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卫东准时起床,洗了脸,用电动剃须刀细致地刮掉胡须,原本还想要锻炼身体,却没有带运动短衣裤,便在屋里活动一番,又站在窗前喝凉开水。

昨夜,郭兰则渡过了一个无眠之夜,满脑子尽是侯卫东的影子:从沙州学院那次偶遇开始,县党校的相逢,到县委组织部共事,沙州学院邻居,然后一前一后调入了沙州市委,又在省党校一起读研究生。

郭兰惊讶地发现,在她的从大学毕业这一段日子里,侯卫东居然就如影子一般,始终与自己相伴。她甚至想起了那一次偶然听到了放肆的呻吟声音,想到了这一阵声音,她没来由觉得心里憋得慌,平时心里不舒服,她就不停地弹钢琴,在成津县的招待所里,除了空调的嗡。

女人的心思,当真是剪不乱、理还乱,似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起了一大早,觉得屋里闷得慌,郭兰起床到屋外随便走一走,太阳也渐渐升了起来,县委招待所房前屋后有许多大树,随风摇曳,树叶上挂着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生机勃勃。

怀揣着心事,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她又渐渐地转了回来,走回了所住了房子,下意识地抬起头来,正好看到窗口上喝水的侯卫东。

两人怀有共同的秘密,此时目光相对,都有一番感慨在里面,只是由于所处境遇不同,两人的感慨都有些复杂,却又各不相同。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这首《断章》,在朦胧诗最盛行的八十年代,侯卫东就看过,他一直觉得这首诗作为哲理诗实在有些勉强,更象是一首情诗,此时此景,让他脑海里浮现出了这首隽永的小诗。

美好的早晨时间总是很短暂,当太阳从房屋的角落一跃而升之时,清间的露珠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都回到了现实之中。

侯卫东来到了赵东的住房,见房门已经打开,轻轻地敲了敲,听到一声“请进”以后,就推门而进。

“休息得好不好,赵部长。”侯卫东当过两任领导秘书,在如何与领导打交道这方面,很是得心应手,加上此进他的身份已经不低,因此并没有刻意去讨好赵东,但亦是保持着对上级领导应有的尊敬,应该走到的环节一步亦不少。

赵东昨晚喝了些酒,又喝了七、八首歌,还跳了舞,晚上洗澡以后,睡了一个好觉,早上起床,自觉神清气爽,神采奕奕,“成津这个招待所不错,处于闹市区,却是绿树成荫,加上建筑也有些历史,住在里面,还让我想起以前的省党校,也是这个格局,当年都是受苏联影响很大,许多建筑都保持着苏式风格,厚重宽大,层高都在五米左右,建筑也是时代的缩影。”

赵东是市委组织部领导,注重的是县委招待所的历史感,侯卫东如今是成津县委副书记,是成津县的主人,他看问题的角度又不一样,他注重的是县委招待所的商业价值,昨晚的估计还有些问题,今天早上他仔细看了看,这块地颇大,绝对不止二十亩。

当然,侯卫东只是有开发县委招待所的想法,想法变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他对赵东道:“赵部长,昨晚听你唱了不少苏联歌曲,看来你对苏联还有挺深的感情。”

赵东道:“是啊,从小就听着《卓亚和苏拉的故事》、《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长大,穿水兵衫、唱歌也是苏联歌曲,我挺有苏联情结。”

“只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居然就这么轻易地轰然倒地,其中有许多令我们深思的教训,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腐败,腐败问题在沙州也不容小视,你是主持县委的副书记,一定要狠抓腐败。”

听到赵东将谈话由闲情转到了正事,侯卫东态度就严肃起来,脸上现出了郑重之色。

“腐败有大腐败和小腐败,大腐败不是常态,也隐藏得很深,小腐败却充斥在社会各个角落,比如公务管理中的吃、拿、卡、要等现象,就是小腐败的具体体现,它的危害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大腐败还要严重,老百姓接触不到深层次的大腐败,他们总是通过直观的感受来评价我们党,你作为县委书记,要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在预防小腐败方面下功夫。”

