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太子妃母子几个进宫?”她吃惊道。

“是。”宫女回道:“太子殿下的意思,眼下忙乱,还要忙着照顾皇上那边,王府里剩下的人先留着,顺便看看王府。”

蒋恭嫔眉头一皱,这个凤氏真是吃醋拈酸到没边儿了,居然还说是老六的意思!她现在是太子妃,将来是皇后,就更应该做出贤淑大度的表率来,不然叫人诟病。心下微微一沉,等会儿他们过来的时候,一定得好好儿说说。

此时此刻,凤鸾以太子妃的身份,第一次踏入了戒备森严的皇帝寝宫,今儿得先进宫谢恩。本来这个仪式是在大殿举行的,但是皇帝卧床不起,只好事从权宜改为走亲情路线,小夫妻俩进来探望了。

不便乱看,但是入目和眼角余光到处都有明黄颜色,桌椅床凳则是乌沉沉的,有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好在不是第一次见皇帝,不算紧张,跟着萧铎一个行了礼,然后便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低垂眼帘。

皇帝褪去龙袍躺在床上,加上病重带来的憔悴,以及衰老,已经没有在金銮殿上的那种威严凌厉,特别是面对儿子儿媳,声调温和道:“你们来了。”年轻的时候,每个皇子都盼着坐上那个位置,到最后却觉得累,只想最后的时光轻松一点,“唉…,朕好喘口气歇一歇。”

萧铎看着衰老不已的父亲,不由心思微凝。

其实父皇的一生烦恼的时间,大大多于快活的时间,先是战战兢兢的活在范太后的掌控之中,后来又是拼命争取帝权,和各种权贵臣子们较劲儿,甚至对枕边人也要用上各种算计,才有了今日的朝局稳定。

这样的一辈子,其实到最后停下来回头看看,并不快活。

想到此,不由转头看向凤鸾,还好…,江山和美人自己都得到了,何其幸运?将来纵使和父皇一样操劳辛苦,但只要有她,心里就是感觉踏实安稳,只要她一句软语温存就够了。

在皇帝这里和风细雨的,等到出来,还得去往景合宫走一趟打个招呼。

不过几个客套场面话说完,蒋恭嫔便话锋一转,看向凤鸾说道:“听说王府里的姬妾和孩子们,都没有带进宫来?这怎么行,外头不知道会怎么议论呢。”

凤鸾微微含笑,低头不语。

萧铎接话道:“母妃,让其他人留在王府是儿子的意思。”

蒋恭嫔不防儿子当面为儿媳辩护,脸上下不来。

“阿鸾。”萧铎不想让她夹在中间难堪,说道:“东宫还乱糟糟的没有收拾,你先回去忙碌,我在这儿陪母妃说说话。”

凤鸾当然一千个一万个愿意,起身福了福,“儿媳告退。”

蒋恭嫔眼睁睁的看着她就这么走了,不由气道:“这…,这哪是做儿媳的?!说走就走,太不把我这个婆婆放在眼里了。”

萧铎并不和母亲分辨,也不打断她说话,等她说完了才道:“母妃,王府的事确实是儿子的意思。”

蒋恭嫔恨声道:“我看你是被凤氏迷昏了头。”

萧铎回道:“母妃。”他决定把事儿摊开来说,不然以后次次辩,也累,“当年你和蒋侧妃一起,算计阿鸾的时候,这事儿就是你做的不妥。阿鸾她是儿媳,不跟婆婆记仇,不跟婆婆争执,就已经是她的贤良淑德了。”

蒋恭嫔没有想到儿子会翻老账,偏偏的确是自己理亏,气得涨红了脸,“你这话什么意思?怎地…,你做了太子,将来有大前途,就忘了娘了?你可是我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

萧铎跪了下去,“母亲生养之恩不敢忘。”然而口气却并没有改变,“但阿鸾是我的妻子,是我儿子的母亲,是和我风风雨雨相伴一生的人,我一样不会忘记。”往地上磕了个头,“儿子会以孝道侍奉母亲,也请母亲不要让儿子为难。”

好比对贤姐儿的态度一样,有些事,一开始就斩钉截铁的表明态度更好。

模棱两可,反而平白生出许多想法和事端。

他道:“还请母亲不要为难阿鸾,她是你唯一的儿媳,是你孙子的母亲,万望母亲顾念亲情,大家都和和睦睦的相处。”

“你…”蒋恭嫔的太后梦才开始做,耍威风的心思还没得到丝毫满足,就被儿子泼了这么一大盆冷水,不由哆嗦道:“你要反了!”又气又恨,“我要是不答应呢?你又如何?为了媳妇,不认自己的亲娘吗?”

