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陶靖也觉得欣慰,却一眼就看出女儿的脸色不太对劲——

阿殷一向习武强身,平常气血养得好,脸色便是姣白中透着红润,而如今却显得苍白,甚至她走路时,也不像从前那样健步如飞了。

陶靖立时担忧,“今晨去狼胥山,是不是受伤了?”

阿殷抵不住他锐利的目光,只好承认,“胳膊受伤了,不过只是划破了点皮,已经洒了药粉包扎好,父亲不必担心。”

她认得这样快,还如此轻描淡写,陶靖会信才怪。

他低头沉默着审视阿殷,那眼神虽不及定王的威仪,却也叫阿殷心中咚咚跳了起来。

阿殷原打算隐瞒伤情,不叫父亲担忧,转念一想,今晨她身边全都是金匮府的骑兵,回头他一逼问,那些骑兵必定会将她当时重伤的模样如实禀报,倒不如现在坦诚算了。

她的脸上渐渐浮起了惭愧的笑意,“女儿今日行事鲁莽,差点着了女土匪的暗算。当时避她袖箭后防守得不够,被她一拳打在了胸口。当时确实很疼,不过现在已经无碍了!”

“无碍?你当我看不出你的脸色!”陶靖扬声,“老刘,去请郎中。”

外头刘伯应命而去,陶靖瞧着阿殷衣衫上残留的点点血迹,叫如意伺候她换身衣裳。

如意跟着阿殷在京城娇养惯了,何曾见过阿殷受伤?瞧见陶靖板着脸时便觉得阿殷必定受伤极重,待见到阿殷衣袖上那满满的血迹时,当即吓得双腿发软。入内室小心翼翼的伺候着阿殷脱下衣裳,一闻见里面膏药味道时,如意强忍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姑娘,你这是何苦!”

她的声音陡然酸涩,泪盈盈的给阿殷穿上中衣,声音都哽咽了,“当初姑娘腿上肿成那个样子,还咬着牙一声不吭。如今腿上才好,就又受伤了,姑娘也是娇贵的人,哪该受这委屈苦楚?本指望离了京城能安稳些,谁知道…”

知道阿殷的难处,也知道阿殷的志向,如意自知没本事帮她分担,便格外觉得难过,为阿殷的身世,也为阿殷的坚持。

如意的泪水啪嗒啪嗒掉下来,阿殷只好笑着安慰,“一点皮肉伤,哪就值得你掉金豆子了?”

“姑娘!”

“好了好了,不哭。”主仆俩年纪相若,这一路同行,感情比在京城时还要亲厚,阿殷随手取了帕子帮如意擦眼泪,笑着逗她,“眼泪都快渗进我这伤口了,你还哭!”

如意哽咽,“哪就那么多眼泪了!”到底是渐渐停止了抽泣,为阿殷换好衣裳。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明天早上应该木有哈,作者菌继续去加班,大家周末愉快呀~~

谢谢木英格Smiler和baibai的地雷(*╯3╰)

018

等刘伯请来郎中给阿殷诊治过后,陶靖板着的脸才算是平和了许多,挥退如意和两个小丫鬟,坐在桌边跟阿殷说话,“今日在狼胥山剿匪,情形如何?”

阿殷据实以告,说到当时山寨里的情形时,心有余悸,“我原以为狼胥山里不过是土匪而已,不会有多厉害,谁知道后面打起来,那边□□齐发,就连投石车都用上了,半点不像寻常的土匪——比起林子山那一伙,这狼胥山的几乎可以算是叛军了。”

“叛军…”陶靖咀嚼这个称呼,又道:“前后不到两个时辰?”

“冯典军从后山偷偷潜上去,将土匪打得措施不及,方便了定王他们,所以围剿得快些。”阿殷瞧着父亲的神色,“很奇怪吗?”

陶靖缓声道:“定王殿下没来之前,剿匪的人围攻了四天四夜,也没能攻下山寨。”

阿殷从他语气中察觉出不对。

四天四夜没攻下,如今只消两个时辰?就算定王殿下再骁勇善战,前后的差距也不该如此之大!

她忽然就想到了昨夜酒宴上定王的言语误导,在陶靖跟前无需隐瞒想法,当即道出怀疑,“定王殿下这次剿匪出其不意,又安排周密,自然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是,假如刘挞那边事先知道会有人来剿匪,应该就…”心里忽然一跳,她抬头瞧着陶靖,“果真是有人与土匪串通?”