“赵部长,我一定按照你的指示,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侯卫东想起昨天在车上所说的事情,又道:“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很难一蹴而就,我想先在成津搞一个由市委组织部亲自联系的试点,有市委组织部的支持,试点工作才能上档次,出效果。”

对基层组织来说,能得到上一级组织部门的指导和跟踪是一本万利之事,官场有一句俗话,叫做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凡是组织部门联系的点,其负责人与组织部门接触得多,得到提拔的机会也就多。

各地都愿意组织部门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试点,谁能争取到这个试点,就是本事。

侯卫东作为主持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如果能为自己的部下尽量争取得机会,一来可以增加自己的威信,二来可以推动工作,三来可以为部下谋实在的福利,所以就想抓住这个机会将基层组织的试点放在成津。

“这事昨天就车上说了,市委组织部本身就有这个计划,侯书记既然有主动性,那就放在成津搞试点,市委组织部将给你们进行指导,也将跟踪你们的试点工作。”

赵东如此表态,其实是对侯卫东的支持和帮助,从周昌全对侯卫东的任命,他就看出周昌全很是关注成津县,因此,他就将基层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设在了成津县,与主要领导保持一致,体现在细小的环节,这就靠悟性。

昨天在车上与侯卫东交谈以后,他在晚上就抽时间与粟明俊谈了此事。

侯卫东陪着赵东、粟明俊等人到楼下吃饭,刚下楼,就遇到了县长蒋湘渝。

吃罢早饭,侯卫东、蒋湘渝等人将赵东送到成津县境。

在县境下了车,赵东对侯卫东道:“建立基层组织工作试点的事情,就由粟部长具体负责。”

粟明俊就道:“成津抓基层党建一直很有经验,这是试点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基础,至于选点以及工作重点,事情还挺多,到时我们还要经常下来。”

在赵东等人上车之时,郭兰递了一封信给侯卫东,信封上印着成津县委的地址,这是她在招待所找到了信封,她淡淡地道:“这是我们科室的电话,到时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当赵东的小车消失在路瑞,侯卫东明白,他现在就是成津县委的主要领导人了,他的决策将影响到成津的发展、影响到成津人的生活、影响成津县的政治结构。

同时,从现在开始,他将直接面对错踪复杂的局面。

蒋湘渝关心地道:“侯书记,你看县委招待所如何,里面环境不错,再买点家俱,也就成了。”

侯卫东心里想着开发这个县委招待所,自然不会住在里面,只是他对成津不熟悉,住在哪里还需要再找一找,另一方面,从那天晚上唱歌之事,他就觉得蒋湘渝也有小小的看法,所以他得拿出自己的意见。

他就婉拒道:“谢谢蒋县长,这事以后再说,现在暂时住在县委招待所。”

上了车,侯卫东将郭兰的信打开,有两页纸,第一页是组织几个科室的电话,包括她自己的电话。

翻看另一页,他的眼睛一下就直了,这张纸上写着一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字体绢秀,字如其人,除了这首诗,并无其他一个字。

郭兰也想到了这首诗,这让侯卫东大感意外,他明白,郭兰递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给电话号码,而是为了送这一封信。

心有灵犀一点通,大概就是如此。

第448章 意外(下)

回城路上,侯卫东坐在后排,专注地透过车窗审视着成津的土地和建筑。

由于章永泰的小车已经摔成了一堆废物,侯卫东暂时没有坐车,县办主任胡海征求意见以后,从交通局调了一部新的越野车,暂时充当侯卫东用车,这车减震很好,尽管道路破破烂烂,车内并不颠簸。

驾驶员也是从交通局一并借调过来,他平时为交通局几位副局长开车,在车内说话向来随便,天一句地一句,从来没有顾忌,此时从反光镜偷窥了新来的书记,见其神情严肃,有着凛然不可犯之威严,便不敢唐突地开口。

