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莺听到他说的是“我”,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朕”,徐莺知道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他成为皇帝而改变。徐莺的一颗心安定起来,抱了他的手臂靠到他的身上,道:“喜欢,只要是陛下给的,我都喜欢。”

李珣抬手捏了捏她的下巴,眼神温柔起来。而后又接着道:“这里虽然离含章宫近,但宫殿有些小了,再等段时间我让工部将这里扩一扩,最好是将后面的华阳宫打通并起来,连成一个院子。”

徐 莺却想着他初初登基,只怕要用钱的地方多着,何必为了这个费钱费力。何况一登基就大兴土木,说不好外面的人会将他穿成纣王,将她穿成苏妲己之流了。所以闻 言不由拒绝道:“这玉福宫已经够大够住了,用不着再扩了。而且宫殿大了,空空阔阔的显得冷清,地方还是小一点的好。”

李珣却是心 意已决,道:“这里若是你一个人住,自然够住了,但昕儿、昭儿、晗儿都还要在这里住上好几年,显然就有些挤了。说不定以后我们还会再有孩子,到时就越加住 不开了。而且宫殿大了怕什么,大不了以后对给你这边拔一些宫女太监,到时候人气足了,你就不觉得冷清了。”

如今他是皇帝了,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若是他连对喜欢的女子好一些都还要畏首畏尾,那他何必要做这个皇帝。

徐莺见他现在兴致冲冲的,也不忍扫他的兴,便不再说什么。

皇帝登基,作为外戚魏国公府和宣国公府皆有封赏,就连柳嫔的父亲兵部柳尚书也提前给儿子挣得了一个恩荫。魏国公府从龙有功,当日郭皇后宫变时,魏国公府立下大功,按理对魏国公府的封赏该超过宣国公府。只是皇帝想到二皇孙,最后还是将魏国公府的封赏压下了一级。

在封赏百官外戚的同时,后宫的份位封赏也定下来了。

追封皇帝的原配,先太子妃赵娥为孝慈皇后,立现任太子妃沈章豫为皇后。封太子嫔柳氏为淑妃,太子嫔赵氏为宁妃,太子选侍徐氏为惠妃,太子选侍杨氏为婕妤,淑女刘氏为和嫔,淑女江氏为安嫔。

徐莺是知道凭自己生下一女二子,是能得一个妃位的,当然,对贵妃之位她是不敢想的,毕竟家世不够。贵妃位就一个,若是立了她为贵妃,对于娘家有从龙之功的柳嫔和抚养了二皇子的赵婳等人皇帝都不好交代。

不过令徐莺有些意外的是,赵婳居然没能封为贵妃。

柳嫔生育了大皇子,太子会为了二皇孙压着她的份位徐莺是能理解的,但赵婳抚养了二皇子,又生育了一对儿女,徐莺还以为太子哪怕再不喜欢赵婳,都还是会立了她为贵妃的。

太子也确实犹豫过要不要立下赵婳这个贵妃,毕竟她抚养了二皇子,又出自宣国公府,抬高赵婳便是抬高二皇子和宣国公府。在这种因为二皇子的身体连百官都不看好他的时候,抬高她的身份很有必要。

只是太子想到赵婳的品性,最终还是将她在贵妃的候选名单上划掉了。赵婳的野心太大,抬得抬高她只会越加有恃无恐,何况他现在正想要将她和二皇孙慢慢隔离开,给一个妃位足矣。

柳嫔他是没作打算立为贵妃的,徐莺因为是他喜欢的人,他也考虑过立为贵妃。只是想到徐莺的家世暂时还提不起来,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要是一力支持,倒也不是不能将莺莺立为贵妃,只是这样只会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朝臣亦会将她定义成祸国妖妃。

他一来懒得去跟那些朝臣打嘴仗,二来也不想让莺莺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面对那些众人的指责。反正莺莺并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的,再等等又何妨。先封为妃,等她再生一个孩子,等徐鸰走得更高一点,他再以生子有功为名封她为贵妃,名正言顺,也避开了朝臣的指责。

