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招娣脱口道:“是!表姨,我是听你说钟建国的条件特别好才嫁给他。可是,实际上钟家连点肉都吃不起。还不如我们农村,嘴馋了还能去海里摸鱼。”

“这边也靠海。”赵银提醒道。

宋招娣:“部队在海边训练,不准家属过去。允许打鱼的地方离这边有三十多里路,我领着三个孩子没法去。

“钟建国天天不归家,我都快馋死了。表姨,听建国说八月十五的时候给你和姨夫买很多东西。表姨,你看建国这么孝顺你,你是不是也得对他妻子,你表外甥女好点?”

“你什么意思?”赵银不傻,立刻就听出不对。

宋招娣咧嘴笑道:“给我五块钱,我去买只鸡,买条鱼,再买一块五花肉。”

赵银倒抽一口气:“你,你还真舍得!”

“表姨舍得,我就舍得。”宋招娣笑嘻嘻道,“那三个孩子吃不多,做熟了还是咱俩吃。表姨,就给我五块钱吧。”说着话,直接伸手往赵银兜里翻。

赵银下意识想推开她,一看她另一只手里的大刀,连忙往外走。

“表姨,去哪儿?”宋招娣追上来。

赵银脱口道:“我回家。”

“你的包不要了?”宋招娣指着长椅上的布包。

赵银下意识想回去拿,脚步一顿:“你给我拿过来。等等,把刀放下。”

宋招娣转身拿包的时候撇撇嘴,俩个怂货,她才使出两成功力就投降,也太没意思了:“表姨,这个刀是我家切菜的刀,又不是杀人的刀。我不会往你身上砍。”

“你——”赵银咽口口水,“那你刚才干什么往那个女人身上砍?”

宋招娣信口胡诌:“她惦记着我家里的东西。我家本来就没什么,再全被她拿走,日子没法过了,也就没必要做饭了。”放下刀,拿起包,递到赵银手里,却没有松手,“你刚来就走,左右邻居会以为我不懂事。

“表姨,明儿再走,咱们去买菜,我给你做一顿好吃的。你歇歇,我解解馋,邻居问起来,我也好跟邻居说,建国脸上也有光。”

“家里还有事。”赵银猛一使劲,把包拽回来,“你好好照顾钟建国的三个孩子,别整天惦记小宋村,也别整天惦记着吃好的。”

宋招娣:“表姨,真走啊?表姨,我身上就一块钱,你就给我五块,不,一块也行,好歹够我买只鸡。”

“没有,一分钱也没有。”赵银小跑出了钟家小院,回头呸一口,“我说怎么对我这么热络,合着惦记老娘的钱?做梦吧。

段大嫂听到隔壁大喊大叫,抱着三娃出来,看到白母风一般往外跑。还没等段大嫂琢磨出怎么回事,又看到赵银急匆匆的样子,仿佛后面有狼追她:“小宋,怎么回事?”

宋招娣把白母偷跑过来的可能性跟段大嫂说一遍,才说:“我表姨是个嫌贫爱富的,瞧着我们屋里没什么东西,我又管她要钱,她以为我们穷的揭不开锅,吓跑了。”

“这个女人啊。”段大嫂颇为无语,“我记得你说把不常用的东西收起来,方便教三娃走路。以后三娃会走了,搁屋里乱逛也不会碰到他。她都没多嘴问一句?”

宋招娣:“我表姨眼皮子浅,也不是真心对我,根本不可能多问。大娃,二娃,放心了?”

“姥姥会不会再回来?”大娃还有点担心。

宋招娣:“没脸没皮的人不会把今天的事放在心上。不过,你姥姥有点怕我,暂时不敢再来。”

“她奶奶呢?”段大嫂道,“你也不能每次都说自己没钱。”

宋招娣:“年前不会再来就行了。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也许她明儿喝水把自己给呛死了呢。现在想再多,以后不见得能用到。”

“是呀。”段大嫂道,“小宋,咱们说说你姐夫的事。”

宋招娣看了看日头:“回屋说吧。刘师长晌午回来么?不回来的话,嫂子晌午在我们家吃。”

“小钟也不回来?”段大嫂问。

宋招娣:“他今儿走的时候说得天黑才能回来。大娃,刚才没给你爸打电话吧?”

