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禧和唐晚是见过的,便把位置让给了其他姑娘,郁宝彤对卫沨没什么感觉,也跟着坐到一旁。

倒是有好几个姑娘想看又不好意思看,脸上含羞带怯,偶尔透过屏风的缝隙,往外边瞅去一眼,视线一落在卫沨身上,赶忙又移开了,生怕被人发现似的。殷萋萋也是这其中之一,连续看了好几眼后,她的妹妹殷芃芃转了转眼珠子,问道:“姐姐,这齐王世子长得真好看,又文采斐然,不知道日后会娶什么样的姑娘?”

殷萋萋脸红红的,“我怎么知道。”

殷芃芃笑道:“姐姐生得也美,又熟读四书五经,我瞧着你们就很合适…”

这话可真是大胆,殷萋萋赶忙捂住她的嘴,又羞又恼道:“快别胡说八道了。”

殷芃芃跟苏禧一般大,是个古灵精怪的丫头,性子比殷萋萋略活泼一些。

她们这番话声音不高,几乎是咬着耳朵说话,周围叽叽喳喳的声音多了,便没引起注意。苏禧坐在她俩旁边,好巧不巧地把这番话听了进去,胡思乱想道,还真让殷芃芃说对了,殷萋萋上辈子差点儿就嫁给了卫沨。如果殷萋萋没死,她看起来跟卫沨还挺般配的。

过了一会儿,卫沨起身告辞。

老太太将他送到门外,忽然道:“咦,仪丫头怎么这会儿才回来?”

傅仪的声音从外面响起,柔柔和和的,听起来很舒心:“回老夫人,我回来路上见院里有一株萱草开花了,便想采来送给老夫人,祝您萱草长春,松鹤延年。”

苏老太太仿佛心情很不错,接过萱草花道:“你这丫头,倒是个有心的。”到底是在门口碰面了,老太太向卫沨介绍道:“世子,这位是庆国公的孙女儿。”

卫沨颔首道:“傅姑娘。”

傅仪屈了屈膝,“见过卫世子。”

屋内,苏禧才注意到傅仪没跟她们一块儿回来,刚才在廊下偶遇,她还以为傅仪也回来了呢。她消失这么久,只是为了采一朵萱草花?

对面殷萋萋的脸色变了变,暗暗捏了捏手中的帕子,脸上的羞涩早就没了,一阵青一阵白的。

苏禧见状,忽然茅塞顿开,想明白了。

傅仪…该不是故意挑这个时候回来的吧?

家宴散后,殷氏和老太太送走了一干女眷。

晚上苏禧照常踢了两刻钟的毽子,又练了个几组动作,洗完澡后想起白日郁宝彤说的话,便想去秋堂居找殷氏请示一下那位女师父的事。还没出门,便见苏柏羽迫不及待地朝自己跑来,那张素来冷峻老成的小脸,居然露出一点儿兴奋的意思。

崔嬷嬷在后头紧张地喊:“少爷,您慢点儿,仔细摔着…”

苏柏羽飞快地跑到苏禧跟前,举起手里的东西,眼睛亮晶晶地道:“我会了。”

苏柏羽手里的东西叫“鲁班连环锁”,这锁是苏禧根据其他的鲁班锁,闲来无事自己设计的,前天早晨拿去考苏柏羽了,听大哥说他这两天都关在屋里摆弄这个,苏禧还以为他要再过几天才能解出来,没想到竟然这么快。

苏柏羽坐在苏禧对面的罗汉塌上,小胖手灵活地解开了第一根木条,接二连三,很快便把连环锁全拆下来了。这步很容易,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可接下来把所有的木条组装回原来的样子,就没那么容易了。苏禧好整以暇地看着,当苏柏羽说会了时她就相信他是真的会了,毕竟这小家伙的早慧她是见识过的,只是没想到,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他便全部装好了。

苏禧错愕地眨眨眼,快得出乎她的意料,她正准备夸苏柏羽一顿,没想到他却老老实实地承认:“姑姑,这方法不是我想的。”

不是他?苏禧问道:“那是谁?”