车内只听到发动机轻微的轰鸣声。

下车之际,侯卫东对周师傅道:“周师傅,辛苦了。”

周师傅见侯卫东终于开口,恭敬地道:“为领导服务,是我的本职工作。”看着侯卫东走进办公楼,周师傅自言自语道:“难怪侯书记年纪轻轻就当书记,一看就是个历害角色。”

侯卫东本人当过秘书,知道领导与两个人接触得最为密切,一个是贴身秘书,另一个就是驾驶员,这两人职位不高,却相当重要。

在春秋战国时代,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讲述了一位勇将打仗前遍赏三军,唯独忘记了马车夫,而那位马车夫恰恰心胸狭窄,在战斗中,为了一饭之仇,驾驶着马车投降敌军,这位勇将为自已的大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这个代价并非一条生命,同时陪葬的还有将军手下的千万士兵。

侯卫东对这个故事记忆深刻,加上自已的特殊经历,他比其他县委书记更加重视身边的这两个人,只是,他在成津县两眼一抹黑,根本没有合适人选。

县委办主任胡海很郁闷,今天一大早,他就守在了县委招待所,按照惯例,他是要陪着去十里相送,可是侯卫东却让他先回办公室。

这就让胡海摸不着头脑,回到办公室以后,再亲自到新老板的办公室仔细检查一遍,耐心等着新老板回办公室。

坐了一会,胡海就接到了好几个推荐贴身秘书的电话,胡海皆道:“新老板本要求很高,我现在还摸不到水深水浅,先试一试,尽力而为。”

估摸着时间,他拿出十来份未处理的文件,这些都是需要县委书记亲自定夺的文件,只等侯卫东一回来,他就送过去。

等到侯卫东回来,他立刻将文件送了回去,道:“侯书记,这几份文件需要你阅示。”放下了文件以后,他介绍道:“这间办公室是章书记以前用过的,他的私人物品都已搬走,办公家俱和休息室用品都是新买的。”

侯卫东在办公室转了转,问道:“秘书的房间没有连在一起?”胡海笑解释道:“秘书房间就在走道对面,招呼起来方便,县里和市里的格局稍为不一样,市里领导和秘书的房子连在一起,县里是分开的。”

“成津县委办的结构和益杨是一样的。”

侯卫东又问道:“四年前我在益杨当过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以前在一起开会,成津都是赵主任参加,他现在到哪里去了。”他来到成津之前,做足了功课,在记下的领导人的名字中,并没有以前赵主任,他就特意问了问。

“我以前还在县党校,章书记到了成津,我才调过来,赵主任辞职下海了,现在已经大老板了。”

“老赵做什么?”

“他开了一家磷矿,生意做得大。”

侯卫东到成津县,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整顿矿业秩序,听说老赵当了磷矿老板,便留了心思。

胡海见侯卫东态度挺好,道:“侯书记,这房子是否换一换。”

许多领导都有个习惯,不愿意做别人用过的东西,包括房子,章永泰初到成津,就是从隔壁换过来的,而隔壁的那一套房子就一直锁着,没有人用。

侯卫东摆了摆手,道:“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我不信哪些。”说到这里,他猛然间意识道前任书记或许有些讲究,便把话又圆了圆,道:“这房间挺好的,不用换了。”

“关于侯书记的专职秘书,我手里有个推荐名单,请侯书记定夺。”

“还有驾驶员,是在小车班里选一个,还是从外面调来?”

侯卫东道:“小车班的驾驶员技术都应该可以,就从小车班调,我有两个条件,一是年龄要在三十——四十岁之间,二要当过兵,如果给部队首长开过车,则更好。”

“至于秘书,先不急,把名单先留下来,我先看看。”

胡海走后,侯卫东坐在宽大的桌子后面,看着几份文件,他突然涌起一阵激情,心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舞台,也是起飞的跑道。”转念又想到成津可能出现的暗流,便将激情压了下去,细细地思考着可以遇到的困难。

独自坐了一会,没有人来找他,很清静。

侯卫东给水利厅吴英拨了一个电话过去,“吴厅长,您好,我是沙州小侯,侯卫东。”吴英对侯卫东印象挺好,离开沙州之时,很例外地将电话留给了他,她此时正在开会,就压低声音道:“小侯,你好啊,什么事情?”

