

“嗯,你这话不错。”凝华长公主点头,“过年的时候我还跟你父亲说要好生给兰嬷嬷的两个儿子安排份差事呢。只是他们两个又不习武,军中也没有适合他们的差事,如此说来,这倒是个不错的事情。”说着,凝华长公主便看着姚燕语,问:“姚姑娘觉得如何?”

姚燕语忙道:“一切都凭长公主做主。”

当下,凝华长公主叫人把兰嬷嬷的两个儿子找来见姚燕语。

兰嬷嬷是凝华长公主从宫里带出来的嬷嬷,出宫后才嫁人,丈夫是韩巍手下的一员副将,十几年前就在一次平叛中阵亡。两个儿子,长子韩俊忠,今年三十六岁,次子韩俊孝,今年三十一岁。现如今都在镇国公府当差,韩俊忠负责国公府庄子上春秋两季的租子,韩俊孝负责国公府每年的修缮。

姚燕语两世为人,也多少能从外貌面相上辨出几分忠奸善恶。这兄弟二人虽然不是十分精明,但也是妥当人。当然,镇国公世子爷推荐的人选,自然不会太差,也不会太精明。

太差了,出去办事丢人损的是国公府的面子,太精明了…韩熵戈从来不认为姚燕语是傻瓜,弄两个太精明的人过去就是给她添堵。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这让姚燕语的心情极好。正事说完,韩明灿便拉着姚燕语闲聊,又留她用过午饭才放人走。

从长公主府出来,因天色尚早,姚燕语便吩咐田螺:“咱们去玻璃场那边瞧瞧。”

田螺痛快的应了一声,赶着车拐了个方向,往城东北角的方向走。

大云帝都的民居分部的极有规律,工匠们的作坊都集中在东北角一带,什么打铁的铸铜的,还有打造金银首饰的,还有几家烧制陶瓷的,当然这些作坊规模都不怎么大,但贵在精致,这里的工匠们至少也是三代传下来的手艺,平日不是很忙,但接的都是达官贵人家的活儿。

姚燕语心道,这若是放在现代,就是所谓的私人定制。

因为巷子比较窄,而姚燕语的马车又是双驷,不好往里走。所以田螺便在巷子口把马车停下,姚燕语要步行走进去。

往里走的时候,姚燕语还想,这个地方只能是暂时的,等试验成功,烧制出合格的玻璃来,还是得找个敞亮的地方重新建场房。否则这弄出来的玻璃都运不出去,也是个麻烦。

翠微,翠萍两个丫鬟并两个妥当的婆子一起跟着姚燕语往巷子里走。之前一直跟随在马车之后的两个青壮家仆也下马跟了过来,单留田螺一个人在巷子口看马车。

自从阿尔克人劫持过姚燕语之后,姚延意便说要寻两个会武的人保护姚燕语。

姚燕语当时便笑了,说在大云帝都里行走,皇帝的锦林军便是天眼,还有镇国公府,这两边的人都不会允许自己出差错,哪里用得着自带护卫?

饶是这样,姚延意还是不放心,不管姚燕语去哪里,一定至少有两个青壮家仆跟随。

一行人走了一段路,便见前面一家作坊里出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嬷嬷,穿着体面,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管事嬷嬷。

姚燕语也没在意,只是走自己的路,熟料那嬷嬷走到自己跟前时,居然站下了脚步,朝着姚燕语福身行礼,口称:“姚姑娘好。”

姚燕语因纳闷的问:“这位嬷嬷是哪位大人府上的嬷嬷,怎么认得我?”

那嬷嬷笑道:“奴才是礼部尚书封府的人。姑娘不认识奴才们,奴才们却认识姑娘。姑娘是我们大姑奶奶的救命恩人呢。”

姚燕语恍然笑道:“原来如此。你们有心了!想不到竟在这里遇到了,好巧。”

那嬷嬷笑道:“奴才们是来看我们家二姑娘的妆奁呢。太太在这里给二姑娘定了一对琉璃尊,一对琉璃灯,还有一套琉璃杯盘。”

“你们家二姑娘大喜了?”姚燕语一下子想起了封岫云那张恬静的脸庞,又随口问:“不知是许配了那家公子?”

