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便叹道:“她这个差事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心力憔悴。哪个女人在这个时候还去熬夜?更别说还担着皇上龙体的安危。”

宋老夫人皱了皱眉头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么。”

靖南伯夫人也笑道:“太太不必担心,外甥女深谙医道,必会保重自己的身子的。”

王夫人轻轻地叹了口气,不理会赵夫人,只转头问宁氏:“家宴准备的如何了?”

宁氏身旁的一个管事媳妇忙道:“宴席已经齐备了。请老太太,舅太太和太太移驾偏厅吧。”

“请吧。”宋老夫人缓缓地起身,拉着宋雅韵的手笑道:“你今晚就睡我这边。”

宋雅韵很是乖巧的点头:“谢老太太偏爱。”

众人都起身簇拥着宋老夫人和靖南伯夫人往偏厅里走,翠微故意放慢了脚步跟在最后,姚凤歌便悄悄地拉了一下她的衣袖,低声问:“妹妹没事吧?”

翠微悄声说道:“姑奶奶也知道那家世子爷跟夫人之间的过节,夫人自然不想过来的。”

姚凤歌叹了口气,冷笑道:“我自然知道的,换做我,我也不过来。真是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想的。”

说到了老太太,翠微知道自己不能多嘴,便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姚凤歌心里再不满意也不能编排老太太的不是,也只得住了嘴。

一顿宴席吃的百无滋味,席间就听见老太太一直在夸宋雅韵,说她这两年出落的越发标致了,模样好,性子也好,到底是大家闺秀,家里再怎么没落也掉不下大家闺秀的气质。

翠微听了这话心里自然不高兴,但她也知道在这里并没有自己不高兴的份儿,在外边自己如何出人头地,回到姚府也依然是个丫鬟,于是只是默默地喝汤,并不多话。

宁氏陪坐在她身边,不停地给她夹菜,悄声与她说笑,另一边姚凤歌也像是有意的一样,不怎么理论老太太的话,只是悄声同翠微说什么。

从宁氏和姚凤歌的话里翠微把宋家母女来京城的缘故拼凑到了一起,原来宋家老夫人过世之后,宋家就越发的艰难了。被送去福建水师的宋岩青因为染上了赌瘾,聚赌成性坏了军纪被赶回了家。

后来又因为在赌坊里跟人打架被误伤致死。宋家母女把对方告上进了衙门,最后得到一千两银子的赔偿之后,把宋岩青的后事草草办了。

因为宋岩青的坏名声,宋雅韵这两年连提亲的人也没有,眼看着二十来岁的老姑娘了总不能老在家里,于是母女两个商量了一通,便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一收拾,往京城来投奔姚家来了。

靖南伯夫人来京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女儿寻一门好婚事,只要对方门第好,就算是倾家陪嫁也在所不惜。

翠微听了这些话,心里却默默地觉得好笑。

二十岁的老姑娘了,就算模样长得再好,家世却已经没落成这样,那些士族豪门会瞧得上吗?勉强高攀最好也只能是个继室。

况且,倾家陪嫁?宋家还能拿出多少银子钱来给女儿做陪嫁?早就被宋岩青那败家子给输光了吧?

不过这些事情翠微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宋家如何,她是一根头发丝的心都不想操。

而坐在上位的宋老夫人对翠微直接视为空气,翠微在她的眼里不过是姚家出去的一个丫鬟,再怎么了不起也不敢翻了天去。所以她连跟翠微说话的心思都没有,只在心里盘算着京城哪家有合适的公子哥儿跟宋雅韵相配的。若是促成了这桩婚事,她也算是对得起娘家人了。

宋老夫人从心里划拉了一圈儿,最后心里一亮,抬头看着坐在对面的姚凤歌,问道:“我前儿恍惚听说你们定北侯府兄弟三人在分家,事情怎么样了?”

姚凤歌不知道老太太为什么忽然把话题转到自己这里来了,只只得回道:“大事已经分割清楚了。只剩下一些小事还在商议。”

“那么你那二伯兄现在怎样?我听说他升了官?”宋老夫人又问。

姚凤歌立刻就明白了老夫人的意思,于是笑道:“瞧老太太说的,二伯兄屋里的事情哪里是我一个小婶子能操心的?”