听到吴英压抑的声音,侯卫东知道她在开会,道:“吴厅长,我调到了成津县,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县委工作。”

“祝贺你,这是一个很好的台阶,我在开会,不多说了,给你一个任务,你得保护项叔叔的墓地,成津采矿的很多,一定别在周围开采,要让逝者安息。”

“放心,我一定将飞石镇项叔叔的墓地保护好,近期我派一个工程队,将项叔叔的墓地维修了。”

“小侯,这事你就要多费心了。”

项勇虽然死了,却活在了吴英心中,在侯卫东心中,项勇就是一个符号,他明白其中吴英心中的地位,因此在新笔记本上的最后一页,写下了“飞石镇项勇”五个字,用来提醒自己。

挂断电话,侯卫东又给杨柳打了一个电话,道:“杨柳,帮个忙,我在市委办时,基本上没有与各县委办打交道,你平时和县里的同志接触得多一些,在成津县委办里有没有合适的人,我要选一个秘书。”在工作上,侯卫东特别信任杨柳。

杨柳笑道:“就别找人了,我到成津来。”

“哪有市委秘书过来当县委秘书,你过来就要当县委常委、委办主任。”

“我可没有资格做县委常委。”

“别谦虚了,你现在是市委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到县里来提一级,很正常,而且先可以做不进常委的委办主任,过个一、两年熬够了资历就可以成为常委了。”

“好啊,高书记很快就要回岭西了,等高书记一走,我就到成津来工作。”

说到这,杨柳迟疑了一下,又道:“我在国庆要结婚,男方在建设银行工作,条件还可以,到时请你要参加。”杨柳在益杨新管会工作时做过办公室主任,两人配合得很默契,但是侯卫东很好地把两人的感情限制在了友情范畴,对于此,她心知肚明,经过长时间挣扎,终于接受了一位条件尚可的追求者,准备在国庆结婚。

侯卫东真心地祝贺道:“我一定来,不仅要参加,还要送大礼。”

“谢谢你,侯主任。”

“对了,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给我。”

“成津组织部有一位杜兵,川师大毕业,是我的师弟,在学校做过学生会副主席,很能干的。”

侯卫东就拿起了胡海留下的推荐名单,里面有杜兵的名字。

在办公室坐了半个多小时,仍然没有人来找他,以前祝焱和周昌全只要在办公室,来人总是络绎不绝,侯卫东暗道:“光杆司令是什么味道,今天总算尝到了。”

他给自己鼓劲道:“这种情况不对劲,一个月内,我要扭转这种局面。”

正在想着,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之人是副县长周福泉,侯卫东热情地站起来,没有等周福泉开口,道:“周县长,请坐。”

周福泉笑眯眯地道:“侯书记记忆力惊人,见过一面,就把我记住了,不甚荣幸。”

坐下以后,周福泉道:“我在县政府时分管建设这一大口,今天一来是汇报工作,二来请侯书记去视察建设系统,给同志们鼓鼓劲。”

侯卫东立刻想起周昌全传授的“狠抓卫生”绝招,微微一笑道:“建设系统在成津发展中功不可没,明天,我们一起到城区转一转,与同志们见见面。”

第449章 垃圾(上)

副县长周福泉就如水龙头开关,他从侯卫东办公室出去以后,陆续有人进来汇报工作。

能到县委书记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当然都是成津县上得台面的头头脑脑,侯卫东作为县委副书记,亦需要直接接触手下干部,需要将名单上抽象的名字与活生生的人结合起来,因此来者不拒,耐心细致,到了十一点,他已经与法院院长、交通局长以及城关镇党委书记分别谈了话。

