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子宇文徕,字咸服。

“是你……”她喃喃道,手中的剑再无力向前递。

原来是你,竟然是你。

一闪神的停顿,没有立即劫住太子,四周的卫兵立刻蜂拥而上。靖平挥刀荡开四五支向他刺来的枪尖,回头喝道:“小姐,你发什么愣!快动手啊!”

咸福的惊讶显然不亚于杨末,他失声喊了一句:“末儿!你怎么在这里!”他扫过一眼她的装束和手中刺向自己的短剑,以及她身后奋力厮杀格挡的靖平,心下便立刻了然。

杨末定定地望着他。玄衣纁裳,九章九旒,皇太子的衮冕服制,昭示着他毋庸置疑的身份,和对此次慕容筹获胜献俘的重视。昨天她刚刚庆幸过他不是慕容筹,不会成为她的杀父仇人,今日幻想就被生生打破。他只是挂名的元帅,但慕容筹的重大军令依然要向他报备,狙杀爹爹是慕容筹的计谋,也是他们甥舅二人的一致意见。她还记得昨天慕容筹进谷前说的话,他说:“这是太子殿下的谕旨,杨令猷只可杀不可放!”

仿佛一个不幸的诅咒,从她看见他盔甲下的脸、心中一动没有砍下去的那一刻开始,如今绕完了一个圈,应验在她父亲和兄长们身上。

脑中似乎过了千万年之久,其实只不过是瞬间。车前的侍卫、两边的士兵、远处的将领、山上的弓箭手,立即都把武器指向了这两个单枪匹马不自量力的刺客。

一支利箭从侧后方飞来,嗡嗡的破空声,她毫不知觉。箭从她的后背射入,前胸透出,力道冲得她向前踉跄了一步。她并未觉得很疼,低头一看,那支箭正好穿过她的旧伤口,露出带血的铁簇箭尖。

山上的弓箭手见未能射中她要害,立即张弓搭箭欲再补射。咸福冲他们大吼:“住手!全都给我住手!”但是隔得太远哪里听得见。情急之中他飞身往前一扑,广袖张开将杨末拥进怀中,牢牢挡住。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投雷么么哒!

冰岛岛主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3-12-29 20:06:49

第六章 归去难 2

熟悉的温暖怀抱,宽阔、坚实、温柔,就连伤的地方也和上次一样,让她恍惚有种时光倒流昨日重现的错觉。

然而睁开眼,面前依然是晃动的七彩旒珠,五爪金龙在肩,并不是那身与他的身份气度并不匹配、却叫人心生暖意的粗布麻衣。而稍稍转过去头,空地上一字排开的囚车,六哥已然发现了她,目眦欲裂地大喊她的名字;旁边马车上,孤零零一口漆黑的棺木,这已是战场上对敌方首领的极大尊重,至少爹爹没有身首异处,没有曝尸荒野,还有一口薄棺收敛;其他将士则没有这样的待遇,棺木旁那些血迹斑斑的木箱,装的是战死诸将的首级,其中也许就有二哥、四哥、五哥,和昨夜刚刚与她分别的七哥……

靖平一人双拳难敌四手,被几十名枪兵围攻,密密麻麻的枪尖织成一张巨网,将他死死压在地上。枪缝里看不到他的脸,只能听到绝望的嘶吼传出来:“小姐!”

咸福紧紧抱着杨末,用身体挡住指向她的刀剑。弓箭手怕误伤了他,只得全都停手。

他已经隐隐明白她的身份,但仍不敢相信:“末儿……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她喃喃重复一遍,扶着被箭矢贯穿地右肩,从他怀里挣脱出来。车下的侍卫立刻想要上来擒拿,被咸福厉声喝止:“不许伤她!”

慕容筹等人已经围到车前,他率先跳上车来,手握剑柄站到杨末和咸福之间,见她右肩受伤、手中短剑落地,确认她已无力袭击,才用只有车上三人能听见的声音问:“咸服,你认识她?金令是你给她的?她是谁?”

她是谁?这也是他想问的,但又不敢问出口,只怕那结果太过残酷,鲜血淋漓。

围击的将士们被慕容筹止住,剑拔弩张却肃静无声,只听到囚车里六郎声嘶力竭地大喊:“慕容筹!有什么你都冲着我们杨家的男儿来!欺负一个小姑娘算什么英雄好汉!末儿,你为何还要回来!末儿!”

