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回到小楼中,到了晌午,竟然真有官府的人送了东西来,说是云钦差大人给赵先生的请教治水方法的谢礼。

是个四方的盒子,里面有一小坛酒,一把酒壶,两只酒盏。我打开那坛酒嗅了嗅,陈年的玉琼酒。

我忍不住笑了笑,看来云毓的这个习好仍然未变,他亦爱藏些酒在身边,且非名酒不藏,还要那些名字风雅的,年份陈的,连装的酒坛都要足够别致精巧。倒有些重藏不重于饮。

不过需要送人时便可随手拿来,挺方便。

那套酒器,却与云毓一贯喜好的精美别致不同,颇为素净,壶身上画着两根柳枝,杯子上斜着两片柳叶。

我向送东西来的人随口问了下酒器的名称,叫做柳叶醉。

据说是钦差大人特意命人不知道在哪里搜刮来的。

送东西的人走后,我收好酒和酒器,正想着中午吃些什么好,白如锦又坐着一条快船到了楼前,我看他的神色,就知道又有事情上门了。

果然,白如锦连门都没进,只在栏杆外的船头上向我招手:“老弟台,快上船,你的一个亲戚来找你,正在铺子里等。”

我感到一个锤子砸到了头顶。

我问:“哪个亲戚?”

白如锦搔搔头皮:“他说是你侄儿。”

上船之后,白如锦仍在絮絮叨叨道:“你侄儿可真不容易,小孩子家家的,大老远发大水来找你,别是老弟台你家有什么要紧事罢。承州四周封住了,他说是求了守卫半天才得进来……”

求?我木然冷笑。

到了铺子门口,我从船上踏上二楼回廊,一眼看见屋中的人影。

看清后,我怔了怔,松了口气,却更愕然。

他正激动地,兴高采烈地向我扑来:“叔!真的是你!真的是你吧!”

我的太阳穴突然情不自禁地跳起来。

看到那个身影,我浮起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

启檀,他终于在河南府,把我剩下的那些银子,全挖完了?

第47章

我和启檀在吉庆坊的一间敞亮小间里坐。

启檀抿了一口酒。又端到鼻子前嗅了嗅:“没想到承州小地方酒挺不错,这个花雕酒着实别致。”

我道:“这是竹叶青。”

启檀满脸惊诧:“这不是花雕?为什么竹叶青和花雕一个味儿?”

我道:“因为它是承州的竹叶青。”

启檀一脸不敢置信,将一杯酒品了又品,连连惊叹,末了,将空杯放回桌上:“叔,这几年你都去了何处?”

我道:“也就天南海北,四处逛逛。”

启檀像踌躇了一下,接着笑道:“我没想到叔会认我,我本只是想过来看看,叔真要是一脸不知情地问我你是谁,我就回去了。”

我心道,连你都跑来了,我若再一脸死不认账,那就矫情得太过了。

启檀再踌躇了一下,道:“叔,可能你也猜着了,我其实是和云毓一道过来的,”

我微微颔首。

启檀接着道:“这次过来,是奉了皇兄的旨意,云毓在明,治水是其一,另还有一项要紧的差事。我在暗,更是为了此事。”

我不动声色听他往下讲。

启檀顿了顿:“我……和云毓,都是奉了皇兄的旨意,来请一个人……叔大概已经知道了,这个人是谁……”

我的一句话已预备在了喉咙中——

启檀,虽然你喊了叔一声,叔答应了,但你眼前的这个叔只是个跑买卖的,和京城里昔日的那个奸王,现在睡在坟里的,没有丝毫关系,你可明白?