等到城关镇党委书记好不容易清静下来,已到中午吃饭时间,桌上的红机电话又猛地响了起来,是市委政法委书记杜正东的电话。

杜正东交待道:“我和邓家春就要到了,不要惊动其他人,我们三人先见面,下午才正式与县里同志见面。”侯卫东道:“杜书记,我们在县委小招待所见面,那里清静一些。”

他是初到成津,对情况不熟悉,因此就将会面地点安排到了县委小招待所。

放下红机电话,他把县委办主任胡海叫到了办公室,道:“等一会,市政常委政法委书记杜正东同志,还有新任县委常委、公安局长邓家春同志要到成津,中午饭安排在县委小招,不到餐厅,就在那天我住的那幢楼,收拾一个房间出来。”

还没来得及喝口茶,等到胡海刚刚离开,县委副书记高小楠来到了办公室,他长向很胖,特别是肚子鼓得挺高,笑如弥勒:“侯书记,伙食团的伙食难吃,中午我们到外面去吃饭,与宣传部的几个同志见面。”

侯卫东见是副书记高小楠,笑道:“高书记别客气啊。”

他伸手从抽屉里拿出来一罐好茶,递给高小楠,道:“这是益杨的青林茶,正宗的明前茶,通过益杨茶行冷藏,味道很不错。”

高小楠是分管宣传口的副书记,他以前当过教师,当过教育局长,还当过宣传部长,一直都是宣传教育文化这条线上,在成津这个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这条线并不吃香,高小楠为人处事又有些软弱,在各镇各局行基础也不厚,因此,在县领导里面,算是比较窝囊的。

以前县里的格局,是李太忠这个地头蛇纠集了一批人,在县里自成一股势力,除了章永泰以外,谁的帐也不买,高小楠受过几次窝囊气。

这一次章永泰车祸死后,作为副书记,他完全可以争取再上一个台阶,最初他也动了心思,到市里跑了跑,很快就知道无戏,便一心等着新书记上任。

侯卫东人年轻,前途一片光明,高小楠把他看成了大牛股,便想着主动与侯卫东搞好关系,以后在县里就不会那么被动,上午在县宣传部开了会,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主动跑过来拉关系。

“呵,益杨上青林茶,好茶,还改了包装,很高档。”

高小楠没有客气,接受了侯卫东的礼物和益杨上青林共善意,在岭西传统中,茶、竹、梅、兰被喻为四君子,同事之间相互赠送茶味,是很友好的行为,也很高雅。

在益杨,顾铁军接管土产公司以后,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除了铜杆茹以外,还将青林茶味也收归旗下,改了包装,价钱也“嗖嗖”地往下窜,尽管茶叶品质基本上一样,可是改了包装,价格翻了数番以后,销售量却大大提高。

每年顾铁军都通过侯卫东的关系,送了不少好茶给沙州市委领导,侯卫东离开沙州之时,特意带了十几罐,准备送给同事。

侯卫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高小楠是副书记,应该成为很好助力,所以他很客气地道:“高书记实在对不起,中午有约了,改天我请你吃饭,你是老成津,对成津了如指掌,很多事情还得请你支持。”

高小楠见侯卫东没有顺口约自己一起吃饭,猜到他确实有事,拿了罐装茶味,道:“侯书记是真的客气,你主持县委工作,我是百分之二百地支持你的工作,今天你忙,这顿饭就先约在这里。”

侯卫东在九点钟还觉得成津的事是狗咬乌龟无处下口,此时坐在办公室里,各方人员纷纷在面前露脸,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也向新书记表了态。

“只要肯向组织靠拢,就不是一件坏事。”侯卫东暗道。

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结果,从某些人的角度来看,今天来汇报工作的人是墙头草,随风而倒,而从侯卫东的角度来看,这些汇报工作的人是向组织靠拢,至少心里还有县委,还有县委领导。

侯卫东见时间差不多,就准备到县委招待所,刚到门口,组织部长李致就走了过来,她未语先笑,道:“侯书记,中午到哪里吃饭,我请你。”

侯卫东顺手将门关上,抱歉地道:“对不起了,改天吧,我中午有事。”

