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称夏明远是故意装病避祸时,他却是真的病了。相府的主房中,浓重的药味掩盖了熏香,乌青色的锦被下,夏明远的胸膛剧烈起伏,不断发出粗重的呼吸声,细看之下,鬓间竟已有白发纵生。这个了纵横了两朝的权臣,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末路时,终于彻底垮了下来。

骆渊垂臂站在夏明远榻前,深深叹了口气,道:“相爷还是要多保重身子,现在朝中的风向不明,若相爷不快些站起来,只怕会让整个局势更为被动。”

夏明远的眸色黯了黯,他何尝不知道太后已经被软禁,自己现在肩负着整个夏氏的安危存亡,可他已经老了,实在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重重叹息,随后又咳出一口浓痰,才微喘着开口道:“现在的局势怎么样了?今上有什么动作?”

骆渊忙肃然回道:“御史台那边递了许多奏折,全是弹劾夏氏官员的,但是今上全都留中不发,暂时看不出的他的态度。只是…“他的表情沉了沉,上前一步继续道:“陛下好像有意要起草一份诏书,将秦将军他们宣回朝中述职!”

“什么!”夏明远感到心脏一缩,顿时惊恐地坐直身子。秦轩是他的大女婿,一直带着八万人马守在燕州,以防藩王的异动。如果连他都被卸了兵权召回京城,夏氏便是彻底没了倚仗。如此看来,今上想用得是釜底抽薪之计,先慢慢收回夏氏手中的兵权,断了他们所有退路,再给与最后的痛击。

夏明远这么想着便觉得一股冷风阴嗖嗖窜进心中,吹得四肢都冰凉起来,他只怪自己太过大意,一直以来竟小看了赵衍,想不到这个他曾自信能被掐在手心里的皇帝,竟会有如此深的谋算。

骆渊见他脸色灰败,急忙躬身劝慰道:“现在还未到最坏的时刻,相爷先不要太过忧虑。但是,依学生看,相爷还是需要早想对策,若是秦将军真的交了兵权回了京,只怕局面就会难以挽回啊。”

夏明远微眯双目,打量着面前的骆渊,他一直知道这个年轻人有野心,也欣赏他的上进和头脑,所以这一年多来让他办了些事,却始终不敢太信他。谁曾想到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夏氏已是大厦将倾,所有和夏氏有牵连的官员都被今上的耳目监视起来,反而只能依靠这个一直不显眼的小角色来替他打探朝中的动向,可这个人,到底真得值得信任吗?

骆渊察觉到面前那道怀疑的目光,连忙撩袍跪下道:“文谦对相爷一片忠心,相爷若不信我,文谦也不敢辩驳,唯有含冤离去罢了。”

夏明远忙示意他起身,又苦笑着道:“树倒猢狲散,我现在落得如此境地,文谦若真是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早就避之不及了,我怎么可能不信你。那么…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做才好。”

骆渊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凌厉,走到夏明远床边用只有两人才听到的声音,道:“恕学生直言,相爷如今的境地,是陛下筹谋已久,再步步计算至此。所以,他绝不可能轻易放过夏氏。为今之计,唯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才能后生!”

夏明远身子一震,随后指着他怒喝道:“放肆!你这是想叫我谋朝篡位!你可知道这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骆渊连忙伏下身子,双臂发着抖,语音却仍坚定道:“学生不敢,但相爷要保住夏氏,这便是唯一的法子!”

夏明远似是怒不可遏,随手捞起手边的瓷枕朝他扔去,喝道:“滚出去!念在你到今日还对我忠心的情分上,刚才所说的话我就当没听过,不然你这条小命只怕也难保!”

骆渊头上全是冷汗,却还是站起身稳稳朝他行了礼,方才转身走了出去。

夏明远因方才太过激动,牵得胸口一阵发痛,于是捂着前胸大口喘着气,门口守着的下人发现不对,连忙进来询问要不要叫大夫,夏明远却只是无力的摆了摆手,又吼道:“全给我出去,没我的吩咐不准进来!”

