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呢?”宋招娣反问。

振兴弱弱道:“我如果没猜错,是叫我去见柳静静的姐姐?”

“去办公室把柳静静找过来。”宋招娣道,“她如果在上课,你就在办公室里等她。放学了,带她一块回家。”

振兴挠头:“老师,不用了吧?”

“柳静静的大姐在门口,你从她身边直接回家的结果只有一个,以后甭想进柳家大门。”宋招娣道,“我给你三秒时间考虑。”

三秒?振兴无语又想笑:“我跟您过去。”

“这才像我养大的孩子。”宋招娣带着他到大门口,就问,“娘,你们怎么来了?”

宋父:“我们闲着没事到处逛逛。”

宋招娣想翻白眼,谁信啊。然而,有外人在,只能说:“自立刚才都跟我说了。咱们回家,去家里聊,这里冷。”

柳安安没听懂:“我们吗?”

“对啊。我娘没说吗?”宋招娣问。

宋母哪敢乱说:“我还没来得及说呢。”

“我是马振兴的养母。”宋招娣指一下振兴,“静静以前跟你们说过他吗?”

柳安安下意识点一下头,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忙问:“他就是马振兴?”

“对的。”宋招娣道,“这孩子的父母都埋在岛上,他不想离他亲爸亲妈太远,毕业后就选择回来。他知道回来没什么前途,到老也是个高中老师,所以,您能明白吧?”

柳安安看了看振兴,又看看宋招娣,一切来得太快,猝不及防,以致于一时间脑袋有点懵:“您,能不能从头跟我说?”

“行啊。”宋招娣笑道,把书递给振兴,“送我办公室里。”做个请的手势,“咱们边走边说,待会儿静静跟他一起过来。”

柳安安看向她丈夫,她丈夫点点头,柳安安便说:“岛上有招待所吗?我们先把东西放招待所里。”

“吃了饭叫振兴带你们过去。”宋招娣笑道,“咱们先回去。”怕说岔了,不动声色打听,“静静以前没跟你们提起我?”

柳安安上初二那年正好赶上大革命,学校闹得太凶,不得不停课。第二年复课,她也没去,就跟着她爸妈去工厂里做事。

学历不高,柳安安并不傻,听她妈说柳静静往家里寄六十块钱,柳安安就去找人打听,他们那边的高三老师,一个月才五十块钱。

柳静静工作两个月,往家里寄这么多,柳母气她不听话,也忍不住担心她节衣缩食,想叫儿子过来,儿媳妇有身孕。柳母就叫柳安安夫妻俩过来看看。

先前柳静静毕业后回到家就告诉她父母,过两个月去她翁洲岛上班。柳母当时问她,她堂堂一本科生怎么会分配到一个小岛上。柳静静说她找的老师,特意把她分到那边。

柳母问柳静静为什么,柳静静说她喜欢的人也在那边。柳母一听气炸了,直接说不行,叫她去找她老师。柳静静不愿意去,柳母又不知道柳静静找的哪个老师。纵然生气,也拿她没办法。

柳安安送柳静静上车的时候问过她马振兴的情况,柳静静说马振兴是她校友,也在岛上教高中。柳静静就说这么多,导致柳安安也只知道这些。

柳安安就把她知道的全说出来。宋招娣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琢磨一会儿,才说:“他们学校里不准谈恋爱。他俩以前是普普通通的同学。

“振兴那孩子腼腆,怕连累静静受委屈,虽然对她有好感,也没敢跟静静说希望她来这边。没想到静静却跟过来了。因为他们之前没怎么相处过,现如今就先当朋友慢慢处着。”

柳安安忙问:“你的意思马振兴不想娶静静?”