其 实妃嫔之中,最尴尬的要数杨婕妤。杨选侍心里很不爽,她本来是太子选侍,在东宫时,太子嫔下来就是太子选侍最高,结果进了宫,她的份位却是最低的。比起原 本比她份位还低的江婉玉和刘淑女,江婉玉因为生了二公主,哪怕让太子厌弃了还是混上了一个嫔位,而刘淑女则是攀上了徐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太子看在徐莺 的面子上也封了她一个嫔位,只有她,连一宫之主都没有混上,以后见了江婉玉和刘淑女,还得给她们行礼。

其实杨选侍也看得明白皇帝 的意思。她原本是郭后所赐,她的娘家原本追随的是郭后,郭后宫变失败后,杨家虽然因为是个小角色没有被诛九族,但也是被抄家成了平明,且杨家的人五代之内 不能读书科考。而她因为极早抽身跟杨家划清了界限,逃过了被杨家牵连的命运,但这并不表示皇帝就忘记了她是杨家的人。

可是杨选侍也觉得委屈啊,这出生又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何况她很早就跟杨家划清了界限了啊,杨家让她监视太子她都没有干,她还从杨家套过消息给皇帝,怎么也算将功抵过了吧。

而与杨婕妤一样不爽的还有赵婳。

赵婳也以为自己应该会被立为贵妃的,上辈子李珣登基时,她是被立为贵妃的。

那 时候,上辈子的赵婳因为照顾二皇孙有功,在皇帝登基时,皇帝对她已经十分信任了。上辈子皇帝对赵婳虽然不像现在对徐莺那样喜欢和宠爱,但对她也算得上十分 照顾的。皇帝来后宫,最喜欢的也是到赵婳这里,两人也不一定是要做什么,只是说说话聊聊二皇孙,也是十分的和谐。

可是这辈子,明明她像上辈子的赵婳那样尽心尽力照顾二皇孙,但为什么得不到他的信任。

她原本以为这一世便是跟上辈子有些许不一样,但大的方向还是不会改变的,她还是会被立为贵妃。就算为了二皇孙,他也不能不立她为贵妃。结果....

宁妃,宁妃,这是让她少做动作,安宁的意思吗?

第128章

徐莺坐在榻上,看着胖滚滚的五皇子坐在榻上,用手抬着自己的脚用力的往上掰,然后低头去用嘴巴去够自己的脚趾头。

五皇子 已经差不多六个多月大了,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五皇子已经能坐得很稳当了。他跟他的姐姐和哥哥的性格都不同,三公主小时候十分爱笑,谁逗她都会笑得很开心, 无论多么心情多么差看着她就感觉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而四皇子呢,则是个好动的,性子也急,胳膊还抬不起来就想学着翻身,刚学会翻身就想爬了,走路还不稳当 就想跑。所以几个孩子中,无论是学走学跑还是学说话,四皇子是都是学得最早最快的。但五皇子却是个安静的性子,不爱笑也不爱动,除非他今天有心情,要不然 谁逗他都爱理不理的,十分的高贵冷艳。

自从学会坐了之后,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将自己的脚抬起来含脚趾头。但偏偏他长得圆鼓鼓的,手脚显得不那么灵便,十次里总有九次是不成功的。可他性子又十分不服输,不成功便要一直尝试。

便如此时,五皇子的嘴唇眼看着就要够到脚趾头了,徐莺连忙在旁边给他鼓掌加油道:“晗儿,加油,晗儿,加油,差一点儿了,加油…”

结果他的嘴唇刚够到脚趾头,抬着脚的手却一滑,脚又落到榻上去了。而他也不恼,继续又用手去掰着脚往上抬,如此往复,乐此不彼。

正是六伏天,酷暑难忍,徐莺看孩子太小,并不敢用太多的冰,只在房间角落里远远的放了一座小冰山,因此五皇子玩了没多久,额头上便有汗流了出来。

徐莺从宫女手中接了帕子过来,将他脸上的汗擦干净,然后将他从榻上抱了起来,对他道:“好了,晗儿,我们暂时不玩了,母妃带你去喝绿豆汤去。”

绿豆汤是早就煮好放凉的了,滤掉了里面的渣,汤显碧绿色,里面没有放冰。

五皇子很喜欢这样甜甜的汤水,对它的喜爱超过了母奶。

徐莺喂着他时,三郡主和四皇子正手牵着手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徐莺手里端着的绿豆汤,三郡主跑过来道:“母妃,我也要绿豆汤。”

四皇子也一边跳一边举着手道:“我也要,我也要。”

