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去养老,可就远了,这百年之后的事,总要先做好了再走,这家总要先分一分才好,你们三兄弟,两支在京城,一支在老宅,分了家,才更好不是。”

赵氏眨了眨眼睛,眼神亮了起来,齐氏满眼兴奋,忙站起来深曲膝道:

“谢少夫人指点,正是要这样才好!只是这事,还得请少夫人帮忙才成。”

赵氏也急忙跟着站起来,深施着礼,李小暖起身拉起两人,

“这事我回去就和爷说一声,这总是你们的家事,总以你们兄弟的意思为先。”

......................

今天两更的好象还是有些晚,明天会早些。

谢谢各位爱春暖的书友,感受到大家的支持,闲心里暖暖的,既到这里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写给大家,闲知道总不会只有夸奖,也不会只有批评,总有些让人伤心的东西在,这个,闲看得开,且随它去,不过如此。

咱们退后半步,淡漠看戏吧。.

第三二五章 心念

齐氏看着李小暖,眼睛闪过丝明了和惊喜,急忙曲膝谢道:

“少夫人放心,我知道您这意思,您放心,这事不过求着王爷和世子爷居中做个公道人,这是我们家家务事,总还是我们爷和大爷商量好了才行。”

李小暖微微挑了挑眉梢,赞赏的看着齐氏,笑着点着头,让着两人,

“我送两位嫂子回去吧,天也晚了,回去还要张罗着一家人守岁呢。”

赵氏跟在后头,齐氏落后李小暖半步,到了花厅门口,齐氏忙让着李小暖,

“少夫人赶紧回去吧,外头冷,看冻着!”

“没事,我正好也要过去后院守岁去。”

蝉翼忙将斗篷给李小暖披上,李小暖自己系着带子,让着齐氏和赵氏一边往外走,一边笑着问道:

“大哥做着侍卫,往后也有了晋身之道,二哥如今有什么打算没有?”

“他是个没出息的,倒也有些个自知之明,从半年前开始,就备着想去考六部小吏,要是运气好,能考出来,也算是有个营生。”

齐氏叹了口气,也不甚在意的答道,李小暖仔细听着,笑着想了想,没再接话,将两人送到月亮门前,就止住了脚步,齐氏和赵氏告了辞,李小暖微笑着看着两人走出了十几步,才裹了裹斗篷,往瑞紫堂去了,今年汝南王府的守岁,挪到了更加宽敞的瑞紫堂。

齐氏和赵氏回到家里,在二门里下了车,齐氏拉着赵氏,闪进二门旁的偏厅里,嘀嘀咕咕说了半晌,赵氏下定决心般点着头,低低的说道:

“你放心,这回我是豁出去了,就是为了几个孩子,我也豁出去了!”

“你看看你,这跟豁不豁的什么相干?你只管和你家大爷悄悄说了这事,就你家大爷那脾气,必是千肯万肯的,倒是我家爷,得想个合适的说辞才行,好了,你别这副要死要活要拼命的样子,你只说我说的,我和我家爷是肯的,别的,就让你家大爷想法子去,他坏主意最多!”

“你看看你,哪能这么说我们爷的。”

赵氏低声嘟嚷了一句,齐氏也不理她,推着她出了偏厅,两人也不去正院给顾二奶奶请安,顾自各回各的院子,守岁的事也暂且放到了一边,只管回去商量大事去了。

初一早上祭了祖,进宫朝贺了新年,初二程敏盈和程敏清全家回来闹了一天,初三日程家请了几家近亲好友到府里吃年酒,初四、初五李小暖在家待客吃年酒,王妃出去到别人家吃年酒,各自忙碌了两天。

初六这天一早,靖北王妃的车子就进了汝南王府,给老太妃拜年来了,王妃照旧外出应酬年酒,李小暖接了靖北王妃,一路引进了瑞紫堂,老太妃抱着阿笨,也不起身,随意的让着靖北王妃坐到东厢榻上,靖北王妃接过阿笨抱了抱,被见人就咬的阿笨啃得满脸口水。

两人言语投和的说着儿孙,感慨着过往,阿笨兴奋了不大会儿,就睡着了,老太妃眼盯着奶娘抱着阿笨进了隔壁厢房,看着阿笨睡好了,才回来和靖北王妃歪在榻上,长篇大论的重又说起儿女经来。

