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后总在搞事情/昏君养成手册上一章:第 35 章
  • 皇后总在搞事情/昏君养成手册下一章:第 37 章

他身子弱,底气不足,刻意拔高的声音听起来还是软绵绵的,没有一丝雄浑气,完全不像是在表白忠心。

但他的神情告诉周瑛华,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出自真心,绝无半点虚假。

周瑛华徐徐吐出萦绕在胸腔间的一口浊气:这样就足够了。

她接近卫泽,只是为了借用卫泽的帝王身份,而袁茂对卫泽,完全是出于本身的忠义执拗和抱负志向,没有掺杂其他的利用或是私心,虽说也是和卫泽的身份有关,但至少他对卫泽没有虚假隐瞒。

明明一直对卫泽巧言令色、谎话连篇的,是周瑛华自己,但她仍旧不想看到卫泽被身边的人欺瞒。

他虽然已经是一国之主,其实仍旧一无所有,总得有个人是怀着真心实意对他尽忠的。

只要袁茂知道他的本分,就够了。

“袁大人高义。”确定过袁茂的立场,周瑛华缓缓收起警觉之色,含笑道,“恕本宫冒昧,不知皇上是怎么打动袁大人的?”

南吴国的太子周衡能文能武,治下宽和,卫泽却只是个奴仆出身的毛头小子。袁茂是世家公子,出身尊贵,又博学多才,难免清高傲物,连周衡都没能把他揽为己用,他怎么会看中卫泽?

袁茂脸上现出几分窘色,苍白俊秀的脸腾起一阵嫣然,“微臣从前虽然饱读诗书,但因为身体病弱,父母族人将微臣看管得极严,微臣能从书中纵览天下,但终究还是从未出过远门,纸上得来终觉浅,没能亲眼看一看世间山水人情,是微臣平生一大憾事。若不是皇上执意聘用微臣,微臣这辈子可能都不会踏出王城一步。虽然皇上当时另有打算,但微臣不会忘记皇上的这份恩德。这是其一。”

周瑛华微微颔首,从袁茂的文章来看,他这个人为人固执,果然不错——卫泽挑中他,完全是出于戏弄侮辱,甚至还想借着远行的机会不动声色地耗死他。而袁茂完全不把卫泽的敌视放在心上,只因为觉得卫泽的举动于他有恩,就自顾自想着报恩。

固守己见,不知变通,可见一斑。

袁茂轻喘几口,接着道:“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皇上是天子,微臣是臣下,既是师徒,也是君臣,微臣不敢有丝毫僭越。不过,既然微臣受命教授皇上,那定会竭尽所学,将皇上教导成一位勤政爱民的明君。这是其二。”

周瑛华嘴角的笑意更浓,卫泽果然是皇室血脉,福运隆盛,竟然误打误撞,给自己找了个全天下最执拗最认真最负责的老师。

崔泠刻意推荐了一些只会掉书袋的酸腐文人,想把卫泽教成一个只会吟风弄月的空架子,有袁茂在一旁时刻监督,他的这个盘算怕是要落空了。

袁茂继续道:“微臣天资不凡,不愿碌碌无为,微臣有抱负和野心,昔时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曾有一言,‘志犹未已’,微臣便是如此!现今三国鼎立,天下太平已久,迟早会再起烽火,若能辅佐皇上治理一方,泽被苍生,在战火中庇佑一方百姓,微臣才算对得起自己的才学和天资——这是其三……”

袁茂的话还未说完,周瑛华霎时勃然变色,眼中像掺了凛冽的风雪,透出冰冷的寒意,袁茂竟然敢拿汉末自立为帝的刘备自比!