徐莺道:“都给你们留着呢。”说完吩咐梨香去将绿豆汤给他们端了出来。

宫女在屋子里放了一张小矮桌子,在两边各方了一张小矮凳,绿豆汤就放在桌子上面,三公主和四皇子面对面坐在小矮凳上,各拿了一个小银勺子趴在桌子上喝。

三公主和四皇孙都不爱别人喂,徐莺秉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原则,也由着他们折腾。

三公主还好,仪态已经学得很好了。四皇子则因为年纪还小,喝个绿豆汤泼得旁边哪里都是。

夏天喝绿豆汤不放冰,喝起来就少了份味道,三公主抬起头看了徐莺一眼,跟她打着商量道:“母妃,我想放冰。”

绿豆汤性凉,再放冰徐莺怕他们喝了拉肚子,拒绝道:“不行,放冰会喝坏肚子。”

三公主继续跟她打着商量:“我就放一点点,一小块,很小很小。”说着还用手指头比出了很小的样子。

徐莺不肯妥协,道:“喝坏了肚子可是要喝苦药的,你难道忘了上次生病喝药的事情了。”

三公主不喜欢喝药,喝个药能要了她半条命一样。她小时候为了不喝药,都能将嗓子哭哑。

三公主在放冰和不喝药之间艰难的犹豫了一下,最终不再说要放冰的话。但四皇子可就没她这么听话了,他一听徐莺不肯同意放冰的话,也不开口说要放冰。只是趁着屋里的人不注意,偷偷的捧着自己的碗跑到角落放冰的铜冰鉴旁,从里面挖了几块冰扔到了自己的碗里。

结果在他准备捧着碗回来的时候被逮了个正着。他也很懂得看形势,一见被逮找了,眼睛溜溜的转,马上先认错道:“母妃,我错了。”

徐莺一看他那机灵古怪的性子,都要被气笑了,按了一下他的额头道:“你能耐了你,还学会阳奉阴违了。”

四皇子眼睛咕噜咕噜的转了一下,立刻跑过去抱住徐莺的大腿道:“我真的知道错了,母妃你不要罚我。”说着还呜呜装出假哭的模样,一边装还一边偷偷用眼睛去看她。

徐莺瞪了他一眼道:“好了,不许装了。”

四皇孙这才停了下来,然后继续在徐莺的腿上蹭了蹭,撒娇道:“母妃我爱你,母妃我喜欢你,母妃你不要生气。”

徐莺听着简直不知道该生气好,还是感动好,最终只是无奈的叹口气道:“都不知道你的性子像了谁,你父王是稳重的性子,我吧也是乖巧人儿一个,偏偏生了你这个小鬼头。”

正说着,杏香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上用托盘端着一份折子,对徐莺道:“娘娘,顺天府丞孟大人的夫人孟宋氏递了牌子,说明日想带了孟二夫人进宫拜见娘娘。”

孟二夫人便是徐莺的妹妹徐鸾,孟文硕如今还没有官职,徐鸾身上并没有诰命,还没有资格往宫里递牌子求见。而自徐莺进了宫之后,之前因为有一堆的事情要理顺,也还没将娘家人宣进来见。她本是打算过两日便请徐田氏和徐鸾进来的。

只是不知孟宋氏此时带了徐鸾进宫来是什么意思。

徐莺正想着,便对杏香点了点头,拿起折子看了一眼,然后便对杏香道:“等明日她们来了之后,你直接将他们带过来。”

杏香道了一声是。

徐莺又陪着三公主、四皇子和五皇子玩了一会,三公主和四皇子坐不住,又因为搬到新的地方正是对周围好奇的时候,没多久两人便手牵着手又出去玩儿去了,后面还跟着一溜尾巴似的宫女和太监。

五皇子喝过了绿豆汤,加上夏天又容易困倦,没一会就困了。徐莺将他哄睡了之后,看着外头火辣辣的阳光,想到了在御书房批奏折的皇帝。

徐莺想了想,对梨香道:“你将绿豆汤装一盅出来,等一下我们去御书房。记得少放点糖,皇上不喜欢太甜的东西。另外再准备几碟糕点。”

