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她故意将徐莺推荐给了知县夫人,她原以为太子不会看上她的,但侍奉过太子的人却再不能嫁人,她的结局最可能也是后半辈子留在庵堂里替太子守节。只是没想到的是,她高看了太子的眼光,太子会看上她并将她带进了东宫。

早就听说太子对她十分宠爱,为她将其他的妻妾都抛弃在脑后了。再看她今日赏赐下来的东西,她便知道这些话并不是虚的。

不说她心中对她不喜,但说曾经她明明不屑一顾的人,如今身份逆转,她却已经走到她头上去了,想到这个,她便觉得胸口堵得几乎要呼吸不出来。

早知如此,她不该将她送到太子面前去的。那时她即不想做妾,她便该趁机给她介绍个人家,尽早让她嫁了,等她嫁了人生了孩子,丈夫同样也就死心了。

她知道徐莺要跟着太子上京之时,他曾他私下送给徐田氏的银子。徐莺上京后,他对徐家人照顾有加,他帮着徐田氏约束徐秀才不让他像江员外那样犯事。一样一样,哪里不是为了她。而他做的这些事,却每一样都像是戳她的心窝子。

那个女人是她心口的刺,如今再让她去给她伏低做小,放下身段去奉承,这比刺她的胸口还要难受。

她身边的麽麽见她脸色有些发白,不由有些担心的喊了一声:“娘娘。”

孟宋氏摇了摇头,道:“我没事。”

麽麽又问起道:“娘娘,您明日进了宫,真的只跟贵妃娘娘请个安就回来吗?”

她原本就是崇安侯府的家生子,是陪着孟宋氏嫁到孟家来的。她有不少亲人还在崇安侯府,她自然是希望孟家跟崇安侯府一条心的。

孟宋氏没有回答她的话,却对麽麽吩咐道:“你去挑一件贵重点的礼,我陪嫁里不是还有一只前朝的汝窑青花瓷么,你将它找出来包好。明天我们先去东宫,然后再进宫去给贵妃娘娘请安。”

她并不想违背丈夫的意思,只是她觉得萧贵妃仍然也是要交好的。不管如何,庄王若真的有这个运道上位,有这一份情分在,于孟家是只有好处的。明天她依言会给贵妃请个安就走,但送上这份厚礼,但愿贵妃娘娘不会太生气。

麽麽知道了孟宋氏的想法,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跟着道了一声是,然后便下去做她吩咐的事情了。

等到了第二日,孟宋氏早早的就装扮好,化了精致的妆容,盛装打扮的带着丫鬟婆子出了门,坐了马车先去了东宫。

她先去正院拜访了太子妃,太子妃直到太子器重孟文頫,却是孕中出来陪她喝了一碗茶,说了半柱香的话,然后才让人带着她去了徐莺的院子。

徐莺听到孟宋氏来的时候,她正在牵了三郡主在学走路。三郡主甩了她的手想要自己走,徐莺怕她摔跤,在后面跟着护着她。

听到她来,徐莺愣了半响。昨日她让人将她的谢礼让孟大人带回去,就表明了不想让她来,免得互相不自在。但她没想到的是,孟宋氏居然还是来了。徐莺在想,是她表达得太隐晦她没明白她的意思呢,还是她天生有自虐的倾向。

只是人都来了,她也不能将人拒之门外,徐莺只好让人将她请了进来。

其实徐莺对孟宋氏也不是太熟,满打满算,她也只见过她一面。就是她刚刚穿来,在知府后院,睁开眼睛模模糊糊之间,便看到一个面容端庄秀气的人。

但那时候她刚刚睁开眼睛却又被眼前看到的情景给吓过去了,并没有怎么看清她,只觉得是个挺雅秀的人。到了今日她才看清楚,原来她是长这个样子的。

徐 莺不知她一贯的穿着如何,总之今日她打扮得十分雍容华贵,红色的大袖襦裙,头上金钗步摇,将人身上的尊贵的气质都衬出来了。对比她,反而是她,因为没想过 要待客,身上只穿了家常衣裳,头上也只是简单的插了两根簪子,十分的清汤挂面。也不知她这盛装,是为了表示对所见之人的重视,还是想要在这上面先压她一 头。

