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嫂一直觉得宋招娣是岛上最聪明的女人,而且又把一窝孩子教的很懂事,这几年越发听宋招娣的话。

跟宋招娣聊完,再次见到刘萍,段大嫂就叫刘萍离婚。

刘萍想要孩子,但孩子被他爷爷奶奶养熟了,不愿意跟她。刘萍没辙,只能把孩子给金家。

农历四月二十五,周六,刘萍搬回来了。

刘萍和金礼辉差距太大,她和金礼辉离婚,岛上的人非但不意外,还有一种“怎么才离婚”的感觉。

宋招娣从几个女老师口中听出这个意思,简直哭笑不得,做人混到刘萍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刘萍跟小金离婚,不再闹腾她娘。段大嫂也不再三天两头来找宋招娣出主意,宋招娣也不能再去段大嫂院子里摘菜了。

并不是宋招娣怕刘萍,也不是刘萍不准她去。而是,宋招娣懒得搭理刘萍。家里的菜不够吃,宋招娣宁愿去副食厂多买点棒骨和海带。

几个孩子也不喜欢刘萍,非常赞成宋招娣的做法。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宋招娣打算给全家做顿大餐。按照以往,宋招娣会去刘家菜园子里找配菜。但因为刘萍住在刘家,宋招娣直接列个单子,能买到的就买,买不到的就去张政委或者鲁政委家里看看。

上午八点多,宋招娣和三个儿子从副食厂回来,就开始杀鸭子,收拾菜。正在屋里炖鸭子的时候,宋招娣听到有人喊钟建国。

大娃下意识说:“振兴,出去看看。”话说出口,连忙说,“你别去,岛上的人都知道爸爸这时候不在家。这么问的,肯定不是岛上的人。我看看是谁。娘,我大点声,你仔细听着,要是来打秋风的,你们就把厨房门关上。”

“能来咱家打秋风的人,咱们都跟他们断往了。”宋招娣笑道,“你别想这么多,振兴,你出去看看。”

第126章亲人见面

振兴以前没少听大娃提他不省事的奶奶,和不讲究的姥姥,很怕这两位来了:“还是叫大娃去吧。我觉得我不行。”

“你这孩子……”宋招娣无奈地笑笑,“大娃去吧。”

大娃“唉”一声:“早就该这样。”跑出去看到门口站着一对中年男女,男人有一米七五左右,女人一米六三的样子。长脸,丹凤眼,看起来像一对夫妻,更像是兄妹,满脸风霜,风尘仆仆的样子。关键一点,大娃从未见过他们。

不是自家那些倒霉亲戚,大娃并没放松警惕,站在门里面问:“你们找谁啊?”

“你是钟团长的儿子?”女人问。

大娃点头:“我是他,他大儿子,你们是谁?”

“我是,我是自立的姑姑。”女人指着旁边的男人,“他是自立的叔叔。”

钟大娃心中一凛,眉头微皱:“我们家没有叫自立的人,你找错了吧。”

“没有叫自立的?”女人一愣,看向男人,大侄子现在的名字不叫自立?

男人也不确定:“他以前姓亓,应该,应该跟你大小差不多大。”

“我们家有跟我大小差不多大的。”钟大娃道,“不过,是我亲弟弟,他也不姓亓。”

男人连忙问:“那,那岛上还有第二个钟建国团长吗?”

“隔壁岛上有。”钟大娃打量他一番,“你们是不是上错岛了?这边好几个岛上都有海军。”

男人这辈子第一次来到江南,也是第一次坐船,大娃的样子太认真,男人不禁怀疑自己:“明莉,你买票的时候,有没有跟售票员说翁洲岛?”

“我说了啊。”女人连忙问,“这里不是翁洲岛?”

大娃笑道:“你们坐过了。这里是桃花岛。”

“桃花岛?”女人大惊,“那翁洲岛在哪儿?”

大娃指着东北方向:“那边才是翁洲岛。”

“船在那边停过?”女人连忙问,“我一上船就迷迷糊糊的,哥,你有没有注意到?”