“昨夜宴上,定王说过两日再议剿匪之事,是在麻痹旁人。叫我招呼好其他几位都尉,将他们灌醉,是为方便他行事,也未尝不是试探。”陶靖站起身来,“定王剿狼胥山土匪的事安排得极隐秘,除了我和栎阳都尉,也没有旁人知晓。所幸今日剿匪顺利,若是有什么差池,我恐怕就洗不清嫌疑了。”

难怪…

阿殷胸口砰砰跳起来,难怪她今早禀明实情时定王毫不迟疑的信了,原来是有此铺垫。

缓了片刻,阿殷才道:“那往后,他应当不会再疑虑了吧?”

“不与姜刺史过从甚密,忠心做他的侍卫,自然无碍。”

*

习惯了到都督府上值,如今陡然清闲下来休养,阿殷在院里坐了半天便觉得有些闷。可定王瞒着姜玳剿了一窝土匪,这会儿的凤翔城里未必太平,她不想旁生枝节,只能打消带如意去逛街市的念头,来来回回的在果园子里闲转。

用过晚饭,安静了整日的陶家意料之外的迎来了访客——高元骁。

彼时陶靖正在廊下读兵书,阿殷看着院中那个高挑沉默、面带疲惫的男子,叹了口气。

自从她成了定王的侍卫后,阿殷便跟这位都督府司马频繁照面,尤其跟着定王为剿匪的事情奔忙时,往来递话送个物件,避也是避不开的。她固然依旧不喜欢高元骁,却也渐渐看开,不再计较他前世所做的事情。

然而那也只是不计较而已,阿殷只以同僚身份待他,依旧不想跟他牵扯过多。

高元骁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今日在狼胥山下汇合时,高元骁便在打量她的脸色,阿殷当时正是伤势最重的时候,被疼痛磨损得只剩下半副精神,全都拿来放在定王身上,自然没注意到他。此后她一直跟在定王身边,高元骁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定王跟前造次,为狼胥山善后的事忙碌了整日,到此时下值,材记挂着阿殷的伤势赶来了。

阿殷招呼了一声“高司马”,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高元骁竟然又是来送药的——

“今日狼胥山的情形,我已听人说了。那女匪身手极好,生死之际出拳极重,恐怕会伤及脏腑。这药是内服的,对你有好处。”他瞧着阿殷不肯近前,便伸过去要给如意。

阿殷只拱手道:“多谢高司马,只是家父已经请郎中…”

她的话没说完,陶靖却已经迎了过来,有阿殷的冷淡拒绝做对比,他那一声招呼简直算是热情了——“高司马怎么有空过来,请里面坐。”越过女儿走至高元骁身边,他接了那药递给如意,便请高元骁入内。

他是郡马爷,又是前辈,两个人官职品级相当,高元骁自然敬着他,拱手道:“陶将军。听说陶侍卫负伤便有些担心,贸然造访,还望将军勿怪。”

“这是哪里话。”陶靖陪着他入屋,却也没忽略阿殷脸上的冷淡不悦,虽然不明就里,却还是朝阿殷道:“刚才忘了一册兵书在园里,去寻回来,别叫晚上露水打湿。”

阿殷求之不得,当即应命而去。

高元骁原本是为了探视阿殷而来,下意识的就想叫住,陶靖已然伸手相让,“请!”

“请。”高元骁不得不收回眼神应付陶靖。

两个人对坐说起今日剿匪的事和阿殷的伤情,陶靖如常应对,又说自己昨夜宿醉未能亲往,实为憾事云云,高元骁自然也是一番客气。两个人从前没什么交情,只是从京城到西洲的这一路轮换宿卫有所来往,陶靖又拿捏着分寸,气氛便也不咸不淡。

高元骁坐了一阵,总不见阿殷,晓得她又是有意躲避,心里就有些灰溜溜的——

若他的推测没错,阿殷同他一样,那她必然是记着从前的事情,才会对他不悦。原打算趁着跟陶靖日渐相熟,早点定下婚事,如今看来,少不得暂时忍耐忍耐,寻到时机拿下阿殷芳心,才好提亲。若她还不肯,届时再拿媒妁之言压过去,先礼后兵,也不算过分吧?

