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恶!她是侍卫,又不是通房丫鬟,他说亲就亲了?迟早要把账算回来!

阿殷暗恨,拉起锦被遮住半张脸,将定王的面孔驱出脑海。

此时的定王,却坐在浮满冰块的浴桶中,眼前脑海,全是如画的眉目,和被偷亲后愣怔懵然的表情。

*

阿殷次日如常往定王那边去上值,到得门口,才见外头站了数名军士。

定王竟然也在院里站着,穿了身黑光铠,头戴盔帽,腰悬长剑,因为生得高大挺拔,便格外威仪。此时的他格外严肃,面上半点表情都无,正稍稍俯身同如松说话。四岁的孩子精神奕奕,穿戴得格外精神,仰头望着定王,不住点头。而在两人身后,则是同样披挂整齐的冯远道和夏柯。

这大清早的,是要做什么?要去打仗也不必带上孩子啊。

难道是要去请崔忱的衣冠冢了?只是怎么不见秦姝?

阿殷大步上前,冲定王抱拳行礼,脸上也是同样严肃的表情,“卑职参见殿下!”

定王起身,肩宽腰瘦,被那铠甲一衬,愈见雄姿英发。他看一眼阿殷,像是全然忘记了昨晚的突兀行径,眼中几乎没有波澜,“我带如松去墨城,路途遥远,你歇在这里。”见外头军士来报说马已备齐,便牵着如松抬步往外走。

五六位军士呼啦啦的跟过去,不过片刻,就只剩阿殷独自站在那里。

她满心以为定王既然路途遥远的带了秦姝来到北庭,便是要她亲自过去请崔忱回京。谁知道此时突然出行,却只带了个四岁的如松?秦姝都还没梳洗完呢,阿殷出门的时候还看见她的丫鬟出来泼洗脸的残水,想必秦姝并不知道定王这里的动静。

想想昨晚“如松呕吐”的峰回路转,阿殷觉得,必定是秦姝做什么事惹得定王生气。

只是定王也太能迁怒,既不通知秦姝,也不通知她,叫她今早白跑一趟。

自从成为都督府的侍卫,阿殷做事便是勤勤恳恳,即便偶尔定王宽大体恤叫她休息几日,也是提早一两天过去上值。说不上形影不离,但只要是她上值时,定王出行总会点她随行,今日来这么一出,着实叫人心里不舒服。难道是为昨晚的一时兴起,定王自觉不妥,决定要远着她了?这可怎么行!

闷头丧气的回到琪芳院,阿殷胡思乱想了好半天,没理出个头尾,索性去找隋铁衣。

这位女将军风姿飒然、胸怀宽大,阿殷见着她的时候,便觉开朗许多。同她相处半日后,更是豁然开朗,将今晨的纠结揣测抛在脑后。

是夜人定时,前往墨城的人马才回来,定王带着如松去了隋彦处,只有冯远道和夏柯率先回来歇息,却都是脸上冻得发青。

彼时阿殷才辞别隋铁衣回来,路上碰见两个人瑟瑟发抖的模样,难免意外,“原来你们也会怕冷?”

“亏得你没去。”夏柯搓着双手,脑袋缩在衣领里,说话都像是在打颤,“原以为巩昌够冷了,谁知道墨城简直就是冰天雪地。尤其中间那六里长的峡谷,又要翻一座山,那风冰刀子似的直往铠甲钻,披毛毡都未必挡得住,能冻死人!我手脚都麻木了,得赶紧拿热水泡泡。”

阿殷听他描述,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旁边冯远道是曾经历过的,即便也冻得面色发青,却不像夏柯似的,只朝阿殷道:“殿下明日就要启程回凤翔,你收拾好东西,免得到时慌乱。对了——崔将军是定王的心病,他这些日子恐怕心绪不佳,做事多留心。”