不是算无遗策、忠贞炳千秋的蜀相诸葛孔明,而是野心勃勃、割据一方的蜀帝刘备。

袁茂似乎没有觉察到周瑛华的怒意,面色坦然,半晌之后又是一红,垂首嗫嚅道:“微臣浅知拙见,让娘娘见笑了。”

周瑛华细细打量袁茂几眼,病弱之躯,腼腆羞涩,内里却是狷介疏狂,袁茂绝不是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深沉的刘备,而是个锋芒毕露、迫不及待想建功立业的少年儿郎。

眼中寒意渐渐敛去,微笑道:“袁大人是有志向之人,来日必能得偿所愿。”

袁茂低着头,不敢应声,刚才还侃侃而谈,一番豪言壮语,转瞬间却忸忸怩怩,浑身不自在。

“本宫准备在京中开设学馆,广募天下有才之士,不拘国别,不拘身份,只要是有心向学之人,都可以入馆研习。”周瑛华道明今天传召袁茂来的目的,“皇上和本宫商讨过后,有意将招募之事交由袁大人出面料理,袁大人以为如何?”

袁茂面露喜色,但却没有即刻答应,略一沉吟,直接问道:“不知开设学馆的银钱从何处筹措?”

周瑛华抚掌轻笑:“袁大人不必忧心银钱之事,本宫已经备好足够的银两,不会让袁大人去和朝臣们打嘴仗,找户部讨银子的苦差事,轮不到你头上。”

她拍了拍手,称心掀起素纱帘子,捧着账册进房,把账册往袁茂跟前轻轻一掷。

焦黄的书页摔在地上,扬起的细尘让袁茂皱了皱眉头,他捡起账册,仔细翻阅了一遍,眉头渐渐平舒,“有这些银两,足足可以支持三年。”

“三年,怕是不够。”周瑛华轻笑一声,曼声道,“本宫已经命人往北齐国和南吴国散播开设学馆的消息,到时候来多少,学馆收多少,区区万两白银,能支撑到几时?”

袁茂连忙道:“娘娘深处内宫,不知道外面有很多沽名钓誉的酒肉之徒,真正有真才实学的还是少数。如果不分才学,全部收揽到学馆之中,长久下来,学子们良莠不齐,一片乌烟瘴气,终究不利于皇上选拔人才。依微臣来看,应当在入馆之前,考核前来进学的所有人士,唯有通过选拔的人,才能获取入馆的资格,供给吃穿花用。如此一来,万两白银,才是用到实处。”

周瑛华摇了摇头:“袁大人可有听过千金买马骨的典故?”

袁茂怔愣了一下,他熟读诗书,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他当然知道:

国君花费重金,想征求一匹合心合意的千里宝马,始终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仆人花费百金,只买得一匹死去的宝马尸骨。国君勃然大怒,仆人却道:“您愿意花费百金购买毫无用处的马骨,可见您是真心渴求好的千里马,消息传出去,还怕没有人向您进献好的千里马吗?”

此后,千金买马骨的事情传扬开来,果然有许多人争相向国君进献良马,国君也如愿以偿,得到几匹真正的千里宝马。

“良莠不齐又如何?”周瑛华淡笑道,“如今皇上年幼,没有可用之人,正值求贤若渴的时候,没有挑挑拣拣的本钱。不管是庸才还是贤才,是锥子,就会有破囊而出的那天。庸才自会碌碌无为,而贤才呢,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前来投奔的异国人士都以礼相待,长此以往,还怕招不到真正的贤才吗?”

袁茂白净的脸上微露诧异,难怪近来皇上似乎比以前深沉懂事了许多,多半是公主在暗中教授皇上。否则依皇上的性子,不会这么早和群臣讲和。皇上少年意气,喜欢直来直往,行事粗莽,不讲求迂回婉转,他要和群臣斗气,就非得等群臣们吃瘪之后,才会复朝。而刚刚听外边宫人们闲话,皇上今天没有借机拖延,已经上朝去了。

传言皇上对公主言听计从,看来所言非虚。永宁侯一方对公主忌讳颇深,已经着人去南吴国打探公主的消息,能让行事果断的永宁侯畏手畏脚,公主果然和寻常闺中妇人不同。

袁茂心中一阵激荡,他虽然身体孱弱,但从不怕艰难险阻,当下不由打起精神,肃容道:“娘娘所言甚是,是微臣着相了。”