我淡然地饮酒,启檀道:“看来叔是猜着了,我也不再兜圈子。”

他满脸苦恼地敲敲额头,叹口长气:“没错,这个人就是柳桐倚。皇兄想请柳桐倚重新回去做丞相。”

启檀愁眉苦脸地道:“皇兄的这个决定,我觉得实在英明无比,我全心全意地赞同。张屏……唉!张屏……”

我忍不住问:“张屏怎了?”我记得张屏颇刚正廉洁,在大理寺时甚有建树,破案利落迅速,比柳桐倚当年在大理寺时还雷厉风行。

启檀黯然道:“是,叔你这几年天南海北跑着快活,不晓得我们身在朝中的辛苦。张屏……他的确是个好官。但他实在只适合刑部或大理寺,实在不适合做丞相。”

据启檀道,张屏做丞相的这几年,整个朝廷都弥漫着一股大理寺审讯时的阴森气氛,就连启赭每天上朝时,看见张屏杵在百官之首,都觉得身在刑堂。

因为张屏此人断案成癖,尤其好断灭门凶杀等等诡奇案件,昔年他在刑部任职时,审断新案之余,便埋首在旧卷宗里,将陈年的无果诡奇案件一一翻出重查,还翻查出了昔日误断的冤案,其中牵扯朝中某些臣子,因此青天之名远播,柳桐倚做了丞相后,他便擢升为大理寺卿。论及口碑和人望,尤其是在平民百姓中的名气,张屏是百官之中最高的。柳桐倚辞官后,可接任丞相的人选大多比他年长了几十岁。年岁相近又人望高、政绩不凡的,唯有张屏。

据说,升张屏做丞相之事尚在商讨斟酌中时,张屏曾数次恳切推辞,只愿将一辈子奉献给大理寺,但在当时,启赭与众官都当他在谦虚,乃是必要的做作。封相诏书下来的当晚,张屏在大理寺衙门里坐了一夜,泪洒卷宗库。

启檀这样一说,我回忆起来,当日我还是奸王怀王,有一年过生辰,张屏到怀王府中送贺仪,郑重地和我说,墙上挂的刀剑最好不要开刃,墙边的大花瓶里容易藏刺客,每晚派人巡查府中时水池中也要拿网子捞一捞,怀王府的围墙最好再加高点。当时他看我的眼神,饱含着对我遇刺的期待,待到告辞离去时,目光意味深长地在蔷薇花架处流连,似乎很希望花架下钻出几个刺客,或是能拿铁锨在花架下挖出具骷髅来。我当时还在想,这位张大人做人也忒坦荡了,即便我是奸王,你也不用在我过生辰的时候巴望我被害巴望得这么明显罢。如今看来,他只是一贯如此,却是我当时多心了。

启檀道,当年柳桐倚做丞相时,朝中一片暖日春风,待到换做了张屏,阴风阵阵。还好前年他在河南府勤政,不在朝中,没怎么和张屏打交到。去年回朝后,带着“勤政”得来的古董们进宫向启赭显摆,恰好张屏在场,启赭随口让他鉴定,结果张屏对着每件古董都推测出了三个以上血淋淋的故事,有凶杀,有冤魂,有悬案,把躲在屏风后偷听的玳王妃和几个小公主吓得直哭,晚上回府后玳王妃就和启檀使性子,又要请道士来做法,又要启檀把这些闹鬼的东西丢出去,要不然她就抱着孩子回娘家去,不和他过了。

启檀苦着脸道:“到现在侄儿还家宅不宁。对了,张屏最感兴趣的,就是浚叔你。”

他倒越说越口顺,连浚叔也叫出来了,我也懒得纠正他,现在应该叫旺叔或财叔。

启檀接着道:“张屏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怎的,屡屡在皇兄面前提起叔你,这天说,叔你可能没死,此事有诈,云云云云。隔不久又说,大概叔你是真死了,因为怎样怎样,验尸时都没看出怎样怎样。当时大皇叔刚醒,真相大白,张屏反复提此事,就和拿针扎伤口,把人心放油锅没两样。张屏的胆子真大到没边了,还建议拿骨灰验验,说是中毒的骨灰和旁的不一样。要挪坟的时候,是云毓主办此事,他就去找云毓说,能不能私下拿撮骨灰验验,险些把云毓怄死,差点被皇兄让人拉出午门砍了。唉,总之,那时候,一言难尽。”

启檀抬眼看我:“说真的,皇叔,你那时候为什么只让大皇叔一个知道此事,即便怕皇兄那里瞒不过太后,旁人总可以说吧。”

我道:“都是些陈年旧事,过去就算了罢。”

启檀再看了看我,道:“叔说的也是。”忽然笑道,“不过也多亏了张屏,这几年不断地叔可能没死,叔可能真的死了,反复折腾。侄儿在船舱里瞧见你时,才没一惊一乍地把叔当鬼魂了。”

他夹了一筷菜,再斟上一杯承州竹叶青饮了一口:“叔,你日后打算如何?”

