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露天香的院子里搭了一个葡萄架,盛夏时既可以纳凉,也可以吃新鲜的葡萄。苏禧正坐在葡萄架下摆弄她的宝贝绿绮琴,就听听雁说傅少昀和傅仪过来了,刚站起来,两人就已经到了院子门口。

听雁将两人请进来,苏禧客客气气地笑道:“少昀表哥和仪姐姐怎么过来了?”

傅少昀一袭宝蓝长袍,俊容含笑:“听说你身体不适,我便和仪姐儿来看看你。怎么了?可是又受了热暑?”

苏禧道:“只是有些不舒服罢了,还劳烦少昀表哥和仪姐姐亲自跑一趟。”说起这个,想起上回傅少昀帮她买荷叶凉茶的事,道:“上回真是麻烦少昀表哥了。”

傅少昀不以为然道:“举手之劳罢了。”

傅仪进来时见苏禧在抚琴,微微一笑,道:“禧表妹在弹琴吗?这么说起来,好像从未听你弹过什么曲子呢,不晓得禧妹妹的琴艺如何。”说着,目光落在苏禧放在朱漆嵌螺钿小桌的琴上,等看清那琴的样子后,笑容凝了一凝,声音也有些变了,“绿绮琴?”

傅仪显然也是认得此琴的。

苏禧轻轻颔首,不大想跟傅仪谈论这个,自然而然地转了话题:“外面太热,咱们去屋里坐坐吧,我让听鹤做些酥山酸梅汤端上来,正好给少昀表哥和仪姐姐解解暑。”

苏禧虽然叫傅少昀一声表哥,但也不好让他进自己的闺房,便在一旁的花厅招待了他们。

听鹤端了酥山酸梅汤进来后,傅仪仍想着刚才看到的绿绮琴,没有心思动口。从方才的震惊中缓过神来,她斟酌着问道:“禧妹妹刚才那把琴,可是四大名琴之一的绿绮琴?”

苏禧眨眨眼,道:“仪姐姐也认识?”

这就是承认的意思。

傅仪捏着茶杯的手紧了紧,勉强一笑道:“自然认识…只是我听人说过,那把琴放在隆安山的亭子里,常年有人看守,不知为何会出现在了禧妹妹这里?”

说实话,苏禧自个儿也不大清楚,天底下比她弹琴好的人肯定多了去了,她很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肯定不是弹得最好的,那守琴之人为何把绿绮琴送给她,她至今也没想明白。她道:“我与萋姐姐爬山的时候,恰好路过了那个亭子,见绿绮琴放在亭子里,一时手痒便忍不住弹了一曲,第二日便有人将此琴送了过来。”

傅仪听罢,没有言语。她早闻隆安山有一把绿绮琴,几乎每年都要去试一试,想得到守琴之人的认可。可是一连去了两三年,每一次都是空手而归,她自认弹得不错,起码应该比苏禧弹得好才是,可是为何那人却独独把绿绮琴送给了苏禧,而不送给自己?

这头,傅少昀更加确定了那日弹琴的姑娘就是苏禧,一时间心里五味陈杂。

他从来不知苏禧会弹琴,更不晓得她的琴声是如此美妙。

原来不知不觉之中,当初那个米分米分嫩嫩、伸着手臂要点心的小胖团子已经成长得如此出众了。

两人没有逗留多久,从将军府告辞离去后,傅仪嘴边的笑意终于垂了下来。

第53章 如梦初醒

回去的路上,傅仪与傅少昀一同坐在马车里。

傅仪沉默了一路,快到庆国公府时才问道:“哥哥,你听过禧姐儿弹琴吗?”

傅少昀不语。然而这在傅仪眼里就是默认的意思,她哥哥的心思她最清楚了,从小便在意苏禧那个小丫头,但凡遇到什么不想回答的问题,就用沉默应付过去。她问道:“禧姐儿的琴弹得如何?”

马车很快到了庆国公府的门口。傅少昀没有立即下马车,而是想了想道:“仪姐儿,幼幼比你小了两岁,你的才名已经够响了,她不会对你构成什么威胁的。”

傅仪惊道:“哥哥以为我要对她做什么?”

傅少昀笑了笑,道:“我只是不想你对幼幼产生什么误解。”

傅仪抿抿唇,没有说话。就在傅少昀准备下马车时,她突然发问:“哥哥这么为禧姐儿着想,是不是喜欢她?”

