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出嫁这一日,婉玉一夜都未睡安稳,半梦半醒之时,只听耳边有人笑道:“新娘子起床了。”婉玉睁眼一瞧,只见紫萱抿着嘴站在床头,婉玉揉着眼睛坐起来道:“这还不到卯时,你怎的来了?也不多睡一会儿。”

紫萱道:“今日你出闺阁成大礼,要操持的事情多着呢,我哪里躺得住。”说着引进来四个嬷嬷,身后又跟着四个抬着大木桶的粗使丫头,怡人和采纤上前服侍婉玉沐浴更衣。待穿得了衣裳,嬷嬷们便替婉玉绞脸梳头,又施脂粉。

一时怡人端了托盘上前道:“厨房刚熬好的碧粳粥,刚蒸好的八珍糕,姑娘好歹吃点垫垫肚子。”

紫萱听了打趣道:“再过会子可就不能叫‘姑娘’了,要改口‘晟三奶奶’,待去了杨家万万别叫错了。”

丫鬟们听了抿了嘴笑,婉玉拈了块八珍糕塞到紫萱口中道:“远大奶奶先吃一块歇歇嘴罢。”这一动碰得头上的凤冠叮咚作响,一旁的老嬷嬷忙道:“姑娘奶奶莫动,刚梳好头,碰乱了怎么得了。”

婉玉便不再与紫萱玩笑,拿了块糕饼放在口中,刚咽下肚便听门口一阵响动,吴夫人带着梅家各房的亲戚及世交好友的内眷一涌而入,人人赶着凑趣儿,这个赞“新娘子好生标致”,那个又夸“这闺女是有福气的,跟新姑爷郎才女貌”。

婉玉抬头微微一笑,目光在众人身上一扫,见都是极相熟的亲戚朋友,紫萱早已满面带笑的上前招呼了。待趁旁人不备,紫萱凑在婉玉耳边道:“本来三堂叔家也要来,太太说到做到,真真儿把堂婶子和那对双生小姐妹挡在外头了。”说完腿脚生风,又忙不迭的出去招待宾客。

婉玉暗道:“这一番母亲动了气性,我出嫁后过得平顺还罢了,若万事不顺意,只怕母亲便要一直跟三堂叔家交恶了。母亲对我疼爱之深纵万死也不能报。”想着眼泪便已滴下来,又不敢痛哭,忙拿了帕子蘸干眼角,拉了吴夫人的手不语。

吴夫人拍着婉玉的手道:“日后在杨家过得不舒坦,只管回咱们自己家来,若受了委屈便只管跟我说,你重活一回,万不用再事事委屈自己,杨晟之若同他兄弟一般,你就向他讨一纸休书,我跟你爹爹还有你兄弟活着一天,便有你一口饭吃。”

婉玉听了此言愈发撑不住,道:“是女儿不孝,总让爹娘操心…”说着便哭了,吴夫人也跟着红了眼眶。

正此时喜娘进门道:“吉时到,杨家上门迎亲了。”吴夫人闻言亲手夹了一块糕喂到婉玉口中,又执起龙凤呈祥的盖头蒙在她头上。

梅府门前早已鞭炮鼓乐齐鸣,热闹非凡。杨家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前有十二个小厮,手举大红的招牌等陈设、百耍,身后又跟十二人,手擎大红宫灯,杨晟之穿大红喜服,骑高头大马,满面春风,身畔骑马跟随的十几位公子若非翰林院的同窗便是世家子弟,有孝国公李岑之子李榛,忠勇侯谢灵之孙二等男戚谢广升,神武将军张亮之子六品游击张彪,中极殿大学士杨辅之孙翰林院五品庶吉士杨宁,户部尚书林世维之孙翰林院五品庶吉士林良羽,都察院右都御使陈志之孙翰林院侍读陈斌,余者均是本地有头脸的乡绅名流之子,不一而足,众公子锦衣华服,气势非凡。其后又有一台十六人抬的花轿,一色光鲜夺目。一众人浩浩荡荡而来,压了整整一条街。

杨晟之至梅府大门前,拱手作揖道:“杨晟之前来迎亲。”言毕从袖中摸出几封红包顺着门缝塞了进去。守在门前的是梅家一干亲戚男眷,为首的正是梅书远和梅书达两兄弟。梅书远□清静,只管揣着手在一旁笑,梅书达因他在京城时节早已和杨晟之混熟了,便未曾为难,只命他当场讲了两个吉庆的典故便将门开了。梅家一时间愈发人声鼎沸起来。

吉时到,婉玉由喜娘搀扶上轿,她慢慢想到自己上一世被害沉湖,而后还魂重生,再大仇得报回到父母亲人身边,如今竟又再一次出嫁,不由百感交集,直至下轿入杨家拜堂礼成还恍如做梦一般。

行礼毕,杨晟之同婉玉进入洞房,屋中自有经事的老妈妈们引着二人坐床撒帐。杨晟之擎着秤杆将盖头掀了,只见得婉玉半垂着脸儿,端的是粉腻酥融,皎若秋月,不由看得怔了。婉玉微微抬头一望,只见杨晟之一脸喜色,正呆呆望着她,婉玉面上一烫又赶紧将头低了下去。只听耳旁有人哄笑道:“晟三爷爷,别光顾看着三奶奶傻笑忘了手里的物什!”

