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语用太乙神针先祛毒,然后又缓缓地注入内息为其调理五脏六腑,奇经八脉。

差不多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皇上出了一身的透汗,脸上不正常的潮红也渐渐地褪去。

姚燕语收了银针,吩咐怀恩:“弄些热水来给皇上擦拭一下身子吧,那些汗里面带着毒素,若不及时擦去,再通过肌肤渗回身体里,一样对龙体没好处。”

“好。”怀恩答应着,招手唤了两个宫女去弄热水。

姚燕语便和其他两个太医一起出了内殿,往偏殿去等候国医馆那边的消息。

张介臣对姚燕语刚刚让卫章派人查抄国医馆的事情着实赶到震惊。毕竟在所有人的眼里,国医馆就是姚燕语的地盘,是皇上专门为她设立的一个医疗机构,是她的一言堂,自留地。

国医馆出了问题,绝对不是打脸那么简单,而是要她负起全部的责任。

然而她依然那么决绝,一丝犹豫都没有。这得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思才能做到?

不过事情也不容他多想,他爹早就叮嘱过他,在紫宸殿当值,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差事,一定要多听,多看,多想,唯一不能多的就是‘话’!

姚燕语行至偏殿,便有人端了水盆进来,她净手毕,方端起一盏八宝茶缓缓地喝了两口,便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等国医馆那边的消息。

苏玉安办事雷厉风行,不过两个时辰,就派人来回:国医馆那边都封存完毕。

卫章看着姚燕语憔悴的面容,心里实在不想叫她,但事情关系到皇上的性命,牵动着整个大云朝的未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姚燕语走的时候看了张介臣二人一眼,说道:“二位大人一起来吧,也好做个见证。”

张介臣二人对视一眼,起身跟了上去。

姚燕语有些日子没进国医馆了,这里现在是翠微和翠萍二人主管,当然也有两位从太医院调过来的五品主簿协助管理。

此时丑时刚过,正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天里最阴最冷的时候。

众人都裹着厚厚的大毛斗篷上觉得腿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姚燕语裹着一袭貂绒斗篷,里面穿了两层棉衣,下车的时候已然被卫章的鹤氅又包了一层。

其实她并不觉得寒冷,内息修炼到了一定程度,寒暑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难以忍受的事情。只是卫章非要这样,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也不好多说。

进了国医馆,姚燕语先去了封存药渣的地方,并指明要看最近一炉清心丸的药渣。

今晚是翠萍在国医馆内当值,她办事麻利,二话没说便从架子上找到了一包药渣,并打开给姚燕语验看。

姚燕语看过之后发现没有问题,又问:“再早一炉的。”

翠萍便一包一包的拿过来给她看。

之后,在检查到第五包的时候,姚燕语从药渣里找出一一块木番薯来凑到鼻尖上闻了闻,冷笑一声翻过药渣包上贴的纸条看了看,指着上面的几个人名跟身边的卫章说道:“就是这几个了,立刻去审讯他们吧。”

卫章一挥手,身旁立刻有人接过那张纸条出去,没多会儿的功夫便提来了掌药医女。

“还有一个学员呢?”姚燕语蹙眉问。

“这个学员前天告假了。”翠萍在一旁回道。

“立刻去她家中拿人!”卫章冷声吩咐。

苏玉安忙道:“已经派人去了。”

“那就先审这两个吧。”姚燕语皱眉说完,转身往外走。她有一种预感,就是这两个医女应该什么都不知道,而那个告假的学员才是关键。

“大人,这木番薯有何不妥?”翠萍说着,便捏起药渣里的另一篇木番薯仔细的看了看,便要往嘴里放。

“别咬!”姚燕语忽然厉声说道:“那不是我们大云朝的木番薯!”

翠萍一怔,整个人僵在那里。

一直旁观的张介臣上前拱手道:“敢问姚大人,这不是我们大云朝的木番薯,又是何物?”

“此乃天竺国生长的木番薯,我大云朝的木番薯虽然有毒,但经过炮制,毒性可散去,只留药性。入药后亦有解毒的功效。而这天竺国的木番薯因为其生长环境不同,其毒性却另有不同,不管怎么炮制,其毒性都不变。它可使人精神亢奋,致人癫狂,长久服用,亦会致死。”

此言一出,周围的众人全都变了脸色。

姚燕语又问翠萍:“这木番薯乃海外之物,寻常人是弄不到的。那个告假的学员家里是什么状况?”