傅少昀脚步微微一滞,回身看向傅仪,星目一深。

傅仪虽是问句,但却说得十分笃定。加之傅少昀又是这个反应,她就更确定了。“我劝哥哥还是早些收了这个心思吧,娘不会同意你跟禧姐儿的亲事的,无论你之前做过什么,只要娘那里不松口,你们便不会有可能的。你去西郊那几天,娘已经忙着为你相看亲事了,对方是礼部尚书之女…”

“仪姐儿。”傅少昀打断她的话,“有没有可能,我心中自有分寸,你就不必替为兄操心了。”

说罢下了马车,往府里走去。

傅仪望着他的背影,皱了皱眉。

傅少昀没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去了庆国公夫人的上房。

庆国公老太太正坐在廊下晒太阳,见着他忙招了招手道:“昀哥儿来了,来,我这儿刚送来一些新鲜的蜜桔,你快尝尝。”

傅少昀坐在老太太手边,从果盘里拿了一个蜜桔,剥好放到老太太的手里,道:“祖母,孙儿有些话想对您说。”

*

这头,苏禧正忙着另一件事。

谷桐先生在将军府住了将近两个月,如今青水山的难民一事也解决了,重新恢复了太平,他便提出搬回青水山住。苏禧挽留了两次,谷桐先生却执意要回去,她没有道理强留,只好命人准备了马车和物资,次日一早便亲自送先生回了青水山。

苏禧原本想送些东西给谷先生一并带回去,但是先生不肯收。她知道先生爱喝茶,便从老太爷那里讨来了半罐峨眉雪芽和一罐峨眉毛峰,把老太爷心疼坏了,好在谷先生这回终于肯收下了。

到了青水山山顶,谷先生站在竹园门口,道:“这些日子我该教的都教给你了,剩下的便靠你自己慢慢领悟。日后便不必每日都来青水山学琴了,自己在府上勤加练习,倘若有什么不懂的,再来山上问我也可。”

苏禧恭恭敬敬地向谷先生行了三个大礼,道:“学生多谢先生的教导。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先生的恩情,学生永远不会忘记的。”

谷先生摆了摆手,依旧是那副不通人情的脾性道:“不必说这些虚的,日后旁人问起你是谁的弟子时,别给我丢人就成了。”

苏禧忍俊不禁,说了声是。

目送先生走进竹屋后,苏禧这才回了将军府。

今日出门时天气不好,乌云压境,天空低沉沉的,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下雨。苏禧担心下雨后山路不好走,便让听雁催促车夫走快些。果不其然,刚到家门口,豆大的雨珠就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没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苏禧赶忙回了花露天香,饶是听雁在身后打着伞,也免不了被雨水淋湿了衣裳。刚到廊下,苏禧正低头掸袖子上的水珠,迎面一个丫鬟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撞到了她身上,撞得她踉跄后退了两步。

听雁在一旁骂道:“怎么走路的?没看见姑娘站这儿么,谁教得你这么冒冒失失?”

丫鬟“扑通”跪了下来,低着头道:“姑娘息怒,姑娘息怒。”

来来回回只是这一句。

苏禧恍了恍神,少顷才低头看了她一眼,道:“你是哪里当差的丫鬟?叫什么名字?”

丫鬟道:“回姑娘,奴婢负责院里的洒扫,名叫清露。”

苏禧没有继续追问,停了一会儿道:“你下去吧。”

那丫鬟这就告退了。

回到屋里,苏禧有些心不在焉的,随便寻了一个借口屏退了听雁和听鹭等人,从袖中取出清露递给她的字条,展开看了一眼。上面的字如行云流水,流畅好看,内容只有短短一行,让她现在去后门门口。她再看了看底下的落款,只有一个“舟”字,但也足以说明写信的人是谁了。

苏禧心跳快了几瞬,慌慌张张地把字条放在油灯上烧了,直到只剩下了灰烬,她的心跳才慢慢恢复了正常,活脱脱做了什么坏事怕被人抓住一般。

苏禧犹豫不决,不知道此时应不应该听卫沨的话去后门,他在后门等她么?这会儿正下着大雨,有什么话非得现在说不可吗?虽然上回卫沨救了她一命,她很感激他,可也没打算这么快就接受他啊。

苏禧趴在窗户上看了看,外面的雨幕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有越下越急的趋势。雨这么大,如果她不出去,卫沨应该很快就会离开了吧?她这么安慰自己,刚关上窗户,就连打了三个喷嚏,赶忙叫了听雁和听鹤去准备热水,打算先换下身上的湿衣服,洗个热水澡再说。

半个时辰后,苏禧洗完了澡,也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听鹤正在给她擦头发。

苏禧不知道在想什么,听鹤叫了三遍“姑娘”,她才如梦初醒道:“你说什么?”

