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夫愕然,随后哈哈大笑着拍了拍赵凌的肩膀:“你可真行,竟然弄了只苍鸟!皇上怎么说?应该很高兴吧!”

“看样子是挺高兴的。”赵凌含蓄地笑道,“明天就会安排敬献仪式。”

三姐夫不住地点头,暗示赵凌:“先平苗乱,后得祥瑞,这岂不是说皇上得登大宝,乃是顺应天意?”

“正是。”赵凌笑着,端起酒杯敬了三姐夫一杯。

三姐夫见他会意,很是高兴,笑容满面地一饮而尽。

赵凌就请三姐夫到时候送阿森入赘。

三姐夫满口答应。到了十八日那天,全家人打扮一新,早早就过来了。三堂姐在内院帮着傅庭筠接待女眷,三姐夫就在外院帮着招待男客,待到黄昏时分,喜乐作伴,灯笼开道,三姐夫坐着轿子送阿森去了王府。

他是赵凌的连襟,王大人自然另眼相待,不停地给他敬酒,喝到亥时方散,他早已醉分不清东南西北。

第二天起床,满街都在议论贵州宣抚司为太皇太后七十大寿敬献苍鸟之事。

这也是太皇太后收到的第一份寿礼。

三姐夫按摩着太阳穴,嘴角不由露出些许笑容来。

没几日,朝廷就有旨意下来:赵凌抚夷有功,妻傅氏封三品淑人。

虽然觉得自己平了苗乱,傅庭筠应该有机会得了封诰才是,可这种事情也不好说,说不定皇上打定主意要封赏自己呢!所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凌还是有些惊讶的。可惊讶之余,他也感到很高兴。自己在外镇边,傅庭筠在家里辛苦持家,抚育儿女,这封诰也算是对傅庭筠这些年付出的一种认可了。

赵凌忙催着傅庭筠准备三品淑人的衣饰,进宫谢恩。

傅庭筠还在想着赵凌这瑞祥献的正是时候,皇上应该对他印象更为深刻,以后赵凌在贵州也不必太担心因常年见不着皇上而和皇上生分,却不曾想这好处是由自己得了。

听了赵凌的话,她顾不得细想,匆匆准备了三品淑人的衣饰,跟着内侍到坤宁宫谢恩。

皇后笑着拉了她的手细细地打量了她半晌,道:“几年不见,模样倒是一点也没有变。”

前两次进宫,因是奉的特旨,她不过是跟在众位夫人后面遥遥地给太皇太后和皇后行了个礼。

见皇后娘娘语气亲切,傅庭筠心中微安,但依旧眼观鼻,鼻观心,恭敬地道:“多谢皇后娘娘夸奖,臣妾惭愧,不敢当此赞誉。”

“你不用谦虚,”皇后娘娘说着,扭了头笑盈盈地问着身边的女官,“你们说,我说的可对?”

“娘娘说的是。”那女官谦逊地笑道,“我瞧着赵夫人的模样也没有什么变化。”

皇后娘娘听着,笑容更显温和了,问起傅庭筠有几个孩子。知道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皇后娘娘显是很是意外,笑道:“赵大人倒是个有福气的。”然后问起孩子们的事来。

傅庭筠一一答了。

皇后娘娘也说起自己的三个嫡子来。

气氛很好。

直到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官提醒,皇后娘才这打住话题,赏了傅庭筠一对赤金填羊脂玉的簪子,几匹羽纱,几匹刻丝,几匹妆花,几匹遍地金,道:“给孩子们做几件冬衣。”

傅庭筠谢了恩,随着女官去内府领了赏赐。

出了宫,已是掌灯时分,赵凌正在宫门外焦急地等待。

见她出来,立刻迎了上去,关心地低声道:“怎么样?”

傅庭筠见宫门口当值的旗手卫都望着他们,简短地说了一句“一切都挺好的”,然后上了马车,等马车驰出了长安大道,这才将觐见的细节告诉了赵凌。

赵凌松了口气,高兴地搂了搂傅庭筠:“好了,没事了,我们可以安安生生地过个春节了。”

“只怕未必。”傅庭筠笑道,“按例,大年初一我要进宫朝贺,恭贺皇后娘娘新春。”

“反正到时候我也要去朝贺,”赵凌不以为意地笑道,“也不算是麻烦。”

两人说着,不由得相视而笑。

傅庭筠就靠在了赵凌的肩膀上,低声道:“我们会越过越好的。”

赵凌没有做声,只是紧紧地握住了傅庭筠的手。

虽然过了元宵节,但满城的大红灯笼不仅没有像往年那样取下来,各主干道还增挂了一些表示喜庆的红绸,京都的主干道也在顺天府的督促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地敬献的寿礼也都陆陆续续地到了。京都的百姓今天看到一对尺高的红色珊瑚,明天看到一座人高的绣屏,后天看到一对丈余的瓷瓶…大开眼界之余,纷纷议论着太皇太后的寿诞。有的说,太皇太后的寿筵有一千零八百道菜;有的说,太皇太后生辰那天,会穿着用金丝珠玉做成的褙子接受朝贺;还有的说,皇上为了祝贺太皇太后生辰,要大赦天下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京都内外喧阗,比春节还要热闹几分。