我道:“我本就是个客商,日后估计也是天南海北四处走走。”

启檀吞吞吐吐道:“但……遇见叔这件事……即便我不说,云毓那里恐怕也……”

这小子一日比一日奸猾,云毓还真替我瞒住了,他却蹿到店铺中,身后跟着大堆京城带来和本地派遣的暗卫,当着白如锦的面几声叔一叫,白如锦当时没觉察,但凭着他和知府大人的关系,稍一打听,肯定就猜出大概。他还满脸无辜地往云毓身上推责任。

我道:“之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你我叔侄二人几年不见,要多喝几杯。”

启檀道:“叔不会怪我贸贸然过来其实拆了你身份吧……我本来是在犹豫,但想,昨夜云毓都在叔那里过夜了,柳桐倚恐怕更早就知情,此事定然瞒不住……”

我道:“柳桐倚是到承州之后才晓得,与你们时候差不多。”

“恐怕更早知情”几个字里蕴意深刻,还是先替柳桐倚澄清,免得拖累他为好。

启檀瞧着我,苦笑一声:“叔,张屏有句话还真说对了。你若真的没死,恐怕谁也不会信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尽三壶,启檀的舌头微有些大,唏嘘地向我道:“叔,有些堵在心里的话,不能不和你说。你总觉得当年被防着难受,可又不是你一个人难受。比如我其实比你更被防着。我与皇兄可是亲兄弟……当年父皇宠爱我母妃,小时候叔又疼我……直到我玩古董败了钱,人人都当我是败家子,方才好了。也只有叔不避嫌肯借钱给我……搞得跟人人都稀罕那皇位似的。可皇兄,真的是个好皇帝,待我们这些兄弟,也真的好……我觉得,人生在世,总不能老想着那犯堵的地方……快快活活地过了,也就罢了……”

我端起酒杯:“叔比你老了不少,这番见解却不如你。就冲此话,叔当敬你。”

启檀嘿嘿笑道:“叔,我说的是实在道理罢。”眼光却飘向了自我和他见面时便不断直勾勾盯着的某处,“那干了这杯,叔你头上那根骨簪能取下给我看看不?看年头挺远,是不是个番邦的旧物?”

从酒馆出来后,启檀已脚步微有踉跄,那些跟随他的暗卫很尽责地埋伏在附近,任凭我独自搀着他。

启檀不回衙门,眼下送他去找柳桐倚,恐怕请人不成,反倒把柳桐倚熏跑了,我只得扯着他上了白家的小船,再回到我的小楼。

启檀被我拖上二楼回廊,直着眼四处看了看:“这个厕房长得真别致。”

我几乎失手让他翻过栏杆跌到水里去:“这是叔现在的住处。”

启檀揉揉眼:“住处的厕房?”抬手指向我装水的木桶,“叔你为何在恭桶边放个炉子?是不是怕吹风着凉?”

我原本打算把他按到床上去,听了这句话,看出他醉得不轻,遂把白如锦送的那个竹床再展开,将启檀丢到竹床上,塞给他一个枕头,启檀翻个身,立刻呼呼地睡了。

我生火烧了壶茶,在厅中品茶对账,等着云毓或知府衙门来领人。熬到后来,连我都去床上困了个下午觉,到了晚上,云钦差才乘着一艘小舟来了。

启檀已经醒了,却不打算回去,还想再吃个晚饭。

云毓让侍卫去弄了些粥和小菜,我和启檀在桌边坐,云毓却站在一旁,我道:“云大人请一道过来吃罢。”

云毓淡淡道:“已用过晚饭了,赵老板不必客气。”

吃完晚饭,启檀总算和云毓一道走了,第二日没再出现,我估计,是去游说柳桐倚了。

再过一日,是我与柳桐倚约着商谈收丝事宜的日子,上午,柳桐倚如约到了铺子中,白如锦拿了账本先对了丝数,再定下丝价与安排运送出去的事宜,白如锦大概已打听到了些什么,态度与之前稍有不同,不是一口一个老弟台叫得亲切,反而有些拘谨,柳桐倚倒是依然如常,还是那副梅老板的形容。