听鹤有些无奈,道:“姑娘,奴婢是想问问您,今儿晚上是熏檀香还是木樨香?”

苏禧慢吞吞地“唔”了一声,“都行。”

显然心思不在这上头。

听鹤给她擦干了头发后,她让听鹤开了窗户,问道:“听鹤姐姐,你说这么大的雨,若是一直站在雨里会不会生病?”

听鹤笑道:“姑娘怎么会问这种话?便是铁打的人,淋着这么大的雨也要生病的。”

苏禧:“…哦。”

听雁离开后,苏禧披着一件苏绣缠枝牡丹纹的褙子,见天色渐渐地沉了下来,心道卫沨等不到她,应该已经走了吧?而且卫沨又不是傻子,肯定不会在雨里等她的,怎么说也应该坐在马车里。这么一想,苏禧心里就安定多了。她没想到卫沨的胆子这么大,公然让丫鬟给她传递信条,还叫她去后门门口,将军府这么下人,他就不怕被人看见么?

用过了晚膳,夜幕低垂,雨势渐小。

苏禧望着廊下高悬的灯笼,最终还是没忍住,让听鹤准备了一把油纸伞,她道:“我去秋堂居走一趟,你们不必跟着了,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说着,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听鹤望着苏禧的背影,刚喊了一声“姑娘”,她就已经走远了。

将军府有许多角门,但是只有一个后门。苏禧就着稀薄的月光,一路来到后门门口,守门的婆子兴许是因为下雨,躲到哪儿偷懒去了,门口一个人也没有。

苏禧打开后门,往外走去。

门外夜色昏昧,空空荡荡,不见一丝人影。

苏禧既松了一口气,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淡淡的失落,她正准备转身回去时,视线一转,忽然瞥见对面树下伫立着一道修长清举的身影。

苏禧的脚步蓦然一顿。

第54章 小白眼狼

苏禧愣了一瞬。恰好此时,天边一道闪电突然而至,照亮了京城大半个夜空,也照亮了树下那人长眉俊目的模样。

卫沨不晓得在这里站了多久,手中撑着一把双环油纸伞,衣摆和肩膀都被雨水打湿了,整个人像刚从手里捞出来似的。分明应该是狼狈滑稽的模样,可是由卫世子做出来,便见他神色自若,立如松柏,仿佛不是站在倾盆而至的大雨之中,而是站在雕梁画栋的玉楼金殿中,把周围的景物都衬得明亮了几分。

苏禧没有多想地快步走过去,拉起卫沨的袖子,把他带离大树底下,拧着眉道:“你不知道雨天不能站在树下避雨吗?方才那道闪电若是劈过来,你就没命了。”

卫沨乌目定定地看着她,嗓音有些低哑:“为何现在才出来?”

苏禧语滞,眸光微微闪烁,整个人显得很是心虚。总不能说是她不想见他吧?倘若那么说的话,她估摸着下一刻卫沨就会气晕过去。于是抿抿唇,解释道:“我去送谷先生回青水山了…”

卫沨淋了雨,脸色有些发白,盯着她:“谷先生住在什么地方,让你送了四个时辰?”

苏禧立即噤了声。

这件事是她没理,白白让他等了那么久,外头还下着这么大的雨。说起这个,苏禧就有些不解了,嘟着嘴咕哝道:“雨这么大,你不知道先回去吗?”

闪电过后,紧接着是一声沉闷的惊雷。卫沨一言不发,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清楚她刚才的话。就见他盯着苏禧看了一会儿,然后握住了她的小手,带着她往停在一旁的马车上走去。

坐进马车里,卫沨始终没有松开苏禧的手,紧紧地握着,强行与她十指相扣。他脸色不太好看,大抵是刚才淋了太久的雨,所以薄唇微微泛着乌紫,手也冰凉,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股寒气。

苏禧这才瞧见他不仅衣服打湿了,连头发都是湿的。她抽了抽被他扣着的手,卫沨非但没松开,反而抓得更紧了一些。她只好道:“你的马车上有没有干的巾子,先把你的头发擦一擦吧?这么下去你会感染风寒的,或者你先回去换身衣服…”

卫沨偏头看了她一眼,既没说回去换衣裳,也没回答她马车里有没有干巾子。

那一眼深深沉沉,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感情。

苏禧只好自己在马车里找了找,终于在垫子下找到了一块折叠整齐的汗巾儿。她递到卫沨面前,“你快擦擦头发吧,一会儿该着凉了。”

卫沨没动,更没有接。

僵持了一会儿,苏禧看着他发白的脸色,最终还是妥协了,捏着汗巾举起手,轻轻擦了擦他额头和下巴上的水珠。她没好气地看了一眼自己被他牢牢握着的手,道:“你不松开我的手,我怎么给你擦头发呀?”