“儿子出生的时候,六斤六两。”萧铎拔出了自己的佩剑,“母亲若是不顾念儿子的妻子,那…,儿子只好割肉换恩。”要彻底打消母亲拿捏阿鸾的念头,还得加上一条,“阿鸾安好,则蒋家安好;如若不然,儿子就让蒋家满门九族为她殉葬!”

自己的眼疾不知道那天就会恶化,实在不想再看到母亲和妻子争斗了。

一丝可能性都不要。

*

北小院里,悠悠静静一如平常。

蒋侧妃根本不知道外面的风云变幻,不知道萧铎做了太子,不知道他和凤鸾都已经搬进东宫。几天以后,外面响起欢快喜庆的锣鼓响声,动静特别大,等到送饭的婆子进来,不由问道:“外面这是什么动静?欢天喜地的。”

婆子一声嗤笑,“那是孝贤郡主出阁了。”

蒋侧妃一个人过得有点不知岁月,怔了怔,印象中的贤姐儿还是小丫头,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才点头,“哦,她今年十五岁了吧?该嫁人了。”

婆子撇了撇嘴,心道,嫁人不嫁人与这位何干?懒得理会,转身便出去了。

而荷风四面馆里,凤鸾和萧铎今儿特意赶回来,送贤姐儿出阁。按规矩,萧铎在外面陪男宾饮酒宴席,凤鸾这个母亲则是在后面陪女儿,讲解一些婚后琐碎,以及人伦大礼等等。

本来这事儿亲生母亲来办,都够尴尬的,别说凤鸾和贤姐儿了。两人岁数相差不是很多,中间又隔了太多恩怨情仇,因此到这一环节,凤鸾便只给了她图册,然后说了几句,“等下你自己看看,回头…,多顺着丈夫。”

贤姐儿柔声道:“是。”

惠姐儿在旁边哭得眼泪哗哗的,哽咽道:“姐姐,我舍不得你。”

贤姐儿容姿初成,举手投足间有了大人的沉稳,“傻丫头,我又不是嫁去外省,以后见面的日子常有。”一手牵了妹妹,一手牵了弟弟,“你们两个好好听话,孝敬父王和母妃…,记住没有?”

凤鸾便出去了,把空间留给他们姐弟几个说话。

☆、第220章 乐融融

凤鸾出门,见着了探头探脑的苗夫人。

“给太子妃请安。”苗夫人还是一如从前满面春风,姿态更加谦卑,“好不容易赶上太子妃回来,所以想回禀几句。”

凤鸾便把丫头们给撵了。

“太子妃放心。”苗夫人回道:“如今府里和从前一模一样,两位侧妃都很安分守己。妾身每天让厨房的人送三顿饭,收三次碗,看着天气让人送热水,换衣裳,都是妥妥帖帖的。”

凤鸾微笑道:“很好。”

苗夫人欲言又止,涌到嘴边的话犹豫着要不要说。若说了,有点过头,怕惹得对方不高兴;不说,又不知道下次见面是何时了。

“好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凤鸾原是一个七窍玲珑心的人,更不用说,苗夫人的话一点都不难猜,“其实住在皇宫里还不如王府自由,我和太子殿下不在,那两位又是不出门的,这偌大的王府还不是你做主?有何不好?”

“太子妃,妾身绝对不是要跟你争宠的意思。”苗夫人忙道:“妾身不是什么出挑的人,太子妃进府这么些年,也知道,太子殿下待妾身是淡淡的,更不用说,妾身是往三十岁上头去的人了。可是珍姐儿…”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凤鸾笑着反问,指了指对面的屋子,“我连贤姐儿都能风风光光嫁了,难道还容不下一个珍姐儿?你放心,你有一分苦劳,我就给珍姐儿记上一分,等她出阁…”指了指天上,“你想想,还能不风光吗?”

