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拉住六皇子的手之后, 脸上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不少,看起来不那么难受了。

  她勉强睁开眼睛,看了一旁的皇帝一眼,又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徐徐道:“皇帝啊, 哀家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考虑清楚,为咱们大齐立下一位贤能的太子啊!”

  “母后…”皇帝难受地说:“您别这么说,太医都说了,您只是刚换季不适应,一时染了风寒罢了, 不会有大碍的。您可别吓唬儿子啊!”

  “皇帝!”太后见皇帝还是打算拖着她,气得忍不住大吼一声。可是喊完这两个字后,她就像是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一般,无力地瘫倒在床上,虚弱地说:“你究竟打算拖哀家拖到什么时候,真要让哀家死不瞑目么…”

  “儿子绝无此意!”要不是有这么多后妃和儿女在身边,皇帝都要给太后跪下了,“请母后放宽心,好好调养身体。儿子已经请公孙先生回京,商议立太子一事了,求母后再给儿子一些时间!”

  太后摇摇头道:“不是哀家逼你,是哀家这身子,还不知能撑到什么时候啊…唉…”

  皇帝知道,太后接下来八成又要说六皇子如何如何出息,其他皇子如何如何不争气了。他怕别人听到会多想,就让皇后领着后妃和皇嗣们先行退下。

  从慈安宫里出来之后,皇后一直摆着个臭脸,好像已经死了亲娘一般。一回到坤仪宫,她就忍不住大发脾气,将桌子上的茶杯全都扫落在地上。

  “太后这个老不死的东西!口口声声催促皇上立太子,却只字不提睿儿,反而把老六拉到身边。她安的到底是什么心,当我们都是死人,看不出来吗!”

  秦姑姑把不相干的下人都打发出去,关上门轻声劝道:“娘娘息怒…”

  皇后充耳不闻,继续抱怨道:“那老六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贵嫔生的病秧子罢了,非嫡非长,凭什么立他做太子?难道就因为他是从小养在太后身边的吗?都是她的亲孙子,偏心也不带这么偏的呀!”

  秦姑姑劝道:“娘娘先别急,太后到底是后宫妇人,皇上尚在,立储一事由不得她做主。”

  皇后拧着眉道:“话虽如此,皇上的耳根子有多软,你又不是不知道,本宫是怕…”

  “娘娘担心什么,奴婢晓得。只是皇上拖了这么久,都没有松口立六皇子为太子,就说明皇上心里也是知道废长立幼是不妥当的。”

  秦姑姑这么说,本是想宽慰皇后,可皇后的表情还是十分凝重:“当年本宫若是没有小产,皇长子就应该是本宫的儿子!就算是本宫和那个孩子无缘吧,可要是没有敬妃和全妃的儿子在前头碍事,本宫的睿儿就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我们母子又何必像如今这样煎熬!”

  “娘娘,奴婢和您说过多少次了,嫡长子不是这么算的。古时候都是以正室的第一个儿子作为嫡长子。所以咱们三殿下,就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您得把腰杆挺直了。”

  皇后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可敬妃的儿子如今出息,手下还带着几个兵,他能甘心看着自己的弟弟坐上太子之位么?”

  “所以说啊,大皇子不愿看着咱们三皇子当太子,就更不会让六皇子压在自己头上了。”

  皇后一怔,随即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你的意思是…?”

  秦姑姑低声笑道:“大皇子看着没心眼儿,可敬妃和全贵妃的花花肠子可多了去了。您说现在,太后一个劲儿地鼓动皇上立六皇子为太子,全妃她们能沉得住气,不对六皇子出手么?”