杏香道了一声是,然后便下去准备。

等东西准备好后,徐莺吩咐了桃香好好看着五皇子,然后自己带了梨香坐了轿子去了御书房。

桃香是徐莺进宫后挑的宫女,依着梨香杏香等人的例,取了名叫桃香。除了桃香之外,新进的还有枣香、柚香、橘香等十几个宫女。徐莺见这些人中桃香的性子最是聪明稳重,便指了她专门照顾五皇子。

等到了御书房,门口站着的是两个相熟面孔的太监,见到徐莺过来,连忙笑着上前请了个安,道:“给娘娘请安。”

徐莺对他们笑了笑,道:“本宫想进去见皇上,麻烦两位公公通传一声。”

其中一位公公忙笑着道:“皇上早吩咐过了,娘娘来了只管进去就好,不用通传。”说着替徐莺打开了御书房的大门。

徐莺也不客气,道了一声谢,从梨香手里接过食盒便进去了。

等进去之后徐莺才发现,里面并不止皇帝一个人,屋里竟还站着杜邈,皇帝正站于他的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着什么。

见到徐莺进来,皇帝和杜邈转过头来看了她一眼。皇帝也不顾有人在旁,走了过来拉了她的手道:“你怎么过来了?”说着望了望外面的太阳,又道:“这么大的太阳,你也不怕晒着。”

徐莺道:“我坐轿子过来呢,晒不到我身上。”说着举了举手上的食盒,又道:“我和昕儿、昭儿他们喝绿豆汤,然后想到了你,所以带了一些过来给你。”

其实皇帝这边哪里会缺了绿豆汤,他这里的东西只会比徐莺这边的更好更美味,徐莺特地巴巴送了过来,也不过是找个借口过来见他而已。

对自己喜欢的人便是这样,哪怕是天天都能见面,但也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看着他腻着他的好。而皇帝则是感动于莺莺连喝碗绿豆汤都能想着他,心里美滋滋的,但面上却仍还是道:“下次你让太监送过来就是,自己巴巴的送来,也不怕中了暑。”

杜邈看着这腻腻歪歪的两人,很有自知自明的在心里道,我是透明人,我是透明人。

徐莺和皇帝两人甜腻腻的说了半小会的话,徐莺则才有空转头看杜邈,笑着问他道:“杜大哥今日进宫来是为什么事?可是跟皇上说二皇子的身体?”

杜邈笑着摇了摇头,道:“我是来跟皇上辞行的。”说着顿了顿,又道:“娘娘来了正好,我本是打算找人顺便跟娘娘说一声的,如今倒是省了这道功夫了。”

徐莺惊讶起来,问道:“杜大哥,你要走?”

杜邈点了点头,道:“当日说好的,我替二皇孙诊治一年,剩下的事情交给孙太医来做。如今一年之期早已经过了,二皇子的身体也已经大好,剩下的诊治已不需要我亲力亲为,孙太医便能医治,所以也是该我告辞的时候了。”

徐莺是知道杜邈的志向的,何况她看得出来,杜邈并不喜爱京城里的生活。只是他们毕竟相处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杜邈又是十分仗义磊落之人,此时徐莺难免便有些不舍,语气有些失落的道:“没想到杜大哥这么快就要走了。”

杜邈道:“也不快了,有些事情,要趁着年轻赶紧去做,免得老了后悔。”

徐莺深吸了口气,又打起笑容来,问道:“那杜大哥离京后,准备往哪里去?”

杜邈道:“去天竺,我在灵觉寺看了几本天竺传过来的医术,觉得里面奥妙无穷,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所以我打算去天竺游历一番。”

徐莺又问道:“那杜大哥以后还回京吗?”

杜邈道:“说不好,或许会,或许不会。看情况吧。”说着又对徐莺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娘娘也无需伤怀。说不定哪日我医书大成之时,还需用到朝廷替我推广,到那时,我必定回来。”

皇帝也知道杜邈并不能当普通的大夫看,亦没有打算勉强他留下,闻言对他道:“你只管放心,无论你何时写成了医书,朕必会为你推行于天下。”

杜邈道:“那就先谢过皇上了。”

皇帝道:“你不必谢朕,编纂医书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到时候连史书都要记下你一笔,朕亦要感谢你为天下百姓做出的贡献。”

杜邈笑了笑,不再说话。徐莺则接着道:“我们等着你早日壮志成酬。”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杜邈便告辞离开了。