苗夫人闻言一怔,是啊,自己女儿才得三岁,成亲肯定是十年以后的事了。看皇上眼下病重的情形以及年纪,到时候太子殿下肯定早已登基,自己的女儿再不得宠,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公主。

公主下嫁,能和郡主出阁是一样的吗?想到此,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如何,想明白没有?”凤鸾浅浅一笑,“再者,我的性子你也了解,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肯定不会亏待珍姐儿的。”又道:“你只比着她姑姑的例子瞧,还要更好便是了。”

升平公主?苗夫人想了想,是啊,到时候女儿出阁不仅风风光光,还有公主府直接分出去。不用像贤姐儿那样,先得去婆婆面前伺候,跟妯娌们打交道,只要自己不出错,一切都没有问题。

凤氏说嫁珍姐儿,会比升平公主下嫁的规格还要好,不是不信她,而是…,想要得到这个结果,就得放弃进宫。

“你别急。”凤鸾笑道:“慢慢想着,我先出去招呼贤姐儿了。”

苗夫人深思熟虑起来,不进宫的好处已经清楚了。

若进宫,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得到萧铎的宠爱?再生个儿子?这个希望几乎等于零,在王府都已经失宠了,难道进了宫,自己就变得年轻貌美起来,突然让萧铎怜爱不成?将来萧铎登基,自然少不了各种美人进献,又年轻,又漂亮,怎么想都不会轮到自己。

翻来覆去仔细想想,进宫以后,除了听起来比较风光以外,并无任何实质好处。

而且还要得罪未来的皇后凤氏,以及守着宫里规矩,防着将来跟年轻嫔妃们勾心斗角,甚至还会牵连到珍姐儿,进宫的路不好走啊。

还不如在王府里过一人独大的日子,珍姐儿也自由自在,反正将来总少不了自己一个位分,珍姐儿的公主名号。自己看好了蒋氏和小穆氏,凤氏总会待自己和珍姐儿客气几分,至少比跟她争宠的年轻嫔妃们要强,完全利大于弊。

至于说自己和珍姐儿少了见到萧铎的机会,罢哟,就算天天给凤氏请安,也没几个时候会见到萧铎。况且自己即便在王府,逢年过节,萧铎总会让自己和珍姐儿进宫团聚吧?其实不差什么。

哎,早就该想明白的。

苗夫人连连跺脚,心下万分后悔刚才答应的太慢了。

*

前面凤鸾好不容易忙完把贤姐儿送出阁,还得陪女眷们吃宴席,好在今儿来的人不算多,升平公主安和郡王妃、燕王妃,然后便是穆家的女眷,穆夫人、广昌侯夫人和穆柔嘉,刚刚好一桌子。

孝贤郡主虽说是萧铎的亲生女儿,太子之女,可是她的生母是皇帝下旨赐死,还是因为害了如今的太子妃凤氏,谁敢上门去找不痛快啊?得罪未来皇后,得罪凤家,将来能有好果子吃吗?因而这便是今儿宴席的所有女眷了。

倒是外头,摆了不少给仆妇丫头们吃的宴席桌,凑个气氛,还算热热闹闹的。

升平公主笑道:“今儿的菜式真是不错,好几样爽口的。”朝着凤鸾指了指,“那小萝卜腌的不错,脆脆的,又酸又甜十分爽口。”

凤鸾看着萝卜嫣红的皮儿,白如玉的块儿,怔了怔,继而笑道:“你喜欢吃,回头我让人送一坛子过去。”

“那好。”升平公主乐呵呵的,“我们府里也有,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脆劲儿。”

两人扮演起好姑嫂来,说着闲篇,也不管旁人怎么看,怎么想,自得其乐痛痛快快的把饭吃了。安郡王妃也跟着附和了几句,然后又拉着燕王妃说话,她是王妃里头最年轻的一个,脸皮嫩,问一句就老老实实答一句。

