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娘说得对。”肖秀容道。

大娃摸摸头:“对就对呗。娘,我做饭去了啊。”

“厨房里没菜。”宋招娣道,“你们没说今天回来,你爸晌午不回来了,我打算煮点面条,做黄瓜炒蛋盖浇面。”

大娃:“那咱们晌午就吃这个。炉子上面有热水吧?我先去洗个澡再做饭。”说着,就去厨房里端热水。

肖秀容等他进去,才问:“自立,羊城的冰箱是不是都这么便宜?”

“那边是很便宜。”自立道,“你如果要去那边买冰箱,算上你来回车费,跟搁这边买差不多。”

肖秀容:“不能叫他给咱们寄过来?我可以多给他一百块钱。”

“你说送我们冰箱票的那个人?”自立问,“万一走到半路上丢了呢?我们这次回来坐的船,路上停了好几次呢。”

宋招娣:“其实也不是不行。亲自过去买一台冰箱不合算,买十台就合算了。这样一来又有个问题,客船上面肯定没地方,得找货船帮忙运。”

“那真够麻烦的。”肖秀容仔细想想,“我还是在这边买吧。”

宋招娣笑道:“一个冰箱可以用很多年,虽然贵,分摊下来一年才几十块钱,一个月也就几块钱。”

“照你的意思能用十年?”肖秀容问。

宋招娣假装认真思考:“应该可以。”

“那,那下周日,我就去买。”肖秀容道,“有个冰箱方面,省得一到做饭就忍不住担心别做多了。”停顿一下,“你们做饭吧。我回去了。”说着,抱着孩子就回去。

宋招娣看着冰箱,长叹一口气。

“娘不喜欢冰箱?”三娃好奇道,“你以前经常念叨,家里要是有个冰箱就好了。现在有冰箱了,为什么不高兴?”

宋招娣:“你爸之前买个电视机,咱们周围的邻居全跑过来看电视。现在你们弄个冰箱回来,咱们周围的邻居又该端着剩饭剩菜过来了。”

“不给他们用。”大娃拎着热水出来,“别惯他们那些臭毛病。冰箱就算要七百块钱,咱们周围的人也都能买得起,谁端剩菜过来,你叫谁买去。”

宋招娣笑道:“我说不出来。回头你说?”

“我说就我说。”大娃道,“反正我二十七号才去学校,还有一周时间呢。”

下午三点多,天不甚热了,电工过来排线。五点左右,电工回去。大概走十来分钟,三娃出去摘香瓜,听到有人喊他。循声看去,三娃好奇:“李姨有事?”

“你家的冰箱好不好用?三娃。”李兰英问。

正准备切几块西瓜搁冰箱里,试试冰箱好不好用的大娃霍然起身,到门口就说:“特别好用。李姨,你家打算什么时候买?”

“我,我们家用不着。”李兰英道。

大娃:“怎么用不着?剩菜剩饭剩馒头,煮的绿豆汤,吃不完的西瓜,都可以放冰箱里。冰箱的用处大着呢。”

“听你这么说,用处真多。”李兰英道。

大娃:“那就赶紧买啊。隔壁沈影家也打算买,跟肖姨一块,一次买两台,指不定还能便宜点。”

“只会贵,不可能便宜。”更生拿起刀,把西瓜一分为四,叫振刚和二娃把西瓜放冰箱里,“李兰英不会是想用咱们家的冰箱吧?”

振兴:“李兰英那个人自来熟,当年刚搬过来,就想找老师给她女儿补习英语,这么想也正常。她可能觉得这么大的冰箱,咱们又用不完,空着也是空着。”

“我宁愿它空着,也不给她用。”大娃转身回屋,“明儿早上多买点肉,多包点饺子和包子,把冰箱塞满,我看她怎么用。”

振兴笑了:“不如再做些面条,晚上吃凉面。”

“这个主意不错。”大娃道,“就这么决定了。对了,二娃,你们的录取通知书怎么还没下来?”

