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要求高,给我们的价格肯定也高。”江小琴笑着说,“赶明儿我就去码头问问。”

宋招娣:“你们真想做,先抽个时间去二娃厂里看看。二娃的厂是别人管,二娃答应你们,你们也得跟厂长谈。因为二娃不管厂里的事,你们月底去结账,也是得找厂长。”

“我们知道。”江小琴道,“二娃要是管厂里的事,也不可能经常周一周三的回来。”

宋招娣笑道:“到时候可别说是我的主意,不然,那小子又该埋怨我给他找事。”

“我们不说,您儿子也能猜到。”江小琴看到她拿出毛线,“这是给二娃做的毛衣?”

宋招娣摇头:“给我们家自立做的。那孩子不讲究穿,我不提醒他,他一件毛衣能穿三五年。”

“你们家自立工作忙啊。”江小琴往她家的方向看一眼,“我们家老大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本科。”

宋招娣:“振兴和静静经常给他们出试卷,考不上本科,也能考个不错的大专院校。专业选得好,大专也不错。”

“填专业的时候还得麻烦您。”江小琴道。

宋招娣笑笑:“振兴会指点他们填专业,不会再出现像楚家那种,上了大学才知道交大很不错。”

“楚立志和曲壮壮好像跟你们家自立大小差不多,还没结婚呢?”一个年龄比较大的文。

宋招娣:“没有。当初楚立志的妈妈见孙家老二挺勤快,还想叫我帮她介绍,李兰英不知从哪儿听到风声,说她闺女不嫁渔民,可把楚妈妈气得不轻。”

“那个女人说话就那样,要不是她一心想攀高枝,嫌这个给她闺女介绍的不好,那个不好,副司令也不会把孙元调走。”

宋招娣循声看去,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估摸着是哪个舰长的母亲:“不会吧?我一直以为是正常调动。您听谁说的?”

“李兰英自己说的。”老太太说,“前天她搬走的时候,我们去送送她,她说副司令公报私仇,故意把孙团长调的远远的。我倒是觉得人家副司令是嫌她烦。”

“那咱们这个副司令够小气的。哪像以前的吴副司令,别说嫌烦了,我们家老刘出去,他就使人去我们家看看,要不要帮忙之类的。”

宋招娣连忙说:“我觉得李兰英胡说,她早几天还怀疑我呢。”

“她怀疑你最没道理,您要是想把孙团长弄走,跟亓老说一声,早把他弄走了。”

宋招娣:“你看,你懂的道理她都不懂,说明她就是胡乱猜的。”怕越说越歪,就问江小琴,“会织小孩子的毛衣吗?就是一两岁的小孩的毛衣。”

“会啊。”江小琴道,“宋老师现在就想学吗?我下午没事,下午教你?”

宋招娣:“过些天,不急。你要是会,我就买毛线,不会,我就直接买人家做好的。”

“做好的不一定合身。”江小琴道,“等你买了毛线,就喊我一声,随时都行,我在家也没事。”

宋招娣点点头,就问她的几个孩子是不是偏科什么的。其他人听宋招娣这么问,纷纷说她们家的孩子哪门功课最不好。

宋招娣松了一口气,看一眼手表,快到十一点了,就找个借口回家。晌午吃饭,宋招娣忍不住问钟建国:“你们那个副司令的官声是不是不大好?”

“怎么说?”钟建国问。

宋招娣就把今天听到的告诉他:“要不是我及时转移话题,都能变成批斗大会。”

“你们这些女人,从衣服鞋子都能聊到副司令身上,也够有本事的。”钟建国道,“难怪都说你们三个女人一台戏。”

第263章招娣出门

宋招娣白了他一眼:“你甭管几台戏,你们副司令官声不好这一点,是不是真的?”

“真的又如何?假的又如何?”钟建国问。

宋招娣想打人,“能不能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那你先告诉我,怎么突然对我们副司令好奇起来。”钟建国道,“你不说,我也不说。”

宋招娣问他:“我不吃饭,你也不吃吗?”

