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分兵,对抗李景隆大军每一处只抽得出十万人与李景隆军队正面迎击,”朱棣静静地讲述眼前的势力对比。“诸位有何良策?”

李景隆兵分两路,一路自德州经雄县往北,另一路由德州绕定州往北。他自率三十万大军走德州。

“王爷,从德州出发往北必经雄县白沟河。当日我们设伏月漾桥,如今还可再来一次。”帐中大将张丘福建议道。

朱棣召集众将研究地图。细观良久,朱棣心中就有了底,他呵呵笑道:“要过白沟河必经月漾桥。我们就再设伏一次,李景隆好施诡计,以为自己能猜破我们的计划,同时仗着五倍于我们的兵马,必肆无忌惮。我们就以十万之数迎击!朱高熙何在!”

“父王!”

“令你领一万兵马,自雄县至月漾桥沿途设伏,一击便走,不可久留!”

“是!”

“丘福何在!”

“末将在!”

“令你率军六万于白沟河畔摆开阵势迎敌,每个士兵做两个草人,摆足二十万人马的模样!”

“得令!”

“十七弟,你率十万兵马守住由定州而来的李军可好?”

宁王温和的笑了:“遵四哥令。”

朱棣拍拍他的肩:“十七弟,你不用正面与之硬碰,只消拖住那三十万人马就可以了。”他犹豫了一下,又道:“你四嫂一直想跟着我,可是白沟河一战,我怕她见了李景隆会拼命,所以瞒着她,你留下,多照顾她。”

宁王心口一跳,有点不自然的开口:“十七明白。”

“观童,你率军十万攻济南,济南现在正空虚,若是李军败退必撤至济南,你正好可以伏击!”

“是!”

朱棣答应了锦曦无论如何都带着她。想起十万人去与李景隆的三十万大军对抗,心中依然没有底。他瞒着锦曦打算独自领着那十万人去打伏击。

“朱棣,李景隆大军出发了?”锦曦有点企盼地望着朱棣。

朱棣弹弹她的额头:“出发了。”

“那我们呢?”

“他兵分两路,我派丘福领兵去迎击,我们在北平附近布下口袋等他来钻。这会,你就呆在府中可好?我不走远。到了我们的地方,他还能胜么?”朱棣自得地说道。凤目下垂,隐去了刻意的谎言。

锦曦信以为真,呵呵笑了:“若在北平城外,我亲上城楼为你擂鼓!”

暮春时分,杨柳垂下丝丝软枝。绽出细长的绿叶,沿河岸随风摇摆。远望去白沟河两岸仿佛镶了道绿色的茸边,如雾如烟。河水清波冷洌,卷起雪浪朵朵。若是踏春游玩,这春阳景致定会叫人流连望返。

沉沉的脚步声震得大地微微颤动,风中夹杂着阵阵马嘶与铠甲刀兵撞击的声音。再也无人赏景娱乐,竟连呼吸也紧张得屏住了。

“来了。”朱高熙握紧了手中的长剑,感觉手心汗涔涔的。

过了一柱香工夫,黑色的队伍缓缓进入了雄县地界,斗大的李字旗在风中飞扬,从德州出发的队伍正朝着月漾桥进发。

朱高熙死盯着从面前走过的队伍,见李军先锋刚过一半,扬剑大吼一声:“杀!”

附骨羽箭飞蝗般射出,还有短弓劲弩的机括弹射的声音。朱高熙恨李景隆用附骨箭想杀朱高炽,令参与伏击的弓箭手不仅配劲弩同时还带上了长弓附骨箭。

箭袭一过,李军前锋倒下一片,前锋后部迅速后退准备进攻。朱高炽却带着人马速往后退。

等了半个时辰,重整队伍的李军前锋才又出现。这回士兵均用盾牌小心防备着突袭。朱高熙没有动,等这队前锋过了月漾桥,再等了半个时辰,才又见李军大队人马出现。

月漾桥并无动静,似乎方才的伏击只是小股队伍的骚扰。

等到李军有一万来人过了桥。一声尖锐的竹哨声响起。白沟河底竟射出万千箭矢。桥上惨叫声阵阵,前面已过桥的李军遭到朱高熙的冲杀,急往后退,桥上便践踏挤落无数士兵,被滚滚河水冲走。后面的队伍上不了桥,调集弓箭手往水底和对岸放箭箭势已经弱了。

等到李军迅速撤下月漾桥。桥对岸只顺风吹来受伤士兵的惨嚎声。

白沟河已恢复了平静。河水瞬间变红,流水瞬间又将血迹冲得没了。

还没见来人,便扔下几千具尸体,李军有些茫然,不敢再轻易踏上月漾桥。李军左副将吴杰听到消息传来大怒道:“岂有此理,才从德州出发,还未见燕军主力,便不敢前行,如此怎么去北伐?!探明情况再报!”