“记着了。”阿殷点头。

*

次日果然启程回凤翔,比来时仓促许多。

阿殷观察定王神色,也觉其格外严肃,自然不敢拿儿女心思来搅扰,抛了诸般杂念,只做个尽职的侍卫。

回程的速度比来时快了两倍,若遇见难行的路,定王便抱着如松骑马,命马车夫紧紧跟上,倒把里头的秦姝颠得七荤八素。

五日之后,凤翔城已遥遥在望。

定王却未入城,弃了官道绕城南下,天擦黑时抵达一处小镇,却未去客栈,而是进了处庄园。

这庄园在小镇东南,不算太起眼,门口有两位老仆迎候,接了定王的马,便引众人入内。

阿殷是随身侍卫,亦将马匹交给老仆,同冯远道、夏柯一道,脚步匆匆的随定王入内。转过两排飞檐翘角的屋宇,隔着片极大的空地,对面抱厦里有人迎出来,却是多日未见的常荀。他已然换了身行头,换下平常光鲜贵丽的锦衣缎衫,只穿件灰布长袍,见着定王,便带魏清等人上前跪迎,“殿下,末将恭候多时。”

“打探的消息如何?”

常荀请定王入屋内,冯远道和魏清带着阿殷、夏柯把守在屋门口,不许旁人靠近。

这庄园到底比不上都督府,隔音不够,里头说话的时候,外头就能隐约听到。闲杂人都被拦在两三百步之外,阿殷站在门口,留神守卫的间隙里,便不可避免的听到定王和常荀的谈话。

即便内容是推测预料到了的,等真听见详细时,阿殷却还是惊讶——

常荀在定王走后便潜伏在此处,暗里留心眉岭的动静。那边的匪寨原本逃遁一空,待定王离开时,却陆陆续续有山匪回来,起初只是些不起眼的毛头小山匪,常荀按兵不动并未打草惊蛇,待得半月一过,暗里就有些匪寨中主事的回去,而其中有个人,竟是判流放后在烟瘴之地“身亡”的石雄!

阿殷并不知这石雄是何人,听常荀和定王说了半天,才闹明白他的身份。

当年景兴皇帝在位时,曾有过一位十分倚重的将领,名叫石盛。这位草莽出身的将军也算是个英雄,从普通的士兵做起,在西境十数年,积累军功无数,只是无人提拔,郁郁不得志。后来景兴皇帝不知怎么发现了他,加以重用,石盛也是当时排得上号的名将,对景兴皇帝更是忠心不二。

后来景兴皇帝禅位给当今的永初帝,虽则皇位顺畅交接,石盛却藏有怨意。

平常倒也罢了,这位大将军功高之后难免自傲,爱喝点酒。喝多了管不住嘴,便妄议朝政,数次对人说当今皇上登基,是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逼宫,景兴皇帝是为顾全大局才禅让皇位,以保天下黎明百姓。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传到永初帝的耳朵里,自然惹得龙颜震怒,于是翻出许多石盛的旧账,将其斩首。其膝下满十三岁的儿子,全部流放东南烟瘴之地。

石雄便是石盛的次子,据说当年流放后挨不住瘴疠,重病身亡。

谁知道,如今他却摇身成了山匪,藏身在北地的匪寨中?

除了石雄,常荀还报了两三个名字,皆与景兴皇帝有关。这么多景兴旧人藏在凤翔,姜玳又宁可舍了周纲、周冲两处大匪窝、拼着自己被处置,也要力保眉岭不被注意,后头的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定王听罢常荀之言,语声愈来愈沉,愈来愈冷。

末了,常荀问他将如何应对,定王便道:“前几日在北庭收到急信,父皇已派遣左武卫大将军樊胜暗中前来凤翔,届时与我会和,共决此事。眉岭藏奸已有铁证,切莫打草惊蛇,只盯紧即可。”

“樊胜可是皇上的心腹!”常荀讶然,“皇上是从哪里听的消息,竟会派他前来。“

“我虽请先生向皇上进言,却拿捏了分寸,火候不够。父皇如此重视,恐怕——”他声音压低,道:“是高元骁所为。”

“高相不是与东宫走得挺近?”

