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人派了家丁婢女各两名驱车送她。吟芳一路上忐忑不宁,脑中一时想起和六郎相识的情景,一时想起新婚三日的浓情蜜意,一时又变成六郎横尸疆场鲜血淋漓的模样……她心忧如焚,催促车夫道:“赶快一点!”但马车快起来,她又觉得太颠簸,双手按在腹部想,假如六郎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腹中这莫须有的骨肉就成了他的遗腹子,又叫车夫放慢速度把车驾得稳一些。

好不容易赶到城北安喜门外,杨夫人和众妯娌亲眷们已经先到了,都换上了斩衰、齐衰麻衣。吟芳过去拜见婆婆,见杨夫人神色空洞,显是已经悲伤过度思维麻木;大娘在一边扶着她,脸色凝重沉郁;一旁二娘、四娘、五娘早已哭倒在地,每人都需两名婢女一左一右搀扶才不至于晕倒。

她看这情形便明白二郎、四郎、五郎定已遭遇不测,大郎或许幸免,那还剩一个活着的,是六郎还是七郎?她心中万分焦虑,但看嫂嫂们如此悲痛的模样哪还问得出口,向婆婆和大嫂请过安,便去一旁也把丧服换上。

等了半刻钟,靖平骑马先到,告知棺椁车队就在半里外。吟芳哪里等得住,眼看着官道尽头似乎出现几辆黑黢黢的车影,拎起裙摆就往那边跑,引得杨夫人也踉踉跄跄地跟着她跑过去,其他人只得一并跟上。

吟芳跑在最前面,路尽头的车队渐渐近了,已经能看到车上漆黑的棺木和飘扬的白幡。她先看见了走在最前面手捧灵位的杨末,只过了两个月,她几乎不敢相信这个面色冷峻阴郁的少女就是那个活泼伶俐古灵精怪的小姑;然后她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向后观望,在人群中搜寻那个让她牵肠挂肚的熟悉身影。

居然真的被她找到了。他在队伍末尾,护着最后一具棺椁,和其他人一样身披缟素。两月不见他瘦了好多,脸色憔悴,下巴上的青髭都出来了,全然不是出发时神采奕奕的英武模样。她看得一阵心疼,忍不住就想迎上去,走到一半忽然又止住:那是她心爱的六郎吗?还是与六郎长得一模一样的七郎?

他也发现了她,隔着人群目光与她对上。她想起新婚时小姑说的话:那个看你的眼神最是情深意切的,就是你的夫郎。她盯着他的眼睛细瞧,他眼中有化不开的痛,更有掩不住的情。

没错,是六郎,是她心心念念的六郎,只有六郎才会用这样饱含情意的眼光看她。

心中瞬间被狂喜填满,她的眼泪再也止不住,飞奔过去冲进人群里,一直冲到他身边抱住了他:“六郎!六郎!我还以为你……你回来就好了!”

吟芳抱着他又哭又笑,但是过了许久,他还是直挺挺地站着,双手垂在身侧,没有像她期许的那样回抱她。

她从他肩上抬起头来,疑惑地唤了一声:“六郎?”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了几个来回,才哽咽断续地吐出几个字:“对不起……六嫂。”

吟芳被那两个字惊得往后退了一步,顺着他转开的视线,看向身边那口黑漆漆的棺木。一共五具棺椁,从前往后一字排开,最前面的是公公,往后依次是二郎、四郎、五郎,和……

六郎……

吟芳眼前一黑,软倒下去人事不知。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忘记说了,感谢投雷么么哒~

流花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3-12-31 13:24:18

第七章 春闺怨 2

吟芳噩梦连连,时而梦见六郎在战场上浴血厮杀,力战不敌身首异处;时而梦见六郎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追,他明明走得不快,却怎么都追不上,喊他也不答应,只是越走越远;时而又梦见公公和六郎都没死,大获全胜归来,庆功宴上她倚着六郎欢喜无限,六郎却突然变了一副面孔,冷冷地对她说:“对不起六嫂,其实我是七郎,六哥已经战死了。”

醒来时已在家中,睁开眼先看到红艳艳挂着流苏金钩香囊的帐顶。这是她和六郎的新房,成婚不久六郎出征,她回了娘家,屋里还保留着洞房时的装饰,喜气洋洋。窗棂上的团花喜字,是她待嫁时一刀一刀精心裁剪;龛中一对御赐的龙凤花烛尚未点完;母亲请了家中最多子多福的长辈,在锦被上一针一线绣下百子图;枕上的鸳鸯交颈、并蒂莲花都出自她手,六郎就在这里抱着她将她轻轻放下,赞叹她颜比花娇……