“没有。”大娃仰头望着宋招娣,“你,很厉害。”

宋招娣好笑:“喊娘。”

“不喊!就喊你后妈。”钟大娃拔腿往屋里跑。

段大嫂摇头失笑:“这孩子啊。二娃,你喊你后妈什么?”

“后妈!”二娃跟着跑进去。

宋招娣故意吓唬他们:“不喊娘,我晌午不做饭。”

“我们不吃,伯母还得吃。”钟大娃提醒她,“我今天还没吃糖。”

宋招娣笑道:“喊娘就准你吃两个。”

“我只吃一个。”钟大娃伸出一根手指,“爸爸说一天只准吃一个,你叫我吃两个,我就告诉爸爸,你不听话。”

宋招娣噎住。

段大嫂乐了:“大妹子,是不是没想到?”

“信不信我砍你们?”宋招娣威胁道。

钟大娃:“你不敢砍人。你杀鸭子的时候都闭着眼把鸭头剁掉,鸭血全流到地上,爸爸还嫌你败家呢。”

“使劲说,再说下去我真不做饭。”宋招娣佯装生气。

钟大娃捂住嘴巴,拉着二娃往楼上跑。

宋招娣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个熊孩子,还不如一直不跟我说话呢。”

“挺好。”段大嫂笑道,“晌午做什么吃?咦,碗怎么碎了?”

宋招娣:“那两个人打架的时候碰掉的。”

“打起来了?”段大嫂瞪大眼。

宋招娣:“我也没想到,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指着地上几根半白的头发,“这个是我表姨的,这边又黑又粗的头发是大娃他姥姥的,打架的时候拽掉的。”

“难怪能把碗弄碎。”段大嫂咂舌,“有没有伤着你?”

宋招娣不好说她躲在楼梯口看热闹:“我躲厨房里去了。唉,两人前后脚跑走,也不知道回头建国回来,我该怎么跟他说。”

“实话实说。”段大嫂道,“小钟那个人我了解,他不喜欢他继母,也讨厌大娃的姥姥。他呀,恨不得那两个女人打死对方。”

宋招娣:“她俩年纪都不小了。我表姨的手劲比较大,拳头也伤不了大娃的姥姥。”说着,猛地想到,“出海的船是不是只有一班?”

“上午下午各一班,怎么了?”段大嫂问出口,睁大眼,“上午的船已经走了,她们得下午才能回去。你的意思她俩还会回来?”

宋招娣不想点头:“嫂子,借我几把锁,我得把楼上的门,和厨房里的柜子的门全部锁上。”

“怎么跟个鬼子进村似的。”段大嫂连忙把一脸懵懂的三娃递给她,跑回家去找锁。

大娃和二娃一听姥姥和奶奶还会再回来,两个小孩脸上没了害怕,只有兴奋。大娃再次拿起大菜刀,冲着宋招娣比划:“我帮你吓唬姥姥。”

“你给我放下。”菜刀很锋利,宋招娣平时切菜的时候都不敢分心,“我去切番茄,蒸米饭。你俩在门口守着,看到你姥姥回来,喊我一声。”

大娃惊讶:“还做饭?”

“必须的。”宋招娣道,“为了一个坏人让自己挨饿,是很蠢的行为。”

段大嫂:“我给你烧火。”

宋招娣知道她有话说,点了点头,到厨房里主动说:“我姐夫叫刘洋。”

“刘洋?”段大嫂摇了摇头,异常失望,“老刘的侄子不叫这个名。”

宋招娣:“刘洋是大名,我爹给起的,海洋的洋。师长的侄子原本叫什么?”

