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殊帮人帮到底,又把他这位四姐夫叫进宫,问了问倪家人的意思。

  倪俊逸的反应,颇有些超乎裴清殊的意料。不过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承蒙皇上厚爱,能想到我们倪家,微臣感激不尽!”倪俊逸的表情,好像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一样,“舍妹能嫁给赵将军,那可是她的福气!我们倪家这边一点问题都没有!”

  裴清殊想了想也是,倪俊逸这个武状元说出去好听,实际上在他成为驸马之后,就注定着难以在朝中有多少作为了。

  同样是长公主的驸马,倪俊逸和令仪长公主的驸马容漾是没有可比性的。

  令仪长公主的生母是傅太后,容驸马自己也是国公府出身的公子,还有辅佐裴清殊上位的从龙之功。

  而倪俊逸的妻子嘉仪长公主的生母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既无家族势力支持,又没有宠爱傍身。倪俊逸本人也是出身寒门,一穷二白,连京城的房子都买不起,一家老小都挤在公主府里。

  这夫妻二人都属于那种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这会儿突然要让他们家和天子近臣联姻,倪俊逸可不是高兴坏了吗。

  有裴清殊这个天子帮忙牵线搭桥,赵、倪两家的婚事进行得很顺利,赶在三月份的恩科开始之前,就已经进行到了小定的阶段。

  在过去,裴清殊和自己的这位四姐夫并不熟悉,甚至连打照面的机会都很少。这会儿有了些接触之后,裴清殊发现倪俊逸为人忠厚老实,武功又十分高强。只因为他是驸马,就让他赋闲在家的话,实在是太浪费人才了。

  等赵虎和倪家姑娘的婚事正式定下之后,裴清殊就把倪俊逸送进了礼部,让他参与今年武举人的选拔。

  不过,倪俊逸毕竟这么多年都没有做过什么实职,裴清殊怕他经验不足,撑不住场子,所以雍定元年武举的总负责人是裴清殊儿时的骑射师父邵康乐,倪俊逸暂时只是从旁协助而已。

  饶是如此,也足够倪家人高兴好一阵子了。

第39章

  大齐重文轻武的现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现在一说开恩科, 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会放在文举, 而不是武举上。

  然而裴清殊知道, 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 光有一批优秀的文官是远远不够的,武官这一块的人才也要跟上才行。

  除了完善武举制度之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开设武学。

  武学顾名思义,就是教授武功和军事理论的学校。

  就像读书人可以在私塾、国子监、太学等地读书一样,习武之人也应该有专门的学校供他们学习武艺才对。

  可现在放眼整个大齐,无论是地方还是京城, 都没有官方开办的武学。

  只有一些私人开设的小武馆, 大多都不太正规。

  裴清殊早就有心让赵虎做负责人, 以京城为试点开办武学,为大齐培养优秀的武将。只是赵虎才刚刚开始准备不久,傅煦就出了事情,前前后后耽搁了差不多两个月。

  这会儿赵虎一回京, 他便马不停蹄地忙起了开办武学的事情, 连自己的婚事都有些顾不上了,全靠孙妈妈把持。

  裴清殊体恤孙妈妈年纪大了,怕她忙不过来,就把自己的御前女官玉岫送去了赵府帮忙。

  见裴清殊这般重视赵虎母子,前朝后宫里想要巴结、讨好他们的人越发多了起来。

  不过孙妈妈和赵虎都是非常本分的老实人,既不贪财, 也不好色,一点麻烦都不给裴清殊多添。他们这样省心,倒叫裴清殊越发信任赵虎了。

  …

  裴清殊对于今年的恩科十分重视,和过去太上皇只是在殿试上走个过场不同,殿试的每一份卷子,裴清殊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其中写的好的,他还多看了两遍。

  最后和几位主、副考官商议过后,裴清殊亲自定下了一甲考生的名次。二甲的排名,也是他确认无误之后才发放下去的。

  恩科过后,朝廷一下子多了一大批新鲜血液。一部分才学出众的新科进士,被裴清殊留在了翰林院。另一大部分则外放出去,积累实践经验。

  这批新人进入官场之后,许多官员的职位都相应地有所调整。现在吏部终于体会到了之前户部的忙碌,每天加班加点地干活,生怕出了一点纰漏,在裴清殊面前不好交差。

  与此同时,户部也没有闲着。雍定元年的春税,现在已经开始陆续上缴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记录各地税收状况的黄册。

