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哥哥,娘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三娃提醒他,“我觉得你不可怜。”

自立乐了:“你大哥可怜吗?”

“可怜。”三娃看着钟大娃道,“也是他活该。”

大娃抬手把包扔振刚怀里:“拿着。”直直地向三娃走去。

三娃吓得躲到自立身后,大喊:“自立哥哥,救命!”

“大娃,别人都上船了,你也赶紧上去吧。”自立道,“三娃这个样的,你一天揍他十顿,他也不长记性。”

三娃朝自立胳膊上拍一下:“自立哥哥,我没得健忘症。”

自立回头问:“还想不想我救你?”

三娃瞬间老实了。

大娃忍不住游说:“你们真不跟我一块回去?”

“我们过两天回去。”振兴道,“要不你在家再过两天。”

大娃很想在家多待几天,可他上的是军校,纪律严明的军校,他请五天假,时间快到了,必须得回去:“我走了,你们好好照顾娘啊。”

“我那个姥爷已经埋进墓地里。”自立道,“娘这次发狠,那个女人惜命,估计不敢再搞小动作。”

更生接着说:“她折腾这么久,连我和哥一面都没见着,吴伯宗也不会再由着她折腾。”停顿一下,缓口气,“惹怒爷爷,把吴家小辈折腾进去,吴老头能骂死她。”

“施老头死了,他的位子空出来,吴家少一个帮手,可能还会多一个敌人,我觉得吴老头暂时没精力管咱们。”振兴道。

大娃意外:“振兴,这可不像你说的话。”

振兴白了他一眼:“我天天跟你们在一块,就算是榆木脑袋也该开窍了。”

“你的脑袋跟榆木疙瘩差不多。”大娃把包拿过来,拎着辣椒油上了船,还不死心,“自立,真不跟我一块回去?”

自立挥手:“暑假再见。”

大娃转身进船舱。

自立笑笑:“咱们也回家吧。”

“你们仨去上课。”更生指着二娃、振刚和三娃,“我们去副食厂买菜,晌午给你们做好吃的。”

三娃好奇:“什么好吃的?”

“如果有牛肉,就做红烧牛肉。”更生想一下,“再买只鸡给娘炖个汤。”

三娃提醒他:“牛排好吃。”

“我们不会做。”更生道,“娘为了我们的事,这几天挺累,你不准在娘面前说想吃牛排。否则,我不介意借爸爸的皮带一用。”

三娃哼一声:“你娘也是我娘,你心疼我也心疼。”

“咱家三娃长大了。”自立不吝夸赞。

三娃皱皱鼻子:“自立哥哥,你才比我大六岁,别说得好像比我大六十岁。”

“六岁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我上中学了,你还没上小学。”自立提醒他,“我九岁的时候,你才刚记事。我不但抱过你,还背过你呢。”

三娃有些不自在:“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停顿一下,“不跟你们说了,我得去学校。”顺便拽上二娃和振刚。

如振兴所说,更生的亲姥爷病逝,他的位子空出来,吴家想推自己人上去,正四处活动,肖老就把他以前的手下提上来了。

吴家没得罪过肖老提拔上来的这位,好巧不巧,大革命期间,吴伯宗的妹夫整过人家亲戚……少了一个帮手,多半个敌人,吴家自然顾不上找亓家麻烦,甚至恨不得亓老暂时忘记他们。

亓老几次整施家小辈,皆因施爱莲没事找事。吴家老头就警告施爱莲,不准再找钟家和亓家麻烦。

宋招娣太狠,施爱莲又对宋招娣有心脏病这点深信不疑,很怕宋招娣杀她全家,也不敢再找宋招娣麻烦。她公爹不准她招惹亓家一派,正合她意。

七月底,高考结束。二娃说他一定能考上帝都大学法律系,振刚说他能考上位于申城的海军军医大临床医学系,宋招娣给两人两百块钱,奖励他们考上大学。

大娃不愿意了,看着两个弟弟把钱收起来,就对宋招娣说:“娘,我们四个考上大学的时候,你也没奖我们钱,是不是得补回来?”