苏柏羽道:“是一个哥哥,他教我解开的。”小家伙想起白日那个俊雅的哥哥,顿了顿,不知道该不该说:“他还问我这个锁是谁设计的…我说是我姑姑。”

作者有话要说:

卫沨:乖,叫姑父。

第13章 琥珀核桃

苏禧再问是哪个哥哥,苏柏羽却摇头说不知道,只说对方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

今日寿宴上穿蓝色衣服的不少,单苏禧见过的就有两个人。一个是傅少昀,穿着宝蓝色柿蒂纹缎直裰,另一个是卫沨,着一身藏蓝色忍冬纹锦袍。苏禧想了想,应该是傅少昀,卫沨可不是那种喜好多管闲事的人,她便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摸摸苏柏羽的头道:“那也是柏哥儿聪明,一学就会了。”

苏柏羽到底是孩子,被夸奖后有些小得意,嘴角翘起一丝丝弧度,又要故作镇定地道:“姑姑,放风筝。”

苏禧答应过苏柏羽,若是他三日之内想出鲁班连环锁的解法,她便带他去放风筝。虽说这次不是苏柏羽想出来的,但苏禧也不是那种小古板,好说话地应允道:“好,过两日族学休息时,我和二哥便带你去城外别院放风筝。”

苏柏羽高兴地点点头,忽地想起什么,从衣襟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油纸包,展开,递到苏禧面前:“你吃。”

苏柏羽手里是几块琥珀核桃,核桃仁外面裹着一层透明的糖浆,看起来很是诱人。苏禧记得府里的厨子不会做这道甜点,因是外头街上常见的零嘴,在将军府里根本不显得珍贵,苏柏羽从没出过府,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苏禧问道:“柏哥儿,这是哪来的?”

苏柏羽想了想,道:“二祖母的亲戚给我的。”他把琥珀核桃放到苏禧手中后,便继续去摆弄连环锁,垂着长长的眼睫毛道:“我不喜欢,甜。”

殊不知这句话在苏禧心中惊起巨浪,她追问:“哪个亲戚?廖氏还是李湘如?”

苏柏羽抬起头,回忆了一下,“她让我叫她姑姑。”

那就定是李湘如无疑了。苏禧脸色变得不太好,一时不知李湘如是聪明还是愚蠢,竟然敢从柏哥儿这里下手。若非上辈子苏柏羽出事时李湘如还没出现,苏禧十之八九会怀疑苏柏羽落水跟她有关,“那你吃了么?身子可有哪儿不舒服?”

苏柏羽摇了两下脑袋,拧着眉头,有几分小大人的严肃:“我不喜欢吃。”

苏禧松一口气,虽然李湘如没那么大的胆子敢给苏柏羽下毒,但防患于未然,谁也不能保证以后。她摆正苏柏羽小小的肩膀,难得地板起小圆脸,一本正经道:“柏哥儿,无论以后二房的人给你什么东西,你都不能吃。”想了一下,补充道:“你可以收下,事后交给我或是交给你爹爹,记住了么?”

苏柏羽瞧着她,似懂非懂地“嗯”一声。

送走苏柏羽后,苏禧叫来听鹭,把油纸包里的琥珀核桃推到听鹭面前,让她检查里头有没有掺别的东西。听鹭拿回屋检查了一晚上,次日早晨回禀苏禧道:“姑娘,没发现什么异常。”

想来只是普通的甜点,李湘如想以此拉拢苏柏羽,这样她当上苏府大奶奶的机会就更大了。

苏禧刚从净室出来,穿着一件雪花缎彩绣花蝶纹薄衫儿,脚上趿着软缎绣鞋,似是思考了许久,扑扇两下长长的眼睫毛,把听雁从外头叫进来道:“听雁姐姐,你安排两个靠得住的丫鬟,吩咐她们暗中看着廖氏和李湘如的动静,每日早午晚都要汇报给我。”说完仍旧觉得不放心,又道:“你也看着,这些天不用在跟前伺候了,把她们的一举一动汇报给我就行。”

难得见到苏禧有这般严肃的时候,听雁不解地问:“姑娘,可是她们做了什么?”