  “如果全妃她们能先动手,省了本宫的力气,那自然是最好。可她们若是迟迟没有动作…”皇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那本宫就不得不心狠一回了。”

  坤仪宫里,皇后和她的心腹商议着该如何对六皇子下黑手的时候,景行轩里,裴清殊正被七皇子拉着聊八卦。

  “四哥这两天情绪又不好了。”七皇子趴在桌子上,像是怕被旁人听到一样低声说道:“他告了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也不知道在做什么。他以前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旷课的,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都不知道是第几回了。”

  裴清殊下意识地为四皇子开脱:“大哥和二哥都成亲了,三哥也要出宫建府了,六哥又一直病着,可能是长华殿那边没有什么上课的氛围,四哥想自己温书,这样效率更高吧。”

  七皇子摇摇头:“我看不像。你看咱们今天去慈安宫看皇祖母的时候,四哥不也是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他肯定是心里有事儿,就是不告诉咱们。”

  裴清殊觉得,能让四皇子神思不属的事情,只能是和他的婚事,或者和左大姑娘有关了。可是这件事情,他又不好和七皇子讲,只能暂且搪塞过去,尽量不让七皇子多想。

  隔天去琼华宫请安的时候,裴清殊见到淑妃母女,闲聊时装作不经意地问起四皇子的婚事。

  “母妃,最近荣娘娘有没有给四哥说亲啊?三哥下个月就要大婚了,连二姐姐的婚事都定了,怎么着都该轮着四哥了吧?”

  淑妃摇摇头道:“没听你荣娘娘说起过。今儿个我见她,她还在犯愁呢,说是你四哥倔得很,还想在宫里多读两年书,不急着娶妻生子。”

  裴清殊心道,那就只能是左大姑娘的事情了。

  令仪和七皇子挺像,都是小八卦精。因为有傅家这个显赫的外家,和一群小姐妹的缘故,令仪对京城贵族圈子的了解,比七皇子要深得多。

  裴清殊便假装好奇地跟她打听左大姑娘的事情。

  “你说左大姐姐么?听说她的病终于好了,这个月初从乡下庄子里回来了。”

  “回来了?”裴清殊惊讶地说:“那她这次回来是…?”

  令仪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回来成亲的啦!”

  “成亲?!”裴清殊吓了一跳,“和谁?”

  “当然是宋家表哥咯。要不是左姐姐这病,他们俩早该成了,指不定现在孩子都有了呢。”

  裴清殊十分意外地看着令仪,忍不住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宋大公子今年都有十八了吧,怎么还没订婚么?”

  令仪瞥了淑妃一眼,见她正坐在炕上绣荷包,没有注意到他们姐弟俩的谈话,就低下头,一脸兴奋地对裴清殊小声说道:“我这可是听人说的小道消息,你不许告诉别人哦!”

  不等裴清殊点头,令仪就忍不住自己说了起来:“听说咱们这位表哥早就看上左姐姐了,当初让人提亲,也是他自己的意思。去年左姐姐生病之后,承恩公就亲自去了宋府,打算推掉这门亲事。姑姑和姑父虽然惋惜,但也答应了。谁知表哥却不依,非说要等左姐姐回来。承恩公让他别等,他也不应,还亲自去京郊跑了好几趟。说是去自己家的庄子里小住,但八成是去探望左姐姐了。我猜啊,肯定是表哥尽心竭力地照顾左姐姐,感动了老天爷,把她的病治好了,所以左姐姐才能回来和他成亲的。”

  裴清殊无语地看着令仪。

  这姑娘…还真是单纯得很啊。

  什么感动了老天爷,左大姑娘根本就没病好么!

  或者说,她的病,是心病。

  只不过得了这种病的人,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好,有的人却还有痊愈的可能。

  裴清殊猜测,是不是宋大公子对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动了左大姑娘,让她决定放下四皇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呢?

