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自行车

宋招娣转向钟建国,笑眯眯道:“钟团长,你怎么看?”

“我说先吃饭。”钟建国拉开椅子坐下。

自立好生失望。

大娃看他一眼,坐下就说:“爸说得对,边吃边说。自立,快去给咱爸端饭。”

“哎,我这就去!”自立一喜,到厨房里直接把钢筋锅端出来。

振刚连忙去拿碗。

钟建国乐了:“钟大娃,我有这么说过吗?”

“您是没说出来,但我知道你心里是这么想的。”钟团长不发火则已,一发火十分吓人。关键大娃现在有点找不准钟建国的脾气,就给宋招娣使个眼色,“娘,我说的对吧?”

宋招娣:“我觉得你爸说得对。自立,更生,你爸已经跟你刘爷爷说了,等你刘爷爷见着司令,司令给他在帝都的战友打个电话确定一下,咱们再去帝都找你爷爷。”

“娘也去?”自立忙问。

宋招娣笑道:“我这辈子还没去过帝都,请几天假过去看看。”

“爸带着自立哥哥和更生哥哥过去,你也去,是不是说明我们也去?”三娃盯着宋招娣问。

宋招娣点头:“一起去!”

“耶!要去帝都啦,要去帝都——”

大娃抬腿朝他屁股上一脚:“嚎嚎什么?吃饭。”

“娘,大哥又打我。”三娃转身面对着宋招娣,可怜巴巴,“他天天欺负我,你都不管,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宋招娣认真思考一会儿:“你还别说,你有时候是挺烦的。要是能把你给,给沈团长就好了。反正他想要个儿子。”

“娘!”三娃大怒,“我不吃了。”

大娃:“正好,我可以吃两个鸡蛋。”

“想得美。”三娃看到放在桌子正中间的煎鸡蛋,朝大娃肩膀上拍一巴掌,“往外面坐坐,我要跟娘坐一块。”

大娃起身转到更生身边:“娘,今年的布票发了没?”

“发下来了。”宋招娣给自立夹个鸡蛋,“有事?”

大娃:“我和更生的裤子有点短,给我们做条新的吧。”

“叫二娃给你们做。”宋招娣道。

钟二娃连忙问:“娘,你说的叫我做是什么意思啊?”

“买布、量尺寸,裁布,都由你一人完成。”宋招娣道,“我不看,也不指点你。随便你怎么做。”

大娃和更生瞬间变脸,异口同声道:“不行!”

“那你俩就继续穿短裤子。”宋招娣吃口饭,“提前过夏天。”

大娃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哀嚎:“娘,你太偏心了。”

“人心本来就是偏的。”宋招娣道,“你这句话是废话。”

大娃不禁坐直,朝着天花板翻个白眼,随后推一下更生。

“娘,要是二娃做的没法穿怎么办?”更生问。

钟建国笑道:“不用问你娘,我都知道怎么办。拆掉重新做。”

“爸,二娃这次是用布做,不是麻袋。”更生提醒他。

钟建国想一下:“要不先让二娃给我做。”

“爸爸,他俩这次不让我做,我以后也不给他们做。”二娃看向宋招娣,“娘,你也别给他们做,叫他们自己做衣服。”

宋招娣微微颔首:“我听你的。”

大娃和更生互看一眼。大娃开口说:“就让二娃练练手,谁让他是我们的弟弟呢。”

“说得好像我很想给你俩做。”二娃哼一声,“你们不让我做,还有爸爸、娘、振兴、振刚、三娃和自立哥呢。”

自立难得看到大娃和更生一起吃瘪:“谢谢二娃,我的衣服可以慢慢做。”

“那我先给你做。”二娃道,“娘,给我布票和钱,我得去买布。”

宋招娣睨了他一眼:“明儿再去。差不多得了,小心我和你爸不在家,他俩揍你。”

“二哥,不怕,有我呢。”三娃道,“振兴,振刚,你俩帮谁?”

振兴:“我谁都不想帮。”

“别想看热闹。”三娃道,“自立哥哥可以看热闹,你俩不行。”

钟建国很好奇:“为什么自立可以?”

“因为他不怎么会打架。”振刚小声说,“大娃和更生可嫌弃自立哥了。”

自立脸颊微热:“振刚,别胡说。”

“原来如此。”钟建国把空碗递给大娃,示意大娃给他盛饭,然后才问,“自立,赶明儿恢复高考了,你打算报什么专业?”

