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公孙夫人在这方面,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反倒是公孙先生,不知是洞悉时势,还是夜观天象所知,总觉得大夏是个巨大的威胁。

  裴清殊感觉,自己有点分不清楚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就算公孙夫妇知道他是个假的十二皇子也好,这夫妻俩都没有做过任何对他不利的事情,甚至还把独生子送到了自己身边。

  裴清殊觉得,自己现在可以放下心来,把公孙家的人当成盟友,而不是戒备的对象了。

第84章 潜龙

  一个小小的公孙明或许并不显眼,可是他的父亲公孙越, 却是大齐国师般的人物。所以公孙明来到长华殿之后, 还是在庆宁宫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虽说先前皇帝杀鸡儆猴, 已经正了正宫中的风气, 可十皇子还是改不了他大嘴巴的性子,在长华殿里大声嚷嚷,说皇帝还是偏疼裴清殊的,竟然还亲自给他找伴读。

  七皇子看他那个样子就烦,恨不得直接封住十皇子的嘴。

  裴清殊尽量不动气,学着四皇子的样子淡淡地怼他:“公孙明和我年纪相仿,所以父皇才让他来我身边的。请问十哥你今年几岁?”

  十皇子讨了个没趣, 讪讪地摸了摸鼻子:“老十一不是也和你差不多大么?”

  裴清殊回过头看了十一皇子的两个伴读一眼, 十皇子也随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那两个男孩儿, 要说也是好人家出来的公子,结果现在已经被十一皇子管的,比宫里的太监还要老实了。

  公孙明怎么说也是皇帝心腹的儿子,皇帝能让他遭这个罪么?

  果然, 十皇子找不出话来, 只能默默地闭嘴了。

  …

  四皇子给裴清殊他们补了大半年的功课之后,裴清殊现在的成绩又有所进步,已经能和九皇子不相上下了。

  只不过他心里头,还是对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兴趣不大。比起背诵四书五经,吟诗作对,裴清殊更喜欢学习算学和天象学。

  天文八卦这种东西, 长华殿里当然没有老师能教。这方面的知识,裴清殊都是通过公孙明了解的。

  公孙明虽然还没有出师,可他从小耳濡目染,会的东西也不少。

  有一回裴清殊好奇,忍不住让公孙明给他测一测生辰八字。

  公孙明看了他一眼,犹豫着说:“其实…我曾经看到过父亲给殿下测算的命格。”

  裴清殊立马来了兴趣,好奇地追问起来。

  可公孙明却一脸为难地说:“父亲总说,泄露天机,必遭天谴。我可不想死于话多…”

  裴清殊只能缠着他道:“那你就透露几个关键字,让我自己猜猜呗?我自己猜出来的,总不算是你泄露天机吧?”

  公孙明说不过他,只能在雪白的宫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潜”字。

  裴清殊皱起眉,一脸不解地看着这个“潜”字。

  “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回公孙明却是咬紧牙关,怎么都不肯说了。

  裴清殊没有办法,只能在心里头默念着这个字,回头去宝文阁查阅古籍。

  等他终于在讲解《易经》的书籍中翻到乾卦篇的解释时,裴清殊手一抖,心脏突然砰砰砰地狂跳起来。

  据易学家崔憬所说,潜者,隐也。

  龙隐地下,潜德不彰,君子韬光待时,指的其实就是四个字——潜龙勿用。

  也就是说,他现在尚处于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坚定信念,藏锋守拙,等待时机,不能轻举妄动。

  只是这个时机,指的究竟是什么呢?

  潜龙勿用…

  不知为何,裴清殊只要想到这几个字,就会感到心惊肉跳。

  这几个字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让裴清殊忍不住感到隐隐地害怕。

  是他想多了,猜错了,还是公孙先生给他算出的,当真是潜龙之命呢。

  裴清殊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总说,人不要在太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命格了。因为的确,如果算出来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还好,如果和自己想象当中不一样的话,就可能会人产生一些特别的影响。