“老刘只有一个大哥。”段大嫂细细回忆,“老刘说那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哥看到是个儿子,说刘家有后了,就叫有根。”

咣当!

宋招娣手里的葫芦瓢掉进过来,溅段大嫂一脸水。

段大嫂抬起头,看清宋招娣的表情,张口结舌,嘴唇哆嗦:“真,真的?”

“嫂子,先别激动。”宋招娣深吸一口气,“世上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有根、家根、家宝这些名字很常见,您跟我说说,您侄子现在多大了。”

段大嫂仔细想了想:“我嫁给老刘的那一年,那孩子好像是五岁。对,我记得,一年后咱们把鬼子赶跑了。内战开始,老刘上战场,我就跟着去了。是不是五岁?”

宋招娣点头:“你嫂子姓什么?”

“姓杨。”段大嫂肯定道,“木易杨,我一看文工团唱四郎探母,提到木易杨就会想到那个嫂子。”

宋招娣不相信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可段大嫂一说她是春城人,宋招娣脑袋里就闪出两个字——好巧。便多嘴问一句:“嫂子,我觉得我姐夫很有可能是你侄子。”

“我去给老刘打电话。”段大嫂霍然起身,“你抱着三娃。”

宋招娣伸手接过三娃,忙提醒:“嫂子,先别跟刘师长说这事,等他回来,咱们再说。”

“我知道。”段大嫂道,“老刘虽然整天说大嫂和侄子没事,可我知道老刘说的时候,也觉得她大嫂和侄子不在世上了。”顿了顿,“华国这么大,就算还活着,这辈子也难再见到。大妹子,谢谢你!”

宋招娣无法理解亲人消失多年以后,突然出现的感觉,可是见佯装镇定的段大嫂手指一个劲颤抖,拍拍她的肩膀:“快去吧。”

段大嫂掉头就往隔壁跑。

刘师长接到妻子喊他回家的电话,看了对面的人一眼:“跟我一块回去,老老实实跟小宋认个错,再跟她说你调查她的事。”

钟建国今儿一早被刘师长喊过来,本以为有什么重要任务,可他一进门,迎面飞来一个档案袋。

下意识接住,钟建国拆开一看,宋招娣在滨海上大学期间极其用功,他的政委居然都没查到宋招娣在大学期间谈个对象。

钟建国心中很是复杂,可他不敢说,即便资料在手,他还是觉得宋招娣处处透着诡异,便点了点头:“我会向宋招娣同志道歉,不该怀疑她。不过,师长,调查宋招娣同志这件事,我已经跟她说了。”

刘师长问:“小宋没生气?”

“没有。”钟建国道,“她很大度,认为部队给她安排工作前,派人调查她是应该的。”顿了顿,“只是,宋招娣同志说,她只教初一的学生。”

刘师长:“为什么?”

“我还有三个孩子呐。”钟建国道,“洗衣,做饭,买菜,都得她来。她整天泡在学校里,这些活就得全交给我,我哪有时间啊。”

刘师长点了点头:“行吧。小宋也没当过中学老师,先带一个班试试。”

“还有一点。”钟建国真不好意思说,“宋招娣同志的工资该怎么算?按资历,宋招娣同志是个新老师,按照学历,校长是专科生,她是本科生。”

刘师长:“这事我会跟政委说说。先回去,也不知道你嫂子找我什么事。”

“团长。”小李看到钟建国出来,下意识给他使个眼色。

刘师长眉头一挑:“什么事这么神秘?”

“师长又不是外人,直接说。”钟建国道。

小李往四周看了看:“你继母和大娃的姥姥来了。”

“谁?!”钟建国惊呼,不敢置信瞪大眼,“我继母?大娃的姥姥?她们,她们什么时候来的?在哪儿?”