“高元骁与高相不同,可以审慎用之。”

常荀默了半天,才道:“也是,若非皇上青睐的高元骁进言,皇上也未必就会信了殿下。”

两人商议完毕,便各自歇息。因此前高元骁回京时带走了一半侍卫,常荀又分了些人手在眉岭盯梢,此时定王身边也只剩十名侍卫,加上左右两位典军,共十二人。此处比不得都督府防备森严,夜间更要加紧巡逻,便分了各自职责,魏清和冯远道各带四人在外围轮班巡逻,剩下阿殷和夏柯,轮流在定王宿处值守。

——这庄园后院里安排了秦姝母子,因雇了当地几名壮汉看守,又在夜间巡逻范围之内,倒也无妨。

冬日天寒地冻,在屋外吹着寒风站半天能把人冻死。定王自非苛待下属之人,便命值夜的人到屋内,以免夜里受寒耽误事情。这屋子建得深,他寻常起居都在内室,议事又在西边宽敞的侧间,东边空置着,侍卫在此值夜,哪怕是开个窗户,也两不相扰,

这晚阿殷如常上值,进屋后呵手才关上屋门,就见定王站在里面,像是在等她。

这几日事多,两人还不曾单独说过话,阿殷见其眼神,心头一跳,抱拳问候:“殿下。”

第36章 12.31

屋内笼着暖热的火盆,定王脱了外头的厚罩衣,换了件玄色长衫。白日的严肃威仪在此时全然收敛,他状若随意,问道:“后院一切无恙?”

“一切无恙,请殿下放心。”阿殷道。

后院里住着秦姝和如松母子,秦姝倒不算什么,如松却只是个孩子,自需精心照料。定王自离了北庭,便叫阿殷每日往如松那里去两回,看他身子如何是否有不悦,像是怕孩子出事似的。好在秦姝虽然风寒未愈依旧卧病,如松那里还活蹦乱跳的没什么差池。更要紧的是,在母子二人的院落之外,隐蔽处还囚着个要紧的人物——薛姬。

自定王将她从百里春请到都督府,薛姬就再没能回去。

原先百里春的女老板还曾打着姜玳等官员的名义探问过,常荀使些银两打发走,待得姜玳等人失势后,女老板便再也没有出现。及至定王前往北庭,常荀便将薛姬带走,囚在此处。这女人的来头像是不小,来日回到京城,恐怕还能有大用处。

阿殷晚间亦住在后院,常荀便叫她早晚去那边瞧着些,加层防备。

定王听罢颔首,又问几件关于如松的琐碎事,阿殷如实回答,见定王是要倒茶喝的样子,忙过去代其劳。

倒好茶双手奉上,阿殷回过神就见定王不知何时到了身后,站姿位置皆十分熟悉。

阿殷一愣,就听定王问道:“巩昌的那晚,可还记得?”

他的声音低沉醇厚,如春雷撞进阿殷的耳朵里。

她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哪晚。刻意摆出姿态唤起记忆,无非是提醒那个贸然出现的亲吻罢了。

阿殷定定神,行礼道:“还请殿下明示。”

“我亲你那晚。”定王直言不讳。

“那晚殿下从大都护处回来时已经喝多了——”阿殷尽力让声音不起波澜。

“不,没喝多。”定王却打断了她,从阿殷掌心接过茶杯搁在桌上,徐徐道:“我是认真的。”

阿殷被这直白的话震懵了。

自认识定王以来,她听他说过许多话,哪怕是下杀伐之令、议诡谲之事,那些话都不及这句让她震撼。不止为了言辞,更为其态度——高贵冷肃的王爷,令行禁止的杀神,他向来都带着久居高位的威仪态度,而今却是面色和缓,语气如春,仿佛是极认真的解释,与平常判若两人。更可怕的是,他居然说他是认真的?

她双唇微张,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

只是与他目光相交,对面深邃清炯的眼神中像是渐渐燃起火焰,令阿殷不自觉的面上发热。

“殿下…”

定王俯身靠得更近些,低声道:“你意如何?”

咫尺距离,他的胸膛近在眼前,熟悉的气息压过来,叫人心慌意乱,也叫阿殷霎时想起许多记忆——铜瓦山下假扮夫妻环住他的腰拥抱,旅途客栈里雪夜喝酒,她醉后抱着他的手臂,甚至靠在他怀中,以及那个叫她心猿意马、思绪难平的亲吻。这些举止对姑娘家来说着实越矩,她却在当时没有深想的做了。大抵内心深处,也是忍不住想要靠近,才会寻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个男人无人可及,无疑对她有着强大的吸引,让她在不自觉中退让,毫无察觉的陷入。