“今天召你来,不止是为了商讨学馆的事。”

周瑛华拈起书案上一张黑底缂丝云纹细绫,步下软榻。

珠帘轻启处,露出玉色罗裙一角,繁复细密、层次鲜明的缠枝花卉绣纹,流光闪烁,恍如潺潺水波,随着窸窸窣窣的环佩叮当声响,一阵清淡甜净的幽香袭来。

袁茂蓦然一惊,连忙垂下头,恨不能把脑袋钻到衣襟里去,从耳根到脖子,全都涨红一片。

不想袁茂竟会如此窘迫,周瑛华不由莞尔,“我有一件要紧事,想托付给袁大人去办。”

听她自称为我,袁茂依旧没有抬头,伏首在地,战战兢兢道:“但凭娘娘差遣。”

“兰台令孟文才,可是袁大人的旧识?”

“不错,微臣年幼时,曾和文才兄有过一些往来,算是有同窗之谊,说起来,微臣得称文才兄为师兄。家父颇为赏识他,曾想举荐他入朝为官,不过他自卑出身,始终郁郁不得志,渐渐和昔年的同窗旧友疏远。尤其是田家将他逐出宗族后,我们便音信不通,再无联系。”

袁茂佝偻着腰,趴伏在地,声音听起来闷闷的,像隔了重重纱帐,有些模糊不清。

周瑛华走近几步,“这个人,必须为我们所用。”

袁茂迟疑了片刻,“娘娘,文才兄性情古怪,如今已经是孟家的娇客,他甘愿沦为孟家走狗,旁人只怕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不瞒娘娘,微臣从到西宁以来,一直试图劝他改投阵营,无奈收效甚微,不管是向他申明大义,还是想用重金收买,他都不屑一顾。微臣说破了嘴皮子,文才兄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说到这里,袁茂面露赧颜,吞吞吐吐道,“微臣没能把他收为己用,反而被他趁机窃取了书稿,耽误了皇上亲政之事。”

袁茂虽然有些天真,但并不算傻,在排查了大半个月后,已经明白偷走他书稿的人,必定是进过他书房的孟文才。

“不试试,怎么知道成败呢?”

周瑛华看着在金色日晖中摇曳的细密微尘,把手中的细绫展开,递到袁茂跟前。

袁茂抬起脸,眼眸依旧下垂,不敢看周瑛华的脸,伸手接过细绫,看了半天,面色一凝:“娘娘,这是……”

“是我仿照先帝的用语习惯,伪造的一份遗诏。”

“啪嗒”一声,袁茂像被滚沸的开水烫着了似的,双手直打颤,细绫从他指间滑落,跌在地上。

“袁大人不必恐惧,一份遗诏罢了。”

袁茂冷汗涔涔而下,“虽说娘娘是出于好心,可是伪造遗诏,其罪可诛啊!”

周瑛华扬眉一笑:“我是西宁皇后,南吴公主,谁敢诛我?”

袁茂仍自惴惴不安:“娘娘,您固然身份尊贵,可伪造遗诏之事,非同小可啊!弄不好,两国可能会发生争执,届时要是再起争端,娘娘就成了挑起战火的罪人呐!”

“先帝驾崩不到一年,正是多事之秋,大臣们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和别国开战。”周瑛华一副胸有成足的淡定坦然,声音平稳,不见一丝波动,凛然道:“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敢泄露分毫,我自会让他乖乖闭嘴。”

袁茂心里暗暗叫苦,刚刚还在心中夸赞公主颇有见地,这时候夸赞全都成了恐惧,公主胆大妄为,莫要牵连到皇上啊!

见袁茂一言不发,周瑛华接着道:“这份遗诏又不会公布于众,只给孟文才一个人观览,然后当场焚毁,除了你我加上孟文才三人,别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份遗诏,是真是假,有什么关系?”

