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夫人。”韩午急着赶路自然是渴坏了,接过茶来咕咚咕咚喝了个干净,之后方躬身道:“奴才奉我家大爷的吩咐送信给夫人。”

“信呢?”姚燕语忙问。

韩午从靴子里抽出一柄匕首,许侍阳和夜阑见状吓了一跳,赶紧的把姚燕语和云瑶护在身后。

“二位大人莫怪。实在是这一路上有不少可疑之人扮成乱民劫匪,奴才怕一不小心坏了主子的大事儿,所以想了个笨办法。”韩午说着,把自己的衣襟隔开,从夹层里拿出了逸风书信。

许侍阳上前去把书信接过来交给姚燕语,姚燕语匆匆撕开细看。

韩熵戈寥寥数语,便让人心惊:汉阳府,安陆府等乱民四起,有别有用心者混入其中,发动乱民四处哄抢,汉水往北半数以上的驿站被乱民捣毁,马匹等被抢去杀掉炖肉,更有人暗杀信使,劫走朝廷南北往来的通信,且已经发现有人专门射杀信鸽。为了不使消息为对方所窃,还请夫人暂且莫用信鸽传信。另外,本候本来想胁迫安陆府开仓放粮,但因乱民被人误导,粮仓未开便有上千人奋起涌入,这些人除了抢粮之外,还伺机放火烧粮,虽然诡计未曾得逞,但着实令人惊心。所以本候劝夫人不要轻举妄动云云,试图劝说官府放粮,否则后果只能更加糟糕云云。

一封书信寥寥数语,姚燕语看罢心底却是冰凉一片。

云瑶见状伸手夺过那封信,看过之后也忍不住呆了:“这可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么等着被那些暴民给抢了去?”

姚燕语深吸一口气,问韩午:“你家侯爷现在在安陆府么?”

“回夫人,我家大爷现在不在安陆府,我们的人捉了乱民里带头闹事的,经过审讯,顺藤摸瓜,查到事情的起源在潜州,所以我们的人往潜州去了。”

姚燕语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知道了,你这一路赶来必然累了,先去休息一会儿,待我写好回信,你再帮我带回去。”

“是,奴才告退。”韩午躬身行礼后,跟着夜阑退了下去。

云瑶忽然问姚燕语:“此人可信么?别是装神弄鬼来吓唬我们的。”

“他曾经跟着韩帅征战北胡,我给他疗过伤。我记得是这么张脸,应该不会错。”

“可是我听说江湖中有一种易容术。再说,你那伤药不是专门祛伤疤么?”云瑶皱眉问。

“这好办,我记得他的伤在左肩上,是刀伤,另外军中的伤药是以快速止血消炎防感染为主。祛疤的效果并不怎么好。况且祛疤的药膏本来就是另一种。”姚燕语也觉得这种时候还是谨慎些好,便抬手招过许侍阳,低声吩咐了几句。许侍阳答应着下去。

云瑶又把韩熵戈的书信拿过来看了一遍,焦急的叹道:“如果真像大表哥说的这样,我们还真就什么也不能做了?”

“不一定。”姚燕语的手指轻轻地握住藤椅的扶手,“现在我们先确定这封信的真假再说。对了,忠勇侯的字难道你不认得?”

云瑶无奈的叹道:“大表哥和二表哥的字都是国公爷亲自教的,而国公爷的字在大云朝可是热门的很,虽然不敢说人人都会模仿几笔,但想找个模仿的像的还是不难的。况且,我也不是什么书法专家,哪里辨得出来。”

姚燕语无奈的苦笑,在古代名人就有这么点不好。其实镇国公那字也不见得多好,可谁让人家是国公爷呢,下面人为了巴结去练他的字,这倒好,想辨别个笔迹都不能了。

不过幸好姚燕语曾经给韩午治过伤,知道他身上的伤疤。

至晚间,许侍阳悄然来报,韩午身上的伤疤是真的,且跟夫人说的样子基本不差。

“什么叫基本不差?!”云瑶生气的质问:“你是怎么做事的?”

“基本不差就对了,当时我给他治伤不假,但事情过去这么久了,而且当时伤的人也多,我也有些模糊了。再说,两年多了,人的体质不同,伤口复合的程度也不同。能基本相同足以证明他不是假的。”

云瑶点点头,心想这若不是假的,可就证明那信里说的是真的呀!难道自己和这两千锦麟卫就这样被乱民给困在山里了?!