慕容筹对下属道:“把杨行艮带过来。”

这话让杨末猛然回头,看向囚车里的哥哥。士兵打开囚车,用铁链麻绳将他反剪双手五花大绑,押到慕容筹和咸福面前,踢他的膝盖想逼他跪下,他绷直双腿硬挨了几脚,就是不跪。

杨末疑惑地喊了一声:“六哥?”

两个字顿时让他泪如雨下:“末儿,是我,我是七郎。”

他是七郎,却穿着六郎的盔甲,那么死的就是六郎。她脑中顿时闪过六嫂的面容,娇美柔婉的新娘,却扇时满堂宾客都为她的美貌喝彩,赞叹六郎娶得如此美艳的娇妻。她和六哥脉脉对视时,即使是当时情窦未开的杨末也看得怦然心动。然而才过了三天,她只和燕尔新婚的夫君厮守了三天,就成了新寡未亡人,再好的青春红颜都要在独守空闺的后半生中悄然枯萎。

不仅六嫂,还有寡言本分的二嫂、善解人意的四嫂、心直口快的五嫂,她们嫁过来时她还小,是嫂嫂,更像长辈,关照她无微不至,对娘亲孝敬恭顺,但是与丈夫聚少离多,甚至没有儿女……

没有儿女也好,否则只会再多几个失怙孤寡。像娘亲,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六子二女,御赐诰命,多少人啧啧称羡的好福气。但是一夕之间,她就失去了相伴一生的丈夫,还要看着四个儿子比她先入土。

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两个人,所谓亲善吴国的主和派,骠骑将军慕容筹,和……魏国太子宇文徕。

靖平也被擒下,绑缚到七郎身边。慕容筹问:“杨行艮,这两个人你可认得?”

七郎昂首不语。慕容筹又追问:“此女是谁?是否你杨家亲属?”

七郎不答,杨末轻笑一声,缓缓道:“没错,我也姓杨。”

她回答慕容筹,眼睛却看向咸福,眼光里空洞洞的让他对不上她的视线。

“家父名讳,上令下猷。我次兄杨行兑,四兄杨行震,五兄杨行巽,六兄杨行坎,一家五口命丧汝等之手。此血海深仇,为人女、为人妹者若不能手刃仇敌,我杨末誓不为人!”

她的眼神里终于有了一点光,像出鞘的刀剑,刺痛他的双眼。他还记得初见她时的对话,“我爹爹是个戍守边防的老兵,不过在我心目中他是个顶天立地不世出的英雄”,“我有六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一母所生”,“我还没有起名,末儿只是家里人这么叫,因我在家里排行最末”,“我们家和别人家比,是没有那么富贵高华,但是一家人和乐亲近,这是谁也比不了的”。

原来那个戍边的老兵,就是杨令猷。她是父兄捧在手心里的明珠,感情深笃,可他们却死于他手。

离得最近的拓跋竑嗤笑道:“山穷水尽还口出狂言!既然你是杨令猷的女儿,送上门来正好,今日和杨行艮一并砍了祭旗,再攻入雄州诛杀杨行乾,姓杨的一家就彻底拔除干净了!”

只有慕容筹略知其中曲折,低声试探地询问道:“咸服,你说呢?”

咸福盯着杨末双眼。就在十几天前,也是这双眼睛,怯怯地、含情脉脉地、娇羞而又大胆地看着他,口中吐出让他意乱情迷的词句;然而现在,那里已经看不到一丝一毫情意的痕迹,只有决绝的恨意。

有些事一旦发生了,就再也无法挽回弥补。

他张了张嘴,第一下没有发出声来,停顿了片刻才涩声道:“放她走。”

慕容筹道:“可她是杨令猷的女儿……”

“放她走。”他又重复了一遍,“她只是杨令猷的女儿,又不是儿子,别让人笑话说我们连孤寡弱女都不放过。”

杨末却不领情,更听出他言下之意,挡在七郎面前道:“你要想杀我七哥,除非从我尸体上踩过去。”

咸福低声道:“末儿,你快走吧,别逼我……”

