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见她如此明显地逐客,也不好死皮赖脸地呆着。

  他把一个小册子放在桌上,对俪妃说道:“这是朕替你从书社取回来的留言簿,你有时间的时候看看吧。”

  俪妃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皇帝只能恋恋不舍地出了门,去找裴清殊。

  “殊儿,你母妃今日身体不适,不便见你了。”皇帝不忍心对着如此幼小的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只能委婉地撒了一个谎。

  裴清殊一听就知道,皇帝肯定是骗他了,不过也没有当着别人的面拆穿他。

  他只是点点头,站起来穿上外套,乖巧地和恩嫔、绿袖她们告别。

  两人含着眼泪把他送走了。

  父子俩回到庆宁宫,皇帝把裴清殊送回屋之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去探望了一下正在生病的六皇子。

  岁末天寒,六皇子的身子一直比较弱,读书又费神,就不小心染上了风寒。

  “明日的大典,你就不要去了。别回头风一吹,身子又不好了。”皇帝坐在床头,看着这个最令自己骄傲的儿子,眼中满是心疼,“这几日书也不要看了。你向来聪明,功课落下几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太要强了。”

  “父皇放心,儿子没事的。”六皇子面色苍白,双颊上因为发热而浮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红晕。然而他目光明亮,双眸炯炯有神,说着就要坐起身来,证明自己并无大碍。

  皇帝见了,连忙按住他说:“跃儿,听父皇的话,千万不要逞强,身子要紧啊。”

  “可是…”六皇子迟疑道:“明日一早,是要去奉先殿祭祖请神的。儿子若是因为这点小病就偷懒不去,只怕列祖列宗会怪罪儿子。”

  “别想这么多了,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心思太重。”皇帝站起身来,和蔼地拍了拍六皇子的肩膀,“好好休息吧。老祖宗仁慈,不会挑你的。”

  六皇子听了,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是沉默地低下了头。

  皇帝走后不久,九皇子便来了。

  “六哥,你好些没有?我听说父皇来看你了?”

  六皇子抬头看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九皇子笑着说:“父皇对六哥果然不一般!天这么冷,明日又有大宴,父皇百忙之中,竟然还亲自来探望六哥。这份体面,大哥和三哥谁有?”

  若是裴清殊看到此时对着六皇子谈笑风生的九皇子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

  九皇子此人,颇有几分才气,向来恃才傲物,不把任何人看在眼中。他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本不会考虑后果,也不在乎听的人怎么想。

  在诸位皇子之中,他不怕年长的大哥,也不敬皇后嫡出的三哥,唯独敬重天资卓越的六皇子。

  如果说八皇子是三皇子的跟屁虫的话,那么九皇子就是六皇子的小跟班。一般来说,六皇子人在哪里,九皇子就会出现在哪里,两人说是形影不离毫不为过。

  “这样的话,你一定不能在外头说。”六皇子咳嗽了两声之后,继续叮嘱九皇子,“他们两个,一个是长子,一个是嫡子,我如何能与他们相比?”

  九皇子不以为然地说:“六哥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长子如何,嫡子又如何?皇兄读史,应当明白,唯有贤主,方能治理好国家!要不是我人微言轻,我一定要劝父皇一句,立储当立贤啊!”

第40章 除夕

  六皇子嗔怪道:“又说浑话了不是?父皇正值壮年,谈什么立储之事。就算父皇要立, 那也定是从大哥和三哥当中选的, 与我有什么干系。我们做弟弟的, 不过是好好读书, 将来努力做一位贤王,辅佐皇兄们罢了,不要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九皇子突然有些激动地说:“六哥,你当我只是为自己考虑么?你看看大哥和三哥那样,谁有当太子的样子啊?要是他们哪个当了皇帝,咱们大齐迟早要完蛋!”

  “九弟!”六皇子见他声音这么大,连忙坐了起来, 厉声说道:“这回我就当你是年纪小不懂事, 你以后要是再说这样的话, 就别怪我和你翻脸!”