在徐莺打量她的时候,孟宋氏同样在打量她。曾经只有模样却无气质的小户之女,经过东宫两年的沉淀,在太子的娇宠下,如今散发出一种从内到外的贵气来,只是这贵气里又不乏娇憨,娇憨里又不乏甜美,甜美里又不乏灵透。一双眼睛里盈盈带水,透出叫一股幸福之气来。

哪怕身上只是穿着简单的衣裳,头上也不见贵重的首饰,但坐在那里,就是不能令人忽视。哪怕将她放到万千美人中,怕也是一眼能让人看出来。

孟宋氏不知自己是什么感觉,但却并不好受。她压下心中的情绪,走上前去盈盈拜下来,道:“臣妇见过娘娘。”

徐莺连忙对梨香使眼色,让她将孟宋氏扶起来,一边笑道:“夫人快别多礼。”说着让又让梨香给她搬了张椅子来,对她道:“夫人坐下吧,我这里没那么多的规矩。”

孟宋氏也不嫌虚,道了一声“是”,然后便坐下了。

徐莺实在不知该跟她聊什么话题,想了老半天,才笑着道:“还要多谢夫人和孟大人顺路护送我娘家人上京,我挺我母亲说过,夫人一路十分照顾我娘家人。”

孟宋氏并不喜徐家人,所以这一路其实并没有怎么搭理过徐田氏等人,只是此时她自然也不会说这么不讨喜的话,只道:“不敢,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何敢居功。”说着顿了顿,也没话找话道:“倒是娘娘,昨日赏下如此厚礼,令臣妇感激不尽。”

徐莺道:“那并不值什么,只是不知夫人并几位少爷小姐可还喜欢?”

“多谢娘娘,臣妇很喜欢,两位姐儿和大哥儿也很喜欢。”

“那就好。”

然后两人便无话了,屋里一时安静下来,徐莺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便干脆端了茶碗喝茶。

好在孟宋氏本就是来完成任务的,见也没什么话好说的了,便告辞道:“臣妇便不打扰娘娘了,臣妇下次再来给娘娘请安。”

徐莺也不留她,道:“那夫人慢走。”说完让梨香送了她出去。

梨香回来后,对徐莺道:“娘娘,我看这位孟夫人好似并不喜欢来给您请安,她脸上明晃晃写着心不甘情不愿。”

梨香并不知道曾经她差点成了她的主母的事,这种事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徐莺也没打算说,只是道:“可能是有些不自在吧,毕竟曾经是我跪她,现在让她来跪我,是人都要不愿意。”

梨香点了点头,道:“也是。”

终归孟宋氏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等她一走,便也没再去想她了,转而又让人将三郡主牵了出来。只是令徐莺没想到的是,在以后的时间里,她和孟宋氏还会有不少的交集。

第78章

徐莺坐在椅子上,看着坐在地上的三郡主抓着雪球的尾巴,雪球被她抓得直跳脚,“喵喵”的大叫起来,三郡主则看得咯咯大笑起来,笑容灿烂得如同春天的太阳。

太子走进来看到的便是这样的情景,天真烂漫的女儿,温馨心里不由柔软了几分。

屋里的宫女纷纷屈膝给太子行礼,三郡主听到了动静,转过头来发现是他,马上抛弃了雪球,扶着地站起来,拉着奶娘的手,踉踉跄跄走到太子身边扑到他身上,奶声奶气的喊道:“父父。”

三郡主说话现在还只能两个字两个字的叫,比如说父王会喊成“父父”,母妃会喊成“母母”,好在她现在吐字已经十分清晰,说起话来别人都能明白她的意思。

太子将三郡主抱了起来,捏了捏她的小鼻子,笑问道:“我们三郡主今天做了什么?”