“不是的。”宋招娣道,“他觉得结婚是两家人的事,不能太草率。静静喜欢的是在学校里的他,不一定喜欢真实的他。他们处一段时间,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差不多,我就让他俩订婚。他俩结婚的钱,振兴的妈妈去世前就已经存好了。”

柳安安:“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其实就是担心静静——”

“担心她遇人不淑?”宋招娣笑道,“这一点你放心,我们家的孩子没那些臭毛病。我跟你说这些的意思是,我们现在一提到他俩的事,他俩都不太好意思。”

柳安安的姐夫不信:“静静不好意思?她在家跟她妈吵架的时候,直接说她就喜欢马振兴。”

“那时候是吵架,口不择言。”宋招娣笑道,“说出什么来都有可能。要是总揪着吵架时候说的话,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宋母:“招娣说得对。虽然柳老师是大学生,招娣也是大学生,她丈夫也是大学生。招娣现在还是教导主任,比我们都了解孩子。”

柳安安很意外:“你也是帝都师范大学毕业的?”

“不是,是别的学校。”宋招娣还没摸清柳家人秉性,也就没瞎显摆,“我在这边教书,主要是我丈夫在岛上当兵。”

柳安安:“我已经想到了。静静当时没跟我说马振兴的养父是军人,她要是跟我们说,你和你爱人是大学生,我娘也不会那么生气。”

“静静大概觉得她还没跟振兴确定关系,没必要说太多。”宋招娣真想说,柳静静什么都不知道,全凭一腔热血。发现已经走到门口,宋招娣推开门,请两人进去。

柳安安看到风扇,冰箱,转向她丈夫,见她丈夫也很意外,就试着问:“你爱人挺厉害的吧?”

宋招娣倒两杯水:“他呀,因为学历高,上面提拔人才时最先想到他,加上他本身又敢拼,现在是个师长。”

柳安安不禁赞叹:“真厉害!”

“振兴的爸爸如果还活着,现在也该是师长了。”宋招娣道,“老马走快十年了,他走的时候已经是团长。”

柳安安来之前根本没想到这些,见宋招娣不避讳,就问:“马振兴的妈妈呢?”

宋招娣把当年发生的事大致说一遍:“振兴的亲姥姥和亲奶奶那边都不知道俩孩子在我们家。多年不联系,就算他日振兴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见得认识。所以,你们不用担心马家的亲戚来打秋风。”

柳安安忙说:“我们,我们不担心。他俩这不是还没成么。这些事,以后再说。”

“对,以后再说。”柳安安的丈夫来之前都做好揍“马振兴”一顿的准备,也想过该怎么跟“马振兴的养父母”谈谈振兴和柳静静的事。然而,一切超出想象太多,柳安安的丈夫脑袋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

宋招娣也看出两人是老实人,估计跟她大姐和大姐夫差不多,就说:“该做饭了,我去厨房看看。娘,你们聊。”

“我们去静静那里。”柳安安说。

宋招娣:“我们家早上买很多螃蟹,给静静送两个,你们去她那儿,三人吃两只蟹怎么吃啊。就在这边吃吧。”

“招娣说得对。”宋母道,“就算以后不能成亲家,也能成朋友。别客气。说起来招娣也是静静的领导,没有振兴这层关系,搁我们家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柳安安正好也想再打听打听宋招娣家里的情况,宋母这么一说,柳安安和她丈夫就老老实实坐好。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三娃回来了。进门看到两个陌生人,收起脸上的傻笑,老老实实问声好,闻到厨房里传出来的香味,就说:“姥姥,我去厨房里帮忙啊。”到厨房里就小声问,“娘,谁呀?”

“柳静静的姐姐。”自立道,“之前还差点误会我是振兴。”

三娃好奇:“你是不是挺高兴的?”

“这有什么好高兴的。”自立好笑,“你来了,振兴呢?”

三娃:“我们班最后一堂课是数学。下课了刚响,我就跑回来了。他们肯定在我后面。娘,他们过来是商议柳静静和振兴的婚事的?”