然而他将来会是皇帝,或许还会有三宫六院,妃嫔无数。他会居于至高的帝位杀伐决断,威仪不可侵犯,那时的他,必定与今晚泄露的些许柔情不同。

他这“认真”能持续多久,阿殷着实不知道。

阿殷努力克制着狂跳的心,压下隐然的欢欣羞窘,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回答,“卑职敬重殿下,决意跟随守卫,从无二心。殿下若有差遣,卑职也会尽心竭力。只是这事,”她握紧双拳驱走芜杂的念头,沉声道:“殿下或许觉得一时新鲜,才会有此念头。卑职却清楚自己的分量,绝不敢存非分之想,能跟随殿下左右已是卑职之幸,绝不敢再求其他。”

她在理智驱使之下说得义正言辞,然而脸上却还是控制不住的泛红,像是有炉火在旁边烤。

半天没等到定王的回答,他锁在她脸上的目光却叫她心慌意乱,于是阿殷拱手就想转身,“卑职该值守了。”

“陶殷。”定王却伸臂拦住她的去路,嘴角不知何时浮起笑意,瞧着她通红的面颊和羞窘之态。

相识以来,她向来都是姿态昂扬,笑容明朗,只在那晚醉酒后才露出些娇憨情态。定王是庶出,知道这身份的难处,更何况她还是郡主府的庶女,自然比别人更艰难,也比别人更懂事、更有志气,有时候看其举止,竟跟十七八岁的人相似。十五岁的少女像是挺拔的青松,难得今晚露出羞窘情态,定王瞧着她的面容,头一次发现姑娘家羞涩起来,竟是如此动人心魂。

他凑得更近,“那也是在我身边值守,你还想去哪里?”

他的语气固然一本正经,话里的意思却可恶,阿殷回头,分明从他眼中看到戏谑与促狭。

她从不曾被人这样瞧过,更没想到定王那么严肃威仪的人,竟会流露这种神情。招架不住的羞窘被转为薄怒,她杏眼圆睁,自认为极具气势的肃然道:“殿下,卑职尽心竭力守卫左右,只是想忠于职守,尽侍卫的本分。卑职当初投靠殿下,也并非有其他图谋,殿下一时兴起的盛意卑职愧不敢受,还请殿下能体谅。”

说罢,转身便往窗边走,忽觉背后似有动静,知是定王偷袭,连忙斜身躲开。

未及她再度开口,定王却不知使了什么身法,忽然就闪到她面前,猝不及防的又亲向脸庞。

阿殷目下还只是个兢兢业业的侍卫,对这位杀神心存敬畏行事谨慎,自然不敢还手,往后躲时不及他来得势猛,被亲了个结结实实。兴许是头一回偷亲姑娘,他的力道失了分寸,唇落在阿殷脸颊,坚硬的轮廓却也将阿殷侧脸撞得隐隐发疼。

这横冲直撞,偷袭耍横,哪是王爷做派!

阿殷羞而为恼,更不肯平白被他占了便宜,抬掌便推向定王胸前。

定王应变极快,侧身躲开袭击,继而故意欺身向前。

两人相距极近,变招也快。阿殷身形灵活,使个花招引开定王目光,不进反退,仗着身材稍矮,自他腋下疾撤,而后侧跃数步,站在窗边拱手,“殿下,冒犯了。”

定王没有再追,饶有兴味的瞧着窗边修长身影,“我亲过你,你就是我的人。陶殷——”他恢复了惯常的端然姿态,只是目光依旧灼灼,“来日方长,你会改变心意的。不,应该说,你会看清心意。”说罢,竟自冲她笑了下,继而抬步往内室走去。

那背影高大挺拔,一如往常。经过灯台边,他挥手熄了灯烛,继而从里面取了件大氅扔给阿殷。

“夜间风寒,别着凉。”

阿殷将那大氅抱个满怀,低头一瞧,却是女子的样式,她也不曾见过。

方才没躲过偷袭亲吻,被定王轻易得手,着实丢脸面,即便后来从他手下安然撤离,到底没能扳回来。她不能冲回去跟定王再试身手,只好扬声赌气道:“卑职不会!”到底还是记挂着身上职责,将那大氅披了,依旧去窗边守值。