那嬷嬷笑了笑,说道:“是定候府世子爷。”

“啊?”姚燕语错愕的看着那位嬷嬷,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原来封家的二姑娘不是被聘进门做正室,而是去给定候世子做妾?

那嬷嬷笑了笑,没再多说,只福了一福:“姚姑娘若没有别的事情,奴才们先告退了。”

姚燕语木然的点了点头,看着那几个仆妇渐渐走远。

翠微低声提醒道:“姑娘,咱们也走吧。”

“嗯。”姚燕语收拾起思绪闷闷的继续往前走,一直到从玻璃作坊里出来,坐车回家,姚燕语微蹙的眉头却始终不能展开。

接下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忙,姚燕语想着,皇上要的外伤秘方主要是为了迅速止血,使伤口愈合,因为这些药是给精兵勇士们用,关键是伤口愈合快,失血少,疤痕什么的可以放在次要上。

而第二配方的着重点则侧重于祛疤上。因为寻常人家的外伤一般都等得起,而且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对于寻常人家,皮外小伤始终难免,尤其是姑娘家,最最重要的是伤口不能留疤。

当然,配方的事情,姚燕语不能私下做主,配制完毕后还需要跟皇上说一声,不然将来皇上若是翻旧账,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因为事关机密,皇上不便在宫里召见姚燕语,便寻了个机会微服出巡,地点选在了一处茶楼里。随行者只有两个人,诚王和定远将军。

这两个人跟随皇上都是有原因的,诚王乃是亲兄弟,皇上心腹中的心腹,自然不必瞒他。

而卫章则是这件事情的提议者,皇上就是从卫章的口中知道姚燕语有这样的药方,也是因为卫章的建议,皇上才决定征用此药方配制这种药粉给军中精兵配备,以防减少在沙场上兵将的损伤。

再者,皇上微服出巡,身边必然要带一个武功高强之人。此事,定远将军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皇上听姚燕语说了以民用药方为军用药方打掩护的办法,也觉得甚好。况且又有凝华长公主的参与,皇上便更没有意见,只催促:“配制第一批药粉的药材都差不多到位了,只剩姚姑娘你这边的两味药还没影儿呢。”

姚燕语算了算时间,给了皇上一个期限:四个月。然后,姚燕语又顺便跟皇上汇报,说自己要亲自去一趟江南,监督这两味药材的质量。

皇上听完后有点担忧的说道:“姚姑娘现在可是名声在外的神医,只身南下怕是不安全吧?”

诚王说道:“不如派一队锦林军扮成仆从一路保护?”

皇上皱了皱眉头,没说话,却转身看向卫章。

卫章沉吟道:“臣想着带一小队人去南边,让他们接收一下水上训练。此事刚有个想法,还没制定好计划。是以还没向皇上奏请。”

“嗯。”皇上自然明白卫章说的带一队人去水师接受训练只是借口,他要去南边选拔‘烈鹰’的储备力量才是正事,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倒是两全其美。你正好负责沿途保护姚姑娘的安危。”

卫章立刻起身领命:“是,臣定以自己的性命保姚姑娘安全回京。”

姚燕语诧然的看了一眼卫章,又转过头去看皇上,心想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诚王见事情已定,便没再说什么,而是一下子转了话题:“还有几日,今年的恩科就放榜了,不知道这次能为皇上选出多少可用之才。”

皇上笑道:“朕也很期待。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啊!”

诚王接着说道:“想不到的是今年萧先生居然让他的孙子来应试了。”

“你说萧霖?”皇上笑问,“你也见着他了?”

“是啊,这孩子出落得一表人才,臣弟一看见他就想起了他的父亲。”

“那孩子是不错。”皇上微笑点头。

诚王朝皇上一拱手,说道:“臣弟有件事儿想请皇兄做主。”

“哦?什么事?”

