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大段话,疼痛感又悄然袭来,他没在再绕弯子,道:“开发北城是大工程,你要把大周带上。他是海归博士,可是不如你。把他交给你,我放心。”

这是周昌全第二次向侯卫东谈起此事,这一次谈话便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意味。

离开医院时,侯卫东心情颇为沉重。一位受人尊敬的熟悉的老领导就要离开他十分眷恋的人世间,无论再大的官职,再多的金钱,都不能挽回其生命。

驱车回到茂云,侯卫东独自一人走上隔断南城和北城的小山,沉默良久。

第917章 转变(上)

晏春平能够理解侯卫东的感受,默默地陪在其身边。

在山上站了一个多小时,侯卫东将烦乱思路抛在一边,终于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道:“明天有什么重要安排?如果没有安排,我要抽时间回沙州,看看我妈。”

晏春平道:“明天上午是市委扩大会,部署开发南城的战略。”

侯卫东拍了一个脑袋,道:“我差点把这件大事忘记了。”

晏春平又问:“您在会上有一个讲话,是否需要准备讲话稿?”

除非政府工作报告等正式报告,侯卫东在平时素来不喜用讲话稿,都是自己拟定一个讲话提纲,然后在会场上临时发挥。他当了多年主要领导,对各方面情况熟悉,抛开讲话稿讲话就变得生动活泼,同志们都不会在会场上打瞌睡。晏春平只是随口一问,谁知侯卫东道:“你去安排一下,让研究室的同志准备一份讲话材料,结合市委决定提点要求。”

市政府研究室接到晏春平电话,顿时紧张起来。研究室主任刘勇将两位主力写手召集起来,道:“我记得这是侯市长第一次让我们写讲话稿,大家打起精神来,一定把第一篇弄好,写扎实。”他对研究室黄副主任道:“我们先研究提纲,然后由老黄执笔,晚上十点钟送给我。”

侯卫东压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时消沉会给市政府研究室打起了鸡血针,在第二天刚上班,刘勇就拿着稿子进了屋。

“侯市长,这是今天要用的讲话稿。”刘勇也有点摸不清侯卫东的路数。因此很郑重地亲自将稿子送了过来。

“坐吧,我先看看。”

侯卫东将讲话稿迅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道:“写得不错,昨夜花了不少功夫吧。”

得到了肯定。刘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笑道:“侯市长本身是大笔杆子,我们写起来诚惶诚恐。我和老黄都研究侯市长以前的讲话材料,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又一针见血。这一点功力我们几个都达不到。”

这个马屁拍得很有水平,因为全是刘勇的真心话,所以不让侯卫东反感。侯卫东道:“我给你们研究室一个任务,南城开发以后,如何利用南城开发的热潮带动北城。南城和北城都是茂云的城市。不能让老百姓觉得厚此薄彼。”

刘勇大脑迅速开机,思考着侯卫东的任务,道:“我马上组织力量进行攻关。”

“重点就是南城大开发背景下如何发展北城,作为市政府来说,一碗水要端平,不能让北城人民产生市政府不管他们的感觉。”侯卫东又指了指稿子,道:“这份稿子也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不管市政府重点在哪里。至少要让文件得到大家认可,这要讲究技巧。”

刘勇等研究室人员也暗自议论过大力开发南城是对北城的不公,只是未敢摆在桌面上谈这个问题。另外北城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发出些不同意见。此时。侯卫东正式将“南城大开发背景下如何发展北城”的课题交给了研究室,让刘勇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十点,侯卫东来到会场。

参加会议的除了市委委员以外,还有人大、政协领导以及不是市委委员的各部门各县的正职。

会议的目的是统一思想,消除杂音,大力推进南城开发。

会议有四个重要程序:一是由开发南城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姬程详细讲解开发南城的工作方案。二是由市政府与各部门和相关区县签订责任书,三是市长侯卫东讲话。四是市委书记段宜勇讲话。

这是所有重要工作开始之前的常用程序,唯一今参会干部感到新奇和惊讶的是市委书记段宜勇的讲话。在同志们印象之中。段宜勇作为市长之时,讲话从来不愠不火,甚至还给同志们留下“说话说半截、温吞水”的印象。