  毕竟这一年的时间,可能发生很多事情,也足以改变很多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事情了。

  如果四皇子也能放下执念,忘掉左姑娘,重新寻找一位良人的话,他们一别两宽,相忘于江湖,也没有什么不好。

  只可惜他的四哥,显然还没有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

  裴清殊忍不住叹了口气,为他四哥无疾而终的初恋。

第70章 命格

  天气逐渐转暖,四月底的时候, 公孙先生终于在众人的期待里回到京城。

  回来后没多久, 他就被皇帝急急忙忙地召进了宫。君臣俩关在乾元殿里不知说些什么, 从白天谈到日落, 皇帝才放他离宫。

  裴清殊听说这位公孙先生回来了,心中十分好奇,却又不敢打扰皇帝的正事。第二天下午,裴清殊跟卢维告了个假,掐着皇帝午歇起来的时间,去乾元殿给皇帝送了碗燕窝冰糖雪梨。

  “父皇近日侍奉皇祖母太辛苦了,殊儿听到父皇时不时咳嗽, 就让人做了这个。殊儿生病咳嗽的时候, 母妃也是让人做炖梨给我吃的。”

  皇帝这里什么东西没有?重要的是儿子的这份孝心。听了裴清殊的话, 皇帝慈爱地点了点头,招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来。

  禄康安按照惯例检查过裴清殊带来的食物之后,皇帝便拿着勺子,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裴清殊坐在一旁, 自然地开口问道:“父皇, 我听说公孙先生回京了呀?”

  皇帝点点头道:“你这小子,消息倒是挺灵通。”

  “哪呀,是庆宁宫里都在议论呢。”裴清殊说的是实话,毕竟皇帝在太后面前说过,要和公孙先生商议立太子一事,有谁不好奇未来的太子会是谁呢?

  皇帝听他这么说, 也并不奇怪,毕竟光这一上午,皇后和三皇子,敬妃和大皇子他们这些人就都来到了乾元殿,纷纷想要探一探皇帝的口风。

  不过皇帝难得头铁了一回,这一天下来除了接见必要的大臣之外,谁都没见,裴清殊还是今天头一个被他放进来的皇子。

  “呵,你的这些哥哥们呐!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权和利,一点骨肉亲情都不讲。朕咳嗽了这些天,有谁注意到了?也就是你了,父皇的好孩子。”

  裴清殊被皇帝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可能是他前世给人做过女儿的缘故吧,总归是要比那些大老爷们儿体贴细心一些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越来打听,朕心里就越烦,越不想立他们做太子。”皇帝复杂地叹了口气,“跃儿倒是懂事,没有过来向朕打听立太子的事儿,可是他…”

  裴清殊见皇帝的确没把他当成外人,就大着胆子问道:“六皇兄怎么了,是公孙先生说了什么么?”

  皇帝颔首道:“不瞒你说,朕让公孙先生给你的几个皇兄用紫微命盘测算了命格。你六皇兄…虽是文曲星转世,却是个短命之人呐!”说到这里,皇帝忍不住哽咽了,“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怎的就配得这样一副身子骨…”

  裴清殊听到皇帝这么说,忍不住心中一酸,为皇帝也为六皇子难过。

  虽然他和六皇子的交情平平,可是客观来说,六皇子的确是诸位皇子中性格最好,才华最突出之人了。

  如果他的生母位份再高一些,如果他的身体再好一些,这帝位必定是他的。

  只可惜…没有什么如果。

  其实就算那位公孙先生不说,皇帝心里也清楚,六皇子虽好,却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父皇,您也别太难过了,保重身子要紧啊。”裴清殊只能这么安慰皇帝,“六皇兄一向孝顺,肯定也不想让您这样为他难受的。”

  皇帝点点头,长长地叹了口气。

  裴清殊还想继续打听一下,公孙先生给别的皇子算出了什么,但又觉得这个话题太敏感,不好意思问出口,只能旁敲侧击地问:“父皇,听说公孙先生昨日在您这儿呆了整整一日呢,不知道他还给哪几位皇兄算了命格呀?”