宋老夫人立刻不高兴了:“你之前不是掌管着侯府的内宅么?再说,雅韵是你的表妹。你二伯兄的事情你不操心,你表妹的事情也该操点心吧?”

“老太太的意思我猜着了。你回去跟你们府上的二太太说一说,你们那边也就她这个长辈了。为侄子的事情,她也该操点子心的。”王夫人忙替姚凤歌打圆场。

姚凤歌只得应道:“老太太和太太的话,我记着就是了。”

宋老夫人听了这话脸色才好转了,又转头同靖南伯夫人细说苏玉安的境况。靖南伯夫人听了之后自然万般愿意。宋雅韵却早就红了脸,寻了个借口躲了出去。

晚上翠微从姚府回来的时候已经不早了,听说夫人已经歇下了她便没有过去。

本来姚燕语说翠微和葛海成婚,她出钱把唐萧逸府邸后面的那片地买下来给他们两个修个院子的,翠微不同意,说在将军府里住的习惯了,希望夫人给她留这个小院子,这样一早一晚过来也方便。姚燕语也觉得离不开她,便将东跨院里一处五间抱厦带东西厢房的二进院给了他们夫妇居住。

第二日一早,早饭前翠微听说将军出门了便过燕安堂这边来。

姚燕语刚梳洗完毕准备用早饭呢,见她来便吩咐香薷:“再加一副碗筷。”

翠微也不推脱,坐在下手被姚燕语一起用了早饭,饭后便把靖南伯夫人母女二人的打算以及她们来京城投奔姚家的缘故都细细的说了一遍。

姚燕语听了半晌不语。翠微又道:“老太太的意思是想撮合定北侯府的二爷跟宋姑娘。大姑奶奶不乐意管这等闲事,老太太当场就拉下了脸子。”

“老太太这辈子都把娘家放在第一位。”姚燕语冷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宋家虽然有那么个靖南伯一个爵位,但族里已经没了嫡系男丁,将来雅韵就算是没了娘家。苏玉安再不济也是锦麟卫雷霆队的都尉,想要娶继室的话,这云都城里没有几十个也有十几个姑娘等着他挑呢,又怎么可能瞧得上宋雅韵?

翠微又轻笑道:“依我看这事儿怕是不好说和。”

“我们懒得管,让他们去折腾吧。”姚燕语说着,伸出手去扶着翠微下了榻,“你陪我出去走走。”

‘清心丸事件’之后,国医馆里的学员已经被放了假,日常事务由太医院调过去的两个主簿打理,翠微和翠萍两个都待罪在家等候皇上降罪的旨意,至今都没回去。

翠微扶着姚燕语出了燕安堂往后面走,一直走到后花园里,循着一缕梅香走到梅树林里,姚燕语站在一株绿萼白梅跟前站住了脚步。

姚燕语忽然笑问:“还记得那年在凝华长公主府里赏梅么?”

翠微笑着点头:“凝华长公主府里的梅花真是好。听说是皇上为了给长公主庆贺五十岁寿辰,名各地进贡百年以上的玉蝶梅花,费了两年的功夫才选出了五十株。”

“是啊,皇上跟长公主的兄妹之情也绝不是那五十株梅花可以比拟的。”姚燕语点了点头。都说皇家无亲情,其实皇上跟诚王爷和凝华长公主兄妹三人自幼互相扶持,这么多年守望相助,真的很难得了。

翠微想了想,终是忍不住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当初为了助皇上登基,凝华长公主还流掉了一个孩子?”

“是的。这事儿我也听韩姐姐说起过。”姚燕语点了点头,又无奈的叹道:“据说那是长公主的第一个孩子呢。”

翠微轻也跟着叹息:“这在寻常人家都很难得,更别说在皇家。”

“是啊!”姚燕语点了点头,抬手指着一支梅花说道:“把这一支剪下来拿回去插瓶。”

翠微忙转身吩咐小丫鬟去取花瓶来,自己则拿了花剪子踮起脚尖把花枝拉下来用力的剪断。

小丫鬟抱着一个前朝紫铜浮雕福寿百子的蝶耳吊环花瓶来,翠微回头看见,便笑道:“你们也真是会找,怎么把这个找出来了?”