商议了半晌,到了喘口气喝茶时,我趁着白如锦去如厕,笑向柳桐倚道:“听闻梅老板最近有说客上门,劝你转行换买卖。”

柳桐倚含笑道:“赵老板消息灵便。在下眼下的买卖做的顺手,暂时不打算改行。”

我道:“那就好,我还怕梅老板改了行,不打算帮我运送了。”

柳桐倚握着茶杯道:“赵老板的运送可是项大买卖,在下既然应允,岂会食言?”

我作势拱手笑道:“得梅老板允诺,便如向孔明借到东风,再放心不过。”

柳桐倚悠然道:“东风毋须借,近日南风起,水势落,后天即可启程。”

第48章

第二天,白如锦没有上门,启檀大约去做说客,没工夫过来。我闲在屋中,正好得空收拾行李。

我这几年天南海北各处走,习惯行囊轻简,只要有银子,必用的东西定然买得到。在承州置办的东西定然一件带不走了。

我包了两件换洗衣衫,归拢好所有的银钱,那些这几年在各处买的些土产玩意儿挑拣了几件,剩下数样约莫启檀能喜欢,就留在柜子里,我相信他找得着。

云毓送的那套酒具不太好拿,但毕竟是费心送的,留下来倒让人不好看了。我找了几块软布包起来,一道塞进行囊内。这就算收拾的差不多了。

中午我搭白家的小船出去吃了个饭,回来后,躺在床上歇午觉,心中颇多感慨,好不容易我买了个院子,有了个窝,原以为可以安定两日,又要开始漂泊了。

今生注定是漂泊命。

一觉睁眼,猛然看见有个人在外间,吓了我一跳。

那人穿着一身便服,坐在桌边,竟然是云毓。

我从床上起身,整整衣衫:“云大人几时来的,百忙之中怎么得空来寒舍?”

云毓自桌边站起:“刚来片刻,见还睡着,便未出声打扰,冒昧进入。望请见谅。”

我笑道:“云大人客气。”到外间生上炉子炖上一壶水,方到桌边拉开椅子,“云大人请坐,茶水要等一时才好。”

云毓与我对面坐下:“赵老板睡觉也敞着门,不怕失盗?”

我道:“云大人见笑了,我两手空空,一杆光棍,就算请,小偷也不会登堂。”

云毓微笑道:“赵老板这才是说玩笑话了,赵老板是走南闯北的大客商,家资丰厚,何谈两手空空?赵老板今日上午在家收拾行李,要去外地做买卖?”

我本以为不会心凉了,听了最后那句话,心里还是有点凉。

我也笑道:“多谢云大人百忙之中依然关照,我不过收拾收拾屋子而已,大约云大人的人眼神不太好。”

云毓斜坐在桌边看我:“要去何处?”

我道:“云大人这算是审?还是问?”屋中隐隐有僵意,恰好此时炉子上的水开了,我笑道,“玩笑话,云大人别介意。”起身拎下铜壶,熄了炭火,拿过茶壶茶杯泡茶。

正在拿水涮杯,云毓的声音在我身后慢慢道:“怀王殿下若再走了,会很为难。”

我转回身,重新在桌边坐下,摆好杯子,斟上茶水。云毓接着缓缓道:“此楼附近有暗卫,是昨日我吩咐布置下的。昨日王爷与玳王殿下已经相认,理应如此布置。之前并未有过,不过王爷应该不相信。”轻笑一声,“横竖我一向都没做过好事。”

也许今日,应该和云毓彻底聊一聊。

算起来,其实我和他,从没有真正敞亮说过实话,于是我叹口气,道:“云毓,今日你我开诚布公地谈一谈罢。”

我“云毓”两个字出口,对面人的神情蓦然就变了,眉目之间舒缓了许多,神色固然依然严肃,却是我熟悉的,之前云毓谈正事时的正经,颔首。

我先开门见山地道:“云毓你今天来,是否将打算将我继续扣在承州。”