男人仔细回想:“好像停了一下。可是,可是工作人员没喊啊。”

“你,你——”女人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就算不喊,你也得问问啊。”

钟大娃眉头一挑:“你们是从杭城过来的?”

“对啊。”女人道,“我们坐了两天的火车才到杭城。”

钟大娃深表同情:“那你们找个渔船送你们去翁洲岛吧。再耽搁下去,到晌午了,渔船都不乐意出去。”

“谢谢你啊,小兄弟。”女人道声谢,就催男人快点走。

钟大娃看一眼两人的背影,嗤一声,背着手慢悠悠往屋里去。

宋招娣好奇:“怎么这么久?”

“来了两个大骗子。”钟大娃对自己的战绩很满意,“被我给忽悠走了。”

宋招娣停下来:“骗子?钟大娃,你长不长脑子,谁敢在这里行骗?”

“对哦。”大娃仔细一想,不禁拍拍脑门,“他们不是骗子?”

宋招娣:“他们是谁?”

“说是自立的叔叔和姑姑。”大娃道,“可是爸爸今天早上走的时候,都没说自立的爷爷知道他和更生在这里,他姑姑和叔叔怎么知道的?”

振兴:“也许是想给自立一个惊喜。”

“自立,你亲叔叔和姑姑这么会玩吗?”大娃问。

自立摇头:“家里出事的时候,叔叔和姑姑已经成家了,我年龄小,他们工作忙,我们又不住在一块,对他们不是很了解。”

“那就不管了。”宋招娣道,“他们要真是你姑姑和叔叔,到码头上一问,还会回来。”

大娃连忙说:“娘,就算不是他叔叔和姑姑,到了码头上也会回来。爸爸不在家,万一他们不怀好意,我们怎么办?”

“振兴,骑车喊几个弟弟回来,下午再去挖野菜。”宋招娣道,“咱家有你们七个,就算来两个特工也不用怕。”

振兴:“那我现在就去。”

“我去关门。”大娃拐到刘家,借刘家的电话给钟建国打个电话,结果没人接听。大娃念叨一句,他爸比主席还忙,就回去把门锁上。到厨房里,又把自立赶到楼上。

宋招娣见他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很是无语:“一对中年男女,你至于吗?”

“小心驶得万年船。”大娃道,“你以前也讲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宋招娣点头:“行,都是我说的。我觉得你也得上楼躲着。那俩人如果真是自立的叔叔和姑姑,你把人忽悠走了,你爸回来肯定直接揍你。”

“那我也去躲着吧。”大娃想一下,“娘,先别做了。要真是他们,咱们得问问他们喜欢吃什么。”

宋招娣摆摆手,示意他先上楼。等大娃走了,宋招娣把菜和肉放到柜子里,才搬张椅子坐在廊檐下,等着迎接不知是敌还是客的两人。

十来分钟过后,振兴载着更生回来,又过一会儿,振刚、大娃和三娃背着小背篓回来了。

三娃到家就往宋招娣怀里扑。

宋招娣连忙伸出手,挡住他:“站住,不准再往前。”

“娘!”钟三娃苦着脸。

宋招娣:“你十一岁了,这么扑过来能把你娘撞晕。把背篓放下,洗洗手再过来。”

“娘,出什么事了?”二娃忙问。

宋招娣:“可能是来客人了。不过,这都快半小时了,那俩位还没回来,不会是真坐船走了吧?”

更生已经了解到事情始末,就算有时候不服大娃,此时也忍不住佩服他:“娘,我觉得军队不是最适合大娃的地方。”

“然后呢?”宋招娣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更生:“他应该去国安。”

“噗!”宋招娣笑喷,“大娃在楼上看着你呢。”

更生下意识往上看。

宋招娣指着外面。

更生走到外面,就看到窗户边多出个脑袋。

“钟更生,你说的话我都听见了。”钟大娃指着他,“我要是不揍你,我都不姓钟。”

“我要是不揍你,我都不姓钟。”钟建国推开车门就喊,“钟大娃,你给老子下来!”