她冷笑一声,“袁大人方才说自己‘志犹未已’,行事如此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没有刘玄德的坚定志向,倒是有刘玄德的怯弱狡猾。”

袁茂脸上一僵,没好气道:“微臣行得正,坐得端,不敢和娘娘苟同,伪造遗诏事关重大,微臣当然得考虑周全,才能给娘娘答案,微臣……”

周瑛华微微蹙眉,一口打断袁茂:“事不宜迟,袁大人明天就去拜访兰台令,把这份遗诏送到他面前。”

袁茂骑虎难下,心中懊恼,声细如蚊,不满道:“娘娘真是强人所难。”

“这么说,袁大人是答应了。”周瑛华围着袁茂转了个圈,裙踞扫过袁茂冰凉的指尖,袁茂吓得一颤,往后缩了缩:“袁大人果然深明大义。”

一顶高帽子强行扣到头上,袁茂不由面皮紫涨,顿了片刻,大着胆子质问道:“娘娘以为,伪造这一份遗诏,文才兄就会对先帝感激涕零,然后改邪归正,效忠于皇上?”

伪造的遗诏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以先帝的语气,追忆了和孟文才相识的经过,然后任命他为主掌天下邢狱的刑部侍郎,命他全心全力辅佐卫泽。

这份遗诏,如果写的是别人的名姓,那人肯定会激动不已,愿意为先帝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而孟文才,多半不过一哂而已。

周瑛华走回纱帘之中,意态闲闲道:“遗诏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孟文才那人,极度自卑,又过于敏感,把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想招揽他,不管是重金利诱,还是权势相逼,不仅没有丝毫用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袁茂默然半晌,“所以,娘娘想以情动人,用先帝的知遇之恩,打动文才兄?”

“知遇之恩?”周瑛华嗤笑一声,“先帝册封孟文才为通事舍人,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罢了,哪有什么知遇之恩?就算有,以孟文才的为人,又怎么因为先帝的一点恩德,就抛弃孟家给他的荣华富贵。”

袁茂晕头转向,“那娘娘还白费功夫,冒着风险伪造这份遗诏?”

他刻意把缂丝细绫拍得砰砰响,似乎在嘲笑周瑛华的异想天开。

周瑛华平静道:“袁大人有没有想过,孟文才和你能够拜在同一位大儒门下开蒙读书,可见他亦是天资聪颖之人,为什么袁大人才名远播,孟文才却渐渐泯于众人呢?”

袁茂愣了一下,细细回想片刻,“因为孟文才用心不专,喜欢旁门左道,先生多次斥责于他,他心灰意冷之下,便无心诗书,整日郁郁,不思进取。最终浪费了自己的天资。”

“如果袁大人知道孟文才在家中的境遇,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周瑛华缓缓道,“孟文才和长兄田文通同是田姓,身份却是天差之别,如果孟文才也是嫡出,凭他的心性和学识,也许能够和袁大人齐名。”

崔泠在查南吴宫廷的太薇公主,而周瑛华,早就把孟文才几人的底细摸得透彻。

袁茂自忖才学过人,本想反驳,但想起幼年时和孟文才来往的种种,忽然说不出话来。

孟文才似乎总是畏手畏脚,不敢把自己的才华显露于人前。

同在先生家读书时,每每得到先生夸奖,袁茂面上不敢露出分毫,心里难免沾沾自喜。而孟文才,却是真的隐有忧色,仿佛顾虑颇多,不敢受先生嘉奖。

袁茂是袁家孙辈中最出息的一个嫡孙,加上天生不足,瘦弱多病,不论是长辈,还是同辈,甚至是底下的侄孙辈,都对他多有忍让回护,从未受过委屈烦难,自然不能明白为什么孟文才明明天分过人,却始终郁郁寡欢,不愿一心向学。

如今细细想来,原来孟文才故意荒废学业,不是出于贪玩,而是迫于家中的压力。

周瑛华的声音从内室传出,把沉思的袁茂从过往的回忆中带回现实:“孟文才不会甘心做一辈子的走狗,可他性情偏执,想劝他弃暗投明,也不容易。唯有先给他确立一个光明正大的由头,他才会有所摇动。”