杨晟之方才回魂,忙将手中的秤杆盖头交由喜娘手中。婉玉展眼一看,只见屋中站了不少女眷,妍玉、柯颖鸾、杨蕙菊等人均在,人人神情各异,婉玉稳了稳心神,仍垂首做了娇羞状。杨晟之只是含着笑,一径儿瞧着婉玉,怎么都觉看不够,心里有话,但碍着人多又讲不出,只觉得心中欢喜不尽,手心高兴得都痒了起来。

一时又有人端来子孙饺子和交杯酒,二人按旧例行礼后,众女眷便笑道:“晟哥儿别在这儿对着新娘子相面了,快去陪宾客吃酒罢。”说说笑笑将他推了出去。

杨晟之刚走,妍玉便走上前对婉玉不冷不热道:“倒是缘分,想不到你我又同进一个家门了。”

婉玉抬头一看,只见妍玉今日虽穿了极艳丽的海棠红的吉服,脸上亦用了不少脂粉,遍身珠翠环绕,却不复明艳俏丽了,虽还是美人,但眉目间却带着凌厉沧桑之意,与往日截然不同,婉玉盯着妍玉的双目看了片刻,又垂了头轻声道:“我年纪轻不懂事,还望嫂子日后多多照拂。”

话音未落,柯颖鸾便上前亲亲热热握着婉玉的手笑道:“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原就看着妹妹面善,与你投缘,想不到今日真成了妯娌了。”话一出口,杨蕙菊便轻轻“哼”了一声。

婉玉心中冷笑道:“当日你怂着双生小姊妹与我争持,我倒没瞧出你觉得与我投缘了。”口中却道:“是二嫂抬爱。”说着用余光向旁一扫,见杨蕙菊正站在绣屏边上,穿一身桃红五色刺绣的吉服,手中捏一方帕子,嘴角挂两分哂笑,神情傲慢。

柯颖鸾还欲多说两句,便听杨蕙菊道:“外头一堆宾客等着招呼,我就先不留了。”说完瞥了柯颖鸾一眼便推门走了出去,柯颖鸾笑容一时僵在脸上,立时又堆了笑道:“那新娘子便好好歇歇,外间门口就守着小丫头子,我们先走了。”

言毕,一众女眷跟在妍玉和柯颖鸾身后走了出去。婉玉长长出一口气,怡人和采纤俱已围了上来,一个替婉玉除去凤冠,另一个则端了茶点上前。怡人低声道:“菊姐儿已出嫁了,倒是不妨事,但看着妍姑娘的模样,怕是日后不善,还有二奶奶也不是省事的。”

采纤撇着嘴道:“昊大奶奶神色好才叫有鬼,前些日子她刚把自己身边一个叫红芍的丫头给昊大爷做了通房,大爷爱得跟什么似的,见天连自个儿的正房都不回了。”

婉玉闻言吃了一惊,同怡人对望一眼,道:“红芍?她当初不是随妍玉同杨昊之私奔么?这样的刁奴怎还留着?依着柳府的治家手段,这丫鬟不是被打死,也早该逐出府去了。”

采纤道:“这丫头当日存了心眼子,跟着昊大爷到杨家来了,并未回柳家。后来笼络住大奶奶,依旧留在身边做了大丫鬟。前段日子昊大爷同太太的丫鬟有私情被大奶奶撞破,还因此事小产,昊大爷虽面上认了错,但到底消停不住,上个月又看上太太另一个丫鬟,昊大奶奶气得回了一趟娘家,待她回来倒像转了性一般,将红芍给昊大爷收用了。”

婉玉冷笑道:“这必是孙氏给她支的招,依我之见,怕是不顶用的,杨昊之乃酒色之徒,岂是收用一个风骚些的丫头便能治住的。”又看着采纤笑道:“这些事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采纤道:“前些日子因张罗喜事,姑娘总命我到杨家办差,我同杨家里上下的丫头婆子们磨磨牙,自然就听到耳朵里了。”

婉玉靠在床头道:“还听说什么了?说来我听听。”

采纤道:“旁的倒也没什么要紧,就是二房那头,景二奶奶总贴补娘家,闹得杨家太太不高兴,姑奶奶在柯家也闹婆媳不和。”

婉玉说:“这我知道,瑞哥儿夹在当中为难,干脆裹了铺盖眼不见心为净,到书房去睡了。”

采纤道:“正是因为去书房才惹了事,瑞二爷竟跟一个茶房里烧水的粗使丫头勾搭上了,闹着要收做通房,姑奶奶死也不答应,她婆婆便抓了把柄说她不贤惠,后来姑奶奶到底是应了,把那丫头拘到跟前管教,没几个月便染了病,如今要死不死的,听大夫说就是耗日子罢了。”

怡人道:“这般下了手,瑞二爷还不跟姑奶奶闹起来?”

