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吉时前一刻,吴尚仪送她到紫宸殿东北侧的朵殿等候,杨末突然要求:“我要如厕更衣。”

吴尚仪有些为难:“前殿没有更衣之所,吉时马上就要到了,小姐能不能暂且忍耐一下?”

杨末道:“人有三急,这怎么忍?忍一时半会儿还行,这仪式开始了不知要多久才能结束,你要我当着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的面出丑吗?”

吴尚仪见她不好相与,只得同意:“那我送小姐到后宫便宜之处更衣,小姐动作快些,只有半刻钟了。”

吴尚仪与另外两名女官走夹道送她到偏僻处,想跟她一起进去伺候,被杨末冷冷一瞥:“恕我出恭时不喜欢被旁人看着。”

吴尚仪只得和女官守在门外。等了许久,再三催促,杨末才赶在时辰快到时出来。吴尚仪仔细观察她仪容,发现霞帔微微歪斜,九翟冠下也露出几茎发丝,但时间紧迫也来不及重新梳理了,只能帮她稍作整理,看上去并无明显失礼之处。

吴尚仪是宫中资深女官,知晓其中来龙去脉,一颗心七上八下,唯恐事情在自己手上闹出纰漏,紧紧跟在杨末身边留意她一举一动。但是随后她并没有异常举动,甚至在紫宸殿外等候百官先行进殿时,鲜卑人从她面前鱼贯而过,她也面无表情一动不动。

鲜卑使团虽然只有几百人,但吴帝一直按照两国会晤而非出使的礼节接待魏太子。太子今日服衮冕,祭司、受册、纳妃才需要的服制,如果只是陪同观礼,他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穿成这样。经过杨末面前时,他停下脚步偏过头来,但杨末始终昂首望着远处的殿顶,并不看他。

吴尚仪想:魏太子确实相貌不凡,反观杨家小姐,容貌与宫中见惯了的诸色美人相比只能算是普通,真不知太子看中了她哪点?以后嫁入鲜卑王庭,孤立无援,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不多时贵戚群臣毕集,殿中鸣钟奏乐,杨末奉召入殿。皇帝先与她行结拜之礼,再下册封玉旨,赐号宁成,食邑两千户,礼遇与长公主相同,而高于皇帝亲女。又因她尚未起名,杨公诸子分别以乾、兑、震、巽、坎、艮为名,幺女丰姿秀颖,皇帝为她赐名颖坤。

杨公以先天八卦为子女起名,起初大约也未料到自己仅一名妻室会有八个子女。杨家祖上草莽出身,族谱也修得潦草,只有男子行字,未提女儿。淑妃单字“离”,未与兄弟排名。到了杨末这里,按理应取字“坤”,但家里一直只称呼她的乳名,一来是宠溺疼爱她,二来是杨公觉得女儿取名“坤”不妥。如今这样的情势,反倒正应了她一家的排名,仿佛一早就种下了因果似的。

宁成,颖坤,其义不言自明。大伙儿一径笑吟吟地看向皇帝右侧特设金帐内的魏太子,下一步便是这场典礼真正的主题了。

宇文徕看着杨末郑重地接下圣旨玉册,叩首谢恩,心头一块大石终于放了下来。事情比他想象的顺利,他以为以她的脾气至少会闹一闹,她却完全没有。看来家国大义在她心中的地位,比他预期的更重要。这令他心头微苦,但结果总是好的。

皇帝也龙颜欣悦:“御妹,往后朕便是你的兄长,家事私事你需都报与朕知,与你长兄无二,知不知道?”

杨末捧着玉册颔首道:“是。”

皇帝大笑,捋须道:“朕兄弟姐妹缘薄,先帝只为朕留下三姐一弟,如今已届不惑之年,又多了这么个玉雪可爱的妹妹,也算全了朕平生一大憾事!”

众臣纷纷向皇帝道贺。

贺毕,皇帝话锋一转:“御妹二八芳龄还未定下终身大事,家中严君不在,朕这个兄长就要替你做主了。”说着含笑看向宇文徕,“当此两国修好约和之际,朕与太子……”

“陛下。”杨末突然开口打断他。金殿上打断皇帝说话,实在是无礼之至的僭越行为,引得殿中众人全都向她看来。

“陛下,”她俯首拜倒,“妾父兄新丧,重孝在身,不能成婚。”

谁也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还能出纰漏,她竟敢当着群臣的面公然反抗皇帝的旨意,原本欢闹的紫宸殿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皇帝也面露不悦:“御妹,难道你要抗旨?”