  至于这影响是好是坏,就不好说了。

  从这之后,裴清殊再也不提让公孙明自己算命一事,只是踏实读书。

  …

  延和十五年的年底,四皇子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

  听淑妃说,之前荣贵妃一心一意地在世家小姐里面挑选儿媳妇,可是无论她怎么选,都没有能让四皇子满意的。最后不知怎的,竟然定了正五品通政司参议庞大人的嫡长女。

  按照淑妃的观点来看,四皇子这门亲事选的不是特别好。虽说大皇子的岳父品级也不高,但他娶的毕竟是自己的表妹,而且还是恪靖侯府宋家出身的贵族小姐。

  庞家则是个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的家族。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四皇子的这位未来岳父了,也不过正五品而已。

  淑妃摇摇头说:“你四哥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配这么个平平无奇的姑娘,可惜了。”

  裴清殊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庞大人的官职虽然还不高,但在通政司当差,比起一般的文官,还是有一些实权的。

  通政司俗称“银台”,掌内外奏章与全国上下臣民秘奏申诉之事。

  数十年前,通政司一度成为了摆设。皇帝为了集权,多让大臣们直接呈上密折。

  不过后来,有两朝皇帝对通政司进行了改革,使得通政司内大多是皇帝的近臣。这样一来,既能使密奏制度化,又能保证皇帝对天下事的了解。

  所以说,现在能够进入通政司的大臣,大多是皇帝信任之人。

  庞大人能够不靠裙带关系,只凭自己的实力进入通政司,想来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而且听说庞大人只有一个女儿,对女儿极为疼爱。想来四皇子娶了庞家的小姐之后,对他将来的发展也会有所助益。

  从几位皇兄岳家的选择上来看,裴清殊觉得大皇子和三皇子选的都是与看似清贵,实则没有什么实权的家族联姻。二皇子和四皇子则是选择了在别的方面有所欠缺,但是父兄有实职的妻子。

  以裴清殊的视角来看,四位皇兄之中,还是数二皇子的婚事选的最好。虽说二皇子妃貌若无盐,父亲年纪又大了,可她的父亲苏宏光苏大人乃是正三品卫尉寺卿,天子近臣,一直很得皇帝的信任。

  就像得宠的妃子能吹枕边风一样,得宠的臣子,每日都能见到皇帝,谁知道他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皇帝的想法呢?

  截止到目前为止,裴清殊还是没能确定亡国之君到底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

  四皇子的确也有那个可能,但是裴清殊不愿意去这么猜。

  至于年纪同样合适的五皇子…基本上已经完完全全地被裴清殊给忽略了。

  他实在是想不出来,到底出现什么情况,皇帝才会立老实巴交的成妃为继后,立不声不响的五皇子做太子。

  …

  转过年的春天,四皇子大婚,出宫建府。

  为了庆贺四皇子的新婚之喜和乔迁之喜双喜临门,裴清殊下了血本,让人搜索了两幅特别值钱的古画送给四皇子。

  礼物送出去的时候,裴清殊看得出来,四皇子很喜欢,直接叫人挂在了书房里。

  裴清殊觉得自己的审美被人肯定了,美滋滋的都忘了心疼钱了。

  四皇子成婚之后,自然就不能继续给裴清殊他们辅导功课了。不过他们兄弟几个之间的来往还是没有断掉。每到休沐日的时候,四皇子都会进宫向荣贵妃请安。

  一般来说,皇子们出宫之后,他们原本在庆宁宫的住所仍旧会保留下来。所以每十日,他们兄弟几个还是可以聚在一起画画谈天。

  四皇子刚成婚那阵子,裴清殊和七皇子时不时地会去宝慈宫凑个热闹,主要是为了认识认识他们的那位新嫂嫂。

  裴清殊本以为四皇子会找一个和左大姑娘十分相似的姑娘,谁知见到庞氏之后,裴清殊就发现,这位新四嫂看起来和他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

  左大姑娘端庄秀丽,看似温婉,眉眼之间却有一股英气。可这位四皇子妃,低眉顺眼,不声不响,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家碧玉。长相虽说不丑,但也不是十分漂亮,只能说是端正。

  见了本人之后,裴清殊才明白淑妃为什么会说庞氏配不上四皇子了。

  不过裴清殊觉得,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左姑娘和四皇子都各自婚嫁了,应该把以前的事情统统忘掉,朝前看才是。