“若是萧霖这孩子能够榜上有名,臣想恳请皇兄把他留在京城。”

“为什么?”

“瑶儿已经十七岁了,到了婚嫁的年纪。”诚王笑了笑,继续说道:“臣弟很喜欢萧霖,想把瑶儿许给他。先把婚事定下,等母后三年孝期一满,再办婚事。这只是臣弟的想法,具体怎样,还请皇兄做主。”

皇上听了很高兴,笑道:“这是好事儿啊!等朕有机会问问萧霖家中可曾定了亲事,如果没有的话,朕就给瑶儿和他赐婚。”

诚王忙道:“谢皇兄恩典。”

姚燕语在一旁听了这话,心里却猛然一紧。

云瑶嫁给萧霖?她会愿意吗?她喜欢的可是卫章。

还有那个萧霖好像喜欢的是韩明灿啊!这可真是乱点了鸳鸯谱了!

想到这些扯不清的红线,姚燕语又忍不住看了卫章一眼。

恰好卫章也正好看过来,眼神带笑。于是她忙低头错开视线,安静的品着青瓷茶盏里的碧螺,权当自己是个聋子,对旁边的话听而不闻。

第八十三章 姐妹兰契,萧侯陈情

姚燕语一直在纠结有关萧霖和云瑶的婚事要不要跟韩明灿讲。她想起元宵节那晚萧霖看韩明灿的眼神以及韩明灿的反应,两个人应该是有点感觉的,如果这事儿瞒着韩明灿,便觉得对不起她。可是,他们两个人到底怎么样还不确定,如果就这样说给她,又太莽撞了。

到底怎样才好呢!姚燕语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把手里的药典丢到了一旁。

翠微见状立刻上前来问:“姑娘,累了吧?要不要奴婢给您捏捏肩膀?”

“不用了,我起来走走。”姚燕语起身,一边活动着胳膊一边扭着腰。

翠微看了一眼小炕桌上满满当当的书籍,忙过去把笔墨收拾了一下,把姚燕语刚写了字的一些纸张整理整齐放到一旁。又看见上面歪歪扭扭的蝌蚪文字,笑道:“姑娘写的这些字跟别人写的也不一样。”

姚燕语回头看了一眼,说道:“你想不想学?改天有功夫教你。”

翠微忙摇头:“不了。奴婢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哪里学得来这个。”

姚燕语才想起翠微翠萍两个丫头虽然跟着自己一起读过家里的闺学,但也只是勉强认识几个字,仅限于认识而已,写是不会写的,她们也根本没机会练习写字,想想也挺可怜的,于是笑道:“这有什么,等有功夫了,我教你写字。”

“姑娘每日忙的脸睡觉的功夫都没有了,奴婢哪里还能给姑娘添乱?”翠微说着话,已经把小炕桌上的书籍纸张整理好了。

姚燕语在屋子里活动了几下便想去外边透透气,刚出门便听见外头一阵吵嚷,因问:“前面吵吵闹闹的什么事?”

翠萍一怔,忽然说道:“对了!今儿是放榜的日子!”

“啊?”姚燕语先是一怔,继而惊喜的问:“莫不是二哥中了?”

翠萍刚想说奴婢去瞧瞧,便见半夏兴冲冲的跑进来,高兴地回道:“恭喜姑娘!二爷中了!前面来报喜的人都等着讨赏呢!”

姚燕语因问:“二哥呢?”

“二爷?”翠萍想了想,抬手敲了一下脑袋:“二爷一早就出去了,说是去城外办事儿去了。”

“快,叫人去给二哥报信!”姚燕语高兴地吩咐。

旁边冯嬷嬷听了也非常高兴,忙提醒姚燕语:“姑娘,咱们得先给报喜的赏钱!”

“给,给啊!多拿钱!”姚燕语高兴地有些无措的样子。

冯嬷嬷高兴地答应着取了一包碎银子往前面去打赏。姚燕语又拉住冯嬷嬷说道:“嬷嬷问清楚了哥哥是中了第几名。”

“哎,奴才知道了。”冯嬷嬷兴高采烈的往前面去。

不多会儿功夫小丫鬟半夏又跑进来回道:“姑娘,二爷中了头榜第三十七名。”

头榜,第三十七名进士?姚燕语有些不怎么明白,但觉得这也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吧?