第五十二章 后路(二更,求月票!)

姚燕语话音一落便有人递上了那个学员的档案:吴秀媛,太仆寺丞吴东之女,年十五岁,身高五尺三寸,貌平,中等之姿。

看过这份简单的档案后,姚燕语便递给了卫章。卫章扫了一眼,又转手交给了身旁的苏玉安。

姚燕语转头问翠萍:“这个吴秀媛平日表现如何?”

“平平常常,她很少说话,成绩也在中等,平时大家都极少注意到她。”翠萍蹙眉道。

姚燕语唇角弯起一抹冷笑,懂得藏拙的才是高人。看来这个吴秀媛不同寻常。

众人随着这个微笑一时陷入沉默之中。

不一会儿的功夫,派出去的人匆匆而回,带回来的是吴东,却没有他的女儿吴秀媛。

太仆寺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吴东原本是太仆寺里的一个兽医博士,前年的时候因医治好了大食进贡的一匹骏马而被提拔为寺丞。

卫章看了一眼吓得腿软的吴东一眼,对着苏玉安摆摆手,示意他带去一旁审讯。苏玉安招呼了几个手下把人带到一旁,几乎没用什么手段,吴东就全招了。

原来吴秀媛并不是吴东的亲生女儿,而是几年前金河决堤他救回来的一个逃难女。当时觉得这女孩子饿的面黄肌瘦着实可怜,便救了回来。后又见她温婉乖顺,而他自己又膝下凄凉,早年有个儿子,后来溺水死了,便把这姑娘收为义女。

后来他发现这个义女对医书感兴趣,经常在他的书房里拿些医书回去看,便更觉得这个女儿认的很合心意,父女两个便经常讨论医道。前年他救治那匹进贡的骏马也是因为听了此女颇多见解的缘故。所以后来吴东便花重金打点上下,把吴秀媛送进了国医馆学习。

至于吴秀媛之前姓什么叫什么,吴东也曾多次问过,开始的时候她只是哭,后来再问便一天不吃饭。吴东的夫人便不许他再问了。

苏玉安听了这些便觉得这个吴秀媛十分可疑,又问她人在何处,吴东生气的哭号着:他把女儿送进国医馆学习,现如今人却无故失踪,他还想要状告国医馆藏匿人口呢!

告国医馆藏匿人口?真是天大的玩笑。苏玉安冷笑一声没有理他,把他的供词直接转交给了卫章。

卫章看着供词,皱眉道:“金河决堤那年的难民?”

姚燕语闻言也是一怔,一个懂医术的小姑娘又恰好是那一年的难民…

既然懂医术,就不可能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一个姑娘家从金河灾区逃到京都来?若是别人或许相信,姚燕语是亲眼见过灾区的惨状的,别说一个小姑娘,就算是个壮小伙子恐怕没有人帮助也逃不出来。

而且,就那么巧?懂医术的逃难姑娘刚好遇见太仆寺的兽医博士?

“这个吴东认义女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姚燕语转头问苏玉安。

“是在金河决堤后第二年的春天。”

“第二年春天?”卫章皱眉,那个时候灾民已经安置完毕,被洪水冲过的村子也开始建设。朝廷在那年的赈灾十分到位,当然,谁也不敢说那年所有的难民都得到了安置。只是这一切凑在一起也太巧了。

姚燕语缓缓地闭了闭眼睛,轻声说了两个字:“薄家。”

卫章心神一震。

那年姚燕语发现了毒驹草,及时抑制了瘟疫蔓延,害得囤积药材的薄家损失了一大笔。之后薄家人对姚燕语暗中投毒,未果。卫章和姚延意二人联手顺藤摸瓜,查到薄家用假冒次品谋取暴利的事情,然后巧用移花接木之计,把那匹假柴胡弄进了宫里,最后由张苍北发现,直接告到皇上那里。薄家被抄家,大江南北所有的药铺药场均被查封,薄家全家入狱。

当时这件大案还牵扯了朝中大臣,可谓是一件滔天大案。

不过转瞬之间,卫章的心里便把当年的事情过了一遍,之后毫不犹豫的吩咐苏玉安:“不遗余力,一定要把这个吴秀媛找出来。她极有可能是罪臣之后,混入国医馆的目的就是谋害皇上,为她的家族报仇。所以决不能让她逍遥法外。”