“谁逼你?宇文徕,我从没觉得自己是根葱,以为你对我说过几句做不得准的承诺,就能从你这里讨得什么好处。要我丢下哥哥自己逃跑,这种事我做不出来,要杀你就连我一起杀好了。”她笑了起来,那笑容看在他眼里分外刺目,“反正我们家的人你已经杀了五个了,再多杀两个也不算什么。”

她叫他:宇、文、徕。

——母亲为我取字咸福。

——咸阳之咸,福泽之福?咸福……你母亲一定很疼爱你。

——以后你也可以这样叫我。

咸福,这两个字多少次从她娇美的唇舌间柔柔腻腻地吐出来,让他心旌摇荡、情难自已,将那吐息和红唇一齐纳入口中,辗转厮磨。他想再听一次,都成了痴人说梦。

七郎急道:“末儿,别做傻事。我这条命本就该送在战场上,要不是六哥……能多活一个是一个,家里还有娘亲、大哥大嫂,他们最疼爱你。哥哥们不能再侍奉娘亲尽孝,以后就靠你……”

杨末冷笑道:“娘亲如果知道我是因为那种龌龊的理由活下来,一定宁可我死了算了。”

咸福往后退了一步。分别之前那一夜,她还乖顺地缩在他怀中,热情而大胆地说:“我现在就想对你做这些事。”“我自己愿意的,不算你犯错。”“我遇到了你,和你做这些事,便是把你当作夫君看待。”

那时以为即使因为国仇门第不能长厢厮守,至少两情相悦,回忆起来只留美好的印象。但是一转眼,情势逆转,就成了不堪的过往、龌龊的理由。

慕容筹道:“太子殿下仁厚,念你是一介女流不愿伤你性命,别不识抬举,还不速速离开!”

杨末站在七郎身前没动,咸福也一直盯着她,二人僵持不下。

一旁靖平忽然扑通一声跪下,对咸福和慕容筹恳求道:“素闻慕容将军宽厚仁和,太子殿下是一国储君,必也有圣人的胸怀德度。我家大将军一生戎马,虽与将军各为其主多有敌对,但军人保家卫国的忠肝义胆都是一样的。如今胜负已定,求太子和将军看在我家大将军年事已高、家中只剩妇孺孤寡的份上,归还大将军骨骸,让小姐送回家乡安葬。”对二人叩头不止。

杨末怒道:“靖平!男儿膝下有黄金,怎可屈膝向敌酋下跪!”

靖平道:“小姐,靖平只是一个奴婢下人,膝下没有黄金。”又继续恳求慕容筹和咸福:“殿下、将军,我家大将军年过花甲,孙辈只有大公子膝下一个孙女,连个继承香火的孙儿都没有。大公子夫妇年已四旬难再生养,七郎就是家中唯一的血脉。绝人子孙非仁义君子所为,七郎年仅二十尚未婚配,在军中也只是后勤的从八品小将,无足轻重,求殿下和将军怜悯体恤,放过七郎一命!”

杨末恼恨他如此低声下气地求敌人,但事关七郎的性命,她不能拿哥哥的命争意气,只好闭口不言。

七郎却是血气方刚的火爆性子,哪能受得了委曲气,慨然道:“人固有一死,我杨行艮死在战场上,即便未能建功立业也是死得其所,绝不会向敌人摇尾乞怜!”

靖平一向对主人恭敬顺服从不僭越,这时却沉下声呵斥七郎:“无后为不孝之首,你身为家中唯一青壮男丁,轻言生死让祖宗父母断子绝孙,把孝义置于何处!”

七郎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尽忠报国战死沙场不能全孝道,到了地下祖宗也不会怪罪我。”

靖平道:“你战败被俘长敌声威,算什么战死沙场,早就尽不了忠了!不说家中高堂老母尚在,你就看看身上的盔甲,是不是六郎让与你穿着?到头来还是让人砍了头祭旗壮威,扪心自问,对得起你兄长遗志否?”

说起战死的六郎,七郎似乎想起了伤心事,气势颓丧低下头去。

杨末听他俩来回几句,心下已转过无数念头。靖平说得对,当务之急是先救下七郎,因此忍气吞声也值得。她转头去看咸福,他一直神色凄迷地望着她,要不是这一身储君的衮冕、眼前被擒的七郎和靖平、四周重重包围的鲜卑士兵,真要让她以为还是身处山中,被他深情款款的眼神迷惑。

她压住心中翻腾,冷声道:“你给我元帅金牌,也曾向我许下重诺,我不指望你一言九鼎言出必践,只以此换我七哥一命,你答不答应?”