  九皇子见他气得满脸通红,赶忙上前帮六皇子顺气,“六哥你别生气,都是我不好。不过这话我不是只在你面前说吗?等到了外头, 我不会乱讲的。”

  六皇子无奈地说:“你啊, 难怪庆嫔娘娘总说你,你这嘴上就没个把门的。在宫里,什么话都能随便说吗?就算是在我面前,你也别忘了,隔墙有耳的道理!”

  “六哥教训的是,以后我一定小心。”九皇子乖乖地说:“六哥你快躺下休息吧, 明天一早还得早起呢。”

  六皇子沉默了一下,道:“父皇刚才过来,让我明天就不要去了,留在宫里养病。”

  九皇子下意识地说:“那怎么行呢?新年大朝可是大事,不仅要祭祖,还要在大臣们面前露脸的。要是六哥不去的话,不知道外头会不会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我想也是,又不是病得下不了地了,只要能起来,我是一定要去的。”六皇子倔强地说。

  九皇子鼓励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在庆宁宫的另一边,被皇帝打乱了计划的裴清殊重新穿戴整齐,准备向琼华宫出发。

  留守在景行轩的玉岫问他:“殿下今日打算几时回来?晚膳在哪里用?”

  裴清殊道:“应当是在母妃那里用了。等用过晚膳,赶在宵禁的时间前回来就是了。”

  玉岫点点头,送裴清殊他们出门。

  裴清殊来到琼华宫的时候,淑妃母女俩刚好洗完手,正准备吃饭。

  见他来了,淑妃欣喜地说:“今儿个庆宁宫也放假了么?母妃还以为你傍晚才能来呢!快进来坐!”说完又冲旁边喊:“快来人,给殊儿打水!都是死人么!”

  “过年可不兴说‘死’这个字的。”裴清殊拉住淑妃的手说:“我不要别人,母妃帮我洗呗。”

  “好好好。”淑妃满脸都是笑意,在裴清殊面前,就没一个不字的。

  令仪在旁看着,酸酸地说:“都上了学的人了,还这么爱撒娇,丢不丢人呀?”

  裴清殊现在一点都不怕她:“这里又没有外人,我才不觉得丢人呢。”

  “哼,我看你在庆宁宫呀,本事没学到多少,脸皮倒是越来越厚了。”令仪凑了过来,在裴清殊脸上狠狠地捏了一把,“小肥猪,饭点赶得还挺准。我都饿了半天了,你倒好,一来就有好东西吃。”

  “哼,”裴清殊学着令仪的样子轻哼一声,“我才不是小肥猪呢,我比皇姐轻多了,不信咱俩比比。”

  “你!”令仪是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少女,哪里听得了别人说她重,指着裴清殊的鼻子就要和他斗法。

  淑妃见了,握住女儿的手指说:“好了好了,都别闹了。令仪,你不是说饿了么?点心都摆上来了,你先吃两块垫垫肚子去,等母妃帮你弟弟洗完手就过来。”

  令仪狠狠剜了裴清殊一眼,这才坐回饭桌旁。

  裴清殊洗完手后,母子俩也坐到了令仪身边。

  他打眼一看,发现令仪也就只是说说而已。她说是饿了,实际上一口点心都没吃,这是在等着他和淑妃呢。

  “令仪姐姐,你吃这个。”裴清殊亲自给令仪夹了一块红豆椰子糕,“很好吃的。”

  令仪“哦”了一声,直接开吃。淑妃却是十分惊喜地说:“殊儿,你会用筷子啦?”

  “嗯啊。”裴清殊挺直身体说:“我现在是大孩子了,皇兄们经常会过来找我一起吃饭的,我怎么能总让别人喂呢。”

  淑妃不知怎么,突然感性起来,泫然欲泣地看着裴清殊说:“时间过得太快了,你刚来我这里的时候,瘦得跟只刚出生的小猫儿似的,怯生生的样子,连口饭都不敢多吃。现在都会用筷子了…”

  “母妃,您干嘛呢,不就是用个筷子么!大过年的,您可不能哭。来,咱娘儿俩喝一杯!”