李致手里有几件未了之事,都是章永泰交待的任务,原本已经准备实施,但是事到临头,却由于章永泰出了车祸而暂时搁置,她就想单独请侯卫东吃饭,顺便汇报这些事,看侯卫东是否有调整乡镇班子的意愿。

在益杨,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另有其人,此人与章永泰始终尿不到一壶,章永泰几次做工作,都没有多少成效,他向周昌全汇报以后,就将此人送到岭西党校离职学习,组织工作就由章永泰直管。

李致心里藏着章永泰的事情,这事压得她很难受,此时见走道无人,便说了一句:“章书记车祸前,对人事工作有些调整,我想就此事作一个汇报。”

侯卫东立刻打断李致,道:“这事单独谈。”

他这几天准备与所有县委常委都作一次谈话,第一个要谈的就是组织工作,整顿矿业秩序,就要涉及到各镇班子,掌握一手情况以进行适度调整很有必要,这事或许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章永泰之死或许也与此有关,在没有摸清成津大体情况之前,他不能急于表态。

侯卫东见李致似乎心中有话,他适时地转了话题,道:“赵东部长与我谈了很久,他对成津寄予了厚望,准备将基层组织工作的试点放在这里,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市委组织部那边具体负责人是粟明俊常务副部长,他是很好的领导,对成津的事情很关心,你记着与他多联系,需要我出面的时候,你就直说。”

基层组织试点一事,市委组织部早就放出风来,成津、吴海、益杨、临江争得很历害,成津县委组织部汇报材料都有厚厚一本,春节还专门去做了工作,但是赵部长一直不松口。

李致也准备向侯卫东汇报此事,没有料到这位年轻的县委副书记已经不动声色地将此事办成,她暗道:“还是应了哪句老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

口里道:“侯书记,万事俱备,我们难道还搞不好这个试点,这事你就甭操心了,到时请你看成果。”

侯卫东叮嘱道:“市委高度重视基层组织的试点工作,我们要把工作做扎实,否则就辜负了领导信任,也影响我们今后工作。”

到了县委招待所,胡海门口探头探脑,帮着侯卫东开了车门,道:“已经安排好了。”

侯卫东还对胡海不敢完全信任,他道:“今天要辛苦你了,杜书记吃了午饭要午休,两点半,请蒋县长、蔡正贵、李致、县政法委员会成员、公安局的班子成员到会议室,杜书记要和大家见面。”

正说着,两辆小车出现在了县委招待所门口。

“杜书记,欢迎。”

杜正东见侯卫东等在县委招待所门口,对其态度很满意,他看了一眼胡海,介绍道:“这是邓家春同志。”

侯卫东和邓家春都是周昌全亲自点的将,两人对到成津的目的都很清楚,对视一眼,邓家春主动握手道:“侯书记,您好。”

侯卫东注意到邓家春的手掌很多茧子,硬绑绑的,道:“我对公安深有感情,家父、大哥都在公安系统。”

邓家春不冷不热地道:“侯所长、侯支队,我都熟悉。”

他五短身材,黑而瘦,最大的特点就是两条眉毛特别浓,发怒之时,眉毛倒竖,很有些威慑力,当初在武金派出所之时,一米八的王波还有科班出身的罗金浩,在他面前都是规矩得很,不敢造次。

侯卫东虽然没有与邓家春见过面,但是他们间接发生过交集,当年武金派出所里,因为汽车站录相店的事情,侯卫东与录相店老板发生了冲突,跑到了警务室里录寻求庇护,在警务室里罗金浩与副所长王波发生了冲突,邓家春得到消息,一个电话打过来,臭骂一顿,此事便化于无形。

等到胡海离开,三人坐在小客厅里,邓家春第一句话就是:“成津县局与当地接触得太紧,我还要调人来。”

第450章 垃圾(中)

成津一事,杜正东、邓家春和侯卫东三人都了解内情,因此,听了邓家春的要求,侯卫东干脆地道:“杜书记也在这里,我这样说一句话,凡是沙州公安民警,只要你需要,都可以调来。”