不多时探子回报:“燕军二十万人马在白沟河北岸集结!”

吴杰咒骂道:“朱棣反贼,知我三十万大军,竟使诡计挫我士气!传令下去,渡过月漾桥,与朱棣决战白沟河!”

这一次过得倒是顺利,然后一路上死亡的李军尸首让整个队伍陷入了沉默。吴杰见此情景气得又一阵大骂。恨朱棣歹毒,又气士气低沉。

过了月漾桥是一大片浅滩,远远的就看到燕军队伍已列阵以待。

还没等李军阵营摆开,燕军箭雨已至。吴杰恨得牙痒,如此不讲规矩!他大吼道:“燕贼欺我朝中无人吗?给我抵住!”

箭雨之后,李军迅速反应过来,左军右军已经约束士兵往燕军冲去。

燕军只得六万,这是暮春时节,北风南吹。丘福微微一笑,并不惧怕面前的三十万李军。,想起朱棣吩咐每人必带两个草人的计谋,心中暗暗佩服。手中令旗果断挥下,士兵迅速点燃插在河滩上的稻草人。浓烟瞬间升腾,飘向李军。

往前冲锋的李军被浓烟呛得流泪不止,泪水长流睁不开眼。燕军躲在后面瞧得分明,第二轮箭雨又至。李军纷纷后撤,一时之见不知踩踏死多少人。队伍一乱,中军难以约束,还没正面交锋已损兵折将呈现败相。

吴杰长叹一声,下令撤回对岸。

三十万人马,背靠白沟河,月漾桥哪容得下这么多人同时经过。

见李军后撤,丘福下令燕军追击。河滩开阔,风慢慢吹散浓烟,燕军士气高涨,上不了桥的李军纷纷跳水游渡。

刀矛枪戟落处,士兵的惨叫声和飞溅的鲜血将白沟河变成了人间地狱。上了岸的士兵还来不及喘气。朱棣亲率四万精锐又冲杀过来。

这一战,足足打了两天两夜。燕军以三倍的兵力悬殊大败李军,毙伤朝廷十余万人。

吴杰拥众10余万人退往济南。遇观童大军伏击又折四五万人,败军才终于撤进济南城死守。

朱高熙兴奋不己,这是他独自领军进行完美伏击的第一仗。他盼着父王的赞扬。然而朱棣剑眉紧皱,忧心如焚。

“父王!咱们不是大胜了吗?增援观将军,进围济南吧!”朱高熙跃跃欲试的请令。

朱棣瞪了他一眼,望北而叹,李景隆没有率领这支队伍,他是从定州再奔袭北平。十七弟抵得了他吗?锦曦不会又上阵去了吧。他想起锦曦心里就拧着疼,担心不已。

“王爷,六十万大军已被打退一半,进围济南!这是大好时机啊!”众将士纷纷请命围攻济南。

济南如今收容了吴杰十余万败军,连同山东参政铁铉与都督盛庸的三万队伍还不到二十万,趁燕军士气大胜,的确是大好机会。朱棣想了想沉声下令道:“丘将军,张将军,你二人与高熙与观将军会合,攻打济南城。本王即刻返回北平!”

“遵令王爷。”

燕军到了济南受到铁铉与盛庸的顽强抵抗。围城三月久攻不下,只得拆围回返北平。

而朱棣快马奔回北平时,锦曦正与朱权一起在大宁城与李景隆队伍胶着。

遥望对面的李字大旗,锦曦便想起燕十七,恨意顿起。冷声问道:“宁王可有破敌之策?”