“那我也给你们一人两百。”宋招娣道,“你们这次出去玩,我就不给你们钱了。买票的时候各买各的,吃饭的时候AA制,如何?”

三娃好奇:“AA制是什么意思啊?娘。”

“各付各的。”宋招娣道。

三娃:“可是我们一起吃饭啊。”

“那就平均分。”宋招娣道,“这样一来你就吃亏了,你最小。”

大娃:“他正长身体,吃的一点也不少。”看向宋招娣,“娘,我们这次要去羊城,离家远,那边又没咱家亲戚,你不多给点,万一我们回不来,怎么办?”

“那就一路乞讨回来。”宋招娣道。

大娃噎了一下:“娘,再给五百,我不要一千。”

“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宋招娣问。

大娃:“买东西啊。”

“大哥,娘给咱们一千块钱就够了。”二娃道,“我做了二十条连衣裙,和十件短袖和及膝裙。娘说我做的好,十块钱一条也有人要,咱们把衣服卖掉就有钱了。”

大娃猛地转向他:“你什么时候做的?”

“我看书看累的时候做的。”二娃道。

自立皱眉:“二娃,你喜欢做衣服,我理解,可是你——”

“你误会了。”二娃道,“有的人学习累了,要出去逛一圈,娘上课累了,喜欢做好吃的,振刚累了,喜欢睡一会儿,我累了喜欢做衣服。那些裙子都是我以前画的,做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想,脑袋是放空的,一点都不累。”

大娃忙问:“你脑袋放空,衣服还能穿吗?”

“按照标准码做的,可以的。”二娃道,“大力和刘根后天才能到,要不我再做几件裙子?”

宋招娣提醒他:“二娃,我叫你做裙子拿到那边卖的目的,是想叫你学会跟人家讲价钱,并不是指望你买衣服赚钱。”

“我知道的,娘。”二娃看一眼大娃,“可我觉得那点衣服还不够大哥一个人忽悠的呢。加上大力哥和刘根,我们九个人啊。”

宋招娣:“那随便你,只要你不觉得累。”

“不累。”二娃道,“我都两个月没碰剪刀了。”

大娃:“我有一个问题,娘,到时候人家问我们衣服哪来的,我们怎么说?”

“有标牌啊。”二娃道,“三娃,去楼上拿一件给大哥看看。”

大娃皱眉:“有标牌?”

“对的。”二娃道,“我的衣服就叫春秋服装,春秋战国的春秋,也是春天和秋天。”

自立好奇:“有什么讲究?”

“春天万物复苏,秋天硕果累累。”二娃道,“我觉得这两个季节最好。”

宋招娣点头:“等明年二娃满十八周岁,我就陪他去甬城办厂。先把名字定下来,等他毕业了再招人生产。”

“你们可真厉害。”大娃佩服,“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们讲一声。”

宋招娣:“离明年还有一年,说什么?你爸也不知道。”

“爸也不知道?”更生惊呼,“宋老师,赶明儿钟师长知道了,又得跟你叨叨。”

宋招娣:“他又帮不上忙,跟他说也是白说。对了,快六点了,该做饭了。”

“这么热的天,真不想吃。”大娃道,“可是不吃又饿。唉,做人真麻烦。”

宋招娣笑着说:“钟大娃,你不想做就直接说,我去做。”

“想做,想做。”大娃连忙说,“娘,你就坐在风扇底下歇着,我们一会儿就能做好。”

宋招娣乐了:“你去把面盆端过来,和点面,更生,你把炉子和鏊子拿过来,咱们做饼吃。”

“对,搁风扇底下炒菜。”大娃道,“我去端炉子,二娃,振刚,去摘菜。”

三娃从楼上跑下来:“大哥,你看,每件衣服上都有商标。”

“春秋服饰,下面还有一排英文?”大娃看过去,“这是娘写的?”

二娃:“我自己写的,娘找大伯印的。”

“大伯?”大娃问,“大伯有没有说你抢他饭碗?”

