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体弱,家父为叫我强身健体,便叫我练些浅显的。后来觉得有趣,便认真练了起来。”阿殷虽曾与他接触过半年,到底敬畏深藏于心,此时正襟危坐,答得颇为恭敬。

定王不以为意,抬头看她一眼,竟自斟酒递给她,“天赋不错。”

阿殷接了酒杯在手,被夸赞后忍不住莞尔,“殿下过奖了。”

外头的风像是停了,也不知是哪里的客商冒着这般风雪前来投宿,遥遥传来抱怨之声。没过片刻,又传来些动静,却原来这一带每日都有军士骑马巡逻,盘查过往客商,以保治安。

掌柜的大抵是惯熟了的,带着他到□□,声音热情,“军爷放心,但凡有客人过来,小的都会问问来处。今儿雪大,除了方才那几个,就只有位贵气的郎君带人前来,你瞧——”他应该是指着这边,“那位就是他的随从。”这语声落下没一会儿,便是冯远道的声音响起,应付那军士。

定王此行并未刻意彰显身份,冯远道大概是给那军士看了腰牌,那边道两声“失敬”便忙走了。

屋中,温酒壶中的酒已渐渐饮尽。阿殷另注了酒温上,“殿下,不如卑职叫人送几样下酒小菜?”

“不必。”

阿殷便不再多言,两人静坐着等候酒热,定王屈指扣在桌上,却是望着盆中炭火不语。阿殷最初还觉得他兴致怡然,然而渐渐的定王愈来愈安静,好半晌,眉目微抬,目光清炯,“你做侍卫,当真是为给朝廷尽力?保家卫国,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

“卑职…”阿殷起了个头,却没说下去。

换在从前,她大概能立时厚着脸皮扯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戴上顶报效朝堂的帽子。而今她却已明白,她固然钦佩隋铁衣的风范,固然也有昂扬向上的志气,却还没有隋铁衣那等情怀和抱负。对上那双眼睛,违心的话更难出口,于是低头笑了笑,道:“卑职本事有限,不能守卫天下人,能守卫殿下,就知足了。”

定王目光一顿,驻留在炭火映照下的美丽脸庞,那双杏眼目光清澈,不躲不避。

阿殷觉得这话似乎有点僭越,自顾自的笑了,“殿下大概觉得卑职异想天开吧。”

“没有。”定王却是斟酒递给她,闷头饮尽。

已经有十几年了吧,那时候景兴皇帝还在位,他只是个王府庶出的孩子,因为出生时被相士预言会“弑兄杀父”,便不得父亲喜爱。彼时他已经跟崔忱熟识了,两人性情相投,崔忱比他年长两岁,习武更早,体格也更健壮,有一回不知说起了什么,崔忱拍着胸脯说,“我没本事保护天下人,不过保护你,却还是可以的!”

前因后果都已在记忆里模糊,隔着遥远的时光,定王却总记得这句话。

尤其是那年墨城之战,崔忱为救他而铁枪透胸后,便更深刻的印在了脑海。

窗外寒风再次怒号,像是那年纵马疾驰在荒漠间,掠过耳边的风沙,夹杂着将士们的狂歌与喊杀声。这北庭都护府世代相袭,战争无数,不知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

不知是怎么提起崔忱的,定王讲起了从前的事,阿殷却想起了铜瓦山上战死的蒋虎。

从傍晚至深夜,温酒壶中的香气一遍遍飘散,酒杯满了又空,空了又满。

从北庭的征战,到京城的旧事,再到沿途风物人情。压在心底的愁绪被美酒冲散,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红炉水沸,阿殷说起小时候练武吃了多少苦,又提起对隋铁衣的钦佩,定王便跟她讲隋铁衣在成为女将军之前的趣事。

阿殷酒量并不高,最初还守礼不敢僭越,只是偶尔陪着喝两杯,后来渐渐有了醉意,前尘往事翻出心头,竟跟定王对坐,喝得沉醉。

少女双颊醉红,眼眸亦是朦胧,趴在矮案上像只醉猫。

没了从前的敬畏,听定王讲起旧时趣事,阿殷眼中便现出慧黠的笑意,“原以为隋小将军自幼便是铁胆傲骨,不输男儿,原来还有过哭鼻子的时候。”她瞧着嘴唇懒懒的笑,回想那位传奇女将的身姿,着实有些不可置信。