袁茂颔首,不由为自己刚才对周瑛华的腹诽而感到羞愧:“所以说,遗诏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文才兄心知肚明,他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他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借口。”

“不错。”周瑛华微微一笑,袁茂的反应,比她预料中的要快多了,“孟文才七窍玲珑,手眼通天,先帝如果真有遗诏留存于世,肯定早就落到他手上了。这一份遗诏,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一个能让孟文才减轻心中愧疚,义无反顾背叛孟家的幌子。

袁茂双手紧握:“娘娘放心,微臣定会不负所托。”

“这件事,皇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瑛华沉默片刻,一字一句道:“皇上如果问起,你便推说遗诏是真的,因为你曾和孟文才是旧友,先帝才会让人把遗诏送到你手上。”

“这……”袁茂面露疑色,“为什么不能让皇上知道?”

难不成公主还有别的打算?

然而话刚问出口,袁茂忽然福至心灵,回过味来:先帝临死前,仍旧心心念念着要道士神仙们为他进献仙丹妙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对当时还远在南吴国的太子和江山社稷都毫不关心。

皇上离开生活多年的南吴国,才刚回到西宁国,便得知先帝已经驾崩,来不及面见先帝,稚嫩少年,懵懂间被推上金銮宝座之上。虽然坐拥天下,却不能施展权力,处处受制于孟家和文武朝臣。若是知道遗诏是假的,嘴上不说,心里怕是不好受吧?

公主的这份遗诏,用来招揽孟文才的同时,也是给皇上一个安慰,让皇上找到身为天潢贵胄的杀伐决断,警醒他应该正视自己的地位和职责,不可沉溺于享乐之中。

袁茂暗叹一声,公主小小年纪,能为皇上如此细心筹谋,面面俱到,委实让人钦佩。皇上如此衷情于公主,倒也是理所应当。

他轻咳一声,哑声道:“微臣明白,定会守口如瓶。”

周瑛华嗯了一声,像是忽然想起来似的,慢悠悠道:“遗诏虽是假的,但总的做得像样点,才能掩人耳目。听说袁大人能临摹别人的字迹,而且临摹得像模像样,就算是本人,也看不出分别来。这份遗诏是本宫手书,一看便知真假,哪能骗得了人?只能请袁大人亲手誊抄一份,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几声急促的咳嗽之后,半天听不见袁茂回答。

周瑛华眉峰微蹙,转过缂丝美人图镶嵌璎珞屏风,掀开纱帘,脸上一阵讶异,继而浮起一丝轻笑。

袁茂面色苍白,躺在方砖地上——已经厥过去了。

不知是吓的,还是气的,亦或是说了半天话,累晕过去的。

第63章

两名内监将晕厥的袁茂抬出内殿,在廊檐底下做针线的宫女们立刻抛开笸箩绣帕,一哄而上,围着面如金纸的袁大才子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听说袁侍讲身体不好,原来一点都不夸张,娘娘就跟他说了几句话,他就晕过去了。”

“袁侍讲是不是没用早饭,饿晕的?”

“你们瞧瞧,袁侍讲生得唇红齿白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哪家的俊俏小姐呢!”

……

宫女们哄然大笑,苏醒过来的袁茂眼睫微颤,藏在袖中的双手紧紧蜷握,屈辱地决定继续装晕。

“走开走开,我看看。”

一人拨开人群,手中的茶盏一翻,一盅碧莹莹的茶水兜头兜脸朝袁茂泼去,顿时一片淋漓。

袁茂又气又羞,睁开眼来,一张粉嘟嘟的圆脸凑到他眼前,笑嘻嘻道:“哟,袁大人醒了?要不要奴婢着人送您出宫?”

