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了。”振兴出来,“钟叔,大姨,你们别吵了。我做的鱼和红烧肉,快去洗手吃饭吧。”

狗蛋娘眼中一亮:“我最喜欢吃红烧肉,去哪儿洗手?”

“外面走廊下有盆。”振兴话音一落,狗蛋娘跑出去。

毛妮眉头紧皱:“大姐,三姐,三姐夫,我,我娘就那样,你们别跟她计较。”

“我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你娘。”宋招娣笑道,“她什么样,我比你清楚。别在意,菜做了就是留着吃的。再说她过几天就走了,可劲吃也吃不了多少。“

狗蛋娘随便洗两下就进来:“招娣,我决定在你家多住几天。”跟宋招娣说,眼睛看向钟建国,“你不同意,我就把我们家毛妮带走。”

宋招娣瞥一眼钟建国,你说她干什么啊。

“住多久都成,反正我家有一间空房间没人住。”宋招娣笑着站起来,“咱们先吃饭吧。”

狗蛋娘冲钟建国哼一声,就问:“搁哪儿吃?”

振兴连忙端着菜出来:“长桌子这边。”放下菜就搬椅子,“您先坐,我去拿筷子。”

“她真搁咱们家住下?”柳静静小声问。

振兴:“她想住下,大姨也得把她弄回去。再说当初狗蛋能考上学,多亏钟叔的舅舅,咱家算是他们家恩人,老师没法子,狗蛋会亲自过来把他娘弄走。”

“难怪老师答应的那么爽快。”柳静静笑笑,拿着碗筷出去,递给狗蛋娘一副碗筷,“您先吃,我去端饭。”

狗蛋娘接过筷子就想吃。毛妮连忙喊:“娘,等大家都过来再吃。”

“我,我就想尝尝味。”狗蛋娘道,“有没有你嫂子做的好吃。”

宋招娣和钟建国在门外洗手,听到她的话。宋招娣提醒钟建国:“待会儿别说她了。她一直这么不着调,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也没想到会被她听见。”钟建国提起屋里的人就头痛,“她家这样算不算歹竹出好笋?”

宋招娣:“狗蛋的爹老实,俩孩子像爹,不算。”擦擦手进去招呼狗蛋娘吃菜。怕她拿着筷子乱翻找,宋招娣一见她碗里没肉,就给她夹几块鱼肉和红烧肉,以致于整顿饭,狗蛋娘都没机会抬头。

宋招娣发现她偷偷揉肚子:“婶子,吃饱了没?”

“饱了,饱了。”狗蛋娘摆手,“不能再吃了。”扒拉完碗里的最后一点饭,忍不住打了个嗝。

毛妮放下碗:“娘,咱们出去转转,消消食,回来好睡觉。”

“要去你去,我哪也不去。”狗蛋娘撑着桌子站起来,走到长椅上坐下,“俺得歇歇。”

宋招娣:“毛妮,别担心,鱼肉消化得快,咱们吃咱们的。”

毛妮下意识看一眼钟建国,见他没说什么,才端起碗继续吃。

吃好饭,炉子上面的热水也热了,宋招娣叫宋来宝去洗澡。随后就跟狗蛋的娘说,她和毛妮也洗洗。

狗蛋娘一听洗澡,连忙说:“我从家里来的时候才洗的,不洗了。”

“坐两天车身上不难受?”宋招娣问。

狗蛋娘:“不难受。冬天冷,都没出汗。”

“娘,算上今天,你都一周没洗了。”刚才吃饭的时候,宋招娣跟毛妮说,她和她娘睡一块,宋来宝睡三娃他们房间里。

毛妮在家自己一个房间,她娘八天不洗澡,她也不说。因为说了也没用,她娘根本不搭理她。只有她爹发脾气了,她娘才去洗澡。

如今跟她睡一块,毛妮一想到她娘的脚臭的熏天,就难以忍受:“娘,顺便把你的头发也洗了,我给你洗。”

“天都黑了,明儿再洗。”狗蛋娘想一下,“明天晌午洗。”

第248章服装展

毛妮心累,摊上这么一个娘……要不是摊上这么一个娘,她也没机会上中专:“咱们明天一早得去厂里,没时间洗。”

“那就后天洗。”狗蛋娘说,“晚一两天又没事。”

毛妮心想,你没事,我有事:“三姐先前说了,明天有工人过来,人家看到你头上都是油,会觉得我也跟你一样不爱干净。人家会说我吧?”