云毓道:“我并无这么大的胆量,王爷再怎么说怀王三年前已经死了,对我来讲,坐在我面前的,依然是皇上的叔父,普天之下,除了皇上,没人敢扣您。王爷应该知道,像我这种爪牙之人,若不奉命,怎敢犯上。但王爷既已与玳王殿下相认,此事无论如何,瞒不住皇上了。假如在此时,王爷走了,还是与柳桐倚一道走的,麻烦为难的,大约有许多人,包括柳桐倚。我只是实话实说,若有不敬之处,望王爷谅解。”

我点头:“你所言的确句句有理。走与不走一事,我再考虑。”

我端茶饮了一口,既已敞开窗户说话,有些话便自然而然地说了出口:“云毓你如今比之以往,变化很大。”

云毓抬袖执起杯:“王爷的变化亦很大。”

“天南海北各处走,自然风霜满面。”

“人在朝堂之中,难免斧剑刀光。”

我默然,他身份尴尬,这几年在朝中,境遇可想而知。我便再问:“云太傅还好?”

云毓沉默片刻,微微点头道,还好,在寺院中修行三年,心态平和了很多。

我本还想问问启赭,但问云毓,有影射什么之嫌,于是再绕了话题,道:“前日你在这里住的那晚,我是不想再因前尘旧事生出什么是非,方才一直没有松口承认。其实有些话,当时就想与你说。”

云毓凝目看我,我道:“数年前那件事,虽然我之后败于皇上、柳桐倚与你的计策之中,但之前我亦在算计你与令尊。所以你我之间,算是扯平了。倘若我能早些告知皇上实情,亦不会出现之后的局面,因此是非对错,便不再多论,无需介怀。”

云毓的神情变幻数度,像是想说什么,又止住,最后终于微笑道:“王爷出宫几年,胸怀果然也海阔天空。”

我道:“各处走走,的确更知道了什么叫做天大人小。”顺便将这两年跑过的几处地方说了一说。说到兴起处,再拿出那些我未包起本打算便宜启檀的特产与他看。

牛角杯、彩石坠、羊骨骰子、石雕小物件……云毓饶有兴趣地一一看过,最后却拎起了我包羊骨骰子的一块布头,展开,含笑不语。

我见他笑的有古怪,再看那布只是块又皱又旧,染织粗陋了花布,一时不明所以。

云毓将那布平展在桌上,转过来,推到我面前,手指在一处点了一点。

只见他所点的那一角上,歪歪扭扭绣着些鬼画符的东西,再细看,似乎是几个小字——

“赠奴爱的财郎,勿忘。美子。”

似乎……是那高丽少女金美子临别前赠我之物……

这几个字……貌似……还是她让我教她写的……

我还赠了她一首五言诗做答,念给她听后,她感动得痛哭流涕,说今生再美听过比此更优美的诗句。

我心中一荡漾便违心地说,这布头也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刺绣,当时还把它揣进了左边的怀中,沧桑的心一瞬间感到了滋润与安慰……

那曾经的往事啊……

云毓扬起嘴角道:“看来,是一段颇为情浓的韵事。此布与绣工都不像我朝之物,应是在番邦的一段颇为情浓的韵事。”

我微有些讪讪:“一红粉知己而已。”见他方才对那牛角杯甚是赞赏,便拿此杯递给云毓道:“前日得你一套酒器,将此物做还礼如何?”

云毓怔了怔:“王爷……客气了。”推辞片刻,我坚持相赠,他便收了。

经此番谈话,似乎数年前那件事造成的郁结已烟消云散。云毓亦渐渐态度自然,不似前日在此过夜那晚的尴尬。再聊了几句后他起身告辞,却又在临行前问道:“王爷原本的行程定在何日?”

因牵连柳桐倚,我并未实言相答,只道:“就是这几天。”

云毓没再说什么,乘船离开。

次日清晨,天刚隐约亮时,柳桐倚的商船破水而行,一路顺风,载着我离开了承州。

第49章

因为承州一带发水,水路受了些影响,出了承州后,要先向北往上游去一段路,折入另一条河道,再往东南行,方能避开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