  令仪说着,对淑妃举起了酒杯。

  “祝您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啊不对,是越活越年轻,越来越貌美,把父皇迷得晕头转向!”

  “你这孩子,一点正形都没有,哪里有做姐姐的样子呀!”淑妃嗔怪地说了这么一句,但面对着女儿,她的脸上明显带着笑意,怎么怪都怪不起来。

  喝完酒后,淑妃温柔慈爱地看向令仪:“你啊,年纪还小,所以体会不到母妃的这种心情。你小的时候第一次睁眼,第一次说话,第一次拿起筷子,母妃都是很激动的…”

  见令仪眨眨眼睛,无法理解的样子,淑妃笑了笑说:“等你以后做了娘亲就会明白了。”

  令仪微微红了脸,娇羞道:“您说什么呢,人家过了年才十三,离找婆家还远着呢。”

  淑妃笑道:“你现在是觉得远,其实也不过是两三年的事情,一晃眼就过去了。女人这一辈子,婚姻是大事,母妃可得提早帮你寻觅对象,争取给我女儿找一个全京城最好的驸马。”

  裴清殊附和着点了点头。

  虽说有男女大防在,青年男女不好直接见面,但女方的家人可以从各个方面,考察备选姑爷们的人品。这个过程,绝对是需要时间的。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也至少要相看上大半年才行,更何况还是像令仪这样的金枝玉叶呢。

  令仪越说越不好意思了:“母妃,弟弟还在这儿呢,您别总说我的事儿了!”

  裴清殊不服气地说:“那怎么啦!皇姐的婚姻大事,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好不好!”

  “关你什么事?”令仪蹬起眼睛。

  “要是母妃眼花,给你挑了一个不好的姐夫,将来他要是欺负你的话,我还得找他算账去不是?”裴清殊抬起手臂,突然叹了口气,“就我这小胳膊小腿的,打不过人家可怎么办呀?”

  淑妃被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乐不可支,令仪却扑过去拍他的身子,“你这小不要脸的,都胖成什么样子了,还小胳膊小腿呢!”

  母子三人笑闹成一团,一顿团圆饭吃得十分开心。

  下午裴清殊回他原先的房间歇了个午觉,等午睡起来后,就去正殿帮着淑妃和令仪她们一起包饺子。

  裴清殊原先是会包饺子的,只是他现在是手太小,想要包的好看有些难度。

  令仪压根没指望他帮忙,掐了一块面团打发叫花子似的跟他说:“边上玩儿去吧,别过来捣乱了!”

  裴清殊不服气地说:“我才不是捣乱呢!我要跟母妃学包饺子!”

  淑妃好笑地说:“君子远庖厨,哪有男人学这个的。听你姐姐的,去旁边玩儿吧,饺子一会儿就好了。”

  裴清殊只能郁闷地“喔”了一声,捏着面团儿坐在旁边看她们包。

  说说笑笑间,饺子很快就包好下锅了。淑妃包了好几块糖在里头,说是谁能吃到糖,新的一年就能甜甜蜜蜜,顺心如意。

  令仪年纪还小,卯足了劲地想多吃到几块糖,得个好兆头。裴清殊倒没那么大的兴致,不过想到小孩子应该都喜欢吃糖,就演出自己很想吃的样子,实际上他一点都不想吃到。因为饺子是咸的,糖是甜的,凑在一起吃味道会很奇怪。

  不过也不知道是老天爷故意作弄人,还是什么。令仪那么想吃到糖,却是一块都没捞着。裴清殊不想吃吧,偏生连续吃到了三块,气得令仪直噘嘴。

  淑妃怕女儿不高兴,偷偷寻摸了一个看着像是有糖的,夹到令仪的盘子里。令仪这才如愿,一晚上都有了笑模样。

  身为公主的好处之一就是,令仪今晚可以留宿琼华宫,和母妃一起守岁,裴清殊却不得不赶在宵禁之前回宫了。其实他年纪还小,就是不按照规矩来,皇帝也不会说他什么。可裴清殊不想无视宫规,看时辰快到了,他就去和淑妃母女俩告别。

