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坐在琴后,修长刚毅的手掌放在琴上,倒也不显得突兀。他弹了几个音,没有讲解,直接把一整首《广陵曲》弹了下来。

期间顾翊的下人来了,说顾大学士找他有事,把他叫走了。

只剩下谢荣和顾如意。

谢荣弹完后,问道:“看懂了么?”

顾如意摇摇头,“还是有点不懂…比如方才这里…”

她指着琴谱上一个地方,乌黑长发顺着肩头滑下来,带来幽幽浅香。她的话还没说完,便听前面忽然传来一声质问:“你们在干什么?”

谢荣和顾如意抬头,只见和仪公主和两个宫婢站在院门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

顾如意退开半步,“瑶安…”

严瑶安狠狠地瞪着他们,没想到她居然会看到这一幕。她今日心血来潮来到大学士府,还拿了宫里的御膳点心来跟严瑶安一起品尝,却怎么都想不到她会跟谢荣在一起,而且…而且关系还这么亲密!

她的眼眶慢慢变红,气愤之下口指责道:“你们,你们太过分了!”

说罢从宫婢手里接过檀木食盒狠狠地摔在地上,摔碎了一地的糕点果脯,她转头跑出院子,再也不想看到他们两个人。

顾如意面色着急,虽然不知道她为何发火,但总要解释一下自己跟谢荣的关系。于是不顾谢荣,牵裙追了上去。

“瑶安!”

谢荣一动不动地坐在树下,直到顾翊去而复返,看到只有他一个人,纳闷地问:“如意呢?”

他起身,却没有多做解释,“我先告辞了,展从君,我们改日再聚。”

说罢举步走出院外。

顾翊虽疑惑,却也没多问什么。

*

本以为这事不过是一个小插曲,没想到十日之后,礼部的人和高公公带着圣旨来到定国公府。

国公府上下都很吃惊,不知道这回又是什么事?

阖府的人跪在圣旨面前,高公公清了清嗓子,朗朗念道:“圣谕。定国公府大公子谢荣,字永昌,文通三略,武解六韬,学富五车,骁勇善战…相貌昳丽,仪表堂堂,特赐和仪公主为驸马,与和仪公主乃天造地设。朕心甚慰,择日由礼部主婚…”

后面还说了什么,泰半人却都没有听进去。

直到高公公宣读完圣旨,大家的目光齐齐看向跪在中间的谢荣。他微垂着头,看不清脸上什么表情。

高公公笑眯眯地说:“谢公子,快接旨吧。”

等了一会儿,不见他有任何动静。

高公公脸上的笑有些挂不住。

他叩首,语气坚定地说:“恕臣不能接旨。”

高公公的脸僵了,眉毛也跟着皱起来,“这话是什么意思?谢公子莫非想抗旨不尊?”说最后一句话时,语气已经多了几分严厉。

谢立青和冷氏不知怎么回事,却都担忧地看向儿子。

谢荣端是铁了心,“臣不能…”

“孽障!”老夫人忽地斥道,旋即转头向高公公赔笑,“这孩子不过一时头脑不清,说了些胡话,还望高公公不要见怪…这圣旨您就搁下吧,我自会说服他同意的。”说罢招呼来人,送高公公出府。

高公公离开后,谢立青扶着冷氏从地上站起来,惶惶然问道:“荣儿,这究竟怎么回事?”

谢荣拧眉,想起那天在大学士府和仪公主哭着跑开,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当时什么都没说,更没给予她任何错觉,为何圣上会下这道圣旨?

他定下心神,拿起八仙桌上的圣旨道:“我入宫去见圣上一面。”

老夫人在后头气急败坏地叫他:“你给我回来!”

他仿佛没听到,大步往外走去。

仗刑

宣室殿内,元徽帝端坐在浮金龙纹宝椅上,静静地端详跪在下方的俊朗年轻人。

他是兵部员外郎,前途无量,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往后仕途必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他若是娶了最受宠的和仪公主,无异于给自己手中握了一张更加有利的底牌,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落到他头上,他居然要拒绝?

谢荣在下方跪了小半个时辰,元徽帝始终一言不发。

久得连一旁的高公公都感觉不安。

谢荣的背脊挺得笔直,眼睛静静地看着龙椅下方的一个台阶,一动不动,端是下定了决心,脸上连一丝动摇也无。背后的烈阳投影在他挺拔的身形上,在大殿里打下一个修长的身影,正好停在龙椅下方。

元徽帝终于开口:“和仪是金珍玉贵的公主,哪里配不上你一个员外郎?”