于是屋内又重归寂静,其间只回荡着几声压抑不住的低咳和更漏的滴答声。夏明远将身子斜斜靠在锦垫上,突然生出一种无计可除的悲怆之感。他何尝不知道骆渊说得便是唯一的出路,今上既然动了手,就不可能给夏氏留下任何生路,必定会对他们赶尽杀绝。让秦牧回京只是第一步,他下一步要对付得必定就是自己。可如果真的要反,便是压上了全族人的性命,他如何敢轻易做决定。而且夏氏手中能动的兵权,除了燕州的八万人,最关键的便是夏青手上的三万羽林军。可夏青的性格桀骜不驯,又一向与今上十分亲近,实在是个令人猜不透的变数。他越想越觉得头疼欲裂,眼前好像是白茫茫一片,怎么也看不清前路。

转眼就到了入夜时分,沉沉的暮色掩盖下,有人等不及通传便匆匆闯入了夏明远的卧房。

夏明远见夏青佩剑盔甲未除,明显是从军营直接赶来,也来不及怪他就这么大喇喇闯入,连忙起身问道:“出了什么事!”

夏青解下佩剑往桌案上狠狠一扔,黑着脸道:“今上宣我进宫,让我明日就交出羽林军的指挥权,等候其他调派。这不是摆明的落井下石,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嘛!”

夏明远又是一惊,却很快稳了稳心神,缓缓道:“陛下下手果然够快,还没将秦牧调回来,就迫不及待盯上了你手上的羽林军了。”

夏青转头望着他,眼中狠戾道:“伯父,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再这么下去,夏氏就会一点点被他蚕食干净!”

夏明远却声色不动,道:“你觉得该怎么做?”

夏青走到夏明远身旁,小声道:“伯父可知道,祁王一直有谋反之意!”

夏明远挑眉“哦”了一声,这件事他确实是第一次听说。

夏青走到床沿坐下,小声将当初萧渡如何借挑拨祁王谋反脱身之事说了一遍,然后沉声道:“祁王不过是个成不了大事的草包,但却可以为我们一用。如果这时有人能向他通风报信,让他知道自己想联合萧家军谋反的证据早就到了今上手上,再假传一道圣旨宣他入京,他为了保命便不得不反。”

他轻轻勾起唇角,继续道:“祁王要反进中原,必须通过燕州秦牧的兵防,届时秦将军只需装作不敌让祁王的兵力长驱直入,然后再以平判之名带兵追到京城。这时,我手上的羽林军就能和秦将军他们里应外合,皇城一旦乱起来,就能趁乱进宫杀死赵衍,然后以祁王那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挡的了我与秦将军联手。等把他们都清除干净,我们就能把太后从冷宫中请出来,另扶立一位新君,届时这天下岂不尽在我们夏家的手上。”

夏明远仔细听完,心中顿时亮堂了不少,他从头到尾又仔细想一遍,只觉得这计划安排得天衣无缝,说起来倒有七八分把握成功。但他仍有些忧虑,“你明日就要交出兵权,到时候,还有把握能调动的了羽林军吗?”

夏青脸上露出倨傲神色道:“我一手带出来的亲军,岂是他说收就能收得回去得。就算他立即指派新人上任,我也能保证至少有几个营的统领只听命与我,况且我手中还有这样东西。”

他自怀中掏出一张图展开在夏明远面前,待夏明远看清楚这张图,脸上便泛起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这是整个皇城的兵力和地形图!”

夏青得意地笑了起来,道:“没错,今上对夏家一直有所忌惮,我当然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张图是我用了一年时间致成,里面的兵力分布和防守地形虽不能说是分毫不差,却也不会有太大的疏漏。只要有了这张图,秦将军带兵要攻进皇城简直易如反掌。”他很快又敛起笑容,道:“伯父,夏家到底是任人宰割还是放手一搏,可全在您的一念之间。事关全族生死,只要您一声令下,侄儿必定听从,绝不敢违抗。”

夏明远沉吟许久,脸上终于露出决绝之色,可他又想起一事,“这计策虽好,可还有一个隐患啊。你有没有想过,萧渡岂会坐视我们如此顺利地夺位。萧家军大军驻扎在西北,若是也趁乱杀上京城,岂不是会杀得我们措手不及。”

夏青道:“这个倒简单,我们可以先与他结成盟友。伯父可以给他去一封书信,让他到时只管按兵不动,等我们事成之后,愿与他划江而治。萧渡不费一兵一卒,便能独得半壁江山,我不信他会不动心。”

“这…”见夏明远明显迟疑起来,夏青又继续进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如今我们最大的威胁便是今上,我们与萧渡有共同的敌人,现在唯有先取得他的配合,保证这计划不出纰漏。只要我们能坐稳江山,后面可以再慢慢与他清算。”

夏明远眯起眼沉吟一番,又道:“话虽如此,可万一我将这计划全盘告诉他,他转头报给了今上,我们岂不是自寻死路。”

夏青笑道:“伯父怎么病糊涂了。萧渡将我们谋反的证据告诉今上,岂不是把自己也推上了绝路。您好好想想,夏家若是垮了,下一个遭殃的会是谁,兔死狗烹啊,伯父!”