“你觉得可能吗?”宋招娣道,“人家辛辛苦苦养大的闺女,为了一个男人跑到这里来,人家没找一群人来揍振兴,我就念阿弥陀佛了。”

三娃:“凭什么啊?又不是振兴叫她来的。”

“凭她因为振兴而来。”宋招娣道,“振兴没像撵任佳佳那样撵她走。”

第229章商议订婚

三娃无法反驳:“那柳静静都为了振兴来岛上了,您这个当娘的不让他俩结婚,错了,结婚太早,不让他俩订婚,她姐姐和姐夫会不会觉得振兴耍流氓?”

“耍什么流氓了?”宋招娣没听明白。

自立:“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三娃是不是想说这句?”

“对的,自立哥哥最懂我。”三娃转向宋招娣,“娘,是吗?”

宋招娣:“吃饭的时候,你别多嘴搅和,振兴和柳静静的事,我会跟她姐姐商议好。”

“不讲就不讲。”三娃道,“又不是我结婚。”

自立:“将来你结婚,也得娘和爸出面谈。娘说,振兴和柳静静先订婚,处个一年半载,觉得彼此合适再结婚。柳安安会觉得娘通情达理。这话换成振兴,柳安安会觉得振兴吊着柳静静,不想娶他。”

“自立说得对。”宋招娣道,“三娃,好好跟你自立哥哥学学。对了,自立,更生今儿有没有来电话?”

自立:“我在家的时候没有。”

“那你晚上打个电话问问。”宋招娣道,“我叫他回去,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回去。”

自立:“我记下了,这事您就别操心了。”

语数外三门课都排在上午,宋招娣、柳静静和振兴下午都没课,宋招娣就打算下午跟柳安安聊柳静静的事。

三娃把炖牛肉和红烧鱼端出去,振兴和柳静静进来了。三娃连忙跑进厨房里,小声说:“娘,我炒菜,你快去。”

宋招娣听到柳静静喊“大姐”了,知道三娃什么意思,笑着把锅铲递给他:“瞧你激动的,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你结婚呢。”

“我结婚才不让你这么操心。”三娃小声说,“丈母娘,小姨子什么的我自己搞定。”

宋招娣瞥他一眼,啧啧道:“可惜你将来的学校也是和尚学校。即便有几个女军官也轮不到你,指不定还得我给你介绍对象。”

“娘,赶紧出去吧。”三娃把她往外推。

宋招娣拿掉围裙才出去。

三娃转身把锅铲给自立,他趴在门口看。自立看了看左手的烧火棍,右手的锅铲,真想揍三娃:“过来烧火。”

三娃想说,你不是正在烧么。转过身,不好意思了:“自立哥哥,你说振兴这次是不是得表明态度?”

“必须的。无论他以后娶还是不娶。”自立道,“三娃,你以后不能再直呼其名,不喊她柳老师,就要喊嫂子。”

三娃:“那我喊她柳老师。嫂子,嫂子,真别扭。”

“习惯就好了。”自立笑着把青菜盛出来。随后做蟹炒年糕,最后蒸螃蟹。

螃蟹还没蒸熟,钟建国回来了。正在和宋招娣聊天的柳安安夫妻俩,看到钟建国进来,条件反射般站起来。

钟建国吓一跳,转向宋招娣,什么情况?

宋招娣笑着说:“静静的姐姐和姐夫。”

“哦,你们好。”钟建国把帽子挂起来。

柳安安和她丈夫异口同声:“钟师长好!”