内监们扶着袁茂站起身,袁茂甩了甩袖子,茶水顺着他的头发淌下来,衣襟前*的,微风拂过,凉意一阵阵浸入四肢百骸,冷得他浑身一个哆嗦,一声喷嚏,说话都带着颤音:“无妨,本官还有事情向皇上禀告。”

他昂着头,打着哆嗦,一步一步走了出去。

称心噗嗤一笑,随手把青碧茶盏往身旁一个宫女怀里一塞,蹦蹦跳跳走进内殿。

如意把称心的举动看在眼里,皱眉道:“你也太胡闹了,袁侍讲可是朝中大臣,不是曹平和陆白那种随侍奴才,能够任由你戏弄。你以后看到他,别这么没轻没重的,小心惹恼了他,有你受的!”

称心吐吐舌头,“姐姐忘了先前他竟然敢肖想公主的事么?”

如意闻言一笑,“原来是为了这个!当时是碧瑶夫人和育碧公主在暗中作怪,袁侍讲多半并不知情,你错怪他了。”

“姐姐怎么知道袁茂不知情?你看他今天见到公主的样子,分明是做贼心虚么!”

如意笑着摇了摇头,“傻丫头,如果袁侍讲当初果真对公主有什么心思,皇上会放过他吗?”

称心撅起嘴巴,没说话。

如意在打络子,十指翻飞间,五彩绒绳扭出一串串梅花形状,“皇上不仅恩赏袁侍讲官职,还让他进来觐见公主,说明袁侍讲以前对公主没有丝毫倾慕之心。否则以皇上的性子,早就把袁侍讲打发走了。怎么可能准许他进宫接近公主?”

身为周瑛华的贴身侍婢,两人自然知道,皇上在公主面前,是千分乖巧,万分听话,连每一根头发丝都顺顺贴贴的。

可一旦离了公主,皇上就会原形毕露,喜怒不定,满身戾气。

离开南吴国时,皇上曾暗中折磨所有得罪过他的质子府仆从。到了西宁国,皇上变本加厉,悄悄惩治了不少阳奉阴违的宫人,除了含章殿,其他宫殿的宫人随侍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宫里的宫女内监们整天提心吊胆,夜不能寐,只要皇上经过,所有人都会吓得手脚发软。

周瑛华刚刚当上西宁皇后,在宫中毫无根基,如果不是畏惧皇上的暴戾性子,宫里的宫女太监们怎么会服服帖帖,任称心和如意等人随意使唤差遣?

所以说,袁茂只要对公主动过一点心思,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称心有些不服气,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轻轻岔开话道:“说起来,育碧公主最近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实在反常。”

如意冷笑一声,抽出一根黑色丝绳,咔嚓一声,利落地剪掉半截毛边,“育碧公主怎么会有消停的时候。公主已经让人为她建造公主府了,她不乐意,闹着要住进宫来,我听宫女们说,最近她和孟太妃走得很近。”

“孟太妃?”称心张大嘴巴,“刘太后和孟太妃天天逼着皇上娶那个北齐公主,育碧公主还和孟太妃来往,真是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的育碧公主周双君此刻确实和如意说的一样,正和孟太妃相谈甚欢。

孟太妃一脸慈爱,柔声道:“我的儿,你要是长在西宁王庭,本宫早把你认到自己名下当女儿了,怎么会让你流落到南吴国呢!”

周双君面带哀伤,低声泣道:“是儿臣命苦,不能长在太妃膝下,在外受尽委屈,如今终于能够回归母国,却名不正言不顺,只能看人冷眼过活。”

孟太妃歪在木榻上,和侍立一旁的苏宛衣对视一眼,笑了笑,道:“你别怕,如今本宫虽然不如以前体面,但还不至于要受一个小丫头管束,你到本宫这里来,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和本宫说,本宫自会为你主持公道。”

周双君拿帕子在眼角按了一按,“多谢太妃娘娘,儿臣颠沛流离,终日惶惶不安,如今总算有了个依靠。”

彼此正说得热乎,宫女在帘外道:“娘娘,北齐公主求见。”

孟太妃冷笑一声,“她不是在忙着讨好那个瞎眼老妇吗,来见本宫做什么?”

瞎眼老妇,自然就是刘皇后了。

周双君听孟太妃这么口无遮掩,心里一惊,捏紧帕子,不自在地朝外张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