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计家来回道:“前些日子俞夫人上了火,嘴里全是泡子,连口都不能张了。全送到俞夫人府上去了。”

吴夫人气馁,连着联系了几家江南籍在京做官的人家,都说没有。眼看着就了八月十四,鱼鲞没有凑到,她自己着急上了火,嗓子都哑了。

贴身的妈妈急着问她:“怎么办?”

吴夫人一咬牙:“去库房里找几匹江南织造出的尺头,再把前些日子浙江布司使送老爷的雨前龙井拿几包来,我去送给赵太太。”

贴身的妈妈应声而去。

傅庭筠则正和雨微说着悄悄话:“…还好给吴夫人出了个难题,不然她这样隔三差五的就往家里跑一趟,我天天陪着她家长里短,什么事也做不成了。”又道,“等我们从长安回来,淞江的事多半也传到京都,她应该不会再缠着我了吧?”

雨微直笑。

曦哥儿蹒跚着走了进来:“微微,吃果果!”

他和呦呦恰恰相反,呦呦说话晚,但一开始说话就是一句一句的,曦说话早,开始说话就是一句句的,可到了一岁多还说的不太清楚。呦呦从小就不欠食,曦却是睁开眼睛就惦记着吃,或许是因为这样,曦哥儿的身体非常的好,长这么大连个喷嚏都没有打过,更不要说生病了。

因天气冷,傅庭筠不敢让曦哥儿敞开了肚子吃水果,曦哥儿就在十分宠溺他的雨微面前撒娇。

雨微也不敢给生冷的东西曦哥儿吃,但看着曦哥儿满脸的馋相,很是心痛,想了想,道:“太太,前些日子陌夫人送了些甘蔗过来,要不,榨了汁,在锅里炖热了给大少爷喝?”

“难道他什么人都不找,只找你了。”傅庭筠听了笑道,“你也太宠着他了。”并没有反对。

雨微就笑道:“太太又要忙家里的事,又要操心外面的心,每日里丢了这件事还有那件事,我却只要跟着太太转就成了,不操心,这闲暇的时候就多,理应多看照些大少爷…”

“好了,好了,”傅庭筠听着笑道,“你不用给我讲这么多理由。只是别把他宠成了个纨绔子弟就行了。”说着,想起肚子里的这个来,“也不知道是闺女还是小子?从长安回来得不仅要找乳母还得买两个丫头进来才好。”

“还有买两个小厮来才行。”雨微笑道,“砚青跟着二爷去了王家,我们这边可就少了个使唤的人。”

“这件事我已经和九爷商量过了,”傅庭筠笑道,“九爷说在边关收了两个孤儿,兄弟俩,不过八、九岁,正好在家里养些日子,等大些了,他带到军营里去。既可以谋个出身,也可以学学规矩。”

还有一句话她没有跟雨微说。

这样的孩子以后去了军营,成了气候,将是赵凌的左臂右膀,不成气候,却也能换个忠心耿耿。

那些军中世家,就是这样慢慢形成壮大起来的。

阿森就是赵凌收养的孤儿。

雨微不以为意,只是笑着问人什么时候可以到,要不要把从前金元宝歇息的地方重新隔成两个厢房,一个用来做客房,一个给他们住。

“那你跟郑三说一声吧!”傅庭筠笑道,“正好趁着我们去长安的时候把厢房隔出来——两个孩子立冬之前应该可以到。”

雨微抱了曦哥儿去帮他炖甘蔗汁,顺便和郑三商量这件事,傅庭筠则和珍珠重新把箱笼清点了一遍,然后带着一对儿女早早就上床歇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床,梳洗过后,想到要车马劳顿,简单的捯饬了一下,就领着孩子们出了门。

这次出门除了郑三赶了辆赵家的马车坐了傅庭筠、呦呦、曦哥儿和雨微外,还向叶三掌柜借了三辆大通号的马车,一辆坐着阿森和砚青,一辆坐着珍珠、蔻儿、童氏等人,还有一辆拉着些箱笼和土仪,为此还请了镖局的人护送之外,赵凌还从秦飞羽那里借了十个腾骥卫随行。