杜正东点头道:“对,这一点不要有顾忌。”

侯卫东又道:“我们两人都是外地人,又是初到成津,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得先立住脚跟,这才慢慢经营,当然慢慢经营也不是没有期限,当前的形式也不容许我们慢条斯理,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整顿矿业秩序,彻底解决成津涉黑问题,割掉逐渐滋生的毒瘤。”

这就是如何在成津工作的策略问题。

听了此话,邓家春心里的包袱反而放下了,接受任务以后,听说到成津主持县委工作是周昌全的秘书,还不到三十岁,心里就有些打鼓,他就对杜正东说过:“杜局,成津是老病员,急药断不了根,侯卫东太年轻,虽然有周书记支持,如果沉不住气,立功心切,恐怕还得出事。”杜正东道:“这点你放心,我跟侯卫东接触得多,他人年轻,办事却很稳重,否则也不会临危受命,你应该信得多周书记。”

尽管如此,邓家春仍然觉得有些悬,等到侯卫东表态,他才放下心来。

邓家春道:“我仔细研究了章永泰的卷宗,前天还悄悄到了出事地点去看了看,依照现有证据,确实无法认定是人为所致,但是领导的怀疑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准备从侧面入手,谁最有可能对章永泰下手,我就盯住谁,只要他们在其他事情上犯错,我就有机会。”

杜正东与邓家春反复研究过案子,邓家春这套办法也是市局刑警队几位领导的思路。

杜正东在一旁鼓劲道:“老邓,你不是一个在作战,在成津有侯书记全力支持,在市局,刑警支队的力量你可以随时调用。”

邓家春眉毛一竖,凛然道:“既然组织上将这幅担子交给了我,我在这里表态,一定将章永泰的案子查个水落石出,还原事实真相,在我的任期内,将成津县的黑恶势力连根拔起,还成津百姓一个郎郎睛天。”

中午,三人就在会客室里吃了一顿无酒之餐,在两点钟,侯卫东陪着杜正东、邓家春与成津方面进行了见面。

晚上在侯卫东的安排下,在沙州宾馆吃了晚餐,县里主要领导全部参加,侯卫东如此做,是要用杜正东和自己的身份表达一种语言,给邓家春树立威信,让其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虽然对于邓家春的职级来说,这种接待方式过于隆重,但由于沙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杜正东在场,也就很正常了。

整个晚宴,侯卫东要了一个接近二两的杯子,倒满了一杯酒,他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只要是正式场合,喝酒以二两为限,到了成津县,侯卫东是主持县委工作的副书记,他所说的话就是指示,因此,表态只喝二两酒,其他同志也就不敢多劝。

权力是有魔力的,凡是人们头上被权力的光环笼罩,人们就自然会生出敬畏之人,就如同样一堆土,如果被涂上金粉,扮成了菩萨相貌,就成了替人指点迷津、被人顶礼膜拜的神。

回到县委招待所,胡海紧跟着上了房间,进了房间,就如警察一般四处逡巡,他将手在床前桌面抹了抹,见手指有些脏,就生气地道:“太不象话了,侯书记家里怎么能有灰尘,肯定要扣今天工资。”

侯卫东当过两次贴身秘书,可是他从来没有当得这么直白,即使想拍领导马屁,也是通过含蓄婉转的方式,不过他也不想当面给胡海难堪,毕竟自己的初来,还需要多观察,道:“胡主任,今天累了一天,早些休息了。”

胡海又很负责任地到卫生间去转了一圈,又在批评服务员没有及时换毛巾。

对于胡海的认真负责,侯卫东颇为不以为然,暗道:“县委办主任应该是县委书记重要助手,如果只会搞这些小事,那种处于下乘了,难怪章永泰始终就不让胡海进入县委常委。”又想道:“胡海这种人位于中枢之地,是成事不足,败事则有余,此人不宜久在县委办。”