夏明远望着面前那张被烛火映得通红的脸庞,终是轻轻吐出一口气道:“好,就先依你的计划,我们再好好商议商议。”

更漏声声,烛火燃尽又被点亮,两人一直商议到天将破晓时才终于定下整个计划。夏青替夏明远换上一杯热茶,道:“伯父想好了吗,由谁去给萧渡带这个话。”

夏明远道:“有一个人倒是再适合不过,反正她在这相府也没什么用处,不如让她物尽其用。”他好似又想起什么,沉默了许久,才对夏青道:“对了,你再帮我办一件事,”随后对他俯身过去如此这般的交代一番。

夏青听得露出诧异神色,道:“这种非常时刻,伯父为何想到要办这件事。”

夏明远的脸挡在茶水腾起的白雾后,使他竟现出一瞬间的哀伤,他目光幽深放下茶盏,缓缓道:“这是我欠她的,迟早要还给她。”

第二日,萧渡读完了手中的密函,讽刺地挑了挑嘴角,随后又将那密函放在灯火中烧尽,转头对元夕道:“他果然要开始行动了,你这个爹爹还是宁愿死,也不愿输。”

元夕心中咯噔一声,可她并未询问这件事的细节,只是将手中的书放下,道:“可惜他看不透,这天下大势说到底也不过‘民心’二字,民心所向才是江山之本。如今陛下深得民心,夏氏却是人人唾骂的弄权奸党,所以无论他怎么做,都必定都会输。”

萧渡挑了挑眉未置可否,又走过去将她揽住,柔声道:“七姨娘来了,就在花厅,她说还给你带了一样东西,你想去见她吗?”

元夕身子一僵,七姨娘…她的病好了吗?自从她得知自己不孕的真相,便刻意逃避这个她曾视作亲娘一般的姨娘,她不想知道她是否有苦衷,也不愿去想她对自己的好,有几分是出自真情又有几分出自愧疚。可毕竟人非草木,十六年的母女之情、相依相伴又岂能说忘就忘。

最终她还是去了花厅,可即使已经在心里做过许多设想,当她看清厅内坐着得那个枯瘦而苍老的人影,还是忍不住捂住嘴痛哭了起来。那不是她记忆中的七姨娘,病魔和精神的折磨几乎夺去了她所有的生气,如今只剩下一具尚能行走的枯骨。

七姨娘听到声音便转过头来,当她看清元夕的脸,那双本已无神的双目中倏地燃起光亮,她颤颤站起身,迫不及待地想朝她走去,可刚一迈步子又怯怯止住,脸上闪过无数痛苦情绪,口中喃喃念着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然后便蹲在原地放声大哭起来。

两人就这么相对哭了许久,终于元夕还是走过去扶起了七姨娘,七姨娘攀着她的手臂,好似溺水之人抱紧最后的浮木,她瞪着红肿的双目语无伦次道:“我不知道,我开始真的不知道,可我没办法对抗你爹爹,夕儿,全是我的错,七姨娘没法保护你,全是我的错啊…”

元夕握着她几乎只剩骨头的手臂,突然将她一把抱住,道:“不重要了,那些都不重要了,你永远是夕儿的七姨娘。”她早已看出,七姨娘只怕剩不了多少日子了,她不想让她在愧疚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晚上,萧渡想到她们娘俩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便特意让七姨娘留在元夕的房中。跳动的灯火下,七姨娘像以前一样为元夕梳着头,只是铜镜中那个巧笑倩影的小女孩早已长成了经历风霜的坚韧妇人。

七姨娘长叹一声,忍不住又想拭泪,随后才终于想起,自包裹中拿出一张户籍纸递给元夕。元夕好奇地打开细看,只见上面详细地记载着自己出生于城西一户商贾人家,原本的姓氏应该是杨。

元夕一时间有些恍惚,怔怔抬起头道:“我…我不是爹亲生的吗?”