钟建国险些被米饭呛着:“他呀,怎么说呢。我们这个副司令更适合当政委,每次开会,长篇大论,比几个政委还能叨叨。就我这样,早睡早起精神好的,跟他一块开会,也能被他念叨睡着。”

“不止这一点吧?”宋招娣打量他一番,“钟建国,少给我避重就轻。你不说,我出去转一圈,照样能打听的清清楚楚。”

钟建国揉揉额头:“算我怕了你了。司令去舰上慰问时特像个长辈,跟舰长他们说话,多是话家常。轮到副司令,说的话跟司令差不多,却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卢亮以前还跟我抱怨过,副司令跟他说话的时候,总有种他是奴才,副司令是主子的错觉。其实副司令年轻时也那样,因为这一点大革命期间没少遭罪。听习惯了,也就好了。”

“能经常跟他打交道,习惯他说话的人可不多。”宋招娣道,“他调到这边好几年了,我估计卢亮现在也没习惯。还有,你们的副司令不但喜欢端着,还有点小心眼。”

钟建国:“你是指李兰英那事?那是听信他爱人的话,要说小心眼,也是他夫人小心眼。”

“那就是耳根子软。”宋招娣看向振刚、振兴和柳静静,“以后碰到副司令家的人,甭管是谁,都客客气气的。”

钟建国笑道:“害怕他把我调走?”

“我不是怕。”宋招娣道,“咱没必要给自己树敌。对了,我记得你们副司令六十多了吧?”

钟建国仔细想想:“二三年出生,六十三了。”

“是不是快退休了?”宋招娣问。

钟建国:“是快退休了。如果明年能调到帝都,倒是还能再干几年。不能的话,明年年底不退,后年也得退下来。”

“他退下来,您就能上去了吧?钟叔。”振刚忙问。

钟建国摇头:“不一定。论资历,比我合适的人可不少。”

“像您这样高学历,又一直在这边,身后有亓爷爷,还跟肖家交好的人也不多。”振刚道,“钟叔,我看好你。”

钟建国哭笑不得:“我用得着你看好吗?你还是好好看看你自己,业务能力不行,我把你送到前线,也会被退回来。”

“这一点您尽管放心,不可能的。”振刚十分自信,“你是不是跟院长说过我想去前线?”

钟建国点头:“这个月月初说的,怎么了?”

“最近无论哪个主任上手术台,会诊都叫我过去看看。”振刚掐指算算,“我到医院才两个月啊,连妇产科都去过了。”

宋招娣:“你大学老师没跟你说过,咱们国家的医生既能做开颅手术也能接生?”

“你们以前也说过,我当那是开玩笑。”振刚道,“可我听说,我们肝胆科主任医师有次上班的路上,就给人接生过孩子。”

柳静静好奇:“前线还有孕妇?”

“应该没有。”宋招娣看向钟建国,叫他来说。

钟建国:“我也好奇,前线都没几个女军官,更别说家属,你去妇产科干什么?”

“没,没干什么啊。”振刚被他问住了,“大概希望我多学点吧。”停顿一下,想了想,“指不定去前线的路上就能用上。”

钟建国打量着他说:“你坐飞机过去,还打算搁飞机上给孕妇接生?”

“这点还真说不准。”宋招娣道,“难得医院给你叔一次面子,好好学。”

钟建国连忙说:“什么叫难得一次?他们平时也很给我面子。”

“是是是,很给你面子。”宋招娣道,“如果不是振刚要去战区,专家会诊时,绝对不会叫他过去旁听。”

振刚:“也会叫我们这些实习医生过去,但不会次次都叫。所以,确实因为钟叔跟院长说,我年后去战区。”

“你们科室今年来了几个实习医生?”宋招娣问。

振刚:“我们医院挺多,科室就我一个。”

“那我就放心了。”宋招娣道,“你们主任走到哪儿把你带到哪儿,要是还有别人,一准会羡慕嫉妒你。”

钟建国:“这还不简单,谁羡慕嫉妒你,就叫谁跟你一块去前线。”

“振刚真这么说,以后都没人敢跟他说话。”宋招娣道,“振刚,别听钟建国的,他这人一开口就想跟人家搞僵,情商低到没边。”

钟建国撇撇嘴,极为不屑。

振刚一看钟建国这样,连忙说:“老师,钟叔也就在家里这么说,平时在外面都不怎么讲话。”

“在家也得分什么时候。”宋招娣道,“我这边正教你呢,他来这么一句,我如果懒得跟他说,不说了,你下次碰到这事,是不是就按照他说的办?”