徐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叹道:“真舍不得啊,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

皇帝轻轻拍了拍她的背,道:“人各有志,你该高兴有这个一个朋友。”

徐莺也只是这么一叹,叹过后也不再说什么。接着便将带来的糕点和绿豆汤张罗出来给皇帝用。

第129章

因为杜邈辞行的事,徐莺的情绪到底有些失落。等从御花园出来时,见太阳已经没那么大了,干脆也不坐轿子了,慢慢的踱着步子回玉福宫去。

只是在走到御花园时,徐莺却突然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正站在花园里指着打理御花园花木的太监像是在训斥。

少女身后带着两个宫女,见着也不上前去劝,而太监的脸上却是一脸的满不在乎的模样,仿佛还有几分不耐烦,有点嫌七公主事儿多的样子。

徐莺走近了些才看清楚,那少女竟然先郭庶人所出的幼女,排行第七的公主。因七公主还待字闺中,身上并没有封号,因此宫中仍还是以排行称之为七公主。

徐莺以前是见过七公主的,不过那时候七公主还不过是十一二岁。长着一副天使的面孔,却最爱干阴坏的事。那时候徐莺年轻不知事啊,差点就着了她的道。

几年过去了,七公主的模样有了挺大的变化,但并不妨碍徐莺将她认出来——她长得跟郭庶人很像。

七公主是先帝唯一还待字闺中的公主,算算年纪,如今也该是十六七岁了。

郭庶人未被废之前,其实也替七公主相看过驸马的。当时看中的是五军都督府的前军都督佥事谢平的长子谢安。

原 本郭庶人都跟谢家通过气了,就等着皇上的旨意,然后谢家就等着迎接公主下降了。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谢安外出骑马时却摔断了腿。然后没办法呀,心疼女儿的 郭庶人总不能给女儿招一个断腿的驸马,谢家的嫡次子又小了七公主四五岁,连替补的人都没有,于是这门婚事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这门亲事黄了之后,郭庶人大概觉得那时给儿子争皇位才是最紧要的事,女儿的亲事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于是也没急着再另行相看驸马。结果这一耽搁,一直到了郭庶人被废,惠王被囚禁去了皇陵,亲事也便还没着落。

不 过这缘分真是件不能诉说的事,大概七公主跟谢安就是没有缘分。郭庶人做皇后的时候,曾经派太医亲去确认了,谢安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结果等郭庶人被废了之 后,谢安的腿却又奇迹般的好转了,且好转的速度是呈直线的进行。等到了先帝驾崩,皇帝登基,谢安基本已经好得能上马骑射下马打架了,最近谢平正各种走门 路,想给这个嫡长子在御前某一个差事。

不过谢安虽然好了,如今七公主这样的尴尬的身份,人家自然不会找抽的再主动要求娶。也别说是谢安了,就是一般的人家,也不敢再来求娶她呀,所以哪怕七公主身为公主,但行情却连平民家的姑娘都比不上。只要皇帝不说话,七公主大概是要被拖成老姑娘的节凑。

这又说起来,当初郭庶人谋反,因为先帝袒护,并没有牵连上她。只是她如今身份尴尬,嫡公主不是嫡公主,庶公主不是庶公主,能给她做主的人不是全死光了,就是自己都泥菩萨过江。

等皇帝登基之后,皇帝没有为难她,但也不想看见她。在宫里找了个偏远的宫殿将她迁过去之后,然后便是任由她自生自灭。只是皇帝没有为难她,但习惯捧高踩低的宫人却未必不会为难她。徐莺就听梨香等人八卦过,分到她那边的份例,比宫女的还不如。

也不知道皇后知不知道宫人克扣七公主的事,总之是皇后没理。

而 此时,七公主正满脸怒气的指着跪在地上的太监道:“…我堂堂一个公主,连在御花园里摘朵花的权利都没有了吗?我知道你们恨不得作践了我,踩死了我,然后 去跟你们的皇帝主子邀宠。但我告诉你们,我就是再落魄,那也是大齐的堂堂嫡公主,你们惹恼了我,我让人将你们打死了,难道他还能为个下贱人找我赔命不 成…”

这个“他”,自然指的是皇帝。

其实小太监对她的话真的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心里甚至不屑道,郭庶人都被废了,她算哪门子的嫡公主,连庶公主都不如呢。