苏禧点点头,没有隐瞒:“二房的人极少关心柏哥儿,更别说无缘无故给他吃的,我觉着李湘如后面兴许还会做什么。”

秋堂居。

苏禧来找殷氏,把李湘如给苏柏羽糕点的事情说了说,顺便给殷氏提个醒儿:“娘,那位李姑娘是不是另有所求?我见有一次她在院里遇见大哥,大哥走远了,她还在后头看着,你说她是不是…”

苏禧觉得重生后有一点好,便是仗着年纪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十岁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在父母眼里,仍然是个小孩子罢了。

殷氏刚用完早膳,正接过大丫鬟丹露递来的茶漱口,把水吐进盂皿里,闻声蹙了蹙眉,“你看见她跟礼哥儿了,他们可说了什么?”

苏禧实言:“大哥什么都没说,只点点头便走了。”倒是李湘如,一副很想跟苏礼攀谈的模样,奈何没想好怎么开场,苏礼已大步走远了。

没想到那李湘如存着这等心思,先前倒是小瞧了她。殷氏眼里掠过一丝厌恶,用帕子擦了擦嘴角,李湘如有这等心思,不可能是她一人的想法,这后头定然还有二房的功劳,只是不知此事是二房推波助澜,还是一手策划?无论哪一种,若是李湘如真攀上了苏礼,都少不了二房的好处,二房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殷氏把苏禧叫到跟前,思忖片刻后道:“这几日暂且把柏哥儿接到秋堂居住,一会儿我让丹露把他接来。幼幼,这件事你还同谁说过?”

苏禧摇摇头,道:“我只跟娘一个人说过。”

殷氏这就放心了,摸着苏禧的头道:“如今咱们只是猜测,事情尚未有定论,若是说出去恐怕会给你大哥添麻烦。”

苏禧偎进殷氏怀里,爱娇地蹭了蹭,“娘,我知道的。”

殷氏办事一向果决,没多耽误,很快便叫丹露去墨林院接苏柏羽。趁着这功夫,苏禧仰起头,乌黑杏眼骨溜溜地转了转,拖着长腔道:“娘,我还有一件事。”

殷氏只当她要说关于李湘如的事,便道:“又怎么了?”

苏禧将那日郁宝彤说的教跳舞的女师父提了提,问道:“咱们把她请进府里,成吗?”

殷氏沉默了下,脸上很有些不赞同,“你知道她是什么出身?既是教舞的,恐怕不是什么良家女。”到时候可别把苏禧给带坏了。

这些苏禧早就打探清楚了,为的就是说服殷氏:“郁姐姐跟我说了,那位女师父姓董,曾经是宫里的司乐,后来被安排出宫了,才去荣国公府教郁姐姐的。”

至于为何出宫…就不能对殷氏说了。

那女子全名董兰,因掌管宫中礼乐一事,气质上佳,既有兰花般高洁的品格,又有蔷薇般妖娆的身段。据闻惠妃娘娘嫉妒她的美貌,生怕皇上看上她,被她抢走自己的荣宠,便随意寻了个错,把她发落到宫外去了。董兰跟荣国公夫人是远房亲戚,便投奔了荣国公府,一面教郁宝彤习舞习乐,一面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殷氏听了董氏的身份后,脸色果然缓和了些,语气也放松了:“你若是喜欢,便寻个日子把她接到府里来吧。”

苏禧大喜过望,搂着殷氏的脖子道:“明天行吗?”

殷氏点了点她的脑门,“就属你猴儿急。”

第二日,殷氏果真安排马车去了荣国公府,将董兰接了过来。

殷氏将董兰安排在花露天香后面的一间跨院里,距离苏禧近,方便平时授课。

苏禧见到董兰的第一面,便知道为何连以美貌著称的惠妃娘娘都忌惮她了。董兰生得并不绝色,甚至只能算五官清秀,然而她身上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腰肢纤细,娉婷袅娜,只是往那儿一站,美好的身姿便吸引人情不自禁地观看。若不是郁宝彤说她已经三十几岁了,苏禧几乎以为她是十几岁的姑娘。

苏禧客客气气地道:“董先生。”