剩下穆氏母女三个各有各的心思和感慨,除了问问菜式,几乎没有说话。

穆夫人自从得知萧铎被封为太子,就大病了一场。如果女儿还活着,这份荣耀以及将来的母仪天下就是她的,自己明明可以做皇后的娘,却被甄氏给抢了,只要想到这个就恨得想呕血,偏偏呕不出,还要活着过来收这份气。

原想不来的,丈夫和公公都骂自己,“你从前得罪太子妃的地方还少吗?今儿孝贤郡主出阁你不去,让人笑话不说,更是得罪太子妃和太子,难道要整个穆家跟着你一起得罪人?除非立即死了,否则抬也要抬过去的。”

穆夫人想,回头还得参加惠姐儿的亲事,崇哥儿的婚事,那时候侄女只怕都已经是皇后了。自己见她一次折一次寿,给她磕一次头要半条命,迟早被她气死,就是到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带着这种悲愤怨怼的心情,菜吃到嘴里,味道简直就和嚼蜡一般。

穆柔嘉则是紧紧的打量这凤鸾,只见她气色红润,肤光晶莹,眉目间有一种世事尽在掌控的舒展,让人一看,就知道日子过的很好。听说这些年,萧铎一直都没有再宠幸别人,她是怎么做到的?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羡慕她。

等到宴席结束,穆柔嘉在马车里与姐姐广昌侯夫人感慨,说起这个,广昌侯夫人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一时好,不等于一辈子好。况且萧铎将来登基,做了皇上,难道还少的了美人儿吗?”继而忧心忡忡的叹气,“倒是为了孝贤郡主的婚事,得罪了太子和太子妃,哎…,真是…”

真是悔之莫及。

广昌侯夫人忽地问道:“柔嘉,你和阿鸾小时候玩的最好,她…,好像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性子吧?你看,孝贤郡主不是都风风光光嫁了吗?”

穆柔嘉知道姐姐在担心什么,安慰她道:“嗯,应该不会的。”

穆家得罪阿鸾的不只是贤姐儿的婚事,那还是小的,关键是母亲做错太多,长姐又曾经想要毁了阿鸾,她将来会不会报复穆家的人,自己还真不知道。

广昌侯夫人央求道:“柔嘉,你是凤家的二奶奶,不光是阿鸾的表妹,还是她的二嫂,往后你可得多替姐姐说说话啊。”

穆柔嘉心下苦笑,自己和阿鸾哪里还有情分?但见姐姐目光殷切期盼,而且眼底深处还有一丝害怕,只能应道:“好,我会的。”

而眼下,凤鸾忙完贤姐儿的婚事,稍作歇息,就带着儿女奴仆浩浩荡荡回宫,此行还多了一个人,惠姐儿。

东宫里,早就收拾好惠姐儿住的地方。

“你看看,觉得如何?”凤鸾亲自领了她过去,如今是在宫里,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这个太子妃,一丝儿都不能错。因而没有偷懒派个丫头过来,而是自己,“若是有什么不喜欢的,说了,让人给你换。”

惠姐儿看了看屋子,全是按照自己平时的喜好来布置的,足见用了心。

凤鸾又解释道:“东宫的格局有限,不比从前在王府住着宽大阔朗,所以现在给你的是三间屋子,一间卧室,一间大厅,一间书房,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耳房留给宫女们住。”

“够了。”惠姐儿甜甜笑道:“大的屋子,我一个人还害怕呢。”又道:“这屋子布置的很好,我很喜欢,多谢母妃费心了。”

“你喜欢就好。”凤鸾不管她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不跟自己闹别扭就行。接着客套了几句闲话,便道:“我去前面看看,崇哥儿和他父王说完话没有,说完了,就让人送过来,你们姐弟俩可以说说话。”

她一到前面,萧铎便让崇哥儿退下了。

“今天累坏了吧?”他问。

“还好。”凤鸾想起贤姐儿出阁的时候,安安静静、恭恭顺顺的,给自己磕足了三个头,便明白,上次贤姐儿找萧铎的时候,他为自己谋划过了,不然贤姐儿不会如此听话,惠姐儿也不会变得乖巧。

