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庭筠自然是满口答应。

歇了一会,两人说了些闲话,张太太和女儿来了。

张太太是个三十七、八岁的妇人,保养得很好,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张家小姐十四、五岁,清秀文静。

抬头嫁女儿,低头媳妇。或许是知道了此行的目的,做为女方的张太太举手投足间颇有些不自在,而张小姐则一直低着头,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打量傅庭筠,就是母亲投去怒其不争的眼神也没能让张小姐大方起来。

等张氏母女走后,陈石氏忙道:“张小姐平日里也不是这样的…”

傅庭筠忙道:“这样很好。可见是个性情率真的小姑娘。”

陈石氏听着松了口气。

人毕竟是她带来的,若是成了,她脸上也有光彩。

念头闪过,脸上就露出几分犹豫来。

傅庭筠也是玲珑剔透之人,笑道:“莫非张家还有什么话托了姐姐跟我说不成?说媒说媒,不说怎么能成媒。我和姐姐不是旁人,姐姐有什么话直管说就是了。”

陈石氏听着笑了起来:“我就知道妹妹是爽快的人,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张家是极满意杨大人的,就是有一桩,想他们成亲之后杨大人能在大兴或是张家湾定居…不知可否商量?”

这样一来,就要搬迁。

这可是件大事。

要不然,也不会有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样的事了。

“我和杨叔叔商量商量吧!”傅庭筠委婉地道,“这件事我还真不敢替他拿主意。”

没有一口回绝陈石氏已是很感激,忙笑着给傅庭筠斟茶。

杨玉成听了张家的条件一口就回绝了。

“九爷提醒我,我就在户县弄了户籍置办了田产,以后不做官了,我就回户县做我的老太爷去。”他颇有些得意地道,“到时候九爷在长安,我在户县,元宝在蓝田,有什么事也可以同声同气,不知道有多快活,谁耐烦到大兴落籍,我又不是那上门女婿。”

傅庭筠不免觉得有些可惜。

可这是成家立业的大事,还得杨玉成自己做主。

她把话传了过去。

张家不免商量来商量去,拖到了二月底,最后还是答应了。

傅庭筠就请了陈石氏做媒人。

杨玉成提出婚期定在今年的十月或是来年的三月:“…九爷是我过命的兄弟,我成亲,怎么也要请他来主持婚礼。”不仅如此,关于聘礼、嫁妆之类的事,他都会请了陈石氏来商量傅庭筠:“她是我嫂嫂,父母不在了,这些事自然得商量嫂嫂。”

傅庭筠听了直冒汗。

赵凌比杨玉成还小…

可这话却不好说,只能含糊地应了,然后帮着他拿主意。

一来二去,张家的人知道傅庭筠是能当家作主的人,对傅庭筠的态度又有所不同。张太太甚至挑了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带了很多礼物来拜访傅庭筠:“…我那个女儿被我娇惯坏了,以后有什么事,还请您这个做嫂嫂的多多指点她。”

“张太太言重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傅庭筠热情地招待张太太,“我虽只见过张小姐一面,看着就知道是个聪慧过人的姑娘,我那叔叔也是个好性子,两人以后定会琴瑟和鸣,恩恩爱爱的。”又道,“当时叔叔不愿意搬到大兴来,我还为两人惋惜不已。说实在的,叔叔毕竟是跟着颖川侯打过仗的人,一时半回也不可能退了军籍,就算是以后回户县,那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还好张大人和张太太都是明白人,最后还是成就了这番姻缘。”

把张太太得的喜笑颜开,和傅庭筠更加亲近了,家长里短的说到了黄昏时分。

张家湾离这里有一天的路程。

傅庭筠就留了张太太在家里过夜。

张太太不肯:“姑娘的事有了着落,我还要去跟她的舅舅们说一声——我娘家就住在离这里不远的银匠胡同。”

银匠胡同在京都的东北角,史家胡同在京都的中轴线上,这还叫不远?

傅庭筠退而求其次,留她用了晚膳,又亲自送到了大门口。

“您快回去吧!”张太太拦着她不让她下台阶,“天这么晚了,你们家大姑娘该要找娘了。”

“也不怕耽搁这会儿时辰。”尽管如此,傅庭筠还是礼貌地站在台阶上,望着张太太的马车朝史家胡同外的大街驶去。

一个人影突然窜了出来。

张家的马车夫惊骇大叫,死死地勒住僵绳。

马儿扬蹄,发出一阵高亢的嘶鸣,听得人心头发颤。

傅庭筠更是脸色发白,提着裙子就赶了过去。

窜出来的人影猝不及防,吓了一大跳,跌坐在了地上,惊恐地仰起了头。

胡同口杂货铺大红灯笼的光照在他的脸上。

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纵然双眸闪烁透着几分畏缩,但也难掩其眉宇间的孤傲。

“左俊杰!”傅庭筠惊呼,回头看了雨微一眼,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快,快帮我抓住他,他偷了我们家的东西。”她朝着张家的马车夫大叫。