朱权一愣,脱口而出道:“四嫂还是唤我十七弟好。”

锦曦心中一酸,偏开了头,没有回答朱权的话反而问道:“帮你四哥是因为皇上削藩,战事平定后,王爷有何打算呢?”

朱权固执地又说了一遍:“我听不来四嫂这般生分。”

锦曦回过头来,朱权脸上有着和朱棣一样的固执和傲气,她叹了口气道:“那日陪我来王府的侍卫叫燕十七,我平日总唤他十七的。”

美丽的脸上带着无限的忧伤。朱权瞧得痴了,讷讷道:“对不起,四嫂唤我名字就好。”

“权弟,”锦曦静静的笑了,“我与李景隆有仇,他恨不得踏平北平,我却要保护我的家人。如今我们只有十万人。大宁城你熟悉,你做主便是。”

朱权见锦曦这般信赖于他,心口热血沸腾。他笑道:“李景隆长途奔袭,我们不打,大宁城城墙稳固,他攻不下,自然会撤军。”

“好。”锦曦只答了一字。她不会再像在北平城时那样冲动,跳下去与李景隆对决。

“只是……四嫂的仇……”朱权想为锦曦报仇,似乎能满足她的心愿是极快乐的一件事。选择守而不攻却不能擒杀李景隆。

锦曦淡淡的说:“只要他败了,只要他达不成他的愿望,我的仇便报了,十七也会含笑九泉。对于李景隆来说,没有什么比让他失败更痛苦。权弟,多谢你肯相帮你四哥,此番弹一曲给你听可好?”

朱权扬了扬眉,不知锦曦为何选在这城楼上抚琴。

“权弟,你喜欢自然之色,我其实并不擅琴,上回是知你心意所以才单弦弹琴。你不会怪我吗?”

怪你?朱权苦笑,你就是胡乱弹琴我都是想听的。他微微一笑道:“我知道四嫂用意了。不如,我弹一曲给四嫂听吧!”

锦曦呵呵笑了,宁王真是聪明。知她想以悠然琴声气气李景隆,竟想出如此主意。

朗朗琴声从城头扬起。锦曦素白衣裙站立在朱权身后,悠悠然地想,李景隆,你就收兵吧。你若不收兵就等着皇上召你回去吧。他再信你,也总不能总瞧你打败仗吧。

李景隆果然攻城四日不破。

朱棣一路策马狂奔,赶到大宁城时两股已磨得血肉模糊。看到大宁城安然无恙,锦曦完好无损,怒气就涌了上来当着朱权的面责骂锦曦道:“你怎么总是不听话?又跑到战场上来?!”

锦曦一呆,完全没料道朱棣这般大声,咬着嘴唇心里委屈得不行,当着朱权的面什么话也没说,扭头骑上驭剑就走。

朱棣见话说重,锦曦要气死,计上心来,“哎呀!嘶——”

朱权看到他裤子上隐隐透着血迹吓了一跳:“四哥你受伤了?”

朱棣皱着眉冲朱权使眼色,这神情让朱权看得呆了,威严深沉的大哥什么时候有这般调皮的动作?

朱棣使劲一捏他的手,朱权才反应过来,大声冲着锦曦的背影喊道:“燕王爷重伤,快传大夫来!”

话音刚落,锦曦已跃了回来,狠狠一跺脚道:“你就知道欺负我?!哪儿受伤啦?!”眼睛焦急的在朱棣身上打探着。

顾不得朱权在场,朱棣一把抱住她笑道:“我错了,是我先错,十七弟,你这嫂子性子固执,让你笑话了。”

锦曦又气又笑嗔道:“知道权弟笑话你还这样?!骑马磨的吧?”话是这样说,对朱棣飞骑前来心里漾动着感动和温暖。先前的怒气瞬间烟消云散。

朱权见燕王夫妻恩爱,心里甚是羡慕,有点黯然,勉强笑道:“四哥先歇会儿,晚点再与你说军情。”

“不必,十七弟,你干得漂亮,咱们就这样守着,锦曦,你下厨做几样菜来,我和十七弟小酌两杯。”朱棣拍着朱权的肩进了府衙。

六月,李景隆围城两月,朝中群臣不满,粮草后济不足,只好叹而南归。

作者有话要说:桩桩的论坛已更新完毕,大家可以去看。为了支持论坛,那里先更新完的。

三军泪下风萧萧

真定与白沟河之战后,燕王势力渐渐达到辽东河北山东一带。

朝中诸人纷纷进言撤换李景隆。建文帝于是令盛庸代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任命李景隆为南京大都督。