高元骁长了教训,也自知理亏,强自按捺了满腔心思,便起身告辞。临行前,又说阿殷近日受伤颇重,都督府中几位同僚都很担心,要她务必安心养伤,等恢复了再去都督府不迟。

陶靖自然应承。

送走了高元骁,陶靖踱步到后面的果园里去,就见阿殷选了个粗壮的树干仰躺在上面,头枕在手臂上,半屈着右腿,仰望夜幕。

此时星子还未升起来,天色却渐渐昏暗,入夜的凉风里就连巷中孩童的喧闹都远了。

他走到树下,盘膝坐在地上,“跟高元骁有过节?”

阿殷一直没听见脚步声,此时倒是被惊了一下,转头瞧见父亲端坐在树底下,才放心,旋即道:“没有过节。”

“那是为何?”

阿殷自然知道陶靖问的是什么,却又不能说前世的事情,只好拿高元骁的态度告状,“这个人贼眉鼠眼,时常做些奇怪的事,我不喜欢。”

贼眉鼠眼?高元骁虽比不上陶秉兰那样的美男子,亦比不上定王那样的英俊威仪风姿,到底也是仪表堂堂,女儿却这般说他…

陶靖失笑。

其实从高元骁的言行举止中,他能察觉出对方的态度。自家女儿美貌,身手又出众,会有男子仰慕倾心也不奇怪。不过高元骁是宰相之子,久在内廷厮混,心性人品如何还不好说,且京城中水深,高门贵户相互牵系,没准哪天高相就跟姜家沆瀣一气了。

陶靖吃够了被人以权势威压的苦楚,自然不想女儿也受这委屈,私心里也不赞成此事。

不过私情归私情,阿殷和高元骁之间却还有公事。

“高元骁如何行事,那是他的事情——”陶靖欣然发现女儿成了大姑娘的同时,也存了隐忧,“可你既然是定王身边的侍卫,便该牢记身份,妥当行事。他今日好心看你,又是你的顶头上司,未尝不会是有公务在身,你那般冷淡,便是意气用事了。你常羡慕隋铁衣,也该多学学她的心胸。”

阿殷沉默了半天,才翻身下了树干,“女儿明白,往后会把握分寸。”

——大抵是心魔作祟,有前世的事藏在心底,知道高元骁存着非分的心思后,她便因此不悦,甚至烦厌。却忘了高元骁还是都督府的司马,连冯远道也要不时听命于他,阿殷这般作为,委实是失于恭敬了。

“敬重长官固然不错,却也不能白受委屈。”陶靖翻身立起,拍拍女儿的肩膀,“姓高的若行事唐突,只管告诉我。别忘了我是个都尉,官职武功都不输于他!”

阿殷莞尔,“我记住了,父亲放心!”

陶靖遂带她回去,心里却又开始琢磨另一件事。

阿殷如今十五岁了,是该姑娘家说亲出阁的年纪,冯卿不在,临阳郡主那边是绝不能指望的,他倒是该郑重考虑阿殷的婚事。

*

次日,阿殷又迎来了一位访客,不过这访客却令她颇为高兴。

冯远道也是来探视阿殷伤情的,顺便说说对狼胥山土匪的处置。那些山匪自然依律论处,土匪头子刘挞也落了个斩首的判决,只是那个女土匪嘴硬,至今也没从她嘴里掏出什么东西来。

定王没撬开她的嘴,却能叫旁人来辨认,也挖出了她的身份——

竟是铜瓦山匪首周纲的部下!

据说此人巧言善辩,最会以言辞惑人,往来于西洲诸土匪中间游说,大有要将土匪们都招揽到周纲旗下的架势。官府追捕过她几回,却总被她逃脱,也不知是她本事太高,还是官府太不尽心。

阿殷没想到自己还真捕了个漏网的大鱼,更没想到,当天夜里,这女匪竟然被暗杀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早见呐~

蟹蟹寿司晴、baibai和小院子的地雷~~(*╯3╰)

019

阿殷如今伤势未愈,不必去都督府上值,便趁着夏日的好天气带着如意逛了圈儿街市,而后往州府衙门走了一趟。那头聚集了不少百姓,对于处决土匪们的事情议论纷纷,拍手称快,却没半个字句提到那女土匪。

显见得这儿打听不到消息,阿殷想了想,决定还是回都督府去。

负伤的姑娘歇了两日立马就来上值,定王见都有些意外。

他像是刚从城外回来,玄色披风的下摆沾了点灰尘,那马鞭还折起来握在手中,带着身后的四五个人大步流星的朝里走。在月洞门口瞧见已然换上侍卫圆领袍的阿殷,定王脚步微缓,道:“伤都好了?”