杨末再拜道:“臣妾不敢,但服丧期间嫁娶有违孝道,妾亦不敢为。”

皇帝道:“御妹一片孝心天地可表,但万事皆有权宜之道,民间亦有荒亲之礼,丧期婚娶并非不可转圜。”

杨末道:“荒亲陋习有悖人伦,惜小才而忘大义,诗礼之家不应为之。而且荒亲需七日内乘凶结亲,家父已仙去近百日,入土为安也有一月,荒亲之礼亦不适用。”

皇帝不耐道:“孝之小义在事亲,大义在事君,你只顾事亲而不顾事君,连朕的旨意都要违抗,罔顾国家社稷,辱没你家门忠烈之风,这才是大不孝。”

杨末回答:“陛下是君,妾是臣,家父一生以忠字为先,女儿绝不敢辱没他的身后英明。如果陛下一定要我悖逆孝道丧期婚嫁,臣妾只能以服丧之身领旨。”

她跪拜于地,放下手中玉册,将头上九翟冠取下,脱去大衫霞帔,里面穿的竟是斩衰麻衣,一头青丝也未加挽束,披散于肩。

身披斩衰登金銮殿者,她大概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旁边的吴尚仪大惊,连忙也跟着跪下请罪。明明沐浴更衣都在旁侍候,她是什么时候在礼服下藏了斩衰?穿这样的重孝上金殿,实在是胆大妄为之极,惹怒陛下如何是好?何况旁边还有个等着结姻的魏国太子,如此触他的霉头,鲜卑人发起怒来,陛下也回圜不住。

皇帝果然龙颜大怒:“杨颖坤!你、你好大的胆子!来人!”

禁卫应声而入。旁边宇文徕却站起来制止道:“陛下且慢。”

皇帝道:“贤弟你看,此女嚣张乖戾,非母仪天下正位中宫之良选,难承贤弟厚爱,还是让愚兄为贤弟另觅良配吧。”

宇文徕笑道:“孝为百善之先,公主事亲至孝,可见心地纯善,不枉孤对其心折。公主言之有理,丧期成婚有违孝道,孤愿静候公主服丧期满再行婚仪,以全公主尽孝之心。”

皇帝迟疑道:“守孝需三年,届时贤弟年齿已长,岂不白白耽误?”

“守孝三年,实则二十七个月,现已过三月,只剩两年。小弟年已廿六,要说耽误早耽误了,也不差这两年三年。我早就说过,这或许就是我和公主天定的缘分,故意让我空守了这些年,要我等着公主。”宇文徕转向杨末,略向前倾身,声音放低,“我等得起。”

杨末冷冷地瞥他一眼,又转回眼去:“愿意等你就等着吧。”

她这一句声音不高,只有近旁几人听见。皇帝已经尽力为她通融说话,也被她气得无可奈何,转向大殿沉声道:“既然御妹有此孝心,那就去杨公墓旁服孝守灵,三年孝期不满,不得轻离。”

罚她去守墓不许回洛阳,也算是对她失礼不逊的惩戒了。杨末伏地拜谢:“臣妾遵旨。”

一场欢庆的典礼被她弄得不欢而散,原定之后的纳彩定亲、歌舞欢宴等环节也都只好作罢了。杨末从紫宸殿退出来,身着斩衰走在皇宫大内,人人为之侧目。吴尚仪低头捧着被她脱下的凤冠霞帔跟在后头,她这辈子也没碰到过这么荒诞不经的事。

从紫宸殿出来往北过延光门,就到了宫城内廷。原本在朝上册封完毕之后,宗室命妇们还要在后宫令举一宴,作为与这名皇室新成员的见面礼,由淑妃主持。前殿出了这样的事,早就有内侍去禀报淑妃了,她急急赶过来在后廷等着妹妹。

一过宫门,淑妃还坐在不远处步辇上,兆言先急匆匆地迎上来:“你拒绝他了?”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杨末瞥了他一眼,上前向淑妃行礼。见到妹妹素面披发、麻衣重孝的模样,淑妃哪还说得出责怪她的话,下辇拉住她的手低声问:“陛下有没有责罚你?”

杨末道:“陛下罚我去给爹爹守墓,直至服孝期满。”

淑妃轻叹:“这处罚实在太轻了。陛下已回护良多,各有难处,你莫要怨怼……”

杨末道:“我知道。就算陛下不罚,我也有去为爹爹守灵的意愿。”

兆言追过来拉着她问:“婚事呢?婚事怎么说?”

他问得焦急,全无礼数,连淑妃都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不过淑妃也记挂这事,柔声问:“赐婚一事如何处置?”