振刚:“就算真听钟叔的,我也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

宋招娣满意:“为人处世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滑头,否则就跟更生似的,除了同学就没朋友了。”

振刚下意识往外看:“您每次这样说的时候,我都怕更生突然出现在门口。”

“他们县最近在搞工业园区,他没时间回来。”宋招娣道,“我听二娃说,就在他那边。”

钟建国:“不会是更生提议的吧?”

“更生私下里跟书记说的。”宋招娣道,“大部分人认为书记带的头,政绩算在书记身上,他调走了,更生就转正了。”

钟建国打量宋招娣一番:“我怎么觉得像你的手笔?”

“那你可猜错了,这次还真不是我。”宋招娣一脸无辜。

钟建国撇嘴笑笑,放下碗:“不见棺材不落泪。待会儿我就打电话问问更生。”

“随便你。”宋招娣站起来,“跟你说着话,不知不自觉就吃多了。以后吃饭别跟我说话。”

柳静静想说,明明是您挑起的话题。注意到钟建国不以为意,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起身收拾碗筷。

放暑假的时候,柳静静嫌她妈家太热就没回去。十一国庆节,学校放三天假,这时候的天气不冷也不热,振兴就和柳静静去他丈母娘家了。

二娃有钱,宋招娣说她想去看看三娃,二娃立刻去买机票。宋招娣和二娃上飞机的时候,更生也飞去帝都看看他爷爷,顺便看看大娃,导致家里只剩振刚和钟建国两人。

十一假期,不少医生都想回去看看,振刚便主动提出他值班,以致于十月一号和二号晚上,家里就剩钟建国一人。

以前宋招娣带几个儿子回娘家,或者去帝都亓老那边的时候,也是留钟建国一人在家,那时候钟建国想的最多是,他要是也能去就好了。

十一晚上,钟建国意识到家里只有他一人,心里想的是,赶明儿他退休了,他必须得出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十月二号晚上,钟建国望着空无一人的屋子,莫名想到“少年夫妻老来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客厅里的钟声响了十二声,才隐隐有些困意。

天亮了,钟建国下楼,楼下连一丝人气也没有。钟建国往四周看了看,洗好脸,刷了牙就去食堂吃饭。

下午三点多,宋招娣和二娃回来了。

宋招娣打算去厨房弄点热水洗个澡,炉子灭了,锅里的水冰凉冰凉……宋招娣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怎么了?娘。”二娃跟进来,打算用地锅烧点水,他也洗个澡,见宋招娣直勾勾盯着橱柜,“橱柜里进老鼠了?”

宋招娣:“我看炉子灭了,就在想你爸和振刚是不是没开火。打开柜子一看,咱们走之前蒸的馒头全发霉了。”把馒头拿出来,“扔鸡窝里喂鸡吧。原本我还想等到过年把鸡杀了,以后就不喂了,看来还得继续喂。”

“爸和振刚没开火,他们吃什么?”二娃好奇。

宋招娣:“振刚在医院食堂,你爸在部队食堂呗。”停顿一下,“这回也不嫌部队里的饭难吃了。”然而,傍晚,钟建国回来就抱怨,部队里的饭难吃。

二娃忍不住说:“难吃您怎么不自己做?”

“太麻烦了。”钟建国道,“振刚在医院值班,中午和晚上都不回来,我自己做一点,还不够费事呢。”

宋招娣简直不想搭理他:“自己懒,还嫌人家做的不好,你怎么好意思的啊。再不好吃也比你自己做的好吃吧。”

“没我做的好吃。”钟建国道。

宋招娣笑了:“正好我还没做饭,晚饭你来做,我给你打下手。”

钟建国脸色骤变:“我,我做的饭是比食堂里做的好吃,但没法跟你们比。二娃,做饭去。”

“您就会吼我。”二娃无奈地站起来,“早做好了,就等你回来呢。”

钟建国转向宋招娣:“你又诓我?”