“回殿下,伤势已经痊愈。”阿殷快步跟了上去。

定王也没再看阿殷,只招呼冯远道,“将供词都取来。”

冯远道依命而去,倒是常荀往后落了几步,手里不知是从哪找了个折扇风骚的摇动,对着阿殷啧啧称叹,“陶侍卫,那天你拿下三个土匪的事情我可是听说了,果真叫人刮目相看。挨了那么一拳头,恐怕伤得不轻吧?”

“谢司马关怀。”阿殷笑了笑,“些许小伤,不足挂齿。”

“然而美人负伤,总是叫人心疼。尤其像陶侍卫这样的,捧在手心里宠着都来不及,某些人竟然也舍得叫你负伤,冷心冷面,从不懂怜香惜玉,唉!”常荀悠悠长叹,阿殷看到前面定王的背脊似乎僵了一下。

她强忍笑意,自然不能去评判定王是否懂得怜香惜玉。

常荀意犹未尽,“今晚跟我去听曲儿看舞吧?百里春薛姬的舞可是凤翔城里出了名的。那边的酒菜也是上等,品酒观舞,才能慰劳陶侍卫跟着殿下剿匪的辛苦。”

他往往将正经事用不正经的话说出,阿殷不知他是何用意,也不能擅自应答,只是客气道:“为殿下效力,是卑职的本分。”——再说了,定王身边这么多人,从常荀和高元骁起,到左右典军以及那位文官,再到左右队长和其他侍卫们,比起他们的辛劳,她这个不足挂齿的新侍卫算什么?

常荀摇头,旋即抬高了声音,“殿下,能把小美人借给我一回吗?”

“今晚我也去。”定王头也不回,声音冷冷淡淡的。

*

百里春并不在闹市,而是在西城一条安静的巷子里。

巷子两边皆是独门独户的小院,门脸瞧着不起眼,据说里头住着的却都是往来各地的富商豪贵。走到最里面,迎面蹲着两只石狮子,左右的院门拆除,里头却停满了香车宝马,衣衫新鲜的伙计们照顾着马匹,偶尔跟擦肩而过的小侍女调笑。

常荀已经是这儿的熟客了,方进门时便被那盛装丽服的女老板迎住。

女老板态度热情,声音却不轻佻,“常三爷,可算是盼到你了,这几日没露面,又是发财了吧?薛儿正招呼贵人,常三爷稍坐坐,我先给您上两壶好酒?”

“贵人?”常荀面露不悦,“多大的贵人?”

那女老板平常将口风收得极紧,这会儿却像是忘了避讳,掩唇而笑,“这凤翔城里,能耽搁了常三爷的贵人还有几个?常三爷也别恼,那位是刺史大人,路过来看支舞,用不了多少工夫。”

姜玳居然也在?常荀和定王相顾诧异。

逼着那女老板进去递了个话儿,定王在门口只站了片刻,就见姜玳匆匆走了出来。

他一个“殿”字还没吐出来,常荀已经开口了,“姜刺史好兴致,一起喝两杯?”

“请请请。”姜玳挥退了那女老板,引定王、常荀和身后的四名侍卫入内,里头歌舞暂歇,他隐然羞惭之色,“臣不知殿下驾到,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定王觑着他,目含审视,“本王听闻姜刺史持身极严,从不踏足声色之地,今日倒巧。”

“是我堂妹听闻百里春藏有音律高手,非要来瞧瞧。她从京城千里迢迢赶来,臣总要应承三叔之命照拂,叫殿下见笑。”姜玳倒是从容,引着众人进了珠帘掩住的内室,正中的座位上摆了精致小菜,侧面一人跪坐在软毯上,不是姜玉嬛是谁?