“她敢!”狗蛋娘道,“谁说你,我,我——”

宋招娣打断她的话:“明天来的不是别人,隔壁一军官的弟弟和弟媳妇。他们会用缝纫机,过来就能当正式工。”

“军官的弟弟?”狗蛋娘站起来,“不当兵当什么工人啊。这不是跟我们家毛妮抢饭碗么。走走走,洗澡洗头。”

毛妮这次过来,不但把被子衣服全带来了,毛巾,茶缸子也都带来了,见她娘终于松口,连忙说:“你去外面等着我,我去拿毛巾。”

“还是你有法子。”钟建国小声说。

宋招娣:“她指望毛妮当主任赚钱呢。像她那种人,抓住她的软肋,叫她折腾她也不敢。”

翌日上午,宋招娣她们到员工宿舍二楼。宋招娣走到最东边,打开门叫三人进来:“里面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窗帘也给毛妮搞好了,她今晚就可以搁这边住,在楼下做饭。”

“厨房就是靠南墙的那一排瓦房?”宋来宝问。

宋招娣点头。

狗蛋娘很满意:“挺好的。对了,招娣,我看西边两间也有窗帘,那是给谁准备的?”

“一间是二娃的,一间是厂长的。”宋招娣昨晚跟毛妮说过,还有一个厂长过两天到,“床和桌子都和毛妮的一样。”随即对毛妮说,“你先铺床,还差什么东西,我带你去买。”

狗蛋娘忙问:“你给买?”

“你出钱。”宋招娣道,“我就给买。”

狗蛋娘撇撇嘴:“你也太小气了吧。”

“那把毛妮的工资减到三十?”宋招娣道,“她要什么,我给她买什么。”

狗蛋娘连忙摇头:“那可不行。”

“娘,我在这边上班,村里人不会再说我,以后还能赚到大钱,给你买电视机,冰箱和风扇。”毛妮道,“你和爹在家闲得无聊,也可以过来住几天。我要是不在这里上班,可就啥都没有了。”

狗蛋娘仔细想想,她闺女说得对:“咱们去买炉子。”说着,就往外面走。

毛妮无奈:“娘,别着急,等我把东西放好。”

“先扔床上。”狗蛋娘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宋招娣把钥匙给她:“走吧。难得你娘勤快一次。”

“唉,本来不叫她来的。”毛妮道,“她天天说这边离滨海远,她不放心。我爹被她唠叨的头痛,就叫我带她过来。其实哪是不放心,就是想出来玩。”

“毛妮,毛妮——”

毛妮连忙跑出去:“来了,来了。”

宋来宝无奈:“这个女人啊,一点也不懂事。”

“我又不找她干活。”宋招娣小声说,“毛妮知道她娘什么德性,她就算搁毛妮跟前乱说,毛妮也不会听她的。”

宋来宝:“这倒也是。你先出去,我锁门。”