左俊杰一脸惊慌地爬了起来,拔腿朝一旁的小巷子跑去。

张家的马车夫回过神来,跳下车辕追了过去。

郑三和阿森、砚青也追了过去。

夜色浓重,左俊杰很快不见了踪影。

傅庭筠冷笑,把家里的人发动起来找。

左俊杰现在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了,错失了这次机会,恐怕以后再难碰到他了。

她心急如焚。

张太太紧张地拉了傅庭筠的衣袖:“出了什么事?我不是碰了人吗?”

“没事,没事。”她只能这样安慰张太太,“那人从前偷过我母亲送我的一件东西,这次好不容易碰上了,怎么也要把东西追回来才行。”

张太太慌慌张张地“哦”了一声。

迎面走来两个人。

傅庭筠定睛一看,竟然是金元宝和杨玉成。

她大喜过望,忙迎了上去:“刚才我们碰到了左俊杰。”

两人一惊:“在哪里?”

傅庭筠把事情的经过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

金元宝和杨玉成交换了一个眼神,道:“你带着人把这周围几个地方都守起来,我这就去叫几个弟兄来。”

杨玉成应声而去,竟然没有看见旁边就站着张太太。

“嫂嫂快回屋歇着,这里有我们兄弟就行了。”金元宝交待了一声,也急匆匆地走了。

张太太却对杨玉成更满意了:“雷厉风行,是个干事的人。”

傅庭筠听了不由冒汗:“今天的事把您给拖步了,我这就送您出去。”

“不急,不急。”张太太笑道,“我看你们家的人手也不多,我还带了两个跟车的婆子,让她们也帮忙找去。”说着,也不待傅庭筠同意,径直吩咐两个膀大腰圆的婆子,“跟了赵家的人,听姑爷的吩咐。”

两个婆子笑嘻嘻地应是,去找杨玉成了。

第171章 审讯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史家胡同前后的几条胡同都是笔直笔直的,虽然互相间有小巷子通往,但毕竟不像四喜胡同那样地势复杂,住户也是三教九流的。但因为人手不多,傅庭筠只能让他们分成几组,一个胡同一个胡同地找。杨玉成接手后,立刻把搜查的范围扩大到了前后左右七、八条胡同,让他们在他指定的通道口守着:“…不管出了什么事,你们都不要动,不管是什么人要出去,你们都先拦了。若是看着那像乞丐的,直接拿下再说就是。若是看着衣饰光鲜的,立刻告诉我,好言好语相劝,等我来了再说。”然后吩咐阿森:“这件事你负责。”

阿森立刻挺直了身子高声应了声“是”。

热血沸腾的模样儿,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跟冯家争地盘的时候。

杨玉成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郑三道:“我们举了火把,一条胡同一条胡同地找,一边找,一边高声喊,就说我们家进了贼,丢了东西,还伤了人,请大家小心门户,若是有陌生人闯入,最好是喊了我们去帮忙。若是不成,就想办法赶出去。那厮身手很好,千万不要硬拼。”

郑三目露钦佩之色:“这样一来,大家同仇敌忾,纵然不帮着着我们捉人,也不可能庇护他。”

“不错!”杨玉成笑道,“待金元宝的人来了,我们就可以仔细地搜了。而且就算有人先我们之前找到他,听说他身手很好,多半会想办法通知我们,就算自己把人擒了,他一个贼,说什么大家也不会相信他。”

“正是如此。”郑三点头,找了两件旧衣裳用菜油淋了做成火把,和杨玉成一条胡同一条胡同地高声喊着。

雨微跟在他们身后。一是她认识左俊杰,若是抓到了人,还需要她去辩认;二来她一想到左俊杰就在这附近就十分的激动,不做些什么,她怕自己会急疯了。

附近几条胡同的人都被惊醒了,拖板凳抵大门的声音此起彼落,有些人家的灯笼亮了起来,屋前屋后照了好几遍,最后把屋檐下的灯笼都点上了,这才消停下来。

有了灯光,能躲的地方就更少了。

金元宝带着十几个值夜的兵卒过来,大家重新布置了一番,分头仔细地找。

傅庭筠望着沉沉的夜色,心情忐忑。

要是这次还让左俊杰跑了,该怎么办好?

左俊杰不是已经离开了京都吗?是他们的消息有误?还是他又折了回来?

明明知道他们在找他,他为什么还折回来?他又怎么跑到这附近来的?还一副穷酸秀才的打扮?

念头转过,她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