二娃:“大伯叫我毕业后去他们厂上班,他们厂稳定,以后还有退休金。”

“你怎么说的?”振兴好奇。

二娃回想一下:“我说先练习练习,明年暑假回来开裁缝店。毕业了,我再去国营厂上班,到时候还请大伯多多指教。大伯在电话那边乐得哈哈笑。我如果跟他说,我一个月做的衣服,卖的钱比他一年工资还多,他又得唠叨我。”

“老一辈人都希望晚辈有个稳定工作。”大娃道,“我若不是太想当将军,我才不上军校呢。”

更生拎着炉子过来:“你想当妇女主任?”

“滚蛋!”大娃瞪他一眼,去厨房拿面盆。

八月一号,建军节,下午,大娃带着一众兄弟,背着宋招娣给他们做的双肩包出发了。

傍晚,钟建国回到家,宋招娣已经做好饭。饭后,夫妻二人走着去看文艺演出。九点多,两人到家洗洗澡睡觉。

翌日早上,煮点粥,煎个鸡蛋,炒两个素菜。钟建国一边吃一边说:“他们要是能一去不回该多好啊。”

“他们一直不回来,你该担心了。”宋招娣见两碟菜还剩一半,她却快吃饱了,“他们在家也有个好处,起码不会有剩菜。”

第207章冰箱电视机

钟建国赞同:“也就这一点用处。”

“他们回来,你就别这么说了。”宋招娣道,“不然,大娃又得跟你叨叨。对了,我待会儿去买点布,给你们爷几个做几套衣服。”

钟建国:“二娃不是做了?”

“做几件秋装。”宋招娣道,“大娃他们明年就毕业了。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穿得好,收拾的干干净净,别人会找上门给他们介绍对象,而且都是挑相貌学识皆上乘的姑娘。”

钟建国:“做吧,做吧。娶了媳妇在外面安家,省得回来闹腾了。”

宋招娣想笑:“他们可都是你亲儿子。”

“电话响了。”钟建国道,“我猜不是你大姐,就是刘婶。”

宋招娣放下筷子:“也许是你大哥。”

“这个时候大哥还没到厂里呢。”钟建国见她拿起话筒,“谁呀?”

宋招娣没回答,冲那边喊一声:“婶子,有事啊?”

钟建国立刻知道是谁,默默喝半碗粥,一见她把电话挂上,就问:“找你什么事?”

“廉烈的妹妹给刘苇介绍个对象,是个老师。”宋招娣道,“七八年考上的,大专院校,今年刚好毕业。刘婶的意思,十一放假的时候,刘苇带她回去,叫刘叔和刘婶见见。”

钟建国忙问:“见成了?”

“刘苇年龄不小了,这么多年先当兵后上学,估计都没跟年龄相仿的女人同桌吃过饭,只要对方五官端正,通情达理,刘苇一定会愿意。

“刘苇虽然长得一般,但他爸以前是师长,姐夫是廉烈,自己又是陆军学院的学生,以前还当过兵,这么好的条件那姑娘没理由不愿意。除非像孙宛如那样,一脑子风花雪月。”

钟建国:“十一订婚?”

“刘婶没说。”宋招娣道,“请我给她未来儿媳妇做件衣服。”

钟建国掐指一算:“还有两个月呢。”

“想儿媳妇想疯了啊。”宋招娣道,“待会儿打电话问刘萍,那姑娘多高多胖。我问刘婶,她就知道一点,中等身材,其他一概不知。”

钟建国皱眉:“她真会给你找事。”顿了顿,“我不信滨海那么大,找不出一个像样的裁缝。”

“别人做的她不放心吧。”宋招娣道,“刘苇快三十了,有个对象也不容易,做就做吧。”

钟建国:“这是觉得你放暑假了,闲着没事干。”

“有事啊。”宋招娣道,“我得给你们做鞋。本来我还想回去看看我娘,看来也不能回去了。”

钟建国眼皮一跳:“现在天热,容易中暑,放寒假了再回去。”

“这么热的天,说实话我也不想回去。可我爹快七十了,见一次少一次。”宋招娣道,“他们觉得平时头弄脑热是大姐夫忙里忙外,以后不能动了,也是大姐伺候他们,这几年攒的钱也给大姐了。我想下次过去的时候,给他们一百块钱,留他们买零食吃。”

钟建国点头:“给吧。你大姐那个人太会过日子了。不用太久,我跟她过一年就能被她屈死。”