  淑妃不舍地替他整了整衣领,又摸摸裴清殊的头,慈爱地说:“好孩子,早点回去吧。你年纪小,别睡得太晚,守不守到新年都不要紧,困了就早些睡,明天有的忙呢。”

  裴清殊不爱和淑妃唱反调,淑妃说什么,他都点头。

  当然,怎么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回到景行轩之后,裴清殊先换了身家常衣服,又确认了一遍明天一早要穿的礼服,然后便叫玉栏她们开始包红包,准备分给景行轩的下人。

  裴清殊现在的小金库挺充足的,不仅有皇子每个月的月例,各宫送来的礼物,还有淑妃和皇帝额外给他的补贴,所以裴清殊基本不用发愁银子的事情。

  虽说裴清殊有心撑到最后,亲自给底下人发红包,可他这具身子太小,眼皮子不争气,守到三更天的时候就困得睁不开眼了。

  孙妈妈心疼他,抱着他去洗漱,然后将人安置在榻上。裴清殊没办法,只能把发红包的事情暂且搁置下来,等明天再说。

  一觉醒来之后,已经是延和十三年的新年了。

  裴清殊还来不及多想,就被孙妈妈抱了起来。几个女人围在他身边,伺候着裴清殊洗脸、换衣裳。

  裴清殊迷迷糊糊地靠在孙妈妈的怀里,由着她们摆弄。

  “殿下,喝口小米粥垫垫肚子吧。”小德子呈上早就准备好的早膳,“奴才打听过了,只用一点,不打紧的。”

  裴清殊点点头,稍用了一点早饭之后,就急急忙忙地往慈安宫去了。

  按照规矩,今天后宫的所有人,都要先去给太后娘娘请安的。

第41章 新年

  大齐按照夏历过元旦,所谓的元旦, 就是正月初一, 也就是春节。

  元旦、冬至和万寿节, 乃是大齐的三大节。元旦这天一早, 后宫众人先去向皇太后请安。太后要亲手制作点心作为贡品,然后带着所有皇室成员一起去奉先殿祭祀祖先,以示敬意。

  等祭祀完祖先之后,宫里会举办一个宫宴,算作皇室成员的团圆饭。之后大家就可以各回各宫,单独行动了。唯有皇帝还要继续参加大朝会,让百官参拜。

  裴清殊听说了皇帝这一天的行程安排后就觉得, 当皇帝也是个体力活啊, 身体不好还真不行。要是换了个身子弱的, 这一天折腾下来,恐怕要累瘫了。

  话说回来,裴清殊一早上赶到慈安宫的时候,里头已经热热闹闹地坐了好多人了。许多平时没什么机会见面的宗亲, 也都来到了慈安宫向太后请安。

  裴清殊被引进内殿之后, 乖乖地坐到了十一皇子身边的位子上。老实说他真不爱和十一皇子待在一起。十一皇子名叫裴清礼,人如其名,十分守礼。

  守礼本是好事,可裴清礼守得有些过了,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让人看起来就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裴清殊和他说不到一块儿去, 但是又不好越过几个哥哥,坐到七皇子身边去,所以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十一皇子身边。

  和平时一样,三皇子照旧是皇子里头最后一个到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笑容满面的八皇子。

  兄弟们互相行过颔首礼后不久,还没得来及寒暄几句,惠太妃便扶着太后出来了。

  自打太后秋天从行宫里回来之后,裴清殊每到过节的时候也见过太后几次,可是都没和太后说上什么话。

  裴清殊刚开始还觉得,太后忽略他,是因为后宫里的皇子太多,他一个非嫡非长的小萝卜头太不起眼了。可是后来他就发现,太后最喜欢的皇子不是皇长子,也不是唯一的嫡子三皇子,而是聪颖早慧的六皇子,还有年纪最小的十三皇子。

