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吧,我和云欢不是在学针线吗?就想到了这针线上的事,就想着,要不就裁了针线房去,各房的衣服、靠垫、帘帷,让各房的丫头们领回去做,反正现在咱们家既不出门,也不能待客的,丫头们也空闲得很,跟老祖宗和母亲一说,这回倒是立时就说好。”

古云姗开心的笑了起来,

“老祖宗还夸我和云欢肯用心,学得快呢!”

李小暖扫了眼大睁着眼睛的冬末,看着古云姗,笑盈盈的说道: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若是这样,各院的丫头一来也能有机会学学针线,二来,也不至于太过空闲,倒生出事来。”

古云姗睁大眼睛看着李小暖,轻轻拍了拍手,笑着说道:

“怪不得母亲说你聪明,老祖宗也是这么说的!我和云欢挨个院子仔细过了过,老祖宗那里不去说她,老祖宗的衣服,本来就是碧莲姐姐她们自己做的,母亲那里,会针线的丫头多,贴身的衣裳一向也是丫头们做的,也无碍,我和云欢的院子里理了理,虽说针线好的丫头不多,可也够了。”

古云姗兴奋的长篇大论的说着,兰初重新又泡了茶送上来,古云姗端起喝了几口,放下杯子,接着说道:

“咱们如今都守着孝,衣服、垫子、帘帷,一色都是素的,都极容易做,古萧院子里,菊影和竹枝几个,针线上都极好,再说,他的衣服,一多半都是瑞萱堂那边做出来的,也无碍。”

“我这里,也无碍!”

李小暖学着古云姗的语气,干脆的说道,古云姗怔了怔,笑着说道:

“我和云欢就是担心着你这个院子,魏嬷嬷虽说针线上极好,可一来她年纪大了,二来,她要教导咱们三个学针线,如今府里找她请教针线的人又多,只怕嬷嬷也没空再多做什么活计,这院子里的丫头,除了冬末会些针线,其余的都是原来老宅子里看院子的丫头,哪有能掂得动针的?”

李小暖笑盈盈的转头看着冬末,冬末曲了曲膝,笑盈盈的禀报道:

“大小姐只管放心,松风院会做针线的人可不少,小玉的针线就很好,春俏的针线也不错,兰初跟着学了这些日子,也已经很象样子了,做个素垫子什么的,很过得去了,再过几个月,也就都带出来了,大小姐放心就是。”

古云姗长长的舒了口气,绽放出满脸笑容来,

“那就好!若是这样,明天我就和云欢合计着裁撤针线房的事了,从下个月起,各院的衣服、帘帷等等一应物事,公中只派料子、针线,要穿要用的,可都要自己做出来才行了!”

“大姐姐,要照这样,松风院的丫头再要自己做针线,只怕这院子里的人手就不够使唤了。”

古萧坐在旁边听了半晌,突然说道。

第二十六章 看雨

李小暖吓了一跳,忙摆着手说道:

“古萧不要乱说,你哪只眼睛看到松风院的人手不够用了?就这些人,我还嫌多呢,哪里用的了的?再多一个,我都得头痛死!”

古萧怔了怔,疑惑的看着李小暖,李小暖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古萧忙用手捂了嘴,不敢再往下说了,古云姗飞扬着眉梢笑了起来,

“真是一物降一物,古萧就得小暖管着才好!”

古萧眼睛弯成了月牙,急忙满脸笑容的点着头,

“大姐姐说得对,暖暖说得对!”

李小暖心头紧了紧,隐隐闪过丝不安来。

半夜起,渐渐下起了雨,打在外面的花草树木上,浠浠沥沥得让人越发不愿意起床,魏嬷嬷把李小暖从被窝里拖起来,和冬末一起给她穿着衣服,兰初、小玉和秀纹忙碌着送热水、捧沐盆、侍候洗漱,送燕窝粥、送点心……

古萧掀帘进了屋,这一阵子,他天天都是一天几趟的过来,呆在松风院的时候比在自己院子的时候还多,小丫头们对他的到来早就习以为常,连声通传都省下了。

李小暖打着呵欠,一边急急忙忙吃着燕窝粥,一边含糊的说道:

“这么大雨,你还过来做什么?”

“就是雨下得大,我才要过来和你一起走,暖暖你年纪小,我要是不陪着你,万一你路上滑倒了,或是淋着雨了,那可怎么办哪!”