“明白。”苏玉安拱手领命,转身出去安排。

此时天已经亮了,姚燕语看看外边冥蓝色的天空,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道皇上怎么样了。”

“把这里安排一下,即刻回宫。”卫章自然也知道此时皇上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反正清心丸一事已经有了眉目,只要捉到吴秀媛,事情便可弄清楚了。

姚燕语又补充了一句:“还是不要太大意了。从今日起到事情水落石出之前,国医馆内所有的一切都不许动,所有的人也不许外出,谁有异动,立刻锁拿查问。”

翠萍立刻躬身答应。

卫章又转头看向自己身侧的副都尉,烈鹰卫副将躬身应道:“属下明白。”

安排好了国医馆的事情,卫章扶着姚燕语准备再回宫里去看视皇上,苏玉安急匆匆的从外边进来,拱手回道:“回侯爷,有新发现。”

“什么?”卫章忙问。

“这是从吴秀媛的房间里搜到的,东西掉在她的床角下,应该是走的匆忙没来得及收拾。”苏玉安说着侧身闪开,他的身后有一个锦麟卫托着一根吩带递上来。

姚燕语一眼看见那那根吩带做得着实精致,不过拇指款的月白素缎的带子上绣着的银色徽标,那徽标精巧细致,纹路蜿蜒扭曲,宛如祥云一般的流畅,一笔一划又精巧组合成一个篆体的‘薄’字。这正是薄家家族的标记,当初薄家每个药铺药场门口的灯笼和幌子上,都绣有这个标记。

“果然是薄家的东西。”姚燕语轻声说道。

卫章点了点头,又对苏玉安说道:“把这东西和那些药渣一起封存,另外,叫人速速去查那女子的下落。”

“是。”苏玉安拱手应道。虽然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女子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此等谋害皇上的大罪,谁也不敢多说。只能倾其全力去办。

卫章和姚燕语出了国医馆做马车回宫已经是卯时。皇上尚在沉睡,崇华殿里的几个辅政大臣已经到齐了。众人来给皇上请安,怀恩只说皇上昨晚睡得不稳,今早还在睡。

皇上睡得不安稳对几个大臣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宫变以后,皇上几乎就没睡过安稳觉。几个辅政大臣闻言也不多说,只朝着寝宫躬身请安后,回崇华殿各自处理政务去了。

姚燕语在紫宸宫偏殿等候,卫章和黄松在另一处商议此事该如何处置。

黄松是皇上的心腹,只忠于皇上。他的意思是等皇上醒了再说。

卫章却说此事干系到天下安危,必须让几个辅政大臣以及诚王爷,燕王爷和镇国公等皇室宗亲知晓。

黄松知道卫章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的,但卫章是从镇国公府起来的武将,自然跟镇国公府亲厚。这就让他有党派之嫌。

虽然凝华长公主和镇国公也忠于皇上,但他毕竟只是国戚而已,黄松对皇亲国戚素来敬而远之,从不私交。而卫章有了这层关系,在皇上跟前便显得比黄松远了那么一点。

所以当卫章提出要在此刻请诚王,燕王,镇国公进宫告知皇上的身体状况时,黄松立刻冷眼盯着卫章,沉声问:“大都督是对皇上的安康没有信心了吗?还是受谁之托,想要在这种时候探视皇上的心思,而别有图谋?”

“图谋?黄都尉以为卫某有何图谋?”卫章淡然反问,“或者,你也认为诚王爷和镇国公是谋逆之辈?”

黄松默了。对于诚王爷和镇国公二人对皇上的忠心他自然明白。跟在皇上身边这么久,就算是个木头,也应该能看清楚皇上对这个妹夫和胞弟有多深的感情。

宫变之后,皇上对宗亲避而远之,明面上看,皇室宗亲被皇上怀疑,大权旁落,可谓朝不保夕。

可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皇上病重,不管哪个皇子继位,镇国公和诚王爷这两位都将是护国重臣。

那几个辅政大臣只有治国之权,处理大小政务自然不在话下,但论权柄,那几个人加起来也比不过诚王爷和镇国公二人的十分之一。

诚王爷辅政三十余年,镇国公掌兵三十余年。

他们两个若想谋反简直易如反掌。

现在皇上病成这样,几乎不能理政。而朝廷大小事情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崇华殿里该怎么忙就怎么忙,大小事一件都没耽误。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诚王府和镇国公府两座大山镇在这里,再加上卫章这把厉剑东杀西砍,震住了那些宵小之辈?