三日虽然短暂,但两情缱绻、情深意长,这是她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三天。但是一转眼,新房就成了空房,只剩她独自一人躺在这如水冰凉的锦褥上。六郎温暖坚实的怀抱犹如昨日般清晰,他却已经躺在灵堂里黑沉沉的棺木下,再也不会醒来。

她的眼泪从眼角无声滑下,一直滴进开着并蒂花的绣枕里。

坐在床榻边为她诊疗的大夫道:“大夫人,六夫人已经醒了。”

大娘正在一旁等候,看到吟芳睁眼舒了口气:“醒了就没事了。”现在一大家人都靠她主持大局,她也早已累得满面倦色,两只眼圈青黑。她抽出绢帕为吟芳拭去眼泪:“吟芳,我还得去婆婆那边照看,没法一直守着你。你先好生歇着,保重自己身子要紧。”吩咐婢女仔细照顾吟芳。

大夫收起药箱准备跟大娘一起走,吟芳忽然坐起来问:“大夫,你刚刚替我诊脉,可有……可有看出什么异样?”

老大夫愣了一愣:“少夫人脾胃失和气血两虚,因此才会晕倒。除此之外并无异常,多多休息调养便可。”

吟芳伸出手道:“大夫,你再好好帮我看看。我最近一直疲劳嗜睡、口苦反胃,而且月信已迟了两月未来,你看看我是不是……是不是有身孕了?”

大娘一听这话立刻转回来:“吟芳,你真的……如果能为六郎、为杨家留下一点血脉,那真是老天有眼、菩萨保佑!”双手合十连连祈祷。

老大夫不敢怠慢,仔细为吟芳切脉诊断,又看了她眼睛、舌苔等处,问了问其他症状。大夫知道她新婚丧夫,亡夫骨肉便是她唯一的希望,看她满怀希冀的模样实在不忍心打击,但也只能据实相告:“少夫人这是前段时间太过劳累、昼夜颠倒、脾虚肾亏导致的月经不调之症,并非有孕。我开一副调理的药给夫人吃着,早晚各一剂,吃到癸水来了即可。”

吟芳倒回枕上,泪珠滚滚而下。最后一点微弱的希望也被抹杀,简直生无可恋,恨不得立即随六郎而去。六郎都不在了,她吃不吃药、调不调理还有什么意义。

从这之后她就不肯再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躺在床上望着六郎的遗物流泪。她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小姐,身子骨本来就娇弱,两天下来整个人就瘦脱了一圈,谁劝她都不听。大娘只得去请她的娘家人,杜夫人听到亲家和女婿的噩耗后哮疾复发卧床不起,只请到吟芳的妹妹茉香来照顾。茉香的话吟芳也听不进去,已是决心求死的模样。

边疆战事正紧迫,大郎杨行乾还得忍着丧父丧弟的悲痛驻守雄州,不能回来主持丧事。家中诸多琐事都落在大娘肩上,她又不慎染了风寒,还得拖着病体苦苦支撑。

杨末和七郎平时都闲散惯了,家里那里杂事根本不懂,想帮大娘也插不上手,只会给她添乱。而且家中只有他俩是杨公的嫡亲子女,讣告发出后,朝中官员陆陆续续都来吊唁,大多是杨公的同僚平辈,他俩就一直留在灵前守着回礼。

二娘、四娘和五娘到底做了多年的杨家媳妇,性情坚毅,悲痛过后也来帮着大娘侍奉婆婆料理家事。只有吟芳新嫁新寡,万念俱灰一心求死。晚间大娘让厨房里做了清粥给她送过去,又被原封不动地退回来。

杨末看着院中大嫂忧虑的模样,低声道:“六嫂已经整整两天粒米未进了,她身子那么娇贵撑不了几天,咱们得想办法让她振作起来。”

七郎一直看着六郎新房的方向,痴痴道:“她心里只有六哥,除非六哥活过来。我们能想什么办法,又不能变成六哥。”

这话倒给了杨末启发:“你不是以前经常扮作六哥的样子骗人吗?不如……”

“你要我装成六哥去骗她?”七郎连连摇头,“不行,我不能这么做,我做不到……”

杨末道:“又不是要你一直装,就装一下,安慰安慰六嫂,帮她先过了眼下这关。以前作弄人你装了那么多回,现在真的需要你装你倒又不肯了,六哥在地下都要气得骂你。”

只要一说到六郎,七郎立刻心软神伤:“这办法能行吗?她和六哥感情至深,我替代不了,怎么装也装不像的……”

杨末道:“六嫂和六哥相处时日不长,连我和娘亲都被你糊弄过,何况是她?”