有人替你操心,有人替你谋划,便是累,心里也是甜的。

凤鸾让人泡了菊花茶,菊花清肝明目,虽然不见得有奇效,但是聊胜于无,总盼着萧铎的眼睛哪天突然就好了。可惜如今他还只是太子,而皇帝又病着,正是朝局动荡风雨飘摇之际,不便大肆往民间搜寻大夫,只能暂且压住。

不仅如此,皇帝病倒以后,还造成堆积如山的奏折,萧铎以太子身份监国,除了灾害、打仗等等大事,其余的都和阁老们商议处置。这样一来,一头忙着处理奏折,一头回来还要服侍皇帝,自然累得不行。

每天晚上回来,都是倒头就呼呼大睡。

凤鸾叹道:“倒是六郎你,最近好像累得瘦了一圈儿。”

萧铎闻言一笑,“没有,那是你心疼我才会那样觉得,最近我吃得多,说不准还长胖了。”两人说着闲话,用了饭,然后他依旧是过去看望皇帝,陪着说说话儿,等下再服侍父亲喝药。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太子,关系都很微妙,不好掌控,甚至反目成仇。但是像此刻皇帝这样病重了,又肯把权力交出来,萧铎这个太子殿下自然好做,因而父子关系十分融洽,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

皇帝今儿的精神看着好了一点,说道:“听说你只带了太子妃母子几个进宫,其余的人还都留在王府里。”

“是。”萧铎既然这么做了,自然是早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词,“眼下前面朝堂的政事繁多,父皇身体又不太好,儿臣当然是以朝堂政事和照顾父皇为主,别的事都可以容后再办。像贤姐儿的嫁妆都在王府,若是搬来搬去的也很麻烦,所以就让她们都先留在王府。”替皇帝续了茶,“等父皇身体好起来了,得了空,再说王府里的琐碎小事。”

这话皇帝听着顺耳,心中慰藉,“嗯,有条有理的处置不错。”

其实萧铎是打了一个马虎眼儿,皇帝这样子,明显不像是好得起来的,太医都是不敢说大话。等将来皇帝走了,自己做了皇帝,肯定就没人再管得王府的事了。

这么做,的确是为了凤鸾着想,但并不勉强。

蒋侧妃和穆之微都让自己厌烦,苗夫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当初得“时疫”的时候,苗夫人何曾说过一句要进去瞧瞧?不过是在梧竹幽居院子外面问问,装个样子,就如彼洪水猛兽的躲开了。

只要阿鸾傻乎乎的,非要进来。

到了关键时候最能看出人心了。

“说起来…”皇帝清了清嗓子,“你府里三个孩子的名字,还是朕亲自取的,却一直没有见过他们,叫人领过来瞧瞧。”

“是。”萧铎出去吩咐了人,回来解释,“进宫那天,只让他们在外面给父皇磕了头,怕打扰父皇休息,就没让进来。”

皇帝摆摆手,“朕又没怪你,还不至于那么小心眼儿。”

几个孩子进来的时候,刚行了礼,就赶上小太监送了药进来,乌沉沉的一大碗,婥姐儿看了咂舌道:“这么多,肯定好苦好难喝的。”

昊哥儿点头道:“是啊。”

他和妹妹都是刚进宫不久,加上身份关系,平时在东宫并没有被过分约束,今儿头一次见皇帝,也不是场合威严的地方,面对一个病重躺在床上的皇祖父,现在没有什么害怕的,只是觉得可怜。

昊哥儿看向皇帝,“皇祖父,你等等我。”

萧铎喊住他,“你去哪儿?没规矩!”训斥了两句,“好好站着,乱跑什么?皇祖父没让你们走,不许乱动。”

昊哥儿委委屈屈的嘟了嘴,小声辩解,“我、我只是想去给皇祖父拿一块糖,我的屋子里,有好多…,好多松子糖。”

萧铎怔住了,回头笑道:“看我,倒是误会了昊哥儿的一片孝心。”

“好孩子。”皇帝朝孙子招手,拉了他,“皇祖父这里有很多糖的。”朝蔡良递了一个颜色,让他去拿,“再说皇祖父不怕苦,咳咳…,等下你们吃就好了。”

平常皇子皇孙们见到皇帝,都是战战兢兢的,哪有像昊哥儿此刻的天真烂漫?这份小小的天真和孝心,是皇帝以前没有感受过的,心中甚是温暖。

因而抚了抚昊哥儿的头,又道:“往后常过来说话。”

婥姐儿性子有些好强,见哥哥得了夸奖,忙道:“皇祖父,我也很乖很听话的,我把多多抱过来陪你玩儿。”她认真道:“以前我喝药的时候,摸一摸多多的毛,就觉得不那么苦了。”

“多多是什么?”