三郡主低下头去,指了指地上的雪球,道:“球球,玩。”

太子亲了她一口,道:“哦,原来我们三郡主是在跟雪球玩啊。”

三郡主用明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笑着用力的点了点头。

太子抱了她走到徐莺的旁边坐下,然后从身上掏出一个长命锁来,挂到三郡主的脖子上。

那长命锁是赤金所制,中间镶嵌了一颗如鸡血一样血红血红的玉石,三郡主的注意力立马被胸前的红色玉石给吸引了,乖乖的坐在太子的膝盖上,拿起长命锁,表情认真的去扣上面的玉石。

太子摸了摸三郡主的小脑袋,然后转头与徐莺说话道:“如今前方战事吃紧,昕儿的周岁不好大办,委屈你们了。”

等到了明日,三郡主就整整一周岁了,也就是说,明天是三郡主的周岁礼。

徐莺笑着道:“我明白的,殿下。昕儿的满月礼不是已经大办了吗,人家说小孩子福气太盛了不好,容易折寿,她的周岁简单些办反而好些。”

若是平时,太子听他这样说,肯定要说一句“胡说,我的女儿,无论多大的福气也是受得住的”,但此时太子却是无动于衷,摸了摸三郡主的脑袋,叹了一口气,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徐莺知他此时想的必定不是儿女情长的事,而她对他外面的事情又不懂,便也没有出言打扰他。

三郡主的周岁礼虽然没有大办,但徐莺到底还是在自己的院子里给她办了一场小小的抓周宴,请的除了东宫内的人,在外徐莺就只请了徐家人和安陵郡主。

东 宫柳嫔、杨选侍、江婉玉和刘淑女都来了,赵婳和太子妃因为怀着孕,只让人送了礼来。赵婳和太子妃如今已经是快八个多月的身孕,因为她们怀孕的时间几乎一 致,东宫里最近都十分流行赵婳和太子妃谁会先生的问题,以及赵婳和太子妃谁能先生下儿子的问题。徐莺还听杏香道,还有东宫的小太监和小宫女用这个偷偷下 注,赔率都已经到了十比一,十分让人感叹东宫的下人真会娱乐生活。

安陵郡主怀着孕,徐莺本以为她不会来的,但没想她挺着四个月的 肚子来了,还跟徐莺笑道:“昕儿可是我的福星,我怎么能不来。说不定今日来了,还能再沾点福气回去。”她给三郡主送了一只玉老鼠,玉老鼠的大小跟真正的老 鼠差不多大,用一整块的羊脂玉雕成。她道:“玉能养人,昕儿又是属老鼠的,将这个放在她的床头,多吸点玉的灵气。”

而徐家则是只有徐田氏来,徐田氏嫌徐鸾上次在东宫实在太没规矩,翻徐莺的首饰匣子见一样便问“姐姐,这首饰好漂亮你能不能送我。”,差点没将徐莺的首饰掏空。徐莺没跟她计较,她要的东西也都让她拿回去了,但这一次徐田氏则没再带她进来。

而徐鸰则被太子扔到朱家跟着自己的几个表兄弟习武去了。上次徐秀才和徐大弟虽然令太子失望,但到底觉得徐莺以后不能没有娘家依靠,徐小弟现在虽然还小,但教导一番过几年也就大了,正好徐小弟还跟徐莺姐弟关系良好,太子越加觉得可以将他栽培起来。

太子考校过他的文化水平之后,觉得考科举当文臣这条路可能不适合他,于是将他扔到朱家拜了自己的其中一个舅舅为师。

朱家一开始因为徐大弟的事对徐小弟还十分不欢迎,只是碍于太子的面子不得不收下他,但就算如此,徐鸰还遭了朱家几位小公子联合起来的不少捉弄。常常弄得灰头土脸的回家。

徐 田氏虽然心疼儿子,但却并不安慰他,徐秀才和徐大弟都是靠不住的,以后她们母女三人能依靠的就只有这个儿子,他必须的快点成长起来。何况太子已经帮他们到 了这里,便是为了太子这番苦心,他们也得咬牙坚持。而徐小弟也坚强,在楚国公府无论遭受了什么,却从来不叫苦,一回家仍是笑嘻嘻的,说在楚国公府很好玩, 朱国舅的武功很厉害他很崇拜,他以后也要变成这么厉害之类。儿子这么懂事,徐田氏心中甚是欣慰。