这小丫头子是将军府的家生子,七岁的时候被选上来做些杂事,为的是耳濡目染,教导规矩。因听见翠微笑问,这小丫头便甜甜的笑道:“回四夫人,冯嬷嬷教过奴婢,铜瓶插梅,瓷瓶供荷。所以奴婢去找了这个来。”

姚燕语笑道:“这个就很不错,送回屋里去吧。”

小丫头忙答应一声,抱着花瓶笑嘻嘻的走了,一边走还一边用力的吸一口梅花的香味,娇憨甜美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

姚燕语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山石之后才缓缓地收回了目光。

翠微便笑道:“这小丫头长得甜美娇憨,挺讨人喜的。”

“嗯,冯嬷嬷选人的目光越发的老辣了。”姚燕语含笑点头,又道:“香薷她们过两年也大了,到了嫁人的年纪了。我便让冯嬷嬷早些挑几个得用的人先教导着,省的到时候抓瞎。”

“日子过得真是快。”翠微轻声叹了口气,喃喃的说道:“想起当初咱们主仆第一次来京城的时候,还恍如昨日。”

姚燕语也万分的感慨:“是啊,当时是绝对不敢想能有今天的。”

翠微笑道:“说起来夫人每走一步都带着冒险,我跟翠萍两个跟着夫人,这辈子算是没白活。”

“说起来,我们能有今天也多亏了凝华长公主的信任和厚爱。若是没有凝华长公主在皇上面前一力举荐我,皇上又怎么会让我一个小小的女子一蹴而就?”姚燕语一边说着,又转身往那边的小亭子里走。

第五十四章 密谈:二更,求票!

看见主子往小亭子的方向走,早有丫鬟匆匆绕过去,拂去石桌石凳上的灰尘,拿了狼皮坐垫铺好,早就准备好的热汤水也摆了上来。

翠微扶着姚燕语进去坐好,自己也在对面坐下。

知道姚燕语一再提及凝华长公主是因为心里在担心皇上对镇国公府失去信任,翠微一边给姚燕语奉汤,一边低声劝道:“夫人放心,凝华长公主跟皇上手足情深,皇上睿智英明,心中自然有数。”

姚燕语点了点头,说道:“今年给长公主府的年礼要特别准备,另外,年礼我想亲自去送。”

“这样会不会让有些人想多?”翠微迟疑地问。

“有什么可想多的?我与凝华长公主渊源颇深,过年了过去拜会一下谁又能说什么?就算有人嚼说我也不怕。不过是送个年礼而已。”

翠微应道:“夫人说的是,那我早些打点。”

“嗯。”姚燕语点头。

进入腊月,云都城里各世族大家的梅花次第开放。整个云都城的大街小巷都飘着淡淡的梅香。

瑞雪飞扬,昭示着一年即将结束,也预告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各部衙门都封了大印准备回家过年。皇宫里也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自从六皇子云瑛回来之后,皇上的病情似乎好了许多。跟前服侍的太医已经被准许轮流值守,张之凌父子自然是暗暗地松了口气。

这日云瑛亲自去御花园里挑了两支红梅插瓶送到紫宸殿来和皇上同赏,红梅繁盛,芳香怡人,皇上看了很是喜欢,忙叫怀恩把自己扶着坐了起来。

云瑛抢在怀恩之前把靠枕垫在皇上背后,笑道:“父皇今天的气色真好。”

“沾了你这梅花的喜气,朕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皇上也笑了。

“父皇和姑母一样,都喜欢梅花。”云瑛自然而然的提及了凝华长公主。

皇上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嗯,我只是喜欢看,你姑母则不同,她是把梅花当成女儿来养。整天侍弄,不仅喜欢看花,还喜欢那青涩的梅子炮制的酒。”

云瑛立在龙榻跟前,手里拿了把小银剪子修建着梅花繁茂的花枝,轻声感叹道:“姑母府里的那五十株百年老梅也不知道今年开的怎么样。”

“怎么今日忽然提及你姑母来了?是不是有话要说?”皇上病的久了,但多年来行程的思考习惯却没有变,对待问题也还是那样尖锐。

“父皇英明,儿臣昨日恍惚听说姑母受了风寒,传了太医。”云瑛忙把手里的小银剪子放下,转身朝着皇上一躬。

“你姑母从小疼你,你能记挂着她的身体,朕很欣慰。”皇上看着面前小炕桌上的梅花,若有所思。

“父皇…”云瑛欲言又止。

皇上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有话直说。”