采纤道:“闹了,瑞二爷还亲自拿了银钱给那丫头看病,几副汤药灌下去也未见什么起色。”

婉玉叹一口气,心道:“杨蕙菊到底嫩了些,沉不住气,哪有如此明目张胆的,不过是个烧水的粗使丫头,瑞哥儿哪就真瞧得上,执意收用不过是为跟她怄气罢了,就算留着日后也掀不起风浪,待日子长了,事情一淡,瑞哥儿也没了长情,慢慢收拾也不迟,赶在这个当口,倒真叫人说嘴了。”心中慢慢想着,怡人在她耳边问道:“姑娘可要洗脸梳妆?”

婉玉点了点头,怡人便走到外间唤了个小丫头子来,不多时便有丫鬟捧着铜盆、靶镜、毛巾等物鱼贯而入。怡人和采纤伺候婉玉净面,重新梳洗一番,又换了一套干净簇新的衣裳。梳妆才毕,便又有丫鬟用托盘端了几个菜进屋,摆在桌上道:“三爷说奶奶恐怕一整天都没怎么吃东西,让厨房备了几个姑娘爱吃的菜,若不对胃口,命小厨房另做就是了。”婉玉往桌上一瞧,见每样菜都是她平日里爱吃的,心中不由一暖,命怡人掏出红包来赏了。

采纤笑道:“三爷待姑娘真好,赶明儿回了老爷太太,也好让他们放心。”

婉玉坐下慢慢用了饭,而后采纤和怡人方才吃了饭,小丫鬟撤去残席,婉玉喝了两杯淡茶,坐在床上等候。

约莫到了亥时二刻,房门一开,有人道:“三爷来了。”婉玉心里一紧,只见杨晟之由两个婆子扶着跌跌撞撞走了进来,走至床前便一头栽倒。婉玉只闻得一阵极重的酒气,忙跟婆子将杨晟之从床上翻正了,那两个婆子口中不断说吉祥话,怡人掏出喜钱赏了,二人方才退了出去。

婉玉道:“采纤,你快将醒酒汤端上来,再去绞块热毛巾。”说着坐到床前看着杨晟之道:“怎醉成这个模样,明日定要头疼了。”话音未落,便觉得手被人攥住了,只听杨晟之道:“我这是装的,哪能真醉了。”婉玉一怔,只见杨晟之已睁开眼,笑盈盈的看着她。

婉玉脸上登时烫了起来,杨晟之坐起身目光灼灼盯着她,半晌方才道:“你今日美得紧,比我念想里的还要好看…”说着瞧见婉玉乌发中别着的正是他送的梅英采胜簪,愈发笑得收不住。

一时丫鬟端了洗漱之物来,待服侍二人梳洗了方才退了出去。屋中静静的,杨晟之伸臂搂了婉玉叹道:“今日我娶了你,不会是做梦罢?”顿了顿又道:“我费尽思量才将你迎娶进来,即便是考试都未曾这般尽心过。”

婉玉闻言一推杨晟之胸膛,睁圆了双目道:“有档子事儿我还想问你,你进宫求淑妃,怎把太后都惊动了?”

杨晟之笑道:“这也是机缘巧合,当日我进宫觐见淑妃,禀明因我失察之故有损你的名誉,想请淑妃娘娘出面做主,恰有个在太后跟前当差的老嬷嬷到淑妃宫里赏赐东西,回去便将这一桩事同太后讲了,太后便召我进去问了话,如此这般,也是我们夫妻有这样的缘分。”

婉玉伏在杨晟之肩头低声道:“你日后可要待我好些。”

杨晟之道:“如今说什么都是空话,我们日后长长久久的过日子,你便知道我的心了。”说完便细细亲在婉玉唇上。

窗外和风脉脉,愈发静了,只有轮圆月挂在梧桐树梢。

作者有话要说:主要是那个新婚肉戏闹的,迟了两天才更,我写了删,删了写,最终悲催的发现,我写不出来温情唯美的肉戏。但凡写出来的无一不带着赤裸裸的猥琐意味,而且是极度猥琐 !为我对H的品味深表歉意,于是只能省略一万八千字,大人们自行想象了>_<