“坐吧,坐吧。”钟建国指一下长椅,“回到家我就是孩子们的父亲,不是师长,别紧张。你们聊,我去洗洗脸。”

宋招娣站起来:“饭快做好了,咱们也去洗洗手,待会儿吃饭。”

“嗯,好。”柳安安连忙点头。

宋招娣见她有些拘谨,笑笑没说话,她觉得她说得越多,柳安安会越紧张。

柳安安和宋招娣一起回来的,她很清楚宋招娣没有使三娃和自立去买菜,看到满桌子鱼、肉和蟹,饶是柳安安有心理准备,师长家的生活肯定比她家好,还是忍不住心惊。当她知道那盆炖肉是牛肉,险些呛着。

宋招娣舍得吃,以前她娘就唠叨过她,有七个孩子要养,不能这么吃。宋招娣听归听,依旧我行我素。

段大嫂也曾说过,钟家的生活赶得上首长家。宋招娣就说,你以后别做饭了,来我们家吃。一句话把段大嫂噎得从那以后都不说了。

宋招娣说出“牛肉”俩字,柳安安的手抖一下,宋招娣立刻明白,她惊着了,故作不知:“早知道你们过来,我就叫三娃多买点菜了。”

“这些就挺好,挺好。”柳安安看着两盆蟹,两碟鱼,一盆牛肉,还有几个素菜,不是自己出钱置办的,也忍不住替宋招娣心疼,“你们家平时也这么吃?”

宋招娣:“不这么吃。”

柳安安松了一口气。

“再过些日子,蟹就不好吃了。”钟建国道,“即便能买到螃蟹,我们也不吃了。”

宋招娣道:“对的。都是吃些鱼和虾,或者鸡和鸭。”

柳安安呼吸急促,觉得不该问,却还是忍不住想问:“你们家这么吃,一个月得花不少钱吧?”

“也就五六十块钱。”宋招娣道,“过几天自立就去上班了。再过些日子我爹娘回老家,一个月也就用三四十。”

柳安安咽口口水,想说,觉得失礼,不说?又怕柳静静以后跟她学的花钱大手大脚:“五六十块钱?那你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自立笑着说:“柳大姐,我娘工资高。我娘除了工资,还能拿到工龄补贴,她现在是主任,也有一点补贴,一个月有一百多。”

柳安安睁大眼,不禁说:“这么多?!”

“柳老师一个月有八十块钱,我娘领一百多,也不算多。”自立道。

柳静静:“大姐,我来之前也没想到这边的工资会比咱们家那边多。”

“因为这边交通不便,教的又都是军人的孩子,比普通孩子调皮捣蛋,有些老师来到没待三天就被熊孩子气走了。”钟建国道,“部队领导为了留住老师,部队出一部分补贴,你的工资才这么多。”

柳安安:“原来是这样啊。”顿了顿,“除了出行不便,这边也挺好的。”

“那你看什么时候叫他俩回去一趟?”宋招娣问。

柳安安愣了愣神,回过神就问:“马振兴和静静?”

“岛上人多嘴杂,他俩过了明路,也省得大家搁背后议论。”宋招娣道,“我的意思先订婚,你们家若是觉得静静年龄还小,对振兴不了解,哪怕过个两三年再结婚,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柳安安的丈夫点头:“宋老师说得对。”用胳膊肘捅一下柳安安。

“我回去跟我妈说说。”柳安安道。

宋招娣:“应该的。回头我把电话号码写给你们,商议好了,就给我打个电话。”

“好的。”柳安安道。

钟建国:“吃螃蟹,吃螃蟹。”

“给你。”三娃起身拿一个放在柳安安面前,又拿一个放在她丈夫面前。

两人连忙说谢谢。

饭后,振兴把两人送到招待所,就跟柳安安说,你们和柳静静说会话,我就先回去了。

柳安安有很多问题想问柳静静,巴不得他赶紧离开。振兴这么一说,柳安安就叫他回去。振兴回到家,往长椅上一躺,叹气道:“陪他们走一段,简直比打架还累。”

“熬过开始就好了。”宋招娣道,“当初你姥姥也是看钟建国各种不顺眼,钟建国掏出两百块钱,她恨不得我立刻就嫁给他。”

自立听过这一段:“姥姥,是真的吗?”