七郎喃喃道:“那不一样……”

杨末道:“细则你不用操心,我来想办法掩饰过去。只要六嫂撑过了最难受的这一阵,往后再慢慢开导她,就不会有轻生的念头了。”

这是她的切身经验之谈。刚刚得知父兄噩耗、夺回尸骨那阵,她也觉得悲痛欲绝生不如死,尤其想到宇文徕这个人,想到自己在父兄之死中所起的因果,都想一死谢罪。但是护送棺椁回来这一路,雨雪风霜下渐渐冷静,待回京看到娘亲和嫂嫂们,更觉得自己应该撑下去。一死了之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而活下去才更加艰难、更需要坚毅的心性。

两人嘀嘀咕咕地小声商量,忽听院外门童高唱:“贵客莅临!准备迎接!”

这时已过了晚饭时间,宾客散尽,更不会有人这时候去别人家拜谒吊唁。杨末把揉皱的麻衣理顺,在蒲团上跪好了,抬头张望,门童又唱了一声:“燕王殿下驾到!”

兆言虽然还是幼龄少年,但怎么说也是个皇子,有封号的亲王,还得按照皇室的礼仪接待他。他自己倒很随便,只穿了圆领常服,帽子也掉了,背后还背着弓箭,从马上跳下来就一阵风似的径自穿堂入室跑到灵堂前,看到杨末好好的跪在那里才松了一口气:“杨末,听说你偷偷跑到战场上去了?有没有受伤?我前几天都不在宫中,今日回宫才刚听说,立刻就赶来了……”

杨末抬头瞥了他一眼:“燕王殿下,你衣冠不整、带着兵器跑到我爹灵前来,就是为了问这个?”

兆言忙解下背后弓箭和腰上匕首:“我……我是听说了大将军的噩耗,特意来祭奠的,还有我师父……”

六郎这个严师让他吃了很多苦头,但也教了他一身本领。现在人真的不在了,兆言回忆起来只记得他的好处,那些严厉的惩罚都不算什么了。

他整肃衣冠在杨公灵前叩拜,又特意到六郎灵位前叩了三个响头。论辈分他是晚辈,但论君臣应该是臣子拜他。他每跪一次,七郎和杨末都要回拜一次。

这两天跪得多了,杨末有点麻木,兆言还没拜完,她就先叩了下去。抬头时发现兆言还没直起身来,双手伏在地上仰头看她,维持这个姿势盯着她许久没动。他微微侧向她这边,两人离得很近,就像互相对拜一样。

杨末微感怪异,坐回蒲团上,等兆言起身了问他:“你自己一个人来的?淑妃知道吗?”

兆言回道:“我刚从猎场回来,在宫门口听到有人议论就直接赶过来了,应该会有人去通报淑妃吧……”

杨末训斥他道:“淑妃说不定还在宫中等着你,你都不知会她一声就贸贸然跑出来,不怕淑妃担心?她明日也要来拜祭父亲,你跟她一起不是更好。”

兆言道:“那我不是更担心你……你爹和我师父吗!这么大的事我哪等得了一晚上!淑妃肯定也归心似箭,但碍于宫规不能立刻回来见父亲遗容,我先替她来拜过外祖,顺便传递消息让她免于忧虑,为人子本就该如此。”

杨末道:“你今天还来得及回去吗?宫门都快下钥了。淑妃还不是得明天亲自来了才能知道家中状况。”

兆言讪讪道:“好像是来不及了……我在这儿住一晚上行吗?”

杨末气他不动:“小孩子以后乖一点,没事别给大人添乱,我们家已经够忙的了!你跑过来我们还得专门腾出人手来伺候你!”

兆言也被她挑起了火气:“谁说我是来添乱的,我还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你要是嫌我烦我现在就回去!”

