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你还想怎么样?”

  裴清殊认真道:“你所犯下的,乃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若是不能将功补过的话,那,朕便杀了你全家。”

  向文昌先是一惊,再是摇头笑道:“不,不可能的。裴清殊,我在你身边这、这么多年,我了解你,你心慈手软,根本不可能灭人九族,滥杀无辜!”

  “朕的仁慈,都是对我大齐的子民。对待匈奴的细作,斩草自然是要除根的。”裴清殊云淡风轻地说道:“你若不信,尽管可以试试看。”

  裴清殊说完便走,只留下一个呆愣的向文昌,和随后传来的一声尖叫:“不——!”

  …

  见过向文昌之后,裴清殊立即回到乾元殿,召集重臣,商议举兵迎敌之事。

  得知匈奴大军踏过长城,即将入关之时,众大臣便纷纷入宫,求见皇上,却没想到他们聚在乾元殿外等了半天,才终于见到裴清殊本人。

  众大臣激动不已,一个个的险些扑到裴清殊身上去了。

  “行了,一个个的,都像什么样子,给朕稳住了!你们都是朕的近臣,是大齐的股肱之臣。你们若是乱了,大齐可还有胜算吗?”

  “皇上!”兵部尚书礼亲王焦急地说道:“现在朝中最英勇善战的毅亲王去了山东,倪驸马又去了山西…大齐战斗力最强的西北驻军又已经叛变了,现在朝廷该派谁出征,迎战匈奴啊?!”

  裴清殊浅浅一笑:“皇叔你如何呢?”

  礼亲王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裴清殊面前。

  这个礼亲王是和太上皇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据说当年景福皇帝偏疼幼子,差点立了他做太子,不过最后还是立了当时最年长的太上皇。

  礼亲王本人原是有才干的,只是他为人圆滑,向来谁都不肯得罪,做事风格颇有些瞻前顾后。

  裴清殊对他观感本就一般,不过是碍于礼亲王是长辈,又是他唯一的亲叔叔,才将他像摆设一样放在兵部当尚书。

  这几年来,裴清殊暗示了他几次,示意他赶紧告老,好给容漾让位,可礼亲王就是充耳不闻,贪权不放。

  借此机会,裴清殊便小小地吓唬了他一下。

  “皇上,臣年老体弱,恐怕无法担此大任啊!”礼亲王说着,看向一旁的卫国公,“卫国公,你是京军都督,你来跟皇上说说,让谁出征合适?”

  “这…”卫国公犹豫了一下,道:“皇上,臣和礼亲王一样,老迈无力,难能堪此重任。不过微臣以为,暂代容潭容将军、任神机营指挥使一职的慕云康慕将军年轻力壮,又有多年的行军经验,或许他可以…”

  “卫国公,你怕不是老糊涂了吧!”

  裴清殊的九皇兄、吏部尚书简郡王为人向来刚直,心里想什么便说什么,听见卫国公这么说,便一点好气都没有地说道:“西北慕家军,他们可跟着左家叛变了!现在慕云康是在京里,被皇上看得死死的,所以他才不敢有什么异动。若是让他领兵出征,岂不是放虎归山吗?!”

  卫国公汗颜道:“简郡王教训的是,是老臣疏忽,一时忘了这层关系了。”

  简郡王不依不饶地说道:“卫国公究竟是真的疏忽,还是因为令夫人乃是这位慕将军的义妹,所以才会假公济私的啊?”

  “你!”卫国公也不是全然没有脾气的,被这么个年轻后生指着鼻子骂,卫国公实在是忍不住了:“简郡王殿下,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啊!我们房家先祖,乃是大齐开国元勋!我房家世代忠良,怎么可能会做那种吃里扒外的事情呢!”

  “好了,两位都不要再吵了。”神枢营指挥使、傅太后的嫡亲侄子傅然站出来说:“皇上,微臣愿领兵出征,替皇上将匈奴人赶出我大齐的国土!”

  裴清殊听了,欣慰地拍了拍傅然的肩膀:“好,傅然,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虽说傅然比裴清殊大了整整八岁,不过傅然身材偏矮,比裴清殊矮了将近一个头。加上傅然说话时为表尊敬,微微低着头的缘故,裴清殊拍起他的肩膀时看起来十分自然。

  就在众人以为傅然领兵出征已成定局的时候,却听裴清殊命令道:“朕命你率领神枢营五万人马,绕过匈奴先锋部队,先取叛党左宁等人的首级!”

