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偷听的两人吓得不轻,急忙绕过门廊欲冲进去救吟芳。跑到门口,却见石径那头二娘扶着杨夫人正往祠堂走来。杨末这下是真的魂都吓没了,扬声喊道:“啊——娘!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二娘道:“末儿,你叫这么大声做什么,耳朵都被你震聋了。”

杨末上去扶着母亲,顺便挡住她步伐:“娘,前面不是有事吗,您怎么想到现在来这边。”

杨夫人道:“家里的事反正有你嫂嫂们操持,我也操心不动了。还不都是因为你,最近出了这么些事,现在你又要离家,两年都不能回来。我心里闷得很,来找你爹说叨说叨。往常有事,我跟他商量惯了。”

杨末退后一步继续挡着她:“是女儿不更事,让娘亲操心了。反正我是去给爹爹守墓,离家也不远,娘亲不必担忧。”

杨夫人摇摇头,往前走了两步,忽然听见祠堂里叮啷一声烛台落地,问杨末:“有人在里面?”

杨末支吾道:“啊……可能有吧……好像七哥刚刚进去祭拜来着……”祠堂里没有遮蔽,只有一个大门,七郎和六嫂势必无处躲藏,只能拖延时间让他们尽量不要露出马脚。

杨夫人推门而入,里面两人已经分开了,吟芳捂着自己衣领站在一边,发髻散乱,眼眶红红的强忍着眼泪;七郎却还坐在地下,全然没有打算掩饰的样子,手里还握着一截从吟芳身上撕下来的衣料。

二娘看了看两人,疑惑地问:“吟芳,你怎么啦?又哭了?”

“我过来看六郎,一时心中悲伤……”吟芳说着,眼泪没忍住从颊边滚下,她连忙擦去,“我没事的,外面还有事,我先去帮大嫂……”低头从杨末身边往外走。

杨夫人沉声道:“你站住。”

吟芳只得站住了。杨夫人走到她面前,把她按在心口的手拿下来,露出被撕破难以蔽体的衣领,脖子和下巴处还有几个鲜红的齿痕。她转头看了看七郎手里那几片布条,问:“你干的好事?还喝酒了?”

七郎昂首答道:“是。”

杨夫人举起手中的拐杖就朝他脑袋上砸下去:“畜生!她是你嫂嫂!”

她拄的是御赐的龙头拐杖,包铜镶金,一拐下去真能要人命。二娘吓得连忙去劝阻,推了一下,拐杖龙头落在七郎后背,当即把他砸得趴在地上,他也不动不挡。

杨末推兆言道:“你帮我拦一下,我去叫我大哥!”飞奔出祠堂,也没工夫绕路了,提气纵身直接从围墙屋顶上翻越过去。

兆言反应也快,立刻扑过去护住七郎:“夫人且慢!”

他是皇子,杨夫人当然不能连他一起打,收住拐杖道:“我教训我儿子,殿下请让一让。”

兆言道:“七郎自有难言之隐,夫人问清楚缘由再教训不迟。”

杨末一口气翻过好几间屋顶,直接跑到前厅,杨行乾和大娘正好都在。她也没空解释了,从屋上跳下来大喊:“大哥大嫂,快去祠堂!娘要把七哥打死了!”

大郎、大娘、四娘五娘等都是大惊,急忙放下手里的事赶往祠堂。赶到时七郎正跪在地下,除了刚才那一拐,脸上头上还挨了好几下,嘴角边挂了一点彩。二娘扶着杨夫人替她顺气,兆言和吟芳站在旁边。吟芳眼泪直流,硬忍着不让自己哽咽出声。

这几日七郎反复纠缠吟芳,不止杨末一人撞见过,见吟芳狼狈的模样,七郎又把杨夫人气得这么狠,妯娌们也大致猜到是东窗事发了。

杨夫人喘过气来,对七郎道:“你爹娘、哥哥嫂嫂们,活的死的都在这里了,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只管说出来。我倒要看看有什么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让你淫辱刚刚过世哥哥的妻室!”

七郎跪在地下,把他先遇见吟芳互生好感、六郎冒充他赢得佳人芳心的事说了一遍,说得一屋子的人都哑口无言面面相觑。末了七郎道:“六哥临终前将吟芳托付给我,请母亲成全六哥遗志、七郎心愿,许我接纳迎娶吟芳为妻。”

杨夫人怒道:“威迫寡嫂、欺辱亡兄,你还有脸提出这种要求!你眼里有没有道德伦常!”