宋招娣到外面,看到狗蛋娘冲她挥手,叫她快点,无奈地摇了摇头。

自从这边划为经济特区,街上卖东西的人就多了,好些东西都比滨海便宜。狗蛋娘看见什么东西便宜就要买什么。

毛妮跟她说,下个月月底才发工资,现在把钱用完,下个月就没钱用了,她才老老实实算着该买什么暂时不能买什么。饶是这样,还是买一大包东西。

江小琴确实跟宋招娣说过,她婆家弟弟和弟媳妇今天能到这边。宋招娣她们晌午就没回去,四人凑合吃一顿,宋招娣就带她们仨去工厂那边把机器拆开,搞到一半,江小琴来了。

卢亮的弟弟进门就把包放下,帮着宋招娣一起收拾。随后,七人一块去员工宿舍。除了二娃、蔡坤和毛妮的房间有窗帘,其他房间只有床和小桌子。

狗蛋娘一看人家房间里的桌子没毛妮那边的桌子大,跟她闺女没得比,很是满意。

宋招娣之前跟江小琴说过,江小琴这次过来就带来两个窗帘。卢亮的弟弟和弟媳妇干惯农活,一会儿就把房间收拾好了。

这边刚收拾好,钟建国的兵也到了。宋招娣把四人带去宿舍,又带他们去车间那边转转。随后把剩下的钥匙全给其中一人,跟他说这两天还有人来,宋招娣就回去了。

卢亮的弟弟和弟媳妇以及毛妮没回去。他们想熟悉熟悉环境,看看还缺什么,明儿再去买。

毛妮以前在滨海上过学,一个人生活过,又经历过婚姻,不是刚出社会的小姑娘,四个退伍军人就住在他们旁边的男员工宿舍里,有这么多人在,宋招娣倒也放心。

回到岛上,振兴和柳静静已经做好饭了,就等她们回来。

吃过晚饭,宋来宝和狗蛋娘上楼看电视,宋招娣把柳静静叫到面前:“你大姐辞职了没?”

“我大姐要辞职,她婆婆不准。”柳静静挺不好意思,“她婆婆说私人工厂没有国营单位靠谱。她妈跟我大姐的婆婆解释,二娃不是别人,是振兴的弟弟,她婆婆也不同意。今天你们去甬城,我给我妈打电话,我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宋招娣:“你大姐夫是他们家独生子吗?”

“不是,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哥哥。”柳静静道。

宋招娣奇怪:“那她为什么不同意?”

“我也想不明白。”柳静静道,“大姐以前还说过,她婆婆嫌他们一家吃得多,按理说,我大姐来这边上班,孩子送我妈家,少了四个人吃饭,应该高兴才对啊。”

宋招娣瞬间明白:“你大姐每月给她婆婆不少钱吧?”

“您,您是说她婆婆——”柳静静心中一动,张了张嘴,“我明天就给我大姐打电话。”

宋招娣:“好好说。毕竟是大姐夫的亲娘,闹僵了,你姐夫心里也不得劲。”转向厨房,“振兴,待会儿再刷碗,我有事找你。”

“老师,你说,我听得见。”振兴道。

宋招娣:“明儿下午去甬城,再找六个工人,会裁衣服的优先。”

“六个人?”钟建国算一下,“这干活的总共才十个人,能做出几件衣服?”

宋招娣:“还有壮壮的姐,专门缝扣子的呢。人少二娃好教,等他们上手了,下个月再从岛上找,咱们家属区这边就得有十来个。二娃办厂不用军属,不用岛上的渔民,回头司令也得找你谈话。”

“难怪你一点都不着急。”钟建国道,“我还以为你托大姐或者刘婶帮你找人了呢。”

宋招娣:“没有。静静,明儿打电话,要是怕跟你妈吵起来,叫振兴帮你说。”

“好的。”柳静静道,“老师,你们也上去歇歇吧。我和振兴收拾好,帮你们把门锁上。”

宋招娣站起来:“我得去洗洗脸。跑这么一天,腿脚酸痛酸痛的。”

“叫你学骑车,你不学。”钟建国道,“你要是学会了,还用得着走路吗?”

宋招娣:“我就不学。赶明儿叫二娃给我买小汽车。”

“你当二娃是印钞机呢。”钟建国起身去厨房端热水,放到宋招娣面前,“烫烫脚。”

柳静静见状,跑到厨房里,收拾干净就拽着振兴去学校家属院。

翌日上午,宋来宝就收拾收拾衣服,叫狗蛋娘跟她一块回去。狗蛋娘不大乐意,还想再玩两天,宋来宝吓唬她,把招娣惹生气了,她找别人当车间主任,毛妮可就没钱给她买冰箱电视电风扇了。

此话一出,狗蛋娘连忙收拾东西,随宋来宝去甬城,端是怕宋招娣改变主意。在毛妮那里吃了饭,俩人下午才坐车去杭城,从杭城坐火车回去。

话说回来,镇海县不大,想找六个会裁衣服的人,确实不太容易。盖因这边不但有国营服装厂,还有私人服装厂,会做衣服的人根本不缺工作。

振兴后来摆出二娃是帝都大学高材生,又说男女不限,工资三十,年底有奖金,才找齐六个人,两男四女。

正月二十二号,上午,二娃和蔡坤回来了。在家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就去厂里。二十四号上午,放炮开工。