  对于这位新嫂嫂,裴清殊十分敬重。因为头一回见面的时候,四皇子妃送了裴清殊和七皇子一人一套芙蓉白玉茶具,回过头裴清殊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挑出一整套点翠赤金首饰来还礼。凡是见面的时候,裴清殊也必然恭恭敬敬地称她为四嫂,不因其他因素而轻视庞氏半分。

  许是荣贵妃只有四皇子这么一个儿子,庞氏没有嫡亲小叔子的缘故,见裴清殊他们和四皇子这么要好,庞氏就把他们俩当成自己的弟弟一样对待。逢年过节,或是家里得了什么好东西,庞氏总是要送上他们一份。

  七皇子每回收到来自四嫂的礼物,都要忍不住跟裴清殊感慨一番:娶媳妇真好!

  七皇子的虚岁已经有十四,周岁也有十二了,近来想娶媳妇的趋势越发明显。之前裴清殊还总觉得自己年纪小,不太挂心男女方面的事情。可是眼看着七皇子也快到了收用宫女的年龄,裴清殊忽然有点担心…

  他…以后该怎么办呢?

  裴清殊是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再找男人怎么怎么样的,不管他以前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现在的他就是男人,他也已经习惯自己的身体状态了。

  他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觉得男人就是应该和女人在一起。当然,这其中也有怕被世人议论的成分在。他觉得若是自己不娶女人的话,就会像二皇子那样,被淑妃说成是变态。所以他迟早是会有女人的,而且迫于皇家的压力,恐怕还不止一个。

  不知道到时候…他能不能受得住啊。

  不过,比起个人的婚姻这种小事,裴清殊更关心的,还是国家大事。

  这些年来,匈奴人数次骚扰大齐边境,几乎每过两、三年就会跑来一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虽说每一次,匈奴人都会被大齐的将士赶跑,可裴清殊总觉得,匈奴人只是在积攒实力,不断试探大齐的实力和底线。

  可是如今,大齐官场上总体的状态还是重文轻武,国家并无多少将才可用。

  老一辈的大将军王大将军,也就是定妃的祖父,如今已经年过七十,难以再战。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虽然英勇无比,可他的两个儿子、三个侄儿全都为国捐躯,已是后继无人。

  中年将领也有几个,可他们大多已经习惯了京城的富贵安逸,向来主和不主战。

  至于青年将领,除了大皇子小露头角之外,这几年武科举上来的武举人、武状元都并不是十分突出,加上没有根基,在军中难以出头。

  裴清殊越了解,越心惊,越觉得这个国家岌岌可危。

  宫廷内斗暗潮汹涌,外无猛将保家卫国,这样的国家,该怎么挽救呢?

  现在在长华殿里,裴清殊的成绩已经能够稳定地排进前三名了。所以一有空的时候,他就开始研读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兵书,试图多了解一些用兵打仗方面的知识。

  可裴清殊还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

  这个时候他就很羡慕大皇子,生来高大强壮不说,还十分擅长骑射。这回匈奴人犯境,大皇子又领了五千人马,守卫边境去了。

  因为匈奴人只是小规模的扰境,所以皇帝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给大皇子践行,只是临走时让儿子们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酒席之上,二皇子举着酒杯,把大皇子从头到脚夸了一遍,两人兄友弟恭,好不和谐。

  三皇子始终沉默地捏着酒杯,一改往日的狂妄自大,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裴清殊细心地发现,从头到尾,三皇子滴酒未沾。

  其他的皇子们和平时一样,除了老十以外,大家几乎都是闷头喝酒吃菜,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要说起来,他们这些兄弟,虽然都是一个爹生的,也都在同一个宫里住着,可是彼此之间的感情说不上多要好,甚至比跟他们的伴读都不如。