行了,成亲了,其实成亲这场是个鸡肋,觉得写起来实在没啥意思,可是不写大家总觉得少点啥,于是写了,还是后头的比较有趣,哈哈

感谢观赏

第四十一回【上】

杨晟之半梦半醒之际只觉口干,便欠起身,刚欲掀幔帐唤翠蕊倒茶,忽瞧见身边鸳鸯枕上青丝散落,衬着一张芙蓉面,粉琢玉砌一般。杨晟之一怔,方才清醒过来,嘴角立时挂了笑,伸手拨开婉玉额前的长发,看着伊人桃颜杏腮,只觉喜悦将要从胸口里溢出来,俯身便亲了过去。

婉玉睡得迷迷糊糊的,合着眼伸手推道:“我还困着,身上酸疼,你到别处闹去。”杨晟之伏在婉玉耳边轻笑道:“我能往哪儿去呢,我就在这儿瞧着你。”说着细细亲她的脸儿和脖子,只觉肌肤滑腻,鼻间闻得一股幽香,浑身一紧,伸手就往被中探去。

这般一闹婉玉倒醒了,惺忪着一双秀眸,待瞧见杨晟之,双目立时睁大,脸儿也烫起来,在被里按住了杨晟之的手,垂着眼帘,声音好似蚊子一般说:“前儿闹到半夜,我还没歇过来…浑身疼着…”

杨晟之心中爱怜,前额抵在婉玉额上,道:“那我不闹了,你再睡一会儿。”言罢翻身躺在婉玉身边,又伸出胳膊揽着她。

婉玉道:“不知什么时辰了,若睡过了就不好了。”

杨晟之掀开幔帐往外看了看道:“天还擦黑呢,时候还早,再说有丫鬟进来叫,你安心睡就是了。”

婉玉合上眼,杨晟之却忍不住伸手抚摸她后背,又去捏她的腰,婉玉叹口气,睁开眼道:“我不睡了,你也不准再闹,咱们俩斯斯文文的说话儿。”

杨晟之道:“这个好。”便问婉玉原先在柳家的光景,亲生母亲如何,在梅家又过得如何,婉玉只笑不答。杨晟之道:“起先我跟你倒也见过,那时妹妹总不爱搭理我,只同柯瑞一处玩,但那回跟你在山洞里撞破柯瑞跟妍玉的事,我却觉得你同往日里不同了,像变了个人似的,有几分我早逝大嫂的品格儿。旁人皆道你自到梅家去便出挑大气了,我却知道不是,不知是何故?”

婉玉知杨晟之精明,不是用散话哄得过去的,便道:“我还想问你呢,我先前名声不好,还是庶出,不过是脸蛋俊俏些,又沾了点梅家的光,你却一径儿要娶我,不知何故?”

杨晟之用手绕着婉玉头发道:“我早就同你说过了,自那回跟你在柳家的假山上碰见,我便觉得是撞到胸口上。你当日就背着我站在跟前,我心里就扑腾腾的,日后每见你一回,心里就多几分念想。况我向来不看重名声传得如何,那东西本就掺着谬误,先前别人提起我,十有八九皆说是‘窝囊书呆子’,如今提起来谁不说声‘杨大人’。我有耳闻说柳家孙夫人暗中薄待你,你传了不好的名声出来恐也与她有干连了,因为我见着你,便知你不是那样的人。”说着在婉玉额上亲了亲。

婉玉心里益发暖起来,半晌道:“那你同我说说,你小时候是什么光景。”

杨晟之道:“我是庶出,明面上的月例和吃穿用度同别的兄弟是一样的,但到底还是差着,姨娘不讨父亲欢喜,有道是‘奴大欺主’,有些头脸的奴才也都给我们脸色看。”婉玉听到此处暗道:“婆婆的兄弟是柳织造,杨家惯做绸缎生意的,处处需依仗柳家,自然要当菩萨供着,原先听说公爹有两个通房丫鬟,后来到四十岁上又收了个极貌美的,但这三人有一个死了,另一个后来嫁了人,剩下的那个也跟摆设似的。郑姨娘能熬到如今也是造化。”口中却道:“你接着说。”

杨晟之道:“我到了四五岁开蒙,家中请的私塾先生并不肯十分用功教我,姨娘便将我送到庄子上请了先生来,我唯恐让府里人知道,索性扮得呆傻些。在庄子上却好,我小时体弱,庄子上的汪庄头原是个练家子,当了几十年武师,后来伤了腿方才不做了,教了我一套太祖长拳,我日日打拳,身子骨结实不少,也鲜少得病。”

婉玉笑道:“怪道你生得高大魁梧,肤色比你兄弟黑些,又比寻常富家子弟能吃苦,原来不是娇养出来的。”

杨晟之搂了搂婉玉肩膀道:“在庄子里除了读书还能偷溜出去同一干年纪相仿的孩子四处玩耍,冬天骑马踏雪,夏天河里游水,比在府中有趣多了。回头也带你去看看,如今那处庄子已是在我名下了。”