  皇帝的回答和裴清殊猜的差不多,数量上却要少了点儿:“你大皇兄和三皇兄。”

  “诶?只有他们三个么?那么长的时间呀。”

  皇帝无力地笑了笑道:“你当公孙先生是那些江湖术士,看了眼生辰八字,就胡言乱语一通的么?他是用紫微星盘算的,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若不是知道朕心急,他一日至多只能为一人推算,三人已经是极限了。”

  “这么厉害啊。”裴清殊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要是哪天也能让公孙先生给我算一算就好了。”

  “你呀,你的人生还那么长,自己闯荡一番便是了。让人家算出来,提前知道了命数,也不见得一定是件好事。”说到这里,皇帝突然想到什么,慎重地对裴清殊说:“殊儿,父皇今日与你说的话,你千万不能说出去,尤其是对你六哥,知道么?”

  裴清殊乖巧地点头,凑近皇帝悄声说道:“父皇放心,这个我晓得,天机不可泄露嘛!”

  皇帝被他机灵的小模样逗笑了:“哈哈,对,就是这个意思!”

  父子俩聊了一会儿,让皇帝原本沉重的心情轻松了不少。裴清殊还要去上骑射课,便先行告退了。

  晚上裴清殊不知怎的,在屋里头呆不住,就叫上几个内侍,趁着天还没黑出去走走。走了没一会儿,日头便渐渐地落了下来。好在宫人们细心,早就预备好了宫灯。裴清殊本想走远一点透透气,结果不知怎的,绕着庆宁宫走了一圈儿。最后他有点烦躁地说:“去六哥那里看看吧。”

  从寝宫的位置上来说,六皇子和七皇子是邻居。尽管裴清殊时常去七皇子那里做客,六皇子的院子他却是头一次来。

  听说十二皇子来了,六皇子意外地挑了挑眉,特意从榻上起来迎他。

  见到裴清殊后,六皇子温和地说:“十二弟,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么?”

  “我…”就连裴清殊自己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不请自来,是因为皇帝白天说过的话么?“我就是想来看看六哥,打扰到六哥休息了么?”

  六皇子摇摇头,把他迎进里屋,“进来坐吧,里头药味儿有点重,十二弟别嫌弃。”

  裴清殊忙说不会。

  他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坐下的时候,不由夸赞了一句:“六哥这里真雅致。”

  六皇子笑道:“十二弟谬赞了,听说你常去四哥那里,四哥那儿才叫雅致呢。我这儿啊,应当是咱们兄弟里头最寒碜的了。”

  裴清殊有点尴尬地笑了笑。六皇子说的还真是大实话,作为最得皇帝和太后宠爱的皇子,他这屋子布置得未免太过朴素了一些。相比之下,裴清殊觉得自己就跟个暴发户一样,尤其是他刚搬过来,还没改造房间的时候…

  “我倒觉得六哥这儿挺好的,有这么多书,一定花了不少银子吧?”

  除了课堂上要用到的教材之外,皇子们要看别的书,就得自己托人从宫外采买。

  这个年代的书本并不便宜,裴清殊刚开始手头拮据的时候,根本就买不起。等后来买得起了,他也是去宝文阁等地借阅比较多,只有特别喜欢的书才会买。就算这样,若是没有淑妃和皇帝的补贴,只凭他自己的月钱,也是不够买很多书的。毕竟在宫里生活,需要花钱打点的地方太多。

  裴清殊猜测,六皇子的母妃宁贵嫔出身平平,又不怎么得宠,他能买这么多书,要么就是月例全都攒下来买书了,要么就是皇帝或者太后偷偷补贴他了。

  不管怎么说,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谁知六皇子却道:“也没花那么多钱。有些宫里没有的,是我托人买的。有些能借到的,就是我自己抄的。”

  “抄、抄书?!”裴清殊大吃一惊。

  六皇子却显得很淡然:“是啊,十二弟你还小,或许不知道,宫外头很多贫寒人家的学子,都是自己抄书,节约成本的。”

  裴清殊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被六皇子刷新了:“可是六哥是皇子呀…”

  六皇子浅浅一笑:“皇子又如何,这层身份,也不过是老天爷给的罢了,花的银子又不是自己挣的。”

  裴清殊有些对六皇子刮目相看了:“六哥也是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吧?怎么会知道宫外学子的事情呢?”