郑三赶的马车好说,早早就准备好了,傅庭筠带着孩子在垂花门前上了车。大通号的马车天没亮就等在了门口,叶三掌柜考虑周到,还派了几个手脚伶俐的伙计来,这时才开始帮着搬箱笼。虽然井井有条,但进进出出的,还是不免有些响动。至于腾骥卫的,由一个小旗领着,他们平日虽然趾高气扬,可领的是秦飞羽的差事,护送的又是赵凌的家眷,不免要低眉顺眼地帮着赵家搬东西。一时间史家胡同倒也十分的热闹。

吴夫人看着这番情景不禁呆滞了片刻,这才笑着上前去见了傅庭筠:“…时节不好,鱼鲞还没有开始做,等过了立冬我就让捎话回去给你带些来。”接着转身将贴身妈妈手里捧着的茶叶抱过来递给了傅庭筠,“这是几斤茶叶和几匹尺头,勉强算得上是江南的土仪,赵太太带回去给亲戚们尝个鲜。”

傅庭筠见不过五、六匹尺头,二、三斤茶叶,吴夫人又是一大清早送来的,笑着让雨微收了,然后一面和吴夫人寒暄着,一面等大通号的马车收拾停当。

胡同口就传来“得得得”的马蹄声。

大家不由循声望去。

就看见一辆黑漆平顶齐头挂着官绿色帷帐的马车驶了进来。

见前面嘈杂喧哗一副搬家的样子,马车里的人探出头来:“这是怎么了?”

傅庭筠定晴一看,竟然是俞夫人身边服侍的束妈妈。

第223章 重返西安

法理不外人情。吴小姐是俞家的姨娘,姨娘娘家的三姑六眷虽然不是正经的亲戚,可毕竟是进了俞家的门,平日里又在一起生活,只要姨娘行为举止不太过份,作为嫡妻,一般都会给姨娘娘家人几分面子,这样也可以博个宽宏大度的名声,何况吴大人是朝中正经的三品大员,而范氏不过是俞家的媳妇,她上面还有俞夫人,吴姨娘又是俞夫人亲自挑选的,和吴夫人走动得勤一些,也就可以理解了。

束妈妈想必是奉了俞夫人之命来拜见吴夫人的吧!

念头一闪而过,傅庭筠笑着朝后退了一步,把地方让给了吴夫人和束妈妈。

束妈妈却是好奇地打量着傅庭筠。

吴夫人见了就笑道:“赵大人立了军功,皇上追封赵大人的父亲为正三品的嘉议大夫,母亲为正三品的淑人,赵太太赶着回乡祭祖呢!”

“原来是这样。”束妈妈闻言松了口气。

她早听说赵凌打仗立了大功,还以为是因为赵凌升迁了,赵家要换个更好、更大的宅子呢?

若是这样,那赵家和大少爷的恩怨就更不容易化解了。

束妈妈笑着给傅庭筠行了礼,略带几分热情客气地和她寒暄着:“不知道赵太太今日启程,要不然,我们家夫人定会送了程仪来。”说着,忙吩咐身后的丫鬟,“快去买几盒糕点过来。”然后笑着对傅庭筠道,“也好给小姐、公子在路上做零嘴儿。”

“不用了!”傅庭筠笑道,“我们这就要动身了,再晚,就赶不上用午膳了——十里铺那里每日都是车水马龙的!”

束妈妈还欲说什么,眼角无意间瞥过吴夫人,看见她满脸诧异之色,又怕自己和傅庭筠太过亲近引起了吴夫人的怀疑,只得含笑着点头,笑道:“既是如此,等我禀过了我们家夫人,待赵太太从老家回来,再来拜见。”

傅庭筠微微颔首,笑着对吴夫人说了几句“夫人有客来,那我就不打扰”之类的话,看着东西都收拾得也差不多了,领着孩子上了马车。

吴夫人本想送到十里铺去的,少不得凑到马车前说了些一路平安的话,目送着傅庭筠等人出了史家胡同,这才和束妈妈回府。

马车出了胡同,转过街角,胡同里的情景看不清楚了,雨微这才放下了车窗的帘子转身坐下,道:“俞家的妈妈进了吴家!”

傅庭筠微微地笑:“这还用你说。”心里却知道雨微还有些耿耿于怀——作为罪魁祸首的俞敬修风光显赫地继续着他贵公子的生活,而他们却不能把他打到谷底,雨微想起来心里就会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

实际上她也一样。

所以略一沉思,她轻声道:“雨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时发难,不过是让他名声受损,最多不过丢官。过几年风波过去了,说不定他就会起复,到时候这些事对他就没有任何的杀伤力了。还不如等到适当的时机,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话说到最后,她语气里透着几分冷冷的寒意,把呦呦吓得直往她怀里躲:“娘,娘,您别生气!”