自立下意识放下碗筷,认真道:“我想学制导。”眼神一暗,“可是,现在没有学校教。”

“这一点你别担心。”钟建国道,“高考因大革命而中断,大革命结束,自然会恢复高考。在我看来也就这几年的事。”

自立眼中一亮:“爸爸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没有。”钟建国道,“赶明儿见着你爷爷,你也可以跟你爷爷说这件事。”

自立恍然大悟:“对哦。谢谢爸提醒。”

“谢什么啊。快点吃,饭都凉了。”钟建国瞧着另一边的几个大儿子,“从明天开始你们几个在家好好看书,他日恢复高考,我就去给你们报名。”

宋招娣轻咳一声:“这事不能着急。钟建国,先看看有哪些学校开课,万一没有制导专业呢?”

“对对,得先打听清楚。”钟建国道,“自立,别担心,要是没有,咱就再等一两年。”

三娃:“万一一直都没有呢?”

“那我就把你扔海里去。”钟建国瞪一眼他,“乌鸦嘴!”

宋招娣摸摸他的头:“不可能没有。现在管理国家的这几位比任何人都明白‘枪杆子’的重要性。自立,安心复习,把书本上的内容记住,你就能考上大学。”

“娘,你是不是把我忘了?”大娃连忙说,“自立要制导,我要当将军啊。”

宋招娣反问:“你又没说想当空军、陆军还是海军将军,我怎么说?”

“对哦。”大娃摸摸头,“可是我也不知道啊。”

钟建国道:“赶明儿就去军事学院。学校把你分配到哪儿,你就在哪儿,省得你纠结了。”

“那军事学院在哪儿?”大娃忙问。

钟建国:“就去帝都吧。”

“爸,我也想去帝都。”自立说。

钟建国想一下:“自立,我不建议你执意去帝都。为什么?因为你要学的那种专业,帝都的大学不见得是最好的。回头咱们问你爷爷,你爷爷说去哪儿,咱们就去哪儿?”

自立笑笑,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太着急了,爸爸。”

“又不是明天就去上学,咱们先商议好,以后也不至于抓瞎。”钟建国见振兴一直没说话,“振兴,你呢?”

振兴看了看宋招娣,又看看钟建国:“我,我哪儿也不想去。我爸我妈在岛上,我想留在岛上。”

“一直留在岛上?”宋招娣问。

振兴点点头。

“那也不耽误你上大学啊。”宋招娣笑道,“咱们不学制导,也不跟大娃比,咱们去读师范,或者上医学院,赶明儿就在岛上工作。”

振兴不禁睁大眼:“老师?像您这样?”

“对啊。”宋招娣道,“到时候咱们娘俩一起去学校上课。”

钟建国赞同:“这个主意不错。振兴,上师范大学不用学费,国家还包分配。咱们岛上的老师的工资还高。”

“那,那我就上师范。”振兴道,“当三娃的老师。”

三娃瞥他一眼:“你想得美。”

“还真说不准。”宋招娣抬头注意到更生一脸若有所思,“更生,你想学什么?”

自立:“娘,我以前跟更生说过,我俩一起考帝都大学。现在我,我还不知道得去哪儿呢。”

“那也没关系,叫更生跟大娃一块去帝都。”宋招娣道,“就这么决定了。能考上就去,考不上复习一年重新考。”

大娃张了张嘴:“我还以为娘会说,考不上就不上呢。”

“你刚满十五岁,不去上学又不能去当兵,在家气我啊?”宋招娣道,“你们几个走了,我们以后都不需要用地锅做饭。”

钟建国点头:“不错。也不用整天担心粮食不够吃。”

“别以为我不知道,咱家存了好多粮票。”钟大娃道,“赶明儿我就全换成粮食。”

宋招娣猛地想到一件事,粮票后来取消了,但她不知道具体时间:“你要是能把那些粮食全部运回来,你就去换。”

“爸爸给买辆自行车,我就能把粮食运回来。”钟大娃看着钟建国说。

钟建国笑笑没接他的话。

正月二十四,周日下午,叫他的警卫员送来三辆二八自行车。两辆全新的,一辆旧的。车子运回来的时候,自立在压水井边的广玉兰树下看书。

看到三辆车,自立的眼都直了。回过神来,自立也没了往日沉稳,扔下书本就往屋里跑边喊几个弟弟的名字。

瞬间,钟家院里多出七个小伙子。

钟大娃绕着车子转三圈,看向更生:“两新一旧,爸爸什么意思?”