  六皇子扬了扬手中的书,缓缓道:“十二弟可曾读过景濂先生的《送东阳马生序》?”

  裴清殊摇了摇头。

  “这篇文章讲的便是宋先生本人勤劳苦学的经历,十二弟有空时不妨读上一读。”

  和四皇子外冷内热的性子不同的是,六皇子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润如玉。兄弟二人就着这个话题,又聊了好多学业上的事情,不知不觉就到了宵禁的时间。

  裴清殊发现自己告辞离去的时候,竟然还有点不舍,这种情绪可是很少有的。

  大概是因为…和六皇子相处的时候,那种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难怪九皇子这么喜欢粘着他!

  可是一想到皇帝今天所说的话,裴清殊又觉得非常惋惜,还有点难受。

  或许是因为知道公孙先生非同寻常的缘故,裴清殊本能地认为,他说的话一定不会有错。

  而且就算公孙先生不说,裴清殊也能看得出来,六皇子的身子骨弱得很,不像是长寿之人。

  这或许就是…天妒英才吧。

  临回屋前,裴清殊站在院子里,对着黑沉沉的天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第71章 公孙

  那天之后,裴清殊闲来无事的时候, 就会去六皇子那里坐坐。

  过年时俪妃送他的书单, 皇帝都帮他采买齐了。裴清殊看了几本, 觉得特别好的, 就拿去分享给六皇子。对于六皇子这样的人来说,书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七皇子见裴清殊最近时不时出入六皇子的住处,便提醒他说:“十二弟你可小心着点儿,别像六哥和老九一样,掉进书袋子里去了。”

  “知道啦。”裴清殊心里,其实还是和单纯真诚的七皇子最亲的。只不过他现在发现,六皇子这人好像也不错。和他谈天说地, 总是能学到不少东西。

  裴清殊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学习了。

  而且做皇子的好处在于, 虽然他们还是要学习四书五经, 却不必拘泥于圣贤书,毕竟他们将来不需要考科举。只要等到了年纪,娶了媳妇儿,出宫建府之后, 自然而然地就能领差事, 甚至封王了。

  前不久,三皇子也依照皇后的意思,娶了谢家的女儿。

  最大的三位皇兄出宫之后,裴清殊莫名觉得宫里的空气都清新自在了不少。

  一般来说,皇子们和宗亲们领差事,都是从六部开始的。听说大皇子进的是兵部, 二皇子是户部,三皇子则是礼部。

  对于六部的职能,裴清殊其实并不是很了解,这些都是宋尧说给他听的。宋尧虽然已经不日日教授裴清殊了,但裴清殊每半个月左右就会去翰林院找他一次。宋尧倒也不嫌他烦,每次见面都会对他悉心教导。

  对于立太子一事,宋尧也对裴清殊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枪打出头鸟,如今皇后尚在,大皇子又小有战功,风头正盛。太后却一意孤行,执意要立六皇子为太子,只怕反倒是会害了六皇子啊。”

  裴清殊深以为然。

  “那依先生所见,大皇兄和三皇兄究竟谁会更胜一筹呢?”

  宋尧沉默很久后,徐徐说道:“鹬蚌相争,只怕是要渔翁得利。至于这渔人究竟是谁,现在还不好说,就要看两虎相争的结果了。殿下只要谨记,不要过早站到任何一人的队伍当中去就是了。”

  裴清殊受教地点点头。

  宋尧的想法,正与裴清殊不谋而合。他觉得宋家长房不肯把女儿嫁给大皇子,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毕竟不是每个家族,都想着要立从龙之功。虽说站对了队的收益很大,可风险也同样大到足以毁灭整个家族。

  裴清殊承认自己很胆小,和宋尧谈论过此事之后,他连六皇子那里也不敢多去了,不然总觉得背后有人正用阴森森的眼神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