刚说到此处,只听见有脚步声传来,怡人隔着床幔子唤道:“三爷、三奶奶,该起床了。”婉玉和杨晟之便起床,怡人、采纤并夏婆子先伺候婉玉到屏风后沐浴,翠蕊方才带了丫鬟进来服侍杨晟之。

婉玉梳洗已毕,从屏风后出来,屋中早已收拾妥帖,杨晟之头绾一支玛瑙流云簪,着一袭大红的缂丝袷纱八团倭锻排穗蟒袍,束着亮灿灿的嵌金镶玉攒花结腰带,脚上登青缎朝靴,整个人焕然一新,愈发挺拔轩昂了。翠蕊殷勤服侍,一时跪在地上整靴,一时立在身后理衣,见婉玉出来虽低了头,但也不避让,溜着眼打量,瞅见婉玉看她,又忙把眼神收回来。

杨晟之正坐在八仙桌旁吃茶,见婉玉笑道:“刚丫头们说厨房里熬了燕窝粥,秋分之后难免犯咳嗽,燕窝滋阴补气,咱们吃一碗再去磕头敬茶。”

婉玉由丫鬟服侍着换衣裳,口中道:“不好,就怕晚了时辰。”

杨晟之道:“晚不了。”又对翠蕊道:“端两碗粥并两三样小菜来,清淡些。”翠蕊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待翠蕊端着托盘回来,婉玉已收拾停当,头绾金镶五凤戏珠嵌宝钗,耳垂琥珀银杏坠,颈戴百蝠盘云赤金璎珞圈,身穿正红的百子缂丝掐金衣,腰间束着五彩如意长穗绦,系着翡翠八宝,腕上戴一对金镯一对玉镯,因怕金玉相撞,又在当中戴一个红珊瑚手圈。杨晟之双目发亮,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美得很,就该这样打扮。”说完站起身走到妆台边上,拿起一支摞丝金簪插进婉玉乌发里,左右打量,又止不住笑。

婉玉面上发烫,推了杨晟之一下轻声道:“你这是做什么,丫鬟们还都在呢。”

杨晟之浑不在意,拉了婉玉的手坐到桌前道:“快点吃罢。”说着殷勤的夹了一筷子菜。翠蕊在一旁看着心里酸涩道:“我伺候三爷这么些年,他连个笑脸都鲜少给过。”想着眼眶便红了,一低头掀了帘子走了出去。

婉玉用过粥,府中一个有头脸的老妈妈便到了,引着婉玉和杨晟之先往杨府的祠堂去,叩拜了杨家祖先。杨母这几日身上不好,二人便同去卧房叩拜了,又跟着婆子去了杨峥和柳夫人住的正院。一入厅堂之内,婉玉便瞧见杨峥和柳夫人端坐在上首太师椅上,郑姨娘立在柳夫人身侧,杨峥下头依次坐着杨昊之、杨景之、杨蕙菊,奶娘领着珍哥儿;柳夫人一侧下手坐着柳妍玉、柯颖鸾和柯瑞。

婉玉走上前,早有婆子设下拜垫,婉玉便跟杨晟之双双拜倒行礼。杨峥满面春风,上下打量婉玉,越看越满意,伸手从袖中套了一封又厚又沉的红包递到婉玉跟前道:“夫妻和美,早日开枝散叶才是。”柳夫人面上亦带了笑,给了红包道:“婉丫头嫁进来就是一家人了,家里的人你也都是认识的。”说完一一指道:“这是你大哥、这是你二哥,这是你妹妹,这是你侄子,这头是你大嫂子、二嫂子、你妹妹的姑爷。”

杨昊之见婉玉如粉荷垂露,看了眼杨晟之心中羡慕道:“原我就知道婉妹妹是个绝色,我见过的女子当中未有风姿如此绰约者,如今愈发了不得了,杨老三呆头呆脑,倒有这个艳福。”柯瑞想起往昔做小儿女时的光景,不由怅然,免不了盯着婉玉多看了几回,杨蕙菊心中又不悦,只是强忍着未将脸面拉下来。妍玉素不将婉玉放在眼里,想到如今自己嫁了嫡长子,婉玉只嫁了庶子,心里安慰,脸色稍好了些。

一番厮认已毕,杨峥吩咐摆饭,丫鬟们鱼贯而入安设桌椅,男子留正厅用饭,女眷则进了内室,柳夫人、杨蕙菊和珍哥儿入座,郑姨娘、妍玉、柯颖鸾和婉玉立在一旁伺候。柳夫人见了召唤道:“妍丫头一直没调养好,身子骨弱,先来坐罢。”妍玉也不推辞,由丫鬟拉了座椅坐了下来。珍哥儿见了立时伸了小胖手拽了婉玉裙摆道:“姨妈也过来坐。”又扭过脸对柳夫人大声道:“在家里都是姨妈喂我吃饭的,我要姨妈!”