杨末答道:“暂缓两年,孝期满后再践约。”

兆言十分失望:“两年后你不还是得嫁去鲜卑?那有什么用?”

杨末冷笑道:“拖得一时是一时,谁能预料两年后会发生什么事,两年前你有料到过今日吗?听说魏国皇帝年老昏聩,后宫秽乱,有二十几个儿子,谁知道宇文徕有没有命活到那个时候?”

兆言没想到她会这样诅咒宇文徕,心中窃喜,但更多的是替她心疼难过:“太子哪有那么好对付。”

杨末恨声道:“他最好把命留着,要是不幸死在宫廷内斗中,我还怎么手刃仇敌替爹爹和哥哥们报仇。”

她现在意气正盛,淑妃也没法劝她,握住她的手道:“先不说这些了,我派人送你从东侧门出宫吧,家里人肯定也都急坏了。”

兆言抢道:“我送你回去。”

两人都回过头来看他。淑妃道:“兆言,你最近出入将军府似乎有些多了。”

淑妃平素和蔼,但她正色说话时自有一种威严,让人无端觉得压迫。兆言目光闪了闪,改口问:“母亲,小姨现在是父皇的义妹了,我是该继续称她姨母,还是改称姑母好?”

“两边都有亲缘,当然要以陛下为尊,称姑母更恰当。”淑妃语气恢复和缓,“那你便送姑母回府吧,早去早回,莫在外头贪玩耽搁。”

第九章双声子3

兆言跟杨末一同回到将军府,家里母亲兄嫂和淑妃一样得了半路消息,焦急地聚在一起等后文,看她平安归来全都松了一口气。她闯下这样的祸端,皇帝只予轻罚,家人也都不责怪,已是宽怀容忍之至。

一家人听她说完殿上之事,大娘问,“你真的要去墓园守孝,那里只有几间给守墓人住的简陋瓦房,打算什么时候动身,来得及我就派人去修缮整饬一下。”

杨末道,“陛下亲口降罪,鲜卑人还在城中,怎好再行拖延,我明日一早就走。与仇人共处,这洛阳城我本来也一刻都呆不下去。守孝本就该衣麻食素断绝享乐,有几间瓦房蔽身就足够了。”

五娘道:“这么着急,那今日一定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否则两年内都无法团聚了。”

兆言抢着道:“算我一个。”见杨末转头看他,又解释道:“淑妃不能出席,我就当代替她。”

杨末也没心思搭理他,目光在人群中一扫:“七哥呢,怎么没见?还有六嫂也不在。”

五娘道:“这个七郎,不知又跑到哪里去了,一会儿我派人找他去。吟芳不像他没分寸,兴许是有事走不开。”

还是晌午时间,大娘说:“家宴自有嫂嫂们张罗,你折腾这一早上一定累了,先回房去歇着吧,让五娘去帮你收拾收拾要带走的东西。”

杨末道:“不用麻烦五嫂了,我没什么东西要带,自己随便收拾一下就好。”她拜别兄嫂,回后院自己房中。

走在院子里发现身后有人跟着,回头一看竟是兆言:“你跟我过来做什么?”

兆言绞着自己手指:“我在那边也帮不上忙,不如来陪陪你……”

“我不需要人陪。”

兆言被她气噎了:“你明天就要走了,两年内都不能回洛阳,咱俩也见不到了,你就不能说句好话吗?”

杨末不解地瞥他:“我就去京郊五十里外的地方,又不是去天涯海角。我不能回洛阳,那你没脚吗,有事你不能来找我?干嘛说得跟生离死别似的。”

兆言面色一红:“那我……经常去瞧你去?”

杨末道:“你还是别来了,我去给我爹爹守孝,禁游乐嬉戏,没法陪你玩。”

兆言气不打一处来:“谁说我是去找你玩的?”

“你不找我玩还能找我干嘛?这两年我陪不了你了,你还是另找个玩伴吧。”

兆言瞪着她:“杨末,在你眼里我就只是个嬉戏游乐的玩伴吗?”

“不然呢?”

“你……我可不是只当你玩伴!我……”兆言气得面颊涨红,冷不防被杨末一伸手勾住肩膀,另一手捂住他的嘴,拉着他闪身躲到树丛后。他一句话噎在喉咙里,发现自己被她搂在怀中,嘴唇更是紧紧贴着她温热的掌心,一张脸渐渐就被红云布满了。

杨末借树丛掩护,从枝叶缝隙里看过去,那边僻静角落里站着的可不就是刚刚找不见人的七郎和六嫂。七郎一反平时对嫂嫂们恭谨有礼的姿态,抓住了吟芳的手腕举在半空,身体前倾,逼得吟芳不得不折腰躲闪。

吟芳语调略显慌乱:“小叔,听说小姑刚从宫里回来了,你不去看看她怎么样么……我还有事,你别挡着我去路……”

七郎问:“你为何一直躲着我?”