“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白,说出来还请父皇不要生气。”

“说吧。不明白就问,这是朕从小交给你的话。”

“是。”云瑛又躬了躬身,说道:“儿臣不明白父皇因何疏远了七叔和姑母。他们两个可都是父皇的至亲手足啊。谨王串通老四谋反,却不能说明七叔跟他们一样。还有镇国公府…”

皇上轻笑着摇摇头,叹道:“朕这是给你铺路呢。你居然还埋怨朕不顾手足之情。”

云瑛一怔,忙一掀袍角跪在地上:“儿臣不敢。”

“起来吧。”皇上叹了口气,朝着怀恩摆了摆手。

怀恩躬了躬身,带着殿内的太监宫女们退了出去。

大殿里只剩下了父子二人,殿内极其安静,梅花的香味犹如实质在鼻息之间缠绕,云瑛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手心早就汗湿。

“萧太傅曾经跟朕说过,朕的几个皇子乃人中龙凤,各有各的长处,若在寻常百姓之家,每个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好儿郎。”皇上说完,缓缓地叹了口气,又继续说道:“只是可惜,你们都生在帝王家,而龙椅只有一把,一国不能有二君。”

云瑛跪在地上,俯首听着,不敢多说一句话,这种时候,他也无话可说。

“所以他们都在争,明争暗斗这么多年,一个个不顾手足之情都想着把对手整垮,甚至罔顾父子人伦想着逼朕退位让贤,然后自己登上大宝,称孤道寡。”皇上说完,又自嘲的笑了笑,方继续说道:“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坐上这把龙椅,最终会失去什么。”

说完,皇上顿了顿,方低头看着跪在跟前的云瑛,吩咐道:“你且起来吧。”

“父皇圣训,儿臣愿跪着聆听。”这种时候,云瑛哪里敢起来?

“嗯,那你就跪着吧。”皇上淡淡的说道,“接下来的话,你要好生记在心里。”

云瑛立刻应道:“是,父皇圣训,儿臣必时时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你学识好,胸怀阔朗,能容人,且知人善用。这是萧太傅给你的评语,所以朕想着把我大运江山交给你,比交给你那几个善于权谋争夺的兄长要强一些。但你母亲早年出家,你至今尚未娶正妻。而且你兄弟缘不好,兄弟姐妹之中没有一人与你莫逆,这便是你的缺点。”

皇上毕竟久病,气血不足,说了这半天话有些累了。但他缓了缓,又强撑着说下去:“所以你将来登基,必定会受朝中大臣们掣肘。所以朕不得不给你铺铺路,打打桩,把那些将来会危害到江山的人替你踢开,把你能用得着的人暂时压一压。”

云瑛顿如醍醐灌顶,猛然抬起头来看着龙榻上消瘦如柴的皇上,心里涌起一股滔天激流,顶的他鼻子发酸,止不住潸然泪下。

皇上听见云瑛轻声的抽泣声,侧脸看了他一眼,说道:“不要哭。身为帝王,最不该有的便是仁慈。”

“是。”云瑛抬手用衣袖擦干脸上的泪水。

“朕知道,你七叔和你姑母跟朕手足情深,不管朕怎样对他们,他们都不会有怨言。但那也仅仅是对朕而已。将来朕驾鹤西去,你奉朕的遗诏登上大宝,他们出于对朕的忠心,自然不会为难你。但也仅仅是不为难罢了。”

云瑛闻言心中一震,这是他早就想过的,所以他宁可暗中跟卫章联手也没跟镇国公府和诚王府有太多的接触。他怕的也是将来这两家一文一武,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拥兵自重,不把自己这个晚生后辈放在眼里。

“镇国公府百年望族,诚王府更是权势滔天。若是你不能拥有这两家的忠心,即便坐上龙椅,你的根基也不会牢固。你不是朕,跟他们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若想让他们忠于你,你手里就要攥着他们的把柄。但他们做事滴水不漏,就凭你又根本找不到他们的把柄。将来你若是倚重他们,他们难免不会倚老卖老,给你难堪。若你不倚重他们,他们定然又会心生怨恨,保不齐一怒之下又会反了你。”