靖北王妃伤感的长叹着气,

“老祖宗,也不瞒你说,我今天过来,还有件事,想求着老祖宗。”

“你只说就是,但凡我能帮得着的,你只说。”

老太妃爽利的应承道,靖北王妃连连叹着气,低低的将周世远沉迷女色、伤了肾水的事说了,含含糊糊的透着诚王妃这管教不严中间是有些无数内情的,老太妃明了的看着靖北王妃,伤感的叹了口气,

“我年纪大了,也不耐烦再这么扯东扯西的说话,就直说了,周景诚那个侧妃,徐家的姑娘是吧?那些事,我也听说了些,周景诚从小就是个楞头青,看来这长到三十几岁,还是没楞过神来,这男人心里糊涂,猪油蒙了心,女人能有什么法子?这不怪阿玉,怪不得她!”

靖北王妃用帕子按着眼角,哽咽了半晌,才咽了眼泪,说出话来,

“这回诊出病,我就劝着阿玉,往开了想,这个时候出事,是好事也说不定,能到南边军中呆上几年,好好让他吃些苦头,磨磨心志,别的不说,就是能去些浮躁之气也是好的,也就是为了这个来求老祖宗的,在南边,老祖宗才是一言九鼎的人,想求老祖宗发句话,就让世远,那孩子,别让人再怂恿、再往坏里带去,就让他好好吃些苦,流血流汗,出息是不敢指望他了,只求着能平平安安的,别祸害自己祸害人家,就是大福气了。”

“这是阿玉的意思?”

靖北王妃点了点头,

“不敢瞒老祖宗,是阿玉求着我来求老祖宗的,老祖宗也知道,她也不敢过来,她知道老祖宗待我亲厚……”

老太妃顿了顿,迟疑的看着靖北王妃,靖北王妃抬头看着老太妃,立即明了过来,忙低声说道:

“这是阿玉的意思,世远父亲……想的多,想的极多,我跟阿玉说了,这事她管不了,也不是她该管的,南边,要是那么容易伸手……哼,就是北边,那也都是多少代人埋在那里,才挣来的。”

靖北王妃越说越含糊起来,老太妃微微眯着眼睛,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转着接上了刚才的话题,

“阿玉能这么想就对了,这男孩子,就是得吃苦头,流血流汗都不算什么,这事你放心。”

老太妃干脆的应承了下来,靖北王妃长舒了口气,双手合什念了句佛,

“能得老祖宗照应,这是他的福份,也是阿玉的福份。”

老太妃被靖北王妃说的连声感叹起来,两个人再不提半句,聊着家长里短的闲话,轻松的说笑着,靖北王妃在瑞紫堂吃了饭,直到未末时分,才起身告辞回去了。

老太妃送走了靖北王妃,凝神思量了半晌,晚上亲自送了阿笨回到清涟院,等着程恪回来,将靖北王妃的托付细细交待给了程恪。

这年,在请人吃年酒和被人请着吃年酒中,很快就到十五日,程恪早早安排好了,十五那天未末刚过,就拖着李小暖出门,逛街游玩去了。

两人转了几条街,干脆下了车,在婆子和小厮、护卫的围裹中,兴致十足的逛着街,傍晚时分,两人在厚德居楼上,看着满街的热闹,慢慢吃了饭,见外面人潮如织,华灯四起,程恪揽着李小暖站在窗户前看了半晌,笑着建议道:

“咱们去大慈云寺看看热闹去?”

“今年还有热闹看?”

“哪还有大热闹看?年年都有的小热闹总是年年有。”

“嗯。”

李小暖答应着,两人穿了斗篷,出门上了车,往大慈云寺去了。

大慈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非凡,程恪牵着李小暖,进了寺门,寺里四处挂着的诗灯和蒙着大红素纱的通红灯笼仿佛密了不少,李小暖高挑着眉梢,用手指划着四处,指给程恪看,程恪顺着李小暖的手指,看着四处密密码码挂着的灯笼,和挤来挤去的人群,俯在李小暖耳边,低声笑道:

“这是托你的福,这大慈云寺的诗灯会,真成了京城一景,元徽朝一景了。”