“谁都有过软弱的时候。”定王倒醉的不深,屈了一膝斜坐,执杯的手搭在膝盖,目光只在炉火与阿殷之间逡巡,“上至皇室贵胄,下至贫寒百姓,谁不是由弱而强。”

“所以我将来,也会比目下更厉害吧。”阿殷伏案低笑,举樽饮尽。

深夜里万籁俱寂,冯远道先前已送了烛火进来,此时满屋皆是朦胧的光晕。

阿殷侧头,瞧见了书桌上一束嫣红的梅花。

这风寒雪冷的北地竟然会有梅花?她心中诧异,撑着桌案起身,走过去时身子有些摇晃。好在中间只隔了七八步的距离,她在软倒前撑着书桌站稳,凑过去嗅那梅花时,却又噗嗤笑出声来——

哪里有什么梅花,却原来是匠人堆出来的,醉眼中却跟真花无异。

她觉得有趣,随手取了一支在手里细瞧。

炭盆之侧,定王原本只沉默看她嗅花,白腻的肌肤上染了胭脂般的薄醉,站在梅花之侧,更见丽色。她似乎长高了些许,修长的身子微俯,那束梅花堪堪只到她鼻端,映衬如玉脸颊。

她取了梅花在手,抬头冲他微笑,“殿下,能给我一枝吗?”

相似的记忆猛然在脑海浮现,定王唇边笑意凝固,只觉得这情景熟悉极了。然而要细想,两人相识以来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时候,只除了…对,那个曾困扰过他的梦境。梦里的美人怀抱梅花,纵马渡水而来,气韵几乎与她分毫不差。

定王搁下酒杯走过去,那头阿殷脚步有些踉跄,被他稳稳扶住了手臂。

“陶殷——”定王紧盯着她,“我们从前可曾见过?”

这问题听着耳熟,阿殷歪着脑袋想了想,似乎是在凤翔的时候,有次从百里春出来,定王喝多了酒,也这般问过。

她从前何曾跟他见过呢?在京城十五年,她只是个临阳郡主想要极力抹灭的庶女,他却是尊贵的王爷。头回相见还是在那次马球赛上,她拼尽全力打好马球,只为能博得他一丝注意,他却带着隋铁衣去赛马,半点多余的眼神都不曾分给她。

若说前世,倒是见过的。

那时候她已是十八岁,早已定下了婚事。那年春天陶靖在京中上番结束,临行前带她去城外游玩,在满坡桃花下小住了几日。彼时嘉德公主也在那里,瞧着阿殷马术和功夫很好,两人颇为相投,相与过数次。因定王是陪同嘉德公主前来,便也有过几面之缘。

然而那也只是几面之缘罢了,她知道他是定王,他却连她的名字都未必知道。

只是可惜了,那片桃花开败的时候,北边战事突起,陶靖战死,继而便是京城中那一场变故,令她刻骨铭心。

阿殷迟缓的想了好半天,脚下有些发软,下意识的便借定王手臂的力道,勉强站稳。

“从前并没见过。”她借力之下,几乎是整个人靠在了定王的手臂上,语气却是笃定的——这半年观察,她确信定王并不记得那些事情,那么两人自然是没见过的。

定王瞧她着实喝得有些醉了,任由她抱着手臂,另伸了手去扶她。

真的没有见过?定王皱眉。

是了,即便是那些荒唐的梦境里,那个美人也比她年长许多,风姿神采都比十五岁的少女更加夺目。梦境缥缈荒唐,无据无由,他心底生出的幻像,她又怎会得知?

定王扶她走了两步,阿殷抱着他手臂也走得东倒西歪,没奈何,定王只能伸臂将她揽在怀里,打算送她回屋。她的身材就算比之同龄姑娘修长些,比起他还是低了不少,靠过来的时候,正好在他胸前。发间没有珠钗金翠装饰,定王垂目时只能看到她顶心的乌发玉冠,那柔润的玉质如同她的肌肤…

也不知是酒意促使,还是这念头潜藏已久,鬼使神差的,定王竟然伸手扶住了她的侧脸。

触手滑腻温软,合着紧贴在胸腹前的身段,竟叫他脑海有片刻空白。

阿殷茫然抬头,“殿下?”