“哎,她也是觉得老的老小的小,以后用钱的地方多,才能省则省。”宋招娣道,“大力说他妈在县里买两块宅基地,其中一块地已经开始打地基了。等他们把房子盖起来,我就叫大姐夫把工作辞了,去县里开个家具店。”

钟建国:“他不见得愿意吧。”

“大姐夫才四十二岁,我觉得他们上班的那个家具厂难撑十年。”宋招娣道,“五十岁下岗,再想开个家具店就赚不到什么钱了。

“趁着县里还没有家具店,把店开起来,再找两个学徒工,干到五十岁就能存够养老钱。在县里开店还有个好处,把爹娘接过去,老两口生病,大姐夫用板车就能把他们推医院里,也省得四处找人借车。”

钟建国:“我还是觉得你大姐夫不会同意,他安稳惯了。”

“我也觉得他不会同意。”宋招娣道,“但我得提醒他们,一旦厂里效益不好,厂子就有可能倒闭。”

钟建国:“你跟大力说一声就行了。你是当妹妹的,她是姐姐,妹妹教姐姐怎么过日子,你大姐是个老实人,心里也不大舒服。”

宋招娣“嗯”一声表示知道了,把碗里的煎蛋夹给钟建国:“你吃吧。”

“你不吃了?”钟建国问。

宋招娣:“太腻,不想吃了。”

“不想吃你还咬一口?”钟建国看到不禁皱眉,“什么毛病。”

宋招娣:“那你放下,留我中午吃。”

“中午还能吃吗?”钟建国瞪她一眼,夹起鸡蛋塞嘴里。”

宋招娣:“你买台冰箱就可以了。”

“冰箱的事,我还真问过。”钟建国道,“我听别人说原本三四百一台,现在炒到六七百,我就没买。过两年冰箱厂家生产的多了,咱再买。没必要多花几百块钱。”

家里有几个孩子,太能吃,宋招娣他们几乎没吃过什么剩菜,电器类的东西更新换代很快,宋招娣赞同:“那过两年再买。对了,电视机总该买了吧?”

钟建国疑惑:“你不是说刘苇给你买?”

“刘婶随口一说,哪能当真啊。”宋招娣道,“就算刘苇给我买,等振兴结婚的时候,把那台给他好了。”

钟建国站起来,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照你这么说,我明儿就能把电视机送来。”

“那我明天在家等着。”宋招娣道。

翌日下午,三点多,宋招娣跟沈母以及许多军属在大树下乘凉,就看到有个人抱着一个大纸箱站在她家门口喊宋老师。

宋招娣连忙走过去问对方有什么事。抱着纸箱的男人说他是来送电视机的。话音落下,正在乘凉的众人全起来了。

宋招娣想笑,一台电视机,至于吗?

至于!因为这周围还没人买电视机。

肖秀容原本想买,但她女儿年龄小,每天晚上得吃两三顿,她睡觉的时间都不够,自然懒得看电视,就没买电视机。

宋招娣拉一个插板出来,请别人帮她安好电视机,一众嫌屋里热的人也不嫌热了,都挤在钟家客厅里看电视,即便电视机只能收一个台。

傍晚,钟建国到家时,迎接他的是一屋妇女小孩。

大家一看钟建国回来了,没容宋招娣开口,就都找个理由回家了。

宋招娣立刻叫钟建国把电视剧搬楼上客厅里。第二天,再有人过来看电视,宋招娣就说电视在楼上。

八月份的天,二楼犹如烤炉,钟家二楼客厅里又没有风扇,宋招娣叫谁上去看,谁都不上去。而见大家这样,宋招娣觉得两年后也不买冰箱,振兴什么时候结婚,他们家什么时候再买冰箱。否则,她家的冰箱一准变成公共冰箱。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八月二十号,晌午,大娃他们回来了,还带来一台冰箱。

宋招娣看到自立、振兴、更生和大力把冰箱放到墙角,使劲揉揉眼睛:“你们在哪儿弄得冰箱?”

“买的啊。”大娃道。

宋招娣:“我当然知道是买的,反正不会是别人送你们的。我问你们,哪弄的票?”