胡海还在献着殷勤,想尽快得到侯书记的信任,却哪里想到在侯卫东心中,他已被归入了不可信任之流。

“胡主任,明天联系分管城建的领导,还有电视台,九点钟到县委办集合。”侯卫东准备尽早将“环境卫生”工作启动,要胡海要离开之时,他忽然想起了那天与周福泉离量的事情。

胡海赶紧抖擞着精神,从口袋里取出了小本本,坐在桌前,认真地记下了这个指示。

等到胡海离开,侯卫东刚把电视打开,准备稍为休息一会,就听到几声敲门声。

进门的一位女服务员,二十岁左右的年龄,五官端正,脸上略有几粒麻子,看上去有些怯生生的俊俏,道:“侯书记,我叫春兰,由我专门为您服务,今天工作没有做好,请领导批评。”侯卫东见她脸角还依稀有些泪水,笑道:“被胡主任批评了。”春兰低着头道:“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侯卫东开玩笑道:“我又不是纨绔子弟,还得要人侍候着。”

春兰见侯书记态度很好,不象有的领导那样总是板着脸,胆子大了一些,道:“为领导服务是我的工作,我房间的内部号码是1234,侯书记有什么事,就直接拔这个号,晚上是否需要加夜餐,我让厨房去准备。”

内部的服务号,胡海已经写了贴了在门口的话机旁边,侯卫东道:“好,我知道,有事我就打电话过来。”他听春兰谈吐还行,又道:“你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是高中生。”

春兰神情就慢慢放松下来,“我爸以前也是县委招待所的,高中毕业以后我就来上班,是正式工。”又道:“现在我在读电大。”

春兰是县委招待所服务员中为数不多的正式工,人也长得漂亮,胡海就让了她为侯卫东服务。

今天晚上,胡海离开侯卫东房间以后,将春兰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让她明天再为侯书记彻底做一次卫生,然后才离开了县委招待所。

春兰性子强,想起爸爸的话“官当得越大越好说话,真正不好说话的是那些小官们”,等胡海前脚离开,她便迅速抹掉眼泪水,直接去找侯卫东,果然如爸爸所说,侯卫东真是很容易说话。

“我可不愿意当一辈子的服务员。”春兰走出侯卫东房门的时候,再一次在心里为自己鼓劲。

在黑暗中,有一个身影躲在树荫里,观察着侯卫东的住房,等到春兰出来,又看了一会,确定无人再去找侯卫东,就抱紧了手里的资料,匆匆走了进去。

侯卫东忙碌地过了一天,此时终于静了下来,他刚拿出手机,准备给小佳打电话,又听到了节奏清晰的敲门声。

他叹息一声,放下电话,道:“请进。”

又进来一位女子,虽然是八月天,这个女子身上带着一丝冷冷的感觉,从穿着和气质来看,她显然不是县委招待所的服务员。

“您是侯卫东书记?”来人审慎地问了一句,虽然知道侯卫东年轻,可是看见真人,她还是觉得这位县委副书记作为一县主官,实在太年轻了,心中也是暗自打鼓。

侯卫东见到女子的神情有些奇怪,道:“我是侯卫东,您找我?”他暗道:“县委招待所有门卫,已经是晚上了,怎么随便哪个人都朝里面放。”

女子舒了一口气,道:“我是章永泰的女儿章松,有重要事情向您反映。”

听说是章永泰的女儿,侯卫东神情就郑重起来,道:“请坐。”他顺手就将房门关掉,然后给章松倒了一杯水。

章松敏感地看到了侯卫东关门的动作,暗自产生了些希望,道:“我在整理。”侯卫东前手一伸,道:“我们进里层去谈。”

到了里屋,侯卫东顺手又将房门关掉,这才道:“请说吧。”

章松端着水杯喝了一口,道:“我和大哥整理父亲遗物,在书房发现了一本日记。”她猛地提高了声音,道:“我父亲不是车祸,他是被人害的。”

接过了章松递过来的复印件,侯卫东道:“复印件?”章松道:“原件我藏着,法院是不信复印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