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圆月就显得稳重许多了。

她低声在薛琬耳边说道,“银票的事已经都弄好了。”

虽然还有许多悬而未决之事,但大家都坚信,所有的事都会顺利地解决,未来也一定会美好的。

四人欢欢喜喜地吃完了这一顿,虽然掌柜的竭力不肯要收席面的费用,但萧然也还是偷偷给了银两。

刚一出大福记的门,薛琬就听到路上有八卦的行人在悄声议论,“你听说了吗?李丞相的那个大孙子,原来不是大公子亲生的!”

“什么什么?就是李大公子从外头领回来那个孩子,直接逼死了大奶奶的那个?不是亲生的?”

“那李大奶奶死得可真冤啊!”

这种名门世家的风流事,最容易传播,不一会儿,整个皇城都会人尽皆知。

薛琬噗嗤一笑,“看来魏五姑娘还是挺有能耐的嘛!”

第136章 房契

魏玳瑁为了给亲姐报仇,早就已经积蓄了宏大的力量。

她缺少的只是对付李丞相那样权势赫赫之人的经验,只要稍经点拨,做的会比任何人都要好。

毕竟……她可是为了要让李舒泽损兵折将,而不惜将自己的名声抛掉之人。

魏玳瑁,从不胆怯,也很有勇气和斗志。

是个人才啊!

薛琬很喜欢这泼辣的姑娘,甚至经常想,若皇城中这些世家贵族小姐都有这样的勇气和执拗,那盛朝,或许能像几百年前那样,再降临一位女帝。

李大公子的传闻,像星星之火,很快就燎了原。

薛琬回到靖宁侯府时,就听到了府里的下人在议论,“李大公子的事,你听说了吗?”

“什么事?”

“哎呀,老吴出去办事回来,不是说了李大公子那件事?就是他那外头抱进来当宝贝疙瘩的儿子,不是他的!”

“哦,你说那个啊,当然知道啊,阖府上下,还有人不知道的吗?”

“你说李大公子这丑事,整个皇城的人都知道了,他会怎么对付那外头来的女人?要不是那女人,李大奶奶也不会死呢!”

薛琬啧啧称奇,“想不到悦来茶坊倒了,皇城的八卦事业居然一点都没有受影响。”

可见,八卦是一种最顽强的精神,像野草的种子,见缝隙就会掉落,见风而长,遇到一点阳光雨露滋润,就会拔地而起。

她的事业,未来可期啊!

小花瞥了她一眼,“小姐,你这个消息未免也太滞后了吧?”

她接着说,“悦来茶坊是倒了,但在原址之上新开了一间茶馆。只不过是换了个老板,换了个招牌,换了一批伙计,其他的可什么都没有变呢!”

一间茶馆?

薛琬眼睛一亮,“是你十一哥开的?”

苏十一果然是苏十一,前些日子才说有这个打算,居然已经将想法变成了事实。

这行动力,啧啧!

小花又瞥了她一眼,“小姐,女人果然不能长期关在深宅大院,会傻的。您有空啊,得多出来走动走动!”

像她就不一样了。

随着易容术越发成熟,她现在每天都会出门松松筋骨。

皇城的这些大街小巷算什么,她的步伐已经远至龙虎拳馆,那可是远郊,她还不是来去自如?

薛琬从小花的眼神里看到了鄙视。

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这丫头……翅膀长硬了,就连小姐也看不上了?伤心!

但,小花确实说得没错,被困在宅院之中的女人,不论是见识还是远见,都远远比不上出门见世面的女人。

所以,搬家的事,还是要抓紧啊!

主仆三人回到望月阁,意外发现薛三老爷居然在。

薛琬高兴极了,连忙上前问道,“爹爹是特意等我的吗?”

薛长安看到女儿高兴,心里也是甜甜的,但老脸却还是习惯性地绷住了,“嗯。有点事要跟你说。”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递了过去,“你大伯父怕我们搬出去没地方住,送了我一个宅子,你看看。”

薛琬打开一看,居然是文昌街的宅子的房契!

她张了张嘴,“大伯父真的将这宅子送给咱们了?”

薛长安点点头,“你大伯父,是个好大哥,也是个好大伯。”

就是有点太好女色了。

小时候,他们兄弟四人一块儿读书,连老四都能坐得端正,就只有大哥偷偷摸摸地跑出去逗小丫头玩。

当时先生就说他以后怕是要折在女色上头,让父亲好好管管。

所以,父亲才特地为大哥说了皇城最老牌的平家的女儿,希望能管束着大哥。

没想到,唉,一言难尽。

薛琬高兴极了,缺什么,就来什么,这宅子简直解决了她很大的问题啊!

她连忙说道,“明日我就和两个丫头过去看看宅子,有需要修缮的地方就修缮一下,等归置个一段时间,正好咱们这里也打包整理好了,就能搬出去了。”

薛长安见女儿这么雀跃,有些小小的好奇,“琬琬,住在这里不好吗?为什么你那么着急搬出去?”

难道,他不在的时候,女儿受了什么委屈?

薛琬冲父亲笑笑,“侯府虽然好,但总不是咱们自己当家作主,搬出去住,当然不如侯府豪华宽阔,但独门小院,住的却都是最亲近的人。”

她顿了顿,“父亲,我很开心呢!”