第十七章 将军南下

韩午休息了两个时辰便要离开,姚燕语命人准备了晚饭,留他吃了饭再走。趁着这个空里姚燕语找了云瑶来,同她商议:“两千锦麟卫都陪着我们两个窝在这山沟里太浪费了。这种时候应该放他们出去干点什么正事儿。”

云瑶道:“我也这么想,只是没有章程不能乱来。不如派去大表哥那边去帮忙如何?”

姚燕语摇了摇头,说道:“他那边已经乱起来了,再派人过去也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再说,勇毅候肯定有办法调兵遣将,也不差咱们手底下这些人。而湖州这边今天是第一次乱民暴动,按照侯爷书信里说的,若真是有人暗中挑拨,故意制造事端,我们必须把这些人从老百姓里面揪出来。”

“他们混在乱民里面,如何揪得出来?”云瑶蹙眉摇头。

姚燕语轻笑:“他们能扮成乱民,难道锦麟卫不能么?我们就派人出去跟那些乱民混在一起,很容易就能把挑事者找出来。”

“好,只要把这些人找出来杀了,老百姓就不会乱起来。”云瑶咬牙道。

“不要杀人。杀人不能解决办法。”姚燕语摇头,“我们把锦麟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派出去扮作乱民去摸底,另一部分要大张旗鼓的协助官府制止乱民犯上作乱。”

“你是说——抓人?”云瑶不能理解姚燕语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对,抓人。”姚燕语淡然一笑,凑近云瑶的耳边低声耳语一阵。

云瑶脸上顿时露出几分惊讶,然后也跟着笑了:“好,就这么办。”

姚燕语轻声冷笑:“他想兵不血刃就拿下湖广,恐怕是痴心妄想。只要我们能坚持十天半月的,我就不信朝廷真的没有办法。”

“对!我这就去安排。”云瑶只觉得一颗心砰砰的跳着直逼嗓子眼儿,她长到这么大二十岁了,还是头一次这么兴奋。那种感觉就好像全身的血都燃烧起来了一样,闭上眼睛便是一片厮杀之声,而她,便是那个纵马驰骋,带着数千精兵拼杀的将军。

成公墓旁便的竹林里,炊烟袅袅,竹筒饭的香味随着山风吹出去很远,韩午一边用美味的山鸡汤佐饭,一边连声感叹:“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二三百里之外的一片深山之中,八分相似的情景里,一个白衫男子负着双手站在山间的风口吹着山风,对身旁的一个青衣老者叹道:“让湖广陷入生灵涂炭之中,实非孤之所愿啊!”

那青衣老者精神矍铄,一双小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闪着异彩:“主公实乃慈悲之人。但也要知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恰逢北方地震天灾,这边是老天爷给王爷的机会。如此足可见王爷乃是应时而生,将来一统天下之后再薄徭役减赋税造福黎民百姓,也是一样的。”

一身白衫的年轻男子正是大皇子云瑾。当初他因为跟高黎人暗通款曲,想要跟胡人,高黎人三分天下,后来事情败露被皇上褫夺郡王爵位赶出云都城来到这湖,渝,潜三州交界的山岭之中幽居思过,一晃已经两年了。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云瑾并没思过,当然也不可能闲着。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竟然在这一代混的风生水起,不但暗中收服了湖广以印染,丝织称霸天下的路家,还渗透了湖广的粮商,盐商。并以这些人为依托,私自开挖银矿。

当然,前面那些事情他做的隐蔽,没有人能发现。后来私挖银矿的事情渐渐地被地方官员知道,开始还能用银子堵住那些人的嘴,后来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消息走漏出去,惊动了朝中的大臣。用云瑾身边的第一谋士东陵先生的话说,若不是恰好赶上地震天灾,皇上问罪的圣旨怕是已经到了。

“先生说的不错。”云瑾轻轻地呼了一口浊气,脸上闪过几分阴沉之色,“父皇一向心狠,我这个儿子在他看来总是可有可无。”

“主公生在天家,自小便改知道‘天家无父子’这话。万岁爷有万岁爷的打算。如今丰家也倒了,看来万岁爷对谁都不放心啊。”东陵先生一直称呼云瑾为‘主公’,是因为这位大皇子的郡王爵位已经被褫夺,现如今虽然是皇室子弟,却也是被贬的庶人。