七郎争辩道:“爹爹与娘亲年轻时不羁放旷,外人一样把你们说得很不堪,爹娘可有在意过?我尚未婚配,吟芳夫婿过世,除了会被那些道貌岸然多管闲事的人指指点点嚼舌根,我们俩在一起有何不可?”

杨夫人道:“我跟你爹爹两厢情愿,从未妨害过别人,自然不惧人言!你呢?你只顾着自己私欲,淫威逼迫强取豪夺,你有没有问问吟芳,她愿不愿意?”

她一手指向吟芳,所有人连同跪着的七郎都向吟芳看过来,吟芳哭得更厉害。

杨夫人放缓语气道:“吟芳,你自从嫁来我们家,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直在受委屈。这件事你是什么打算?你心里怎么想只管说出来,不用怕别人的闲话。”

吟芳泪流不止,七郎跪在地上满脸期待地仰头望她,就盼她点个头。杨末免不了心疼自己哥哥,过去拉着吟芳袖子小声问:“六嫂,你愿不愿意嫁给我七哥?你别怕,我们家的人才不会为了面子断送自家人的好姻缘,如果你愿意,娘亲一定会成全你;如果你不愿意,也会为你主持公道,绝不让你再受委屈。”

吟芳左右为难,思虑再三,对着杨夫人扑通一声跪倒:“婆婆,您别责罚小叔了,千错万错都是吟芳的错,惹出这些事端害得家宅不宁,我也没脸再留在杨家。请婆婆原谅媳妇不能代六郎尽孝膝下,允我落发出家,以全名节!”

七郎惊愕地望着她,心中比看到她和六郎卿卿我我更痛:“你宁可出家做姑子,也不肯嫁给我?”

吟芳泪流满面,拜伏于地叩首不止。

杨夫人扶起她道:“你快起来,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好姑娘。快别说什么削发为尼的气话了,被六郎在地下知道,该多心疼?他才走了三个月,媳妇就被逼出了家,以后我这个做娘的哪还有脸去见他?你是我们杨家的好媳妇,只要你自己不走,没人能赶你走。”

吟芳拭泪道:“婆婆,可是我……”

杨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对地下面如死灰的七郎道:“你都听到了?这段时间你不许留在家中,免得再做出什么没分寸的事来!跟你妹妹一起去南郊守墓吧,对着你爹爹兄长的坟,想清楚了再回来!”

她转头望向供桌中央杨公的牌位,叹气道:“孩儿他爹,你说咱们家这……唉,罢了罢了,改天我再找个清静的时候来跟你唠叨。”转身由二娘、五娘扶着,携吟芳一同离开了。

七郎颓然跌坐于地,大娘等婆婆一走,立刻去为他清理脸上伤处。

杨末和兆言两个小辈缩在一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兆言小声道:“这样也好,有七郎陪着你,不至于你一个人太寂寞。”

杨末瞪他道:“谁要这种陪?我不怕寂寞。”

兆言嘴唇抿了抿,摆出一副正经劝说老气横秋的模样:“那你好好开解开解你哥哥,别让他为情所困。”

杨末不由挑起眉打量他:“你还懂什么叫为情所困。”

兆言像个小大人:“我懂得很。”

第十章 望远行1

杨末和七郎一同被贬去南郊守墓,确实应了兆言所言,两人还有个伴。红缨的老家就在南郊,距离墓园不足十里,她自请跟随去服侍小姐公子。加上墓园内原有个看守的老仆,帮他们做做粗活,二人守墓服孝的日子倒也清静自在。

兄妹俩守着三五间瓦舍,对着祖宗父兄的墓,每日读书习武练剑。杨末推迟了宇文徕的婚事来守墓,巴不得一直这么拖下去,并不觉得日子清苦难捱,七郎却是因为吟芳受罚,吟芳就在五十里外的家中,他却近前不得,初时很是颓废沮丧。杨末就支使他去清理墓园,他倒也上心,把园子里的杂草拔得一根不剩,松柏全都修剪整齐,一百多座墓碑洗刷得焕然一新,每天都去擦拭。实在闲得无事,杨末就约七郎比剑切磋、辩论兵法,二人武功也都精进不少。

