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坐在方宁身边问道:“你最近怎么不找我借书看了?”

方宁笑道:“我自己也买了一些,准备看完再找你借。”

宋柳点点头:“那咱们换换看吧。我最近得了一本笑话集子,挺有意思的。”

方宁也道:“我买了几本游记和食谱。你有空来我家玩。我家后院的菊花开了。”

“行。”

其他女孩子对两人的谈话不大感兴趣就转而谈论衣裳和胭脂等去了。众人正说得热闹,就见前面人群中一阵小小的骚乱。

大伙不由得一起看向前面。原来是汪立志带着几个气度不凡的男孩子进来了。其中一个就是上次来过的钱正清,还有一个小些的少年尤其引人注目。他大约十一二岁的年纪,生得面白如玉,身着一袭天青色锦袍,青锻虎头靴,气质十分出众。围观的众人目不转晴的盯着他看。他抿着唇,肃着一张小脸,昂步走着。那架式就像是巡视鸡群的白鹤似的。路过方宁这桌时,汪立志特地向他引见:“卫小公子,她就是方宁,她舅就是方记铺子的掌柜。”

卫小公子冲方宁略一点头,用极淡地声音说道:“我吃过你做的烤鸭,味道还行。”

方宁不亢不卑地答道:“承蒙夸奖。很多人都这么说。”

接着汪立志领着人得意洋洋的向宋乔走去,指指桌子说道:“咱们就坐这桌吧。”

59第五十九章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位卫小公子正是钱正清的表弟,名叫卫长卿。今日他外出游玩正好碰上钱正清,在钱正清的鼓动下,他也跟着来看热闹。

卫长卿子看了看宋乔,作出一副小大人样,对他拱拱手:“久仰。”

宋乔拱手矜持作答:“久仰。”

汪立志身旁有人助阵,胆气愈壮,对宋乔挑衅地笑笑:“宋秀才,咱们上次不是说要比试作诗吗?我看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吧。”

他这么一说,周围哗啦一下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宋乔看看四周乌压压的人群,他不像宋老财当众显摆惯了,就不由得有些怯场,正在犹豫不决间,宋柳脆声说道:“大哥,你别谦虚了,就比比呗。”宋乔看了一眼妹妹,又不着痕迹的扫了一眼方宁,她竟然也在看卫长卿。宋乔心里不觉冒出一股火气,一个没长开的小屁孩而已,他怕什么!

宋乔定定心神,正色说道:“也好,我们就切磋切磋。”说完他向三人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汪立志和钱正清一起殷切地看着卫长卿,今天就指着他了。卫长卿昂着小脑袋,故作深沉地点点头,说出的话很谦虚但语气很倨傲:“既如此,我就先吟一首,算作抛砖引玉吧。”

说罢,他稍一沉吟用他那略显稚嫩的童音抑扬顿挫地吟哦,人群中时不时发出一声赞叹。那些女孩子们更是听得如醉如痴。

卫长卿整个人顿时飘然起来。不过,他很快就敏锐地察觉出一处不和谐的音调,那就是刚才跟宋乔说话的那个绿衣女孩正在不停的摇头。他念一句她摇一下,这个发现让他十分窝火。

等到念完之后,卫长卿忍不住发作道:“哎,那个穿绿衣的大眼睛的小丫头,我念我的诗时你为什么总摇头?”

众人一起看向宋柳,众目睽睽之下,宋柳十分镇定,她停住摇头的动作,看了看四周,一脸平淡地说道:“你念你自己的诗,我摇我自己的头,不行吗?”

卫长卿气得脸色涨红,一时被她堵得说不出话来。他默然片刻,耐着性子问道:“那你说我的诗作得好不好?”

宋柳眨眨眼睛,稍作沉吟,缓缓说道:“还成吧,合起来像是你自己作的,可是拆开来一看,每一句都似曾相识。”

众人:“…”

卫长卿的小脸由红变白,他咬咬牙,一脸不屑地说道:“这是用典和化用,你懂不懂?”

宋柳一本正经地摇摇头说道:“这个不大懂,可谁要拿了我家的东西他就算改改样子,我觉得还是我家的。作诗应该也是这样吧。”

小木头这会儿终于能插上一句话了,他连忙附和妹妹的话:“那是那是,他改得再狠,咱爹也能认出来。”

众人面面相觑,再次无言以对。

卫长卿哪能甘心被这么挤兑,他冷哼一声,小脑袋昂得高高地,一副目空一切的模样:“你才识得几个字就能评起诗来了?”