卫沨站着说话不腰疼;“就用一只手擦。”

苏禧鼓了鼓腮帮子,没见过这么不讲道理的人,明明是自己好心好意地帮他,他反而摆起脸色来了?不就是出来得晚了一些么,按照他们如今的关系,她觉得自己肯出来已经很对得起他了。

最后卫沨还是松开了她的手。苏禧把他的白玉发冠拆了下来,两手拢着他的头发,跽坐在他身旁一点点地细心地擦干他的头发,再用腰上垂挂的银豆荚梳子梳通了,打算重新梳成发髻用发冠簪起来。可是苏禧从没给男人梳过头,不晓得男子的发髻该怎么梳,再加上卫世子的头发又多又顺滑,她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好,末了手足无措地捧着卫沨的头发,声音很有些无助:“…我不会。”

此时卫沨的脸色已经好了许多,只听他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接过苏禧手中的白玉冠道:“我来吧。”

卫沨束好发冠后,便面不改色地低头解腰上的墨色绣金暗纹腰带。

苏禧脸色一变,往角落里缩了缩,“你…你干什么?”

卫沨掀眸,见她小脸写满了惊慌失措,嘴角一弯,似笑非笑道:“你不是说我衣服湿了,容易着凉么?幼幼,我自然要把衣服脱了。”说话间已经解下了腰带,准备继续褪外面近乎湿透的锦袍。

苏禧忙阻拦道:“不行!你,你不能脱,你快点穿上。”

苏禧觉得自己夜半出来私会卫沨已经算得上惊世骇俗了,还要看着他脱衣服,她可没有那么强大的承受能力,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见卫沨真要脱外袍,她一慌,想也不想地往马车外冲去。

阻止不了他,她自己走还不成吗?

只不过还没冲出去,就被卫沨拽住了手腕,一阵天旋地转后,苏禧被他拉进了怀抱,坐在了他的腿上。她扭身反抗,急急道:“你快放开我…我该回去了。”

卫沨只褪了一件外袍,里头穿着整整齐齐的中衣。他一双手臂环着苏禧的腰,下巴贴着她的脸颊,低低哑哑地哄道:“别动,幼幼,让我抱着你一会儿。”

他的外袍湿透了,如果不脱下来的话,抱着苏禧只怕会让她感染上风寒。

苏禧从未跟哪个男子贴得这么近过,便是她上辈子的夫君厉衍也没有。她挣扎了几下,奈何卫沨的手臂牢固有力,怎么都挣不脱,渐渐地也就识趣的放弃了。

耳边听着卫沨沉沉的心跳声,苏禧埋着头,秉着呼吸,只觉得过了很久很久,她忍不住问道:“好了么?”

卫沨道:“没有。”

苏禧只好再等等。

卫沨垂眸,看着小丫头两只耳朵红红的,一直红到了耳后根,没见过这么容易脸红的,或许是她皮肤太白的缘故,稍微一害羞,整个人就透着一种诱人的米分嫩。他低头咬了咬苏禧的耳朵,慢慢下滑,含住了她圆圆润润的小耳珠,哑声道:“幼幼,我想亲你了。”

苏禧飞快地抬头,眼睛睁得圆圆的,一个“不”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卫沨低头含住了双唇。

卫沨身子是凉的,薄唇却温温热热,衔着苏禧的下唇吮了一会儿,又闻到了那种香香甜甜的味道。他怀里的小姑娘又娇又软又香,总是诱惑着他不断地想品尝她。他辗转反复,抵开了苏禧的牙关,呼吸越来越重,恨不得把她整个人都尝一遍。

苏禧无力地嘤咛了一声,卫沨的手压在她的脑后,让她不得不抬头承受他的亲吻。她有些喘不过气儿来,脸颊潮红,刚一别开头,下一瞬他就紧紧跟了上来,轻轻咬了咬她的下唇,再次闯了进去。

苏禧还是不习惯这样亲密,想用舌头把他推出去,未料他却更加不放过她了。

似乎过了很久,久得苏禧浑身虚软,抓着卫沨的手逐渐没了力气,他才放开了她。

卫沨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她的嘴角,眼眸幽深,呼吸粗重,缓了许久才缓过来。

苏禧一动不敢动,感觉到了他身上的某些变化。她上辈子虽然没有行过房事,但是出嫁前殷氏拿着小册子跟她讲过不少,对于男女之事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眼下她就坐在卫沨的腿上,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见她推开了卫沨的胸膛迅速地躲到了另一边,恼羞成怒地抓起手边的软枕扔到了他身上,“你…你下流无耻!”