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常消磨中慢慢过去,没有娱乐嬉戏,却并不觉得无趣,心境也渐渐变得更宽阔平和。杨末有时也会想,以前自己那么贪玩,一天不登高爬蹿就觉得浑身骨头痒,现在居然能两年禁一切游乐,看来是真的长大了。

十五与十六岁这年的分界线,也成了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她从顽劣泼皮无忧无虑的孩童,跨入了大人的世界。

魏国使团离开洛阳后,皇帝对战死的将士们追加了抚恤表彰。杨公追赠太尉、齐国公,谥曰忠武,敕修府第,杨夫人也获国夫人封号。忠武,这几乎是一个武将身后所能获得的最高褒奖的谥号,爹爹为国征战五十载,最后以身殉国,连鲜卑人都对他敬畏礼让,自然当得起这两个字;而齐国公等号,则多少有点对她这个被迫嫁给仇人和亲的女儿和家人的补偿宽慰之意。

为爹爹保全身后之名,忠义得扬,大约是她身为女儿能为他做的最后一点事了。

墓园周围荒凉,最近的村子也隔开数里远,杨末七郎带着两个仆人住在这里,犹如与世隔绝。平素里鲜有人来访,这两年内来得最多的,就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靖平。他少则十天、多则半月,都会奉大娘之命送来一些吃穿用度的物什,免得小姐和公子在这里缺衣少食吃苦。五十里快马也得一个时辰,七郎有时与靖平切磋论武,当天来不及往返,还会留他过夜。

起初杨末不觉得,后来习惯成定势,就算七郎不挽留,靖平也会过一夜再走,红缨会像伺候她和七郎一样帮靖平把一切都打点好。渐渐地杨末就觉出门道了。

红缨只比她小一岁,以前家里穷苦生得瘦小,这两年身量渐长,也有了少女含苞待放的风姿,该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了。她卖身为奴后一直受靖平照顾,有那么点小心思也是顺理成章。靖平想必也有意,否则不会这么勤快地往墓园跑。

杨末就存了撮合他俩的意思。这天靖平又来,吃完饭闲话时她半开玩笑地问:“靖平,你已经过了可以婚娶的年龄,福叔有没有催促你?再拖可就大了。”

靖平却说:“大将军对我恩同再造,我虽然不是他的子孙,但也有一腔哀痛追思之情,丧期不该婚娶。我跟爹爹说过了,他也觉得应该如此。”

杨末道:“那也行,反正红缨才十六,还得过两年才能婚配。”

红缨一听这话立刻羞红了脸,低头觑着靖平,看他如何反应。靖平却不如她所愿,绷着脸一言不发没有表态。

七郎正在一边拭剑,站起来道:“靖平,我这个月又练了一套新剑法,正好拿你喂招。走,咱们到外头比划比划,这回一定不会再输给你!”

靖平也不跟他客气:“要不是因为你是少爷对你手下留情,你输得还要更惨!”两人一个持刀一个握剑直接飞身跃出门去。

杨末被他们说得也技痒,喊道:“等等我!你们先打,打赢了的再跟我比试!”回头对红缨眨眨眼小声道:“你放心,再过两月我就能回去了,等我禀明大嫂,让她给你做主!”

红缨是个率直爽利的姑娘,也不扭捏,像模像样地对她抱拳道:“谢小姐成全!”

杨末追出门外,七郎和靖平已经斗了好几个回合,剑影刀风战成一团。七郎新练的这套剑法路数诡异,靖平不敢轻敌,防守观察小心应对,估计不等七郎把招数全都演一遍是不会分出胜负了。

她在一边看得焦急,突发奇想道:“七哥、靖平,今日我们来个三人切磋乱斗吧,不用等你们分出胜负了。”提剑跃入场中,一剑将二人荡开。

七郎往后退了退:“三人如何切磋?哪有这种比试法?”

杨末道:“真到了战场上,谁知会和几个人对阵?各种情形都要演练得应付自如。”

七郎道:“强词夺理!那我就先和靖平一起把你拿下,看你还出馊主意不!”手挽剑花向她袭来。

杨末躲过一招,问靖平:“靖平,你是帮我还是帮他?”

靖平不听七郎言,举刀攻向七郎,气得七郎吱哇乱叫:“靖平,你怎么帮起她来了!”