咸福凄然道:“末儿,我不知道他们是你父兄。我如果早知道,就不会……”

杨末打断他道:“那你现在知道了?你到底放不放我七哥、归还亡父亡兄尸骸?”

慕容筹轻轻喊了一声:“咸服……”他自幼习文,本就是个宽和的人,对杨公也有敬佩相惜之感,听了靖平一席话面色已有缓和,但自己毕竟是魏将,不好开口为对方求情。

咸福与杨末对望许久,站直身扬声道:“我朝自文帝起尊崇儒术,以仁道治国。绝人子孙有损阴德,实非仁君之举。即便是大逆不道罪诛九族的不法之徒,法理也不会伤及妇孺幼子。杨老将军虽身在敌营,但德威令人敬佩,孤不忍其绝后,特赦其一子一女免死,还归老将军骨骸,遣送故土安葬。”

此言一出,众军哗然,尤其是拓跋竑最为不服:“殿下怎么能放过杨令猷的儿女?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

慕容筹抬起手道:“太子宅心仁厚,宽以用刑,此乃我大魏臣民百姓之福。”

慕容筹在军中声望极高,人人敬服,他开口为太子说话,地下喧闹的士兵立刻安静下来,只有拓跋竑仍不买账:“殿下仁厚,只需对我大魏的子民仁厚即可,为何慷慨到吴国人身上去?对敌人心软不就是对自己人残忍吗?”

慕容筹站在车上俾睨他道:“拓跋将军,平时我的命令你爱听不听也就罢了,殿下是未来的天子,他的话你也要违抗么?”

拓跋竑被他的威严震慑,更兼心虚,低头跪下对咸福拜道:“臣不敢。”

慕容筹命令侍卫:“给少将军松绑。”

七郎和靖平一得自由,立刻一左一右护在杨末身边。三人肩背相依,在虎视眈眈的众军环绕下走到驮运棺木的马车旁,结果车夫手里的马鞭跳上车辕。

三个人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吴军军营,但脱险前还是要谨慎稳重,不能在敌人面前输了气势。靖平扬起马鞭,赶着马一溜小跑,经过咸福身边时,被他抬手示意停下。

咸福走到车前。杨末被七郎和靖平护着坐在中间,隔着马匹和车辕,他只能在一丈之外仰头看她。他的声音也和上次分别一般,听似平静,却只是将太多情绪暗涌掩盖在表面之下:“末儿,这次我不能派人送你了,你……一路小心。”

杨末背靠父亲的棺椁,她的语调也和那棺木一样坚硬冰凉:“你放心,只要你和慕容筹还活着,我一定不会死。”

马匹被缰绳勒住,不耐地喷气刨着蹄子。咸福往后让开一步,靖平立刻扬鞭赶马,从人群中飞驰而去。

一气跑出去十来里地,确信魏军不会反悔追上来,七郎才问杨末:“末儿,你怎么认识的宇文徕?”

杨末直视前方,神色冰冷:“我宁可从未认识过他。”

她的神情让七郎感到陌生,这不是他那个活泼好动、调皮精灵的小妹妹。他一低头,看到自己身上沾满血迹的六郎的盔甲,也沉默下去,无心再问。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章 春闺怨 1

元熙十七年的冬季,吴朝经历了建国近百年来最大的危机。

秋九月,北面鲜卑宇文氏建立的魏国藉由一次边境小冲突,发兵十余万压境,由魏太子宇文徕挂帅,魏国名将、太子的舅舅慕容筹副之,吴朝派出辅国大将军杨令猷迎战。本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边境战役,不料杨令猷中计被围无回岭险地,苦战多日未能突围,被鲜卑军前后夹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自刎殉国。

无回岭一役,不仅一代名将陨落,仅六品以上的武将就有二十三人战死。杨令猷一家更是几乎灭门,四个儿子阵亡,仅远在雄州的大郎杨行乾和年纪最幼、资历最浅的七郎杨行艮幸免。

元帅战死,令本就重文轻武、兵力不盛的吴军雪上加霜,吴国再无能与慕容筹对抗的将领。鲜卑铁骑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将吴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路南撤,战线一直拖到黄河北岸大名府附近,距离吴国都城洛阳仅八百里。