傅庭筠的心一下子就软了,她收敛了情绪,笑着抱了呦呦,柔声安抚她:“娘没有生呦呦的气!娘和雨微在说别人,呦呦不要害怕!”

呦呦从母亲怀里抬起头来,眨着大大的杏眼打量着母亲的神色。

见母亲已经和平常一样温柔和善,她表情一松。

傅庭筠看着就有些后悔。

何必让那些不相干的人事惹得女儿不安!

她笑盈盈地和呦呦说着话:“…你不是说要唱歌给娘解闷的吗?你昨天都跟着童妈妈学唱了什么歌啊?”

呦呦毕竟年幼,傅庭筠说的又是她得意之事,她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情绪也变得高昂起来:“娘,娘,童妈妈告诉我唱《采茶歌》哦!”她说着,清了清嗓子,兴致勃勃地道,“娘,我唱给你听…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去头…”稚气的声音婉转如莺,傅庭筠忍不住夸奖女儿:“呦呦唱得可真好听!”呦呦听着,眉宇间露出些许的得意来。

雨微却是眼底闪过一丝踌躇,低声道:“太太,这些都是…”“不入流”几个字她不好意思说,“反正大小姐还小,要是喜欢,不如请个精通音律之人…”

“小孩子家,没有定性,她喜欢什么,就让她做什么好了!”傅庭筠不以为然,笑道,“等过些日子,定下来要学什么了,那就要风雨无阻、一日不落地好好学。”

言下之意,现在说这些还早了些。

雨微想到傅家的小姐也都是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跟着先生学习,不再言语。

呦呦这唱两句,那唱两句的,一路欢声笑语地出了朝阳门。

陌夫人、王夫人、李夫人、陈石氏等都赶到这里给她送行。

几辆马车围在城门口,挡住了熙熙攘攘的行人,引起了些许的不便,有些小小的骚动。还好郑三和大通号的几个车夫赶车的技艺都很高超,很快将马车靠在了路边停下,让出道来,路面也恢复了原来的络绎不绝。

就这样,还是引起了有些人的不满。

一辆进城的桐油平顶齐头挂着靓蓝色粗布印花帘子的马车车帘被撩开,露出张宜喜宜嗔的年轻面孔。

“这是谁家的家眷?”她黛眉轻敛,小声嘀咕道,“怎么如此的张扬?”

马车里有贴身妈妈笑着应道:“京都是天子脚下,京畿重地,什么样的人都有,不比我们那小地方,在京都住的时候长了,太太也就习惯了。”

那位太太点了点头,放下了帘子。

马车和傅庭筠的马车擦身而过。

傅庭筠隔着车窗和陌夫人等人打了招呼,大家尾随着陌夫人的马车进了十里铺的“阳关”饭庄——她早在那里订下了酒宴给傅庭筠送行。

用过午膳,大家依依惜别。

傅庭筠往西去了陕西,陌夫人等人则回了京都。

住的还是原来的驿站,甚至是还是原来驿站最好的那间客房,可这次她手里拿的却是赵凌的名帖和腾骥卫的勘合。

傅庭筠不免有些感慨。

雨微却是想起了和傅庭筠的重逢。

她有些犹豫地问傅庭筠:“您说,我们会见到四姑奶奶和五姑奶奶他们吗?”

当初,傅庭筠和这两位堂姐的关系最好。

“什么事都要看缘分。”经过这些事,傅庭筠倒是看开了,“就算我还是傅家的九小姐,四姐和五姐已经出嫁,我们也未必能常常见面。”

雨微沉默了片刻,道:“我想见见依桐姐姐!”

原来怕见依桐,是怕给依桐惹麻烦——她还有一大家的人依附着傅家而活,现在,应该不要紧了吧?

她不会时时提起自己的出身,却也不会有意的隐瞒。

“反正时间得来及,”傅庭筠笑道,“你若是想回去看看,我让郑三陪你走趟华阴吧!”

雨微有些意外:“太太不想回去看看?”

“不想!”傅庭筠答得干脆,“我何必热脸贴冷脸,说不定呦呦和曦哥儿还要跟着我一起受气。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