两人的对面,一名盛装的舞姬正盈盈而立,后头摆了把琴,只有一位妙龄女子抚奏。

见得定王,姜玉嬛盈盈起身拜见,阿殷惯性的目光四顾,瞧见那舞姬时,微微顿住。

她长得很美,典型的东襄长相,眼中有淡淡的蓝色,鼻梁高挺,长发微微卷曲。恰到好处的妆容衬托她的容貌,身上一袭银红洒金的舞衣,材料绣工却都是极上乘的,腰肢处只有一段薄薄的细纱,将里头细嫩的肌肤半遮半掩。胳膊上也只有小半截纱袖遮掩,底下赤着双足,脚腕上装饰金环,应能随她舞姿而有妙音。

这大抵就是常荀时常念叨的薛姬了。

只是没想到,她竟然会是东襄人。

大魏周围有十多个邻国,各自强弱不一,要说最让人头疼的,便是这东襄了。

东襄土地辽阔,民风彪悍,尚武的风气传承了数百年,年轻的男女几乎都能挽弓举枪上战场。早年大魏偃武修文,很是受了一阵东襄的欺压,北庭都护府往北的几座城池都被东襄占领,耀武扬威。

景兴皇帝登基后,为了缓和两国的关系,便遣了爱女北宁公主前往和亲。北宁公主才思敏捷、行事干练,不多久便得东襄王的宠爱,两国关系也为之缓和。东襄并不限妇人干政,北宁公主在东襄弘扬文法,又常为东襄王出谋划策,渐渐站稳脚跟,威势直逼中宫王后。

及至永初五年,东襄王病重逝世,王位交替之际,永初皇帝不知是听了谁的进言,遣使臣前往东襄,索要被东襄占领的城池,很快便被对方拒绝。于是永初帝发兵北上,由定王领了征北大将军之衔,一口气夺回了被占领的城池,其中便包括墨城。

墨城之战十分惨烈,定王夺回城池后继续率军北进,崔忱的庶出弟弟崔恒却在定王刚离开后便下令屠城,将城中东襄百姓残杀殆尽。事后崔恒因不遵军令等数条罪名被夺去所有官职,吃了军棍后在狱中蹲了半年,两年之后翻身一跃,又成了皇后嫡出金城公主的驸马。

而定王因他而背负的杀神之名,却是再也没能洗脱。

在东襄那边,这场大战削去了王后的一半势力,北宁公主也不知使了什么手腕,竟凭借三寸之舌撇清自己,将战事失利和墨城百姓被屠的罪名全都推给了王后一党,随即将亲生儿子推上王位,自己成了太后。

那之后,东襄和大魏便又有交恶之势,北宁公主虽碍于礼节在重要节日送些贺礼以为邦交,却也只是以东襄太后的身份,再也不提北宁公主之号。北庭都护府之外的东襄军官们却记着数年前的战败之辱和屠城之恨,不会轻易放东襄商人往来大魏,除了一些胆大彪悍、为利冒险的商人,几乎无人能出关防。

可眼前这个名冠凤翔的薛姬,却是个东襄人?

阿殷不免将薛姬多打量两眼,随即朝姜玳施礼,与姜玉嬛目光相触时,却是各自若无其事的挪开。

上首姜玳客气了几句,便叫薛姬献舞。

百里春的名声在凤翔城几乎无人不知,而薛姬又是百里春最耀眼的招牌,她的舞姿,自是非同凡响。

大抵是习惯了应对男客,即便如今有姜玉嬛在场,薛姬的舞姿依旧大胆,甚至偶尔夹杂着轻佻——款摆的纤细腰肢,修长曼妙的腿,纤细的胳膊舒展开,浑身每一处都是女子身上独有的美态。琴音缓缓流动,她回首微笑,眼眸中是勾人的光彩,那指尖凌空徐徐划出弧度,如同无声的邀请。

即便阿殷是个姑娘,看到这般神态举止,也竟有些脸红。

她觑向那头的姜玉嬛,那位也是红着脸微微垂首,手指藏在案下,揪住了衣袖。

姜玳在为定王劝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玛瑙杯中流动,盛夏的夜晚在这内室里显得燥热。

常荀觉得气氛不太对,招手叫阿殷近前,吩咐道:“隔壁的雅间空着,你去那边吃菜听琴,走时再叫你。”这道寻常听着可恶的声音在此时宛如天籁,阿殷当即点头,退出内室。

外头夜风微凉,阿殷走出来闻到清爽气息时,才明白里头的香气有多么馥郁。

那小丫鬟显然是受了常荀的嘱咐,伺候阿殷到隔间坐着,问她要些什么酒菜。

阿殷要了几样小菜,闲闲的问那小丫鬟,“这位薛姬,我瞧着怎么像是东襄人?”