“那又怎么样?他能长生不老,占着皇位一辈子么?”云瑾冷笑,原本清秀的脸上闪过一丝阴狠。

“京城来的消息,说皇上的身体大不如前了。恒郡王赈灾时染上了风寒一病不起,憬郡王也失了皇上的眷顾,诸位皇子之中,如每日进宫请安能见皇上一面的也只有五爷,六爷和七爷了。七爷年纪小,不足畏惧。六爷的外祖只是个言官,没什么实权,也不足惧。说起来,也是天佑主公。”

云瑾冷笑道:“但愿老五那个蠢材不要太笨了。再者,我们煽动乱民毁驿站,暗中派人射杀信鸽的事情也不是长久之计,韩熵戈也不是白痴,定然有他自己的手段把信送进京城去,此时说不定云都城已经得到了消息。”

“没关系,反正我们也只是趁乱而动罢了。云都知道又怎样?调兵遣将过来最快也要十多天的功夫。再说了,是粮价造成的混乱,只能说湖广的官员无能,要论罪也是顾允桐的罪,跟主公有什么关系?”广陵先生嘿嘿一笑,一对老鼠眼精光闪闪,无比得意。

云瑾也跟着得意的笑了:“先生说的不错。”

而此时的大云帝都的确对这边的事情还不知情,韩熵戈发现驿站和信鸽都不可用之后,便派出了亲兵往过汉水走陆路连夜直奔云都城,过了汉水之后,乱民暴动的状况好了些,但驿站依然没有马匹可用。亲兵一口气跑到山西境内才找到了驿站,换马继续往北疾奔,连着跑死了四匹马,把消息连夜送进了云都城。

镇国公一看韩熵戈的书信顿时大怒,恰好凝华公主在一侧,夫妇二人商议过后,觉得此事不能再瞒着,应该立刻让皇上知道。

皇上因为身体的缘故已经停了早朝,每天只在紫宸殿见几位辅政大臣。昨日皇上刚刚亲自主持了殿试,累了一天精神显然不怎么好,镇国公来的时候,皇上正靠在榻上听姚远之回说琼林宴的事情。

怀恩进来回说镇国公有要事要见陛下。皇上便抬手止住了姚远之的话,轻声叹道:“琼林宴的事情姚爱卿看着办吧,朕实在是精神不支了。对今年新选上来的这些人该怎么用,要怎么用,姚爱卿拟个名单回头给朕看了再说吧。”

姚远之躬身答应着,皇上便吩咐怀恩:“宣国公进来。”

镇国公进殿后大礼参拜,皇上睁开眼睛坐直了身子,叹道:“起来吧,你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是什么事情让你的脸色这么难看?”

“回皇上,湖广…乱了。”镇国公说着,把韩熵戈的书信双手捧上。

“什么?”皇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汉阳府,安陆府,武昌府等地因粮价一日三变,价格已经翻了十倍有余,粮商闭仓屯粮等着涨价,百姓们买不到粮食吃不上饭,已经有数县出现了哄抢事件,潜州更有乱民放火焚烧官府粮仓的事情。”镇国公说着,又把书信送上,“这是肃之的书信,乃是五天前写的。至今日,尚不知湖广究竟如何。”

“混账!”皇上脸色铁青,抬手掀翻了手边的小几:“顾允桐是干什么吃的?!他一个三品大员出了事儿就不管了?!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连一份奏折都不见?湖广的官员都死干净了吗!”

镇国公只得又把湖广境内汉水以南的驿站被乱民捣毁,马匹被杀,驿站的看守伤的伤,逃的逃,正常的南北通信暂时处于中断状态,并有高手专门射杀信鸽的事情都跟皇上说了。

皇上气的脸色铁青,靠在龙榻上半天没说话。姚远之在站在旁边听见了镇国公的所有话,他那精明的脑袋瓜子飞速旋转,很快便做出了判定,并拱手回道:“皇上,此事大有蹊跷,我大云朝的商人素来胆小,若没有人从背后支撑,绝不敢公然跟官府作对。”

“朕知道。”皇上枯瘦的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恨恨的说道:“那个逆子不把朕气死,是不肯罢休的!他就是朕的讨债鬼!”