董兰是个有几分傲骨的,虽然苏府请她当苏禧的老师,但她却不做那等谄媚讨好之人。

董兰应后,询问了苏禧的年龄,又摸了她的筋骨,直奔主题,让她做几个考验韧性的动作。

苏禧这阵子早晚都锻炼身子,什么高难度的动作都做过了,董兰考的这几个,自然也不成问题。

董兰见状,点点头道:“九姑娘的筋骨很柔软。”

接着董兰结合苏禧在族学上课的时间,给她制定了课程,最后时间定在每旬逢三、逢五、逢七、逢十这四日。苏禧记下时间,跟董兰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

回花露天香的路上毫无预兆地下起了雨,倒是不大,听鹤举起袖子挡在苏禧头顶,道:“方才还是晴天,怎么说下雨就下雨了…姑娘,咱们走快点儿吧,别把您淋病了。”

苏禧走了两步,只觉得有些不对劲,抬头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空,站了好一会,脑海中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有如醍醐灌顶,想起什么。

与此同时,听雁从远处跑来,道:“姑娘,李姑娘去了后院湖畔…大爷也在那儿。”

上辈子正是这样的下雨天,李湘如落水,大哥不能见死不救,便把她救了上来,没想到从此救了个祸害。

苏禧牵起裙襕,再软和的人,此时也有些动怒:“带我过去。”

这李湘如还真是贼心不死。

第14章 救命之恩

这厢,湖畔八角亭内,苏礼难得空闲,原本是带着柏哥儿来后院练习武功的,苏家的男儿从小便要习武,日后长大了即便不上阵杀敌,也能强身健体。只是天公不作美,苏礼刚打完一套拳,天上便下起小雨,他担心淋坏了柏哥儿的身子,只好先让崔嬷嬷带着柏哥儿先回了墨林院。

苏礼没有回去,让丫鬟拿来一坛雪梅花酿,就着细雨小酌。

这种酒是苏礼的亡妻罗氏调配的,酒劲不大,带着甜味,适合姑娘家喝。

罗氏是个温婉娴静的女子,平日闲来无事喜欢莳花弄草,这酒便是她偶然一日酿成的,当时罗氏心情颇好,邀请苏礼一起坐在梅花下,一边赏景看雪,一边饮梅花酿。

自从罗氏去后,苏礼再也没喝到过那般香醇清甜的梅花酿,他试了许多方法,始终酿不出罗氏那日给他喝的味道,便是面前这一坛,跟罗氏的比起来也只能用“寡淡”形容。

苏礼给自己又倒了一杯梅花酿,捏着月白釉酒杯,低眸陷入了沉思。

耳畔忽然响起一个声音:“哎呀,这雨怎么说下就下。”

苏礼掀眸,见李湘如两只手叠在头上,身穿一袭淡紫色的宝相花纹襦裙,梳垂鬟分肖髻,衣服和头发都被雨水打湿了,匆匆忙忙地赶到八角亭下避雨。接着,她像是才发现苏礼一般,吃惊地睁了睁眼,放下双手道:“大爷,您也在这避雨?”说罢才想起行礼,忙欠了欠身。

苏礼轻一点头,声音没有多少起伏:“李姑娘。”

李湘如站在原地,见苏礼说过这句话便不再开口,咬咬唇,上前道:“大爷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喝酒?可是心中有什么不痛快?”一边说一边看向桌上的酒。

苏礼思念亡妻的情绪被打算,语气委实谈不上有多好,平平淡淡道:“图个清静罢了。”

这话一语双关,既回答了李湘如的问题,又暗示李湘如扰了他的清静。

李湘如抿起唇笑了笑,假装听不懂苏礼的暗示,顺着道:“这里确实挺清静,下雨天很少有人会路过此地。”这时雨声下得急了些,雨珠打在湖面的荷叶上,“咚咚”作响,李湘如道:“我最爱听雨水打在荷叶上的声音,舒缓又不沉闷,不知大爷是否跟我一样?这声音能叫人平静,无论心中有再多烦闷,听一听这雨打荷叶声就心情舒畅了。”

苏礼没有接话,淡声问:“李姑娘为何路过此地?”