皇上说完,兀自冷笑一声,叹道:“天家无父子。朕与这一弟一妹多年守望相助几十年的情谊不变,却不敢保证他们会对你也有对朕的这般深情。所以,不如让朕来做个坏人吧!反正朕身上背负的骂名也够多了,也不在乎多这一个。”

“父皇!”云瑛伏在地上,呜呜的哭了起来。

皇上也不多话,只是借着儿子哭的时候积攒了些力气,方又继续说道:“至于卫章这个人…这一两年来朕也觉得看不透他了。不过这也没什么。任何人都有软肋,他卫章的软肋就是姚燕语。你只要能把姚燕语掌控在手心里,卫章就绝不会有二心。只要他没有二心,姚家就不足为惧,那姚远之父子反而可以成为可用之人,助你一臂之力。”

云瑛呜咽着伏在地上,一边抹泪一边磕头:“父皇…父皇殚精竭虑为儿臣,儿臣万死不能报父皇之恩…儿臣求父皇保重龙体要紧!”

“罢了!朕真是乏了!虽然还有千言万语要跟你说,但终究是力不能及了!朕执掌江山三十六年,虽然不敢说是清平盛世,但也无愧于我云家列祖列宗了。”

“儿子还小,很多事情还都不明白。儿子只求父皇保重龙体!”云瑛忙又磕头。

“你去吧。朕这一时半会儿的还死不了。今儿不过是趁着有点精神,多跟你说几句话罢了。”皇上摆了摆手,又道:“你不是说你姑母病了吗?去瞧瞧吧。”

“是,儿臣告退。”云瑛磕了个头,缓缓起身后上前扶着皇上躺好,又给他盖好了被子,看着他睡得沉了才擦干眼泪,收拾情绪出紫宸殿而去。

自这一日皇上跟六皇子密谈了半个多时辰之后,精神越发的不济了。一日十二个时辰最多有两个时辰是清醒的,其他时候基本都在昏睡。

紫宸殿里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整个后宫乃至朝廷的心。皇上跟六皇子密谈的事情自然也随着东北风吹到了各个角落。

几人欢喜几人愁,大家各自的心思自然不必赘述。反正这个年是有很多人都过不安稳了。

第五十五章 喜事,乐事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蒸年糕,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沐浴等。也有很多百姓之家趁着喜庆行婚嫁大礼,有道是‘娶个媳妇好过年’说的便是这个。

今年腊月里成婚的似乎比往年更多,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皇上的病。

皇上病重已经不是秘密,若是皇上驾崩,便是国丧。举国上下皆要为皇上戴孝,婚嫁之礼自然是不能行了。所以那些有子女适嫁宜娶之家都趁着老皇上还有这口气在,赶紧的把儿女的婚事办了,以免国丧一出,又要白白的蹉跎岁月。

苏家二房,梁夫人在苏玉蘅的参谋下,为苏玉康定下了镇国公府二房庶出的姑娘韩明琅为妻,聘礼已经下过,之后两家商量着在腊月二十六这日迎娶新人进门。

姚凤歌便趁着大家一起忙活苏玉康的婚事之便跟梁夫人说起了宋雅韵跟苏玉安的婚事。梁夫人一听说是宋老夫人的娘家人,姑娘的父亲还是靖南伯,当即便觉得挺般配。便让姚凤歌把人带过来相看相看。

姚凤歌在祺祥院摆了一桌酒宴,打发人把宋家母女接过来,又请了封夫人过来作陪,几个女人在一起说了半日的闲话。

封夫人和梁夫人都听喜欢宋雅韵温婉敦厚的性子,很乐意促成这门婚事。

对于苏玉安这边来说,此番婚事是续娶继室,而且原配留有一子,孙家当时放弃了这个女儿而保全了全家,现在势力虽然不如之前,但依然不容小觑。

苏瑾宣有这样一门有权势的外祖在,嫡长子的身份地位自然无可动摇。所以云都城里虽然攀附之心的人不少,但可供选择的基本都是庶出的女儿,像宋雅韵这样嫡出女儿的还真是没有。

当然,宋家的坏名声京城这边也没什么人知道。姚凤歌自然不会傻到在梁夫人跟前揭宋家的老底。

梁夫人奔着讨好姚家的心思揽下这桩事情,但当她把苏玉安找到跟前跟他说起此事的时候,苏玉安却道:“二婶娘费心了,侄儿没有续娶之心。还是别耽误人家姑娘了。”