见黄松沉默不语,卫章又淡然问道:“黄都尉,话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那么我再多问你一句:黄都尉将何去何从?”

“你!”黄松拍案怒起,“皇上对你信任有加,恩重如山,你居然!”

“大丈夫磊落光明,你敢对天发誓说你没想过此事?”卫章鄙夷的瞥了黄松一眼。

黄松的气势立刻弱了下去。他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没想过?像他这样的天子近卫,一旦皇上龙御归天新皇登基,他便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任何一任新帝都不会重用先帝身边的近卫的,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是皇上豢养的死士。他们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势。

他们这一支皇上身边的近卫跟其他的锦麟卫又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孤儿,虽然追随皇上这些年也有娶妻生子,但他们娶的女子也都是福利院的女子,跟朝中世族隔离,自成一派。

皇上在的时候他们龙威虎猛,皇上一旦趋势,他们便是虎落平阳。

黄松不说话,卫章也不着急说话,只是端着茶盏默默地喝茶。忽然,外边忽然有人的脚步声,黄松蓦然皱起眉头,卫章却岿然不动。

“宁侯,黄都尉,皇上醒了,要见二位。”小太监三顺推门而入。

卫章把茶盏放下,起身说道:“黄都尉,走吧。”

黄松忙收拾心绪跟上了卫章的脚步。二人一前一后进了正殿。

姚燕语已经给皇上诊过脉,张介臣和另一个太医也在,因为昨晚发生的事情不许传出去,所以他们两个禁止出宫。

皇上的精神比昨天好了许多,此时正靠在榻上由着怀恩喂养生粥。卫章和黄松进来没敢说话,悄声立在一旁等皇上不吃了才上前跪拜请安。

姚燕语和其他两个太医便告退出去。

皇上又看了一眼怀恩,怀恩朝着几个太监和宫女挥了挥手,众人也都退了出去。

昨晚发生的事情皇上已经从怀恩和姚燕语那里听了个大概,此时见卫章和黄松无非是想问问他们两个何时能抓到那个潜逃的医女学员。

卫章说已经严令下去秘密搜捕,锦麟卫出动五千人,很快便会有消息。

皇上听了之后,只幽幽的叹了口气,转了话题:“朝中可有何异动?”

卫章忙回:“昨晚之事,臣已经下令封锁消息,没有皇上的圣谕,外边的人不会知道这件事情的。”

皇上又看向黄松,黄松忙道:“皇上放心,紫宸宫里所有的人都在掌控之中,并没有一丝风声放出去。今日崇华殿内几位辅政大臣商议的是今年岁贡以及朝中各级官员俸禄发放之事。”

皇上缓缓地点了点头,沉默了半晌方低声说道:“卫章,传朕的密旨,宣六皇子回京。”

“是。”卫章躬身领命。

黄松忽然转头看了卫章一眼,卫章面色平静无波,不见一丝一毫的情绪。

这个人,端的是深藏不漏啊!黄松默默地叹了口气,自己的将来——到底要怎么样呢?

皇上说了这几句话又累了,靠在枕上昏昏欲睡。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晨曦,云都城的大门缓缓地打开。几匹快马如风驰电掣般冲出城门,载着一道圣谕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江浙沿岸。

三日后,苏玉安的手下在城东郊的一家温棚花农家里找到了逃匿的吴秀媛,把人带回京城,交到了镇抚司。

第五十三章 投奔

皇上身体里的天竺番木薯之毒由姚燕语以针灸和汤药调理,五天之后症状便基本消失了。

姚燕语再次近前请罪,皇上只是摆摆手,说道:“这段时间你在家养胎,国医馆里的事情也怪不到你的头上。”

“皇上仁慈,但臣既然身为国医馆的院判,就应该为此事负责。请皇上降罪。”

皇上看着跪在龙榻跟前的姚燕语,幽幽的叹道:“你是为了保全你的那两个属下吗?”