朱家小公子们捉弄了几回,见徐小弟不像其他人那样会告状,他只一心一意的学武,倒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又见徐小弟学武刻苦用心,倒是有些佩服,慢慢的放下成见,如今反而成了不错的朋友。

三郡主抓周的时候抓了一本三字经,但一拿到手就将书给撕了,然后扔到地上。这让徐莺差点以为闺女是来砸自己的场子的,结果太子却赞了好一句“昕儿真聪明!”。

徐莺实在不知道从她的行为中哪里可以看出聪明来了,只是徐莺相信,爱女成痴的太子殿下,哪怕在三郡主抓一把泥巴时,他也能夸出“昕儿真聪明”的话来。

抓周礼完了之后,太子将三郡主抱到前院去了,徐莺则留了徐田氏在屋里说话。

徐田氏跟徐莺说起徐鸾的亲事来,道:“…鸾儿翻过年就是十五岁了,现在也是该订亲的年纪。前几日孟大人来跟我说,想为他的弟弟求娶鸾儿。只是这种事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总要先问过你才好,你说这门亲事能不能结?”

孟文頫前不久刚刚升了职,升迁为顺天府丞,正四品。孟文頫原来也是正四品,但京官与地方官不同,何况还是顺天府丞这样重要的职位。所以孟文頫虽然仍是正四品,但却仍算是升迁。

徐莺对孟文頫不了解,对他的弟弟就更加没印象了,甚至她是直到刚才徐田氏说起,才知道孟文頫原来还有一位弟弟,她一直以为孟家就他孟文頫一个人呢。

徐 田氏跟徐莺说起道,孟文頫这位弟弟名为孟文硕,比徐鸾长了三岁,今年虚岁十七。他是孟文頫的庶母所出,小了孟文頫十几岁。孟文頫的父母早逝,而他弟弟的生 母姨娘则在更早的时候就亡故了。他这位弟弟几乎是孟文頫自己带大的,所以两人虽是异母兄弟,但感情却十分深厚。孟文硕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考中了秀才,如今 正一心念书要考明年的秋闱。

亦兄亦父的孟文頫对他管教得严,所以他屋里至今没有丫鬟通房,就只有两个陪读书的小厮,也没有不良嗜 好。按说这样的人选其实十分适合做女婿的,虽然是庶出,但自己有才华,又有个感情深厚又能干的哥哥,前程总会不差。说起来徐家的地位低微,如今虽然有徐 莺,但与孟家结亲,仍算是徐家高攀了。

只是有一个在东宫的徐莺,许多事就不能往简单了看,徐田氏并不敢擅自做决定,总要先问过了莺莺没有妨碍了之后才能说结亲之事。

徐田氏继续道:“其实在上京的路上,孟大人就已经提过这件事。我那时只当孟大人是随便说说而已,便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没想到孟大人如今又会提了出来。”

徐莺顿了一下,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反而问起徐田氏道:“母亲,可是有很多人来跟你问起鸾儿的亲事?”

徐田氏点点头道:“最近确实有挺多。”

徐莺问道:“都是什么样的人家?”