七姨娘摸了摸她的头顶,叹息着道:“你当然是,那一年腊梅花开时,我亲眼看你出生,也亲眼看见你爹爹是多么的欢喜。”她的目光闪动,里面仿佛包含了无尽唏嘘和沧桑,缓缓道:“这是他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

第115章 056

建平五年,祁王赵蒙拿出一封遗诏,称先帝赵越逼杀前太子才篡夺到皇位,而他已经寻到前太子遗孤,需助其恢复正统,于是集结八万人马自封为“讨贼军”,十月自青州起事,竟轻易攻破燕州布下的十万兵防,长驱直入攻向京城。

祁王自攻破燕州后,接连获得大捷,趁势一路招兵买马,渡江北上后“讨贼军”规模已达到十万人,由于其攻陷得速度太快,其后数座城池不及防范,主将纷纷弃城而逃。至次年二月祁王大军竟轻松攻至京城,与此同时,燕州统领秦牧率六万精兵在后方不断追击,誓要将其拦在皇城之外。

建平六年二月,秦牧率精兵在皇城前的渡口设伏,祁王因一路从未遭遇像样的抵抗,此刻正值心骄气傲之时,想不到竟在离京城只差几十里时突遭猛攻,一时间被杀得措手不及。祁王所募反军本就是乌合之众,勉强抵挡数日后,便逃得逃,降得降,祁王赵蒙与乱军中被一箭射杀。秦牧斩下祁王首级,却没有带兵回到驻地,而是集齐所有人马继续开往皇城报捷。

彼时虽已立春,却仍是春寒料峭时分,秦牧命手下最为精锐的骑兵开道,加上收编而来得祁王降部,共八万军士马不停蹄地朝京城赶去。一路上旌旗展展、马蹄隆隆,皇城外,已然是风声鹤唳之势。

而在宫墙内,赵衍听闻秦牧已将祁王及反军全部剿灭,顿时龙心大悦,特地召尚在“病中“的夏明远入宫,称其长婿剿逆有功,特为其设宴封赏。宴后,又不顾夏明远借重病之名的百般推辞,硬是将他留在了乾元宫内。

时近夜半,乾元宫内朱漆玉柱、金线雕龙,香炉内燃着淡淡的龙涎香,赵衍就着一室暖意,姿态轻松地放下一颗白子,又抬眸笑道:“舅父,该你了。”

而在他的对面,夏明远却半点都轻松不起来。尚余几分病容的脸颊一直死死绷着,他努力想表现出若无其事,却只是徒劳地沁了满额的热汗。

今夜便是他们与秦牧商定好要攻入皇城的时候,按照计划,秦牧会比邸报上提前一日来到城门外,而夏青则安排亲信偷偷打开防守最为薄弱的北门,将秦牧的大军放入皇城,再与夏青号令得三万羽林军汇合,打着祁王旧部哗变的名义,趁乱杀死赵衍,然后由太后出面平息叛乱,另立新君。

这计划他已与夏青彻夜商谈过许多次,也用密函详细告知了秦牧。幸好祁王果然受不得挑拨下了决心谋反,又在秦牧的刻意纵容和协助下顺利杀上京城,眼看现在就要进行到最关键的一步,皇帝却突然将他留在宫中下棋,纵是他这一生经历过许多风雨,到了这一刻,却无论如何也难以冷静下来。

夏明远右手死死攥住一颗黑子,却根本无法将思绪集中在眼前的棋局上,他偷偷瞥了瞥眼前好似什么也没有察觉的赵衍,咬咬牙正待随意落下一子,却突然感到手腕一紧。再抬头时,才发现右手竟被赵衍猛地钳住,夏明远心中一沉,却听见赵衍笑着道:“舅父若下了这步,可就彻底无路可走了。”

夏明远干笑一声,掩饰住内心的慌乱,随即收回了即将落子的右手,做出沉思模样。赵衍端起手边的茶盏轻呷一口,道:“舅父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夏明远垂眸迅速转着心思,他隐隐感到赵衍必定不会是一无所知,事到如今,他绝不能再轻看面前这人。可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便再也不可能有回头路,不管他是为了什么将自己留在这里,只要那计划能顺利实施,秦牧能顺利带兵杀入京城,为了整个夏氏的荣辱,自己一人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想到此处,他突然轻松了起来,长吐出一口气,道:“舅父老了,早玩不过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赵衍的目光有些玩味,他把玩着手中的棋子,道:“舅父何必太过自谦,若不是您心不在焉自乱了阵脚,朕又如何能讨得到便宜。”

就在这时,宫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夏明远的心猛地跳了起来,现在还不到他们商定的时辰,难道是夏青那里生了什么变化。他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握棋的手也开始不断颤抖起来。赵衍的目光在他的手上绕了绕,放下手中的棋子,站起身一边往宫门外望去,一边道:“舅父可听到什么动静,看来今夜只怕会是个不寻常的夜晚啊。”

夏明远惊疑地抬起头,有些辨不清他这话中的深意,此时宫外的骚动突然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更加不安的沉寂。然后“哒哒哒”的脚步声在白玉石板上响起,一个佩刀束甲的侍卫跑了进来,附在赵衍耳边说了几句话。赵衍微微勾起唇角,突然转头对夏明远道:“这里有些气闷,舅父能否随朕去城墙上走走。”

夏明远的心在这笑容中一点点冷透,这是属于胜利者的笑容,正怜悯地望着尚在他手中洋洋自得的猎物。许多年积累而来的警觉让他突然醒悟过来,今夜,只怕是败局已定!