小李小声道:“团长别急,暂时还没到。咱们团炊事班的人今天出去买东西,下船的时候看到大娃的姥姥,回来就跟我说这事。

“我没经过您的允许,开你的车去你家确定真假,几个领着孩子在外面玩的女人跟我说,大娃的姥姥和奶奶被嫂子打发走了。”

走了?钟建国不禁松了一口气,太好了!

“走了还说什么?”刘师长不懂。

小李道:“三连长回家吃饭的时候碰到那两位往这边来,连忙借个自行车跑来告诉我。我估摸着最多再过十分钟,她们就到了。”

钟建国原本以为宋招娣吹牛,没想到她真能把人打发走。放心下来,气定神闲的说:“等她们到这里,我就到家了。瞧你紧张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鬼子进村了呢。”

第19章开始同房

小李很想提醒他,你刚才比我还紧张。怕说出来钟建国削他,无声地嘟囔一句,就问:“我去开车?团长。”

“等一下,别慌。”刘师长阻止,“小钟,你打算躲着她们?我不建议你躲。看看她们找你有什么事,有问题咱就解决问题。两人都那么大年龄了,来一次也不容易。”

“师长,边走边说。”钟建国扶着他的胳膊,推着他往车的方向去,“我继母和大娃的姥姥是天底下最不讲理的人,芝麻大点的事,她们都能缠我一天。”这种人只有懒得跟人讲道理的宋招娣能对付,“她们找不到我自己就回去了。”

刘师长停下来:“你还是要躲啊。”

“没有,没有。”钟建国道,“我是没办法。两人都是长辈,我又不能她们动手,只能晾她们一会儿。”不待刘师长开口,就说,“小李,通知下去,不准我继母和大娃的姥姥靠近营区。”

小李立正敬礼:“是!”

钟建国:“您家的事比较要紧,我听电话那端嫂子都快急哭了,咱先回去看看你家出什么事了。等您家里的事解决了,她们如果还在,我就跟她们好好谈谈。”

同一时间,钟大娃一手揉着小肚子,一手拉着二娃:“后妈,我饿了。”

宋招娣的手一抖,险些把三娃扔出去:“喊娘,不喊娘今儿就吃白米饭。”

“我可以帮你烧火。”钟大娃道。

这个熊孩子!宋招娣忍不住翻个白眼:“你和二娃扶着三娃走路,别出去,就在厨房里。”

“我锁门了。”钟大娃见宋招娣绕过“娘”,面上一喜,“姥姥和奶奶进不来,没事的。”

宋招娣:“她们不敢硬闯。我是怕正给你们做番茄炒鸡蛋的时候,她们闻到香味,发现咱们家一点也不穷,然后赖着不走。”

“我喜欢番茄炒蛋。”钟二娃舔了舔嘴唇,“后妈,我想天天都吃番茄炒蛋。”

宋招娣脑壳痛:“你俩再喊后妈,我敢保证,甭说吃番茄炒鸡蛋,你俩连米饭都没得吃。”

哥俩相视一眼,一人拉着三娃的一条胳膊,扶着小孩出了厨房,在客厅里教三娃走路。

宋招娣嗤笑一声:“我看你们俩能躲多久。”随即,煎鸡蛋,炒番茄。

突然想到刘师长会过来,就把段大嫂给她的番茄全炒了。怕米饭不够,又把前天蒸的馒头放锅里。

满满一大盆番茄炒蛋盛出来,闻着香味的仨孩子进来。

宋招娣很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饿死鬼投胎?然而,她知道这个年代物资短缺,有钱也买不到好吃的。一天一顿西红柿炒蛋,整个翁洲岛恐怕也只有他们一家。而番茄炒蛋酸甜可口,很符合小孩子的口味,两个孩子吃不腻太正常了。

可惜,番茄炒蛋也只能再吃五天。

宋招娣的托小李买的鸡蛋和鸭蛋所剩无几,副食本上蛋的份额也被她用完。想吃?只能等到下个月。

“大娃,二娃,给你盛点米饭和菜,你俩先吃好不好?”宋招娣问。

钟大娃听出来了:“你不吃?”