  裴清殊听七皇子说起过,六皇子的生母宁贵嫔知书达理,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帮太后抄写佛经,十分讨太后的喜欢。

  十三皇子的生母定妃,是惠太妃的内侄女。惠太妃和太后年纪相仿,两人向来要好,所以太后和定妃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所以说,太后喜欢谁,不喜欢谁,不是单单看皇子本身如何的,还要看他的母妃是谁。

  听说当初俪妃出事的时候,太后是第一个提出把俪妃打入冷宫的。由此可见,太后对于俪妃这样离经叛道的儿媳妇,内心没有一点好感。对于裴清殊,自然也不会有多少关爱了。

  不过,裴清殊也并不是特别在乎太后对他的态度如何。他很清楚地记得,上一世并没有太皇太后的存在。由此可见,这位太后恐怕并不是很长寿,在皇帝驾崩之前就已经驾鹤西去了。所以她喜欢不喜欢裴清殊,他也不是很在乎,只要别得罪了她,找自己的麻烦就好了。

  和诸位兄长一起给太后行过大礼之后,裴清殊又跟着大流一起,向两位太妃行礼。

  先帝长寿,活了七十多岁,他的妃嫔大多已经过世了,只留下太后、庄太妃和惠太妃这几位在当年还算比较年轻的后妃。不过现在,她们也都已经五十多岁了。

  太后保养得很不错,脸看起来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不过身材非常削瘦。据说她常年吃素,怎么吃都胖不起来。大礼服穿在她身上都撑不起来,好像人被衣服压住了一样,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惠太妃据说和太后同岁,不过看起来要比太后老多了,脸上已经长了好多皱纹。裴清殊头一回见她的时候,还以为她比太后大十岁。

  另一个庄太妃是最年轻的太妃,今年刚五十出头,看起来性格温和,嘴角一直微微上翘,和蔼地看着他们这些小辈。

  除了几位老人家之外,裴清殊还见到了他的两位皇叔,还有三个姑姑。

  当今皇帝乃是先帝七子,是先帝五十岁的时候生的老来子。当年的大皇子到六皇子因为年老、意外、体弱等原因相继去世,都没有活过先帝,所以当今皇帝便捡漏继承了皇位。

  正因如此,裴清殊没有伯伯,只有两个皇叔。八皇叔是惠太妃的儿子,看起来忠厚老实,对太后十分恭敬。皇帝登基之初,便封了他做忠亲王。

  另一位九皇叔,和当今皇帝乃是一母同胞,也是太后所出,被封为礼亲王。

  和老实巴交的八皇叔相比,九皇叔就要活络许多了。这一早上,几乎都是他在同太后说话,把太后哄得十分开心,笑得合不拢嘴。

  安阳长公主笑道:“九哥还是这样会说话,会讨母后的欢心。不过我听说等新年一过,九哥就要去江宁办差了,到时候母后可就要想苦你咯。”

  安阳长公主是裴清殊年纪最小的姑姑,是先帝的老来女,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她生母早逝,打小就养在太后身边,因此和太后的关系亲如母女,十分亲昵。

  太后亲热地笑道:“大过年的,偏生你要提哀家的伤心事。哀家要罚你!”

  安阳长公主毫不畏惧地说:“母后要罚我什么?”

  “就罚你呀,天天进宫来,替亭儿陪着哀家这个老太婆!”

  安阳长公主听了,用帕子捂着嘴笑了,看了看身旁的两个姐姐说:“你们也真是的,母后欺负我,姐姐们也不帮我说说话!”

  庄太妃所出的顺阳长公主同她母妃一样,话很少,好像一尊笑面菩萨一样立在一旁。就算安阳长公主这么说了,她也只是笑而不语。

  年纪最长的淮阳长公主笑道:“母后同你闹着玩儿呢,我们怎么好多管闲事。再说了,是你自个儿嘴快,说到了母后的痛处,倒赖到我们头上来了。你这张嘴啊,真是一点都不饶人。”

  包括如今的太后在内,先帝一生统共立过三位皇后,这位淮阳长公主就是先帝的第二任皇后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