“薛姑娘原是东襄一位大将的千金,后来获罪逃难流落到了此处,这里大多数人都知道。”小丫鬟掩唇为阿殷斟酒,“您是头一回来百里春吧?”

“嗯。”阿殷漫不经心的点头,听到隔壁的琴声隐约传来。

东襄将领的千金,落难后逃至此处…似乎有什么念头浮起,却被琴音扰得无影无踪。

而内室之中,薛姬的舞越来越妖娆妩媚,馥郁的香气与浓烈的酒混杂,定王渐渐有些心烦意乱。女人妖娆的身姿在眼前曼妙舞动,长腿玉臂,纤腰嫩肌,说不好看那是假的。她的指尖掠过手臂,带得薄纱缓缓摩挲而过,透着说不出的风情。

定王忽然就想起了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的指尖贴着阿殷的手臂擦过,若即若离。

他有些愣怔,眼前的舞姿都模糊了,竟幻化成那日姜府上阿殷舞剑的模样。他看向身侧,没寻到熟悉的身影,不知为何有些空落落的,于是举起玛瑙杯,将浓烈的酒一饮而尽。

作者有话要说:喜欢此文的盆友记得收藏下呀~不然一换榜,就找不到文啦

020

舞曲正酣,姜玳频频劝酒,大多都被常荀挡了回去。

他们今日来百里春并非寻乐,瞧姜玳要赖着不走的架势,常荀反守为攻,招呼了两个侍卫,开始给姜玳劝酒——

这时候酒酣耳热,又是在歌舞旖旎场合下,尊卑上下就无需太过分明。那三名侍卫都是京中子弟,曲折婉转的跟姜家攀个关系,有常荀在那儿撑着,每杯酒都敬得极有胆气。定王就端然坐在旁边,姜玳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几杯酒下肚,便认清了形势。

这劝酒就跟打群架似的,不管他酒量好坏,人数多了,总能占个优势。

姜玳自然不是闲得没事来这里逛,领略了常荀的猛烈攻势,怕自己酒意沉了招架不住,便吩咐小丫鬟,将斜对面的长史他们请来,一起热闹。

常荀却是按住了他,“斜对面坐着高长史么?那倒不能不见。”他龇着牙笑得热情,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顺道将文臣姜玳也拎起来,“薛姬舞姿过人,却该慢慢欣赏,人多太吵了损其妙处。常某见过多回,姜刺史想必也是见惯了,只是殿下头一回来,咱们还是去那边找高长史喝酒取乐,别打搅殿下。”

姜玳不肯走,借着酒意赖在那儿,又指着姜玉嬛,“玉嬛今日来此赏琴,必有心得,这原也是个雅致的场所,不如请玉嬛雅奏,咱们同庆狼胥山的大捷。殿下那日也是听过玉嬛抚琴的吧?我这堂妹姿色出众,琴艺高绝,向来仰慕殿下,想侍奉殿下左右…”

“姜刺史。”定王脸上浮着的笑意消失殆尽,“你喝醉了。”

“臣没醉,玉嬛——”姜玳唤旁边早已涨红了脸的姜玉嬛。

那头姜玉嬛几乎已经将脑袋埋进了胸前,脸蛋涨得几乎与腮边鲜红的滴珠耳珰同色,双手紧紧握着衣袖,削瘦的肩膀微微发抖,似是在极力强忍着什么。泪水滚落后滑过脸颊,没入胸前的衣裳,她死死的咬着唇,几乎想钻到这地毯下面去。

“令妹累了,姜刺史请。”定王扫一眼姜玉嬛,便朝常荀使了个眼色。

常荀跟着定王往来,自有一股横劲。

姜玳借酒装疯,他便也装出醉态,双臂牢牢钳住了姜玳,口中笑个不止,“走吧姜刺史,殿下想单独看美人跳舞,咱们杵着做什么。你也知道殿下身边没人侍奉,今儿若能得个伺候的人,皇后娘娘知道了也会感激姜刺史玉成美事的德行…”