  因为裴清殊早在几个月之前就传下了圣旨,说明今年开始会严查黄册,所以各地官府都不敢马虎,老老实实地记录了当地的税收情况。

  不过还是有个别人胆大包天,试图在税收上造假。

  户部不敢包庇,发现问题之后,立马就报到了裴清殊那里去。

  自打上回抄了几个贪官之后,裴清殊现在就等着抓典型呢。这几个顶风作案的官员,裴清殊一个都没姑息,全都下狱、问罪、抄了他们的家。

  如此一来,其他地方的官员都不敢再弄虚作假。大齐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所收上来的数字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等最终的数字统计出来之后,裴清殊都震惊了。

  说出来都怕别人笑话,他一个皇帝,在得知国库收上来多少银子和粮食之后,差点乐疯了。

  不过裴清殊只是短暂地兴奋了几天,很快就清醒过来——这些银子里面,包含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很快就会花出去的。

  饶是如此,裴清殊还是很高兴,从自己的私库出钱,给后宫的每一个妃子都加了两道大菜,还按照位份赏了她们一些布匹和首饰。

  毓秀宫里,嘉贵嫔得知乾元殿送来赏赐的消息之后,不由高兴地笑了起来。

  婢女知书在旁笑道:“皇上可真是惦记着娘娘,这国库才刚充裕些,就给娘娘送了这么些东西来呢。”

  嘉贵嫔听了,不由露出一个有些羞涩的表情来:“皇恩浩荡呀。以后,我得更加用心伺候皇上才行。”

  另一个宫女知棋见到嘉贵嫔这般,就没好意思告诉她们,其实别的宫里也都收到赏赐了的。而且送到她们这里来的东西,还不是最多的。

  不过知棋知道,嘉贵嫔现在正是心情愉悦的时候,她才不会傻到去惹嘉贵嫔不开心,就权作不知道了。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宫里。很快,嘉贵嫔就从魏僖嫔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得到皇帝的赏赐,原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要是知道这不是“殊荣”,而是每个人都有的待遇之后,嘉贵嫔就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偏生魏僖嫔还在那里一个劲地说:“听说皇上赏给皇后娘娘的东西是最贵重的,而且都还是从皇上的私库里拿出来的稀罕玩意儿。咱们就没有那个待遇了。唉!还是人家皇后娘娘命好呀,又是正宫娘娘,又有儿子傍身,现在肚子里还揣着一个,真是什么好事都让她给占全了。”

  嘉贵嫔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皇后娘娘是一国之母,现在还怀着身孕,皇上多赏赐她一些也是应该的。”

  她嘴上虽这么说着,可心里还是嫉妒得要死。

  就像魏僖嫔说的,凭什么有一个人这么好命,什么都能拥有?

  若论出身,宋皇后不过是忠勤伯的女儿,她可是定国公的嫡女!

  若论容貌,宋皇后生得是不差,但嘉贵嫔自认自己的长相完全不输给皇后,而且她还比皇后更加年轻!

  她相信只要给她一些时间,裴清殊早晚都能认清楚,谁才更适合做这个皇后。

  魏僖嫔听她这样说,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嘉姐姐,你就是太贤惠、太大度了,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要我说啊,皇后也就罢了,可是娴妃和裕妃她们两个,凭什么压在姐姐头上呢?一个是太医的女儿,出身那么低。一个长成那样,还傻里傻气的,真不知道她们凭什么位居妃位。”

  人在说起自己讨厌的人时,总会选择性地忽略她们的优点。比如此时,魏僖嫔就不会提起钟娴妃的美貌,或是傅家人的从龙之功。

  嘉贵嫔向来喜欢通过“开导”魏僖嫔,来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所以听到魏僖嫔把她心中想的、却不好说出口的话说出来时,嘉贵嫔只觉心里舒服了不少:“僖妹妹可别这么说,不管怎么样,娴妃和裕妃都是皇上身边的老人儿了,比我们多得一些赏赐也是应该的。”

  嘉贵嫔自认和魏僖嫔不同的一点就是,虽然她也看娴妃和裕妃不怎么顺眼,但她从来都不会发自内心地去嫉恨这两个人。

  因为她们在嘉贵嫔心里,连给她做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从始至终,她就是冲着后位来的。

  而这两个人,一个出身太低,身子又弱,一个虽然是国公之女,却是庶出。从长远角度来看,嘉贵嫔认为这两人都不可能成为后位的竞争者。

  所以嘉贵嫔心里真正在意的目标,目前来说只有宋皇后一个而已。

  她现在陪着魏僖嫔,听她说娴妃和裕妃的坏话,纯属为了解解闷、打发时间。

  毕竟这深宫寂寞,不找个人说说话的话,日子实在是难捱。

  和嘉贵嫔她们相比,裕妃对于别人得了多少赏赐,比她多还是比她少,倒是没那么在乎。

  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裴清殊送她的好吃的,还有漂亮的金银首饰上面了。

  裴清殊知道裕妃喜欢吃猪脚,所以特意让人给她送了一盘她最爱吃的卤猪脚。

  裕妃吃得开心,干脆屏退闲杂人等,自己上手抓着吃了。

  她的宫女花宜见了,不由心急地提醒道:“娘娘,让奴婢来伺候您吧?要是让玉宇姑姑看见,又要罚我们了。”