事涉皇子,姚远之自然不能多说。

镇国公叹了口气,回道:“大皇子许是受到了什么人的蛊惑。以臣之见皇上还是叫大皇子回京,当面质问他比较妥当,以免父子产生误会。”

“哼,什么误会!他分明是嫌朕死的太慢了!”皇上目光一转,凌厉的看向怀恩:“卫章呢?!”

“回皇上,卫将军今儿没进宫。”

“传他来见朕!”

“遵旨。”怀恩躬身领命后便急匆匆的跑了出去,一叠声的叫人备马,然后匆匆奔向辅国将军府。

辅国将军府离皇宫并不远,怀恩快马加鞭去得快回来的也快。

卫章当时正在书房跟兵部的几位大人议事,听说皇上急招便撇开众人随怀恩进宫。

皇上见着卫章也没有废话,直接下旨:“带着你的人去湖广,若人不够,朕再把江浙吴绍安的兵马归你调遣。朕只要你把云瑾给朕押回京城!”

“是,臣谨遵圣谕。”卫章叩头领旨。

从紫宸殿里出来,卫章方问镇国公:“大皇子怎么了?”

镇国公又把韩熵戈的书信拿给卫章看,卫章看罢后顿时出了一身冷汗:“燕语在湖州!”

“夫人同郡主一道,有两千锦麟卫保护应该不会有事。那些乱民的目标是粮仓,应该还乱不到她们那里去。不过,这一阵闹得大了就不好说了。”镇国公担忧的叹道,“你和肃之都是虽然战功无数,但却从来没跟老百姓们打过交道。湖广百姓是受人挑唆,他们毕竟不是番邦蛮夷,更不是我大云朝的敌人。你去那边,要斟酌行事,切不可冒进。”

卫章拱手抱拳:“谢国公爷教导。”

姚远之则叹了口气,说道:“湖广此时的关键虽然不是粮食,但粮食却是解决此事的钥匙。这样吧,我修书一封给江宁,让你大舅兄帮你想想办法。”

镇国公听了这话忙笑道:“姚大人真是高见。镇抚那些乱民,还真是要靠粮食才行。现如今湖广的粮食都钻在那些黑心商家的手里,百姓没有饭吃才闹事,若是有饭吃,谁愿意凑这个热闹。”

卫章也拱手道:“多谢岳父大人周全。”

“我只想要你把燕语安全的带回来。”姚远之说完,沉沉的叹了口气,“哎!”

“岳父放心,我一定把她安全的带回来。”卫章忙躬身应道。

“嗯,我信得过你。”姚远之点了点头。

卫章接到圣旨后毫不迟疑的召集了自己手下所有能动的力量,贺熙留守,唐萧逸,葛海,赵大风三人随行,另外新老烈鹰卫一共五百名,留守二百,剩下的都跟这去湖广。

因为这一支队伍人数少,所以行动方便。卫章又把姚远之的的亲笔信交给唐萧逸,命他带着调兵的圣旨去江宁,姚远之说老家的粮库里还有二十万石粮食,让姚延恩全部拿出来装船送去湖州。这二十万石粮食是关键,所以卫章让唐萧逸调吴绍安的水师和粮食一起去湖州,而他自己则带着他的悍兵猛将从云都走陆路直插汉阳府,确切的说是汉阳府湖州县。

卫章一旦离京,满心里装的都是姚燕语。当然,乱民什么的他心里也有,但他的目的很明显,不管乱民怎样,也不管大皇子如何,这些对他来说只是任务,而那个他心心念念记挂着的女人是他的命。他此番南下,一定先把自己的命护在怀里再说。

就在卫章星夜兼程的时候,姚燕语却在青山绿水之间摆弄着数十种草药,细细的品尝,对比,记录,然后煎煮,提炼,再记录。外边的纷乱似乎与她毫不相干,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医药王国里而不知寒暑。

一阵马蹄声打乱了竹林的寂静,一道玄色的背影从马上一跃而下,身形矫若游龙。

“郡主回来了!”香薷端着一只竹篾在挑拣草药,见了来人忙福身行礼。

“你家夫人呢?”云瑶把手里的马鞭丢给香薷,急匆匆的往那栋唯一的三层竹楼里走。

香薷忙道:“楼后面呢。”