“你刘伯伯和伯母待会儿过来,我跟他们一起吃。”宋招娣道。

钟大娃犹豫片刻:“跟你一起吃。”

宋招娣笑了:“不饿啊?”

“可以再等一小会儿。”钟大娃说完,二娃跟着点了点头,表示他哥说得对。

宋招娣摇头失笑,打开柜子找到被她放在最里面的奶粉,泡两碗奶粉,其中一碗递给大娃和二娃:“你俩先喝点奶粉垫垫。”

两兄弟大惊,异口同声问:“我们也可以喝?”

“当然。”宋招娣道,“等你爸下个月发了工资,我就托人买六袋奶粉,你们天天都能喝到。”

钟大娃低头喝一小口,眉头紧皱:“不好喝。姥姥没骗我。”

“不放糖的小米粥好喝吗?”宋招娣问。

二娃脱口道:“不好喝。”

“这个和小米粥一样,喝了能长高。”宋招娣道,“想不想长得像你爸那么高?那就得喝奶粉,吃鸡蛋,再吃鱼。明儿就去买鱼,我给你们做鱼吃。”

钟大娃连忙说:“鱼有刺,不能吃。”

“那就买刺少的。”宋招娣听到门响,连忙跑出去,一看钟建国从竹排门上跳进来,很是惊讶,“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钟建国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有点事。”到屋里注意到板凳和小方桌跟他走的时候放的不一样,“你们吃饭了?”

“爸爸。”大娃跑出来,“爸爸,奶奶来了。”

“姥姥也来了。”二娃道,“被后妈吓跑了。”

钟建国:“我听说了。这,你嘴上的白的东西是什么?”

“正喝奶粉呢。”宋招娣道,“是不是跟刘师长一块回来的?”

钟建国惊讶:“你又知道?”

“猜的。”宋招娣指着自己的脑袋,“多用这里。我还知道刘师长等一下就会过来。”

钟建国不信。

大娃捂嘴笑笑:“爸爸,后妈喊伯母来咱家吃饭。伯母没做饭,伯伯也得来咱家吃饭。”

“刘萍和刘苇没在家?”钟建国问。

宋招娣:“段大嫂说他们去同学家玩去了。”话音落下,听到外面有动静,冲钟建国呶呶嘴,“来了。”

钟建国往后退两步,勾头看去,见刘师长神色不对,下意识转向宋招娣,你又背着我干什么了?

没干什么。宋招娣瞥他一眼,抱着三娃迎上去,“师长,嫂子,进来坐。”

刘师长点了点头,还没坐下就忍不住说:“小宋,我都听你嫂子说了。我入伍的那一年跟家里人拍过一张照片,看看你姐夫的母亲是不是照片上的女人。”

钟建国听的云里雾里,想叫宋招娣解释,意识到此时不太适合,便勾头看宋招娣手里的照片,不禁睁大眼:“这,这不是你大姐的婆婆?怎么会在——”

“小钟见过?”刘师长忙问。

钟建国老老实实点头:“我到宋家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她大姐的婆婆说,我跟我爸不像。所以对她印象特深。”说着,顿时明白过来,试探道,“杨婶子是师长家的人?不对,我记得师长不是滨海人。宋招娣同志,怎么回事?”

宋招娣没绕弯子,先说她大姐夫的事,随后才说今天发生的事:“刘师长,我确定您大嫂是我婶子,我姐夫和你大哥长得也挺像,但是他们愿不愿意跟你们相认,还得容我写信问问。”

“为什么不愿意?”钟建国刚刚明白过来,又糊涂了。

宋招娣:“大姐夫的爹牺牲的消息传回老家,师长没时间回去,师长老家的人以为他也出事了,就把姐夫和他娘赶出去了。”

“赶出去?不可能吧。”钟建国不大相信,“他们是烈士遗孤,凭什么?”