古萧往李小暖身边蹭了蹭,极认真的说道,李小暖一口粥哽在喉咙里,差点呛着了,也懒得再和他多说,低着头,一小口一小口快快的吃了燕窝粥,又吃了小半块点心,就急急的拎起书包袱,准备和古萧一起出门。

冬末取了高脚木屐过来,古萧忙站起来接了过去,翻过来看了看,用手摸了摸木屐底上的深齿,才把木屐递给了冬末。

冬末笑着轻轻摇了摇头,接过木屐,蹲下身子把木屐给李小暖套在了鞋子外头,将后面的棉带子在李小暖脚踝上缠了几个来回,系好了,李小暖试着走了几步,笑盈盈的看着古萧说道:

“咱们赶紧走吧。”

古萧弯下腰仔细看了看穿在李小暖脚上的木屐,直起身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和李小暖一起,拎起书包袱,沿着游廊往外走去。

出了院门,魏嬷嬷和吴嬷嬷撑着伞,一人拉着一个,沿着花园小径小心的往书房走去。

雨不紧不慢的下了大半天,到下午时候,倒下得大了起来。

魏嬷嬷探头往窗外看了看,笑着说道:

“这屋子里太暗了些,姑娘不要做针线了,仔细伤了眼睛。”

古萧忙探过身子,伸手拿过李小暖手里的花绷,

“暖暖不要做了,小心伤了眼睛!”

李小暖把针插到针囊上,和花绷一起交给了冬末,往窗户边挪了挪,推开窗棂,外面,雨水顺着檐廊边缘如珠帘般密密落着,院子里的金桂、湘妃竹和芭蕉被雨水打得噼啪作响,在雨水的洗刷下,显得青翠异常。

李小暖兴奋起来,她最爱舒舒服服的坐在温暖干爽的屋子里看雨,就象现在这样!这个世间是如此洁净,这雨水必定也象那些文人雅士们描述的那样,接了再澄清,就是极好的泡茶水,仅次于梅花上的雪水!

李小暖转过头,笑意盈盈的看着古萧说道:

“古萧,咱们出去到檐廊下看雨去,我叫人拿干净的东西接些雨水,书上不是说,这雨水泡茶,口感最是轻浮不过,咱们也试试。”

古萧忙跟着下了榻,边跟着李小暖往外走,边满脸疑惑的问道:

“雨水能泡茶?暖暖你在哪一本书里看到的?”

李小暖怔了怔,也不理他,只叫兰初取了只干净的小水桶来,撑着伞放到了院子中间去接雨水。

古萧紧挨着李小暖,探头往院子里看着,疑惑的追问道:

“暖暖,你在哪本书里看到的?我怎么没看到呢?”

李小暖转过头,满眼笑意的看着古萧,慢腾腾的说道:

“是我记错了,不是在书里面看到的,好象是我娘跟我说的。”

古萧怔了怔,忙上前拉住李小暖的手,陪着笑说道:

“等会儿接了雨水,咱们就试试!暖暖说好,肯定就好!”

两人站在廊檐下,说说笑笑着看着外面的雨帘。

天色渐渐晕暗下来,一个婆子撑着伞,进了垂花门,转过屏门,门口的小丫头殷勤接过她手里的伞,小玉急忙迎了过去,婆子看着并排站在廊檐下的古萧和李小暖,笑着和小玉说道:

“碧莲姑娘让我先到松风院来,说少爷十有八九在这里,我就不必再往梧桐院跑一趟了,果然是!”

小玉接着婆子沿着抄手游廊往正屋走去,婆子曲膝行了福礼,笑着禀报道:

“少爷、表小姐,老祖宗吩咐了,今儿雨大,就不必过去吃饭了。”

古萧和李小暖笑着应了,李小暖道了辛苦,转头吩咐着冬末,

“嬷嬷辛苦了,冬末,拿两百钱给嬷嬷买杯水酒,去去寒气。”

冬末曲膝应了,急忙掀帘进去取钱,婆子喜笑颜开,急忙跪倒在地,磕头谢了,接过冬末递过的一串钱,又曲了曲膝,才恭敬的告退回去了。

古萧扬声叫着小丫头,

“去梧桐院跟菊影姐姐说一声,我就在松风院和暖暖一处吃了饭再回去。”

李小暖忙止住小丫头,转头看着古萧笑着说道:

“趁着这会儿天还没黑下来,你赶紧回去才好,老祖宗不让咱们过去吃饭,不就是担心这会儿下着雨,若是天黑了回去,一来看不清路,二来路上又泞又滑,万一摔着了,岂不是大事?!你若是留在这里吃饭,那咱们还不如去瑞萱堂吃饭的好!”