  裕妃吃得正开心呢,哪里顾得上这些:“那你去门口守着,要是玉宇姑姑来了,赶紧告诉我。”

  花宜没办法,又没办法从自家娘娘手中抢食,只得依言去了。

  然而裕妃想吃一顿安稳饭,并没有那么容易。花宜前脚刚走,裕妃的另一个心腹宫女竹枝就道:“娘娘,您可真不能再这么吃下去了!您本来就是圆脸、圆眼睛,最近吃得好,睡得香,身材又圆润了不少…要是再这么吃下去的话…”

  裕妃有点不耐烦地说:“哎呀,我这不是替皇后娘娘协理后宫,太累了吗。让我干那么多活,还不让我多吃一点啊?”

  “可是…”竹枝很想说,您再这么胖下去,皇上恐怕就不会想要来您这儿了。但又觉得,这么说好像会有些伤人,便换了个委婉点的说法:“您不是老说羡慕娴妃娘娘,能让皇上常去她那里去么?依奴婢看,皇上八成就是喜欢那种比较纤瘦的美人呀。”

  裕妃听了,瞅瞅手中的猪蹄子,又低头看了看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最终还是忍痛放弃了猪脚。

第40章

  除了自己的寝宫琼华宫之外,傅裕妃去的最多的地方, 就是她姑姑傅太后的寝宫慈安宫。

  因为知道傅太后和裴清殊母子之间的感情很好, 许多后宫妃嫔有事儿没事儿地都喜欢往傅太后这里跑, 比如嘉贵嫔和魏僖嫔。

  对于这些后进宫的妃嫔, 裕妃都不是很熟悉。在慈安宫见到她们时,裕妃不免有些嫌烦。

  有外人在,她和傅太后都没办法敞开了说话了。

  不过傅太后对嘉贵嫔和魏僖嫔倒是很和气。这倒不是说傅太后有多么喜欢她们两个,主要还是因为她们背后家族的势力,多少给些面子罢了。

  而且魏僖嫔活泼直率,嘉贵嫔温文尔雅,傅太后对她们两个的观感都不算坏。

  嘉贵嫔很会说话, 坐下来之后就开始夸傅太后今天的精神好, 夸裕妃手上的珊瑚红手串特别好看, 显得她皮肤格外的白。

  裕妃敷衍地朝她笑了笑。

  傅太后见了,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给裕妃使眼色:“本宫记得你不是有一大盒这种手串么?既然嘉贵嫔喜欢,这条就送给她吧。”

  裕妃出身大族,不是个舍不得东西的人。听傅太后这么说, 她就果断地将那条手串拿了下来, 塞到了嘉贵嫔手上:“喏,给你戴。”

  嘉贵嫔连忙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裕妃毫不在意地说:“给你你就收下吧,你比我白,戴着更好看。”

  魏僖嫔微微嘟起嘴道:“裕妃娘娘偏心,只赏嘉姐姐好东西呢。”

  其实魏僖嫔倒不是真就看中这点东西了,而是有意和裕妃拉近距离。虽说她私底下是看裕妃不太顺眼, 但裕妃毕竟是傅太后的侄女。在这后宫里,除了皇帝之外,还没有人能大过傅太后。要是她们能和傅家人搞好关系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在后宫里横着走了。

  裕妃听了,颇有些好笑地说道:“放心,忘不了你的,回头本宫就让人给你送去。”

  魏僖嫔展颜笑道:“那就多谢裕妃娘娘啦。”

  二人走后,裕妃收起笑容,有些不乐意地对傅太后说道:“姑母,她们不过是两个嫔罢了,哪里值得咱们收买呀?”

  “傻孩子。”傅太后无奈地看着她,“你在后宫里,不说拉帮结派,但总要有几个交好的嫔妃的。不然出了什么事情,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

  裕妃不假思索地说道:“可是我有姑母您呀,有什么事情,我同您商量不就好了。”

  傅太后摇摇头道:“如果将来本宫不在了,你又该找谁商量呢?”

  裕妃吃了一惊似的,连忙说道:“怎么会!宝璋要一直和您在一起,永远都不要和您分开!”