两人眼看又要吵起来,七郎劝道:“你们俩别吵了,这里是爹爹的灵堂,肃静!”又对兆言说:“殿下今晚住我那边吧,我派个人给你。现在家里事情太多,礼数不周的地方殿下别见怪。”

兆言点点头,步子却没动,一脸郁闷地盯着杨末。

七郎是和他在六郎的婚宴上一起借酒消愁喝到酩酊大醉过的,两人酒后互吐心事,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想起喝酒的时机和因由,七郎自己心头也泛起苦涩,拍了拍兆言肩膀道:“殿下既然不是小孩子了,这脾气也该稍微改一改。”

兆言看看七郎,七郎冲跪在蒲团上背对着他俩的杨末努努嘴。兆言走过去,放缓语气道:“杨末,你别生气了,是我不好。我也是太担心你……你们,什么都没想就跑过来了。我就凑合住一晚,不用人伺候。你们要是事情多缺人手,我说不定还能帮个忙……”

杨末哪有心情和小屁孩生气闹别扭,早就在想另外的事了,听他这么说心生一计,转过来问:“你真愿意帮我们忙?”

兆言一愣:“当、当然了,不过要我干什么?”

杨末看向七郎:“我现在正好有件事还缺个帮手,不好随便叫不相干的人参与,你来了正好。”

作者有话要说:如无意外本周日入V,当天三更,第二天双更,请多多支持哈~~

感谢投雷么么哒!

33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1-02 12:20:54

葡萄莲子八宝饭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1-02 17:24:56

第七章 春闺怨 3

茉香照顾了姐姐一天,怎么劝她都不听,自己想着姐姐的遭遇也替她心痛,陪她一起流泪,到夜间实在困倦了,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衣服都忘了脱。

早上醒来时,浑身就像被车轮碾过似的又累又重,脑子也昏昏沉沉,好像一晚上的觉都白睡了,比睡之前还要疲惫。她揉揉眼睛,发现姐姐已经自己起来了,正用洗脸架子上隔夜的水洗脸。吟芳两天没吃东西,早就饿得虚脱,双手双脚都像风中落叶似的打颤,一捧水捧到面前,倒洒了大半在衣襟上。

茉香连忙跑过去扶着她:“姐姐,你怎么自己下地来了,有事叫我呀。”

吟芳道:“我看你也累坏了,睡得香甜,不忍心叫醒你。我睡太久脑子都糊涂了,就想洗把脸清醒清醒,这两天都没洗脸梳头,出去要吓坏人了……”

她这两天一直卧床不起,只顾伤心泪流,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一心要跟着六郎去,连饭都不吃更别说修饰仪容。茉香听她这么说大喜过望,忙说:“这水太冷,我马上叫人给你拿热水来。”一边招呼守在外间的丫鬟进来伺候。

不一会儿热水送来,茉香亲手替姐姐洗脸梳头,一边梳洗一边问她:“我也饿了,一会儿叫人送点清粥点心过来,就在房里吃,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吃点?”

吟芳道:“我好久没吃东西了,心口有点疼,只能喝点薄粥。”

茉香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我马上叫他们去弄!”

姐妹俩一起在屋内吃早饭。吟芳吃得不多,但茉香看她愿意吃东西,人看着也有了精神气,心中把天地祖宗能想到的各路神灵都感谢了个遍。虽然不知道一晚上发生了什么,姐姐的想法为何突然转变,但她愿意好好活下去,茉香心里就满是欢喜,不想再去追问姐姐让她想起伤心事。

茉香身体不适,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吟芳问:“你平常饭量不小,只吃这么一点上午不饿吗?”

茉香扁扁嘴说:“今天胃口不好,吃不下了。昨晚上不知怎么了,好像被鬼压床似的,觉得要醒但一直醒不过来。早上起来浑身酸疼,脑子也混混沌沌,有点头晕恶心。”

吟芳看她的目光含着歉意:“都是因为我……现在我没事了,白天你好好歇着。娘亲已经病了,要是再把你累出毛病来,我的罪过就大了。”

茉香甜甜笑道:“你能想开就好。最重要的是你没事,我们两个就也跟着好了。”

吟芳也笑了,想起一事:“对了,今天淑妃要回府祭拜公公,燕王殿下肯定也会一起来,你要不要跟我出去瞧一瞧?”