而皇上为了庆贺太皇太后的寿诞,果然在二月初二的时候大赦天下,接着先后三次在西苑设宴,皇亲国戚、皇子、公主,分别给太皇太后拜寿,敬奉寿礼,等到二月二十一日那天,皇上则在保和殿设下寿筵,太皇太后先是在保和殿接受群臣恭贺,然后在慈宁宫接受外命妇的朝见。

傅庭筠跟在那些看上去比自己最少也大一轮的外命妇身后,默默地朝慈宁宫走去。

突然有人拉她的衣袖。

她回头一看,竟然是吴夫人。

能在这个地方看到一张熟面孔,傅庭筠心里轻松了不少。

她朝着吴夫人微微地笑。

吴夫人则笑着无声地指了指前面,示意她们一起走。

傅庭筠笑着点头,两人并肩进了慈宁宫。

第279章 瞩目

慈宁宫正殿丹墀上的一对铜鹤被擦得锃亮,宫女们人人头上簪着大红的绒花,脸上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

傅庭筠和吴夫人进宫后就按照礼官的指引各自站在了相应的位置上。如文武百官上朝一般,外命妇要按照各自丈夫的品阶,先勋贵后权臣,先文官后武将,或单独或分期分批地给太皇太后拜寿。

轮到傅庭筠的时候,她看见俞夫人。

她站在东边偏殿第一排第五的位置,神色肃穆,听到礼官报着“贵州总兵赵虎臣之妻傅氏”时,眼角眉梢动也没有动一下,仿佛不认识似的。

傅庭筠松了口气。

以他们两家的关系,再说什么做什么都已经是多余,还不如大家干净利落些,相见如同陌路更让人觉得舒服一些。

她恭恭敬敬地给太皇太后行了大礼,站到了一旁。

就感觉到很多的视线落在自己的身上。

她并没有多想——她是今年出现的新面孔,大家好奇,也是人之常情。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拜寿这个环节终于结束了,众人在礼官的指引下,簇拥着太皇太后朝后面的次殿去。

搀扶着太皇太后的是皇后,和太皇太后说着话的却是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傅庭筠不由多看了两眼。

身边就有人悄声道:“那是隆平侯太夫人和辅国公夫人。”

傅庭筠回头,看见到一个年约三旬的美妇人。

她不由莞尔,亦悄声道:“您什么时候到的?”

那美妇人正是秦飞羽的夫人。

秦飞羽和隆平侯家有些亲戚关系,宫里有什么活动,秦夫人都会和隆平侯家的女眷一起进出,而自颖川侯去了辽东之后,辅国公府的女眷有什么事都喜欢拉着陌夫人,傅庭筠既不想和隆平侯家走得太近,也不想和辅国公府家走得太近,只好单独一个人行动。

“比你来的早一点。”秦夫人笑道,“我看见吴夫人丢下计夫人迎了你进来…没想到你和吴夫人的关系这样好?”

傅庭筠笑而不言。

这样的场合,胆子大的、底气厚的,才敢低语几声,就算这样,却也不敢一直窃窃私语。

秦夫人朝着她眨了眨眼睛,也不再说什么,并肩随着众人进了次殿。

在礼官的示意下各自坐定,宫女上了茶点,寿筵就正式开始了。

次殿里细乐声响起,凉菜上完开始上热菜的时候,辅公国夫人和隆平侯夫人一前一后地上前给太皇太后敬酒,祝贺太后太后七十寿诞。

那些勋贵之家的女眷见了,也都不甘示弱,说着吉祥话,敬着酒。

一些朝中大佬的夫人也开始向太皇太后举杯。

太皇太后开始都笑盈盈地饮了,后来就有些勉强起来,皇后娘娘见了,就在一旁代酒。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称赞皇后娘娘孝顺体贴,不愧是国之典范。

次殿里热闹起来。

傅庭筠自认资历最低,见秦夫人、陌夫人都没有动,她也不准备出这个挑。加上她寅时就出了门,虽然随身带了几块糕点,却一直没有机会拿出吃。此时已是晌午,她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因而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低头吃菜,准备先垫饱了肚子再说。只是二月下旬的天气还有些冷,凉菜还好,那些热菜端上来的时候都凉了,像炖肘子、红烧肉之类多油的菜肴更是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油,她怕吃了不舒服,只敢挑些素菜吃。

突然有人走过来问她:“您是赵凌赵虎臣大人家的夫人吧?”

能在席间走动的,只可能是宫女或是女官。

傅庭筠心中一突,心里虽然有些慌张,但面上却不显山不露水,微笑着放了箸,笑容温柔坐直了身子,应了一声“是”。

问话的是个年约十八、九岁的宫女。

她朝着傅庭筠笑了笑,道:“太皇太后请您过去说话。”

傅庭筠大吃一惊,忙站起身来,眼角飞快地睃了眼设在次殿的宝座。

那些敬酒的夫人们都坐了下去,太皇太后正拉着隆平侯夫人说着什么,皇后娘娘笑盈盈地倾身听着,看不出任何曾经注意过她的迹象。

傅庭筠在心里嘀咕着,却丝毫不敢怠慢地随着那宫女朝宝座行去。

次殿里的人渐渐发现了异样,目光都不动声色地落在了傅庭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