吟芳顾左右而言他:“小叔,你是不是喝酒了?公公新丧,如果被婆婆和大伯知道你现在喝酒,肯定又要责备……”

“别跟我扯那些有的没的!”七郎语气很冲,跨上前一步,“吟芳,你要躲我到什么时候?咱俩一个家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你以为躲就能躲得开吗?”

吟芳见他把话挑明,正色道:“如果不是小叔对我出言不逊、举止失礼,我何须躲你?我到杨家不久,现在家中又遭此厄难,小叔还要再添事端给婆婆火上浇油吗?”

七郎道:“我跟末儿一起去南郊,不就是为了避开你,眼不见则无牵挂……可是我不能避一辈子,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以后还要一起住几十年,你让我如何天天看着你,却不能……”

杨末听他语气不对,还直呼六嫂闺名,忍不住想探头看得更仔细些,但树枝密集,只能隐约看见二人身影。

吟芳道:“大嫂嫁来杨家有近二十年了,小叔怎么跟她相处,自然就该怎么跟我相处。”

七郎道:“你跟大嫂怎么能一样!”

吟芳道:“怎么不一样?我们都是你的嫂嫂。”

七郎哑声说:“我没法当你是嫂嫂。”

“我却只当你是小叔,是我夫君的弟弟。”吟芳挣了挣,抵不过他的力气,手腕被他握住纹丝不动,“你放手。”

七郎不语,但那只手还是高高举着,丝毫未松。

吟芳去掰他的手指,但他五指如铁钳似的扣住她手腕,细白肌肤都被他勒红了。吟芳又委屈又害怕,抬手抽打他的拳头胳膊,声音带了哭腔:“你到底想怎么样!放开我!放开我……”

七郎猛地将她拉进怀里,双手箍住她的腰,迎面向她俯□去,吟芳的哭喊就变成了一串含糊的支吾混音。

杨末大吃一惊,虽然隔着树丛看不真切,但也能看出七郎在对六嫂行轻薄之事。她正想站起身去救助六嫂,那边吟芳已奋力挣开了,甩手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七郎脸上。

“杨七郎!我是你嫂嫂,是你哥哥的妻子!你怎么能做这种悖逆人伦禽兽不如的下作事!”

七郎捂着脸道:“我要是禽兽不如,你跟六哥成亲那天我就把你抢过来了,哪会等到现在!”

“住口!”吟芳气得手脚发抖,指着他顿足道,“你跟我过来!”转身向祠堂那边走去,七郎也随后跟上。

等他俩稍稍走远,杨末才舒了一口气,低头就见兆言脸色红得发紫,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她。她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捂住他的嘴把他憋坏了,连忙把手放开:“你没事吧?快深吸两口气。”

兆言别开脸:“没事……”

杨末看了看六嫂和七郎离去的方向:“走,咱们跟上去看看。”

兆言的眼神还有点迷离:“看什么?”

“你不觉得他们两个很有问题吗?不跟上去看看能放心?”

“谁们两个?”

杨末打量他一番,呼吸虽然有点急促,脸色还泛着红,但不像憋坏了神志不清的样子呀。“今天不管发生什么,你可都得把嘴捂紧了,不许出去乱说。”

兆言红着脸点点头。两人蹑手蹑脚地跟着七郎他们走到祠堂外,躲在侧面的窗户下,把窗户推开一条小缝往里看。

吟芳和七郎也刚到祠堂,吟芳指着供桌右侧新增的牌位对七郎喝道:“跪下!”

那正是六郎的灵位。七郎颓丧地垂下头,对着牌位跪倒。

吟芳厉声道:“你哥哥三月前刚刚战死沙场,尸骨未寒,你就对他的未亡人做出这等下流肮脏之举。对着你哥哥的灵位,你还敢说出刚才那种混账话吗?”

七郎苦笑道:“原本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我忍不了……就算六哥现在还活着,我也一样敢说。我只后悔你们成亲那日没有说出实情,没有立即把你抢过来!”

吟芳气得声音发颤:“你、你居然说出这种话来!你怎么对得起你六哥!”

“要说对不起也是他先对不起我!”七郎两眼发红,抬头看向她,手指戳在自己胸口,“上元灯会先遇到你、和你一见倾心的人,是我!是我!”