  “皇上!”众臣听了,不由惊呼了一声,人人都惊讶地看着裴清殊。

  急脾气的简郡王先道:“皇上,处理叛党固然重要,可是臣听说匈奴人已经和左宁他们联盟了!现在他们已经突破了长城,若是再不派兵阻拦的话,匈奴大军就要抵达燕京了啊!”

  对于简郡王他们这些生在燕京、长在燕京的人来说,就算现在已经迁都了,但燕京才是他们的家。

  如果燕京失守,他们的家,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116章

  “朕知道。朕让傅然去找左宁,为的是提醒他, 别忘了他最疼爱的女儿还在长安。若是左宁能够及时醒悟, 自是最好。如若不能…”裴清殊看向傅然, 正色道:“傅然, 你便替朕歼灭叛军!”

  傅然施礼,肃容道:“微臣领命,定不负皇上所托!”

  卫国公闻言,却是欲言又止地低声说道:“皇上,那匈奴人那边…”

  裴清殊淡然自若地说道:“放心,朕心中已有人选了。”

  众臣闻言,不由大惊:“皇上?”

  裴清殊徐徐说道:“兵部侍郎容漾, 熟读兵法, 智谋过人。现虽为父守孝, 但眼下国难当头,想来静之他定然不会推辞。”

  众人一听说裴清殊心中的主将人选竟然是容漾,第一个反应就是——荒谬!

  容漾?!

  怎么可能?!

  在所有人的心中,容漾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甚至是个体态颇有几分羸弱的白衣书生。

  让他去领兵打仗, 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他一个人去送死也就罢了,还要让他带上数万朝廷大军,去抗击残暴的匈奴铁骑…

  这是在拿整个大齐的兴亡开玩笑啊!

  几乎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裴清殊疯了。

  “皇上,这恐怕不大妥当吧?”简郡王心直口快,第一个说道:“容大人虽然聪慧过人, 可他毕竟是个文臣,纸上谈兵的话,恐怕是打不赢匈奴人啊!”

  “是啊皇上,”礼亲王附和道:“容漾是臣的下属,臣对他再了解不过了,他实在不是领兵出征的最佳人选啊!虽说现在毅亲王、襄亲王和倪驸马都不在京中,不过朝中还是有不少得力的武将啊!比如您的启蒙师傅邵康乐邵将军,他就很不错嘛!”

  众人听了,纷纷跟着点头。

  “劭师傅武功过人,只是为人太过老实,并非将才。让他做个前锋还算合适,做主帅,”裴清殊摇摇头,“他不行。”

  一旁的卫国公提议道:“那赵虎赵大人呢?”

  卫国公本以为,赵虎是裴清殊的伴读,又是他的奶兄弟,裴清殊这回总该同意了吧。

  谁知裴清殊还是不肯答应:“赵虎尚且年轻,做个副帅还不错,做主帅的话,未免太勉强他了。”

  “皇上…”

  还有人张口欲劝,却见裴清殊十分坚持地说道:“或许你们都忘了,早在延和年间,容漾便有过随军出征匈奴的经历。如果朕没记错的话,那个时候,九皇叔你乃是副帅。容漾他正是得了您的青眼,才会被从翰林院破格调到兵部来的。怎么,是时间过的太久了,您不记得了?”

  礼亲王闻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讪讪地说道:“这…皇上所言,确有其事。不过,这恐怕并不足以令容漾服众啊!”

  就在君臣几人僵持不下的时候,小悦子入内通报,道是首辅魏青松求见。

  裴清殊睨了礼亲王等人一眼,道:“宣。”

  魏青松入内之后,向裴清殊施礼道:“皇上,现在内阁奏折堆积如山,皆是请您速速派兵迎敌的。不知皇上心中可已有了人选?”

  裴清殊高坐于皇帝宝座上,正襟危坐地说道:“朕属意于兵部侍郎容漾,不过九皇叔等人纷纷表示反对,不知魏爱卿可有何见解?”

  卫国公就站在魏青松的身边,听裴清殊这么说,他便小声对魏青松嘀咕道:“魏大人,您快帮着劝劝皇上吧!这样下去可不成啊!”

  只见魏青松轻轻提起一口气,好像没听见卫国公所言一样,直视着前方道:“容大人才高八斗,智勇双全,自是极佳的人选。不过皇上,臣记得他仍在孝期,不知皇上有意命他为帅,容大人可否情愿?”