洛阳以北一马平川,八百里对鲜卑骑兵来说就是三四天的路程。越过黄河天堑,洛阳再无险可守。而时下正值冬季,黄河只要一结冰,人马随意过河与平地无异。

帝都洛阳笼罩在亡国灭族的恐慌气氛中,甚至有人劝吴帝放弃洛阳巡幸江南避难。然而就在此时,本可以挥军南下直指洛阳的鲜卑军却停下追击的步伐,驻守在大名府以北,派出使臣到洛阳递送国书,表示愿意接受之前吴国提出的求和请求,休战和谈。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让颓靡绝望的吴国君臣绝处逢生,喜出望外。吴国主战的杨令猷及其嫡系都已战死,主和声浪空前高涨,多次遣使求和都石沉大海,如今终于有了回应,立即派出使团前往大名府议和。因鲜卑军的统帅是魏太子宇文徕,吴国不敢怠慢,请出年过七旬德高望重的宰相张士则亲率使团北上谈判。

当然,这些都是杨末和七郎护送父兄的遗骨回到洛阳之后又过了月余才发生的事了。而对于新婚不久回娘家归宁的六娘杜吟芳来说,则要更加久远。

吟芳的母亲身体不好,每逢季节交替时都要到郊外的别业休养。六郎新婚三日仓促上战场,都没来得及陪吟芳回门,杨夫人和大娘深感歉意,便嘱咐吟芳归省在家多陪陪母亲,也免得她在婆家觉得孤单。正好吟芳的妹妹茉香在宫宴上被淑妃看中,赞她才貌双全,有意选为燕王孺人,入宫前要准备许多东西,吟芳这段时间一直陪着母亲妹妹。

茉香今年十三岁,和燕王同年,但女孩儿发育得早,已经快和吟芳一般高了。小姑娘活泼爱动坐不住,姐姐绣活又做得好,就把嫁衣锦被鸳鸯枕那些一股脑儿丢给姐姐,自己跑去看不知什么神神秘秘的书籍画册。

天气转冷,吟芳最近总觉得身体犯懒,坐在院子里太阳底下绣了一会儿便连连打哈欠,还像老人家似的时不时捶腰。杜夫人问她:“你这是怎么了?身子骨比我还耐不住坐。”

吟芳说:“我也不知道。上半年给自己绣嫁品,一天坐七八个时辰也不觉得累,现在坐上半个时辰就必须起来走走,不然就越来越想躺着。”

茉香从屋内探出脑袋来说:“上半年你是给自己绣,满心欢喜想着就要嫁给如意郎君了,当然不觉得累;现在是帮我绣,肯定在想:这个懒虫茉香,凭什么我要帮她绣呀,偷个懒好了!”

杜夫人笑她:“你也知道自己是懒虫!吟芳,别的你帮她也就算了,那枕头上的戏水鸳鸯,一定得留着她自己来。”

吟芳道:“我知道,鸳枕需得亲自动手、心意诚挚,日后才能与夫君琴瑟和鸣、恩爱久长。”

茉香嘟起嘴道:“绣个花还要心意虔诚,我又不像你和姐夫,婚前早就认识、两情相悦,当然心诚。我都不认识燕王,想喜欢他也喜欢不起来,怎么个心诚法?”

说起新婚的丈夫,吟芳满心甜蜜。这时婢女送来参汤,杜夫人问:“吟芳,这山参鸡汤最是补气益元,你既然体虚易累,要不要也喝一点?”

吟芳闻见鸡汤味道皱了皱眉:“算了,我没有胃口。”

茉香正趴在窗台上看书,忽然灵光一现,问道:“姐姐,你最近胃口欠佳、疲劳易乏,是不是有身孕了?”

吟芳被她问得面颊一红:“哪有那么快。”

杜夫人仔细一想,也觉得茉香有理:“吟芳,你回来陪我也一月有余了,是不是月信一直没来?上次是否还是出嫁前?”

吟芳道:“未嫁时也常有推迟……我跟六郎在一起就三天,不会那么巧的……”

茉香却举起手中书册高声念道:“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故男子十五,盛者可一日再施,瘦者可一日一施;年二十,盛者日再施,羸者一日一施……姐夫正好二十,练武的人体魄强健当属盛者,一日再施,三日六施,怎么没有可能?”