李湘如未料他问得这么直接,这跟明着赶人有什么区别?不过李湘如既然来了,便是有备而来的,笑了笑继续道:“我见这附近海棠花开得好,便想来看看,未料还没走到跟前就下起雨了,这才不得已到这儿来躲雨。”

苏礼放下茶杯站起身,道:“既然李姑娘来躲雨,我在恐怕不妥,这亭子便让给姑娘。告辞。”

李湘如忙拦住他,“明明是我扰了大爷的清净,怎么能让您走呢?要走也该是我走,我瞧着这雨马上要停了,那边海棠花开得好,我去那儿看看。”

可雨非但没停,还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这李湘如睁眼说瞎话的本领也是高强。她回身看了苏礼一眼,抽出手绢遮在头上,往亭子外跑去,沿着湖畔的青石小路,没一会儿就跑出了一段距离。

跑了一会,李湘如估摸着差不多了,这地方不算远也不算近,苏礼见到她落水,一定会跳下去救她。

李湘如下定决心,脚一崴,身子轻轻一扭,便掉进了湖里。

李湘如其实不会水,她把所有的赌注都下在苏礼身上,笃定苏礼不会见死不救。

“救…救命…”

过了许久,李湘如喝了一肚子水,视线渐渐变得不清晰。她仿佛看见一个穿碧罗裙的小姑娘朝这边走来,再闭了闭眼,终于看到苏礼从岸上一跃而下。她松一口气,再后来便两眼一闭彻底昏迷了。

李湘如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苏府的客房里,她在这儿住了好几天,已是颇为熟悉了。廖氏不在跟前,屋里只有一个穿绿色襦裙的小丫头在忙碌,见她醒了,忙过来问道:“李姑娘,您醒了,可有哪儿不舒服么?奴婢给您倒杯水吧。”

李湘如猜这丫头应该是苏府安排照顾自己的,便没拒绝,待丫头端来水后,她就着喝了几口。脑海里想起自己昏迷前的那一幕,苏礼毫不犹豫地从岸边跳下,英俊挺拔的身姿看得她心驰神往,后来苏礼把她救上岸,她虽然神智昏迷不清了,但却知道是他,故意紧紧攀着他的身躯,往他健朗的怀里缩了缩,道自己“冷”。

后头的事李湘如记不清了,不过她都跟苏礼那般亲近了,清白也被他坏了,除了他,还能嫁给谁?

想起这个,李湘如便情不自禁地翘起嘴角。

李湘如获救得及时,只是稍微受了点风寒,将养几日便好了。她在床上躺了会,待身子缓过来劲儿后,便穿了衣服准备去墨林院找苏礼讨个说法。倒也奇怪,她落了水,二夫人和娘亲都不知上哪儿去了,也没一个人来看她,不过李湘如这会儿只想着如何让苏礼娶她,旁的也没工夫细想。

到了墨林院,守门的婆子说大爷去了花露天香,花露天香是九姑娘的住处,苏礼怎么会去那?

李湘如一面疑惑,一面还是往花露天香去了。

到了门口,丫鬟进去通传,不多时回来道:“九姑娘请您进去。”

李湘如跟着大丫鬟听鹂走进苏禧的闺房,一进门便被屋里的摆设震惊了,整块的紫檀木家具,璎珞串翡翠珠帘,屋里每一件摆设看起来都价值不菲,便是墙上挂着的那幅《杏花争春图》,李湘如看了看底下的刻章,竟然是前朝书画大家邹一荣的作品。

李湘如对书画了解得不多,之所以晓得邹一荣此人,完全是因为他太出名了。

到了内室,便见苏禧裹着绛紫色毯子坐在美人榻上,她本来就白,眼下更是白得近乎透明,乌黑清亮的眼睛睁得圆圆的,正一口一口地喝殷氏喂的姜汤,见李湘如进来,含笑叫了声“李姐姐”。

李湘如不知殷氏也在,忙朝殷氏行礼,“见过大夫人。”

殷氏喂苏禧喝完汤,用帕子擦了擦苏禧的嘴角,美艳的桃花眼淡淡睨去,开门见山道:“李姑娘不是也落水了,这时候不在屋里歇着,到禧姐儿这儿来做什么?”