可是为什么会失败!夏青手下羽林军呢?怎么会不出一点动静就被制服!还有秦牧领着的那几万人,他们现在究竟在哪里?还能不能有机会最后一搏!正在夏明远惊恐犹豫之间,两名侍卫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伸手道:“相爷,有请。”

这话中的胁迫意味极重,夏明远终于明白,此刻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得抬起虚浮的双腿勉强跟着赵衍朝城墙走去。暗夜无边,夏明远浑浑噩噩地未披裘衣就走了出来,刺骨的冷风吹得全身都发着疼,夏明远茫然地望着眼前那个款步而行的背影,只觉得这短短的一段路,便好似走过了一生。

谁知等他到了城墙之上,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心如死灰。城墙下的一个暗巷内,此刻正是火光冲天,哀嚎声、呼救声不绝于耳。数万穿着“秦”字军服的将士被困在一条死巷中,滚烫的热油正不断从城墙上浇下,夹着巨石朝无数血肉之躯碾压上去。遍地都是尸骨,被热油烧去皮肤、看不清面目的士兵们挤在一起,夹着断肢残骸苦苦挣扎着,呼救着,惨白的月光照着墙壁上飞溅的鲜血,这里,便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夏明远看得面容扭曲,弯下腰不断作呕,然后双腿一软,竟跪坐在了城墙上。他瞪着惊恐的双眸抬起头,看见身旁那位年轻的帝王,正昂着头背负双手,居高临下地赏视着这场残酷的战局。熊熊火光在他双眸中攒动,带着睥睨众生的气势与威仪。

终于,赵衍的目光搜寻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朗声道:“秦牧故纵反贼北上,又带兵入城意图谋反,今夜取其首级者重重有赏。”

其声铮铮,冲破暗夜与城下此起彼伏的哀嚎,震得人耳中嗡嗡作响。然后夏明远看见自城楼的阴影下走出一人,此人戎装赤甲,盔顶白羽,对着赵衍跪下行礼,“臣,定不辱命!”然后他举起手上的长弓,毫不犹豫地朝秦牧张弓疾射,一箭便刺穿了秦牧的胸膛。夏明远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他终于全部都明白了,是夏青!他终于败给了夏青!

这时赵衍转过头,对他冷冷道:“夏相,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夏明远颤抖着伏在地上,再也没有往日的桀骜之色,他明白到这一刻再多辩驳已是无用,只得颤声道:“臣之罪孽万死不足以赎,但这件事全由我一人谋划,还望陛下看在尚有几分亲缘的份上,饶过夏氏其余族人吧!”

赵衍冷眼睥睨着这位曾经叱咤两朝权臣,正匍匐着在他脚下哀求。父皇,你看见了吗?这才是属于我们赵家的天下!

此刻天际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京城里的寻常市坊并不知晓这夜惊心动魄的一幕,开始一点点复苏着生机。

而在在掖庭之内,却是仍是清灯冷烛,照着一地苍凉。夏太后目光涣散地对着眼前的铜镜,一下下梳着早已花白的头发。面前的这张容颜也曾明艳张扬,也曾引得洞房花烛时那惊艳一瞥。可弹指红颜老,爱人早已变成仇敌,她的骄傲与雄心、全被埋葬在这无边的宫墙之内,无望等待着最后的枯萎。

突然,她眼中闪过浓浓的恨意,抬起手中的木梳狠狠朝铜镜上掷去,这时一名宫婢匆匆跑了进来,附耳对她说了一句话,夏太后惊恐地瞪大了眼,滚烫的泪珠自眼眶内不断涌出,然后仿佛被抽去所有生气一般,彻底颓败下来。

当赵衍赶到重华宫时,夏太后已经让人替她重新装扮,虽无凤冠加身,但那姿态容颜,却仿佛还是曾经冠绝天下的六宫之主。她斜眼瞥见赵衍进来,却并不起身,只是转动了下目光,用尖锐的嗓音道:“恭贺陛下,终于得偿所愿!”