美眸红唇,玉肌黛眉,如画的面庞不过咫尺距离,甚至就连醉后烫热的呼吸都毫不客气的向他拂来。定王只消稍稍低头,便能触碰到柔腻的肌肤,温软的唇瓣。

向来水波不惊的心忽然狂跳起来,绵软的酒意也在此时疯狂涌上脑海,屋中登时燥热。

定王虽喝了不少,神智却还是清醒的,今夜深雪找她喝酒,可不是为了醉后的轻薄。

他惭愧而眷恋的挪开手指,再不敢多耽搁片刻,扶着她就往外走。出了这道门,是个小小的隔间,冯远道执刀护卫,听见动静便迎过来。

瞧见醉猫般贴在定王身上的阿殷时,冯远道满面诧异,甚至忘了伸手相扶。

“叫店家找个妥帖妇人照顾。”定王嘱咐,推开外侧屋门。

外头寒风凛冽,卷着雪砧子往脸上直扑,他举衣衫挡住寒风,连扶带拖的将阿殷带回她的屋中。阖上屋门后,胳膊实在被她拽得难受,索性将她打横抱起,三两步送至榻上,才算是松了口气。

浑身上下似乎都沾惹了她的气息,这一路扶持相贴,定王明显觉得口干舌燥。

他不敢多逗留,出去吩咐跟至门口的冯远道找人照料,便脚步匆匆的回屋。

作者有话要说:阿殷那儿下雪,作者菌这儿也下了场大雪><

作者菌已经被感冒打趴下了,这章瘦了点,见谅哈TAT

蟹蟹地雷~~

啊啊啊扔了1个地雷

第33章 12.28

阿殷睡醒的时候,屋中已十分明亮。

外头此起彼伏的声音传来,似在往这边靠近,她惊得睡意全无,翻身坐起。毕竟是一宿酒醉,身上还是不舒服,脑袋也稍觉昏沉,她无暇回想昨夜的事,三两步走至窗边推开条缝,就见外头冯远道领着二十余名军士走进来,为首的小将执枪披甲,正同冯远道笑谈。

庭院里积了极厚的雪,店家只将甬道上的积雪铲在两边,阳光下十分刺目。

阿殷以手遮着眼睛,抬头瞧了瞧,太阳升得也就半人高,不算太迟。只是北地阳光格外明朗刺目,如今初冬深雪,阳光落在白雪之上,竟叫人难以直视,连带着屋内都比平常明亮了几分。

她不敢耽搁,回到榻边换了身清爽的衣裳。

才将衣带系好,外头轻轻几下扣门声,她才走了两步迎过去,门却已被人掀开了。

“姑娘醒了?”那妇人明显一愣,忙赔礼致歉,“昨夜姑娘喝醉,那位爷请了我来照顾姑娘。这不,瞧着姑娘快醒了,赶紧去打水,扣门没动静还以为姑娘在睡,就这么进来了。水是热的,姑娘且先洗洗吧。”又瞧向阿殷才换下的衣衫,笑道:“昨晚姑娘睡得沉,我也没敢惊动,委屈姑娘囫囵睡了一宿。这衣裳都压得皱了,我拿去洗一洗,回头烤干了送来,姑娘不怪罪吧?”

阿殷这会儿还有点头疼,那么一长串话也未听进去多少,只冲她笑了笑,“昨夜劳烦了,多谢你。”转身从行囊中取了些碎银子给她,“那就烦劳将这衣裳洗洗,只是这边天寒,不知何时能干了?”

“姑娘放心,这场雪下得大,不到后晌,马车走不动。赶姑娘走之前,我将衣裳烤干送来就是。”

阿殷便接了铜盆先洗脸,那水温兑得刚好,将宿醉后的昏沉带走了些。

盥洗梳妆完毕,也顾不上先吃饭,系了弯刀在腰间,出门过了三四间屋子,就见夏柯站姿严整,正在门外值守。他见着阿殷,先是一笑,继而压低声音道:“陶侍卫竟然也有迟了的时候,怎么没睡醒似的?”