姚燕语忙道:“臣不敢,臣本来就有御下不严之罪,国医馆里有罪臣之女混入其中,使其谋害皇上龙体,国医馆上下都罪在不赦。”

“罢了,此事先放下。以后再说吧。”皇上摇了摇头,微微的侧过身去。

姚燕语无奈,只得磕了个头之后,默默地退了出去。

这是她能预见的最坏的结果。

按照常理,皇上或者罚封停职,或者降职,或者干脆杀人或者撤销国医馆这个机构,这些她都想到了。却唯独没想到这样。

皇上不问罪,也不表态,这让姚燕语觉得好像是头上悬着一把随时随地会落下来的厉剑,前儿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会落下来,也不知道它最终能杀死多少人。

几日之后,皇上龙体安稳,姚燕语已经不用进宫给皇上医治了,皇上体内的毒素清除,情绪也稳定了不少,剩下来的依然是用心调养了。张之凌只需把皇上每日服用的汤药丸药以及膳食都用心的检查一遍,确保无毒便可以了。

当然,确保无毒这样的任务对张之凌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难就难在随时随地。

因为皇上一天到晚膳食,汤药,茶水等至少要有个十几二十次,每次他都要守在身边亲自尝过才能呈上去。这种近身的差事虽然荣耀无比,可也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张院令每日度日如年,真正体会到了当年张苍北的无上荣耀之后的辛苦。

相比之下,姚燕语倒是比他轻松了很多,因为六皇子归来,‘清心丸’一事便被完全搁置了。除了镇抚司的诏狱里还关着吴东和吴秀媛两个人之外,其他一切安好。

密旨发出去半个月的时间,六皇子云瑛乘快船连夜进京,京郊码头早就有等在那里的锦麟卫,见着云瑛下船立刻递上马缰,随着他打马如飞直奔云都城皇宫。

跟六皇子前后脚进京城的,还有姚远之的外祖江宁宋家母女。只是她们这一艘寻常的客船在民用码头靠岸后,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只瞧着家人把几箱子盘缠搬上了姚家来接的马车,便急匆匆的往城内赶去。

宁侯府,燕安堂。

姚燕语靠在暖榻上喝完一小盅牛乳燕窝之后,方轻轻地叹了口气,有点不耐烦的说道:“宋家母女来投奔,收留下就是了。又何必非要我回去?”

翠微接过空了的白瓷小盅递给香薷,方低声劝道:“这定然是老太太的意思,想着是娘家来了人,接风宴总要隆重一些。”

这些日子姚燕语因为清心丸的事情为国医馆揪着心,昨晚上听说六皇子回京了,才算是缓了口气。这会儿根本没有精神去应付这些事情,于是不耐的说道:“这么冷的天,我却不想出门。你回去一趟,就说我这几天不舒服,不好出门走动,请宋家太太和雅韵姐姐多多担待吧。”

翠微答应道:“夫人不想去,那我就替夫人说一声好了。”

“去库房帮我选几样礼物送过去吧。”姚燕语有些心烦的说道。

“这个无需夫人操心,我会准备好的。”翠微说着,便站起身来跟姚燕语告辞。

姚燕语起身相送,又被翠微给搀扶着坐回去,翠微拉过毯子给她盖好,轻笑道:“夫人可是要折煞我么?”

“罢了,你去吧。”姚燕语笑了笑,安心的靠在了枕上。

虽然翠微嫁给了葛海,如今也是五品诰命在身的人了,但在她面前一直还是以前的样子,只要她在,端茶递水等事都不用旁人伺候。这让姚燕语很无奈,又很窝心。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忠’和‘义’,最忌讳忘本忘恩。

姚府那边,宋老夫人见姚燕语不肯来,果然有些不高兴。但翠微带来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在几样珍品珠宝的烘托下,靖南伯夫人赵氏看在这些珠宝的份上,自然是笑容满面,连声说:“外甥女身子重,这大冷的天原也不该惊动她过来的。只是几年不见了,着实想念她。等过两日我们收拾利索了定要去府上拜会的。”

翠微本来就对宋家的人没有什么好感,从宋岩青到这位赵夫人她都不愿多说一句话。便淡淡的笑了笑,说道:“夫人说了,夫人远道而来必然劳乏,拜会就不着急了。过几日等夫人的身子好些了,必然会过来的。”

宋老夫人便问:“她现在怀着孩子,身子是最重要的。怎么还这么不小心?”

翠微知道老夫人必然会细问,早就想好了说辞:“前几日皇上病重,夫人在宫里值守了几个晚上,着实是累着了,平日里家里几个夫人的请安都不见,只每日静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