赵衍叹了口气,走到她身边蹲下,道:“母后,我知道您心中难过。但孩儿有孩儿的志向,绝不愿做个被人掣肘的皇帝。您放心,你永远会是我的母后,这里也会依照长乐宫来布置,所有人都还会以太后之礼待您。”

夏太后笑了起来,笑容中却藏了无尽的悲凉,“你果然是我的好儿子,最后还给我安排了一条生路,只可惜我始终是姓夏的,我若活在这世上,你又怎么能将夏家铲草除根呢。”

赵衍脸色一变,这才发现夏太后用厚厚唇脂掩住的双唇已经乌青,她身子晃了晃,嘴角便流下一道污血。赵衍大骇地扶住夏太后不断滑下的身子,焦急地呼喊道:“太医呢?快给我宣太医进来!”

宫外顿时一阵忙碌,夏太后却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虚弱地笑道:“没用得,我服得是百毒草,谁也救不了。”她的目光突然变得柔和起来,用冰凉的手掌抚过赵衍的脸颊,道:“衍儿,你还记得不记得你五岁那年,有次做了噩梦就飞奔来找我,紧紧抱住我不放,哭着说让母后陪你一辈子。”

赵衍死死握住她的手,仿佛想将她从死亡的深渊中拉扯出来,喉中不断发出痛苦的呜咽,夏太后的目光渐渐黯淡下来,双手慢慢垂了下来,用最后一丝力气道:“对不起,母后食言了,母后再也不能陪你了。这皇位终于是你一个人的了。”

赵衍紧紧抱住怀中那具渐渐冰冷的身体,初升的晨曦照在琉璃瓦上,狠狠刺痛了他的双目,今日,他终于完成了半生夙愿,打败了那个无比强大的敌人。今日,他也终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第116章 056

清晨的薄雾方才散去,通往崇直门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羽林卫装束的精兵们排着整齐的列队,正护送着一架囚车自人群中缓缓而行。满脸兴奋的百姓们互相推挤着、议论着:今日,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右相夏明远,就要被推出崇直门外的法场斩首示众。

混乱中,有说书人打扮的中年人正似模似样地讲着:这夏明远仗着其权势,十几年来贪污侵占无恶不作,最可恨的是,在今上准备清算其罪行时,他竟想铤而走险,勾结祁王作乱,企图助其杀入京城弑帝谋反,幸好,羽林军指挥使夏青,也就是夏明远的侄儿深明大义,将这阴谋全盘告知了今上,设计故意将乱军从北门放入,然后在暗巷内设伏一举歼灭乱军,将乱军首领一箭射杀,这才避免了京城百姓受战乱之祸啊。”见周围的百姓露出崇拜的目光,他捻了捻长须,越发得意地继续道:“按说这夏明远犯得是灭族之罪,可咱们今上宅心仁厚,只下旨将他一人斩首,让夏家所有男丁充军发配。”众人听得恍然大悟,又纷纷赞颂着明君仁德,再投向那囚车中的目光越发鄙夷,有人带头大喊道:“奸贼!祸国殃民的奸贼!快杀了奸贼!”

夏明远听着四周不绝于耳的叫骂声,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肆虐的冷风,吹得他散乱的白发钻进嘴里,干干地溢着苦涩味道。他十六岁入仕,二十八岁封相,曾经带领夏氏成为大穆最显赫的氏族,想不到最后却落得个万人唾骂,叛国贼子的下场。突然,又想起那个和他一样的胞妹,她用自己的死,唤起了亲生儿子的愧疚,给夏氏其余族人换来了最后的生路,他们这一生追逐的太多,背负的太多,终是到了卸下的时候吧。想到此处,他深深叹了口气,阳光洒在他脸上,令他忍不住睁开眼,贪婪地注视着这一生中最后的光亮。

突然,他的目光在城楼上扫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由猛地一跳:不可能,不可能是她!她早已恨他入骨,怎么可能会来送他最后一程。耳边仿佛又回响起那日她带着浓浓嘲讽的声音:“从今以后我与夏家再无干系,祝夏相心愿得偿,权势永固,断子绝孙!”夏明远唇角浮起一个苦笑,也许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为了权势之路亲手牺牲了自己的骨肉,如今才落得身首异处、无人送终的结局。

元夕站在城楼上,青色的裙裾在风中高高扬起,目光却一错不错地盯着那辆囚车在人群的咒骂中开往崇直门,她很清楚,出了这座城门,她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时,一双大手紧紧搂住她的肩,萧渡凑在她耳边柔声道:“要不要去法场送他一程。”