古萧想了想,勉强点了点头,

“那好吧,我明儿一早再过来。”

李小暖笑着点着头,吩咐兰初取了古萧的木屐过来,侍候他穿好了,转头叫了冬末过来吩咐道:

“冬末姐姐,这会儿下着雨,烦劳你和秀纹送古萧回去,路上慢一些,千万小心着。”

冬末曲膝答应了,取了伞,秀纹拎着古萧的书包袱,一起送古萧回去了。

第二十七章 菊晚亭

节气很快过了霜降,李小暖已经早早穿上了薄棉衣,她一向不耐寒,如今还是这样。

白天渐渐短了起来,魏嬷嬷怕李小暖伤了眼睛,只准李小暖下午做一个时辰的针线。

这天,李小暖陪着古萧背完了书,出了西厢,坐到东厢榻上,李小暖挪到窗前,推开窗户看着外面盛开的菊花,叹了口气说道:

“这菊花之后,就只好等着看梅花了,然后是迎春、桃花,然后就又是百花烂漫了,一年过得真是快!

古萧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李小暖,暖暖经常会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一年过得真是快?这是什么意思?古萧摇了摇头,二姐姐也经常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女人家大概都是这样,古萧不再多想,往李小暖身边蹭了蹭,和她头挨着头往外看着,笑着说道:

“菊影姐姐昨天说,菊晚亭那边的菊花今年开得出奇的好,这两天是菊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咱们现在过去看看?要不过几天残了,就看不到了!”

李小暖心动起来,转过头,征询般看着正仔细缠着丝线的魏嬷嬷,魏嬷嬷笑了起来,

“姑娘想去就去吧,学针线也不在这一会儿,快去吧!”

李小暖绽放出满脸笑容,利落的下了榻,冬末急忙拉住她和古萧,嗔怪道:

“姑娘和少爷都且慢一慢,把斗篷穿好了再走!”

兰初和春俏急忙取了两人的斗篷过来,侍候着两人穿好了,冬末想了想,吩咐春俏道:

“我和兰初侍候着姑娘和少爷过去菊晚亭,你去一趟梧桐院,和菊影姐姐说一声,就说少爷去菊晚亭那边赏菊去了,问她是不是要遣人过去侍候着。”

“慢着,你只告诉菊影姐姐,我和古萧过去菊晚亭那边也就是了,菊影姐姐自然会安排妥当。”

春俏曲膝答应着,冬末怔了怔,立即恍悟过来,看着李小暖,有些赧然起来,兰初看着冬末,目光微闪,李小暖笑盈盈的看了冬末一眼,转身和古萧一起出了门,往后面园子里走去。

园子里一片浓浓的秋意,路两边,银杏叶优然飘荡着落下来,在地上铺了薄薄的一层。

李小暖弯腰拣了几片极规整漂亮的银杏叶,掂着长长的叶柄递给古萧,

“你看看,这叶子多好看!”

古萧接过叶片,笑着解释道:

“咱们这园子里,种的都是银杏树,我听母亲说,除了两三颗是雄树,其它的都是雌树,每年能收好几千斤白果呢,外头还有把咱们家这园子,叫成银杏园的呢!”

李小暖仰头看着路两边高大苍劲的银杏树,感叹的问道:

“听说银杏树长得很慢,这么大的树,有多少年了?”

古萧和李小暖一起仰头看着银杏树,摇着头说道:

“我也不知道。”

“这个我倒是知道。”

兰初笑着说道,

“我爹在花房当差,我听他说过,这园子里的,都是两百年左右的银杏树!”

李小暖惊讶起来,转头看着古萧问道:

“古萧,你们古家在这园子里住了两百多年了?”

“不是,我听大姐姐说过,这个园子原先不是咱们家的,是祖父从别家手里买下来,又重新修建过的,不过,老祖宗说,父亲就是在这园子里长大的。”

古萧认真的解释道,李小暖仰头看着银杏树,感慨的点了点头,对于这古老的银杏来说,这园子主人家的荣辱兴衰,不过是一眨眼的事。

两人慢悠悠的边走边说边看,沿着花园东边的湖边一路走过去,不大会儿,就到了湖东边的菊晚亭,菊晚亭一面临水,三面被盛开的菊花包围着。

亭子周围的菊花盛开着,灿烂无比,亮丽的让人睁不开眼睛。

李小暖惊讶的眯着眼睛欣赏着周围,惊喜的叫了起来,

“古萧,我从来没见过开得这么好的菊花!”