萧铎笑道:“是一条哈巴狗。”

皇帝听了也笑,“好,看来朕以后喝药都不会苦。”

兄妹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自己的喝药时候的制胜法宝,十分热闹,只有崇哥儿静静站在旁边,一语不发。

皇帝又看向他,“听说你在宫里和皇子们一起入学,可有进益?”

崇哥儿是从小被规矩严格要求长大的,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规矩和礼仪就是他的行为准则,这是宫嬷嬷费心教导的结果。听得皇帝问话,赶忙欠身行了礼,一副小大人的规矩模样,“先生很好,叔叔和哥哥们也对我多有照顾,学业上面不敢说进益,只是比起在王府的时候,要懂得多了一些。”

皇帝见他虽然一脸紧张之色,但是礼仪和对答都没出错,中规中矩的,不由点了点头,“嗯,你才入学慢慢来。”可见凤氏并没有苛刻他,也没有故意捧杀,她能对穆氏的孩子如此,足见胸有沟壑,脑子清楚,能够胜任未来皇后一职。

因又问道:“今儿是贤姐儿出阁的日子,对吧?可还顺利?”

“托父皇的福泽庇佑。”萧铎情知父亲想问的是什么,回道:“今儿贤姐儿出阁,一切都是顺顺当当的。”并不提凤鸾,而是笑道:“若是她有福气,只怕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儿臣就是做外祖父的人了。”

皇帝听了更加放心,颔首道:“是啊,时间真快,你都快要做外祖父了。”

萧铎陪着皇帝说了一些琐碎,见他脸上露出疲倦,便领着孩子们走了。刚回到东宫坐下,就有景合宫的宫人过来,“太子殿下,恭嫔娘娘请太子殿下过去一趟。”

“好,换身衣服就去。”萧铎应道。

凤鸾陪他进去换衣服,不免心疼,“你这几头一起跑,没个歇息的时候怎么行?回头再把身体熬坏了。”其实更担心他的眼睛,只不敢说。

萧铎回身在她脸上亲了亲,笑道:“有你关心,我就熬不坏。”

到了景合宫,蒋恭嫔避开众人私下道:“皇上这病倒都快半个月,你们也都搬进来了。”语气顿了顿,眼神里面带出一抹探究和期望,殷切问道:“你有没有听皇上说起,要擢升我的位分?”

萧铎沉吟了下,“儿臣并没有听说。”

蒋恭嫔的脸色沉了下去,“你没听说。”原本就为儿子替儿媳威胁自己,心中恨恨不已,眼下更是怒火迸发,质问道:“那你就不会向皇上提起啊?你都是太子了,我还只是一个嫔,这说出去,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萧铎皱眉,“母妃,谁笑你了?你告诉儿子,儿子替你出了这口气。”

“我不是说这个。”蒋恭嫔心里就是不明白了,凤氏到底给儿子灌了什么*汤,迷得七晕八素的,连亲娘的话都不听,亲娘的脸面都不去争取,“不说封个贵妃,至少也该擢升为妃吧。”

 

☆、第221章 悲戚

“母妃。”萧铎也沉了脸,正色道:“该封谁,该怎么封,这些话都由不得母妃和我来说,得由父皇做主。儿子眼下只是太子,怎能越过父皇替他做决策?母妃这话,要是让人听了去,简直就是其心可诛!母妃,你别让儿子为难了。”

“我让你为难?”蒋恭嫔胸口一噎,气道:“母凭子贵,子凭母贵,你都已经是太子了,难道我不该擢升位分?就算皇上病重一时没有想起,你就不会提一提?”一想到将来儿子登基,自己居然是以嫔位进为太后,就觉得胸闷气短。

不,不行!