李湘如朝站在窗边的苏礼看去一眼,复又红着脸低下头:“我是来答谢大爷的救命之恩的。”

殷氏表情未变,轻轻抬了抬眉,“哦?”

李湘如羞赧道:“大爷救了小女的性命,小女感激不尽,无以为报。若是大爷不嫌弃,我愿以身相许报答大爷的恩情。”

苏礼收回看向院子的视线,淡淡地朝她看去。

苏禧则坐在一边儿,让听雁给她擦头发,小圆脸白生生的,模样可淡定多了。

殷氏轻轻一呵,表情终于有点变化了,冷声问:“李姑娘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礼哥儿是苏家的嫡长孙,将来要继承家业的,你的身份恐怕配不上礼哥儿。”

李湘如料到殷氏会阻拦,“扑通”跪在地上,流泪道:“我自知身份低微,配不上大爷…可大爷将从我水里救出来,我的清白已经没了,日后也不会有人要我,若是不能伺候大爷,我只能一死证明清白了。”

大家族里最注重名声,若是李湘如今儿个真死了,传出去不仅会坏了苏家的名声,要是被有心人传到今上的耳朵里,苏老太爷的官途保不齐也会受到影响。

这李湘如也不算蠢,知道拿这个威胁殷氏。

果然,殷氏脸色变了变,许久才问:“这么说,你是想报答救你的那个人?”

李湘如含泪点了点头。

殷氏瞥开视线,恢复了适才的冷静,“李姑娘怎么知道救你的是礼哥儿?”

李湘如本以为殷氏松口了,听到这句话后,心中陡然一沉,道:“我看见…”

殷氏连看她一眼都不想多看,“李姑娘一心想给礼哥儿做续弦,设计了这么一出好戏。可惜了,救你的人不是礼哥儿,而是苏府的家丁,既然你说没了清白,那我就自作主张,将你许给你的救命恩人。”

说罢不看李湘如惊愕的脸,吩咐丹雾把那家丁带到门外。

过了一会儿,丹雾说人已经到了。

李湘如跟着殷氏走出屋子,见门外站着一个穿赭色短褐的青年,生得膀大腰圆,国字脸,模样很普通。青年见到殷氏后道:“夫人。”

殷氏应了一声,回身对李湘如道:“他叫常平,是前院负责杂役的下人,是他将你从水里救出来的,李姑娘仔细看看,可别认错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李湘如后退两步,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喃喃道:“不,不是…我分明…我明明看见是大爷跳下水的。”她仿佛一瞬间想通了,转头看向殷氏,“夫人不想大爷对我负责,所以才找了这个人骗我?是不是?”

殷氏冷笑:“我为何骗你?当时有许多丫鬟婆子在场,你若是不信,问问他们便是。”

那位把常平带过来的小丫头道:“我看见了,夫人,李姑娘当时紧紧抱着常大哥,嘴里还一直说冷呢!”

李湘如脸色煞白,活见鬼了似的,“怎么可能…这…”

她明明看见苏礼跳下水的。

为什么救她的却不是苏礼?

这时一个穿绿色襦裙的丫鬟领着一位老者从廊庑走来,朝殷氏道:“大夫人,郝大夫请来了。”

殷氏道:“快请大夫进去,替禧姐儿看看。”说完,见李湘如还杵在原地,冷了冷脸道:“李姑娘还站这做什么?你跟常平的事我会告诉老夫人的,你且回吧。”

殷氏说罢,命丹雾送客。

屋里,大夫给苏禧看过后,只道没什么大碍,只是受了一点风寒,便开了副辛温解表的药方,让苏禧连着吃两日。

苏禧婆娑着手里的白玉玉佩,扬起笑脸,脆生生道:“多谢大夫。”

听雁付过诊金,将大夫送走了。

苏禧想起自己赶到八角亭的那一幕,李湘如动作倒快,已经掉进水里了。苏禧因走得急,腰上的玉佩掉进水里,那玉佩是她满百日时苏礼送的,戴了足足十年,她急得掉泪,苏礼二话不说便跳进水里替她寻找玉佩。

当时下着小雨,苏禧淋了雨,回来后便染上了风寒。

至于李湘如…苏禧在去的路上便让听雁去前院找人了,那常平正是听雁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