“这辆旧的应该是留着给咱们学车用的,摔了也不心疼。”更生道。

大娃仔细想想:“很有可能。自立,振兴,你俩把新车子推屋里,咱们去学车。”

“哥,我也要骑车。”三娃恐怕哥哥们漏掉他。

大娃:“按照年龄来。”

“你打我的时候,怎么不说年龄?”三娃瞪着眼睛,“我要告诉娘。”

更生连忙拦住:“一人学十分钟。你去看看娘的手表有没有在楼上,拿下来计时。”

“自立哥哥,你去。”三娃道。

自立想笑:“还怕我们丢下你啊。”一见三娃点头,自立不禁摇摇头,去楼上找手表。

前年年底钟建国去帝都学习几日,在那边给宋招娣买一块手表。手表不防水,宋招娣去学校上课的时候才会戴上,平时在家就扔在楼上。

自立到楼上就找到了。

有了自行车,二娃也不给哥哥们做衣服了。锁上门,就跑出去学骑车。

五点多一点,自立瞧着天快黑了,就喊几个弟弟回家,该做饭了。

到家里,振兴把车子放好,发现不对:“老师呢?”

“对哦。”大娃意识到不对,“咱们出去的时候,娘就不在家。自立,你一直在外面,有没有看到娘?”

自立指着隔壁:“娘在刘奶奶家。”

“在她家干么?”大娃疑惑,“刘萍又怎么了?”

自立:“我隐隐听到刘萍闹着要离婚。本来娘用英语跟我聊天,刘奶奶看到娘在院里,就把她喊过去。”

“离婚?”大娃嗤一声,“当年是她闹着要嫁给小金,拦都拦不住。现在又闹着离婚?她怎么不怕把她爸妈闹死啊。”

第125章家里来人

自立笑笑:“你没发现刘奶奶去年都没去过刘萍家么。肯定是懒得管她了。刘奶奶不在意,无论她怎么闹,刘奶奶都不会难受。”

“也不嫌给她爸妈丢人。”大娃啧一声,颇为嫌弃,“做什么吃?”

自立楞了一下,没跟上他的思维:“你饿了?”

“该做饭了啊。”大娃道。

自立无法反驳:“你想吃什么?”

“厨房里有什么?”大娃问。

自立:“豆腐皮。”

“炒个豆腐皮,再炒一盆小葱炒鸡蛋。”大娃想一下,“葱油饼和小米粥。”

自立笑着问:“你和面?”

“我和面,你做饼。”大娃指着更生:“你炒菜,你们几个摘菜洗菜。”

七个孩子经常这么分工合作,大娃话音落下,振兴就带着三个弟弟去薅葱。

三年前,也就是老马向钟建国道谢的第二天,宋招娣就把路边的歪脖子桃树移到院里,又掰几把桃树枝放在楼上。桃树属阳,钟建国知道这一点,双手赞同。

三年过去,桃树大了一圈。钟大娃站在桃树上往东边看,什么都没看到,有些失望:“自立,你除了听见刘萍闹离婚,还听到什么了?”

“你怎么跟个八婆似的。”自立很无语,“她闹离婚是一进门就喊,妈,我要离婚。声音很大,我才听到的。”

大娃坐在树杈上:“真想过去看看。”

“那你先把面和好。”自立道。

大娃跳下来,边往屋里走边问:“咱们明儿早上吃什么?”

自从自立、振兴和大娃初中毕业,宋招娣就把买菜做饭的活交给他们仨。每天早上要么哥仨一起,要么其中两个一起去买菜。

起先别人见着宋招娣还会问她,怎么叫男孩子去买菜。宋招娣笑着说,孩子想吃什么买什么。对方顿时没话了。

时间久了,别人再看到钟家的几个孩子买菜也习惯了。

自立觉得心累:“晚饭还没做呢。”

“商量好,明儿咱俩骑自行车去,来回都不用十分钟。”大娃道。

自立看他一眼:“你还没学会呢。你要敢偷骑新车子,我就告诉咱爸。”

“不骑就不骑。”大娃嘀咕一句,转身搂着更生的脖子。

更生抬手拨开他:“有事说事,没事离远点,我嫌热。”

“小气鬼。”大娃撇一下嘴,又忍不住说,“更生兄弟,等以后恢复高考,咱俩一个学校好不好?”

更生打量他一番:“不好。”

“为什么?”大娃问。

更生:“不想跟你一个学校。”

“自立——”

自立头痛:“别喊,去和面。”顿了顿,“更生不想当兵。”不容他开口,又说,“别再问为什么,就像二娃喜欢做衣服一样。”

“我的衣服二娃做好了没?”大娃突然想到,“都好几天了。”

自立:“你是咱们家老三,我和振兴的衣服做好才能轮到你,早呢。咦,我好像听到咱妈的声音了。”

“去看看。”大娃转身往外跑。

自立一把拽住他:“和面!”

