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月初六日,太子便动身赶往梁州。

比起在京城时东宫六率各司其职,出门动辄有精锐将士护驾的情形,他这回远赴梁州,仪仗便简单得多了。除了随行官员外,也只随身护卫的百余精锐而已,纵有人在前巡逻开道,也难如在京城时那般,将闲杂人一概驱逐开。

初冬天气渐而转寒,太子出城时正逢阴天,后晌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天冷雨寒,道路泥泞,即便将士不惧冒雨前行,太子所乘的车驾却没法走快。

这般一耽搁,到傍晚时分,队伍离定好的官驿尚有几十里之远。外面天色昏暗,冷雨纷纷,有人建议就近寻客栈下榻,免得耽误行程,太子听了便罢,仍是叫人冒雨赶路。如是冒雨前行,队伍虽严整如旧,周遭却愈发暗沉,纵有火把取亮,百步之外,已难辨认看清。

随行的将士拗不过旨意,只能胆战心惊地紧盯四周,免得有宵小之徒惊扰生事。

果不其然,行至一处密林,远处忽然便有冷箭疾射而来,如网罩下。将士心惊,当即喝命护驾,围向太子。那车驾是为出巡特地备的,坚固异常,便是拿劲。弩也难射穿厢壁,太子原本躲着便可,谁知变故陡生,他竟探出半个身子来,像是惊慌之下打量情形。

密林暗处躲着的人目力极好,原本还愁寻不到机会,瞅见拿一身明黄衣袍,焉能不喜?

周遭数支劲弩疾射而出,直奔太子,纵有将士拼命阻拦,仍有漏网的利箭没入胸腹。

冷雨倾盆,夜色昏暗,远处刺客但见那明黄的身影晃了晃便匍匐在地,顷刻便被将士扶着,躲回车厢,看那摇摇欲坠的姿态,显然是负伤极重。那箭上有剧毒,哪怕不能射中要害取其性命,这荒郊野外没法及时解毒,只消耽误片刻,便能剧毒致命。

他心惊胆战之余,又腾出豪赌得手的喜悦,知道逃不出去,看太子卫队扑来时,竟露出几分笑容。

再远处,有人披着蓑衣斗笠坐在暗处,几乎融入夜色。

远处性命攸关,生死相搏,他脸上却没生半点波澜,只管瞧着太子的车驾。

从太子探出身子起,他的目光便没离开片刻,只紧紧盯着那明黄衣袍下的眉目身形,虽说隔着雨幕未必能看十分真切,但他先前是亲眼看着太子进了车驾,此刻辨其气度,便有七分笃定。再将周遭人手打量过,那几位随行将士届时东宫的面孔,拼着性命也要维护车中之人,显然是太子本尊无疑了。

他纹丝不动地坐了片刻,见那边乱了手脚,随行官员都冒雨围过去,一副太子重伤将死的样子,才悄悄退远,直奔京城。

……

此处离京城极近,消息递过去时,尚未到夜半。

那人蓑衣带雨身轻如燕,轻巧避过巡逻的兵马司,却在靠近永王府邸时,撞进梁靖布下的罗网,连半点多余的声息都未能发出。

京城里虽没下雨,却是天色阴沉,不见半点星月之光。梁靖守株待兔罢,命部下将那人押回东宫,旋即吩咐旁人仍留意动静,他却以巡查为由没入夜色,仗着对王府知根知底,绕过重重防卫,直奔永王住处。

第73章 第73章

永王今夜仍是无眠。

自打萧家问罪倾塌, 他已有许久未能安心好眠, 哪怕请教了许多高僧指点, 心底里仍是焦灼躁动, 或忧或怖。即便寻了美人美酒,仍不见半点效用——仿佛是从云端跌进荆棘,他在外装作仿若无事的平和模样, 到了寝居关上门扇,诸般情绪便排山倒海般卷过来, 令他心中如背负万钧般沉重。

这股沉重, 在决意除掉太子后, 稍稍缓解。

仿佛只要那个人死了, 他所有的担忧都能烟消云散。

而今日太子出巡,永王筹谋半年的事都系于这一场搏斗, 焉能安心?