——围剿眉岭的事恐怕在等到樊胜之后就会开始,这些日子定王出入忙碌,也曾往眉岭去过几次,着实劳累。阿殷即便恼怒他这突如其来的不正经,却也不会因此耽搁头等大事。

仗着白日里多睡了几个时辰养过精神,她手握弯刀,专心值守。

*

樊胜抵达西洲的时候,已是腊月初五了。

他此行隐秘,并未惊动官府,只派个随行之人去凤翔城给常茂打个招呼,却不许常茂走露风声。

随即,樊胜带着身边十名挑出来的随行将士,按着约定到庄园里来拜见定王。

樊胜四十来岁的年纪,出身世家,自幼习武,十八岁进了北苑禁军,而后按部就班的升迁,后来被永初帝引为心腹,便领了左武卫大将军之职,极得信重。两下里相见完毕,便入抱厦议事。

常荀这边已将地形探明,将寨中底细也摸了个四五成,详细说罢,樊胜甚是赞赏。而后他转达皇帝圣意,说定王英果善察,懂得事权从急,皇上称赞有加,厚赏了谨妃娘娘。随即将随身印信等物取出,说了永初帝的安排,继而由定王安排常荀、冯远道和魏清三路分头去调兵。

阿殷暂时免了值守的任务,跟着冯远道前往虎关,点选精兵五十。由夏青和夏铮父子以巡查为由亲自带过来。

自上月别后,阿殷将如意托付给夏铮,如今重逢自是亲近些。回来的路上无意间说起南郡,夏铮说起幼时调皮捣蛋的事来绘声绘色,惹得阿殷笑个不止,到了庄园外的时候,唇角还挂着笑意,笑话夏铮幼时的顽劣。

正巧定王带着常荀出门,瞧见她春风满面的跟夏铮说话,目光不由一顿。

这头阿殷见着定王,哪敢胡闹轻率,当即正色下马,同冯远道一起复命。定王当时没说什么,及至晚间议事后阿殷跟着他回住处,他才斜睨阿殷,道:“跟夏铮谈笑风生,看见我就冷脸,我是老虎能吃了你?”

他当然不会吃了她,但万一行事不慎叫老虎发威,阿殷可招架不住——这位爷志在皇位,虽然还未曾明显表露,但行事果决,极少偏袒护私。阿殷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能得赦免,行事自然不敢越雷池半步。恭敬严肃的在他手下办事,这难道也有错了?

这些话不能辩白,阿殷陪着笑,忙解释道:“殿下威仪尊贵,卑职一向敬重,所以不敢嬉笑轻率,请殿下明察。”

“哼。”定王轻嗤,进屋关上门,“回去吧。”

阿殷在外头抱拳行个礼,这才离去。

*

到得腊月十四,诸事齐备。

西洲各处都已渐渐进入年节的氛围,小镇上杀猪宰羊,集市热闹似一日。眉岭的匪寨里,土匪们等了许久见没什么动静,听说常茂初为刺史忙着理清案头事务无暇去理会匪寨,而定王据说已从北庭回了京城,剿匪的事情早已偃旗息鼓。如此平安无事,土匪们少了顾忌,人也渐渐回来,开始置办年货。

定王和樊胜筹备了许久,便择了腊月十五月明之夜动手。

此次剿匪不同往常,景兴帝既已知道眉岭屠十九的寨中藏着什么,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给樊胜的权力更大,各处精兵选出来,无声无息的从四面八方围拢,共有两千人之多。除了这些精兵,樊胜老将横刀一马当先,定王铠甲俱全威严压阵,此外常荀、冯远道、魏清和樊胜带的四位小将皆可带兵,从西洲征调的三位都尉也都各领一支,如此阵势,直将匪寨围入铜墙铁壁。

比起铜瓦山,这眉岭地形的险峻稍有不及,此前各处要紧地方都已安排了人手,待得号角声响,两千将士便齐声呐喊,举刀围向匪寨。这么多人来往,到底不会无声无息,匪寨里似已察觉动静,倒没有猝不及防之态,两处呐喊交杂在一起,声欲震耳。