“是你见着我就抱怨,你给我机会诓你。”宋招娣道,“钟师长,下一句是不是想跟我说,以后别出去了?”

钟建国摇头:“我没这么想。我想的是下次你再出去,多给我包点包子和饺子,再擀点面条。别再做馒头,还得炒菜,太麻烦了。”

“那娘能出去十天半个月吗?”二娃问。

钟建国板着脸:“端饭去!”

“不行就不行,又吼我。”二娃皱眉,“对了,爸,过几天我有几个朋友过来,非要来见见娘,到时候你可不能吼人家。”

钟建国:“什么人?”

“按照港城那边的说法,我娘是他们的偶像。”二娃道,“他们这次过来主要是来拿货,搁帝都卖,顺便看望一下《高考资料》上面的宋主编。”

钟建国:“跟你朋友说,你娘工作忙,没时间招待他们。”

“别听你爸的。”宋招娣道,“来之前给我打个电话,我叫振兴多买点菜。对了,他们以前做什么工作的?”

二娃:“父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以前在单位上班,如今都辞职了,想自己做生意。但父母不支持,手上没什么本钱,打算先找我赊一批衣服倒腾点钱。”

“买你的衣服能赚多点钱。”宋招娣道,“回头一人借他们五千,叫他们去羊城批发东西拿去帝都卖,一次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二娃忙问:“什么生意?!娘,我也干。”

第264章智勇双全

宋招娣前世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太远,导致她也不知道现在卖什么东西能赚钱,但她有剪报纸的习惯:“我看报纸上好像有什么随身听,BP机,听别人说羊城那边比咱们这边便宜。”

“听更生哥说的吗?”二娃没容宋招娣开口,“一准是听他说的。只有他现在还跟我们以前在羊城认识的那个人联系。”

宋招娣:“那你去问问他。以前你们在羊城买的冰箱就比搁这边买的便宜一半。如果那边的电视机和冰箱还比这边便宜,那你们就卖冰箱。少赚点,一趟也能赚几千块钱。”

“我先问问吧。”二娃道,“娘,你觉得我跟他们合伙怎么样?”

宋招娣点头:“可以啊。你出钱,他们出人,回头你少分点就是了。不过,二娃,我可得提醒你,你如今的生意比别人的好,全是因为你们厂每个月都有新款上市,你如果一味想着赚钱——”

“娘,我知道您担心什么,不会的。”二娃道,“我还想去国外开个人服装展呢。”

宋招娣:“你没忘,那我就不说了。对了,你那几个朋友是搁咱家住一晚,还是上午过来,下午就走?”

“从我厂里到这边得两个小时,上午从那边过来,下午就走的话,挺累的。”二娃思索道,“赶明儿我问问他们吧。”

二娃口中的朋友,就是二娃第一次在帝都开服装展,帮他拉椅子的那几个人。去年年底,几人跟二娃搭上线,二娃觉得他们挺不错,今年在帝都搞服装展,就直接联系他们。

有一次跟几人聊天时,二娃说漏嘴了,说他的服装厂是他娘帮他办起来的,几人就要来看望宋招娣,顺便向她讨教生财之道。

放暑假的时候,二娃打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过来,一个个都嫌热,就跟二娃说,过些日子吧。

上个月二娃在帝都搞秋冬服装展,几人又跟二娃说,认识他将近一年了,还不知道他家门朝哪儿,实在不像样,年前一定得来一趟。

二娃跟宋招娣商议好,第二天上午到厂里就跟几人打电话。

没过两天,当初帮二娃借椅子,布置场地的那四个人都来了。二娃亲自下厨,可把四人惊得不得了,愣是在钟家住三天,海鲜吃腻了才回去。

四人回到家,也不管家里人同不同意,就收拾收拾东西飞到杭城跟二娃汇合,五人一块前往羊城。

当初送二娃冰箱票的那个男人,事后想想,十多块钱买一条裙子太亏了。更何况不止一条裙子,好几件衣服呢。不过,顺顺利利把对象娶回家,看到他媳妇天天穿他买的衣服,男人心里那点不舒服也慢慢消了。正因如此,后来更生托他买唱片机,他才帮更生买。