在这次动员会上的讲话,段宜勇初露峥嵘,口气严厉,魄力十足,他提出的四点让大家印象十分深刻。

其中之一:举全力市之力,搞好南部城区大开发。

其中之二:南部开发事关茂云全市的兴衰和历史地位,高度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信心。谁影响茂云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

其中之三:实行领导干部五包一政策,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责任区,在责任区内包调查、包协调、包督办、包结果、包稳定。

其中之四:哪个部门哪个地区行动不积极,拖了工程后腿,就要进行组织和纪律处理。

侯卫东轻轻叹息一声,用双手狠狠地搓了搓脸部。

在目前状况下,开发南城是由市委书记段宜勇强力推动,但是具体责任却在市政府市长肩上,也就是说,他这个市长作为开发南城领导小组组长对南城开发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侯卫东实在想不通段宜勇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领导,为什么会在开发南城上这件事情上变得如此激进,这种行为完全不合常理,除非另有所图。

自从来到茂云以来,侯卫东一直提醒并告诫自己要低调一些,不要初到茂云就锋芒毕露,要尽量与市委书记段宜勇保持团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甚至产生过当甩手掌柜,将南城丢给段宜勇和姬程,随便他们乱搞的想法。

昨天与周昌全见面之后,心态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隔断山反复思考后,总结前一阶段的成败得失,觉得以前太保守了,保守有时并不能让茂云的事情变得更好,说不定变得更糟。但是,他仍然没有完全决定转变,直到段宜勇讲话结束以后,他清晰地意识到如果再不主动出击。依然只专注于市政府的一亩三分地,有可能再次重演茂云班子大面积出事的旧事。出于对茂云全市人民、对组织、对市委市政府负责的态度,实在不能看着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悬崖的险境出现。

思想变化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到了一定临界点,在某个催化剂的作用下。思想往往会发生重大转折。周昌全生与死、段宜勇武断的讲话,都是思想转变的催化剂。

散会以后,侯卫东对市政府秘书长柳青原道:“明天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分析南部开发具体细节,提出落实方案。”

姬程正好就站在侯卫东身旁,笑道:“侯市长。明天还要讨论今天这个方案?”

侯卫东道:“这个方案还不够细,有些方面强调得不够,有些提法只能对内掌握,否则会在舆论上引起不必要的争论。既然要开发南城,就得将每个细节都考虑好。”

姬程对经过反复打磨的方案还是有信心的。道:“细节肯定还要打磨,大方向没有问题。”

侯卫东很平淡地道:“现在关键是要各方形成共识。我们是茂云市政府,不是南城区政府,若是把这个方案公布出来,北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骂娘才怪。市委的决定我们必须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如何执行则是市政府的职责,明天我们继续细化责任。”

姬程这一段时间与段宜勇一起,与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副书记高义云走得很近。在茂云顺风顺水,不知不觉忽略了侯卫东的存在。听到侯卫东不冷不淡的几句话,这才发觉自己似乎有点忘形。侯卫东素来是强硬角色,不应该在如此重大事项上失声。

侯卫东站起身朝门外走去,道:“明天由姬市长来谈一谈整个南城改造的政策依据、法律依据,要形成完整的链条,凡是手续不齐全的,集中精力办手续。不要做那种顾头不顾尾的事。”

他又道:“改造南城是大题目,其中必然包括着众多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都要提出来研究。姬市长,你觉得有几个重要项目?”

姬程原本以为能借着段宜勇的支持与侯卫东抗衡。可是当侯卫东提出一个个具体问题时,他不知不觉中后背开始冒汗水。

侯卫东没有让姬程回答,再道:“明天常务会,务必将这些事情落实下去,要让每一个部门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抓什么?”

姬程紧紧握着工作方案,道:“这个,还有待于分解。”

侯卫东点了点头,道:“姬市长,辛苦了。”

与侯卫东谈了几句以后,姬程不敢再掉以轻心,在下午和晚上分别召集相关部门对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补充了不少细节。

但是,在第二天常务会上,侯卫东第一句就否定了姬程主导的工作方案和补充的细节,“方案太粗了,要按照能够实施、可操作性来重新制定。”

姬程脸色变得难看起来,道:“侯市长有什么要求?”

侯卫东道:“不是我有什么要求,而是工作上有什么需要。如果问我真要有什么要求,一是合法性,二是合理性,三是可操作性,四是安全性。姬市长,我们一项一项来研究,先请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谈一谈南部改造拆迁的合法性,目前哪些手续办下来,还有哪些手续没有办下来?何时能办下来,什么时候能合法开工?”