二娃曾找人做一块长长的木板,亲自写上“春秋服饰”四个大字,钉在大门旁边的墙上面。第二天下午,柳静静的姐姐和姐夫也到了。

二娃担心把工人教会了,被别人挖走。于是就把包括柳静静的姐姐和姐夫在内的十来个人分成三个车间,名曰过几天会再招人,找到人了由他们带。以后人多了,任命他们为小组长,其实是分开教。

总共有六间厂房,二娃如果不打算再招人,肯定不会盖这么多。这时候的人还很单纯,也没把夫妻拆开,也就没发现二娃这么分有什么问题。

众人又见二娃做的衣服款式跟市面上差多,看起来二娃的衣服就是比市面上卖的好看,跟着这么一个有真才实学的老板,众人莫名安心。

农历正月二十六,春秋服饰厂走上正轨。振兴把他手里的那些钱全部给二娃,留着二娃买布。

二娃这次准备三十款衣服,有春装有秋装,都是大众款,到阳历四月二十六号已做出六百套,振兴的钱也全部用完了。

自立和大娃知道二娃办厂需要钱,把他俩的工资寄给二娃,更生也把他的钱给二娃。二娃把工人工资交给宋招娣,叫宋招娣帮他发工资。

二十六号下午,二娃跟大家说,周六周日休息两天,三十号下午发工资,就和蔡坤一起带着三百套衣服乘飞机前往帝都。

亓老很早以前就知道二娃做衣服好看,得知他办个服装厂,很是支持。二娃刚上飞机,亓老就派他的勤务员开车去机场。

拉着一车衣服不好进紫腾院,勤务员干脆把车停在亓明伟所在的小区。亓明伟见亓老连自己的勤务兵都派出来,用行动支持二娃。虽然觉得亓老偏心,对他这个儿子都没这么支持过,二十八号上午,二娃举行服装展,亓明伟和他媳妇还是呼朋唤友前去支持。

到服装展,亓明伟一看廉慧姐弟三个,廉烈的前丈母娘、小舅子都在,十分意外,不禁庆幸他来了。否则,亓老知道廉家人都去,他没去,一准得说落他。

场地是廉慧布置的,廉慧想大干一场,把她创办的《旅游春秋》杂志卖到千家万户,很是用心。模特走路的地上铺白色的布,观众坐的椅子是她去有关单位借的,全部一模一样,椅子外围是各色花篮。

二十八号天蒙蒙亮就开始布置,太阳升起来,已经布置好了。过往行人看到“春秋服饰春夏服装展”几个大字,忍不住停下来,找人打听,春秋服饰什么来头。

行人没打听到,倒是把其他报社的记者吸引过来。当初廉慧提议办半月刊,很多人反对,领导知道廉慧的来头,不太敢得罪她,开会的时候就对大家说先试一下,不行就算了,也没多大损失。

二十八号正好是星期天,旅游报社的记者被喊过来加班很不乐意,然而,当他们发现他们坐着等模特入场,其他报社只能跟围观群众一块在外围看,心里那点不乐意瞬间消失。

上午十点,太阳高升,照的人昏昏欲睡,模特出来了。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模特是廉慧去文工团挑的,男的靓女的美,又穿上合身的衣服和皮鞋,八个模特,三男五女,三十套衣服走完,所有人都意犹未尽,纷纷问还有没有。

蔡坤拿着话筒走上台,告诉大家没有了,随后和模特一起鞠躬,谢谢大家捧场。最后告诉大家,他们这次带来三百套衣服,和模特身上穿的一模一样,有大小号,但每套只有十件,喜欢的可以去旁边买。

廉慧的朋友,亓明伟的朋友,刘萍的同事,这些人都不差钱,看到一件缎面裙子几十块钱,现在天冷还不能穿,也毫不犹豫买下来。

有钱人买贵的,围观群众买棉麻布料的衣服。人潮散去,衣服卖完了。刘萍叫起来:“怎么不给我留两件?”