小太监虽然心里不屑,但面子功夫还是做得很到位的,闻言笑着道:“是,是,七公主说的是,都是小的不好,得罪了七公主。奴才这就自己扇自己掴子,给七公主赔罪。”说着一双手轮流着不痛不痒的在自己脸上扇起来。

徐莺听他们一两句对话大概也听明白了,七公主在御花园里看中了一朵芍药花想折下来,但那盆芍药花是名贵品种,养活一盆要花许多的功夫,小太监可惜花,便拦了下来,道这话是宫里谁谁谁主子看中了的,七公主您千万别摘。

七 公主没了父母兄弟,姐妹又死了一个,还是那样的没法和死法,正是心思敏感,到哪都觉得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时候,听到小太监这样说,顿时就发作了。而小太监 呢,也确实有点欺负人的意思。若是从前郭庶人在后宫当家的时候,小太监早就屁颠屁颠主动摘了花奉上去了,哪里还敢拦下来啊。

于是便发生了刚刚这一幕。

徐莺不想七公主再在这里吵闹起来,让这里都没了个体统,便对梨香使了使眼色。

梨香点了点头,走上前去喊了一声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在御花园里吵吵闹闹的。”说着望着七公主,像是才发现她的模样,道:“哟,原来是七公主啊。发生了何事,让您跟这么个下人置气,没得气坏了身子。”

小太监看到徐莺,立刻十分谄媚的上前来笑着给徐莺跪下道:“见过娘娘,娘娘吉祥。”

徐莺点了点头让他起来,而七公主看到徐莺,眯着眼睛转过头,一副不想看见她的模样。

只是这任性她也只是维持了一小会,最终却叹了一口气,不得不妥协的走上前来,对徐莺屈了屈膝道:“见过庄妃。”

徐莺没有心思给她和太监断官司,也不问她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看着她问道:“七公主这是出来散步。”

七公主顿了一会,然后言简意赅的回答道:“是。”

徐莺道:“那你好好散吧,我先回宫去了。”说完便带了梨香要走。

小太监在后面十分恭敬的磕头,声音响亮的道:“恭送娘娘。”

而七公主看着徐莺远去的背影,手则悄悄的握成了拳头,眼神慢慢阴鸠起来。

都是这些人,都是这些人啊,她本是高高在上的嫡公主,她的母后是国母,她的兄弟是最受父皇器重的皇子,她的未来本该是一片似锦的。是他们逼得母后不得不誓死一搏,是他们害死了母后害死了四哥,是他们害得她从高高的云端陷入了泥里。

她和李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不得好死的东西。

七公主仰起头,忍下将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一定能找到机会替母后他们报仇的,她会让他们不得好死。

对于七公主的一番心里自白,徐莺自然不清楚,就算清楚,她怕也不会在意。因为在她想来,七公主会恨皇帝恨她们是必然的,但在如今的情形下,有没有能力报仇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回了玉福宫之后,除了照顾几个孩子之外,然后便是准备明日接见孟宋氏和徐鸾的事。

第130章

孟宋氏目不直视的走在宫道上,目光偶尔撇到走在前面给她引路的宫女身上。孟宋氏认得这个宫女,是徐庄妃身边得用的宫女梨香。

当年在郧阳府,温知府夫人说要选丫鬟去伺候服侍曾经的太子如今的皇帝的徐莺等人时,这还是她帮着甄选的丫鬟。

她至今还记得那时她跪在地上,对着她和温夫人说:“谢夫人的恩德…”

她 那时候看得出来,她并不大愿意去伺候徐莺,在温夫人身边,她是第二等得用的人,等过两年温夫人身边一等的丫鬟放出去,她凭资历凭能力,便能升为一等的丫 鬟。到时候镀层金,找个有本事的管事嫁了,前程和未来都是看得着的。而去了徐莺身边,徐莺能不能得宠还两说,就算得宠了能不能活下来也是两说。这样的情形 下,她的前程也跟着茫然起来。

只是五六年过去了,曾经她看不起却又刺着她的眼的徐莺成了高高在上的徐庄妃,她见了也要磕头恭敬的喊一声“娘娘。”而曾经她看做蝼蚁一般的梨香,如今也跟着鸡犬升天,成了她得罪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