开发南城的方案只是一个大框架,没有细则。而姬程一直在省级领导机关,务虚的时候多,务实的时候少,到了沙州后依然热衷于跑关系,走上层路线,对于城市建设这一块并不熟悉。

当侯卫东追问合法性时,场面一时有点冷。

侯卫东见无人敢于回答,就直接点名:“曹局长,从规划局的角度来谈一谈。”

曹兵迟疑片刻,道:“根据市委开发南部城区的决定来看,涉及到调整城市总规有具体规定。”

侯卫东道:“说具体一点。”

曹兵提前向晏春平打听过会议内容,将相关条款写在笔记本上,他念道:“一是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二是调整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组织论证,其中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应当进行公示。调整后的详细规划必须依法重新审批后方可执行。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因保护工作的特殊要求确需调整的,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依法重新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强制性的调整规定。”

侯卫东道:“你们完成了哪一步?”

曹兵摇头道:“正在开始做。”

侯卫东道:“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曹兵道:“没有。”

侯卫东道:“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曹兵道:“时间比较长,但是没有具体算过。”

侯卫东盯着曹兵看了半天,道:“今天我不批评你,这次会议以后,你召集班子进行讨论,就如何落实南城开发,从规划的角度向市政府写一份详尽的报告。”他眼光扫过各个局长,敲了敲桌子,道:“以目前的工作进度,如何能够完成市委的决定。”

建委主任、国土局长坐在下面,紧张得汗水直冒。

常务副市长褚良看着脸青面黑的褚良和神情紧张的局长们,暗自叹了口气。

第918章 转变(中)

会议结束后,各局行头头们脸色严肃地走出会议室。跨出了会议室大门,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擦一把额头的汗水。

侯卫东来到茂云以后一直在潜心摸清楚茂云的真实情况,防止出现“钦差大臣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的现象。这就让茂云很多干部形成了一个错觉,认为新来的市长总体偏软。

今天这次会上,侯卫东态度谈不上严厉,甚至并不强硬。由于侯卫东是从村、镇、县、市逐级干上来的,对基层情况非常熟悉,安排工作时直指要害,透露出强烈的自信心。这就让不熟悉业务工作的局长、主任们如坐针毡,汗水打湿了后背,体会到什么叫做不怒而威。

开完会以后,沈东峰没有马上离开,向侯卫东专门汇报了河道整治遇到的现实情况。讨论完这些具体事,已经接近中午一点。

“侯市长,耽误了你吃饭,实在不好意思。”沈东峰在出门时,恭敬地道。

侯卫东笑道:“我没有吃饭,你也没有吃饭,都是为了工作,你别这么客气。”

沈东峰道:“侯市长,既然耽误了,一起吃个饭。”在沙州时代,他曾经是侯卫东的副手,虽然两人的职务拉得越来越开,可是毕竟有老关系,所以说话做事就随便一些。

侯卫东道:“改开一起吃饭。今天我就食堂简单吃几口,中午抓紧时间休息一会,下午还要接着开会。”

沈东峰感叹道:“现在会也太多了,我一个星期一半时间在会上。”

侯卫东扔了一枝烟给沈东峰道:“我今天就有三个会要开。但是不要怕开会。开会其实是极为有效地推动工作的方式,只不过需要注意一个度。而把握这个度,是管理的精华。”

闲聊几句,沈东峰告辞而去。他走出办公室不久,与早就等在办公楼前的一位做管道生意的老朋友见了面。到距离河道整治指挥部不远的酒楼喝了小酒。

沈东峰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水利部门工作,与搞水利工程的企业老板以及各类供应商都比较熟悉。他调到茂云以后,这些老朋友和老熟人便纷纷找了过来,因此饭局一直未断。

吃过午饭,沈东峰在办公室屁股没有坐稳,又有一位在沙州就认识的老朋友陆小青直接来到了办公室。

陆小青曾经是岭西建筑协会的会长。关系网十分宽,不容沈东峰小视。

这一次陆小青是单独而来,身边没有跟着乔瘦木和高大师。进门时,他顺手关掉房门,道:“我才从香港回来。找黄大师求了一道符,你拿回家放在书柜里面,保证心想事成。黄大师和高大师拜的师傅不一样,各有各的本事,所以我没有带其他人过来,免得传出去让高大师不高兴。这些高人们都是怪脾气,不能惹,不好惹。”