“屋里炭盆太热,睡不踏实。”阿殷含糊过去,“来的是谁?”

“隋大都护知道殿下到了北庭,派人来迎接,殿下正在里头跟人说话。”夏柯努嘴指着庭院里的二十余名军士,“这么些人来护送,咱们也可稍微歇歇。对了,冯典军方才吩咐,说这一路劳顿,这边我盯着便是,你自管去歇着。大雪封了路,明儿马车才能走。”

阿殷闻言放心,因为昨晚喝了不少,回去后便只就着清淡小菜喝了碗粥。

因昨夜未脱衣裳囫囵睡了一宿,头上还昏沉得很,阿殷便请那妇人拎了两桶热水进来,锁好门除了衣裳慢慢泡着。温暖的水浸润全身,渐渐驱走身上的不适,她仰头靠在桶壁,氤氲的热气在眼前蒸腾而上,闭上眼定了定思绪,努力回想昨夜的事。

——深雪暖酒,醉后酣睡,这固然是惬意的事,她却也怕因此行事唐突。

起头的事自然是很清晰的,阿殷记得那凛冽的寒风卷雪,记得炭盆中的火光与沸水,也记得就被在定王指尖飞旋时的行云流水。从最初的小口陪酌,到后面开口闲谈,虽不算清晰,却也都记得大概。

后来呢?

似乎是越喝越多,飘飘然的醺醉中,她暂时忘却侍卫身份,同定王天南海北的瞎扯。

虽没有饭菜,那些故事和情怀也是极能佐酒的,于是最后…她忘了克制,喝醉了。

依稀记得书案上灼目的红梅,记得自己似乎腆着脸跟定王讨要,因为走不稳,似乎是抱住了他的手臂走路?

阿殷猛然坐直身子,揉了揉脑袋。

都说人沉醉后会忘了发生过的事,可她似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就算微末的细节记不清了,举止往来还是有印象的…她抱着定王的手臂,毫不客气的将身子重量交给她,走路时偷懒,甚至后来直接靠在了他身上?

越往下回忆,阿殷脸上越来越红。

后面的细节已然模糊,她却记得自己走路不稳,定王无奈之下扶着她的腰,送她出门。那个时候她脑袋里几乎成了浆糊,只想着赶紧找个踏实的地方靠着,已然忘了尊卑身份。

定王当时必定…很嫌弃她吧?

明明是他想喝酒解闷,她只是陪着说说话而已,到最后却是她先喝得混沌了神智,做出尊卑颠倒的事来。这样的侍卫在他看来,必定是差劲极了的。

怎么办?阿殷默默把脸埋在掌心,只觉两颊发烫,不知是不是水太热的缘故。

跟定王认错道歉这种事她做不出来,也着实尴尬,不如…

反正许多事都记不清,索性她直接假装不记得了?嗅梅花之后的事,统统都不记得!

阿殷斟酌了半天,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

在屋中躲了整个中午,后晌的时候阿殷不能再拖延,便去给夏柯换班。

夏柯并不在门口,倒是冯远道正在跟早晨来的那位小将说话。见到阿殷,冯远道上下打量过了,才道:“过来拜见雷将军。”

阿殷这会儿已经传了侍卫的衣裳,上前抱拳行礼,“见过雷将军。”

“这就是陶侍卫了?”年轻的小将亦抱拳为礼,报出姓名,“雷湛。”

“陶都尉的千金,跟着殿下已有半年了。”冯远道冲他解释罢,又叮嘱阿殷,“你和夏柯辛苦了许多天,后面的夜间守卫都交给雷将军带的人,可以歇上两天。晚间殿下叫店家备了几桌饭菜,酉时到东南角的那间阁楼里去用饭。”

阿殷应命,朝两人行礼告辞。

到得傍晚,阿殷瞧着时辰差不多了,便抄东南角的阁楼去。

这阁楼的门面宽有五六间,上下两层,彩绘漆镂,雕饰格外精美。阁楼周围辟了假山亭台,门前左右两方水池旁掩着翠竹,此时结冰的池面和冬日凋敝的竹枝皆被积雪掩埋,上面印了几只浅浅的猫爪印。这一带比之西洲还要荒凉许多,因天气寒冷干燥,途中甚少能见到这般建筑,倒是别有意趣。