阿殷此夜并未单独行事,只跟在定王身后,穿一副轻甲在身,纵马执刀,冲入匪寨后直往土匪要害攻击——

按着定王的命令,眉岭的土匪能活捉就活捉,即便是个小喽啰,擒回去审问刨东西,也能比死了的管用。

两千精兵由十多位将领带头,自非土匪所能抵挡,通明的火把渐渐聚拢,被砍伤的土匪拿铁链捆在一处,或是哀声嚎痛,或是奋起反抗,寨里乱成一团。

阿殷虽已当了半年多侍卫,跟着围剿过刘挞、周纲的匪窝,却还未这般冲入人群厮杀过。

锋锐的弯刀抹过人的膝盖肩头,指向的全是关节穴道等要害,温热的血飞溅出来,染透衣衫。纵然这些伤都不会致人毙命,然而那四溅的鲜血还是令人心惊,她虽是死过一回,到底从未经历过这般围杀,手背上沾了别人的血,黏腻得难受。然而此等境况,只能勇往直前,不可有半点退缩动摇,她咬紧牙关,硬着心肠挥洒,胳膊却在微微发抖。

混战中马腿被土匪砍断,阿殷没了坐骑,腾身跃起,借着寨中房屋地势,腾挪辗转。

抬头看,定王铠甲之外披了件墨黑色的战袍,夜风里袍角烈烈,如山岳挺立,出手果断迅捷,重剑过处,土匪立即匍匐在地,痛嚎挣扎。血光在月色下格外鲜明,这场围剿几乎是碾压之势,除了山势地形难攻克外,余下的并不算太费功夫。

阿殷手中弯刀稍驻,猛然想起那些关于墨城之战的传闻。

从东襄人手中夺回城池时,据说死了两三万名士兵,斩敌四五万人。那个时候,定王也是这般手起刀落,直取人性命么?

阿殷记得那晚深雪喝酒,她曾问过定王杀那么多人会不会迟疑,定王笃定的说不——那些人都是军士,既然执刀而来,便是将生死都放在战场。执刀的将士沙场厮杀,是为手无寸铁的百姓能安居,生或死全凭本事,无需犹豫。

那么这些土匪呢?

若不及时清剿,待前世的事重演,就该是兵变后的浴血厮杀了,彼时不止军士厮杀丧命,更会有百姓无辜受难。

阿殷再不迟疑,提刀飞身。

这场围杀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匪寨中但凡能搜捕出来的,或死或伤,全都被军士清点记下。

那个叫石雄的人虽极力反抗,却哪能拼得过定王和樊胜等人?此时两肩被刺穿,拿铁索紧紧捆住,单独被几位都尉率军围住。除却石雄,另几位常荀提过的人也都被揪了出来,只是翻遍匪寨,却全无屠十九的踪影。

当场拷问几位山匪,才知道屠十九藏匿后不曾轻易现身,只说半年后若无动静再回来,此时却不知身在何处。

定王和樊胜也晓得这个道理——屠十九是一寨之首,且寨中藏着景兴余孽,自然更为警惕。不等风波全然平息,铁定不会轻易现身。不过樊胜显然也不能平白拖着等他回来,如今既已捕获这些人,想要摸出屠十九等人的底细,却也非太难的事。回头对擒获的土匪,尤其是石雄等人严加审问,不愁画不出屠十九的相貌,届时顺蔓摸瓜,总能有解决之策。

此役全胜而归,擒获土匪三百余名,悉数带往就近的折冲府审问。

百姓直至次日才听说官兵突袭眉岭匪寨,将西洲最后一窝土匪铲除干净,自是拍手称快,称颂不止。

整整三日之后,对土匪的审讯才算全部完成。樊胜身负皇命而来,自然不止捉几个土匪这么简单,将石雄等几个要紧的人审讯掏净后交由定王带回京城交给皇上,他却还留在西洲,查访漏网之人。

这些都是永初帝旨意安排,定王也不插手,腊月二十那日,启程回京。

阿殷临行前将如意带上,想到京中父兄,竟自生出归心。这一路晓行夜宿,定王特地选了折冲府中几名悍将带些军士随护送,倒是无甚差池。只是腊月底下了场雪影响行路,紧赶慢赶,终于在腊月三十的晌午抵达京城外。

石雄等人早已在半路被皇上派来的队伍暗中接走,此时回城,也只定王带着常荀和随身侍卫而已。

一年时间晃过,阿殷竟还记得当初随定王离开京城时的情形。而今久游归来,巍峨城阙肃穆庄重,为年节奔忙的百姓商贩来往劳碌,街市上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已然早早挂起了红灯笼。两侧扑鼻的饭菜香气随风而来,是久违的热闹繁华市肆味道。一切仿佛都还是旧时模样,她却已不是离开时卑微无力的郡主府庶女。