宋乔动了动唇刚要开口替妹妹说话,宋柳立即一针见血地接道:“你自己不会下蛋吧?难道你连鸡蛋好不好吃都尝不出来?品诗就跟品蛋一样的道理。懂不懂?”

卫长卿再次无语凝噎,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你——”

汪立志和钱正清连忙劝慰这位惹不起的小贵客。

汪立志看了一眼宋柳,没想到这个小丫头也挺厉害。不过此时,他只能居中调停:“这也没什么,听说以前有位诗人写完就念给不识字的人听。来来,咱换一个人评。”说着,他手指指方宁,“就她吧,她也识得字。”

方宁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谦让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宋乔一看由方宁评判诗作,立即抖擞精神作了一首。接着汪立志和钱正清也凑数各作一首,其实按水准高低,宋乔的立意不错,语句自然朴实。而卫长卿仍是老毛病,用典多,语句华丽,内容有些空洞。汪立志和钱正清不用说都是凑数的。宋乔满心以为于公于私都该是自己夺魁。但方宁评判出来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她严肃地说道:“我觉得汪小叔的诗最好。”

众人哗然惊问:“什么?”

还有人提出质疑:“你没弄错吧?”

方宁待人群稍静下来,笑吟吟地说道:“我之所觉得他的诗好,是因为他用的字数大,你看你们都是用一啊十啊什么的,他用的是百千万,比你们的多几倍,当然是他的好,对不对?”

“哈哈。”汪立志拍着大腿狂笑,终于有识货的人了。钱正清也跟着笑起来。

就连卫长卿也是忍俊不禁。这都是什么人啊。

就在这时,朱红玉拉着圆宁走了过来,方宁诧异地看了两人一眼,她们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朱红玉今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那张脸上像抹了层蜜糖一样,甜得化不开。声音温柔无比:“卫小公子,你今日竟也来了。你这一来让我舅爷家蓬荜生辉。”

卫长清又恢复了他那副鸡群中的白鹤神态,淡淡地“嗯”了一声。

朱红玉微微一笑道:“卫小公子,你作的诗好极了。不过,咱乡下这种地方,一个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哪里会懂得你的诗。,让她们评判真是暴殄天物。”朱红玉这话把一圈子人都得罪了。春妮和莲花等人暗地里直撇嘴。想抬高自己也行,但也不能把别人都给踩了吧。卫长卿仍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

宋柳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兴致盎然地看着这一幕,她扭头朝方宁会心一笑,似乎想和她分享一下这可笑的场景。方宁眨眨眼睛,回了一个“我懂得”的眼神,两人相视一笑。

谁知两人的眉目传言,一点不落的落到了卫长卿的眼里,他鼓着腮帮子,指着宋柳质问:“那个小丫头,你又笑什么?”

宋柳一脸莫名其妙地问道:“她拍她的马,你受你的拍,我笑我自己的不行吗?”

“不行!”

“那好,让她来拍我,你笑,行了吧。”

“…”

众人正斗嘴斗得酣畅,就听见有人喊:“开宴了,都快来坐好了。”这时香草的大姑汪氏笑眯眯地过来请卫长卿宋乔等人进堂屋吃饭。因为汪家客人众多,屋里院里院外摆得都是桌椅。一般而言,尊贵些的客人像是村老里正之类的坐在屋里,亲近些的坐在院子里,其他人都在外面随意就坐。方宁本来想跟这些女孩子们一起坐在外面吃完就行了。不料汪氏把方宁和宋柳也喊了进去,屋里摆了三桌,两桌男客,一桌女客。

头一桌正是里正和村中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第二桌就是宋乔他们,方宁这桌主要是汪家比较亲近的女客,以及头一桌那些人的家眷。

汪立志本想再挑衅一下宋乔,无奈父亲就在邻桌,他也不敢放肆,只好老老实实吃饭。

今天的朱红玉母子十分温柔和气,对谁都是一副春天般温暖的笑脸。饭桌上的气氛十分和谐融洽。刚吃过饭,汪老太就笑着说道:“今日家里人多杂乱,没法招待卫小公子和钱公子。方宁啊,你家地方大,你们都是小孩子家能说上话,你让你小叔带着他们去你们那儿转转吧。”