门口衣着鲜亮的伙计引着阿殷进去,里头的军士们整整齐齐围坐在桌边,冯远道就在其中招呼。

见着阿殷进来,他招呼着雷湛入席,继而向她走来,“还有一刻才到酉时,殿下稍后过来。倒是那位崔夫人已经到了,就在纱屏后面,你先陪她坐坐。”说罢给阿殷指了方向,便又去忙碌。

阿殷穿过人群,绕过那张百鸟朝凤的硬木纱屏,后头一张八仙海棠收腰的小圆桌,秦姝端端正正的坐在上首。她从西洲出发时带了三个小丫鬟在身边,这会儿只有最年长的那位侍立,旁边是被按在椅上满脸不情愿的崔如松。

今晚的宴席人多眼杂,阿殷身上穿的还是侍卫衣裳,不自觉的抱拳,冲秦姝行礼,“崔夫人。”

“陶姑娘快坐。”秦姝倒是热情,叫丫鬟挪开椅子请阿殷坐了,便笑吟吟的道:“原以为你昨夜喝醉了,这会儿恐怕没兴致来,倒没想到陶姑娘身子好,竟跟没事人似的。这店家的汤倒是可口,先喝些罢。”

她这般摆出主人家的架势,阿殷只笑着道谢,目光落向如松时,孩子滴溜溜的眼睛也打量着她。

“夜里天寒,如松穿得单薄,不怕冷吗?”

“我也要习武强身,不怕冷!”孩子挣脱开秦姝的手,将两只手臂搭在桌上,“陶姑姑,外头都是些什么人啊?”

“那是北庭都护府的军士们,特地来接咱们的。”

“我想出去看看!”如松眨巴着眼睛,瞧瞧秦姝,又瞧瞧阿殷。

阿殷虽不喜秦姝的做派,对这个孩子却颇有好感,尤其昨夜听定王提起零星的旧事,对崔忱增了好感,便愈发怜惜这少年。她笑着往外瞧了瞧,透过纱屏看到外头军士们安静整齐的身影,“去找冯典军吧,他会带着你。”

如松重重的点头,跳下椅子时又迟疑了下,“母亲,可以吗?”

秦姝坐得端正,那笑容却有些勉强,“去吧。”

崔如松一出去便扑向了冯远道,纱屏的这头没了孩子,倒有些冷清。秦姝举茶慢饮,笑吟吟的目光只落在阿殷身上,看得阿殷颇不自在,寻了个话题,“如松身子强健,听说殿下也为他聘了教习,想必进益不小吧?”

“没什么进益。”秦姝搁下茶杯,“我没叫他学武。”

“这是为何?”

“陶姑娘冰雪聪明,想必也听说过鄙府上的事情。先夫当年也是自幼习武身手出众,然而结局如何呢?战死沙场,尸骨无存。”秦姝面色渐渐淡漠,仿佛说的是别人家的事情,“俗话说惯骑马的惯跌跤,河里淹死是会水的。若是学会了武功,难免就往这里头钻,步他父亲后尘。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学,倒能绝了这念头,姑娘说是不是?”

阿殷不敢苟同,却也无意与她争辩,只笑了笑没做声。

倒是秦姝若有感慨,“与其到兵器堆里摔打,倒不如乖乖在书斋里读书,将来挣了功名仕途顺畅,岂非清贵。就像是——”她睇着阿殷,便又现出了笑意,“像是陶姑娘的兄长一样,才名在外,不愁没有名躁京城,得天颜眷顾的日子。”

她倒是对外头了解得详细,连毫不相干的郡主府上子女的才名都能听说。

阿殷觑着她,唇角勾起,眼底殊无笑意,“夫人当真耳聪目敏。”

秦姝笑了笑,“我又不是读书人,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昨夜雪下得厚,到了夜里格外寒冷,半夜里睡不着对着烛芯出神,不小心又瞧见了窗外事。姑娘年纪不算大,喝多了必定难受,今晚宴席虽好,到底还是吃得清淡些,对身子也好。”

她两回提起昨夜的事,却又不肯直说,话里藏了弯弯绕绕,却又牵扯不上要紧事,听着着实累。

阿殷懒得琢磨,故意装作不知,只谢道:“确实有些难受,夫人良言,我先谢过了。”

到底这位是定王殿下的客人,纵然定王能够冷脸相待,她却还不能多摆脸子。

桌上的灰陶小碗里盛着炸好的兔肉,阿殷礼让,“这家店的兔肉据说做的不错,当零嘴磨牙极好,夫人尝尝?”