大娃拽着自立跑回他们屋里,把门从里面闩上。

宋招娣站起来,明知故问:“怎么了?”

“怎么了?”钟建国猛地想到车里还有俩人,连忙转身找人,见两人已经下来,“这两位是自立的姑姑和叔叔。

“我本来要去码头接他们。临时有点事,耽搁一下,等我过去的时候,工作人员跟我说,他们走一会了。

“我开车找他们的时候从咱们家经过,看到你坐在廊檐下,家里不像是来客人的样子,连忙继续找他们。好在让我找到了。没想到是被我儿子给忽悠走的。钟大娃,你给我下来!”

宋招娣迎上去:“别嚷嚷了。你又没跟大娃说今天家里会来客人,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不敢放陌生人进来很正常。”

“可是你在家啊。”钟建国推开门,请两人进来。

宋招娣:“大娃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才自作主张把人忽悠走。”

钟建国无言以对。

更生拽一下宋招娣,小声说:“娘,给爸爸留点面子,有外人在呢。”

“什么外人?”钟建国朝他屁股上踢一脚,“你叔和你姑姑。喊人!”

更生离家的时候才六岁,在那之前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过他姑姑和叔叔。十来年过去,更生看到两人感觉很陌生。不喊?待会儿又得挨一脚,“叔,姑姑,你们怎么来了?”

两人脸色微变,这跟他们想象中的场景完全相反。

宋招娣不禁叹气:“更生,去把你哥喊下来。自立的叔叔和姑姑,怎么称呼?”

“我,我叫亓明伟。”男人伸出手,“谢谢您照顾自立和更生这多年。”

“我叫亓明莉。”女人道,“谢谢你,宋同志,给你们家添麻烦了。”

宋招娣眉头一挑,这话的意思是要把自立和更生接走?

“是挺麻烦。”宋招娣道。

两人噎了一下,没想到宋招娣会这么说。

钟建国轻咳一声:“先进屋,有什么话进屋说。”

“对对对,先进屋。”亓明伟手里还拎着两包东西,“这,这是我们从帝都带来的一些特产。”

宋招娣点头,表示知道,但没有伸手接,转身往屋里去。

几个孩子跟着进去,看到宋招娣已坐在长椅上,四个孩子跟着坐下,顿时一张长椅坐满了。

钟建国叹了一口气,请两人坐对面的长椅。

刚坐下,大娃、自立和更生就下来了。

自立对他叔叔和姑姑有印象,但要让自立抱着他们大哭,你们怎么才来?或者满心欢喜,自立演不出来,干干巴巴喊一声叔叔和姑姑,就问:“爷爷还好吗?”

“好,很好。”亓明伟看着长成大小伙子的自立也不敢认,下意识想问,你们在这里好吗?一看到对面的宋招娣,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你爷爷很想你们。”

自立点头:“我们也想爷爷。”

“那你们怎么不去帝都?”亓明莉脱口而出。

更生脸上闪过一丝不快:“爷爷现在还在以前的家?”

“以前的家早就破的不能住人了。”亓明伟道。

更生:“那我们到了帝都,去哪儿找爷爷?”

第127章恢复高考

亓明伟很是尴尬:“我,我一时没想到。”顿了顿,“赵司令也没告诉你们?”

“叔叔是指爷爷现在住的地方,还是指你们过来这件事?”更生单手插兜,拎着一把椅子,挨着宋招娣坐下,面对着亓明伟和亓明莉。

亓明伟注意到侄子面色不快,心里咯噔一下,连忙回想哪句话说错了。可一时想不起来,便说:“当然是指我们。”

“要是知道你们过来,大娃就不会忽悠你们。”更生脸色冷淡,没有一丝笑意,“爸,您什么时候知道的?”

钟建国:“司令今天早上告诉我的。不过,司令也是昨晚才知道。他早几天出去开会,昨天傍晚才回来。”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是孙政委接的。老爷子嘱咐我们不准张扬。我们说我们姓亓,找赵司令,还以为他能猜出我们是谁。”亓明伟说完,觉得更尴尬,“没想到他不知道。”

更生扯了扯嘴角:“你们是总理还是主席?”