谢荣诚恳道:“是臣配不上公主。”

“朕既然下旨为你们赐婚,便是看中了你,就是觉得你配得上!”元徽帝着实有些动怒,把手中的奏折摔到桌上,虎目怒视着他。

元徽帝这阵子身体不好,大抵是跟废黜平王有关,在床上卧病一段时间,最近才有所好转。

他一愣,却仍旧坚持:“臣有负圣上厚爱,恕臣不能答应这门婚事。”

元徽帝蹙眉,“你当真要拒婚?”

他双手贴地,深深一拜,“当真。”

“好,好得很!”元徽帝狠狠瞪着他,下令让殿外的侍卫把他带下去,“谢荣,你违抗圣意,难道不怕朕要你的命?”

谢荣沉寂片刻,长身屹立,孤寂的身影竟带着几分决然,“若是能让圣上收回赐婚,臣自甘受罚。”顿了顿,又道,“只希望圣上不要迁怒臣的家人,此事是臣一人决定,与他们无关。”

元徽帝冷冷一笑,多说无益,“把他带下去,打五十大板,给朕着实地打!”

原本违抗圣意是要杀头的大罪,更何况是拒绝皇上赐婚,元徽帝若不是看在公主对他有几分情意的份上,担心把他给弄死了,又岂是只打五十大板这么简单?他气得胸膛起伏,久久平静不下来。

前几日和仪哭着跑到御书房,求他为她和谢荣赐婚,他当时震惊之余,第一个反应是拒绝。然而和仪公主为了逼他答应,竟然想到用绝食来威胁,三日之日,她虚弱地昏倒在殿中,他哪里忍心宝贝女儿遭这份罪?虽不满意,却也只好答应下来。毕竟谢荣如今官阶虽低,但是颇有前途,文韬武略,日后必有大作为,把和仪嫁给他,他思想来去总算说服了自己。可是没想到圣旨下去以后,他居然如此不识好歹,当天就跑到宣室殿来拒婚?

元徽帝越想越觉得愤怒,是以才没有让侍卫客气,着着实实地打了五十大板。

这五十板子打下去可不是开玩笑的,即便是身强力壮、怀有武艺的壮年人也承受不住,更何况谢荣这种文质彬彬的人?

可是出乎元徽帝预料,五十板子打下来,他居然还能强撑着站在他面前,屈膝一拜,“请圣上收回成命。”

元徽帝大怒,“再打三十大板!”

侍卫领命,再次把他带下去。

他背上的衣服都被献血浸湿了,却死死咬着牙关,没有发出一声求饶,直到唇边溢出血迹。他喉结一动,硬生生把一口鲜血咽了回去。

板子一下一下落在他背上,就连殿外的公公都不忍心再看。

“啪——”

“啪——”

突然一个身影从大殿后面冲出来,愤怒地出声制止:“住手,都给我住手!”

侍卫没有圣上的命令不敢擅自停下,她就冲上去亲手拦下侍卫手里的板子,“不许打了,我说不许打了你们听见没有?”

侍卫后退两步,跪地行礼:“参见公主…”

严瑶安让人把行刑的侍卫赶下去,她站在谢荣面前,看着他伤痕累累的后背,踯躅犹豫,不知该不该上前。她眼眶含泪,咬着唇瓣问:“你就这么不想娶我?”

宁愿被打成这样,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拒婚么?他为什么不肯娶她,为什么就不能多看她一眼?

谢荣阖上双眼,俊脸苍白,声音嘶哑:“我对公主无意,你嫁给我,只会受委屈…”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楚地表明立场,却是在这样的场合…严瑶安心中一阵苦涩,她蹲在他面前,素手试图抚上他的面容。他就像有感知一样,偏头避开了,她讪讪地站起来,“那你对谁有意?如意么?”

这个问题搁在她心里很久了,这些天她吃不下睡不着,满脑子都是他和如意坐在树下抚琴的场景。她承认自己嫉妒,为什么他对她没有好脸色,却对如意露出那样柔和的表情?

谢荣身子一沉,从长椅上倒下来,他躺在地上,压到了背上的伤口,深深蹙眉,“同她无关。”

说罢不再出声。

严瑶安叫了他两声,他不答应,她还以为他死了,着急地叫太医过来:“你快看看他怎么了!”

太医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再捏捏他的脉搏,告诉严瑶安:“公主放心,他只是昏过去了。”

她这才松一口气。

她是恨他,怨他,但是却不希望他死。

严瑶安向上一看,元徽帝正站在丹陛上方,面无表情地端详殿外的一切。“来人,把他叫醒继续打完三十大板!”

严瑶安屈膝下跪,急急摇头,“父皇,别打了,求您别打他了!”