  “越说越孩子气了。姑姑老了,早晚都会有那么一天的…”傅太后对此倒是看得很开,“好了,不说这个了。你要是不喜欢嘉贵嫔和僖嫔也没关系,先慢慢看着。等时候久了,自然会遇到和你性情相投的人,就像姑母和你荣娘娘那样。说句大不敬的话,后妃与皇上虽是夫妻,可皇上的女人不止你一个。后宫里的姐妹若能相互扶持,有时候给你的帮助可不比皇上能给的少。”

  裕妃懵懵懂懂地眨了眨眼睛:“嗯…我和惠贵人的关系就挺好呀。”

  “可别提那个惠贵人了!本宫当初让你不要和她作对不假,但也没让你天天和她黏在一块儿啊。南乔的出身毕竟太低,眼皮子也浅。你和她的关系只要过得去就行了,别走得太近了。”

  裕妃有些不舍地说:“可我是真心喜欢晴姐儿…”

  “既然那么喜欢孩子,就赶紧自己生一个,别老惦记着人家的。”傅太后说起这个就来气,“你瞅瞅你,最近又没管住嘴吧?肚子倒是鼓起来了,可揣着的不是龙种,而是肥肉!”

  “姑姑!”虽说没有外人在场,可傅裕妃的脸还是一下子就涨红了,“宝璋最近已经有在控制啦…”

  傅太后忍不住白了她一眼:“控制什么?从一顿饭吃两碗米饭,减到一碗半吗?”

  傅太后的话成功地刺激到了裕妃:“好了好了,您就别说我了!我保证从明天开始不让人添饭了还不成吗?”

  “你啊!知道就好!现在皇上以身作则,后宫上下到处都在提倡勤俭之风,偏生你越吃越胖,你让殊儿怎么想?”傅太后说着,宠溺地在裕妃的小肚子上一拍,“还不赶紧收回去?”

  …

  其实,裴清殊还真是不在乎裕妃一顿吃了几碗饭。

  他所提倡的勤俭,只是说不要铺张浪费罢了。正常的衣食住行,他是不会克扣自己,或是嫔妃们的。

  恰恰相反,他见裕妃吃得圆滚滚的,还觉得挺可爱。

  而且裴清殊也就是刚登基的那阵子觉得手头紧,春税收上来之后,国库已经充裕了许多了。

  不过,裴清殊并没有满足于此。春季的官员俸禄发下去之后,朝廷立马推出了另一项新政——调整士绅的土地免税额度。

  裴清殊并没有像老九提议的那样,直接取消掉官员的免税福利。

  在让户部、吏部相关人员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裴清殊降低了士绅和官员的免税额度。

  比如过去,一名进士可以有两千亩地的免税权。从雍定元年六月开始,这个额度降低到了一千二百亩,且严格执行。

  士绅们可以选择在一两个月之内尽快抛售土地,也可以继续保留超过免税额度的土地,但超出部分必须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交纳田税。

  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买家的话,他们还可以以一个公道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国家。

  之前裴清殊提出将地方税收集中到中央这项改革措施时,许多京官并没有表示强烈的反对,主要是因为这件事情基本触碰不到他们的利益,所有他们都觉得没有必要为此得罪皇帝。

  可降低免税额度这件事情,触碰了包括京官在内所有官员的利益。

  一时之间,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裴清殊既然要做这件事情,就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包括新政施行之后各种各样的声音。

  他和自己的近臣,也想了许多应对之策。

  都不用裴清殊亲自出马,当有朝臣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魏青松和陈起他们就主动站了出来,站在裴清殊这一边替他说话。

  在大朝会上,刑部尚书李天奇是所有官员当中反对的最激烈的一个。

  倒不是说他名下有多少土地,才会叫李天奇如此激动。

  他反对得如此激烈,主要还是因为他对裴清殊先前就有些不满。

  按道理说,立太子和新帝登基的时候都应该大赦天下,将大牢中除了谋反、欺君这类的政治犯之外的犯人全都放出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才对。

  可裴清殊当初被立为太子那会儿,就建议皇帝不要大赦。现在他自己当了皇帝,还是不肯大赦天下。

  李天奇觉得,裴清殊对那些犯人太过严苛,不是仁君之举。

  更重要的是,牢里的犯人多,意味着吃牢饭的人就多。有那么多张嘴要吃饭,底下人就会不断地跟他哭穷,李天奇烦都要烦死了。

  为了这件事情,他好几次求见皇帝。

  可裴清殊实在太忙,见过他一次之后,就不肯再为了同样的事情再见他了。

  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李天奇便更加看不惯这位年轻的新君。

  现在裴清殊要削减士绅和官员的免田税额度,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李天奇想都不想,就冲在了最前面,坚决反对裴清殊这样做。

  让李天奇没有想到的是,裴清殊还没说什么呢,内阁首辅魏青松先把他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