  “方才朕已派人召他入宫,朕相信,静之定然不会辜负朕的期望。”裴清殊十分坚定地说道:“总之,朕意已决。卫国公,你回去之后,速速整顿余下的京军。京畿的安全,朕便交给你了。”

  卫国公忙道:“微臣定竭尽所能,守护好京城的安全!只是皇上…”

  裴清殊颇有几分不豫地说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还吞吞吐吐的做什么?”

  卫国公露出为难的神色来:“只是慕家军已经反了,慕云康还领着两万人马驻扎在京郊,不知他会不会也…”卫国公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不过所有人都听懂了,“微臣以为,朝廷此时应当对慕云康严加监视。只是像简郡王所说,微臣毕竟和他有亲,若是让臣来看着他的话,似乎不大合适…”

  裴清殊闻言,不禁微微一笑:“有什么不合适的?卫国公,你们房家世代忠良,朕信任房家,也信任你,绝不会如左家一般,做出那等欺君叛国之事来!”

  卫国公已经年近六十,乃是正儿八经的三朝元老。

  他的斗志和热血,早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琐碎中逐渐磨灭了。

  可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在听到裴清殊这番话时,竟然会有一种热血上涌,沸腾不止的感觉。

  “微臣多谢皇上信任,臣定不辜负皇上所托!”

  裴清殊满意地点了点头:“除了傅然之外,其余人都先退下吧。”

  “皇上…”礼亲王一想到自己的下属容漾竟然要领兵出征,就感觉心里非常的不安。

  裴清殊没工夫再听礼亲王磨叽,直接打断他说:“九皇叔,现在叛乱四起,朕不放心父皇的安全,打算派人接父皇回京。这件事情,朕便交给你了。”

  礼亲王一想,还是魏青松说的对。皇上一厢情愿地想让容漾领兵出征,人家容漾还不一定乐意呢!若是容漾以有孝在身为由,拒绝出征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人说他什么。

  这样想来,容漾是有很大的几率拒绝裴清殊的提议的。

  想到这一层之后,礼亲王就放心了不少,不再在裴清殊面前找不自在了:“臣领命。”

  其他人都退出去之后,裴清殊把傅然叫到眼前来,低声同他交待了几句话。

  傅然是傅家的嫡长子,荣国公世子,向来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可是听完裴清殊的话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皇上,这…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若不如此,又如何重击匈奴呢?”裴清殊心里其实也有一丝忐忑,但在他的臣子面前,他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自信,“此事朕谋划已久,你就按照朕交待你的去做吧。”

  傅然神色凝重地问道:“皇上,如若当真如您所说的话,臣是不是不用带那么多的军马呢?匈奴骑兵残暴,恐怕难以对付,不如多留一些人手给容驸马…”

  “不,你必须带上足够的人手才行。西北驻军有将近五万人马,朝廷军若低于这个数字,就不像话了。”

  傅然这才点头。

  这时有人通报,道是容漾已在殿外等候。

  傅然听了,便要行礼告退,即刻回营点兵。

  却听裴清殊叫住他说:“等等。”

  “皇上还有何吩咐?”

  裴清殊沉吟道:“你到了那边之后,也要小心一些。万一左家…当真有了不臣之心,朕要你替朕守住北疆。就算赢不了,也决不能让他们再助匈奴。”

  傅然心中一凛,肃杀道:“是!皇上!”

  …

  傅然离开乾元殿的时候,正好和容漾迎面遇上。

  这二人年纪相仿,一个身着戎装,庄严肃穆,一个身着白衣,清贵高雅。看起来截然不同,却都是世家贵子,朝廷股肱。

  以往他们碰上了,免不得要寒暄几句。不过这会儿军情紧急,却是顾不上这许多了。

  容漾只朝傅然微微一点头,便跟随小德子步入乾元殿。

  待与容漾擦肩而过之后,傅然站定脚步,回首望向容漾。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京城四公子”,已经鲜少有人再提起。京城少女们的目光,早已被更加年轻的未婚男子所吸引。

  可是容漾他看起来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个风度翩翩,气质出尘的谦谦公子,完全看不出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难怪…”傅然自嘲地微微一笑,用几不可闻的声音低声说道:“她会那么喜欢你。”

  …

  乾元殿内,容漾一进门便拜倒在地,向裴清殊行了大礼,掷地有声地说道:“皇上!臣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裴清殊浅笑道:“早在朕当上太子之前,就曾许诺于你,定然不会单单因你是驸马之故,便禁锢你的才华,束缚你的拳脚。如今,一切都在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着。现在这场戏,也差不多是时候轮到你登场了。”

  容漾郑重地说道:“多谢皇上的信任,臣定不负皇上所托!”