秦姝搛了尝尝,道:“这肉确实比京城的劲道些。”

说话间外头军士纷纷起身,隔着纱屏便见定王大步走来,入了主位。

冬日里天短,这会儿已经四下朦胧了,这大厅建得颇高,四壁每隔三步便点了极亮的灯烛,将内里照得敞亮。

定王请诸位入座,又将正玩得高兴的如松安排在身边,一侧是冯远道带着夏柯,另一侧是雷湛带着副手。晚饭不算正式的宴席,只是聚众人共同用饭罢了,伙计们将饭菜流水般送进来,便开始用饭。

那纱屏虽隔开了女眷和军士们,却未隔开上首的人。

阿殷面朝定王的方向,看他与雷湛说着都护府里的事情,几乎是目不斜视。偶尔崔如松指着这边说些什么,他目光平静扫过,也不曾多驻留半分。

她惴惴的心稍稍安定。

秦姝今晚奇怪得很,明明这一路上在车厢同乘时都没说过多少句话,今晚却总挑起话头,譬如此时——

“我记得从京城刚出发的时候,陶姑娘同身边的姑娘说说笑笑,十分活泼。没想到在殿下跟前当差半年,倒是越来越不苟言笑了。今儿只是便饭,没什么规矩,咱们说说笑笑的多好。”

“殿下跟前当差,不敢掉以轻心,倒让夫人见笑。”

“说起来也是殿下冷肃,唬得大家不敢放肆。不过陶姑娘是个例外,不必如此。”

阿殷笑的漫不经心,“能有什么例外?”

“女儿家做侍卫,当然与旁人不同。昨儿瞧见殿下扶着姑娘回屋,我算是瞧出来了——”秦姝状若打趣,压低了声音道:“这位殿下,待姑娘可是不同于旁人。”

所以这便是秦姝绕了三次要说的话?

阿殷倒是想探探她的意思,“夫人怕是想多了,无非侍卫下属,哪有不同。”

“自然有。陶姑娘容貌出众,气度也跟京城里其他闺秀不同。早年先夫与殿下交好,曾说过殿下眼光甚高,寻常女子难入法眼。陶姑娘行事性情独树一帜,兴许反倒能入了眼。”桌边除了伺候她的丫鬟,便再无旁人,妇人爱捕风捉影的天性使然,秦姝低头笑了笑,语气态度皆显得亲近自然,“殿下的神姿卓然,声名在外,也不知是多少闺秀的梦里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姑娘难道不觉得,这算是大福气?”

阿殷没想到她想说的是这个,不由诧然。

若是寻常亲近的人,对她这般年纪的姑娘打趣也不算什么,可阿殷跟她并不相熟,这难免突兀。

“夫人说笑了,阿殷身为侍卫,只知尽忠职守。殿□□恤下属,也容不得无端揣测。”她的语气比之秦姝的暧昧,简直算是严肃。

秦姝却是娇笑两声,打量着阿殷的神色,余光却时刻注意着定王——

比起阿殷来,秦姝已经在公府做了数年的儿媳,婆婆是当今孟皇后的亲姐姐,妯娌也是出身名门,在这般府邸中打滚,察言观色的功夫便练得极好。况崔忱是个直率任性之人,当年看上了秦姝,便将门第不高的她娶进门;因与定王自□□厚,便在父兄皆帮扶太子的时候,执意追随定王。他是府中嫡子,自然无所畏惧,只是为难了秦姝,在婆母妯娌的夹缝里度日,又不肯被人看轻,每日在这些微末小事上留心细辨,虽不算炉火纯青,却也是常人难及的。