在太子出京后,他仍如往常般回宫陪伴景明帝片刻, 月朗风清,心平气和,只字不提政事, 只拿些文章诗赋来说。过后为避嫌疑, 也没去两位萧贵妃那里,径直回府,从后晌到深夜, 便如热锅蚂蚁, 焦躁不安。

到此刻夜深人静, 他也没去美人帐中寻欢,只管站在窗边,瞧着深沉夜色。

夜风侵入衣领,冰雪般寒冷,他仿佛浑然不觉,两只手扣紧了窗沿,眸色深浓。

目光望向远处,苍穹如幕,入眼漆黑,但他知道那个方向有皇宫的金銮玉阙,至尊权位。而今日过后……永王冷沉的眼底逐渐浮起笑意,直到看见墙头那道黑影——不知是何时出现的,仿佛是眨眼间冒出来,又仿佛站了很久,而他满府侍卫如云,却没半个人察觉这不速之客。

永王眼底的笑意霎时僵住,定了定神,再瞧过去,便见那人仍负手而立,衣衫翻飞。

——梁靖!他是何时来的,来做什么!

不是说前两日太子已遣他出京,去别处办差了么!

诸多惊惧疑惑袭来,永王瞧着梁靖那堂而皇之的样子,惊出半身冷汗。

他费尽心思,自以为良机难寻,派了人去伏击刺杀太子,而此刻太子的人手悄然潜入府邸,他却无知无觉。倘若此刻梁靖骤然行刺,他如何躲得掉?

满心惊惧令永王面色微变,旋即强自镇定,屏退左右。

——梁靖既不是为刺杀而来,闹出动静显然有害无益。

殿外仆从侍卫皆退出去,梁靖脸色冷沉,一跃而至门前,沉声道:“殿下倒不惊讶?”

“不速之客也是客,何必惊讶。”永王倒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甚至回身斟茶来喝,“夜闯王府可是重罪,算起来你也是我的小舅子,仗着我每回都不计较,竟这样无法无天了?”

“小舅子?”梁靖咀嚼这个称呼,眼底尽是冷嘲。

墨色的夜行衣微动,他藏在背后的左手伸出,将一枚带雨的斗笠仍在地上,“殿下未必认得这东西,却应该知道它来自何处——怀德驿的眼线连夜赶过来,脚程倒快,只是人太蠢,自投罗网。”

怀德驿三个字吐出来,永王心里已是咯噔一声。

尚未缓过神,梁靖下一句话便如五雷轰在他头上,让他几乎没能站稳。

“怀德驿那边递来的消息是,太子已经遇刺,回天乏力。”

轻描淡写的语调,甚至带着诡异的笑意,仿佛太子被刺的事无关轻重似的。甚至有那么一瞬,永王怀疑梁靖会不会是梁家安插进东宫的卧底,处心积虑,只为今日一役,而后借便来向他传递消息。

但他很快否决,亦从中觉察出不同寻常的味道,压低声音道:“再说一遍?”

“太子遇刺,回天乏力。”

简短而清晰,字字撞进永王心里。

永王惊愕莫名,却听梁靖续道:“我还以为,殿下会很高兴。”

永王一时哑然。倘若此事当真,他当然高兴,但此刻……他眉目冷凝,沉声道:“太子视你为挚友,一向器重提拔。”

“无需提醒。我只是转述那人的话。”梁靖扯了扯嘴角,享受过将对方心绪玩弄于股掌的乐趣,退后半步,“那人已进了东宫,连同刺客同谋,也都会押回来。这些人里总会有骨头不够硬的,太子叫我提醒殿下,若亡羊补牢,他或许还存一念之仁留下性命。若执迷不悟,这些证据送到御前,刺杀储君的罪名,没人担得起。殿下,好生掂量吧。”

说罢,转身出了殿门没入夜色,如同来时无声无息。

只留永王愣在当场,脸色青白交杂。

焦躁不安了整个后晌,他想过会传来刺杀失败的消息,甚至做好了撇清干系的准备,却没想到峰回路转,等待他的会是这般结果——梁靖既对东宫忠心耿耿,如今云淡风轻地来他跟前耀武扬威,显然是太子安然无恙。

那么这一回,不是他阴谋刺杀,而是太子设计诱他入觳。

梁靖不会无缘无故上门,话说到这份上,显然是有恃无恐。倘若对方真的是有备而来,那他的诸般筹划安排都会落入对方掌中,先前谋划好的退路便也荡然无存。

这念头腾起来,永王身上又惊出了满身冷汗。

他心中犹豫不定,当即派人去刺探消息。

因太子出巡的队伍车驾走得慢,心腹快马疾驰来去,在翌日天明时分,终是将消息带了回来——说昨晚太子遇刺,正在客栈休息调养,随行的官员心惊胆战,将士们也都严阵以待,守卫格外严密。

永王听罢,当即追问道:“死了么?”