兰初脸上露出丝骄傲的笑容来,古萧拉着李小暖,往前走了几步,仔细看着各色深浅不一,花形各异的菊花,笑着说道:

“暖暖,这里的菊花不算好,你没见过恪表哥家后园里的菊花,那才叫好看呢!”

古萧拉着李小暖的手,沿着花间小径,往里走去,边指着菊花笑着解释道:

“你看,这些菊花,都是凡品,不稀奇的,只有那几株,还算过得去,你看这个……”

古萧拉着李小暖,指着一簇莹白的菊花说道:

“这个叫玉毬,是咱们这园子里最好的一品菊花了,虽说也很好看,可要是你看到过龙脑、新罗,还有都胜、御爱四品,就不觉得它好了。”

李小暖歪着头看着古萧,认真的说道:

“古萧,我觉得这个玉毬最好看,你说的龙脑、新罗、都胜、御爱的,我就算见了,也不一定觉得好!”

古萧怔了怔,弯着眼睛笑了起来,

“暖暖你说得对,我也觉得玉毬最好看!我还喜欢那个金万铃!那种深黄色,画出来好看极了!”

“古萧,你会画画?”

李小暖惊奇的问道,古萧微微有些失落的摇了摇头,

“我不会,小时候,很小的时候,我也记不得自己几岁的时候了,看着父亲画过一次金万铃,可好看了!”

李小暖歪着头,怜悯的看着有些伤感的古萧,笑盈盈的拉了拉他的手,指着亭子下,沿着湖边盛开得极其灿烂的小小的金黄的菊花,岔开了话题,

“古萧,我倒是觉得那一片,开得又灿烂,又自在的小菊花最好看!那个叫什么?”

古萧拉着李小暖凑近了些,仔细看了半天,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个我也不认识。”

兰初在后面“扑哧”一声笑出了声,边笑边说道:

“少爷肯定不认识这种菊花,这个叫遍地黄,你叫它小金菊也行,跟野菊花差不多,外面到处都是,最不值钱的了。”

李小暖笑得前仰后合,古萧睁大眼睛,怔了一会儿,也跟着李小暖捧腹大笑了起来,两人慢慢看着菊花,笑着品评着,转进了菊晚亭。

花间小径上远远过来两个丫头和几个婆子,冬末站到亭子口,仔细看了看,笑着说道:

“少爷,姑娘,是菊影姐姐过来了。”

不大会儿,菊影和杏红各抱着个大坐垫,后面跟着两个提着小食盒的婆子,一起进了亭子。

第二十八章 馋虫

四人曲膝行了福礼,菊影和杏红将手里的坐垫放好,指挥着婆子将黄杨木食盒里的几碟点心,装着茶壶的暖窠取出来,放到亭子中间的石桌上,笑着说道:

“厨房刚送了几碟点心过来,有碟蟹壳黄,是少爷最爱吃的,这碟红豆酥,是表小姐最喜欢吃的!”

李小暖探过头看了看,转头看着菊影,笑盈盈的说道:

“还是姐姐想得周到,看到这红豆酥,我还真是有点点饿了!”

古萧也凑了过来,冬末和杏红忙取过盒子下面放着的湿棉帕子,侍候着古萧和李小暖净了手,两人各掂了块点心,伏在亭子栏杆上边吃边看着盛开的菊花。

李小暖慢慢吃了红豆酥,转头看着古萧手里的蟹壳黄,神思飞扬开来。

九雌十雄,这会儿,正是吃螃蟹的好时候,肥大的螃蟹拿在手里,沉沉的都有些压手,掀开通红的背壳,膏黄就满满的溢出来,剔出膏黄,再倒些上姜汁醋,满嘴鲜香到无以描述……

还有醉蟹,背壳青亮透明,壳里的膏黄和肉,极鲜极软,用力一吸,满嘴鲜香,还有股浓郁的糟香味,李小暖想得口水几乎要流出来,轻轻推了推古萧,低声问道:

“你以前吃过螃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