“那,状元,榜眼,探花呢?”姚燕语问。

“这个…奴婢也不知道啊。”半夏傻愣愣的回道。

“啧!蠢丫头。”姚燕语瞪了她一眼,“快去问问。”

看着半夏急匆匆的跑出去,姚燕语才反应过来,这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得是皇上钦点吧?好像是还得参加什么…殿试?姚燕语抬手拍拍自己的脑袋,心想我怎么这么‘二’呢,果然是被叫‘二姑娘’叫的,后遗症都有了。

不管怎样,姚延意中了头榜第三十七名进士是天大的好消息。

姚二公子平日庶务繁忙,读书也不过是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才做的事情,跟那些整日抱着书晃着脑袋读‘子曰诗云’的酸腐秀才是不一样的。

好消息传到了姚家旧邸,随后便传到了定候府祺祥院。

当时,姚凤歌正把屋子里的人都打发出去,留着琉璃一个人在跟前说话儿,刚问了一句:橘红那丫头可靠不可靠?便听见守在外头有人高声说了一句,三奶奶,大喜了!

姚凤歌蹙眉看了一眼琉璃,琉璃忙住了嘴起身出去。廊檐下守着的珊瑚已经问那报喜之人:“什么事情,就大喜了?”

来报喜的是个婆子,在院子里高声笑道:“请姑娘快回三奶奶,二舅爷高中了头榜第三十七名呢!”

姚凤歌顿时喜出望外,忙吩咐:“快,重赏来报喜的人!”

李嬷嬷已经听见消息拿了银子出来赏人,然后祺祥院里的丫头婆子们人人有份儿,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不多时,封氏和孙氏一起过来给姚凤歌道喜,封氏笑道:“恭喜三弟妹了!二舅爷高中,日后必得皇上重用,留在京城任职,三弟妹也不必感慨娘家在京城无人了。”

姚凤歌笑道:“借嫂子吉言了!”

孙氏也说些场面话,又笑道:“姚家二舅爷算起来可是封大人的门生呢。”

封绍平是这届的主考官,说起来这一届的的进士都算是他的学生,于是姚凤歌笑道:“能投在封大人的门下,也是我二哥的福气。以后还仰仗大嫂的父兄对我兄长多多提携。”

封氏笑道:“你跟我说这些话?咱们什么时候竟成了外人?”

妯娌三个一起开怀而笑。珊瑚带着丫鬟们奉上香茶点心,姚凤歌又礼让二位嫂子。

孙氏又笑道:“算起来,三弟妹是在六月里临盆,封家二妹子也在六月里进门。到时候咱们府上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姚凤歌低头喝茶,听了这话不动声色。

封氏笑道:“二奶奶这话算是说着了。我这身子骨儿是不争气了,到时候这府中里里外外少不了还得你来忙活操心。”

姚凤歌忽然笑了:“说起来,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来,若是能成,倒是真正的一件喜事呢。”

孙氏因问:“何事?”

姚凤歌笑道:“去年大长公主说了,想给蘅儿挑一个性子温和的读书人为良配。今年恰好春闱,全天下的风流才子都聚到了京城,可谓风云际会,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入得了大长公主的眼。”

孙氏一时眼神闪烁,笑容便减淡了几分:“三妹妹可是大长公主的心尖子,大长公主怕是不愿这么早把她嫁出去吧?蘅儿今年才到及笄之年。镇国公府的二姑娘都十八了,还没着急,蘅儿应该也不着急吧?”

姚凤歌笑道:“这可不一定,前儿我去给大长公主请安时,她老人家还念叨这事儿了呢。只是我怀着身子,不好出门,所以没敢应声。”

封氏也笑道:“说起来,蘅儿这丫头要容貌有容貌,要才情有才情,将来也不知道谁有这个福气,能把她给娶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