卫沨接住她扔来的软枕,笑声低沉,“我怎么下流无耻了?”

苏禧酥颊通红,“你”了半天,也“你”不出个所以然来。她是没出阁的黄花姑娘,当然说不出后面的话,即便是以后出阁了,依照她这么容易脸红的性子,估计也开不了那个口。

卫沨冷静了一会,没有再强行把她抱过来,而是道:“幼幼,给我绣一个荷包吧。”

苏禧看着他:“为什么?”

卫沨道:“我想戴着你亲手绣的荷包。”

苏禧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不会绣荷包。”

大户人家的姑娘,从小就要学习绣工,苏禧是不可能不会的。卫沨喟然叹息,故意摇了摇头道:“哎,没想到我上回救回来的是一只小白眼狼。”

苏禧不吭声了。

说罢,卫沨无声地看了一眼自己腰上的檀色荷包。

苏禧顺着他的视线往下看,荷包被大雨淋湿了,湿漉漉地挂在他的腰上,便是干了,肯定也不能再戴了。虽然卫沨什么都没说,但是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确了。

他是说她没良心,他上回救了她一命,但是她连一个荷包都不给他绣,让他只能戴着这么一个被雨淋的皱巴巴的荷包。苏禧知道卫沨不可能只有这一个荷包的,他这是苦肉计,她才不会上当呢。

可是面对着卫沨迫人的视线,苏禧有点扛不住了,起身掀开了帘子,飞快道:“我才不管你。”

说着,踩着脚踏跳下了马车,钻进夜色中,很快跑回了后门内,关上了门板。

*

苏禧回到花露天香时,刚过戌时。

外头骤雨初歇,苏禧虽然没有淋雨,但是被卫沨抱了那么久,身上还是有些湿湿潮潮的。她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见天色不早了,洗漱完毕后便准备歇下了。

听鹤疑惑她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她裹进被子里,瓮声瓮气道:“跟娘一不留神就多说了会儿话。”

听鹤便没有多想。

次日一早,苏禧刚睡醒,就听说庆国公府的老夫人到将军府来了。

第55章 月兔衔枝

庆国公府的老夫人与苏老太太是堂姐妹,来将军府串门并非什么稀罕事。

苏禧没有放在心上,洗漱完毕后,去了总督府的九思书屋上课。大抵是昨日受了寒,今儿一早起来头脑有些昏昏涨涨的,楚先生讲的内容她也没听进去,支着腮帮子,脑子里想着卫沨要她给他绣荷包的事。好在先生讲的《楚辞·九思篇》她上辈子已经学过了,而且倒背如流,倒也没有因此耽误课程。

苏禧心道,卫沨无缘无故地让她绣荷包做什么?他怎么知道她就一定会答应?

卫沨身为晋王世子,身边能给他绣荷包的人多了去了,便是没有自己,他也不会缺了这东西的。

况且她又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式的。

她才不绣呢。

这厢,将军府的上房。

苏老太太亲自招待了庆国公老夫人,又让底下丫鬟上了今年春天的峨眉雪芽,坐在太师椅中,因为是堂姐妹,说话也比一般人随意些,“今日什么风把你吹来了?你的年纪也大了,这么来一趟就得老天拔地的,有什么事不能让孩子们通传,非得亲自跑过来?”

庆国公老夫人笑了笑,她跟苏老太太生得有四五分像,笑时又更像了一分,徐徐道:“正因为这件事要紧,才不能让底下孩子们通传,我得亲自过来才放心。”

这么一说苏老太太就好奇了,“哦,什么事如此要紧?”

庆国公老夫人却卖了个关子,说要等大夫人殷氏过来了才能说。

一听要请殷氏,苏老太太喝茶的动作顿了顿,心里就隐约猜到了七八分。庆国公府三代单传,到了傅少昀这一辈儿,只有他一个嫡长子,如今傅少昀十八了,差不多这两年就该把亲事定下来了。庆国公老夫人又早就表示过相中了苏禧,加之这会儿又要请殷氏,意图就很明确了。

倘若真要跟庆国公府定亲,苏老太太对这门婚事是没什么异议的。

苏禧与傅少昀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且不说,两家又关系密切,便是苏禧嫁过去也不会受什么委屈。只不过这是苏老太太的想法,具体还是要看殷氏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