亓明伟噎了一下,脸色骤变。

“自立,去给你叔叔和姑姑倒杯水。”钟建国开口,“更生,你叔叔和姑姑为了见你们一面,坐整整两天车,不得无礼。”

亓明莉忙说:“钟团长,你误会了,我们是来接自立和更生回去。”

“回哪儿去?”更生问。

亓明莉:“当然是咱们家。”

“家?”更生冷笑,“我亲爸死了,亲妈改嫁了,我家早在八年前就散了。帝都虽大,但没有我的家。我家在这里。”

亓明莉不敢置信,张了张嘴:“那我们是什么?”

“我姑姑。”更生道,“你有自己的家不是吗?”

亓明莉:“我,就算你说得对,你也可以把我家当成你家。”

“我现在有父有母,还有一群兄弟,为什么要把你家当成我家?”更生反问。

亓明莉深吸气:“你,我不是来跟你这孩子吵架的。”

“你是来带孩子走的。”眼瞅着亓明莉要发火,宋招娣开口,“更生的意思很明白,他不愿意跟你们走。”

亓明莉看向宋招娣:“是不是你——”

“闭嘴!”有赵银、白母以及宋来男、陈大嫂和孙宛如在前,更生不用想也知道他姑姑想说什么,“我十三岁,不是三岁,任何人都甭想糊弄我。我娘说得对,我不想跟你们回去。地址留下,等我放暑假了,我们会去见爷爷。”

亓明伟:“更生,爷爷很想你,见不着你们,他寝食不安。老爷子年龄大了,咱别让他担心了。”

“叔,你刚才说过,爷爷现在很好。”更生道,“你回去跟爷爷说,我们也很好。再过半个月就放暑假了,爷爷连半个月都等不了?”

亓明伟哑然,转向亓明莉,你来说。

亓明莉印象中,更生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如今变成这样远远超出亓明莉预料,她想责怪宋招娣把亓家的孩子养歪了。

可她很清楚,一旦这么说,只会惹来更生更加反感:“是你爷爷叫我们来接你们回去。对了,自立,自立呢?更生不愿意回去,叫他呆在这里,你跟我们回去。”

自立本来正在给她倒水,转手把瓷缸子递到宋招娣面前,另一杯递给钟建国。

亓明伟脸色大变,惊觉不好。

“姑姑在说笑吗?”自立皱眉,“我弟弟在这儿,我娘和我爸也在这儿,我抛下他们跟你们回去像话吗?”

亓明伟叹气,就知道会这样:“自立,更生,我们来之前,你爷爷跟我们说,务必带你们回去。”

“那你跟爷爷更生还没放假。”自立道,“更生得上学。”

亓明伟皱眉:“我们可以去帝都上学。”

“帝都的老师有我娘尽心?”自立不等他开口,又说,“您和姑姑大概不知道,我娘是中学老师。”

亓明伟和亓明莉只知道两个侄子在翁洲岛一个姓钟的团长家里。这个团长是赵司令的亲信,所以两个侄子很安全。正因如此,他俩这次也没带个警卫或者勤务员之类的帮手。

钟建国:“既然这样,就等更生放暑假,再让他俩回去。”

亓明莉的嘴巴动了动。

亓明伟抓住她的胳膊:“那,也只能这样了。”

“上午的船已经出发了,下午的船得等到两三点钟。”宋招娣道,“留下来吃顿饭吧。”

亓明伟点了点头:“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过是多两双筷子。”宋招娣道,“自立、大娃,振兴,去做饭。”

大娃:“做什么?”

“先搁炉子上把两条鱼炖上。用小地锅炒菜,大的地锅蒸饭。”宋招娣道,“二娃,振刚,帮哥哥洗菜。三娃——”

三娃:“我知道,我烧火。更生哥哥做什么?”