“没要票。”大娃道,“别人托关系带我们去买的,三百块钱。”

肖秀容听说大娃弄个冰箱回来,就抱着孩子跑过来,进门踉跄了一下:“多少?!”

“三百块钱。”大娃道,“还给我们送到船上,我们坐船来的。”

肖秀容连忙说:“那给我买一台,我给你票。”

“我又不去羊城,怎么给你买?”大娃看向她,“说话跟开玩笑一样。”

宋招娣:“一台冰箱,这边都炒到七百块,还得有票有关系才能买到,人家凭什么送你?”

“凭我是钟坚强。”大娃道。

宋招娣转向大力:“到底怎么回事?”

“娘就知道找老实人审。”大娃啧一声,“插板估计带不起来,得重新排线,娘,暂时别用啊。”

宋招娣:“大力,哑巴了?”

“你问大娃吧。”大力笑笑道。

宋招娣瞪一眼他:“三娃,怎么回事?你不告诉我,我以后都不疼你。”

“自从我学会走,你就不疼我了。”三娃道,“我都习惯了。”

宋招娣顿时想打人:“振兴!”

“娘,我来说吧。”二娃道,“我们一到羊城就去百货商店,问那边的衣服多少钱一件。问清楚价格,大哥就搁人家百货公司门口卖,而且比人家卖的贵。有个男人见衣服颜色好看,就挑一条红色的连衣裙,说是送给他对象。大哥听人家这么说,张嘴要二十块钱。

“人家一听这么贵就不愿意要。大哥说全国只有一件,设计师亲手做的样板衣,家里没人穿才拿出来卖。人家问他哪个设计师,他说MrZhong。还跟人家说这个设计师上过戛纳,把人家唬的一愣一愣。

“人家又看商标上面有英文,半信半疑,十八块钱买一件回去。可能他对象比较喜欢,还没过一个小时,那个男人又回来买两件白色的。”

肖秀容打量大娃一番:“他干得出来。”

“然后呢?”宋招娣问。

自立道:“那个男人问大娃那个MrZhong会不会做男士衣服,大娃说会,但得等十天,那个钟设计师不在羊城。

“二娃量了尺寸,搁招待所里剪好布,五块钱租裁缝铺的缝纫机,做一件白衬衣和黑裤子,送到他家里。二娃收人家十块钱,还跟人家说衬衣掖裤子里面,束上皮带好看。

“人家试了一下,确实不错,说他结婚的衣服有了,非要请我们吃饭。大娃说,我们人多,能吃穷他。看见人家家里有冰箱,就问人家能不能弄到冰箱票。赶明儿他再找人给他做两件衣服,算是送他的。”

“然后人家就给你们一张票?”肖秀容不信。

自立:“按理说不会。但那个男人的对象特别喜欢二娃做的衣服,还说红色连衣裙留着结婚的时候穿。后来大娃把剩下的几件短袖衬衣,五块钱一件全卖给他,留着他送人。他特别高兴,给我们一张票,还找车帮我们把冰箱送到码头。”

“大娃,我觉得你比二娃适合经商。”宋招娣认真道。

第208章三娃找揍

大娃笑着说:“那当然,我是全才。”

“当我没说。”宋招娣道。

大娃噎了一下:“实话实说就这么困难吗?宋老师,我可是你儿子。”

“你可真够贫的。”肖秀容颇为无语,“大娃,你是男孩子,女人不喜欢话多的男人。”

大娃:“这您就不懂了。肖姨,长得好看的男人会说话,叫幽默风趣有内涵,长得丑的人会说话,叫油腔滑调没正行。而我不巧正好是前者。”

“幽默风趣我没看出来,你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我是看你出来了。”肖秀容道。

大娃摆手:“跟你有代沟,没法说。三娃,去跟电工讲一声,下午来给咱们家排线。”

“宋老师,他什么意思?”肖秀容问。

宋招娣:“我觉得你不知道为好。”

肖秀容盯着她。

“他的意思你俩年龄差距太大,是两代人。”宋招娣道,“简单地说就是你老了,不懂年轻人怎么想的。”

大娃:“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