元夕摇了摇头,用目光送着那囚车缓缓驶出城门,人群中她轻易看到那人花白的头顶和佝偻的身躯,最后,一切都化成黑点消散在长街上。就断在这里吧,这一世父女之缘,从此再无亏欠,也再无眷恋。

夏明远终于被斩首,夏氏余党全被充军,曾经由夏氏统领的亲军也在京城那一役中被清除殆尽,大穆的皇权终于重又回到了文帝赵衍手中。可就在人们期盼着一个清明安定的时代来临时,一场更大的变故正在发生。

首先,是宣远侯府中传来流言,据说因为府里出了奸细,宣远侯开始对身边服侍之人百般戒备,不断有下人被逐出府,弄得府内下人心惶惶,不知道何时会轮到自己。

到了四月初,一样更劲爆的消息传遍了京城。一名曾在平渡关参与守城的参将向朝中递上一份奏折,称五年前平渡关那一役,宣远侯萧渡因缺乏城中缺乏食物,竟带领将士们吃掉其他将士的尸首充饥。这消息一传出,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许多在那场战役中失去亲人的百姓们愤而叫骂着,一定要让宣远侯以命相抵,曾经的战场英雄转眼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恶魔,朝中也开始不断上书,要求今上必须严惩萧渡,以平汹涌的民怨。文帝赵衍起初还试图平息此事,却在越来越多的奏章中败下阵来,只得宣萧渡入宫受审。

宣远侯府内,宣旨的太监颤颤巍巍宣读完手中的圣旨,不断偷瞄着面前那人的脸色。他早听闻了关于宣远侯的许多可怕传闻,生怕这个吃人恶魔一时气愤会将他生吞活剥了。他随即想到门外严阵以待的几千禁军,才稍微有了些底气,幸好陛下已经下旨,一旦宣远侯敢抗旨,立即将他押回宫中受审。

他这边严阵以待,谁知萧渡却是气定神闲地领了旨,脸上看不出一丝惊慌,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施施然起身,笑道:“有劳公公帮我回个话,还请陛下宽限三日,三日后,萧渡必定进宫面圣领罪。”那太监一时犯了难,这到底算抗旨还是不抗旨,但他半刻也不想多呆,便皮笑肉不笑地道:“那奴婢先去向陛下回话,还请侯爷继续候旨。”

萧渡望着那太监仓皇而逃的背影,捏紧了手上的绢帛,“铭成,你果然是等不及了。”

赵衍接到那太监回禀,虽不明白萧渡到底有何打算,念在多年的情分上,终是通融了这三日。只是自那日后,一队禁军就将侯府团团围住,再不许任何人进出。

三日后,萧渡坐上一辆马车缓缓驶出侯府,他掀开车帘,看见仍在侯府门前严阵以待的精兵们,嘲讽地嗤笑一声,便放下车帘悠哉地靠在了锦垫之上。

乾元宫内,赵衍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望着殿下那人。他背脊笔直,姿态落落地跪在那里,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明知这一趟必死无疑,他为何还能这么自信,赵衍忍不住轻轻叩着桌案,脸上露出狐疑神色。

这时,已经升为右相的吴岳愤而指责,道:“萧渡,你竟敢率众分食将士们的血肉,可还有半点人性,可对得起他们在天的魂灵。”

萧渡昂起头直视他,道:“我行事无愧于天地,也与无愧于跟了我多年的兄弟。”

吴岳冷笑着蹲在他身边,字字戳心,“所以你吃了他们的肉,让他们的魂灵无处容身,让他们的亲人连为他们收尸都办不到。”

萧渡身子有些发颤,没有回话。吴岳抬起头,又转向赵衍道:“陛下,忠义之士浴血奋战,宣远侯竟敢对他们行如此灭绝人性之事,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那些忠义的将士,又怎么对得起他们那些却连尸骨盼都不回的亲人!”

赵衍长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不忍表情,正要开口,萧渡却突然道:“陛下,现在是什么时辰。”

赵衍怔了怔,向身边的福公公使了个眼色,福公公连忙回道:“巳时三刻。”

萧渡笑道:“陛下最好再等等,待会儿应该会有一份邸报送来,陛下看完了这份邸报再来定我的罪也不迟。”

殿上之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萧渡却大剌剌站起身来,丝毫不顾四周质疑的目光,仿佛自己从不是那个待罪之人。终于在一阵难熬的胶着后,有人通传进殿,一脸焦急地跪下报道:“陛下,前线急报,木戎与芜国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一起攻打平渡关,留守的军力不敌,连连退守,若不派人增援,平渡关即将不保啊!”