  而且他们这些皇子,都早早地分成了一个一个小团体,只跟自己小团体内的人亲近。

  每次像这回这样,硬要把他们凑在一起的时候,气氛其实都是有一些尴尬的。

  好不容易吃完一顿饭,大家其实都没怎么吃饱。这个时候,七皇子就会跑去裴清殊那里求加餐。

  裴清殊看着只知道吃吃喝喝的七皇子,有时候还真挺羡慕他没心没肺的样子的。

  …

  大皇子离开京城后不久,大皇子府报来喜讯,说是大皇子妃诞下一子。

  皇帝听说消息之后十分高兴,赏赐了大皇子府许多东西。

  不过刚刚抱了孙子的敬妃,却显得不是特别兴奋。

  因为在几个月之前,二皇子已经先大皇子一步有了儿子。虽说只是个庶出的,但那个孩子却是大齐朝的皇长孙,她的孙子却不是。

  只差几个月,排行和地位便全然不同,敬妃心里,少不得要意难平。

  不过总体来说,敬妃最近的心情还算不错。

  虽说之前皇长孙诞生的时候,皇帝也赏赐了礼物下去,但因为大皇子正在边关为国奋战的缘故,现在朝中上下都在猜测,若是大皇子这一次能够得胜归来的话,不说封太子,起码皇帝也要封他一个郡王了吧?

  毕竟现在,六皇子已死,三皇子又被皇后牵连,大皇子算是诸位皇子之中最出众的了。

  越来越多原本还在观望局势的人,都选择了向大皇子这一边靠拢。

  其实他们猜得不错,大皇子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皇帝的确有给他封王的打算,甚至连封号都已经想好了。

  谁知大皇子还没回朝,皇帝的人突然查出了令他大吃一惊的事情。

  害三皇子得花柳病的…竟然就是这个表面上大大咧咧,胸无城府的大皇子裴清德!

第85章 推测

  据卫尉寺少卿苏和泰所说,给三皇子诊病的那位李太医平日里行事十分谨慎, 除了固定给三皇子和八皇子两位皇子请平安脉之外, 只有当值的时候偶尔会去别人的寝宫, 看不出任何异常。

  至于他休沐的时候, 卫尉寺的人悄悄地跟了他这么长时间,都没发现他和任何可疑的人来往。

  直到最近,苏和泰的手下终于发现了一点端倪。

  原来李太医的夫人每三个月左右,都会去位于京城郊外的大觉寺烧一次香。苏和泰原本也想过李夫人有可能会和外人传递消息,所以让人跟了她许久,谁知一直都没有什么发现。

  直到三个月多前,苏和泰终于发现, 李夫人外出礼佛时虽然不会和外人有所接触, 却会从厢房的香炉里取出一封藏在冷炉灰里的秘信。等看完之后, 李夫人便会迅速将信烧掉。

  苏和泰禀报皇帝之后,君臣二人都认为应该暂时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

  几日前,在李夫人再次前往大觉寺当日, 苏和泰便让人在李夫人之前拆阅了那封秘信。

  可那封信用火漆做了封口处理, 上面盖有特殊的印记,在打开之后就会被人察觉出来。苏和泰他们无奈之下,只能先把李夫人给绑了,暂时藏到一个隐秘的地方。

  至于那封信,信中虽然没有明说是大皇子所书,可信中有两句话, 已经完全暴露了他的身份。

  根据信的内容可以推测出来,原来李太医最近越来越害怕,觉得自己瞒不住三皇子了,所以一直都想要告老还乡。

  虽说太医院那边没什么问题,可三皇子这边的差事还没有办完,所以他必须得到“主子”的首肯才能致仕。

  在这封信中,执笔人表示自己正忙于战事,无暇顾忌此事,让李太医识大体一些,再撑一段时间,瞒住老三。至多两个月,他便会回京了。

  从战事,老三,回京这几个关键词,不难推测出来这封信的主人是谁。

  皇帝得知真相之后,气得浑身都在发抖。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儿子看起来一副胸无城府的模样,竟然会有这样深的心思和手腕,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做出这种事情来。

  这下子别说是封王了,皇帝简直恨不得打断大皇子的腿。

  虽说皇帝早已经断了立三皇子为太子的念头了,可再怎么说,三皇子也是他的亲生儿子,皇帝还是希望三皇子能够好好地活着。

  可是现在,他染上了这种治不好的病,身体都一日不如一日,就更别提什么前程了。

  所以皇帝现在,能多看护他一些就多看护他一些,生怕三皇子会在接连的刺激之下想不开。

  至于大皇子…皇帝对他本就不是特别喜欢,只能说是不讨厌而已。这件事发生之后,皇帝对他就更是失望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