梁夫人生气的说道:“你这是什么话?你还不到三十岁,难道就让中馈缺人?宣儿还小,只靠奶妈子带着,将来能有什么出息?这宋家姑娘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也比你小八岁呢,况且宋家也是世家子,又有姚家这门亲戚在,将来也是你的助力。”

苏玉安听梁夫人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最终只得应道:“实在是侄儿早有誓言在先,此生绝不续娶。至于中馈,我也想过,就纳个贵妾进门料理一下也就罢了。反正我依然在侯府里住着,各府往来人情世故多由大嫂子帮着料理就是了。再不行还有婶娘呢。”

“贵妾?”梁夫人蹙眉道:“人家好好地姑娘,怎么肯给你做妾?”

苏玉安轻笑道:“她不肯就再选别人。门户尽可以低一些罢了。只要身家清白,性子温和些就好。别的侄儿也没什么要求了。”

另一边,封夫人为了整个侯府内宅的安宁考虑,悄悄地向姚凤歌打听宋雅韵的底细。

姚凤歌思量再三,便把宋岩青的事情有选择的说了些,抛开之前的旧事不提,只说他嗜赌成性,在赌坊里跟人家打架,被误伤致死。又说宋家的家私被宋岩青败坏了不少,反正现在家里不比从前了。

封夫人笑道:“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她们若是没有难处,凭着国公门第的姑娘,如何肯给人做续弦?”

姚凤歌叹道:“这事儿原本不该我管,只是我们家老太太硬是瞧上了二爷,非要我来说。少不得我就厚着脸皮说了。成与不成,全在二太太和大嫂子二人做主,另外就是二爷自己拿主意。”

封氏叹道:“说句心里话,我跟二太太都很喜欢宋姑娘的为人,只是二爷不知犯了什么邪,只说不想续弦,非要给他成一门亲事的话,他也只能纳贵妾。”

“贵妾?”姚凤歌一听这话便皱起了眉头,贵妾也是妾,若是宋雅韵苏家门里做妾,姚家脸上自然无光。不知又要招来多少闲话。

封夫人又叹道:“二太太为这事儿到现在还生气呢,扬言再也不管二爷的事儿了。”

“二爷这话说了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回回有人给他说亲,他都说不再续娶,只能纳妾。看来是铁了心了。”姚凤歌轻笑摇头,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回去只跟她们实话实说,该怎么样,只凭着她们去罢了。”

封夫人叹道:“我自然是希望宋家能同意的。反正二爷将来也不会再娶,宋姑娘进了门就是二房的当家奶奶。无非是将来的子嗣名声上差一点,但只要有我和侯爷在,必不会亏待了他们。弟妹尽管把这话说给宋家夫人,说句心里话,我是太怕再有个跟孙氏那样的女人进这个家门了。”

姚凤歌自然明白封氏心里的意思。宋雅韵娘家无人,将来就不敢在她面前出挑,而自己过了年就走了,更不会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以后这侯府的内宅里就为她独尊了。她自然不希望苏玉安再娶个京都城内的世家女进门,再跟她明争暗斗。

于是姚凤歌笑道:“大嫂子的意思我明白,你的话我也会原样传达。说心里话,我也很希望这桩亲事能成,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之后,姚凤歌再回姚府,跟宋老夫人和宋雅韵母女直接把话挑明了。

那日宋雅韵母女去定北侯府做客,封夫人特意安排她们母女从安居院门口经过,跟苏玉安走了个对面,算是互相看了两眼。

回来之后赵夫人问宋雅韵觉得那苏玉安如何,宋雅韵心里自然是喜欢的,但嘴上只说全凭母亲做主。

靖南伯赵夫人则十分喜欢苏玉安的人品,宋家的男人不争气,她的丈夫是个纨绔,儿子更是败家的纨绔,像苏玉安这样的人品,又是锦麟卫的都尉,侯门公子,前途无量,赵夫人早就盘算着女儿嫁过去后她也跟过去享清福了。

等姚凤歌回来,把苏玉安只纳贵妾不续娶的话一说,赵夫人的心就凉了半截。女儿给人家做继室,即便矮人一等,那也是有名有份的。可是做贵妾…那就是奴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