三人打得乱七八糟,竹篱外忽然传来一句嘶哑怪异的男声:“杨末,别瞎搅和你哥哥比武了,要打我来跟你比试。”

杨末停手一看,院子栅栏外的人竟然是兆言,胯|下黑马还喷着热气,显是刚赶了远路过来。她诧异地问:“你又来了……你的嗓子怎么啦?”

除了靖平,兆言是第二个来访最多的客人。起初他来得比靖平还勤,恨不得陪杨末和七郎住在这儿,被杨末骂了好几次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才来得少了,但每隔月余还是会跑过来,理由是六郎教他三十二路剑法,教了一半六郎就亡故,现在只能向七郎讨教。七郎也惯着他,每次都留他住上好几日。这回似乎隔得最久,有三个月没来了。

兆言忽地脸红了,抿着唇不说话。杨末为他打开竹篱笆门:“你又自己一个人偷偷跑过来,也不带个人,路上碰到个劫道的就死惨了,你是真不把自己当皇亲国戚呀。”

兆言下马,把马系在门外栏杆上,解下马鞍上的宝剑握在手中:“我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窝囊废,劫道的我怕他们?”

他一开口旁人就听出来了,嗓音确实与平时大不相同,又哑又涩,像公鸭叫似的难听。杨末问:“你的嗓子到底怎么啦?着凉了?”

七郎笑着走过来:“殿下这是要大人了,变声呢。”

一说兆言脸色更红。他从三月前发现喉间长节,嗓音变粗,所以一直忍着没来找杨末。忍了三个月也不见好转,问了太医说长可达数年,实在忍不住还是来了。

杨末这才注意到他的不同之处,站到他身边举手比了比:“真的呀,好像长高了不少,都齐到我鼻子了。”

兆言把她放在自己头顶比划的手打掉:“过两年就超过你了!”

杨末也不跟他计较,离得近了看出他唇上也长出了细细的绒毛,笑道:“殿下都开始长胡子了,真的是大男人了呢!”

兆言脸色微红,并不羞赧,似乎还觉得颇为自豪。杨末转回头又问:“这回不会再像两年前似的说‘女人烦死了,又不能陪我玩,我一个都不要’了吧?”

当时淑妃为他选妃,已经挑中了五名适龄少女,定其中家世最高的一名为燕王妃,其余四名为孺人。到了快行文定的时候,燕王殿下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一副屁都不懂的愣头青毛小子架势,搞得少女们及其家眷好不尴尬。

淑妃也觉得他还太小,未经人事难为人夫,便说等他满十六岁再议婚配。他年纪小拖得起,那几名少女待字闺中没个准信却急坏了父母大人,尤其是最大的比他大两岁,明年便要成年了。征得淑妃同意,其中两名年龄最大的已经另选佳婿,年后就要成婚。

有人把这事说到兆言面前糗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她们能另选称心合意的如意郎君不是最好,省得被我耽误。”让人气都气不动他。

兆言低着头小声嘀咕了一句,杨末没听清,刚想追问,靖平也收起刀过来道:“殿下要过来怎么不找我一起,我每旬都来送衣食家用,两个人路上也好照应。”

杨末道:“对呀,靖平的武功可不输大内高手,有他在身边,碰上二三十个劫道的也不怕,往后你想来就找他吧。”

兆言抬起头:“你不是还有两个月孝期即满,不用留在这儿了。”

靖平掐指算了算:“到正月十九是整二十七个月,能通融一下年前回去吗?不然老夫人今年又没有儿女陪着一起过年了。殿下,你帮着向陛下说说情,为了陪伴母亲,早这么十几二十天不要紧吧?”

老夫人现今只剩四个子女,大郎杨行乾因父丧丁忧,边关无人,皇帝以家中有弟弟妹妹为父守丧为由,只让他服丧一年便催去边疆守城了;三女淑妃深居宫中;七郎和杨末都在墓园守丧,整整两年没有归过家。幸而老夫人还有一众孝顺能干的儿媳,不至于太过凄清。

说到母亲杨末也心有不忍:“如果新年能一家团圆当然再好不过……”

兆言抢道:“你不能回去!”

三人都看向他:“为何?”

兆言迟疑半晌,嗫嚅道:“鲜卑人……鲜卑人派使臣过来了。”

杨末脸色猛然一沉。七郎问:“不是还有两月丧期才满,鲜卑人现在就派使臣过来,这么着急?”