徐田氏道:“家世差点的,有七品八品官之家,家世好点的,连那种侯府伯府都有,但这样的人家多是替庶子求娶,单这一样就让我有些不喜。”

徐 鸾是她的亲生女儿,她自然也想要女儿嫁得好,但这些人家里,不管是家世好的还是家世差的,替人求娶的都不是什么好的男儿,不是走马章台被嫡母养歪的庶子之 辈,就是才能平庸四肢不全之辈,一看就知道是想通过求娶鸾儿搭上莺莺,附庸东宫谋求好处的人家。不过也是,徐家连个当官的人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莺莺 这个人物,人家不看她看谁。

只是他们想求娶,她却不想随随便便将女儿嫁出去。女儿家的,嫁人不仅要嫁家世,还要嫁的男人自己有出息,会疼自己的女人。她这一辈子没得到,嫁了个窝囊又宠妾灭妻的丈夫,却希望女儿能得到。

所以这些人比较来比较去,就只有这孟文硕是最好的人选,况且她也相信孟家的家风,所以她心里有所意动,却又怕有别的妨碍。

徐莺知道徐田氏心中所想,但她自己也不敢打包票说没有妨碍。

孟文頫是官场之人,孟文硕年纪轻轻就有秀才的功名,这样的人家就是要高娶名门千金也是娶得,为什么要求娶一个白身之家的女儿。

徐莺想了想,最终对徐田氏道:“母亲,让我先问问殿下的意思先吧,等问了殿下,我再给你消息。”

徐田氏道:“行。”

徐莺怕万一不成徐田氏失望,便又安慰她道:“母亲放心,便是跟孟家不能成,我们也可以找其他的人家。我们也不一定要选那些高门大户,明年就是春闱之年,我们可以从这些寒门士子中找。这样的人家与我们家世相当,反而要令人踏实些。”

徐田氏拍了拍徐莺的手,道:“你不要担心,我明白。”

等晚上太子回来之后,徐莺便将孟文頫想替弟弟求娶她的妹妹的事说了,太子有些惊讶道:“没想到孟文頫还有个弟弟。”但惊讶完之后,跟着又道:“既如此,孟文頫是个有才干的人,他的弟弟也应该不错,孟家倒是个不错的人家。”

第79章

太子虽然这样说了,但却难免思考起孟文頫的目的来。

如今朝中的储位之争已经白热化,凭孟文頫如今的地位,在其中参插一脚不见得能得到多大的利益,却反而要承担风险要多,所以置身事外反而是更好的。但孟家娶了徐家的姑娘,难免就让外人以为他是站在他的阵营,便有站队之嫌了。

那孟文頫这样做,究竟是火中取栗想要赌他东宫这一把,还是为了他身边的某个人。

太子低头看着身边的女人,徐莺却见他望着她,一派沉思的模样,有些奇怪的摸了摸自己的脸,问道:“为什么这样看着我,我脸上有东西吗?”

太子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脸,道:“我来看看莺莺有多漂亮,从前不觉得,如今细看之下,莺莺果真也是清丽无双的。”

徐莺不知他心中所想,只道他是在调笑,也伸手抱了他的手臂,娇嗔道:“殿下也很帅,殿下可也是我见过的最帅的男子。”说着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脸上是甜蜜的表情。

太子知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迷倒了一个男子,让一个步步为营的男子为了她却做了一些与己无益的事。太子也并不打算让她知道,他并不喜欢她眼中除了他还会看到别人,哪怕是出于感激。

只是太子此时也闹不清自己是什么感觉,他有一种这个令别人喜欢的女人却是属于我的骄傲感和满足感,但令一方面,他又觉得有些酸酸,这个他喜欢的女人,却曾经差点属于别人。

太子抱着徐莺,握了她的手一声一声的喊着:“莺莺,莺莺,我的莺莺…”他想说什么,但却不知要说什么。

而徐莺靠在太子的怀里,却为太子这缱绻的叫声而感到满足。

这一边太子和徐莺在情意绵绵,而另一边的徐家里,却又是另一番状态。

徐田氏回到家的时候,徐鸾并不在。徐田氏问家中的丫鬟:“二小姐去哪儿了?”