沈东峰接过一个木盒子。迟疑了一下,道:“怎么这么大一个盒子。”

陆小青神神秘秘地道:“现在不能打开,打开就不灵了。”

沈东峰半信半疑地将木盒子放进抽屉里。

陆小青坐直了身体。道:“听说北城准备搞一个人工湖,具体是怎样规划的”

沈东峰道:“你的消息倒是灵通。其实北城不是准备凭空搞人工湖,是利用原来的矿山所在地制一个人工小湖。”

陆小青眼睛一亮,道:“沈主任真是高明。”

沈东峰道:“不是我高明,这是侯市长的思路。只是茂云人不识货,大部分都没有认识到开发北城的价值。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老百姓心目中都形成了北城是矿区而无法搞开发的老观念。很难纠正。”

陆小青道:“城中有水方有灵气,人工湖周边土地价格自然会提高。还有,北城真不打算搞工业?”

“侯市长一直在谋篇布局。北城肯定会建成一座真正高档的新城区。普通工业企业集中到东部,绝对不能进入北城。”沈东峰又道:“土地随后也要卖,但是肯定要搞招拍挂,欢迎陆总投资。”

对于商人来说,信息就是金钱。陆小青知道沈东峰是侯卫东的亲信,沈东峰说出来的话自然是真实的消息。他确定关于侯卫东要大力开发北城的传言是真事,于是决定继续深入考察。

沈东峰办公室的饮水机里偷藏着麻贵安装的偷听偷录设备。偷听偷录设备一直在运转,将沈东峰与陆小青接触的画面和声音全部录了下来,只是在说到风水时,陆小青为制造神秘氛围而压低了声音,关键几句话没有录下来。

陆小青离开沈东峰办公室以后,就与等在外面的高大师会合,两人直奔分隔南城和北城的小山坡。

来到山顶,微风吹指着高大师的长胡须,颇有些仙风道骨。高大师暂时没有梳理被风吹乱的一头长须,在山顶上不停地移动方位。

“高。”高大师竖起了大拇指。

陆小青道:“谁高?”

高大师道:“侯卫东是高人。”他指着北城道:“此地原为困龙局,如果真能按照规划建设,困龙局就会转为飞龙局,北城立刻就将成为风水宝地,前途不可限量。”

陆小青是注重各种关系的生意人,对于省内了解得十分清楚,知道侯卫东的靠山一走一病,也知道茂云在段宜勇主导下重点开发南城。他听了高大师的话,不禁有点犹豫,道:“听沈东峰和步高都谈到过,茂云现在事实上有两个思路,侯卫东想搞北城,段宜勇大力推动搞南城。段宜勇是市委书记,又是老茂云,他的主张目前占了绝对上风。换一句话说,如果侯卫东所主导的北城规划实现不了,困龙局就破不了。困龙局破不了,投资的风险就很大。”

高大师淡淡地道:“我只管山和水之势,不管其他事情。山水之势是不会说假话的,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陆小青下定决心暂时不投资北城,等到飞龙局形成之后再出手也不迟。

虽然陆小青准备暂缓投资茂云,可是应该结交的人缘还必须得结交。两人下了山,驱车来到市政府大楼。陆小青坐在车上给晏春平打了电话,“晏主任,我是陆小青,和高大师一起来市政府,想见侯市长一面。”

晏春平看了看手表,推辞道:“陆会长,时间恐怕来不及,侯市长下午有个会。”

陆小青早有应对之策,道:“我们只需要十分钟时间,高大师有一道符,非常灵,对侯市长母亲的病有好处。”

涉及到侯卫东母亲的病情,晏春平就没有自作主张,快步来到侯卫东办公室,低声汇报了陆小青之事。侯卫东想了一会,道:“这种事不信则不灵,我就姑且信一次吧。”

得到了允许,晏春平一边给陆小青回电话,一边到楼下,准备将陆小青和高大师接进楼。

晏春平见到两人以后,暗自觉得自己亲自下来接人是对的,因为两人长得奇形怪状,肯定进不了市政府大楼。陆小青越发地瘦,瘦成了一架骨头披着皮肤在外面行走。高大师长须飘飘,虽然是仙风道骨,可是与政府的气场完全不对劲。