大娃翻个白眼,钻进厨房,和好面就迫不及待去问:“娘,你是劝和还是劝离?”

“我没劝。”宋招娣坐在椅子上,边喝水边说,“刘萍说小金跟他厂里的小会计打得火热,小金说刘萍污蔑他。两人因为这事吵起来,小金推她一下,她说小金打她,就闹着要离婚。”

大娃不信:“就因为这事?她儿子都五六岁了。”

“儿子一直是她婆婆带。”宋招娣道,“刘萍倒想要孩子,可惜金家不会给她。”

大娃好奇:“刘爷爷和刘奶奶怎么说?”

“自从她哭着喊着要嫁小金,你刘爷爷就当没这个闺女了。”宋招娣道,“对她太失望了。”

大娃打量宋招娣一番:“娘,只是因为要嫁小金?”

“你知道什么?”宋招娣眉头微蹙。

大娃:“刘萍姑姑结婚的时候,我虽然还小,但已经记事了。她正月结的婚,农历七月孩子就出生了。十月怀胎啊,娘。”

“别胡说。”宋招娣下意识往外面看看,见没外人,“这事不能乱说。”

大娃见转,眉头一挑:“我说对了?”

“还说!?”宋招娣皱眉,“又想让你爸揍你是不是?”

大娃撇嘴笑笑:“我就觉得刘爷爷对他闺女的态度不对,原来确实有隐情啊。”

“钟大娃!信不信我把你的嘴缝上?”宋招娣瞪着眼睛问。

大娃捂住嘴:“我自己缝上。”起身往厨房跑,“自立,我帮你做饼啊。”

“娘,那她到底还离不离?”三娃很好奇。

正在剥葱的二娃和振刚也忍不住停下来。

宋招娣:“你刘奶奶说了,随便她。不过,我瞧着刘萍还有点舍不得。”

“三条腿的青蛙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遍地都是。真不知道那个小金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大娃啧一声,把几个弟弟刚刚剥干净的葱拿走。

宋招娣见他这样:“钟大娃,记住这句话,三条腿的青蛙不好找,两条腿的女人遍地都是。”

“娘,您尽管放心,我将来一定会给你找个,孝顺、贤惠、持家而且还温柔漂亮的儿媳妇。”钟大娃道,“要是找不到,我就打光棍。”

宋招娣笑了:“行,我等着。”

“不过,娘,以后刘奶奶再找你,你别过去了。”大娃道,“我现在一听到刘萍的名字就烦。”

宋招娣摆手:“别提她,我也烦。我来的时候你刘奶奶送我出来的,跟我说以后都不再管她。”

“刘奶奶就嘴上说说,刘萍是她闺女,她就算不想管也忍不住。”大娃叹气,“我爸以前还整天念叨我们都是小子,不是女孩子。要是我们当中出个刘萍——”

宋招娣打断他的话:“你会怎么做?”

“扔海里去。”大娃道,“让她自生自灭。”

宋招娣笑道:“待会儿你爸来了,你就这么说。”

“我爸还没死心?”钟大娃连忙问。

宋招娣:“有点不甘心。”

“你,你叫他睡一个月椅子,我爸就老实了。”大娃道,“别惯着他。”

宋招娣点了点头:“你的办法不错。改天你爸再提闺女,我就这么做。”

钟建国回到家听到刘家的糟心事。在大娃故意问他还要不要闺女的时候,钟建国登时想揍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话说回来,宋招娣如今已三十二岁,她的心脏又有点小问题,钟建国也不敢跟她说生孩子的事。

宋招娣巴不得钟建国不提,便把话题转移到别处。

正如钟大娃所说,刘萍是段大嫂的闺女,理智上不想再过问刘萍的事,情感上段大嫂还是忍不住。

刘萍在家里住一个星期,小金没来接她,自己又回去了。然而,回去呆三天又回来了。这次回来没有再说离婚,而是叫她爸找关系把她调到军区医院。

段大嫂嘴上答应她,等把刘萍打发走,就忍不住来跟宋招娣抱怨,有这么个闺女,都不如养条狗。

宋招娣没法接她的话,便说,调回来也好,刘萍还没到三十岁,就算离婚,别要孩子,以后还能嫁个不错的。

刘萍虽然不漂亮,也不丑。这么多年一直在医院里上班,整天不出来,皮肤比她刚跟小金结婚的时候白多了。她要是真能狠下心离婚,倒是能找个跟她条件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