她 们上京的时候,身上只带了银钱上来。徐田氏赚钱理家是一把好手,家中家中出了一个进了东宫的徐莺,许多人愿意卖徐家的面子,趁着这股势头,徐田氏赚了不 少。等上了京,搬进了这座太子随手给她们准备的宅子,徐田氏觉得手中宽裕了,便也买了几个小丫鬟来伺候。其中自己两个,徐鸾两个,徐秀才两个,徐宝一个, 徐鸰没有丫鬟但有两个小厮。

徐鸾的两个丫鬟,徐鸾给取了名字,一个叫豆儿,一个叫苗儿。徐田氏问话的,便是其中叫苗儿的。

苗儿对徐田氏道:“二小姐说心情不好,带了豆儿说去西华寺散心去了。”

她跟豆儿虽然是一同买进来伺候二小姐的,但豆儿比她机灵会讨二小姐欢心,二小姐更亲近和信任豆儿,做什么事要去哪里,也都只让豆儿跟着。

徐田氏点了点头,徐家本就是平民出身,没有像大户人家那样有那么多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规矩,听说徐鸾带着豆儿出门,却也不觉得有什么。加上早上因为她不肯带她一起去东宫,她知道这个女儿是有些不高兴的,听说她去西华寺散心,却也没有怀疑什么。

只是她望了望外面的天色,却有些担心女儿的安慰,喃喃自语道:“怎么这个时候还没回来。”跟着想了一下,对苗儿道:“你去让葫芦和冬瓜去西华寺寻一寻二小姐。”

葫芦和冬瓜也是徐家新买的两个小厮,主要在外院做一些粗重或跑腿的活。

苗儿道是,正要出去,转身却看到了二小姐和豆儿两人正面带笑容的从外面回来。

苗儿心道,二小姐明明早上还是一副十分不高兴的模样,也不知道二小姐出去这一趟遇上了什么好事,如今却是心情十分好的样子。苗儿心中这样想着,跟着便屈膝下去喊了一声:“二小姐。”

徐田氏听到声音转过身来,看到平安归来的女儿,虽然放下了心,但却免不了为她的晚归皱了皱眉头,问她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徐鸾听到徐田氏的问话,面上的笑容敛了一下,低下头去有些结结巴巴的道:“没,没什么,就是觉得西华寺好玩,多玩了一会。”

徐田氏道:“下次要出门先跟我说一声,出门的时候带上葫芦或冬瓜,还有不许这么晚回来。你年纪轻没见过世面,小心被人拐走了都不知道。”

徐鸾有些不耐烦徐田氏的训话,家中又有些心虚,语气僵硬的道:“知道了,你烦不烦。”说完便带着豆儿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徐田氏有时候被这一身逆骨的女儿气得要死,喊住她道:“你等等,我还没跟你说完话呢。”

徐鸾却装作没听见,进了门之后直接就将门关上了。

徐田氏气到:“你这死丫头,要气死你娘是不是?”说着转头要去她的屋里。

偏 这个时候,一脸怒容的李姨娘却从外面闯了进来,建道徐田氏,连忙道:“夫人,你可回来了。你不知道,今日我可要被家里的这些下人给气死了。我今天跟马婆子 说,要将上次大小姐赏的人参拿出一根来给宝儿煲汤喝,你也知道,宝儿上次让人给伤了手和腿,要将身体补起来才能快点好。结果这个老婆子居然拦着我,就是不 肯将人参拿出来。”说着望向徐田氏,道:“夫人,宝儿虽然不是你生的,可也是喊你母亲的,你不心疼他谁心疼他,你定也是希望他快点好起来的。大小姐上次赏 赐的人参,不如拿一根出来给宝儿煲汤喝,宝儿好了,定会孝顺你的。”

徐田氏听了心里哼了一声道,对不起,她还真不心疼他,至于等他孝顺,她这个嫡母也不指望了,只要他乖乖的不给她惹是生非她就谢天谢地了。

她眼神冷冷的看了一眼李姨娘,道:“上次莺莺拿出来的人参,我是预备着送人的。要人参没有,你要实在想的话,诺,厨房里有萝卜干,你放几根下去吧,那模样跟人参也挺像的。”