汪立志早就有这打算,当下便爽快地答应了。方宁也笑着说好。朱红玉绞着衣角,她十分想去,可是前些日子跟方宁有些不睦,她不能厚着脸皮跟着去她家里。

吃完稍作歇息,汪立志就领着这帮人簇拥着卫长卿朝村南头走去。临走时,他生怕宋乔不去,还用话激他:“宋秀才,千万不要临阵逃脱啊。”宋乔瞥了他一眼没作声,他当然一定要跟去。

今日天气晴好,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午后的暖风徐徐吹着,阳光澄澈。众人一到了方宁家的院前便看到了那片灿烂辉煌的菊花。

卫长卿看看四周,点点头说道:“夏有莲花,秋有菊花。你家的景致还不错。”

汪立志扫了一眼宋乔,暗自腹诽着,他一定要让这个书呆子好看!他酝酿了一下,别有用心的说道:“来来,今日兴致好,咱们对几个对子。我先来一个哈。哦,提醒一下,咱们的对子里都要带上畜类。”

“乞丐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你请。”汪立志得意洋洋地看着宋乔。

宋乔不拿正眼看他,不假思索地接道:“君应化成兔,只因眼易红。”

汪立志:“…”

卫长卿是被汪立志请来助阵的,方才他作诗被宋柳挤兑一通,正想着要扳回局面,他稍一思索,清声接道:“河风摇绿柳,才子占鳌头。”

宋乔听到他的对子中竟有妹妹的名字,心里不由得一阵愤怒,亢声对道:“鳌鳖本一家,才柴是同音。”

宋柳笑着对道:“亲向亲,邻向邻,乌龟向着王八亲。”这是讽刺卫长卿帮着汪立志对付宋乔。

方宁强忍着笑也接了一个:“鸡群白鹤少,池塘王八多。人多嘴又杂,王八鳌鳖爬。”

“好好。”汪立志对着方宁高声叫好。看来这些都是他送的那箱书的功劳。

钱正清怕大家玩笑太过了,连忙笑着打圆场:“大家都别总是鳖啊王八的,来来,咱们钓鱼。”

方宁赶紧去准备钓鱼的工具,不多一会儿,秋宁也回家了。方宁让她帮着榨了几杯果汁,这些小工具家里都有。她端了几盘点心摆到池塘旁边的草亭里。汪立志听说她家还有烤架,就嚷嚷着要烤鱼吃,这帮人都刚吃完饭,谁也不饿,不过是图个乐子而已。汪立志还嫌光烤鱼没劲,又派小木头和狗蛋去他家拿生肉来烤。不想,同小木头和肉一起来的还有朱红玉和圆宁两人。这朱红玉一心惦记着卫长卿,但又放不脸来方宁家,一直努力巴结她的圆宁看穿了她的心思,正在想办法找借口带她来时,正好碰到小木头来要肉,两人就此以为借口跟了来。

方宁也不跟她这人一般见识,指指凳子淡然说道:“来到我家都是客,别客气,都坐吧。”

朱红玉见方宁不为难自己,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她对方宁的成见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认为她这么做不过是故作姿态罢了。

朱红玉十分勤快地帮着忙活,跟在汪立志和方宁身后乱转,尽力抓住每一个表现的机会,而圆宁则是她贴心的小跟班。方宁看她挺辛苦的,干脆将位置让给她。自己和宋柳坐享其成,十分悠哉的听卫长卿他们侃文论诗。

卫长卿此时正在跟宋乔谈论诗文,因为没有汪立志从中搅合,两人的会谈气氛友好了许多。

过了一会儿,烤肉熟了,朱红玉殷勤的将肉串递上来,卫长卿心不在焉的拿了一串继续跟宋乔说话,圆宁的目标则是宋乔,她低头羞涩一笑,将盘子放到宋乔面前。宋乔拿了两串,一串递给宋柳,一串给方宁,给完他还不忘补充说明一下:“客随主便,你是主家,你该先吃。”

方宁冲他笑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的服务,圆宁在一旁看着,心里颇不是滋味,朱红玉同样不是滋味,因为卫长卿都没拿正眼看她。

卫长卿瞥了一眼宋柳,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个大眼睛的小丫头,你都读过什么书?”