云瑶也不答话,一口气跑到竹楼后面,见着专心勾兑药汁子的姚燕语,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开心的说道:“按照你的说法,湖州的牢狱里都装满了人了!牢房里跟蒸馒头一样,一个挨着一个,那些乱民们都只有坐着的份儿了。”

“还有人捣乱么?”姚燕语拿了个写了字的纸条贴在一直玻璃瓶子上,随口问。

云瑶在旁边的藤椅上坐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一口气喝下去,摇头道:“那些人只敢围着商家粮仓,没有人敢动手了。”

“你的人呢?也被关进去了吗?”姚燕语把剩下的瓶瓶罐罐归类后,也去藤椅上坐下来。

“当然,我可都是按照你的计策来的。”云瑶给自己倒茶,又顺便给姚燕语到了一杯。

谣言越接过茶来也不客气,一边喝一边说道:“嗯,根据他们提供的消息,开始提审,把被人愚弄了的百姓剔除来,骂一顿,抽几鞭子放了吧。”

“这就放了?”云瑶有些不甘心:“要我说怎么也得关个十天半月的。”

“关十天半月的还得管饭,县衙哪有那么多粮食啊。”

“说的也是。”云瑶叹道,“湖州县仓库的那点粮食放出来还不够塞牙缝的呢,就算是每天都限购,最多再撑五天,仓库就彻底光了。到时候老百姓会再次发疯的。”

“不会,只要把那些带头闹事,挑唆老百姓的人都扣在大牢里,湖州的百姓就乱不了。再说,就算再乱,也无非就是再抓人而已。两千锦麟卫在湖州这么点地方,我就不信还有抓不到的人。”姚燕语轻轻一笑,撵着手里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话说回来,关键是查出他们那些人怎么跟他们的上司联系。这事儿应该不难办吧?”

“不难。夜阑已经派人盯住了几个地方——一个茶馆,一个妓院,还有一个早点摊子。这三处买卖的老板就是他们的联络头人。他们这些人都听一个叫‘川甫公子’的人调遣。而且据说这个川甫公子过两天会来湖州。我们的人都布置好了,只要他敢来,我们一定好好地招呼。”云瑶说着,右手一挥攥成了拳头,“本郡主可是等了好久了!”

“郡主觉得,我们这一次能从乱民里兜住几只小虾米?”

“这个数。”云瑶伸出三个手指头。

“三百人?”姚燕语惊讶的问。

云瑶冷笑道:“只多不少。”云瑶咬牙道:“三百人落网,足够他们慌张的了。他云瑾到底也不愿意背上一个谋逆的名头。”

云瑾的确不想背上谋逆的名头,那样的话即使将来他登上了帝位也会是他终生的污点。

在这一场计谋里,本来他打算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的,但他完美的计划却因为湖州的异象而变得被动起来。三百四十二个藏在乱民里的真正乱民全部被捕入狱,原本完美的计划缺失了一角。

而且因为湖州这边的举动引起了汉阳安陆两府知府的注意,他们竟也纷纷效仿,开始大肆的抓捕乱民。官府抓乱民不可怕,当初广陵先生早就算到这一点,让官府和百姓起冲突,越激烈越好。

这样整个湖广就乱了,他们正好趁乱裹乱,最终目的不过是把顾允桐这个不听话的布政使以及他的手下都赶出湖广,让云瑾从官到匪彻底的掌控湖广,然后依托汉水之险,再把清江封死,他就可以在湖广这片土地上就地做大,慢慢地扩充实力。

一个完美的计划被唐汝町给打乱,大皇子很恼火。

“这个该死的唐汝町!孤一定要让他好看!”云瑾拳头捏得咯咯想,恨不得亲手把唐汝町掐死。

广陵先生眨巴着一对老鼠眼慢吞吞的说道:“主公切莫恼怒,以在下看来,此事并不是唐汝町不配合。乱我们计划的,另有其人啊。”

“你是说——云瑶和那个女医官?”云瑾鄙夷的笑了笑,“不过是两个女流之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两个女流之辈不可怕,但两千锦麟卫的力量可不容小觑啊!那唐汝町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把各处的乱民都抓起来了,凭的是什么?还有,我听说湖州大牢里已经开始释放乱民了。但我们的人却无一被释放,主公想,那唐汝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查不出咱们埋在里面的棋子。”

“锦麟卫!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云瑾一拳砸在手边的石桌上。六寸厚的石桌桌面被他砸的一震,上面的一套官窑雨过天晴色青花茶具被震的叮铃乱响。

“主公所言不差啊!”广陵先生点了点头,对于锦麟卫的力量如何,云瑾是有绝对发言权的。

“那我们就这么算了么?孤实不甘心!”