茉香其实昨天就听说了兆言夜间来访的消息,但因为担心姐姐,一直留在房中照顾吟芳。被吟芳问起,她不由微微红了脸:“有什么好瞧的……”

吟芳叹道:“姐姐现在已经这样了,就盼着你能有个好归宿,嫁个举案齐眉疼爱你的好夫婿。殿下师从六郎学武,我听六郎提起过,对他颇多赞誉。不过闻名不如见面,能事先见一见总比盲婚哑嫁好。你要是觉得不称心,现在婉拒淑妃还来得及,姐姐绝不会叫你受委屈。”

茉香不忍拒绝姐姐,自己也确实对未来的夫君心存好奇,红着脸微微点了点头。

两人吃过早饭,吟芳披上麻衣,茉香也穿了素淡衣装,一起去正堂准备迎接淑妃驾临。杨夫人抱恙不出,前堂仍是大娘主持,看到吟芳又惊又喜:“吟芳,你也出来了!看到你没事我就放心了,昨日你那副模样,我真怕你……我都无颜站在公公和六叔灵前!”

吟芳福身道:“是吟芳年少不更事,让大嫂担忧了。听闻其他三位嫂嫂前日就出来帮大嫂打点家事、侍奉婆婆,吟芳不仅不能为嫂嫂分忧,还徒增家中负担,实在羞愧。”

五娘过来握住吟芳的手道:“吟芳,你的悲痛我最能体谅,你是真的想通了?如果觉得难过千万不要勉强,好生歇息,家里自有嫂嫂们顶着。左右都是我们杨家更对你不住,你才刚刚……”说着悲从中来,又要落泪。

吟芳宽慰她道:“嫂嫂放心,吟芳有这份决心和担当,并非逞强。昨夜六郎阴魂来访,与我彻夜长谈、嘱咐家中诸事,我已经彻底想通了。别人的话吟芳或许不听,但六郎的托付,吟芳一定铭记于心。”

五娘听这话不由一愣,转头去看大娘。大娘问:“吟芳,你真的见到六郎魂魄?他有何托付?”

吟芳道:“一是嘱咐我代他孝敬婆母养老送终,二是他年未及三十而夭折,死于兵祸,无儿无女无人守孝送终,福薄命苦,被阎王滞留不得转生。我是他的妻子,妻为夫守丧也可抵子女之责。我就算要追随他,也得撑过这三年,否则六郎一直在地下受苦,我转世再生也寻不着他。”说着两行珠泪又顺颊而下。

大娘疑惑道:“真的?”

吟芳道:“千真万确,六郎左右还有黑白无常压阵,绝非吟芳妄言。”

茉香扶着姐姐道:“难怪我昨夜睡梦中被魇住,原来是姐夫夜访。姐夫战场阵亡,魂魄犹千里迢迢赶回来与姐姐相见,可见其心志坚诚。姐姐就算念着姐夫的不易也要好好活下去,莫叫姐夫一腔心意落空。”

吟芳流泪点点头,五娘也跟着落泪自伤:“六郎一片赤诚,我不求五郎也回来见我,托个梦让我再看他一眼也好。”

大娘见多识广,哪会相信这等怪力乱神之事,眼光往七郎、杨末脸上一扫,见他俩眼神闪烁面色古怪,心中便明白了几分。吟芳因此振作精神总是好事,她不忍点破,安慰了吟芳和五娘一番,叫她俩在一旁等候。

茉香站在姐姐身旁,对面就是姐姐的小叔和小姑,还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锦衣玉带,想必就是燕王兆言。兆言和她同岁,男孩长得晚,个头还不如她高,但也眉清目秀气宇轩昂,有几分姐夫的风骨。

她偷偷看了他几眼,颇有好感,暗自庆幸自己配了个顺眼的夫婿。冷不防兆言正好向她这边看来,两人打了个照面。兆言似乎认出了她,面露愧色,立即把眼光挪向别处;茉香见他脸皮这么薄,愈发觉得他可爱,忍不住唇角微微弯了一弯,抬起袖子悄悄掩住。

从那之后茉香就发现兆言经常出现在将军府。她陪着姐姐一直住到年底,兆言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来一趟,每次说是来找七郎和小姑传些宫里的消息,但也经常和茉香碰面,偶尔还会说一两句话。淑妃回来祭拜那天召见过茉香,府里的人都知道她和兆言的关系,渐渐就有了一些传言,说燕王殿下这么勤快上心地往将军府跑,其实是来看他未来媳妇儿的。

这些话免不了传到杨末耳中,她看见兆言就多了几分烦躁。这天下午兆言又跑过来,他来得多已经轻车熟路,自己一个人骑马都不带扈从。下人们也见怪不怪,看到他还故意说:“殿下又来啦,可惜今天早上亲家来了人,把杜二小姐接回家过年去了。”

兆言面皮一红,欲盖弥彰地说:“哦……关我什么事?”