宋柳答道:“我读一般人不读的,说了你也不知道。”

卫长卿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跟她针锋相对道:“你怎么就知道我是一般人?怎么就认定我不知道?”

“一看就知道。”

“…”

朱红玉见卫长卿被宋柳气得够呛,就想帮着他打击一下宋柳,她娇声掩口笑道:“我娘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平常在家除了读《女诫》就是做针线。读书作诗终究不是我们女孩子的本分。”

宋柳喝了口果汁,不慌不忙地接道:“我又不缺德,不用用无才去补德,谁缺谁补呗。”

朱红玉:“…”

60第六十章家事

朱红玉被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她双眼瞪得溜圆,狠狠地盯着宋柳,宋柳心平气和的笑笑,朱红玉想发火又不敢发出来。圆宁忙笑着打圆场:“哎呀,咱们乡里乡亲的,玩笑不要开过了。红玉,柳柳这人就是脾气直,没啥坏心眼,真的。”

方宁也笑着说道:“咱们都不缺德,第一个说这话的才缺。来来,咱们玩牌吧。”

几个女孩子子间的暗潮涌动,宋乔和卫长卿也有所察觉,宋乔向这边投来询问的目光。宋柳只是眨眨眼睛报之一笑。

卫长卿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你们女孩子就是小心眼,一人能顶五百只鸭子。”

这时汪立志和方宁进屋取了两副纸牌出来,招呼众人打牌。朱红玉恨透了宋柳,再不肯跟她一起玩,她像狗皮膏药一样粘在卫长卿身边。卫长卿有些不耐烦,指指方宁和宋柳:“你们俩过来跟我们一起玩牌吧。”说罢又指定钱正清在他身边帮着参谋。汪立志则主动站到了方宁身后当参谋。这四人算是棋逢对手,厮杀得相当激烈。卫长卿一玩起来就流露出了小孩本性,赢了就大声叫好,输了气得直拍桌子。一玩起来,时间过得飞快。

钱正清抬头看了看天色,就小声提醒道:“表弟,咱该回去了。”卫长卿有些不乐意的起身。

汪立志带着他们往家走去,钱正清的马车还在他家门口停着呢。

汪立志临走时嘱咐方宁道:“到饭点了记得去吃饭。”方宁点了点头,这儿还有一个规矩,谁家要是办事,关系近的人通常被叫去吃两三天。朱红玉笑着跟着卫长卿,热情地邀请道:“卫小公子,你有空去我家玩。我弟弟总跟我提起你。”

卫长卿敷衍道:“再说吧。”这人有时候就是矛盾,你对他太热情了,他烦;对他太冷淡了,他也烦。卫长卿此时就是这样,他见宋柳竟然抬脚就走,就一脸不悦地冲她喊道:“那个大眼睛的,你给我等着,等我做出一首好诗来镇镇你。哼哼。”

宋柳停住脚步,点头道:“我相信你能的。”

卫长卿面色稍缓。这还差不多。

谁知,宋柳接着又来了一句:“我见过的人中,除了我和我哥还有方宁也就数你聪明了。”

卫长卿快被气哭了,他竟然被排在第四位!卫长卿气呼呼的离开,朱红玉再镒狠狠地瞪了宋柳一眼,连忙亦步亦趋的跟上去,圆宁则紧跟着朱红玉。

到吃晚饭时,汪立志又跑过来叫方宁和秋宁过去。晚宴上的人少了许多,方宁趁机去房里看了一眼香草。香草穿着一身艳红衣裙,脸上带着准新娘特有的娇羞迷人的笑容。她这两天都没出门,一直呆在屋里绣花,连吃饭都是人送过来的。方宁捡了有趣的事情讲给香草听了,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香草娘赵氏就推门进来了,方宁知道她们肯定有私房话要说,赶紧告辞出来。

堂屋里,点着大红蜡烛,汪大姑等人正围坐在汪老太身边说话,汪老太今日十分高兴,谈兴很足。

方宁注意到香草小叔汪富贵坐在一旁,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一副怅然若失的感觉。自从明姑走后,汪老太就让汪老七给他寻了个不停外跑的活计,这次香草成亲他才被召回来,即便如此,汪老太仍是满心警惕,时不时让人盯着他,生怕出了什么差错。汪老太的话很快就转到了汪富贵身上。她对汪氏说道:“你这个当姐姐的替你弟留点心,有适合的赶紧给他定下来。这侄女都成样了,他可不能再拖了。把他的事办妥,下一个就轮到立志了。这小子心太野,得找个媳妇好好管束他。”