柳夫人有意在新妇面前竖一竖威风,让婉玉立一天规矩,刚欲开口,便听外间传来杨峥的声音道:“罢了,罢了,咱们家人口少,也不用做这些,老二媳妇、老三媳妇都坐罢。”柳夫人听杨峥发话,也不好再拦着,便道:“都坐罢。”

寂然饭毕。丫鬟送上香茶漱口,婉玉又同柳夫人和众妯娌闲话几句便退出来,同杨晟之一道认各房亲戚。

杨家声势虽不及梅家,但亦属本地名门望族,尤以杨晟之金榜题名高中两榜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故家族中前来巴结攀亲的甚多,幸而当中不少人婉玉早已认识,一番寒暄相认过后已到了午时。

杨晟之并不带婉玉回正院,反往东北方去,婉玉眨了眨眼道:“不去正院跟老爷太太一起用饭?”

杨晟之皱了眉道:“不去,去那里做什么?你站着伺候,过了钟点再用饭不是养生之道,我已派了人回了,就说亲戚没认完,不回去吃。”顿了顿又道:“况原先我也都在自己屋里用饭,不去跟前凑近乎。”

婉玉听了此话目光柔和了几分,含笑道:“那咱们便回去,只是珍哥儿找不着我该吵了。”

杨晟之笑道:“他这是瞧见你了,往日里他自己在太太跟前吃饭也好好的。”又想起什么道:“我那抱竹馆本来狭小,与你订亲之后方才扩建大了,你若不喜欢院里花草和屋中陈设只管自己改了去,需要什么只管说,库房里有喜欢的就自己去挑,不可心的就告诉我,让小厮们买新的。”

婉玉道:“不必大张旗鼓的,如今就很好了。”

杨晟之回头一望,见丫鬟都极有眼色的远远跟着,便拉了婉玉的手笑道:“横竖你过两日就跟我进京了,不收拾也罢。我从京城回来之前早已买了一栋三进的宅子,小舅子还去瞧过,说你见了一准儿欢喜。”

婉玉道:“我也想了,这回多陪嫁了下人来,京城里人生地不熟,采买来的不知根底,不如从家带去,你原先身边伺候的人也少,我就从娘家挑了人来,有七八个昨儿就住进来了,还有二十来人,留在娘家等信儿。”

杨晟之道:“这些事你做主就是了,不必来问我。”说话间已回到抱竹馆,二人用罢饭,杨晟之道:“我有一干京城里来的朋友,听说我大喜便非要跟来金陵瞧瞧,有的本不想来,仕达说要壮门面,也千方百计的撺掇人家来,如今这几个都在杨家一处外宅里住着,我需过去招待招待,尽地主之谊。”婉玉忙道:“这个自然,你快去罢,我这里你不必操心。”

待杨晟之走后,婉玉靠在床头眯了一会儿,而后起来梳洗打扮,重新换过衣裳,吩咐怡人道:“把红漆描金的那个箱子打开,我早先在里放了个石青色的包袱。”

怡人听了立刻取了过来,婉玉道:“你同我出去一趟。”说完带着丫鬟先去了柳夫人住的正院,偏巧妍玉、柯颖鸾和杨蕙菊都在,几人闲话了一番。

待从正院出来,婉玉便朝郑姨娘住的跨院走过去。此时夕阳西下,院里静悄悄的,婉玉走到门帘外,问道:“姨娘可在屋里呢?”连问了两遍,方听里头有人应道:“在呢。”话音未落,郑姨娘便从里头挑开帘子,见了婉玉立时眉开眼笑,忙让进屋道:“原来是老三媳妇儿来了,快里头坐。”忙不迭吩咐道:“桂圆,快斟一碗好茶过来。”

婉玉笑道:“叨扰姨娘了。”说着往里屋走,进去一瞧,只见翠蕊正立在屋里,登时就一怔,郑姨娘忙道:“是我劳烦翠蕊过来帮我打结子的。”

婉玉朝郑姨娘笑了笑,在炕上坐了下来,此时桂圆端了茶上前,婉玉端了茶眉眼一挑,见翠蕊仍无半分要走的意思,便合上盖碗笑道:“姨娘要是想打结子,我身边这个也会做些个花样,不如派她跟翠蕊去,两人做还快些。”

郑姨娘摆手道:“哪儿能劳烦你的人。”

婉玉笑道:“姨娘这么说就是跟我太见外了。”说完侧脸瞧了怡人一眼,怡人眉眼通挑,立时笑道:“我这就跟翠蕊姐姐去。”说完上前一揽翠蕊的胳膊道:“姐姐咱们俩上外间屋里,一边打结子一边说说话儿。”翠蕊并不情愿,原想留在屋里听婉玉说话,但被怡人一推也只好跟着走了。

婉玉见人走了,放下茶碗满面春风道:“我看姨娘精神气色都好,竟比我上回见还年轻了,身上穿的袄褂颜色也鲜亮,看料子是织锦的罢?”