阿殷站在朱雀长街,极远处皇城钟楼隐约在望,她握紧了马缰,勾出个笑容。

“先回府去,初五之后,来我府上。”定王恢复了往常的端贵威仪,侧头瞧着她,“届时,我会给你个职位。”

这个职位就是正式有品级的位子了,与她在都督府中临时的侍卫身份迥异。虽然不会太高,但对于十六岁的阿殷而言,能得到这么个职位,却是极有意义的。

从此之后,她便是定王府的人了,不管将来会否长留定王府中,定王府侍卫却会作为最初的烙印伴随她一生,荣辱沉浮,都跟这位殿下密切相连。而这一路往来,曾共同深入险境,也曾雪夜把酒,谈说往事,阿殷对定王的敬重早已深植于心,只要定王不舍弃她,哪怕他将来未必当皇帝,她也愿忠心跟随。

阿殷抱拳望着定王,目光明亮逼人,“卑职遵命!说罢便带着如意拨马告辞,心中隐约生出激动——

虽然那座郡主府并非她喜欢的归处,但那里有父亲和兄长在等她,有久别的乳母在盼望她。还有那个该上刑场的临阳郡主,在等着她清算旧账。

第37章 1.1

即将入春,腊月底的天气也日渐和暖,照在人身上,依稀能嗅出春天的气息。

阿殷同如意每人背个小包裹,穿街走巷抵达府门口时,青石铺就的路面已扫得纤尘不染。门口两座怒狮威风凛凛,后面家仆踩着木梯,正在悬挂八角彩灯。见得阿殷回来,门房的老仆惊喜交加,立时迎过来,接了阿殷和如意的马,还未来得及派人去向内报喜,阿殷已经拉着如意匆匆进门。

满目喜庆氛围自然也感染了阿殷,绕过影壁后脚步匆匆,先往陶靖的书房扑去。

陶靖果然在书房里,正跟陶秉兰在架上寻书。

书房的门半开,后晌的和暖阳光斜斜照进去,他穿件墨色长袍,因身材魁梧,背后看着格外磊落。

听见院里的脚步声时,他回头而望,便见阿殷身如脱兔,步履如飞。

“父亲,我回来了!”阿殷扑入书房,朝陶秉兰朗然而笑,“哥。”

陶靖显然觉得意外,随即便是欣喜,“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将阿殷上下打量一遍,见其风尘仆仆,英姿飒然,似乎比十月离别时长高了些,又瘦了些,心中百味陈杂,“这一路可还顺利?没做什么事惹殿下不快吧?”

“怎么会!殿下刚才还说,叫我过了初五去他府上,会给我个职位。”阿殷双手接过陶秉兰递来的热茶,捧在手里喝了两口,道:“原以为雪后不好行路,恐怕赶不到除夕,到底还是赶回来了。殿下带人先入宫复命,放我回家歇息。父亲一切都好吧?”

“都好。”陶靖含笑。

阿殷看向陶秉兰,他也一笑道:“京城中安居能有什么事,倒是你,父亲说你曾跟着定王殿下剿匪,还活捉了个土匪头子,听得我心有余悸。后来还说你要去北庭、去墨城,那都是苦寒之地,多少男子都不敢去的地方,父亲担心坏了。”

一年时间的分别相隔,从陶靖家书中得知阿殷成为侍卫还在剿匪时,他可是悬心了许多个日夜。再怎么故作淡漠,对同胎妹妹的挂念担忧都还隐藏不住。

“北庭很有意思的。”阿殷叫如意进来,搁下包裹摊开给他们看,“这些都是我在巩昌城里买的,那边的匕首和弯刀比京城的还要精致,也便宜。有京城里极少见到的风崖石和水沉石,回头可以做个砚台用。马鞭皮革,风土人情,都与这边不同,叫人大开眼界。要不是路途遥远,真想买上半车厢,回来慢慢玩。”

陶秉兰闻言失笑,“你这又不是出去游玩,怎么还买这些东西,千里迢迢背回来,也不怕沉。”

阿殷只笑不答,对面陶靖便道:“她出去这半年倒是长进不少。那边情形如何?”