来到侯卫东办公室,陆小青双手合十,道:“有劳侯市长在这里等,不好意思。”

侯卫东主动握了手,道:“陆总是从广东回来。”

陆小青摇头道:“我昨天在北京请建设部领导吃了饭。高大师明天要到美国去,我特意请大师在临走前与侯市长见个面。”

侯卫东始终认为高大师就是以前在青林镇逮过的骗子邢半仙,只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便朝着高大师点了点头,道:“这么些年了,高大师风采依旧啊。”他这是一语双关的词,若高大师就是当年的神棍邢半仙,肯定听得明白。

高大师似乎没有听懂这句话的含义,一本正经地道:“恕我直言了,如果我看得没错,侯市长今年不顺,有两个坎不好过。”

侯卫东道:“我是唯物主义者。”

高大师侃侃而谈:“侯市长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偏见,这些东西传了几千年,皇帝要用,老百姓要用,如果没有一点道道,说不过去吧。”他神情郑重地取过一张符纸,在上面飞快地“鬼画桃符”,道:“侯市长,把这张符贴在伯母的卧室房门上,可助你过那道坎。”

陆小青在旁边帮腔道:“高大师不轻易出符,在广州是一符难求,至少十万才能请一符。我和侯市长是好朋友,朋友们自然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弱点,侯卫东的弱点之一就是母亲的病情,这道符对于母亲的病情有用,他稍有犹豫,还是接过这道符。

高大师话不多,送过符以后,负手站在一边,衣衫飘飘,颇有气度。侯卫东内心稍有疑惑:“高大师真是当年的邢半仙吗?两人差距挺大。”

送完符,陆小青达到了巩固与侯卫东关系的目的,抱拳离开。

侯卫东拿着那道符,对晏春平道:“你要提醒我,抽时间回沙州,将这道符贴到我妈的卧室门口。”

第919章 转变(下)

下午的会议是层次很高的书记办公会。

所谓书记办公会,是指省、市、县地方各级党委的一个工作议事会。书记办公会不是一级决策机构,不得决定重大问题,它的议事范围包括酝酿需要提交常委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对常委会决定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交流日常工作情况。

参加茂云市书记办公室的有市委书记段宜勇、市长侯卫东、分管党群副书记王高阳、分管政法副书记李东,副书记、纪委书记袁正军。

侯卫东将在书记办公会上提出了“南城开发的实施方案”。

从内心深处,他对段宜勇大力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南城是持否定态度,只是作为领导集体的一分子,必须要无原则地执行市委的决定,这是政治纪律和规矩。但是,如何执行市委的决定则大有讲究,侯卫东的南城开发方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先地下后地面,先外围后中心,先建城后拆迁”。

他准备用这个实施方案,尽量减少大规模开发南城有可能带来的矛盾。

先地下后地面:南城是老城,建成之时只有极为简陋的下水道管网,早就不能承载日益增加的人口。有两个问题特别严重,一是多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大范围地深度污染;二是南城房屋密集,每次下暴雨就必然会出现淹城现象,曾经有一年还曾经发生河水倒灌,将居于地下室的老夫妻淹死。

侯卫东想趁着南城改造之机,将地下管网彻底改造,永久性地解除南城污染和排水的两大隐患。

先容易后困难:南城是密集的老城区。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弱,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造的地步。在改造顺序上,则采取先易后难,尽量减少与居民之间的矛盾。

先建城后拆迁:要改变北城无法改造的思路。在北城建成一座新城,有效分流老城区居民,转变老城区居民思路,再适时在南城拆迁。这个思路主要是修正开发南城的急切做法,同时北城南城联动,有意识地将南城居民引导到北城。

当侯卫东将此方案提出来以后。段宜勇脸色顿时就变了。在他心目中,侯卫东方案可以称作为典型的阳奉阴违的方案,实质上否定了市委作出的开发南城的决定,将开发南城变成了实质性的开发北城。

若按照此方案实施,蔡彭健提出的南城方案完全不同。而蔡的背后则有高。

因此。段宜勇不能认同侯卫东方案。他反对侯卫东方案的理由有一条:北城遍布废弃旧矿井,老垃圾场,交通不便,如果能够开发,早就开发了,只有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谈及开发北城的问题;然后道:“南城改造是数十万居民的共同意愿,只要工作做得细。一定能成功。我们要统一思想,集中全市力量,建好南城。为全市人民谋福利。”