“给你留呢。”二娃也没想到三百件衣服,一会儿能卖光,把钱包递给蔡坤,“我厂里还有三百件,明儿廉慧单位把杂志制作出来,你看中哪件就打个勾,蔡坤回去把衣服运来,我就给你送过去。”

刘萍忙问:“还有?”

“还有很多。”二娃道,“谢谢你今天带同事过来捧场。”刘萍带着同事过来,这一点出乎二娃意料,“今天买衣服的人当中有几个个体工商户,我跟他们讲,如果想批发得去我厂里,他们打算到我那儿去看看。你以后在这边也能买到衣服。”

廉慧惊讶:“个体工商户?他们知道你的厂在哪儿?”

“我们有名片啊。”蔡坤从兜里掏出一叠卡片,“廉小姐,您要吗?”

廉慧笑道:“直接喊我的名字就行了。”

服装展结束,廉家人和亓明伟夫妇就走了,如今这里只有二娃、蔡坤,亓老的勤务员,廉慧、刘萍和廉慧的几个朋友以及模特。

“二娃,咱们说好的,一个人给五十块钱,你快把钱给那几个人吧。”廉慧提醒他。

二娃:“他们人在哪儿呢?”

“在那边帐篷下面换衣服。”廉慧指着不远处的篷。

二娃:“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会儿。”见着人,给了钱,还把他们穿过的衣服送给他们。

八个模特都没想到二娃这么大方,走的时候纷纷留下联系方式,叫二娃下次直接联系他们。

二娃笑笑,拿着联系方式出来,廉慧的朋友也走了,刘萍还在。二娃有些意外:“刘萍姑,你怎么还没回去?”

“跟你们一块回去啊。”刘萍看一眼蔡坤手里的钱包,鼓鼓的,“二娃今天赚不少钱吧?”

二娃:“本钱赚回来了。”

“本钱?”刘萍诧异,“那么多钱才够本?”

二娃:“我的厂这个月得发将近两千块钱工资,去掉面料,我和蔡坤来回车费,还有请模特的钱,您算算还能剩多少?”

“这么一算确实没多少。”刘萍道,“场地要不是廉慧帮你弄,搞不好你还得倒贴钱。”

二娃点头:“是啊。廉慧,谢谢你。旁的话我也不说了,赶明儿把你家人的尺码给我,每人四套衣服。”

“有我的吗?”刘萍忙问。

廉慧颇为无语:“你是不是我们廉家人?”

刘萍噎了一下,她这么问还是因为以前找二娃做衣服,二娃不理她:“那你刚才答应我的,还给我吗?”

二娃笑道:“当然给你。四套衣服是谢谢廉慧帮忙,给你的是谢谢你带同事捧场,不一样的。对了,廉慧,明儿你们单位出报刊的时候,记得别露模特的脚。”

“为什么?”刘萍好奇。

二娃:“模特今天穿的鞋,是我找甬城当地鞋厂买的,他们看到我的衣服上了报,卖得好,也会找廉慧他们单位——”

“办鞋展?”刘萍接道。

二娃想翻白眼:“会赞助廉慧单位一笔钱,请廉慧单位把他们的鞋登上去。”

“那,那廉慧也能分到钱吧?”刘萍问。

廉慧:“我是创办人,单位真收到赞助费,会给我发奖金。”

“这样还成。”刘萍看看二娃,“没想到你们家最会做生意的人是你。”注意到廉慧撇嘴,脑海里电光火石般闪出一个想法,“廉慧,你朋友什么时候来拉椅子?”

廉慧:“还得再过一会儿。你要是想回去,先坐亓爷爷家里的车回去吧。”

“那我回去了。”刘萍看一眼二娃,又看一眼廉慧,催亓老的勤务员去开车。

第249章杞人忧天

刘萍走后,二娃打开钱包,拿出记事本,撕掉一张纸对折,就问:“廉慧,你朋友找车帮咱们拉椅子,还拉来这么多花篮,给他们多少钱合适?”

“不用给钱。”廉慧道。

二娃摇头:“不行。快晌午了,吃饭钱总要给的,两百块钱行吗?”