若是弟弟也能从遥远的江南书院回来,那就好了,虽然已经不是齐齐整整的一家人,可父子三人也该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啊。

不过,薛琬也知道,琛哥儿留在江南才是最安全的。

前世,在江南书院读书的琛哥儿因为不在皇城而躲过了一劫。

可是也因为家族的倾覆,想要活命,也无法再江南书院读书了。

琛哥儿流落江湖,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就算后来,她成为千机司的掌门,派手下耳目到处去打听琛哥儿的下落,却再也没有过他的踪迹。

苏十一安慰她,“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我想,你弟弟一定已经改名换姓,重新开始生活,这会儿,说不定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平凡但安全的日子。”

薛琬也因为这番话,一直都坚信琛哥儿还活着。

所以,尽管无比思念弟弟,但在家族的危机还不能完全确认解除,她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是万万不能将弟弟弄回来的。

琛哥儿活着,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薛长安听女儿这番话,心底隐隐也想起了远在江南的小儿子。

但他是男人,思念这种事,得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哪怕默默地流泪,也只有枕巾知道。

万万不能在女儿面前表露出分毫的。

他抿了抿唇,“你开心就好。咳,那你忙吧,我国子监还有事。”

说罢,他就又挥了挥衣袖,离开了。

薛琬目送父亲离开,然后笑眯眯地对着小花和圆月说道,“啊,明儿开始,咱们就可以有正大光明的理由每日出门了。”

她憧憬着,“修缮老房子,顶多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吧?等到屋子弄好了,咱们就赶紧搬过去。”

自由,彷佛就在眼前。

新生活,近在咫尺。

第137章 婆子

第二日一早,沈氏来找薛琬。

她笑着握住了薛琬的手,“二房后日就要搬了,明儿晚上打算举办一个家宴,也算是告别。到时候,你早些过来。”

有钱就是好。

二伯母的宅子早就准备好了,修了两年,在动了搬过去的心思之后,陆陆续续就将值钱的东西都搬了过去。

剩下的那些,二伯母豪气地说,都不要了。

她不稀罕。

也免得带走了,侯夫人又要编排她什么。

薛琬对二伯母很有好感,除了因为前世的事,也因为她重生的这半年里,二伯母默默地帮助了她许多。

所以,她很为二伯母感到高兴。

她笑着说,“恭喜二伯母。”

寻常的女孩子,若是遇到这种事,难免要哭哭啼啼。

但薛琬却笑着说恭喜。

沈氏就喜欢薛琬这份独特和豪气,她默默地想到了已故的三弟妹。

三弟妹梁氏刚嫁过来的时候,就是那样一个特别的女子。

她出身武将世家,从小舞刀弄枪,但却又饱读诗书,对诗文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

她出生在边陲小城,见识有限,但却又对所有的新鲜事物保持热情和好学,人又聪慧,所以,很快就学会了皇城贵妇人所有的把戏。

她分明是大大咧咧的性子,但却又偏偏心细如发。为了维持丈夫出门在外的里面,以及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她偷偷地当掉了自己所有的嫁妆。

梁氏,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女人。

只可惜,太早就离开了人世……

假若她还活着,那么,看到琬琬长成了一个又漂亮又聪慧又有本事的大姑娘,该有多么开心?

沈氏对三弟妹有很深的感情。

因为她们两个人嫁过来薛家的时间就差了一年,彼此都是外地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与这个家,与整个皇城都是格格不入的。

她们两个一起相伴摸索着掌握这世道存活的法则。

也一起默默地抵御着侯夫人的冷嘲热讽。

结伴在刘太夫人手下生活,慢慢地找到立足这家庭的方法,如何讨婆婆欢心,怎样御下。

甚至还会一块儿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老二和老三这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对她们言听计从。

总之,那是一段很艰辛,但也很快乐的时光。

想到这些,沈氏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很是难受。

薛琬察觉到了二伯母的情绪有些低落,她不由关心地问道,“二伯母,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沈氏叹口气,“托你的福,我就要离开这个令人压抑的地方了,满心满眼都是欢喜。”

她顿了顿,“可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越发想念你的母亲。若她当初能挺过去,今日,欢喜的就不只是我一个人了。”

提到母亲,薛琬的眼眸微微地垂下,她也叹口气,“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母亲她得了不治之症,杏林高手,也莫能奈何。也是她的运数……”

她抬起头来,目光里隐约泛着泪光,“母亲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沈氏的脸色忽然有些凝重,她欲言又止。

终于,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这才低声说道,“琬琬,你母亲,真的是得了不治之症去世的吗?”

薛琬一愣,随即脸色一变,“二伯母,你何出此言?”

沈氏见四下无人,便悄声说道,“那时你还小,或许记忆不深刻。但我却是知道的。”

她顿了顿,“你母亲出身武将世家,身子一直都好得很,她嫁过来后,也勤加锻炼,每日都有早练,那身板,比寻常男人还要强。”

薛琬的脸色一下子白了,“是啊,母亲从小就让我和她一块儿扎马步,所以,我的身子也比寻常的姑娘家要上许多。”

她还记得大冬天的,她母亲还让她跳进湖水里游泳,说这样能够让她体魄强健。

她不肯,她母亲就抱着她一块儿跳进去。

后来,她果然病了,但母亲却丝毫都没有问题。

母亲说,这是因为她长期锻炼,所以才会百病不侵。

她便硬着头皮跟着母亲一起冬泳。

过了一整个冬天之后,她的身体果然也强健起来,再也没有得过风寒。

照道理说,这样的母亲,是不会因为一场小小的风寒而被击垮的。

可是,三年前,母亲却只是因为淋了一场雨,就病倒了,并且缠绵病榻不起,一日比一日虚弱。

也请过不少太医,但都束手无策,只说母亲得了绝症,但具体是什么绝症,却没有人能说得出来,顶多告诉她,是因为风寒所致。

虽然她不肯相信,但母亲还是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渐渐的,她和父亲也都接受了这个事实。

但今日二伯母却问她,相信不相信?

她……不相信。

沈氏皱着眉头说,“你母亲病得太突然了,去得又太快,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她接着说,“后来我仔细想想,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寻常风寒而已,也看了太医,也请了郎中,一副副好药下去,怎么就能一点起色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