如今观察阿殷神色,再留意静王动静,心中更是洞然。

姑娘便罢了,虽是肃容纠正,到底也能窥见一丝心事。最明显的是定王,昨日找了美人喝酒,深夜送她回屋,今晚虽是目不斜视之态,却在她有意跟阿殷笑谈的时候,忍不住瞥来目光。不管他是好奇还是防备,对于秦姝都不要紧,重要的事,他记挂着阿殷。

这就够了。

男子已然有情,姑娘才初初萌生朦胧情意,这般状态,正好便宜她行事。

确认了这一层,秦姝便安分了许多,直至晚饭结束,都不曾多说什么。

外头军士散去,冯远道受命裴雷湛出去,定王故意缓了两步,待阿殷跟上来时,侧头觑她。

此时天已经黑了,两侧的灯笼晕黄朦胧,在雪中映出柔光。

他打量阿殷脸色,问得一本正经,“酒醒了?”然而眼底语尾,到底藏了些许揶揄。

阿殷可不敢在此时跟他打趣,极力压住心底尴尬,面不更色的道:“卑职昨夜喝多了糊涂,也不知是否搅扰了殿下。今日又因此偷懒,恳请殿下见谅。”

“搅扰?”定王咀嚼着两个字,看她神色如常,未有异色,方才的揶揄渐渐淡去。

昨夜扶她回屋,她倒是睡得踏实甜香,却苦了他,平白多泡了两次冷水澡,直至后半夜才昏沉入睡。而她睡了一宿,却是将什么都忘了,醉得那般糊涂!

定王唇角抿了下去,“并没有。”

阿殷悻悻的垂头,没敢多话。

*

从这客栈到都护府,不过两三天的路程,有雷湛带人护送开刀,路上走得更是顺畅。

都护府在北庭最繁华的城池——巩昌。

定王一行进城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大都护隋彦带着隋铁衣和留守城内的次子亲自来接,先将定王迎入都护府中叙话,余下的人要安排在隔壁的一处宅邸。

阿殷自那日晚饭回去后便来了月事,她自幼习武,经脉活络,每回月事都格外顺畅,几乎不曾有半点痛楚。是以当了半年的侍卫,最要紧的几次剿匪大战又避过这个,便从未出过纰漏。这回大抵是不适应北地冬日天寒,加上这一路寒风疾劲深雪覆盖,初来月事的那晚腹中便是隐隐作痛。

她顺畅了多年,自认身体强健,也未将此事太放在心上,次日骑马行了半个时辰后发觉不妙,忙找个由头躲在了马车里。

饶是如此,深雪中两日颠簸也叫初来乍到的她难以承受。屋漏偏逢连夜雨,身子稍露弱象,便又添了点水土不服的症候,着实折磨人。

此时阿殷裹紧貂裘下了马车,却还是觉得小腹空洞洞的难受,面色微微泛白。

定王见惯了她面色红润的昂扬姿态,瞧见那稍显憔悴的面容时,只当她是路途颠簸所致,便命她先去歇息,不必跟在身边。

阿殷如蒙大赦,听从管事安排,先到住处歇下。

第34章 12.29

北庭大都护隋彦是定王的舅舅,两个儿子隋谋、隋诚及长女隋铁衣也都随父戍边。

这都护府建成百余年,几经战火,每回被毁重建时都会留些痕迹,连带着隔壁安排贵客居住的府邸都带了沧桑意味。

阿殷跟着管事往里走,墙角道旁,偶尔会有烧得漆黑、血渍渗透的巨石横梁、残垣断壁,拿低矮的木栅栏围起来。

秦姝走在前面,昏暗的天光里大抵觉得害怕,问那管事,“这些是做什么的?瞧着有些瘆人。”

管事肃容道:“边疆一旦起战火,敌军破关而入时,最先遭殃的就是这巩昌城。都护府和这府邸里都有这些遗物,为的是时刻警醒。不过夫人放心,女眷都住在后院,不会有这些遗物。”

阿殷闻言肃然,不自觉的挺直了脊背。绕过游廊甬道,走了有半柱香的功夫,才经一处海棠洞门进了后宅。

如今冬日万物萧条,高高低低的花树松柏都失了颜色,被深雪掩盖。

阿殷被安排跟秦姝住在琪芳院,秦姝带着丫鬟进了正屋,她在东厢房暂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