消息传到北平,锦曦脸上终于消散了阴郁。紧随消息之后,李景隆遣人送了一盒药丸带到燕王府,亲送至朱棣手中。并附信一封道:王妃乃裁云剑所选之主,此剑反噬人心血,用之一次,大病。景隆精制补气血之丸药,王爷笑纳之。

“我不要吃他送的药!”锦曦拒绝。

朱棣冷声道:“把你的右手伸出来。”

锦曦自然的往后一缩手,难道李景隆都告诉了朱棣吗?她不想失去这柄剑,这剑她可以不用,但是她却想靠着它或许能自保,或许能在乱军之中救得朱棣一命。

朱棣见她模样,便知李景隆所说是真。白衣没有找到道衍,听说裁云剑后也吃了一惊。细细将此剑来历传说告知朱棣。

仔细验过李景隆所送药丸,确是珍稀药材所制。朱棣一时半会没想到如何除下那柄剑,便缓和了声音道:“锦曦,你真要我伤心难过吗?”

他有点难过,自己现在征战沙场,没能去为锦曦寻药补身,甚至不知道她有裁云剑一事。锦曦的心意他明白。她之所以隐瞒是不想他担心,甚至想凭这把剑陪他南征。

“我知道你恨李景隆,其实……他对你也很好的。你不肯服他的药,我已遣人为你制药,你吃吗?你就愿意让我内疚?你不肯便罢了。”

朱棣突然意兴阑珊离开。

锦曦心口酸痛,冲上去抱住他,眼泪涌出,浸透了他的后背,她哭道:“你不要生我气……”

“我生自己的气呢,傻瓜。”朱棣叹了口气,“我连自己的妻子都护不住,我还争什么天下!”

“我吃就是了。每次服药,你,你都逼我!”朱棣难过的样子让锦曦大恸,又非争得一口气似的指责朱棣。

伸手抹去她脸上的泪痕,朱棣目光温柔得似要滴出水来:“咱俩谁逼谁呢?谁不知道燕王妃专横跋扈,是府中一景呢。”

“我在世人眼中可是贤德淑良,品貌端庄。”

“大言不惭!”朱棣嗤笑,搂过锦曦正色道,“等战事平定,我定亲自为你去寻成形人参,猎辽东黑熊取鲜熊胆配药。”

锦曦娇憨笑道:“我看啊,等你胜过盛庸铁铉再说吧。此二人能守济南三月,真的不是吹的。”

“李景隆也是高手,只是运气差一点罢了。”

“说不定那二人运气好呢?”

锦曦半开玩笑的话竟然成真。

建文二年九月,朱允炆以盛唐为征虏大将军,再举北伐。

十月,朱棣获悉盛军北进,燕军南下进逼德州,诱盛军出击,城外大败盛军。其后沿运河而南,连克临清、馆陶、大名、济宁等地。

盛庸、铁铉率大军抄袭燕军后路,抢占东昌,扎下大营,掐断了朱棣北归之路。

这是朱棣自起兵靖难以来遭遇的最强悍的抵挡。

东昌城外,燕军大营内众将愁容满面。

“东昌要塞被扼,拿不下东昌便无法南进,与盛军在东昌胶着于我军不利,诸位有何高见?”朱棣静静地问道。

帐中大将张信道:“王爷,他们守着东昌我们强攻不下,拖久了粮草补给不上,东昌如同喉中之刺。我军实力又不如他们,硬碰硬划不来。纵然险胜也是惨烈。”

是啊,征战两年多,势力大增,但在河北鲁西胶着太久。燕军攻克城池后又疲于攻打下一处地方,休养的时候太少。且每每以少胜多都捏着一把汗。朝廷的大军动辙五十万,六十万。燕军发展至今,只有三十多万人。靠得是以谋略取胜,速战速决。

朱棣想到这些,凤目中露出隐忧。

“如果能渡过运河呢?”锦曦突然想出了这个法子。渡过运河绕开东昌,粮草可由德州送来。便不惧盛庸扼住东昌,断了北归之路。

“哪有那么多渡船能供大军渡河?况且战事一来,两岸河工早已停止摆渡。再说了,盛庸铁铉能眼睁睁看着我们渡河而去?”