兆言道:“使臣说,太子急于迎娶公主,迫不及待,特意提前派人来早作打算,只等公主孝服一除便可立行婚仪……”

七郎恨声道:“宇文徕这厮……唉!”却也无可奈何。

这两年来,他们刻意少在杨末面前提起宇文徕。但是这名已经走出深宫的魏国太子,吴人如何能不关注他。魏帝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宇文徕一战定乾坤,令吴国俯首纳贡,在国内声望一时无两。魏帝病发卧床,政事交付太子,恰逢吴国岁纳银绢到库,宇文徕趁机颁布了数条发展农商的政令,犹得燕蓟等地汉人拥戴。

但过了半年多,有人在魏帝面前进谗言,说如此下去天下只知有太子而不知有陛下,君不见唐太宗、玄宗都是如此,功高震主,逼得父亲提前退位让贤。父子二人因此生了嫌隙,宇文徕便又主动还政于皇帝,急流勇退,复归东宫尽人子孝道,让那些捕风捉影的说辞都落到了空处。

这些事杨末都是从偶尔来找七郎的旧日同僚们口中断断续续得知、拼凑得来的。靖平只是家奴,自然难以知晓魏国动向;兆言其实都知道,但是他不肯说,问起来就梗着脖子回答:“我不想在你面前提他。”

靖平道:“都过去两年了他怎么还不死心!要说为了折辱大将军,大将军早已入土,堂堂的太子储君何至于心胸如此狭隘!”

兆言缓缓摇头道:“他怎么可能死心……”

靖平对杨末道:“小姐,你一向有主意,再想想办法,还有什么法子能应付此事?”

杨末道:“想什么办法?延后两年已经让陛下很为难,怎好再找借口搪塞推辞?宁成公主和齐国公岂是白得的。”

兆言道:“两年前魏国兵临黄河,魏太子亲自来使,父皇也没有办法。现在他们已经退回去了,边境和睦,父皇定会多加袒护。如果你心意坚定拒不肯嫁,也未必……”

杨末责备他道:“你是皇子,怎么能说出这种偏袒的话,全然不为你父亲分忧着想?死了那么多人才定下的和约,刚刚结缔两年就背弃约定,鲜卑人难道还怕再打一次吗?陛下是仁君,我如果一意抗旨,他也只能按律处罚我,最多不过流放;但挑衅鲜卑人的后果,还不是得陛下、甚至我大吴百姓来承担?”

兆言争辩道:“我也是为了……那你打算怎么办?”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鲜卑太子敢娶忠武公的女儿,我还不敢嫁吗?”她冷冷道,举头望向北方,向北五十里是洛阳,再往北越过黄河,深入千里,就是鲜卑魏国的领土,“我跟宇文徕的血仇,总有一天要清算的。不是今日,也会是明日。”

第十章望远行2

杨末上表请求提前二十天回洛阳陪母亲过年,果然迅速得到皇帝批准,当然随之而来的,是鲜卑使臣紧锣密鼓的催促。那些善于动嘴皮子、把礼仪看得天大的文臣们为这样的事居然也能辩论起来,争执不休。一边说定好的婚约自当如期践行,太子一刻不缓正说明结姻诚意,另一边说公主仍在孝期思亲悲痛哪有心情筹备婚礼,太子都夸过公主百善孝为先心思纯善,当然要等孝期结束再论云云……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年后再容宁成公主月余时间准备待嫁,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勃发之时,由鲜卑使臣迎往魏都上京完婚。

吴国这边派去送亲的使臣是张士则的门生、礼部侍郎吕君载,是个深得张士则真传的儒生,与杨公自然不是一路人,公事公办不带私情。

七郎担心妹妹一路上都没个能说话的知心人,请求为送亲副使,被皇帝以他职位官阶太低不够隆重为由驳回。他武艺高强,又是杨公之子、杨末的哥哥,性格刚猛冲动,皇帝当然不放心让他出使鲜卑。

七郎并非有勇无谋,这两年在祖墓静修思过,脾气也不像年少时那么急躁了。皇帝不同意他送亲,他便说自己守孝期满,愿赴边关投奔兄长为国效力,恰与妹妹同路,请求同行护送至雄州。这下皇帝不好驳斥他了,只到雄州不入鲜卑地界,也不怕他闹出事来,便准了。

七郎原是禁卫参军,丁忧期满本该官复原职继续留京,他会去边关投奔杨行乾,护送杨末只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刚回家几天,又把杨老夫人气得差点举拐杖狠揍一顿赶出家门。

杨末获得皇帝首肯、离家两年后再度回到齐国公府,已经是腊月廿九了。除夕一家人团聚,许久没有这么欢喜高兴过,热热闹闹地饮了几杯水酒。席间七郎却举杯到吟芳面前,突兀地问她:“两年过去了,你忘记他了么?”