王高阳、李东、袁正军三位副书记已经清楚地看到段宜勇和侯卫东各自观点的差异。

副书记、纪委书记袁正军道:“侯市长不太了解北城的情况,茂云无数党政领导都有改造北城的想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施,还是那句老话,等后代比我们更强了,经济更发达了。才能开始搞北城。”

党群副书记王高阳不愿意参与到两个一把手的争议中,道:“搞城市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必须慎重。”

李东道:“不管北城和南城,总之不能有群体性事件。工作必须细,方案必须实。”

一正四副五位书记,没有人明确支持侯卫东。

段宜勇占据了绝对优势,基本上否决了侯卫东提出的“南城开发的实施方案”。

侯卫东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作为茂云市长,明知开发南城方案有问题而不提出来,则是失职。今天在书记办公室正式将自己的对开发南城的修正方案提了出来,不管结果如何,算是尽到了作市长的职责。

他将在正式场合不再提及此方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此方案,他准备将自己的方案细分,以不同工程的面貌出现。

这些工程多数都争取到了中央和省级支持,属于戴帽子工程,主要资金来自上级,地方要出一部分配套资金。换一个说法,这些工程将不再是侯卫东提出来的改造方案,而是一项又一项由上级支持的工程。

最先开工的就是南城地下管网改造工程,经过侯卫东多次前往省里协调,最后确定下来每公里地下管网由省里补助六十万元,六十万元里面有中央和省里的资金。当此协议签署以后,没有任何领导能提出不搞地下管网改造,毕竟这是和上级挂了钩的对整个城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除了地下管网工程以外,废旧矿山改造、棚户区改造、河道改造以及旧垃圾场改造都基本遵循此模式,唯一不同之处于在有的工程上级资金多一些,有的工程上级资金稍小一些。

段宜勇知道侯卫东对待南城开发的态度,并不指望其全力以赴,只要他不在公开场合唱反弹就行。在开发南城工作中,他主要依靠市委常委、副市长姬程。

侯卫东是从省政府空降到茂云,从沙州调到茂云的干部只有两人,一是秘书晏春平,另一个就是水利专家沈东峰。

沈东峰主要承担河道改造以及地下管网改造工作,每天忙得脚板翻到脚背上,天天守在河道施工现场,经常被弄得泥水满裤腿。

私家侦探麻贵在一个周末,将偷偷安放在沈东峰办公室的录音录相设备取了出来。

李太忠叫上小车,四十多分钟来到岭西刘大军家。

刘大军换了便装在客厅里等着,开门道:“你弄到了什么证据。”李太忠道:“把电脑打开,放光碟。”

电脑画面出现沈东峰以后。李太忠点了一个暂停,道:“这人是沈东峰,他以前是沙州农机水电局副局长,最近又调到茂云搞水利改造,是侯卫东最得用的心腹之一。他肯定掌握得有侯卫东违法犯罪的事实。”

画面出现陆小青时,他又点了一个暂停,道:“这人是陆小青,以前是岭西省建筑协会的老板主席。陆小青送了一个盒子给沈东峰,估计是贵重物品或者是钱。”

刘大军仔细看了光盘,道:“这种非法取得的证据上不得法庭。只能作为调查侯卫东的线索。大哥把这光碟留在我这里,我研究几天。”

李太忠兴冲冲拿来一个光盘,以为刘大军可以凭此调查沈东峰,闻言颇为失望,道:“二弟。我的岳父、你的侄儿都是被侯卫东害死的,此仇不报,我死都不能瞑目了。你找个借口将沈东峰弄进来,百分之一百能审出事情来。”

“我不能用这种生硬的办法,必须得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法来查案子。”刘大军又解释道:“岭西官场商场就和围棋棋盘一样,通过一条条线连结在一起,两点之间不管隔得多远都能通过线条联系起来。我可以通过这个光碟查看与沈东峰有过接触过的人,只要有案子牵涉到光碟里出现的人。调查沈东峰就顺理成章。现在凭着这个光盘去调查,这是违法的,你和我最终都脱不了干系。”