“我们农村人讲究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宋母道,“小钟有工作,还能拿出两百块钱,招娣跟着他肯定能吃饱穿暖,我才同意招娣和小钟的事。但是,别听你娘胡扯,我才没催她嫁。”

自立好奇:“你们那个年代都不看看两人脾气合不合适?万一我爸打媳妇,军婚又特难离,我娘岂不是得苦一辈子。

“你爸指望你娘帮他照看孩子,可不敢打她。”宋父道。

自立恍然大悟:“对,我忘了,那时候三娃还是个奶娃娃,怕的人是我爸。我有时候也觉得我娘嫁给爸爸太轻率,听你们这么一说,你们考虑得很周到。”

“一辈子的大事,哪能草率啊。”宋父道,“振兴,你也好好考虑考虑,可不能再犹豫了。”

振兴:“我一直在考虑。”

“爹,别说他了。”宋招娣道,“柳静静才来两个多月,平时说话也是当着众人的面聊几句,能了解个什么啊。赶明儿订婚了,光明正大去柳静静那里,再好好了解。

“有一点我得提醒你,振兴,进去了不准关门,也不准往里面去,就给我坐在正对着门,能让从门口经过的人看见你们的地方聊天。”

振兴:“知道了,老师。”

“别嫌你老师唠叨。”自立道,“以后你觉得她不好,还可以退婚。你们关上门搁屋里,就算只是聊天,也会传出柳静静已经是你的人这类话。”

振兴点头:“我真知道了。”

“娘,我给爷爷打个电话问问更生回去了没?”自立问。宋招娣点头,自立就拨号。然而,电话那端没人接。

宋招娣见他放下电话:“又没人接?”

“又?”自立问,“你之前打过?”

宋招娣摇头:“按理说保姆应该在家。不会出什么事了吧。你给刘萍打个电话,号码在电话机下面。”

自立拨号,接电话的人是廉老夫人。自立想问他爷爷最近是不是很忙,话到嘴边变成:“廉奶奶,我爷爷不要紧吧?”

廉老夫人:“你爷爷没事。吴伯宗那个混账倒卖军需用品,你廉爷爷差点气晕过去。这事你就不用管了,好好工作吧。”

第230章夫妻吵吵

自立没心理准备,这事又超出他的想象,怕自己搞错,又问一遍:“倒卖军需?”

“对,等等,自立,你不知道?”廉老夫人问。

自立怕廉老夫人不再说实话,哪敢讲实话啊,就胡诌道:“我知道吴家出事了,不知道出这么大的事。什么时候发现的?以前也没听爷爷提过。”

“以前估计忙着算计别人呢。”廉老夫人道,“再说了,也是这两年除了粮票和油票,其他票全取消了,帝都街头巷尾卖东西的人随处可见,他倒腾的东西才能卖出去。他如果以前倒腾东西,也没几个人敢买。”

自立:“这事得把牢底坐穿吧?”

“吴老头子倒是想给他争取一下,可惜肖老第一个不答应。”廉老夫人是个老革命,最艰苦的时候两天吃一顿饭,还得应敌。吴伯宗如果贪钱,老夫人都不会骂他,“即便肖老答应,你廉爷爷也不答应。当初这事查出来,你廉爷爷就恨不得崩了他。”

自立很小的时候,听亓老讲过以前的事,艰难岁月大将军也照样喝水充饥,能理解廉老和他夫人为何这般生气:“您别气了,肖爷爷不会轻饶他。只是吴家什么都不缺,他怎么会想起干这种事?”

“这一点我也不清楚。”廉老夫人道,“只知道是吴伯宗的一个亲戚犯了别的事被查,有关部门查着查着查出吴伯宗干的事。对了,自立,现在在哪儿呢?”

自立:“在我娘这边,家里电话没人接,才打到你们家。本来想找刘萍姑姑的。”

“刘萍还没下班。”廉老夫人道,“你爷爷没事,也别让你娘担心了。”

自立:“知道了。廉奶奶再见。”挂上电话就告诉宋招娣,“吴伯宗有可能会没命。”

“活该!”宋招娣问,“你亲妈是不是又去烦你爷爷了?”