“没有。”心腹老实回答,“据说只是受伤。”

这话说出来,永王立时面色灰败。几乎无需再费力查证,这一场较量,于他是殊死一搏,于太子而言,却是观望已久,只等他自投罗网。做过的事总能留下痕迹,太子既然早有安排,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撇清的。

倘若坐以待毙,甚至如梁靖所说的,去向太子服软,这行刺储君的罪名便是铁板钉钉。

届时,若太子心狠按律论处,他便须把阖府性命搭进去。即便太子顾忌景明帝,留一丝余地,他往后几十年的光阴,都须在幽禁中度过,生不如死。

往前是绝路,退缩是深渊,而唯一能转圜的可能是……

永王面色惨白地踌躇半天,终是阴沉着眉目退入内室。

……

太子出巡遇刺的事并未张扬,随行的官员将士都被下令封口不提,只飞马报于景明帝。

景明帝闻讯大惊,生怕太子再出事动摇国本,当即遣人飞马传旨,以有要事商议为由召太子回京城,余下官员仍往梁州。他居于地位十余年,两个儿子各自是何心思,自是一清二楚,先前俩人暗里较劲,如今出了这般大事,自是头一个想起了永王,遂命人召他入宫。

谁知内监出去跑了一趟,带回的消息却令他惊诧——

永王近来向高僧大德请教佛理,昨晚独宿于静室,谁知今早仆从去扣门时却无人应答。仆从等了半晌都没动静,实在担忧,便去请王妃,哪料王妃进屋后却不见永王踪影,寻遍整个王府,也没半点踪迹。

王府侍卫各处找寻,没见到永王本人,却只寻到昨晚有人夜闯王府留下的蛛丝马迹。

如今永王府上下乱成了一锅粥,王妃哭了好几回,也不知是永王有事外出,还是有贼人大胆闯入王府。几个侍卫头领胆战心惊,王妃也不敢跟皇上奏禀,只各处忙着寻人。

这消息全然出乎景明帝所料,不过太子性命攸关,便也未深问。

待太子回京后,立刻赶赴东宫,这才得知贼人猖獗,在途中设伏,利箭几乎射穿那辆坚不可摧的车驾。太子纵有侍卫守护,也被箭支擦伤,哪怕那么点皮肉之上,因箭有剧毒,瞧着也是触目惊心。

景明帝大怒,当即责令刑部和大理寺压着风声严查。

太子既是等永王上钩,自是将对方底细摸了七八成,加上刑部和大理寺不敢懈怠,短短数日之间,便将诸般证据搜罗出来。

所有的证据皆指向永王,而那位却石沉大海一般,不见踪影。

萧贵妃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在瞧出太子有铁证在手后,立即收了从前杀储夺嫡的狠厉姿态,每日里往景明帝跟前跑,询问儿子去向,哭湿了手帕无数。而于外面遮遮掩掩的太子遇刺之事,她也不曾深问,只在景明帝试探时,哭着说永王这是遭人陷害。

自先前萧家的事上受了责备,永王早已听从教诲,息了争执之心,哪会对亲兄弟操戈?

如今永王生死不明,就是千万个罪名压下来,如何能辩白?

不过任人宰割而已。

案子的事她已顾不上,只求景明帝能多派些人手,将儿子寻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纵有万般罪名,她也愿去背负。

一通胡搅蛮缠和哭闹,愈发搅得景明帝左右为难,又是气怒又是担心,愁白了头发。

他并非薄情寡恩之人,当年迫于无奈舍了韩太师,便在心头藏了十多年,至今耿耿于怀。而今上了年纪,更是贪恋天伦,添了点优柔寡断、疑心甚重的毛病。他膝下荒芜,两个儿子各有所长,手心手背都是肉,自问不曾过分偏袒,如今太子险些丧命,永王却下落不明,外面还摆着悬案,哪能不头疼?

倘若永王在场,他还有心追查深问,如今儿子失踪,萧贵妃和永王妃轮着来哭,反倒激起他些许慈父之心。最初的盛怒过去后,也不似从前焦灼。

案子推了数日,始终没能定论。

梁靖看在眼中,不动声色,待最初几日的风声过去,便仍如先前般奉命外出办差。

不过这回他却不曾立时出城,而是在辞别东宫后,孤身回家,去寻玉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