“他们四个人,一百块就过够了。”廉慧想一下说。

二娃没理她,塞两百块进去。待四人开着大卡车过来,二娃就把夹着钱的纸递给蔡坤。蔡坤找到开车的人,就说:“我们老板急着赶回去,没办法请几位朋友吃饭,这点钱留哥几个吃饭,千万别嫌少。”

开车的男人下意识看廉慧,廉慧感觉到,扭脸冲他点点头,男人这才敢接:“谢谢啦。”

“该我们谢谢你。”蔡坤笑道,“开车慢点。”

男人冲蔡坤、二娃和廉慧挥挥手,等三位兄弟上车,就把钱递给坐在后面的男人:“廉大小姐的那位朋友给的。”

“我靠!两百块,大手笔啊。”男人不禁惊呼。

开车的男人手抖了一下:“多少?!”

“两百。”男人递过来,“那位什么来头?”

开车的男人扭头一看,全是新钱,忍不住说:“难怪我感觉挺薄,一百来块的样子。你说跟廉慧站一块的那个?我找人打听过,亲爹是东海舰队某师师长,异父异母兄弟是亓老的两个大孙子。”

“我的天,就是咱们《高考资料》上的那位宋招娣的儿子?”最近几年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宋招娣,而廉慧他们那个圈子的人几乎都知道宋招娣是自立和更生的养母。

开车的男人点头:“真想见见宋招娣和钟建国。”

“见他们干什么?”坐在副驾驶的男人好奇。

开车的男人道:“看看他们是何方神圣,不但能培养出七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还会设计衣服。”

“你说的我也想见见。”拿着钱的男人道,“我觉得廉慧下次还得找咱们,叫她帮忙介绍一下。”

开车的男人好奇:“你怎么知道还有下次?”

“刚才你没看到?那边有个牌子写着春夏服装展,有春夏肯定就有秋天。”

其他三人仔细一想,他说的有道理。

椅子拉走,二娃和蔡坤把花篮扔到垃圾池旁边,把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一下,两人才坐廉慧的车回去。

蔡坤看到廉慧一个女人开着绿色吉普车,就知道她家不简单。然而,进了紫腾院,蔡坤目不斜视,走路都挨着二娃走,唯恐乱走一下,被突然出来的警卫摁倒。

二娃他们先前住招待所,跟廉慧来紫腾院是想当面向亓老道谢。二娃意识到蔡坤很拘束,两人陪亓老用过午饭,二娃就请勤务员送蔡坤去机场。

当天晚上,蔡坤赶到厂里,告诉大家伙此次服装展非常成功。第二天早上,蔡坤就带着三百件衣服去车站。由于他一人没法搬那么多衣服,两个保安把他送到机场才回去。

先前蔡坤觉得没必要请四个保安,经过两次送衣服,蔡坤忍不住佩服二娃有先见之明——他和二娃俩人没人家一个保安抗的衣服多。

同一时间,帝都各大报刊都刊登“春秋服饰春夏服装展”的消息,其中《华国旅游报》上还写着,五月一号将发行由华国旅游局办的华国第一本服装杂志。

二十九号傍晚,蔡坤抵达帝都,但两人并没有联系个体户。在招待所住两天,五月一日早上,二娃和蔡坤出去吃早餐,路过报刊亭打算买一本《旅游春秋》,发现有几个年轻姑娘正在翻看。

二娃见状,笑了,买一本《旅游春秋》,转手递给蔡坤:“看看怎么样。”

“我又不懂。”蔡坤道。

二娃说:“你不懂才让你看,因为衣服就是卖给你们这些不懂的人。”

“你说得对,你懂,全国像你这样的屈指可数。”蔡坤一边翻看一边问,“咱们待会儿去哪儿吃?”

二娃:“哪家饭店里女人最多,咱们就去哪儿吃。”

“问问她们对这本杂志的看法?”蔡坤问。

二娃摇头:“术业有专攻,如果连咱们都能看出哪些地方不太好,人家报社也一定能看出来,下次会改进的。我是想知道她们对衣服的看法。”

衣服款式,大多数人都喜欢,而大部分人也说贵。二娃直接忽略“贵”这个字,华国人口众多,只要他的衣服款式新颖,版型好,质量好,贵也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