宋招娣也不信,可是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好人和坏人:“杨婶子说有几个人骂她不守妇道,不配当烈士遗孤。其实就是看中上面给杨家的补贴,还有杨家的房子。”

“是的。”刘师长揉揉眼角,颇为懊恼,“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大哥的房子的确被人占了。补贴的钱,他们给我,我没要,还给组织了。

“现在仔细想想,他们看到我回来的表情,不是惊讶,是惊吓。估计做梦都没想到我能回来。我那时只顾得担心嫂子和孩子,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没想到找前后邻居打听打听。”

“关心则乱,我理解。”宋招娣道,“可是你没及时回家,也没给家里写封信,他们就以为您不在了。不但没怪你,逢年过节,姐夫在路口给他爹烧纸的时候,也没忘记您。你现在又突然出现——”

“等一下,小宋,我们写信回去了。”段大嫂道,“我写的信,字歪歪斜斜的,我还怕帮大嫂念信的人认不出来。”

宋招娣惊讶:“写过信?可是我婶子没收到啊。这…刘师长,你看这事……”

“信的事我会托人查清楚。他们娘俩如今在小宋村,没冻着没饿着,无论愿不愿意见我,我以后见着大哥都有个交代。”刘师长抹一把脸,沉沉的叹了一口气,“老段,先让小宋写信问问。小宋,他们如果愿意见我,你一定要跟我说,我派人去接他们。”

宋招娣见他双眼通红,点了点头:“我下午就写信。嫂子,刘师长,咱们先吃饭?”

“对,师长,先吃饭。”钟建国跟着说,“我去盛饭。大娃,带你刘伯伯和伯母去洗洗手。”

钟大娃心喜,终于可以吃饭了。一想到大人之间的气氛不大对劲,想笑的小孩使劲咬咬下唇,板着小脸带两人去洗手。

消失多年的亲人突然出现,刘师长和段大嫂没什么胃口。架不住番茄炒蛋酸酸甜甜很开胃,大娃和二娃又吃的吧唧嘴。两人被感染,胃口被打开,忍不住吃了一大碗饭,又吃一个大馒头。

大娃拿着勺子舀菜汤浇饭,刘师长和段大嫂才意识到,一开始说不吃不吃的他们把钟家的菜全吃完了。

两人尴尬地脸通红。

段大嫂不甚好意思说:“大娃是不是没吃饱?我再去摘几个番茄。”

“不用了。”宋招娣道,“他和二娃喜欢用番茄汁拌饭。”说着话把汁到两个小孩碗里。

钟建国很是自然的端起儿子的碗搅拌几下。

二娃迫不及待地挖一勺米饭塞嘴里,眯上眼赞叹道:“好吃!”

“都没你们俩会吃。”钟建国瞪一眼两个儿子,“以后去别人家,不准用菜汁浇饭。”

大娃不假思索道:“才不会呢。别人家的菜没有后妈做的好吃。”

“这孩子……”刘师长见俩孩子确实喜欢菜汁浇饭,尴尬褪去,又有些无语,“怎么喊小宋后妈?要叫妈。”

钟建国:“故意的。师长,别管他们。招娣,把三娃给我,你去写信。”

“好。”宋招娣在楼上写好信,并没有直接封起来,而是递到刘师长手中,请他过目。

刘师长颇为意外,看向宋招娣时,俨然像看自家异常懂事的后辈。

钟建国注意到刘师长的眼神,忍不住叹气,这个宋招娣啊,怎么这么会来事?一想到从营区回来的路上,刘师长提醒他两次,回去就向宋招娣道歉。

原本不打算道歉的钟建国不得不认真琢磨,该怎么道歉才能不丢脸,又能让宋招娣原谅他,从此以后不再提这件事。

晚饭歇息之前,钟建国终于想出来,把宋招娣叫到客厅里:“你想什时候去学校上课?”

“查清楚了?”宋招娣不答反问。

钟建国呼吸一窒,这个女人,说话就不会委婉点么:“查清楚了,我不该怀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