“殿下去墨城请回了崔将军的衣冠冢,回到西洲又剿了眉岭的土匪,只是屠十九不知所踪,还在追查。”阿殷没敢提樊胜等人,这也不是细说要事的时候,抓过水壶又斟茶饮尽,“今儿天还没亮就起来赶路,一路上水都没喝半口。如意比我还惨,没骑过快马,恐怕颠得骨架都要散了,快回去歇着吧。对了——”她又拿出封信递给陶靖,“这是夏都尉托我转达的。”

陶靖自接了信拆开看,阿殷便将一路见闻讲给陶秉兰,听得陶秉兰都有些动心了,笑如芝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常年待在京城里,倒不及你远游北地,见多识广。明年求得父亲允准,也该出去走走。”

三个人说了好半天的话,外面日头渐渐倾斜,陶秉兰才道:“母亲必定知道你已回来了,多耽搁下去难免惹出口舌,先去那边看看,你再回去歇着换身衣裳。今晚除夕,不能这样风尘仆仆。”

阿殷也觉天色渐晚,便在父兄的陪伴下,前往临阳郡主的住处明玉堂。

整个府邸皆浸在年节的喜庆当中,游廊下挂满精致的灯笼,朗柱窗上贴了春联窗花,精致现眼。因临阳郡主自恃身份性好铺张,冬日凋敝的树枝上也扎了彩花装饰,尤觉华贵。

临阳郡主已得了家仆报来的消息,这会儿端坐堂上,瞧见阿殷跟在陶靖和陶秉兰身后走来,眼底便聚起阴云。

阿殷如今更不惧她,进屋后行礼拜见,中规中矩。

临阳郡主满身绫罗,金银丝线彩绣辉煌,头上整套的赤金头面镶嵌宝石翠玉,一支飞凤步摇斜挑出来,衔着一串少见的粉色珍珠。她双手交叠在膝上,目光将阿殷上下打量,也不叫她起身,皮笑肉不笑的勾起笑容,道:“我以为你攀上了定王,已是荣华满身了,竟也肯来拜我。我且问你,定王在凤翔时对土匪严刑逼供,构陷攀咬你舅舅,说他是勾结匪类、侵吞军资,这些你可知道?如今你舅舅已被革职查办,你居然还有脸来叫我母亲?”

阿殷倒是真不想叫她母亲的,仰起脸来,沉声道:“姜刺史所为,定王早已查得实据,朝廷依律论处,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临阳郡主满面怒色,“你说你舅舅被人构陷,是公平公正!”

“律法公正,阿殷所言有何不妥?”陶靖伸臂将阿殷扶起来,脸色也是冷淡,“郡主久居京城不知外面情形,西洲匪患横生,官匪勾结,不止骗取军资,还收取土匪贿赂,瓜分赃银。这些事都有人证物证,三司会审,皇上亲自裁夺定下的罪名,革职还是皇室念姜侯爷劳苦功高,从轻发落。郡主若有异议,只管向皇上禀报,何必质问阿殷?”

他自归来后,便因姜家的事被临阳郡主闹了几回,如今看她似要刁难阿殷,更没好气。

临阳郡主闻之更怒,“哼,你可真会往外拐胳膊。三司会审,冤狱还少吗?定王构陷兄长,你也有份是不是?”

她又胆量底气指摘朝堂,陶靖却不敢妄议,将阿殷护在身后,道:“只是查明真相。”

“查明真相?难道不是攀龙附凤,想攀上定王的交情,另谋富贵?你们父女二人倒是齐心。不过陶靖你可想明白了,这座府邸是先帝赐给我的郡主府。姜家如何,这府邸便是如何,你这般行径,将来若是姜府受损,你也讨不到好处!”临阳郡主盯着他,眼中不复从前偶尔的情意流露,只缓缓道:“你记清楚,你是我的郡马,是我临阳郡主的丈夫!十多年前咱们就绑在一处,我若有损,你和两个孩子,谁都逃不掉。”

若放在从前,陶靖或许还会忌惮她的狠话,毕竟那时姜家势力如日中天,临阳郡主恃宠而骄,若当真要对两个年弱的孩子和他远在南郡的亲人下手,有孟皇后和姜家撑腰,他未必能够保得住。而今时移世易,儿女已然长成,阿殷更是比他原先所想的要顽强出色许多。皇上削姜家势力之心更是日渐明显,她临阳郡主,早已不是当年只手遮天、为所欲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