赵衍面色骤变,随后狠狠瞪向萧渡,是他!一定是他!木戎和芜国早有联合进犯之意,若不是他故意让萧家军退守平郡,那两国如何敢贸然起兵。原来这就是他最后的退路!

这时,萧渡撩袍跪下正色道:“前线形势危急,臣愿亲自请命,领兵出战,臣以人头担保,必定会率军死守平渡关,绝不会让外族蛮夷染指我大穆江山!”

赵衍狠狠砸了砸桌案,目光中闪动着不甘和愤怒。只怪他急于铲除夏氏,现在秦牧已死,燕州的兵防暂时无人接替,除了倚仗萧渡,朝中根本无人可以与芜国和木戎一战。如果放萧渡带兵出京,无异于纵虎归山,待击退外敌,他随时能用手上的兵权攻打回京城。可若不放他走,芜国和木戎就能随时能突破平渡关,直入中原,到时大穆则有亡国之危!

赵衍犹豫许久,终是咬牙道:“好!崇江与他们对战多年,必定有抗敌之策,朕便将大穆的安危交托于你,前线所有军队随你调配。”

萧渡嘴角泛起笑意,叩首道:“臣,定不辱命!”

数日后,写着“萧”字的令旗迎风招展,萧渡银甲紫批,盔顶白羽,昂首策马领着上万将士出征。百姓们得知宣远侯临危受命,多年后再次挂帅亲征抗击,救大穆与水火之中,顿时忘了此前的种种流言,纷纷自发站于道旁相送,高声大呼:“宣远侯,宣远侯…”其声响彻天际,令观者无不动容。赵衍带着冕冠站在城墙上,目光炯炯盯着马上那英姿飒飒的身影,这是他第二次送他出征,也许到他们再见的那一日,便是兵戈交战之时。

这时,身旁的吴岳上前劝道:“陛下无需如此忧心,萧渡的亲眷还被困在侯府,臣担保他一定不敢妄动。”

赵衍轻轻叹了口气,却突然瞪大了眼,叫来一名侍卫吩咐道:“快!派个探子潜进侯府,看他们还在不在那里!”

吴岳听他此言,顿时也明白了过来,萧渡此次出城,侯府为何没人来送,连侯夫人都不见踪影,难道…他惊出一身冷汗,手中的笏板重重落到了地上…

————

半个月前,悬着“骆”字灯笼的府邸中,有一辆以黑布遮盖严实的马车缓缓开出,驶上长街一直开到启德门前。守门的士兵掀开布帘,盘问一番后,连忙笑着道:“是骆翰林啊。怎么,天都要黑了还赶着出城啊。”

骆渊在夏明远案中有功,又才学过人,令今上十分器重,在禁军中也略有耳闻。骆渊微微一笑,朝那士兵躬身道:“在下家乡的亲人过世,连夜赶去奔丧,还望这位大哥行个方便。”

那士兵点点头,目光又绕到马车里其余坐着的几人,只见他们各个都穿着粗布衣裳,低头坐在后方一言不发,便狐疑道:“这几位是?”

骆渊道:“是我家在京城的远亲,与我一同回去奔丧。”

那士兵想着今上下了严旨,所有出城之人都要仔细搜查,却又不敢擅自做主,于是找来守卫的统领禀报。统领一来,便对对骆渊陪着笑道:“能否请他们下来盘问几句,皇命在身,还望骆翰林莫怪。”

骆渊的脸色变了变,正待开口,突然有个声音自后方响起,“骆翰林你还信不过吗?”

那统领定睛一看,来得竟是夏青,顿时身子有些发软。夏青在剿逆一役中立了头功,今上为了嘉奖其功绩,将除了羽林卫的另外两营也交到他手上统领,可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于是他连忙连忙点头哈腰道:“夏将军,我们也是依照圣意行事。”

夏青纵身下马,道:“骆翰林还能什么叛贼不成,他既然有急事在身,还不快放他出城。”

那名统领不敢怠慢,连忙命令其他人放行,骆渊坐回车内,低头抹了抹额上的汗珠,眼看马车终于离城门越来越远,他终是长长松了口气,对内道:“老侯爷,夫人,二少爷,现在我们马上赶去渡口,侯爷安排了船在那边接应,然后我们就往平郡去。侯爷自会有办法脱身。”

元夕揭下头上的黑帽,掀开车帘回望京城的方向,默默在心中道:“阿渡,你一定要平安来找我们。”

第117章 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