元徽帝轻轻地哦一声,“他不答应朕的赐婚,朕若是不教训他,如何对得起皇室的颜面?”

她哭着摇头,“他不答应,父皇还能打死他不成?”说着抹了抹眼泪,似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不答应就不答应吧,京城又不是只有他一个青年才俊…”

元徽帝许久没出声,目光落在她身上,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踅身走回殿中。

“来人,把谢员外郎送回家去!”

*

谢荣被送回家时,一身血迹,把冷氏吓得一张脸都白了,差点没晕过去。

冷氏忙让人把他送回屋里,“去请大夫,快去请大夫!”

若是知道他入宫是这种结果,当时她说什么都要拦住他!好端端的入宫,怎么就剩下半条命回来了?谢荣的衣服和肉都黏在一块,给他脱衣服的时候冷氏的手都在颤抖,看着他背上一道道的血痕,冷氏泪眼婆娑,亲手绞干巾子替他擦拭背上的伤痕,“你究竟说了什么,惹得圣上下狠命打你?娶公主就娶公主,有什么不好的?怎么你偏偏要拒绝呢!”

一边说一边哭,“瞧瞧你背上还有一处好地方么?荣儿,你可有考虑过我和你爹的感受?”

谢荣睁开双眼,握住冷氏的另一只手,一字一字艰难道:“是孩儿不孝…”

冷氏心疼他,让他先别说话。

谢荨和谢立青立在一旁,谢荨从未见过大哥这么虚弱的时候,在她的印象里,大哥是能一只手支起一片天的,强大而且可靠。如今她显然被吓到了,一眨不眨地看着谢荣,唇瓣嗫嚅,想开口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很快大夫来了,替他查看了一下伤势,开了一副治愈伤口的药方,还留下一瓶外敷的药膏,内服外用,一日三日,另外还叮嘱:“未来半个月都不要有剧烈活动,忌辛辣刺激食物,吃食以清淡为主。”

冷氏忙记下,让雨清付给大夫诊金,把他送走。

大夫离开后,她小心翼翼地给谢荣上药,丫鬟把煎好的汤药端上来。谢荣半坐在床上,几口喝完,脸色总算不如刚被抬回来时苍白了。“阿娘回去吧,我没事了。”

冷氏一直很想问,“圣上怎么说?”

他敛眸:“这门婚事就作罢了。”

“我见过和仪公主几面,除了性子有些张扬跋扈,却是一位挺好的姑娘,你为何要拒婚?”

他不语。

冷氏又问:“你如今都快二十二了,我和你阿爹尊重你的意见,从未逼过你。只是不知道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他自己也答不上来,却觉得不应该是和仪公主那样的。他如今一心仕途,无心儿女情长,若是身为驸马,仕途上必定会有许多限制,他拒婚的时候没有多想,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不想耽误严瑶安的一生。

他想了下答道:“阿娘再给我一段时间。”

冷氏无可奈何,不忍心打扰他休息,只好把一肚子的话咽回去,“那我们先出去了,你躺着休息一会儿。”

说着与谢立青和谢荨一并出屋,临走前不放心地回头看了一眼。

*

安王府。

谢蓁得知谢荣拒婚,被元徽帝打了一顿的消息后,霍地从罗汉床上坐起来,“怎么回事?哥哥怎么会做这么冲动的事?”

严裕刚从宫里回来,坐在她对面,“他不肯娶瑶安,父皇盛怒,命人打了他八十大板。”

语气平淡,没有丝毫同情。

据说当天严瑶安回去以后哭了很久,至今眼睛都还肿着。

谢蓁着急忙慌地往外走,“我要回去看看。”

严裕拉住他的手,想了想道:“我陪你一起。”

两人一起回定国公府,谢荣的伤势虽然过了两天,但还是很严重,连下床都不能,这两天只能趴在床上养伤。谢蓁到时,他正半坐在床上刚喝完一碗药,丫鬟要给他上药,谢蓁上前道:“让我来吧。”

谢荣本不想让她动手,但是她非要坚持,最后谢荣拗不过她,只好任由她掀起背上的衣服查看伤势。

当谢蓁看到他背上没一处好地方时,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哥哥怎么被打成这样?皇上赐婚不是好事么,你为何要拒绝?”

她原本觉得圣上不会同意严瑶安下嫁他,没想到元徽帝居然下了一道圣旨为他们赐婚,圣上都答应了,他为何不答应?一路上谢蓁都在想这个问题,始终没有想通。

谢荣放下衣服,用拇指抹去她脸上的泪水,“羔羔希望我成亲?”