李 姨娘听得耍起赖来,一边哭一边道:“夫人,你可不能这样狠心,宝儿可也是你儿子,你怎能见死不救。”说着抹一把眼泪,又若有所悟的道:“哦,我知道了,夫 人这是想要将人参都留着给二少爷吃呢,夫人,都是姓徐的一家子兄弟,你怎么能这般偏心。我就知道,夫人定是看不得我们母子好,说不得就觉得我们宝儿威胁了 二少爷,恨不得宝儿死了才好呢。夫人这样狠毒不贤,就不怕老爷休了你…”

徐田氏懒得跟她废话,她们这样的人家,还没有富贵到能随便用人参来煲汤的地步,那些人参,她是准备了留着四季八节的时候来给楚国公府送礼的。虽然人家并不稀罕这些东西,但徐鸰在人家府上学武艺,该有的礼节和表示还是要有。

徐田氏摸了摸额头,不想再听她的无理取闹,开口道:“宝儿伤得是骨头,煲些骨头烫补补就行了。还有,宝儿年纪也大了,我已经给他相看好了人家,准备过几天就帮他定下来,等以后成了亲有个人管着他不惹事生非,也免得三天两头的就断手断脚了,这比吃什么人参都安全。”

李姨娘一听徐田氏已经给儿子相看好了人家,正要问是什么人家,但此时徐田氏却已经将身边的丫鬟叫了过来,吩咐道:“将李姨娘请回她的房间去。”

李姨娘闹着不肯走,但奈何却没有丫鬟的力气,最终还是被请走了。

等李姨娘一走,徐田氏转身去了徐鸾的房间。

房间里,徐鸾坐在椅子上,脸上带着笑,眼睛却看着桌子上的一块玉佩,整一个发痴的模样。豆儿凑到她身边说着什么,引得徐鸾越发高兴起来,连脸上都带上了红晕。

直到听到徐田氏开门的声音,徐鸾才心中一惊,连忙将桌子上的玉佩用帕子包起来拿在手上,然后故作镇定的端坐在椅子上。等徐田氏进来后,才睥睨了她一眼,道:“娘,你以后进我的房间能不能先敲一下门,我已经大了,你能不能给我点隐私。”

徐田氏在她脑袋上拍了一巴掌,骂道:“什么隐私,你屋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能让我看见的。”

徐鸾听她说起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心里有些心虚,便没有再说话。

徐田氏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令丫豆儿下去之后,才跟女儿道:“你现在大了,我想将你的亲事定下来,你对自己的亲事有什么想法没有?”

平民百姓家谈论起亲事没有大户人家那样有那么多的忌讳,就想当初徐田氏自己,亲事更是自己亲自做主的,所以说起徐鸾的亲事,徐田氏也想听听女儿的意见。

徐鸾的眼神却飘到别处去,道:“什么想法,这种事自然是父母做主就好。”

徐田氏道:“那好,既然这样,我问你,孟大人的弟弟孟二少爷你觉得如何,上京的路上你是见过他的。”

徐鸾听了却大惊起来,完全忘记了刚才还说过由父母做主,转过头看着徐田氏道:“怎么是他,他不过是个庶子,身上又没有官职,孟家底子也不厚。我可是东宫徐娘娘的妹妹,让我嫁给他,那不是丢姐姐的脸吗?”

徐田氏道:“有什么丢脸的,他是孟大人的弟弟,人品是信得过的,他小小年纪又有了秀才的功名,前途不可限量,年纪跟你也正合适。他有什么不好,我就觉得他很好。”

徐 鸾道:“娘,你别说得好听,考个秀才能有多了不起,你看我爹也是十几岁就考了秀才,可你看他这辈子有出息没有。还有他是孟大人的弟弟怎么了,他又不是孟大 人的儿子,不过是个不同母的庶弟,孟大人虽然是四品官,但以后有了亲儿子,难道还会管这个庶出的弟弟不成。要是孟大人没娶亲,你让我嫁给孟大人还差不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