二娃:“娘说就这两天,指不定明天就能收到。”

翌日上午,兄弟九个正在屋里和面、剁饺馅子,宋招娣坐在一旁监督几个儿子干活的时候,听到有人喊“宋老师”。

宋招娣出去一看是邮递员,顿时眉开眼笑:“二娃,振刚,你们的通知书到了。”

“通知书?”振刚猛地抬起头,反应过来就往外跑,手里还拿着一块姜。

二娃扔下小葱跟上去。

大娃撇撇嘴:“跟没上过大学似的。”

“这话让你说对了,他俩就没上过大学。”宋招娣道。

大娃噎了一下。

更生乐了:“钟坚强同学,被娘堵得说不出话来,有何感想?”

“我想揍你。”大娃瞪一眼他,“看热闹不嫌事大。赶紧剁饺馅子,我得包饺子。”

更生睨了他一眼:“你的面还没和好呢。”

“我快的很。”大娃道,“自立,去把案板拿过来,再过两分钟就可以擀饺子皮。”

宋招娣冲二娃招招手:“给我看看。”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更生哥的师弟了。”二娃笑着把通知书递过去,“娘,咱们说好的,我大学毕业后不去国家分配的单位上班,直接回家。”

宋招娣:“那我也得提醒你一句,考不及格,毕不了业。”

“毕不了业?”二娃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更生:“意思就是上课不注意听讲,你有可能会被学校退学。”

“大学还能退学?”二娃忙问。

宋招娣前世上大学的时候,听说过有校友被退学,不清楚这个年代是不是跟她那时候一样。但更生这么说,宋招娣就接着说:“是的。不要以为考上大学就高枕无忧了。”

“怎么比高中还严厉啊。”二娃着实没想到。

宋招娣:“不然怎么能叫大学呢?”

“真不想去。”二娃撇一下嘴,“我还以为上了大学,老师就不管我了呢。”

更生:“老师的确不管你,全靠自觉。不过,爸会管你。”

二娃浑身一僵,尬笑道:“帝都大学也挺好的。”

“华国最高学府,到你嘴里也挺好的。”振刚很无语,“要不咱俩换换?”

二娃使劲摇头:“我宁愿被爸揍,也不去学医。”

“别废话了。”宋招娣把他俩的通知书收上来,“继续剥葱,刮姜。三娃,把他俩的通知书送楼上我们房间里。”

三娃接过来,没动弹:“给我看看。”

“你想好考哪个了没?”更生问,“今年开学就上高一了,可以考虑了。”

三娃认真想一下:“爸爸叫我上军校,我想上最厉害的军校。娘,哪个军校最厉害?”

“大娃的学校,专门为共和国培养高级将领。”宋招娣道。

三娃打量一番大娃,皱着鼻子,很嫌弃:“我不要跟他一个学校。”

“说的好像你能考上。”大娃嗤一声,颇为不屑。

三娃瞪眼道:“我一定能考上。对了,自立哥哥的学校也是军校啊。”

“我们学校是军工大学,研究武器的。”自立道。

三娃连连摇头:“我不要研究,我要会用武器。哎,娘,有没有学校教怎么用导弹?”

“我不知道。”宋招娣实话实说,“等你爸回来问你爸。”

晌午,钟建国回来,听到三娃问他哪个学校教用武器,下意识往外面看看,不由自主地说:“今儿太阳是从东面出来的啊。”

“爸,我很认真。”三娃很生气。

钟建国点头:“我也很认真。终于决定要好好念书考大学了?”

“我一直都有好好念书。”上面四个哥哥太牛逼,二娃和振刚又考上大学,无忧无虑的少年钟向南觉得,他如果考不上大学,全岛人都会嘲笑他,“只是你整天不着家,一回来就知道吃,才觉得我没看过书。”

钟建国认真回想:“有吗?好像没有。”

“娘,爸不想跟我聊天。”三娃冲着外面大喊。

宋招娣洗洗手进来:“钟建国,他难得问你个问题,好好跟他说。”

“对!”三娃道,“当爸爸的人了,能不能有点爸爸样?能不能啊?”