锦曦嘿嘿笑了:“王爷,咱们建浮桥!分兵拖住他们!”

浮桥?朱棣呵呵笑了起来,这主意甚好,浮桥轻便三日可达运河对岸,只要舍得抛弃锚重,就绝无问题。

“从今晚起在营中秘建竹排,同时密切注意盛军举动。我要人马不动声色渡过运河!”朱棣决定舍弃锚重,轻装渡河。

他知道此举同样危险,同样会有损伤。相较强攻东昌或被盛庸拖死,这个算是伤害最轻的一种。

当晚,燕军军营内秘建竹排。三日后白天照常不动,夜晚队伍便分批连排成桥暗渡运河。

三十万大军有条不紊的行动,连续八夜渡河没被盛军觉察。

时近冬日,河水冰冷刺骨,奉令托连竹桥的军士偶有被水冻僵,来不及撤换便被水冲走。这日,终于有三具尸体冲至下游被发现,飞马报到盛军大营。

十二月二十五日,盛军发起了攻击,此时燕军还有五万余人做为后卫没有撤离。

朱棣和锦曦便在其中。三十万大军与五万人马,力量悬殊。

张信见燕王执意断后,王妃拒不先撤离也不肯走,都留下来稳定军心。他长刀挥动大喊道:“王爷,张信断后,你们先走!”带领四万人马迎战。

“能撤走多少就是多少!”朱棣银枪一摆,凤目飘起杀戮。

从盛军攻击起,他就不走。朱棣身先士卒是燕军长期以少胜多,士气旺盛的原因之一,可是锦曦却着急。

看到朱棣还是不肯走的模样,她急了,恶狠狠地说:“没了张信,你还在,你若没了,这战也就不用打了!难道还指望高熙他们?你才是军中的主心骨!”

朱棣望了望前方如蝗虫一般扑来的盛军,身边燕军都殷殷看着他,都希望他能脱险离开。朱棣心里一热,目光缓缓从将士们身上扫过,他们都是陪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那种不舍油然而生。锦曦说的不无道理,他明白。此时不是他想留下的问题,是不能让燕军无主!他神色肃然,抱拳对张信道:“将军多保重!”

张信虎目含泪,回礼道:“王爷保重!”

朱棣拉转马头,再不回望,策马奔下河堤。燕卫十七骑护着朱棣和锦曦紧随其后。

这是朱棣最狼狈的一战。三十万大军像石碾子一般碾过张信和他的五万人马,白甲燕军顷刻间便湮没在盛军之中。紧紧咬在朱棣身后。

箭如雨下,河堤上的士兵越来越少,无一人后退半步。

“上桥!”锦曦冲朱棣大吼,反身削开射来的箭。

墨影踏上竹排的时候,扛连竹排的士兵已撑不住,竹排在身后节节断裂飘向下游。

马不能停下,停下竹排便受不起重力。

墨影神骏载着朱棣飞速通过浮桥跃上岸去。“锦曦!我们过来了!”

朱棣高兴地喊道,却没有听到回音。他吓得心脏为之一窒,回头一看,燕卫十七骑只有四人浑身浴血站在他身旁,纷纷红了眼睛望向对岸,没有锦曦。

墨影突然望南长嘶一声,那声音像天上的惊雷击中了朱棣。他有点茫然地顺着马嘶声看向运河对岸。一道熟悉的浅紫身影在对岸闪过。

她像一朵开到荼靡的花,在密集的黑甲盛军中极尽艳丽。

银白色的剑芒环绕着她,射向河里的箭枝,纷纷冲上来的士兵被这条光带阻隔靠近不了锦曦半分。

她身边银白色燕军像天上的烟火,一点点被黑夜吞噬。

朱棣脑中一片空白,目光落在锦曦身后的河面上。

竹排连成的浮桥连同在水中托着桥的士兵已被河水冲走,河面宽达二十多丈,驭剑再神骏也不可能从跃过河面。锦曦再无可能过了运河回到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