“算了?”广陵先生轻笑:“主公怎么会这么想?以在下看来,这场博弈才刚开始呢。”

云瑾立刻转头,殷切的问:“哦?先生有何高见?”

广陵先生神秘的笑了笑,说道:“主公难道忘了有一句话叫做——擒贼先擒王。”

“你是说…我们捉了云瑶和那个姓姚的女医官?”

“有何不可?只要我们捉住了她们二人,那两千锦麟卫便是死罪。他们为了活命,只能听我们调遣。如此主公便如虎添翼。试问整个湖广,谁还敢跟主公作对呢?”

第十八章 求医的求

广陵先生说的意气风发,云瑾却无奈的摇头:“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云瑶是诚王的心尖子,她的身边必然高手环伺,想捉她可不容易。”

“主公哎!谁说跟他们名导明抢的干了?咱们不能用点计谋么?”广陵先生自信满满的笑道。

云瑾终于有了兴致:“先生有何好计策,快请说来!”

“主公忘了咱们这一片山寨子里出什么了?”广陵先生笑眯眯的问。

“这片山里除了银子,竹子,再就是出点子茶叶,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钱的玩意儿?”云瑾不耐烦的摇摇头,“先生不要卖关子了,赶紧的说吧。”

“草药啊!”广陵先生笑呵呵的说道,“咱们这片山林往西南绵延数百里,乃是上古神农氏生活过的地方,这一带山里有数百种名贵草药,只是因为山势险峻,所以长在深山无人识罢了。”

云瑾再次摇头:“那姓姚的女人虽然精通医术,但不见得是药痴。再说,她明知道孤在此处驻扎,绝无可能来这里采药来自投罗网。”

“草药不能把她吸引来,那病患呢?”广陵先生笑道:“安陆府最大的粮商求医,你说她来还是不来呢?”

“噢?”云瑾若有所思的笑了,“这话有点意思了。”

※※※

唐汝町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焦头烂额。

乱民四起,他这个县太爷简直成了陀螺,转了东边转西边而,压下了这边,那边又起来,简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本来他也接到了上面的消息,说乱民的事情意思意思就行了,不必较真,让他们闹去。

可别的地方都无所谓,偏生他湖州不行,因为湖州有一位辅国夫人和一位郡主在,还有两千锦麟卫。锦麟卫的长刀架在脖子上直接下令:不按郡主的话去做,立刻削了他的脑袋。

于是乎,唐县令只得放下所谓的上级命令,为了自己这条老命不得不听从锦麟卫的安排,每天都抓人关人,抓人再关人。直到把县里的大牢都装满了,那些该死的乱民才算消停了。

但乱民抓的抓关的关,是消停了,可没饭吃的百姓们却依然围在县衙门口不散。老百姓得吃饭啊!

唐汝町问锦麟卫的一位百户:请郡主和夫人想办法弄些粮食来,先把这些百姓打发了再说嘛!

锦麟卫给了他一记冷眼:你是县令,如何安抚百姓是你分内的事情。

唐大人无语望天:县衙的粮仓里已经连只耗子都没有了!让他怎么想办法!

锦麟卫好心的指了条明路:去给本地的粮商借。

拿银子买都买不来,还去借?!唐县令直接抓狂,那些粮商背后都有靠山,岂是他一个县令能得罪得起的?

其实去找粮商借粮的确是姚燕语的想法,但必须以唐汝町的名义去借,毕竟他才是本县的父母官。

姚燕语也想过了,粮商们屯粮一来是图利,二来怕是因为身不由己。所以借梁的活不好干。

但如果唐汝町强势一些,拿出一县主官的威风来对湖州的粮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拿出点粮食来把民乱压下去,回头老百姓逼急了去砸他们家的粮仓,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

其实朝廷对待乱民的办法素来都是宽容的,毕竟老百姓吃不上饭也是因为官府无能。别的不说,就说这次那些被抓进牢房的乱民,除了那些暗中挑事的奸人之外,十有*都放回去了。

唐大人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贵客找上了门——汉阳府最大的粮商陈家的大总管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