什么乱七八糟的…

定王皱眉,却也没阻止常荀的胡说八道,见姜玉嬛犹自跪坐在那里,便朝侍卫递个眼色。

那头姜玳已经被常荀用蛮力拖拽了出去,这边侍卫上前开口,姜玉嬛连声音都哽咽了,低垂着头行礼告退,也不抬头看人,几乎是盯着脚尖退了出去。

也是个可怜人,定王收回目光。

——同他一样,因庶出身份而束缚的可怜人。

姜玳敢这般轻贱姜玉嬛,还不是因为姜哲是庶出,在怀恩侯府地位不高?所以为了他这个刺史的安危,便能肆意折腾这个不起眼的姑娘,打些见不得人的算盘。

就像是他深居宫中的父皇,为了东宫的安稳,不惜放任皇后与太子暗中使手段,在他拼了性命夺下墨城后,却怕他功劳压过太子,扣了那样难听的屠城罪名给他,免得他这个庶出的皇子风头盖过东宫太子。即便后来皇帝大肆封赏,得知真相那一瞬的寒心却铭心刻骨。

纷纷乱乱的旧事袭上心间,耳边的琴曲和眼前的舞姿全都湮灭,眼前只有沙场狼烟和浴血奋战的将士。

这温柔乡的□□,那沙场上的刀枪,虽则外形不同,其实同样锋锐冷厉,或刚或柔的,取人性命。

而他要做的,只有不动声色的穿过刀林剑雨,直抵彼岸。

定王原先应付姜玳时还稍有温煦之色,此时神色却渐渐冷淡,杯酒入腹,挥手叫过薛姬,“你是东襄人?”

薛姬面不改色,衣衫在舞中滑落,露出半个浑圆的肩头,盈盈道:“是。”

*

阿殷坐在隔间,没了那断续的琴声,便只安心尝菜。

这百里春处于深巷,外头又多的是独门小院可供住宿,不怕夜深出去时违了宵禁,是以晚间格外热闹。哪怕是这单独隔出来的雅间里,也还是能隐隐听到楼下的欢歌笑语。

她这间的屋门敞开,可以窥见对面门口的情形,常荀拉着姜玳往斜对面去了,阿殷饶有兴味的瞧着门口,便见姜玉嬛低垂着头走了出来。

门扇合上的那一瞬,姜玉嬛似乎有些无力,靠在门边的抬头,像是要重拾骄傲。

两处目光相接,阿殷诧异的看着姜玉嬛的满脸泪痕,霎时猜到她方才的酸楚隐忍。

——姜玳满口都是对堂妹的照顾,可他是如何照拂姜玉嬛的呢?那日在姜府献艺虽然刻意了些,却也不降姜玉嬛的身份,可今日他带着姜玉嬛来百里春,以赏琴为名,却又安排了薛姬这般露骨妖娆的舞蹈,岂是闺中女儿所宜。

连常荀都知道阿殷不适合这氛围,安排她到隔壁休息,姜玉嬛却始终坐在那里。

内室香气馥郁,酒意深浓,男人们喝酒观玩美人,姜玉嬛坐在那里,算是什么?

堂堂西州刺史姜玳的心中,究竟有多轻这贱个庶出叔叔膝下的姜玉嬛?这无疑也是掉姜家脸面的事情,姜玳这般行径,是想掩饰什么?

这念头迅速飞过脑海,那边姜玉嬛看到阿殷,神情微微僵滞,忙抬步走了。

阿殷继续盘膝而坐,琢磨这些人究竟是在唱哪出。

姜玳的反常举止就不说了,以定王的性子,哪怕是塞个活色生香的美人到跟前,他也未必会眨个眼睛,今日却同常荀来百里春胡闹?刚才内室里香气馥郁,酒气浓烈,姜玳和常荀怡然自得,定王却是坐得笔直,与那靡靡氛围格格不入。

阿殷才不信他是为了薛姬的舞姿而来!

思及近来都督府的大事和那被刺杀的女匪,难道是薛姬与此有关?

诸般猜测绕在心头,阿殷坐了几乎有一个时辰,外头吵吵嚷嚷的,竟又是一堆声音往隔壁去了。里面有些声音听着熟悉,像是刺史姜玳和长史高俭言,常荀酒后含糊的声音被淹没在杂七杂八的话语里,也不晓得是真被这些官员围攻灌醉了,还是假装的。

阿殷继续耐心等候,听隔壁琴音响起,男子粗犷的笑声偶尔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