郑姨娘见婉玉温柔可亲,又听她赞自己,知婉玉存心讨她欢喜,心中又是熨帖,又是得意,道:“这褂子还是晟儿讨银子做的,我这头上、脖子上、手上戴的,也没有一样不是晟哥儿孝敬的。”

婉玉听郑姨娘说“孝敬”,心里暗暗摇头,面上却笑道:“我也是想来看看姨娘,先前也没得闲儿好好说话。”说完拿了随身带着的石青色包袱道:“这里头是我送姨娘的东西,一件盘金彩绣的袄褂,一条天青色的绵绫裙子,是按照姨娘的身量裁的。另还有一包金三事儿和一根鎏金的簪子,样式都是最新的。”

郑姨娘听完忙把包袱打开,看见两套金器精巧别致,再一瞧衣裳,乍眼并不引人,但仔细看却能看出高雅不凡来,愈发笑得见牙不见眼,道:“你跟晟哥儿大喜,本是我应送东西的,你怎么反倒送了我衣裳首饰。”

婉玉笑道:“姨娘这是哪儿的话,我年轻,初到咱们家来总有不周到之处,还需姨娘提点,送点子小玩意儿也是应当的,姨娘又何必见外呢。”

郑姨娘满面堆笑,口中赞道:“不愧是大户人家里出来的,人长得跟天仙似的,还明事理,我们晟哥儿是个有福的。”待婉玉又热情了几分。一时唤桂圆端瓜果糕饼,一时又叫添茶。婉玉便寻些散话同郑姨娘说,到后来不必婉玉开口,郑姨娘便滔滔不绝,说自己养育杨晟之种种不易,又说先前在杨家如何受了委屈排挤,又说杨晟之如何又出息,说到动情处不由落泪。婉玉脸上挂了笑只听不言,偶尔劝慰两句,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方才告辞而去。

回去路上,怡人低声道:“姑娘备了东西看郑姨娘,太太知道会不会恼了?”

婉玉道:“太太恼了又怎样?我一不管家二不争权,只是安安分分过自个儿的日子罢了,况只是送件衣裳和首饰,也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统共值多少银子呢。可别看这是小东西,郑姨娘和三爷必然欢喜,他们俩欢喜了,日子才能平顺了。”说完扭过头,见翠蕊在一射之地后跟着,微微蹙了蹙眉,扶着怡人慢慢走了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呃,好了,这章貌似也属于不得不交代的情节

等交代完回门,下头就是梅书达的事哈^_^

鉴于大家强烈要求肉戏,回头我单独开个番外,满足各位对极度猥琐H的好奇心 !

被雷到概不负责

感谢观赏

第四十一回【下】

且说翠蕊回到自己房里,推门便看见小丫鬟梨花正拿件衣裳在自己身上比划,梨花一见翠蕊立时慌张起来,赶紧把衣裳藏到身后头,低低叫了一声:“翠蕊姐姐。”

翠蕊疑道:“你藏什么呢?拿出来我看看。”说着走了过去。

梨花往后退几步说:“没,没藏着什么。”翠蕊不理,上前一把将衣裳夺了,展开一瞧,是一件桃红竹叶梅花折枝刺绣的长袄,料子轻软,虽已半新不旧,但仍能看出是件上等的衣服。

翠蕊两指拎着衣裳问道:“这是哪儿来的?你先前断没有这件,莫非你偷了哪个主子的衣裳不成?”

梨花连忙摆手道:“没有没有,打死也不敢。”又小心瞧着翠蕊脸色道:“这是三奶奶赏我的。”

翠蕊吃了一惊:“什么时候?”

梨花道:“就是午饭时,我站在院儿里晾帕子,三奶奶从窗子瞧见了,就把我唤进屋问了两句,听说我自打进府就服侍三爷,已经三年多了,就赏了我两样首饰和这件衣裳。”

翠蕊听完怔怔的,身子一软歪在炕上,梨花赶紧过去轻轻推了她两把,唤道:“翠蕊姐姐,你没事罢?”又小声劝道:“我觉着三奶奶跟咱想得不大像,像个和善的人儿,姐姐也别…”