杨末正在灵前跪着,大哥派人送了书信回来,他已经卸去雄州防御使一职回乡奔丧,再过几天就能赶回洛阳。父亲和哥哥们的棺柩在家中停灵月余,冬日也不能再耽搁了,等大哥一回来就要入土下葬。她心中正伤怀,听见兆言这番话,开口语气就有些冲:“你不是昨天刚走吗,怎么今天又来了?”

兆言道:“我有重要的消息……”

“你哪天不是说有重要的消息,不就是和谈那点破事吗,能有什么重要的消息?慕容筹暴毙了吗?魏国皇帝驾崩了吗?他们国内有人造反改朝换代了吗?这种消息你再来跟我说重要不重要,别的我都懒得听。”

兆言一滞:“这种确实没有……”

“那你就别说了,以后也别来了。没听他们说吗?人都走了,回家过年去了,你再来也看不到,不必费那个心思百般寻找借口。”

兆言愣了片刻才明白她所指,脸色渐渐涨红:“你、你以为我三天两头跑过来是为了……为了……”

杨末挖苦道:“你跑这么勤是为事还是为人,明摆着的事谁看不出来,当别人都是瞎子?”

兆言脸色通红,气得口不择言:“杨末,你知道个屁!我就算为人也不是为她!”

杨末心里也堵着一口气:“我管你为谁!我家正值丧期,人人哀痛,没那个闲工夫给你牵线搭桥做媒!你要会你的小情人以后有的是机会,犯不着挑这个时候来给我添堵!”

兆言脸上气愤之色褪去,盯着她呆呆问道:“我见她……你不高兴么?”

杨末举起手中苴杖作势要打:“你说的什么胡话,我高兴什么?再在我父兄灵前胡言乱语,别怪我以下犯上不顾情面把你乱棒打出去!”

兆言站着一动不动,定定望着她。杨末只是做做样子,下不去手真的打他,瞪了他一眼自顾回到灵前继续跪着。

兆言跟着她进来,在她身侧留给七郎的蒲团上跪下。杨末斜睨他道:“燕王殿下,你别跪了,你一跪我还得给你回礼叩头。”

兆言道:“我既认淑妃为母,大将军就是我的外祖父,诸位少将军是我舅舅,其中还有我授业恩师,我跪拜他们理所应当,何须回礼?”

杨末道:“那不一样,先君臣后父子,淑妃还是爹爹的亲女儿呢,父母也得给她下跪,这才合乎尊卑礼数。”

兆言的声音低下去:“从前你追着我打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跟我讲尊卑礼数?”

杨末难得看他这么乖顺的模样,回忆起以前两人没心没肺胡闹厮混的日子,明明只过了几个月,却已恍如隔世。她轻轻叹了口气:“你这几天总是跑过来,真的不是为了看六嫂那个美人儿妹妹?”

兆言反问:“你说呢?”

杨末瞪他:“我怎么知道你?”

“我来看你。”

杨末被他堵得一愣,疑惑地眨了眨眼。

兆言却转开去问:“今天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小舅舅呢?”

杨末答道:“他跟嫂嫂们一起去南郊的祖墓了。再过三五天大哥就要回来,爹爹和兄长们的棺柩也该下葬,墓园里需要收拾。”

兆言道:“那幸好我过来了,不然就剩你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这些棺椁,岂不孤单。”

杨末道:“我不怕孤单,爹爹和兄长们都在这儿陪着我,哪里孤单?我守不了他们几天了,能多陪一日是一日。”

兆言劝道:“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好好过下去,才是对亡者最好的宽慰。”

杨末听这话从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嘴里说出来觉得有点别扭:“你今天怎么了,跟个小大人似的,说话老气横秋。”

“我就是跟小大人学的,”兆言低声道,“这话是我娘亲去世的时候你跟我说的,你不记得了?”

“我?”杨末指着自己鼻尖,刘昭仪病故时兆言七岁,她也才九岁,“我九岁的时候,就会说这种话?我又从哪儿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