去年二娃在朝廷台打广告,男人看到“春秋服饰”四个字,越看越眼熟,打开大衣柜翻出红色裙子,男人总觉得被忽悠了。

第二天到商场里一问,没有春秋服饰厂生产的衣服?托朋找友,打听到暂时只有帝都有卖,男人就托朋友买两件。

衣服拿到手,价格比当初二娃卖给他的贵,做工还没以前的好,男人立刻给更生打电话,问他衣服的事。

更生告诉他,当年卖给他的衣服是设计师亲手做的,他现在买到的是工厂里的工人做的。一个是精工,一个是流水线,自然没法比了。

男人又问更生,那个设计师是不是春秋服饰的老板。事已至此,更生就告诉他设计师是他弟弟二娃。之所以骗他,是二娃那时还小,说衣服是他做的,也没人相信。

男人想一下,如果更生跟他说,衣服是个半大小子做的,他的确不会买。于是就原谅更生。更生见状,主动提出叫二娃给他做两套中山装。

最近一两年流行中山装,二娃给他做两套全毛中山装寄到羊城。市面上一套全毛中山装一百块,男人收到衣服,别提多高兴了。给更生打电话的时候,就跟更生说,他们兄弟再来羊城,他做东。

二娃出发前就给那人打个电话。对方接到他的电话就跟单位请假,去机场接二娃。

第二天,男人就找个懂行的人带二娃他们去进货。二娃和他的朋友们拿到最低价,第三天下午就做火车回去了。

一个月后,四人分给二娃两万块钱。二娃收到汇款单,取到钱直接回家。到家见着宋招娣就把钱给她:“娘,家用。”

“我养你这么大,就给这么一点家用?”宋招娣拿起钞票,瞥他一眼,“一个多月就赚这么多,你那几个朋友应该有能力还你的钱了吧?”

二娃:“已经给了。早几天他们给我打电话,提到分账的时候,我主动管他们要的。不出您所料,他们就犹豫,还没一分钟,就同意把钱还给我。”

“你也别不高兴。”宋招娣道,“现在退出来,你们还是朋友,等到以后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再说有的人拎着一袋子钱找上门,他们也不见得愿意跟人家做朋友。钱可以慢慢赚,朋友没了,拿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二娃:“我知道。如果换成我刚开始进货的时候没有钱,我朋友出钱,我出力,我赚到的钱分给他一部分,我会觉得应该的。时间长了,我心里也会不平衡。

“我现在退出来,他们可能还有点不好意思,总感觉欠我点什么。以后我找他们办事,他们会更尽心。反之,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看来你是真知道。”宋招娣笑道,“这笔钱我先给你存着,哪天资金周转不开,我再给你。”

二娃笑道:“哪用得着您的钱啊。我那几个朋友现在有钱,真没钱了,也是找他们借。”

今天振刚休息,二娃回来的时候,他还在楼上睡觉,迷迷糊糊听到二娃的声音,揉揉眼睛,醒醒困就下来了。倚着楼梯扶手听二娃说完,振刚才问:“你那几个朋友会不会被打成投机倒把?”

“不会的。”二娃道,“他们卖的东西,百货公司,别的个体工商户也在卖,又不是垄断整个市场,抬高物价,牟取暴利。他们赚的钱多,是因为资金多,进的货多,卖的多。”

宋招娣:“我也特意查过,不属于投机倒把。不过,二娃,你也得提醒你那几个朋友。”

“不用我提醒,早两年全国严打,不算吴家和施家的人,他们那个圈子也有不少人折进去。指不定哪天还反过来提醒我呢。”二娃道,“说起他们,早些天我们从羊城回来的路上,他们还跟我说,施家的几个小辈也跑了。”

宋招娣:“这么说施爱莲在外面混得不错?”