钟建国伸手就抽皮带。

三娃心中一凛,一个箭步,躲到自立身后。

第209章毕业了

钟建国面无表情道:“过来。”

“就不过去!。”三娃昂首道,“我问你问题,你可以挤兑我,我为什么不能说你?”

钟建国:“因为我是你老子!”

“你是我爸也不能不讲道理。”三娃提醒他。

钟建国:“当老子的就可以不讲理。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娘!”三娃找宋招娣,“你看我爸。”

宋招娣拉张椅子坐下:“我看都是你爸惯得。”

“他还惯我?”三娃睁大眼,好像在说滑天下之大稽,“整个岛上还能找出第二个像我爸这样,天天嫌我碍眼,动不动要揍我的人吗?”

宋招娣:“你如果要这么说,那我还真得跟你说,整个岛上也找不出第二个像你这么没大没小的。大力,刘根,你们像三娃这样跟你爸说话,你爸揍不揍你们?”

大力点点头,注意到三娃不信:“我们家我娘说什么是什么。”

“大姨?”三娃问,“她,她这么独裁?那你们岂不是没人权?”

刘根以为他没听清楚:“人权?”

“对啊。”三娃点头,“我就算还没成年,也是个人,爸爸做事不对,我就可以说他不对。”

宋招娣笑道:“三娃子,只有咱家允许你整天跟你爸顶嘴。不信问你大哥。大娃,老实说,不准胡诌。”

“我同学确实说过,在他们家他们父母说什么是什么。”大娃道,“有几个还提过,他们的爸爸在外面遇到点事,心情不好,到家就拿他们出气。”

三娃盯着大娃:“你骗我吧?”

“大娃没骗你。”出去上学,跟同学相处久了,自立才知道自己多么幸运,“我说爸和娘没打过我,也没骂过我。偶尔气急了也是吓唬吓唬咱们,我同学都羡慕我。”

三娃:“照自立哥哥这么说,那你同学他爸打他,他都不跑?那他真傻。”

“能跑哪儿去?以后不会了啊。”振兴问,“我爸以前也揍过我们。大娃说钟叔没揍过他,我根本不信。”

大娃连忙说:“咱们家只有我挨过。”看向钟建国,“没见过这么偏心的。”

“你这是暗示我揍他们一顿?”钟建国问。

大娃想点头,继而一想,不对,他爸逮住他一众兄弟揍一顿,赶明儿他的这些兄弟一准会逮住他揍一顿:“我可没这么说。你想揍他们就揍,别想让我背锅。”

宋招娣到外面把钟建国的大裤衩和背心拿过来:“换上吧。”

“不换了。”钟建国道,“立秋了,热也没早几天热。我把鞋脱掉。”说着话去外面脱鞋。

三娃拽住宋招娣的胳膊:“娘,你们刚才说的是真的吗?”

“以后你上大学了,自己问你同学。”宋招娣道,“现在我得提醒你一句,你爸的忍耐是有限的。”

大娃:“这一点我可以证明。”

三娃自然知道他爸真会揍他,他觉得六个哥哥都在家,总有一个会护着他,才敢跟钟建国顶嘴。见他爸穿着拖鞋进来,三娃转移话题,“大力哥什么时候回去?”

“跟你哥一块。”大力道,“我们从申城坐车去滨海,他们去帝都。”

三娃突然想到:“再过几天家里就剩我自己了?”

“你才想到?”二娃问。

三娃之前有想过,那时候二娃的通知书还没下来,三娃没多大感觉,如今看到录取通知书,才确定哥哥们都要走了:“我一人睡六张床?”

“是的。”二娃道。

三娃皱眉:“晚上也没人跟我聊天?”

“是的。”振刚点头。

三娃转向更生和振兴:“你们明年会回来吧?”