李小暖笑不可支,和程恪一起,在人群中挤进了二门里,二门左手边,突兀的现着一片疏朗的空地,空地处只挂了三只极大的灯笼,远远就能看到灯笼上龙飞凤舞书着的三首词,文人学子显得极是有序的从三只灯笼前走过,细或不细的看着灯上的字词,有些拱手、有些长揖、有些将手里的细小纸条系在灯笼流苏上。

程恪揽着李小暖,跟在一对年青的夫妇身后,慢慢走到灯笼前,李小暖伸手托起流苏上系着的无数纸条,极小的纸条上,或是写着‘千古’,或是写着‘流芳’,李小暖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从心底直冲上来,冲得眼泪一下子涌出眼眶,李小暖丢下手里托着的纸条,用帕子紧紧按着眼角,靠在程恪胸前,哽咽着说道:

“出去,带我出去。”

程恪急忙揽着李小暖,退到旁边的人流稍少处,紧张的低头看着她,

“你怎么啦?不舒服?生病了?”

李小暖低着头,用帕子掩着脸,平息着自己心底那股翻滚的热流,半晌才抬起头,眼睛红红的看着程恪,

“我没事,就是一下子看到这个,想起了老……李老夫人,心里难过。”

程恪松了口气,揽着李小暖肩膀,轻轻拍了拍她,温声安慰着她,

“别难过,等这事了了,我陪你去一趟上里镇,给李老夫人和古大人上柱香。”

李小暖头抵在程恪胸前,站了片刻,心里平静下来,才抬起头,远远看着那片现在看起来,显得沉重而肃穆的空地和空地中的人群,沉默了片刻,转头看着程恪低声问道:

“你做的?景王?”

“不是我,嗯,下午安心跟我说这里单圈了块地儿专挂那三首词,我也是念着古大人,就让人系了张纸片在那里,让安心悄悄守着,后来,小景也让青平过来系了一张,嗯,没事,咱们不过是自己念想念想,又没旁的意思。”

程恪理直气壮的说道。

......................

嗯,这几天,嗯,给大家说个笑话吧,阅微草堂笔记里记着很多极有意思的狐仙鬼怪的事,里面的狐鬼都极有人情味,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样滴(看了很久,也许有模糊之处,勿考证)

纪晓岚童鞋说他叔叔仪庵公家,一个小楼被狐占了,有一天吧,那楼上一片骂声鞭子声,家仆们都去楼下听热闹,楼上一声痛极大叫‘楼下的,你们是明理之人,说说!这世上,有妇打夫的没有?!’楼下听热闹的人群中,正好有一个人,刚被老婆打了,脸上还带着血痕呢,大家哄然大笑,起哄了‘有有有,这事多,不足怪’,楼上的狐们也哄然大笑,打骂也就停了。

阅微里记了好多这样的故事,很好玩。

第三二六章 打翻

李小暖瞄着程恪看了一会儿,没有说话,轻轻靠着他,转头看着那片人流越来越多、已经半分空隙也没有的空地,程恪也没再说话,一只手揽着李小暖,陪她一起,站在黑暗中,静默的看着那片人流众多却和周围的喧嚷有着明显不同的空地处。

随着人流,一对少年夫妻牵着手,在周围几个婆子的隐约护卫下,往三盏灯笼处慢慢过来,李小暖推了推程恪,低声说道:

“姚家四小姐!”

“嗯,旁边是林怀业。”

程恪低声答道,李小暖凝神看着两人,姚四小姐头上戴着支赤金红宝攒花簪,穿着件银白底绣红色折枝梅花银狐斗篷,脸上溢着羞涩的甜蜜,眼睛里仿佛只有身边的林怀业,林怀业个子高佻,胖瘦合适,容长脸儿,生的不是特别好看,举止稳重而从容,看着很让人有一种踏实舒服的感觉,穿着件月白素绫面灰鼠斗篷,牵着姚四小姐的手,低着头,温柔的和她说着话。

李小暖舒了口气,程恪紧紧盯着林怀业,看着他一举一动,低低的说道:

“靖北王府的意思,想让林怀业陪着周世远去南边军中。”

李小暖稍怔了下,盯着林怀业又仔细打量了一遍,

“看着倒象是个老成懂事的,让千月打听过了?”