翠蕊摆摆手,将衣裳塞到梨花怀里,道:“你去罢,我想躺一躺。”说完翻身上床,脸对着墙躺下,泪便滴下来。她本是杨府的家生子,十二岁上到抱竹轩里伺候,这些年朝暮相处情窦早开,对杨晟之自然存一段心思。后来杨晟之金榜题名,翠蕊得知消息梦中都曾笑醒过,心里愈发认定杨晟之是终身依靠,加之郑姨娘也有意抬举她,翠蕊早已觉得自己是杨晟之的人了。谁想杨晟之待她反倒比往日淡了,又娶了梅家过继的女儿进门。她先前听说梅婉玉素有些不好的名声,只怕是不好相与的,心里就存了忧虑。待婉玉进门,她见杨晟之百般温存体贴,心里头就发涩;时方才又见郑姨娘满面堆笑着把婉玉送出来,心里愈发难受;如今连梨花都得了赏,婉玉竟未问过她话,杨晟之也未流露半分抬举她的意思,抱竹轩的丫鬟们只剩了她跟梨花两个老人儿罢了,自己也没个援助靠山,而婉玉身边的丫鬟们个个伶牙利爪,整个儿屋子护得严严实实,她无半分下手的机会。翠蕊前思后想,心不由灰了一半,躲在床上垂泪,暂且不提。

话说杨晟之过了酉时方才归家,婉玉向前一迎便闻到一股酒气,不由嗔道:“怎喝了这么多?”扭头吩咐道:“檀雪,端碗醒酒汤来。”

杨晟之道:“不妨事,朋友在一处聚聚,因是给我道喜,难免多灌了两杯。”

婉玉道:“脸红成这样还说不妨事,分明是吃醉了,回来是坐轿还是骑马?”一边说一边扶着杨晟之往寝室走。

杨晟之并未喝醉,但温香软玉在怀,幽香盈鼻,心中荡漾,索性靠着婉玉,弓着背,把头歪在她肩上道:“骑马回来的。”

婉玉一推杨晟之瞪了眼道:“骑马回来?万一跌了摔了怎么得了?谁同你一起去的?是不是竹风?见主子吃酒了怎也不想得周全些,办事没轻没重的!别的长随和小厮呢?就任你骑了马在街上晃悠不成?”

杨晟之一怔,双目直勾勾的盯着婉玉看了片刻。婉玉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摸了摸脸道:“你瞧什么?”

杨晟之猛一把将婉玉搂在怀里,在她脸上亲了一下,伏在她耳边低声说:“我瞧我媳妇儿长得俊。”

婉玉的脸“噌”一下红到耳根,心里又甜又软,又有些说不清的滋味,拼命推着杨晟之道:“作死呢,丫鬟们还都在。”说着眼睛瞥见檀雪端了醒酒汤进来,见他两人搂在一处又急忙躲了。婉玉大羞,挣扎道:“你不要脸面我还要呢,还不快放开。”

杨晟之将头埋在婉玉颈窝处闷笑起来,仍死死箍着她。婉玉没好气道:“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耍酒疯!”

杨晟之嘿嘿笑着松了手,一头栽到床上。婉玉喘了口气,理了理衣裳,方才叫丫鬟们进来伺候,杨晟之喝了醒酒汤,将衣裳换了,歪在床头看婉玉坐梳妆台前卸首饰,二人有一句每一句的说话儿。先说前来道喜的几位京城官宦世家子弟,又说席间请了哪里得戏班子唱戏,杨晟之道:“小舅哥是个海量,无论喝多少杯脸都是白的。”

婉玉转过头对杨晟之笑道:“爹爹最恨纨绔,唯恐子孙不成器,斗鸡走狗的轻薄事儿一概不准沾染的,达哥儿自小不知挨了多少打,到底也不改,吃喝玩乐,赏花玩柳,样样都不落,他还会唱戏,涂了脸往台上一站,身段唱腔全都像模像样的。”

杨晟之点头道:“是了,听过他唱曲儿,比青云班的小凤音声音还脆亮。”

婉玉道:“今儿晚上他喝了不少罢?不知怎么回家的?”

杨晟之道:“小舅子喝了个半醉,在杨家那处别院里住下了,已经遣了人往梅府上送了信儿,别院里还有下人伺候着,我明儿一早便过去瞧瞧,你放心就是了。”

婉玉蹙了眉道:“别院里住的公子哥儿全都是京城里有来头的,万万别生出什么事才好。”

杨晟之道:“我凡事有分寸,他们跟咱们一同启程回京,横竖也没几天了。”

说话间丫鬟们端了手巾、铜盆、木桶等物鱼贯而入,婉玉看了杨晟之一眼,状似不经意道:“翠蕊从下午就身上不爽利,一直躺着,晚饭也不曾用。我本想唤她来问问话的,见她这样也就罢了。又恐她生了病,让她好生歇歇,晚上让采纤替她服侍你梳洗。”

杨晟之伸出胳膊让采纤把袖子挽了,低头道:“日后这档子事儿不用问我,你做主就是了。”

婉玉看了看杨晟之脸色,试探道:“翠蕊多大了?在你身边伺候多少年了?应是你身边头一个大丫鬟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