吟芳守寡两载,当初的刻骨剜心之痛已经淡化,人也愈发沉静,被他这么无礼地询问也只是目光微微闪了闪,端坐案后道:“没有。”

七郎将手中杯酒仰头饮尽:“那我就继续等着,等到你忘了他为止。”

杨夫人被他气得扶案而起,大娘、二娘等人急忙劝住。五娘圆场说:“小叔还是少年心性,等明年替他物色个佳丽闺秀,成了家心思就定了。”

七郎并不领情,握紧了手中杯盏,盯着吟芳道:“我杨行艮此生,非杜吟芳不娶。”

这下大娘二娘也劝不住杨夫人了,大年夜的又用龙头拐杖把小儿子教训了一顿,末了痛心无奈地说:“我是管不住你了,你过世的爹爹兄长也管不住你。你还是去你大哥那儿呆着吧,多吃点苦头收收你这满身横着长的反骨,省得在家里成天气我。”

吟芳听了他这话也坐不住了,借口不胜酒力先行退席。到了年初二向婆婆请求回娘家省亲,一直到七郎离家也未再回来。

杨末年前答应了红缨要替她玉成好事,过完年便找了个机会和大嫂说起此事。大娘也觉得红缨和靖平十分般配,征询福叔。福叔和福婶从靖平十八岁起就盼着早日抱孙,现在有红缨这个知根知底在身边看着长大的姑娘,自然十分乐意,准备择日去红缨老家向她唯一的兄长提亲。

本来一桩美事将成,杨末也乐得当个现成的媒人。谁知过了几日,红缨却红着眼睛来找她,气鼓鼓地问:“小姐,你还要不要陪嫁的丫头,我随你一同去鲜卑服侍你。”

杨末连忙问:“你不都要……怎么啦?”

红缨自从被她看穿了心思,两个年轻姑娘一起住在荒僻的墓园里同室而居,夜里红缨也和她说了许多少女隐秘的心事。被她柔声一问,红缨的泪水夺眶而出:“今天福叔说起婚事,靖平哥居然当面回绝了,一点情面都不留!他根本不喜欢我!”

杨末诧异道:“怎么会?他要是不喜欢你,这两年那么勤快地往墓园跑,几十个来回,数千里路,难道还真是来看我和七哥的呀?”

红缨哭道:“我原本也是这么以为……谁知全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反遭这样的羞辱!我再也不想嫁人了!小姐,你让我跟你到鲜卑去服侍,我不想留在这儿天天看到他,无地自容!”

杨末没想到会弄巧成拙伤了红缨的心,这种事也勉强不来,只好温言劝慰了她几句。

红缨却是个性烈固执的姑娘,被靖平拒婚颜面扫地,之后再见他都没有好脸色。有一回还被杨末在园子里撞见两人争吵,红缨骂靖平:“也不对着镜子照照你自己是什么德行、什么身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靖平估计是心中有愧,任她责骂不还口。听他们话里的意思,大约是靖平看上了别的比红缨家世好的姑娘,心有所属,所以才辜负红缨情意。

杨末暗自吐吐舌头,蹑手蹑脚走开了。你喜欢的人偏偏不喜欢你,这真是老天爷也没有法子的事。红缨性情爽利干脆,过段时间自然就想开了,请大嫂再为她寻觅个好郎君便是。

谁知红缨还真较上了劲儿,一意要跟随杨末远行。杨末以御妹公主身份远嫁魏国,除了宫中派遣女官婢女百十人随侍,大娘也打算从家中选几个亲近贴心的陪嫁丫鬟。红缨毛遂自荐,最近两年都是她在伺候杨末,人也聪明伶俐,还跟七郎靖平学过几招护身拳脚,大娘感她烈性忠心,将她选入其中。

杨末觉得有些对她不住:“你跟我去了鲜卑,周围都是异族,宫禁森严,这终身大事便没有着落了。”

红缨说:“小姐为国舍身取义,难道红缨不能?人活着又不是光为了成亲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