  “计划了这么久,不需要朕再给你重复一遍了吧?”

  容漾颔首道:“皇上放心,臣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裴清殊点点头,从御座上走了下来,走到容漾面前,亲自扶起他说:“回去准备准备,和二皇姐还有孩子们道个别。明日一早,朕亲自送你出征。”

  容漾的目光向来是温润的,和缓的,无害的。

  可是就在这一刻,他的眼中精光乍现,满是光彩:“臣叩谢皇上恩典!”

第117章

  除了容漾、傅然等主要将领之外,裴清殊还在心腹大臣们的推介之下, 封了邵康乐为容漾的副将。

  至于傅然的副手, 裴清殊没有过多干涉。这次傅然出征带的都是神枢营之人, 他在神枢营经营多年, 自己的手下自然要比裴清殊了解许多,所以裴清殊给了他充分的权力自由决定。

  虽说近数十年来,匈奴犯境之事已经屡见不鲜,可是像这回这样,五省大旱,叛乱四起,匈奴人又与叛军勾结、大规模地打到大齐的国土上来还是第一次。

  所以一时之间, 悲观和恐惧的情绪笼罩上了许多人的心头。

  不过除了礼亲王、卫国公那种畏惧出征的老臣之外, 还是有许多裴清殊这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年轻武将, 主动请缨,出战匈奴。

  裴清殊听说之后,很是欣慰。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大婚之后就在宫里做侍卫的十四竟然也求见他, 说是想要随军出征。

  裴清殊看着跪在自己面前, 一脸认真的同胞弟弟,心里头颇有些抵触地说:“你虽随着长华殿里的师傅学了些功夫,可战场上刀剑无眼,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你可想清楚了?”

  十四颔首道:“皇兄,臣弟习武多年,为的便是保家卫国。现在既然国家有难, 臣弟自当挺身而出!”

  “保家卫国,也有不同的保法儿。上阵厮杀,是保家卫国,戍守京畿,或者像你这般戍守宫城,也是一种方式。”

  裴清殊是舍不得让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上战场,不过裴清殊方才所说的,还真不只是想要留下十四的托词。

  现在宫城的安危,的确至关重要。

  “眼下旱灾未平,叛乱四起,异族入侵,形势危急。朕身为皇帝,必须稳定住京畿,整个大齐才不会乱。你若有心助朕,便替朕守好这宫城。”

  十四听了,不禁有几分松动。

  的确,在眼下这种情势之下,京军三大营里的主力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倾巢而出。

  经过雍定初年的裁军和整顿之后,京军三大营的人数一度降至十二万。

  后来经过几次的征兵之后,三大营的人数涨到了十七万。再加上慕云康的两万,和原本驻守在长安的人马,便有二十万人左右。

  二十万人守一座城自然是足够了,可前些日子山东叛乱,毅亲王带了五军营的四万人马前去镇压。

  明日容漾和傅然相继出征,又要带走神枢营的七万骑兵,与神机营的两万炮兵。

  这样一来,京军三大营里便只剩下五军营的四万步兵驻守在京城附近。

  慕云康因为西北慕家军反叛之故,那两万人不仅不能算在可用之列,甚至还要派人盯着、防着。

  十四这样一想,便突然觉得京城简直危机重重。

  裴清殊观他神色,便大致猜出十四在想什么了:“虽说长安易守难攻,但我们也切不可大意了。京城守卫空虚的消息,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露出去。匈奴人诡计多端,难保到时候会不会突袭。你任六品蓝翎侍卫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朕便晋你为三等侍卫,务必尽忠职守,不要放过宫里的任何一个可疑之人。”

  十四心神一凛,肃然答应道:“是,皇上!”

  十四领命退出去之后,裴清殊不由地稍稍松了一口气。

  还好十四听他的话,没有执意随军出征。

  眼下太上皇和林太后都还在行宫里没有回来,若是他们回来后得知十四出征的消息,心里一定不会好受。

  不管怎么说,起码要把十四留在他的身边,直到太上皇他们回来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