“我问过他们,他们也不清楚。”二娃笑道,“不过,他们倒是跟我说过,他们家的长辈没少夸更生哥。”

振刚好奇:“夸更生心狠手辣吗?”

“小心他对你心狠手辣。”二娃提醒他。

振刚:“我又不在他面前说。只要你不告诉他,他不会知道的。快说说,怎么夸的。”

“也没怎么着,就是觉得更生哥年纪轻轻,不但脑袋聪明,胆子不小。”二娃道,“我跟我那几个朋友说,更生哥是知道咱家和廉家关系好,跟肖家也有点交情,吴家和施家不敢跟他正面交锋,他才敢帮大革命期间遭到吴家和施家恶意打压的人。

“可我那几个朋友说,有些人就算知道更生会帮他们,吴家和施家不敢明着动更生,也不敢去找更生哥。还是等吴老头死了,施爱莲走了,才敢去有关部门伸冤。”

振刚有些失望:“就因为这点?他们是不是不知道大娃?要是认识大娃,岂不是又要给大娃介绍对象?”

“他们确实不知道。”二娃道。

振刚眼珠一转:“那你别在他们面前提大娃,多说说我,年轻有为,智勇双全,上得了手术台,下得了厨房,最主要一点,现在单身。”

“你的脸皮怎么比大哥还厚。”二娃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一个医生,智勇双全,你说的时候都不觉得脸疼吗?”

振刚:“我比你还小,能跟你同时考上大学,说明我聪明。年纪轻轻,敢闯战区,说明我勇敢,我说我智勇双全,哪点错了?”

“还真没错。”宋招娣点头,“二娃,以后见到你那几个朋友,直接跟他们说,振刚特想娶媳妇,请他们给介绍几个。”

振刚连忙说:“别,别说得这么直接。二娃,照我刚才讲的说,他们家的长辈会主动找咱们的。”

“你想多了。”二娃道,“我朋友的长辈工作很忙,不直接说,人家才懒得管你有没有对象。对了,振刚,我听说前线有女军官,你到那边自己找一个呗。”

振刚:“你以为我没想过?关键是人家女军官不跟我来这边啊。我想到这一点,就觉得特别麻烦,还是算了吧。”

“结婚嫌麻烦,还好意思羡慕你哥?”宋招娣打量他一番,“你哥可是跟静静处了两年才结婚。这么没耐心的话,赶明儿回来,我找人给你介绍,处几天觉得合适的话,就去扯证。”

二娃:“那要是过几天觉得不合适呢?”

“那就离婚。”宋招娣说着,停顿一下,看向振刚,“离婚再结婚,是不是觉得更麻烦?”

振刚点点头。

宋招娣顿时想揍他:“你一天还得吃三顿饭呢。”

“今天晌午可以不吃。”振刚道。

宋招娣点点他:“我看你离挨揍也不远了。”

“谁啊?”振兴见该做饭了,就和柳静静过来,进来看到客厅里除了宋招娣,只有二娃和振刚,“振刚犯什么错了?”

振刚瞪眼:“为什么是我?你可是我亲哥。”

“老师说也,那肯定不是二娃。”振兴道,“叔踢过二娃。”

二娃:“振刚想结婚,又嫌谈恋爱麻烦,把你老师气得不轻,你说该不该揍?”

“不该揍。”振刚脸色一喜,振兴继续说,“他就不该结婚。”

振刚脸色垮下来:“哥,咱爸妈要是知道你这么说,晚上就得来找你。”

“不会的。”宋招娣道,“你哥房里还有个静静,你爸妈不好意思进去,不会找你哥,只会来找你。”

振刚脸色微变:“老师——”

“做饭去吧。”宋招娣道,“赶明儿到战区,没事时给同事做点好吃的,自然会有女军官追你。”

振刚忙问:“真的?”

“真的。”宋招娣道,“别看大清早就亡了,如今会做饭的男人真不多,主动做家务的男人就更少了。十九年前,咱们整个家属区就钟建国一个。十九年后的今天,天天早上洗衣服的男军官,依然屈指可数。”

振刚点点头,突然想到:“那万一女军官觉得我一个大男人,做饭洗衣服很不像男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