吟芳听出她读的是《素|女|经》中的字句,不由俏脸飞红:“你……怎么小小年纪就去看这种书,还堂而皇之朗读出来!害不害臊!”

茉香嘻嘻笑道:“娘亲你看,姐姐害羞了,一定是被我说中。姐姐和姐夫新婚燕尔就要离别,说不定一日不止再施,还要三施、四施呢!”

吟芳被她说得满面通红,站起来想去打她,茉香笑嘻嘻地躲开了。吟芳跺脚道:“娘亲,你看她!小小年纪不学好,脸皮这么厚!”

杜夫人见怪不怪:“书是我给她看的,哪个姑娘出嫁前不得学学这些。这里就咱们娘仨,又没有外人。为人妇者迟早要懂的,你都已经嫁人了还这么怕羞。”

吟芳红着脸道:“那、那也太早了,香儿才十三岁,不是十八岁才成婚吗?”

杜夫人叹道:“十八岁正式成婚,但十五岁就该送进宫去学礼仪,以后咱们想见她、想再教她就难了。她又不像你,嫁得个对你一心一意的夫婿。燕王将来虽然不会继承大统,但也是个亲王,光是这次就选了一妃四孺人,加上陪媵,以后免不了妻妾成群。满院的莺莺燕燕姹紫嫣红,除了容貌才德,不就得靠这房中术早日生子得男才能保住地位。”

吟芳心想:杨氏一门六个男儿,因为杨公以身作则,已经婚娶的四位兄长,包括年过四旬只有一女的大伯都未纳妾。她和六郎定下婚事后,还有亲戚明枪暗箭地嘲讽说嫁给杨家的武将常年独守空房有如守活寡,但和众多女子争一个夫婿又能分得多少雨露恩情?谁家都有自己的好处和难处。

杜夫人又道:“你现在虽然不用担心这个,但你公公婆婆还没有孙子,如果你一进门就给他们添个乖孙,他们肯定也高兴,还不得把你当宝贝似的供着。明天正好大夫过来给我诊脉,也让他给你瞧瞧,如果是当然最好不过了。”

吟芳仔细一琢磨,也觉得自己像是有身孕的征兆。如果真的有孕,等六郎凯旋归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他该多么欢喜。一想到六郎就觉得满心都跟灌了蜜似的甜,她羞怯地侧过脸,点了点头。

杜夫人把她手里的针线绣绷拿下来:“你就先别做这些了,伤腰伤眼睛,去屋里歇着吧,别把我的小外孙累坏了。”

吟芳嗔道:“娘!还不一定是呢!”自己倒小心地扶着腰站了起来。

杜夫人叫来婢女送吟芳回房,走到廊下,院外看门的小厮突然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大喊:“夫人!小姐!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杜夫人刚遇喜事,听他这么大呼小叫不免觉得晦气,斥道:“什么事不好了,咋咋呼呼的。”

小厮来不及拜倒谢罪,喘着气说:“姑爷家里派人来送信,说是亲家公老爷……在战场上阵亡了!”

杜夫人和吟芳都大吃一惊。吟芳道:“公公驰骋沙场百战不殆,怎么会……”转念一想,脸色更难看,“那诸位叔伯呢?有没有事?六郎有没有事?”

小厮哭丧着脸道:“六位公子只有两位安然无恙,其余四位也为国捐躯了……棺木是亲家的小姐护送回来的,已经到了城北五十里,亲家母要出城迎接,信使说如果小姐腾得出空的话也去一趟,在安喜门碰头……”

吟芳只觉得眼冒金星头晕目眩,晃了一晃靠在婢女身上。茉香也闻讯从屋内赶出来,扶着姐姐道:“姐姐别慌,不是还有两位公子平安归来了么?”

吟芳追问小厮:“回来的是谁?是不是六郎?是不是?”

小厮道:“信使没说,留下话就走了,还要去其他亲戚家里通报……”

三人一听这话就知道六郎凶多吉少。如果六郎平安,当然应该立即告知吟芳让她不要担心。吟芳心乱如麻,跟着小厮往门口走了两步,又回头叮嘱茉香道:“香儿,你好生照顾娘亲,我得先走了……”

茉香忧心道:“姐姐,还是我陪你一起去吧!”

吟芳按住她的手道:“没事的,没事的,我自己回去就好,不是还不一定么?”其实她心里早就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