李太忠神情灰暗地道:“通过你的方式来查案子。这要等到何年何月。”

刘大军道:“现在案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往往都是窝案,一牵就是一大串。沈东峰在水利系统手握实权,工作时间又长,与老板打交道的时候很多。而这些老板并非只与沈东峰一人接触,只要在其他案子中有这些老板的事情。顺藤摸瓜,自然就会将沈东峰牵出来。只要他被牵进来。开口是必然的。”

方杰老县长对刘大军有恩,刘大军也是知恩图报之人。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李太忠是不惜一切代价替儿子报仇,刘大军做事的前提是不违法、不把自己搭进去,其底线就是不运用非正常手段办案,不制造冤案。

他对于查办沈东峰有相当信心,原因很简单:通过这个非法光盘,能看出沈东峰与各路老板都有交往,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这人十有八九有问题。

李太忠急于报仇,对于刘大军做事的方式很是失望,但是又不能强迫刘大军。刘大军如今在省内已是重要人物,并非早年无依无靠的孤儿。

李太忠离开刘家,开车回沙州,又从沙州回到了成津县的别墅。

到了家,见女子两眼泪汪汪地坐在沙发上,不耐烦地道:“你搞什么名堂,又没有欺负你,哭啥子哭。”女子道:“我没有哭,肠胃受了凉,肚子不舒服,才吐了。”李太忠怔住了,道:“你吐了,第一次吐?”女子道:“嗯。昨晚穿得少,估计是凉了肚子。”李太忠转身就走,女子追到门口,道:“我真没有哭。”李太忠没有回头,道:“我去买早孕试纸。”

到了药店,售货员得知头发花白的李太忠要买早孕试纸,面露疑色。生儿子是李太忠的大政方针,他哪里管售货员的目光,道:“买十个早孕试纸。”

付了钱,拿着一堆早孕试纸回到家,进门道:“这是早孕试纸,你赶紧去卫生间小便,把小便尿到杯子里,然后把试纸放在小便里,里面有说明,你自己去看。”

女子拿着早早孕的说明看了起来,道:“老公,说明书上说早上测试才准。”李太忠道:“我买了这么多试纸,不怕浪费,你现在就用。”

女子从卫生间出来后,手里拿着试纸,道:“只有一条线。”李太忠接过试纸,凑在眼前细看,万分遗憾的是确实只有一条线。他随即克服心中的气馁,道:“你为什么平白无故地吐,肯定怀了孕,明天早上接着试。”

这是难熬的一天。

晚上,李太忠忍不住给刘大军打电话,“二弟,现在进展得怎么样。”刘大军道:“哥,现在还在找线索,理思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每一步我们都得走稳。”李太忠道:“我确实心急了,想早点看到结果。二弟,你还是按照你的方法办。”

早上六点,李太忠将女子推醒,递给她一根早孕纸,道:“早上测早孕纸效果好,你赶紧起来。”女子拿着早孕纸到卫生间,李太忠如困兽一般在卫生间门口转来转去。女子出来时,手里举着早孕试纸。

“一条还是两条?”

“两条。”

李太忠接过试纸,如捧着珍宝一般来到灯下细看,早孕试纸上果然是清晰的两条横线,他大吼一声:“老天有眼,我们李家有后了。”

这一瞬间,有了后代的喜悦盖住了对侯卫东的仇恨。

第920章 多事之秋(上)

时间过得很快,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转眼就来到2005年元旦。

侯卫东刚刚开完茂云籍成功人士回乡座谈会,接到了楚休宏的电话。

“侯市长,我是休宏。”楚休宏声音异常沉重,道:“周省长走了。”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周昌全副省长一直在与病痛作斗争,无奈人想胜天总不如意,在出现了疼痛、腹水、黄疸等症状以后,周昌全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于2005年元旦凌晨两点与世长辞。

侯卫东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尽量控制着情绪,道:“周省长什么时候走的?”

楚休宏作为周省长的秘书,在其生病这一段时间长期跟随,对周昌全感情很深,语带哽咽地道:“凌晨两点。”

侯卫东道:“我随后就过来。”

楚休宏道:“周省长到了殡仪馆,灵堂就设在殡仪馆,这也是周省长的愿望,不要大操大办,就开一人追悼会,由省里作一个评价就行了。”

侯卫东道:“那我马上就过来,直接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