大部分人都跟谢蓁和冷氏想的一样,认为他不应该拒婚,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宁愿走得路坎坷一些,也不想走到弯路。

她点点头,旋即又摇头,“我希望哥哥…好好的。”

他低头轻笑,“你放心,我很好。”

“胡说,你现在哪里好了?阿娘这几天不知道为你哭了多少次!”她站起来,语气责备,但眼里却流露出担忧。她从安王府带过来很多补品,光灵芝人参就有三五支,她让丫鬟现在就去熬汤,多给谢荣补一补身子。

谢荣愧疚道:“你若是有空,就多劝劝阿娘,让她看开一些。”

谢蓁鼓起脸颊,“她担心你这辈子都娶不上媳妇,一时半会儿怎么能看得开?”

他一愣,旋即无奈地弯起薄唇,“我迟早会娶妻的。”

她闻言眼睛亮了亮,“你是说…你有中意的姑娘了?”

他却不肯回答。

谢蓁问不出来,想给他上完药后再出去,可惜他不肯,把她支了出去。谢蓁走出屋后,看到严裕正站在院外等候,一见到他她就板起脸,朝他重重地哼了一声。

严裕莫名其妙,她哥哥受伤,她为何要同他生气?

他正欲上前,她却指着他脚下说:“不许过来!”

严裕蹙眉,“怎么了?”

她两手叉腰,气鼓鼓地说:“你们把我哥哥打成重伤,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

“…”

同他有什么关系?

严裕上前,耐着性子解释:“那是父皇…”

她牵裙便走,根本不听他解释,“你来之前还说他自作自受,我都听见了!”

严裕是严瑶安的哥哥,他偏心严瑶安是情理之中,可是谢荣是她的哥哥,她看到谢荣重伤在床的样子,难免不会迁怒。

她不知道严瑶安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圣上同意的,这件事他们两个人都受到伤害,谢荣是身体上的,严瑶安是名声上的,两败俱伤。她不能责怪严瑶安错了,只能把一切怒火都撒到严裕身上。

大抵是吃定了他不会跟她生气。

果不其然,谢蓁与父母在厅堂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动身回安王府。

回去的路上严裕一直哄她,还说要给谢荣请京城最好的大夫,保准让他半个月内好起来。

谢蓁这才好受了点。

拒婚这门风波过去没多久,京城的人甚至没工夫议论,就被另一个更震撼的消息给吸引了注意。

大皇子严韫在高阳起兵造反,弑杀了城中大部分官员,攻破了周围的两座城池,如今正打算往临沂和开阳进攻。

拉钩

大皇子的军队势如破竹,以不可抵挡之势迅速攻下了两座城池,速度之快,甚至让元徽帝来不及反应。

严韫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招兵买马,筹备军队,如今他精兵有三千人,除此之外手中还握有二十万兵马。高阳百姓陷入恐慌之中,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久居庙堂的官员一个个既惶恐又震惊,纷纷提议要元徽帝派人出征,立即前往高阳讨伐大皇子。

元徽帝本就身体不适,目下更是被大皇子气得卧床不起,躺在床上大骂“逆子”。

他当初顾念着父子之情,对严韫的惩罚算是轻的,希望他日后能想起出,洗心革面。没想到他还是不了解这几个儿子,严韫的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他却奢望一头狼能改邪归正。如今好了,他被儿子反咬一口,使得整个大靖都陷入慌乱之中。

他咬着牙把太子叫来和骠骑将军叫来,“立即调遣十万兵前往高阳捉拿这个逆贼,无论生死!”

严韬和仲开屈膝跪地,郑重领命:“臣谨遵圣旨!”

高阳,严韫却不知元徽帝的想法,即便知道了,恐怕也会嗤之以鼻。

他认为皇位本该就是属于他的,如今他只不过是夺回自己的东西,有何不对?他的军队刚刚攻下临沂,下一步就是兰陵,迟早有一日要攻入京城,占领皇宫。他野心勃勃,与属下部署周密的计划,准备后日就起兵攻打兰陵。

兰陵是大靖要地,四通八达,极为繁荣,更有数十万军队驻扎此地,若是能拿下这里,便等于成功了一半。严韫非常看重此役,要求手下将士三个月内将这个城镇拿下,谁若成功,日后成就大业,必定封其为护国大将军。

此话一出,众将士皆受鼓舞。

然而兰陵城内,城主高渊和将军李燊抵死守住城门,率军队在城墙设置弓箭巨石,将严韫的军队牢牢防守在胡城池外。短短十日,严韫便损失了好几千兵,他大怒,命众人退兵再作商议。

兰陵城内,百姓都知道大皇子要反了,各个惶恐不安。好在高渊让手下亲自去安抚百姓,让大家暂时留在城内,不要自乱阵脚,大家这才勉强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