“嗯,他和唐小四交好,小四觉得行。”

程恪简单的答道,李小暖没有多问,也不再看那片空地,拉了拉程恪,一边往寺里走,一边低声说道:

“能把周世远往正路上带一带就好,旁的,在南边,还能有什么事?姚四小姐年纪也小了些,过几年再生孩子最好不过。”

程恪挑了挑眉梢,看着李小暖,

“她跟你差不多大。”

李小暖顿住脚步,转过身,仰头看着程恪,认真的抱怨道:

“我原本是打算着二十岁再嫁人的!”

程恪恨不能咬了自己的舌头,顾着左右,忙岔开话题,

“咱们还是出去吧,今年这寺里也没什么热闹好看了,走吧,咱们坐船看景去,前儿小景得了几桶上好的葡萄酒,我讨了两桶,放了一桶在船上了,你上次不是说想吃葡萄酒?走,咱们吃酒玩去,这里没意思。”

程恪一边说着,一边揽着李小暖,转身往寺外走去,李小暖笑着任他推着往外面去了。

热闹的正月过后,顾二奶奶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去南边寻老三程悯海去,有了奔头,这病也就好了,起来骂着人,张罗着让人收拾东西,披头散发的在屋子里看着人翻着箱笼。

二少奶奶齐氏给赵氏使着眼风,赵氏咽了口口水,悄悄溜出去,带了几个丫头婆子,往程二爷居住的书房院子去了,今天程二爷和人约了喝花酒,院子里只有两个姨奶奶在。

赵氏到了院门口,顿住了脚步,齐氏身边的管事婆子征询般看着赵氏,赵氏忙点头示意着:

“去吧,我在这儿等着。”

婆子微微曲了曲膝,上前拍开了院门,陪着满脸笑容,客气的说道:

“小红,去跟两位姨奶奶说,二奶奶让两位姨奶奶过去见礼呢。”

小红疑惑的看着管事婆子,倒也不敢怠慢,往里奔了两步,仿佛想起什么,又奔出来,招呼着管事婆子

“胡嬷嬷,你跟我一处进来吧。”

胡嬷嬷答应着,抬脚进了门,跟着小红进了正屋。

两位姨奶奶正百无聊赖的半躺在榻上,一边说着闲话,一边找话呛着对方,听了胡嬷嬷恭恭敬敬的禀报,直起身子,互相看了看,迟疑了下,到底不敢怠慢,忙着起身收拾了,胡嬷嬷殷勤的跟在后面侍候着,从桌上的妆妾奁匣子里取出支赤金嵌莲子大粉金钢钻独头簪和一支莹晶剔透的蓝宝石攒花簪子,递了过去,两位姨奶奶分别接过簪子,仔细的插在了乌黑发亮的发间,转着身子看了一遍,满意的站了起来,穿了银蓝、银红底缂丝面银狐斗篷,跟着胡嬷嬷出了院门。

院门口,赵氏见两人光亮鲜嫩的走出来,笑着微微曲了曲膝,含糊着说道:

“两位姨奶奶,母亲请你们过去呢。”

两位姨奶奶急忙深曲膝还着礼,跟着赵氏一路往顾二奶奶居住的正院过去了。

顾二奶奶正狐疑的翻着常年不动的几个首饰匣子,命心腹丫头取册子过来,这匣子空了一半,她虽记不得少了什么,可这东西必是少了,谁敢偷她的东西?偷她的嫁妆?

齐氏站在门口,不时小心的将帘子挑开条缝,往外张望着,见赵氏引着两位花枝招展的姨奶奶转进了垂花门,暗暗舒了口气,心底放松下来,这时辰掐得正正好。

外头当值的小丫头禀报着,赵氏掀帘进来,看着散着缕头发,满脸恼怒忌恨的看着自己的顾二奶奶,心里打着鼓,曲着膝,一时说不出话来,齐氏忙上前两步,掀起帘子往外看了看,一边往屋里让着两位姨奶奶,一边转头看着顾二奶奶笑着禀报道:

“母亲,父亲新纳的两位姨奶奶过来奉茶了。”

顾二奶奶眨了眨眼睛,看着一前一后款款进来的两位十六七岁、花一般娇美的姑娘,一时呆怔住了。

齐氏忙上前两步,扶着顾二奶奶,看着她,清清晰晰的介绍着:

“母亲,这两个,就是父亲新纳的两位姨奶奶,年前您病着的时候,父亲从人牙子手里,花了五千两银子买来的,听说是专门养出来给人做姨娘的,您看看,这肉皮、这颜色,到底是五千两银子买来的,如今可是父亲的心尖子,捧在手心里的人,要什么给什么的!”