“更生陪他姑姑和叔叔聊天。”宋招娣道。

三娃看一眼更生:“他聊天?”撇撇嘴,忍不住小声嘀咕,“气人还差不多。”

“钟三娃!”宋招娣拔高声音。

三娃拔腿就往厨房跑。

亓明伟满脸尴尬。

亓明莉气得不断地深呼吸。

钟建国看了看两人,搁心里暗骂一声,活该!

进门不说担心两个孩子,也不说家里找他们找的很辛苦,张嘴就想把人接走?真以为俩孩子还是八年前的两个随风飘摇的孩子呢。

宋招娣见钟建国不吭声,就猜到钟建国心底不高兴。见他这样,干脆端起自立倒的水,慢悠悠的喝。

前后有九年没见过,也没联络过,即便是知己,再见时聊天也是尬聊。更何况以前更生是个小孩,他叔叔和姑姑见着他,也不过是说一句,又长高了,或者挺聪明这类毫无营养的话。

更生最关心的是他爷爷,知道爷爷无恙,便懒得再搭理不会说话的姑姑和叔叔。

钟建国、宋招娣和更生不吭声,亓明伟觉得多说多错也保持沉默。亓明莉想说话,胳膊被亓明伟按住,不敢再说。以致于偌大的客厅里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

钟大娃勾头往外看一眼,小声问自立:“喂,你有没有觉得你姑姑和叔叔不像大将军的孩子,倒像土财主的儿女。就跟咱们隔壁的孙宛如一样。”

“大娃,姑姑和叔叔在农村呆了将近九年。”自立小声提醒他,“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九年足矣把人改的面目全非。”

大娃小声说:“你的意思你姑姑现在就跟小宋村,狗蛋他娘没什么两样?”

“还是有点区别。”自立道,“狗蛋的娘不识字,我姑姑中专毕业。”

大娃睁大眼:“你姑姑是元帅的女儿,怎么不上大学?”

“考不上呗。”自立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她不愿意上。这事我也不清楚。我记事的时候,她就嫁人了。”

大娃好奇:“你叔叔呢?也是中专生?”

“不是。”自立道,“上过大学,不过,不怎么样。什么学校,我也给忘了。”

大娃:“肯定不出名。要是帝都大学,你肯定不会忘。”

“也许吧。”自立问,“豆腐是现在放,还是过会再放?”

大娃看一眼,“等水开了再放。反正豆腐本身是熟的。”

厨房里几个孩子各忙各的,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客厅里静的吓人。

没过多久,亓明伟就觉得闷得喘不过气,于是把他拎来的两个包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递给更生:“这是我们给你们买的炸果子,更生,这是糖果。”

更生一动不动。

亓明伟有些尴尬。

“更生,你叔叔在跟你说话。”钟建国道。

更生接过来,放到长椅上,“谢谢叔叔。”

亓明伟连忙说:“不用谢,不用谢。”说出来,一顿,“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随后拿起另一个包,从里面拿出一个成年男子巴掌大的布包,犹豫片刻,还是递给旁边的钟建国,“钟团长,这,这是家父让我给你们的。”

钟建国接过来,拆开一看,全是油票、布票和粮票,不禁笑了:“亓将军想的周到,替我谢谢亓将军。”

“不用谢,应,应该的。”亓明伟道,“家里要是还有什么困难,您尽管跟我说,我回去告诉老爷子。”

钟建国:“没什么困难,挺好的。”

亓明伟进门时注意到廊檐下有三辆自行车,客厅一角还有一台缝纫机,已经猜出钟家的生活不错。起码比他以前过得好,所以才没第一时间把各种票拿出来。

刚才听到宋招娣说鱼,亓明伟更加惊讶。而钟家七个孩子,愣是没孩子穿带补丁的衣服,亓明伟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沉默的时候,亓明伟也多少想明白更生和自立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家。喜欢到都不乐意跟他们回去。

“那钟团长,自立和更生回去的时候,你提前给我们打电话,我开车接他?”侄子说话太噎人,亓明伟也不问他,直接问钟建国。

钟建国:“肯定会告诉你们。自立和更生九年没回去了,有地址也不见得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