自立:“廉奶奶没说,估计她也不清楚。我晚上再打个电话吧。”

晚上,柳安安和她丈夫在柳静静那边吃的。宋招娣一家吃过晚饭,宋母和宋父上楼了,自立才打电话,端是怕老两口听见什么,跟着担心。

这次接电话的是更生,自立就把话筒递给宋招娣。

宋招娣直接问,怎么不是保姆接的。

更生在电话那端笑了,他娘不愧是他娘,他如果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接下来无论说什么,他娘都会搁心里打个问号。

“不是保姆不接电话,是爷爷不准保姆阿姨接电话。”更生道,“娘,宋来男的案子阳历年过后就会宣判。”

宋招娣:“我猜到了。吴伯宗被关起来,你亲妈有没有去找你?”

“找过我,但没找到。”更生道,“而且今时不同往日,以前不好跟她闹太僵,现在就没那么多顾虑了。吴老头被气得住院了。”

宋招娣好奇:“他不知道?”

“不知道。我那个亲妈大概知道,但她向来胆大,估计觉得没大事,就没告诉她公公。”更生道,“其实吴伯宗敢倒卖军需,是因为他以前立过几次功,觉得现在享受的一切是他应得的,不但把他管的那支队伍当成私兵,还认为部队物资也是他的。今天听爷爷说,吴伯宗现在还认为他倒卖军需是卖他自己的东西,根本没觉得自己已经触犯法律。”

宋招娣:“把自己当成山大王了?”

“一方诸侯,土皇帝。”更生道,“您这么说更贴切。”

宋招娣:“那个吴老头不会偷梁换柱,把吴伯宗换出来,弄个人顶罪吧?”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哪怕是孙悟空,会飞天遁地,这次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儿子伏法。”更生道,“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们在岛上多加小心。”

宋招娣:“我们离得远,这边交通不便,吴家想使坏也不好出手,该小心的人是你。”

“我会的。”更生道,“这次是吴伯宗咎由自取,按理说跟咱们没关系。但吴家和施家人要是讲道理,你也不用装病了。”

宋招娣:“你知道就好。今年能回来过几天吧?”

“元旦放假我就过去。”更生道,“娘,到时候多买点肉,我想吃饺子。”

宋招娣乐了:“你哥来到家就要吃韭菜馅饺子,你也要吃饺子,帝都没有吗?”

“没有您做的好吃。”更生道,“对了,叫哥炸点馓子带过来,回头我们包馓子韭菜馅饺子。”

宋招娣:“行啊。你没事多去看看二娃,我怕他搁校园里做起生意。”

“我上个月还去看他。”更生道,“他知道我想过去随时都能过去,在学校里特别听话。您别担心了,照顾好你和我爸。三娃子不听话,我回去收拾他。”

趴在话机另一边的三娃哼一声:“我们元旦出去玩,你想吃娘做的饺子?明年元旦吧。”

“这小子又偷听电话呢?元月一号下午我就能到家,你给我等着。”

三娃哼哼道:“等着就等着,我现在不怕你。”

“今儿晚上吃的熊心豹子胆是不是?”更生问。

三娃冲着话筒大声说:“不告诉你。娘,我明天还得上课,上楼睡觉了啊。”

“更生,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宋招娣道,“我明儿给你写信,想吃什么,写信告诉我。到时候我提前准备着。”

更生想说,饺子是他随口一说,话搁喉咙眼里过一遍:“好啊。”

宋招娣挂上电话,起来伸个懒腰:“自立,明儿多买点菜,我觉得明天下午柳安安就会回去。”

“这么快?”自立问。

宋招娣:“人家是请假过来的,看到柳静静在这边挺好,明儿不走,后天上午也会走。”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钟建国说着话突然意识到不对,“振兴呢?”

宋招娣往上指一下:“在楼上呢。我爹娘上楼的时候,振兴跑上去给他们开灯。估计被老两口拉住催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