吟芳惊得后退一步,后背撞在供桌边沿。她双目圆睁,和六郎相识的点滴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初遇是在上元佳节,花市灯如昼,君子端方、谦雅如玉,眼梢眉角情意暗生,让她回去后念念不忘,只盼再见;二度重逢是上巳游春,才过了一个半月,他却好似已遗忘了她,错愕之后才认出她来,她心中略感失落,但好在情思依旧,别后复燃;之后鸿雁往来,情意互许,六月告知父母大人定下姻缘,九月婚姻礼成结为夫妇,恩爱情浓达于极致;成婚三日他便赶赴战场,从此天人永隔阴阳殊途,今生夫妻缘尽……

她从未怀疑过其中有什么不对。面前这个与丈夫同胎孪生的小叔,兄嫂说他性情跳脱与六郎迥异,她完全没有想过会跟他有任何牵扯。

“你胡说……”她背靠供桌喃喃道,仿佛终于寻到了一点让自己心安的理由,“六郎沉稳庄重、温文有礼,你跟他根本不一样,我怎么会认错?”

七郎闷声道:“我就不能沉稳庄重、温文有礼?我第一次碰见自己喜欢的姑娘,当然要庄重一些。”

吟芳脑中一片纷乱:“怎么会……六郎知道吗?”

“六哥当然知道,你们俩上元定情的事人尽皆知,那天他根本没去,他怎会不知道是我?”七郎转头去看六郎的灵位,“他临终前还握着我的手说:‘哥哥对不起你,以后你好好地待吟芳……’他一早就知道了,可是他也喜欢你,冒了我的身份娶你,我到你们的婚礼上才知道……”

吟芳想起成婚后初见小叔时他的失态,他宿醉误事,他神色古怪,他敬六郎酒说怨隙一笔勾销……原来如此,他早就认识自己,上元节遇到的人竟然是他。

七郎继续道:“吟芳,我对你早已钟情,比六哥更早,是他冒名顶替从我手中把你抢走,并非我目无伦常染指寡嫂,你喜欢的人本来就是我。”

窗外两个蹲在墙下听壁脚的人此时默默对望一眼。兆言还是青葱少年,听到这等艳异情|事,双颊不由微微泛红,羞涩地抬眼小心觑着杨末;杨末也为自己家里隐秘私事被他窥见而尴尬,瞪眼用唇语威胁他:不许说出去!

第九章双声子4

屋内吟芳犹不敢置信,缓缓摇头,目光呆滞,“不……不是这样的……”

七郎站起来去拉她,被吟芳甩开。她似乎想起什么,抬起头问,“你只在上元节那天见过我,是不是,之后我再见的,都是六郎,”

七郎点头。吟芳沉思片刻,郑重道,“我第一次见你,确实因你相貌堂堂、年少英俊而心生好感。但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容貌的吸引。你与六郎相貌一般无二,甚至还学他的端仪之态,这和我遇见他有何分别?之后我再见六郎,与他书信往来、志趣相投,这才彻底为他心折。新婚三日爱意深浓,更是超过以往所有。我心中爱的当然是六郎,爱他端正稳健、爱他刚中有柔、爱他忠义耿直、爱他君子风范,而不是只有一面之缘、性情也非我所好的你。”

七郎不意她说出这番话,心痛难当:“吟芳,你怎么能说出如此绝情的话来?我对你的情意哪里比六哥少?”伸手要去握她的肩。

吟芳闪身避开:“小叔,你不必再说了。我已经嫁给六郎,心里也只念着六郎,请你以后像尊敬大嫂一样,也对我以礼相待。”

七郎道:“我怎么可能把你当大嫂一样对待?我忍了这几个月,快要憋疯了,我一刻也忍不下去,只想跟你……”

吟芳斥道:“可我不想跟你有什么瓜葛。你如果一再纠缠不休,我只有请婆母和大伯、大嫂为我主持公道,到时小叔别怪我不留情面。”

七郎喝多了酒,双目赤红,撕声道:“你就这样跟我划清界限?好啊,你去啊,你去告诉娘和大哥大嫂,说六哥抢了我的意中人,说我喜欢你,说我要你,你去啊!”

吟芳见和他说不清,撇下他想往外走,被七郎一把搂住,捧着她的脸就要强吻。吟芳拼命挣扎,但她哪比得过七郎力大,纠缠中衣襟也被他扯破。吟芳哭叫道:“杨七郎!你禽兽不如!这里是祠堂,你就当着列祖列宗和父亲兄长的面这样对我!”

七郎喘着粗气说:“那就叫列祖列宗和爹爹评评理,你到底是该归我,还是该归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