蒋恭嫔见儿子沉默,想着儿子不听话,被媳妇迷了心窍,眼下自己的腰杆子又挺不起来,稍稍缓和口气,“老六,你不是天天在皇上跟前吗?找个机会,委婉的说一句提醒皇上,只不过是递个话儿,又不是什么难事。”又道:“到时候母妃有了体面,你不也有了体面吗?”

萧铎是太子,是未来的九五之尊,还真不差生母从嫔进妃的这点体面,当然这话不能说,说了,非得把母亲给气晕了。况且并不是他有心跟母亲过不去,而是皇帝的确没有提起此事。

若说皇帝忘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帝忘了,礼部的人办理册封太子和太子妃流程的之前,肯定会请示皇帝,要不要擢升蒋恭嫔的位分。皇帝既然没有擢升,也不提,那就只能是不愿意。

萧铎只有疯了,才会在这种时候去违逆皇帝的意思,而且还只是为了给母亲争一个什么妃位。可是眼见母亲气得不行,只能耐起性子劝道:“母妃,不管你现在是什么位分,你都是儿子的生母,将来自然是稳稳妥妥的太后,不要再计较了。”

“本宫计较?!”蒋恭嫔气得眼睛都瞪圆了,不可置信的看着儿子,“你到底有没有半分心肠,是为我着想的?哦…,我明白了,一定是凤氏在你耳边吹了风,让压着我的位分,将来好笑话我,让我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免得压了她是吧?”

这又管阿鸾什么事儿?照母亲的意思,但凡不好,就全都是阿鸾挑唆的错,这叫阿鸾何其冤枉?母亲简直就是胡搅蛮缠,无理也要搅三分!

眼下母亲还只是嫔位,就如此拿大,将来要是做了太后,那还不得天天叫阿鸾过去立规矩?自己若是不护着阿鸾,她即便做了皇后,也只会是一个郁闷不快的皇后,不被气死,也得给委屈死了。

萧铎强忍怒火,解释道:“母妃,儿子再说一遍。是否能擢升母妃你的位分,那是父皇才能做主的,哪有太子擢升自己母妃位分的道理?这不可能,还会让儿子受到百官的弹劾。至于你说的向父皇提一句…”顿了顿,“你自己想想,礼部的官员能不向父皇提起吗?父皇没有动静,自然是没有擢升母妃位分的意思。”

蒋恭嫔原本怒火冲天,听了这话,犹如兜头破了一盆凉水。

是啊,礼部的官员会不向皇帝提起吗?肯定不会啊。

那皇帝为什么没有答应呢?为什么?她想不明白,更不甘心,仔细琢磨了一番,一生都没有犯过什么错。唯一的一次,就是…,那次和侄女一起设计凤氏,说她推了侄女小产,然后拿了她进宫,让嬷嬷廷杖了她。

对了,就是那次。

皇帝不仅龙颜大怒,还警告自己,要是再敢算计凤氏,就要褫夺自己“恭”这个字的封号。不仅如此,甚至威胁自己,“没有下次!朕的皇子,不需要一个不分轻重的母妃,更不需要一个给他添乱的母妃!”

蒋恭嫔的脸色顿时颓败下来,一片苍白。

萧铎见母亲如此难受,不忍心道:“好了,母妃你不要计较这些了。儿子不是说过了吗?你只管享清福,不要操心外面的事,只要儿子这个太子好好的,将来母妃便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娘娘,还有什么不必这个更尊荣?而眼下,还是照顾好父皇,顺着父皇的心思才好。”

蒋恭嫔抬眼看向儿子,觉得这个自己怀胎十月,九死一生才生下来的儿子,真是太陌生了。“你走。”她恨恨咬牙,手拢在袖子里面发抖,算来算去,都是因为凤氏牵连了自己,丈夫厌恶自己,儿子不偏向自己,“走,本宫这里庙小,容不下太子殿下这尊大神。”

凤氏,你等着,等本宫将来做了太后的时候,再跟你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