顾二奶奶猛的转过头,恶狠狠的盯着齐氏,

“你再说一遍?花了多少银子?买这两个贱货?”

“五千两银子,足足五千两!”

齐氏笑着,重重的说道,顾二奶奶呼吸重了起来,猛的往前窜了两步,抬眼间,正看到两位姨奶奶头上的粉金钢钻和蓝宝簪子,顿时睁大了眼睛,围着两个有些不知所措的姨娘转了半圈,突然伸出手,一左一右拔下了两人头上的簪子,举到眼前,对着光,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片刻,转身叫着心腹的大丫头,

“青霞过来,册子呢?过来看看,这是不是我的嫁妆?”

青霞急忙过来,扫了一眼簪子,

“回二奶奶,两支都是您嫁妆里的东西。”

顾二奶奶呼着粗气,一会儿看看手里的簪子,一会儿狠狠的盯着两位姨娘,突然抬起手,利落的一人打了一巴掌,

“贱货!敢偷我的东西!”

两位姨娘趔趄着往后面退了半步,捂着脸,带着哭腔叫了起来,

“什么你的?这明明是老爷赏给我们的!有本事,找老爷说话去!”

顾二奶奶捏着簪子,扑过去扎向两人,

“贱货!我扎烂你的嘴!”

齐氏急急的示意着赵氏,上前抱住顾二奶奶,一边往后拖着她,一边慌张的劝着:

“母亲息怒,母亲千万息怒,您要是敢打了这两位姨奶奶,父亲回来可是不得了!那还得了!母亲可不能再动手,这是父亲的心尖子,动不得,打不得!”

顾二奶奶回手扇了齐氏一巴掌,

“反了天了!他算什么东西,他吃我的,喝我的,还敢用我的银子买姨奶奶了?我打死这两个贱货!”

齐氏趁机松开手,拉着赵氏往后退了两步,看着扑过去和两位姨奶奶撕打到一块的顾二奶奶,不慌不忙的走到门口,叫着外面的婆子,

“赶紧过来拉开姨奶奶,这也太没有规矩了,竟然跟母亲动起手来!”

等在门口的几个孔武婆子忙奔进来,上前拖住两位姨奶奶,半护着身子,半让顾二奶奶挥手打着两人的脸,顾二奶奶连扇了几十个耳光子,累的喘着粗气,看着脸已经红肿起来的两个姨娘,尖叫着吩咐道:

“给我拖出去打!打死算数!敢偷我的嫁妆……”

旁边的婆子拖着两人往屋外走去,两人恐惧的尖叫着,叫着救命,破口大骂起来,刚拖到院子里,程二爷狂奔进垂花门,直冲进院子,抬脚踢开按着其中一个姨奶奶的婆子,伸手将姨娘扶了起来,几个婆子急忙松开手,往后退到抄手游廊边上垂手立着。

顾二爷心疼万分的看着散乱着头发,两张脸被打的红肿起来、正哭得梨花带雨的两个心尖宝贝,恨的跳着脚冲进了正屋,点着还在破口大骂的顾二奶奶,高声怒吼道:

“放你娘的屁!你的嫁妆?你有脸说是你的嫁妆?那是娘留给我的东西!不过借借你的手,就成你的了?你也不照镜子瞧瞧,就你顾家,扫干净家底,能凑出一抬嫁妆?那是爷的!再撒泼放刁,爷休了你个泼妇!”

“你休!你现在就休!你个王八蛋!你娘留给你的东西怎么不给你?那就是我的嫁妆!都是我的!你吃我的!喝我的!都是我的!那是经了官的!你娘给你的!让你娘出来说句话!你倒是让你娘出来说句话!”

程二爷嘴唇抖动着,突然抬手甩了顾二奶奶一巴掌,顾二奶奶脸上顿时鼓起五根指头印记,被打的往后退了两步,呆怔了下就反应了过来,扑上来就和程二爷撕打到了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