“不会。”更生道,“我留在帝都。大娃进军队,你的自立哥哥估计会被保护起来。只有振兴回来当你的语文老师。”

三娃哀叹:“那他还不如不回来呢。”

一九八二年,夏天,大娃他们毕业了。如一年前更生所说,他留在帝都。

更生毕业于全国最高学府,可以说无论进哪个单位都不会被别人说成走后门。毕业前,更生就找到亓老,他希望去检察院。

亓老知道他为什么要进检察院,便跟校长说一声,更生被分到帝都检察院。

整个检察院属他年龄最小,会来事,三天两头拎着西瓜进单位,还没用半个月就混的如鱼得水。

大娃的成绩太耀眼,江南省高考状元,当年新生当中他也是第一名,在校几年各科成绩优秀,还没毕业就被好几个部队预定。

帝都军区是肖老嫡系,亓老建议他进帝都军区。大娃很想去东海舰队,但他知道现阶段想立功,去帝都军区再好不过。

自立还没毕业,就被一个连钟建国也不知道的科研团队带走了。反倒是本该很顺利的振兴险些被留在帝都。

振兴上大学那一年十七岁,他们那个专业他年龄最小。在校期间十分用功,他的几个老师通过他的档案,又知道他爸是烈士,觉得大学老师待遇好,就反复劝他留在学校里。

不得已,振兴只能给钟建国打电话。宋招娣去找校长,部队子弟学校校长去找部队领导,部队出面才把振兴要过来。

去年二娃去大学报道前,宋招娣曾警告二娃,在学校里好好听课,不准告诉他同学他会做衣服,否则就叫钟建国揍他。

二娃很清楚在上学这件事上,宋招娣从不跟他开玩笑。在校期间同学的裤子破了,二娃都不敢说他会缝。

去年二娃考上大学的时候刚满十七岁,他们宿舍他年龄最小,即便他说他会,室友也不好意思经常麻烦他。

这个年代的学生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喜欢好学生,厌恶不好好学习的人。宋招娣怕二娃在学校里赚外快被同学鄙视,才这么说。

七月中旬,振兴回来了。二娃、振刚和三娃去码头接他。

宋招娣叫振兴吃西瓜的时候,发现三娃一动不动,很是疑惑:“你们又挤兑他了?”

“没有。”二娃看三娃一眼,见他不像在装,“娘不是说过,三娃这个年龄的人,经常为赋新词强说愁么。”

三娃抬头瞪二娃一眼,别胡说。

宋招娣好奇:“到底怎么了?”

“大哥他们是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三娃问,“更生哥哥的户口都迁走了,娘别想骗我。”

宋招娣诧异:“因为这个?你更生哥本来就姓亓。再说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他无论姓什么,都是你更生哥。”

“自立的户口没迁走。”振兴道,“更生迁回亓家是工作需要。他们一放假就回来。”停顿一下,“咱们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辈子住一块。”

宋招娣:“以后你也会遇到喜欢的姑娘,会成家,生几个像你的孩子。”

“我才不会!”三娃大声反驳。

宋招娣想解释,话到嘴边,笑道:“好好好,你不会。可是你大哥想当将军,不去部队怎么当将军?是不是想他们了?咱们过几天去部队看他好不好?”

“不合适吧?”振兴提醒,“大娃才去没多久。”

宋招娣:“我这个当娘的怕他不习惯,这个理由呢?”

“那部队领导会说你溺爱孩子。”振兴道。

宋招娣:“我如果说我是宋招娣呢?”

“那得看人家有没有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二娃道,“否则没人知道您是谁。”

宋招娣:“那我就问大娃的领导有没有结婚,我给他介绍对象。”

“娘,大哥不是普通兵,他领导至少得有三十五岁。”二娃道,“这么大年龄还没结婚,除非他是沈团长。”

振刚突然想到:“老师,我们都回来好几天了,怎么没见着沈团长。”

“他们一家搬走了。”宋招娣道。

振兴惊讶:“什么时候?”

“两个月前,调到北海舰队了。”宋招娣道,“新团长是你钟叔以前的兵,他妻儿都在老家,得孩子放暑假才能过来。那个新团长早两天回家接他妻儿去了。”

“沈影她们也走了?”振刚问。

宋招娣:“沈团长先过去的,肖秀容她们娘几个月初才走。”说着,看向三娃:“你想不想去?想去咱就给你哥做些吃的,顺便看看更生。自立,只能等他联系咱们。”

“我,我想去。”三娃抿抿嘴。

宋招娣:“那咱们明天一早去准备东西。”

“娘,要不要去看看刘萍?”二娃道,“我们回来的前一天去看过亓爷爷,听他家保姆说,过几天廉家给她女儿办百日宴。”

宋招娣:“她刚生孩子的时候,我给她孩子做两套衣服,一套算我的,一套算你大姨的。这次再给她孩子做一套吧。”

“您的意思我做?”二娃指着他自己。

宋招娣:“女人和孩子钱最好赚。以后你办服装厂,可以以女人的衣服为主,孩子衣服为辅,偶尔还可以来一套亲子装。”

“好吧。”宋招娣以前提到过亲子装,二娃知道,“明天就做?”

三娃忙说:“娘,我们去看大哥的时候,也穿亲子装吧。”

“那你大哥会揍你。”宋招娣道,“除非二娃也给他做一套。”

二娃:“我在学校里画三四十张大众款,娘,你挑一套,咱俩做。亓爷爷一定知道自立哥咱哪儿,叫亓爷爷给他寄过去?”

“嗯,给他做一套。”宋招娣道,“咱们直接去你亓爷爷家,我有事跟他说。”

第210章重男轻女

三娃好奇:“吴家和施家的事么。”

“他们两家?”宋招娣不屑,“咱们国家有个潜规则,民不举,官不究。一旦更生放出话,重审大革命期间吴家和施家经手的案子,遭到吴、施两家打压的人带着材料去检察院,哪怕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积少成多,也能把吴家老头气个半死。”

二娃:“不是那俩家的事?”

“自立的事。”宋招娣道,“自立二十二了,我得跟你亓爷爷聊聊,给自立找个贤惠懂事,能耐得住寂寞的媳妇。”

振兴:“自立工作忙,有可能十天半个月不归家,他的对象的确得好好找。”

“别说自立,你呢?”宋招娣问,“没在大学里谈一个?”

二娃连忙说:“娘,我知道,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振兴。”

宋招娣来了兴趣,放下西瓜皮,拿起搭在长椅上的湿毛巾擦擦手,就说:“快跟我说说。”

“老师!”振兴头痛,“没有的事,别听二娃胡说。”

二娃:“我没胡说。娘,有一次我和更生哥去找师大找他,在图书馆找到他的时候,他身边围着三个女生,看起来像是在讨论问题。但我看得清清楚楚,那三个女生恨不得把他,把他的衣服扒光。”

“哥这么厉害?”振刚转向振兴,打量一番,“看不出来啊。”

二娃:“我也没想到。大哥身边围这么多女生,我一点也不奇怪。更生哥有这么多女生喜欢,我也不奇怪。偏偏是你,振兴,你老实说,是不是学过如何讨女孩子欢心?”

“那振兴你回来了,你那些对象怎么办?”宋招娣问。

振兴苦笑:“老师,您能不能别说的跟真的一样。我没对象,更没有好几个。”

“那我明儿给你介绍一个。”宋招娣吓唬他。

振兴点头:“好啊。”

宋招娣噎了一下:“我说真的。”

“我也没跟您开玩笑。”振兴道。

宋招娣不禁腹诽,孩子大了不好糊弄了:“明儿我就找人给你介绍对象。”

“娘,明天咱们得做衣服,还得给大哥做吃的。”三娃提醒她。

宋招娣呼吸一窒,顿时想打人:“不用你提醒,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