汪立志一听到这话,立即像踩了尾巴的猫似的,差一点要跳起来:“奶,我才不成亲呢。好男儿志在四方。”

汪老七瞪他一眼:“还志在四方?好男人志在科场,你为啥不好好读书?你瞧瞧人家宋乔跟你一样大,中了秀才多风光…”

汪立志一听到宋乔的名字就不乐意,不耐烦的摆手:“又来了又来了。人家宋家是书香门第,所以他才中了,谁让咱汪家没有书香呢,这能怪我吗?”

汪老太斥责道:“你又在强词夺理!”

汪立志撅着嘴不吭声,中间对上方宁的目光,顺便还冲她做了个鬼脸。

方宁和秋宁趁着他们谈话的间隙就提出告辞。汪立志自告奋勇地要送她们。

一走出汪家大门,汪立志就开始叨唠开了:“整天拿我跟那个书呆子比,那小子有什么好。”

说完他又向方宁寻找认同:“是吧是吧?”

方宁笑道:“我觉得你挺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不一定非得读书好。”

汪立志朝她竖起大拇指:“太对了,就是这样。小叔我没白教你没白疼你。”

方宁:“…”

汪立志把姐妹俩送到家就折回了,不多一会儿,杜朝南匆匆赶了回来,他是不放心姐妹两人留在家里特地赶了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一家四口又去了方宁外婆家。外婆家院子小,宴席全部摆到了外面,远远地就听见一阵嗡嗡哄哄的说话声和孩子的打闹声。

方宁姐妹俩跟吴氏李氏打了个招呼就开始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到了辰时,村外传来一阵阵唢呐声,小孩子们欢呼一声:“看新娘喽。”便一起撒着欢儿跑过去。其他们则自动分站在两边,伸着脖子等着看新娘子。最先到的是抬嫁妆的队伍。汪家陪嫁的东西不少,寻常的床被桌椅脸盆等各式家什都有,另外还有好几只大箱子。围观的人啧啧称赞。大舅妈李氏的脸上就有些不好看,她娘新贫寒陪嫁的东西很少。接着就是迎新娘进门,方牛子的那些伙伴堂哥们同村的妇人们高声起哄要闹洞房,方牛子红着脸被他们整得不知所措,香草态度客气,礼数周到,这些人意思一下也就停下了。

外婆吴氏脸上一直没断过笑意,两眼眯成缝,感慨万端地拉着方氏和方宁大姨于方氏说道:“你弟一成亲,我心里的这块石头就落下了。”方宁大姨嫁得远,一年就来那么一两回,亲戚一走得少,就不大亲了。反正方宁姐妹几个对大姨一家的印象很淡薄。而且看吴氏那意思对这个闺女似乎有些微词。这应该是跟当年大姨不顾家人反对非要远嫁有关。

方家房子少,根本住不下这么多,再加方氏惦记家里。当天下午,他们一家就回来了。回来时,吴氏让带回来不少剩菜。

这日刚吃过早饭方氏就被人叫去帮着裁衣裳,夏宁也去小姐妹家串门,方宁把鸭子赶出圈后又开始侍弄她的小花园。

她刚走近花丛,就听见一阵异样的响动,一个年轻女子霍地站了起来,低低地叫了一声:“方宁。”

“啊。”方宁吓了一跳,轻叫出声,她定睛一看,这人竟是被汪老太赶回娘家的明姑。

“你怎么在这儿?”方宁一时想不起合适的称呼,就这么问了一句。

明姑不说话,只是用绝望无助的眼神静静地看着她,方宁注意到,明姑的相貌跟上次比已大为不同,她原本丰润的圆脸如今像是被刀削去了一块似的,变得尖而瘦。面色也由原来的红润变成暗黄,可以想像,她在娘家的日子肯定十分难过。

“你帮帮我好吗?”明姑的眼中闪着一缕微弱的光芒,哑声哀求。

“你帮我把这个东西给他行吗?”明姑手中紧紧攥着一只青色荷包递过来。方宁站着不动,心里正在天人交战。帮还是不帮?

明姑见她犹豫不决,眸光一黯,慢慢蹲□子,把头埋在膝盖处无声地啜泣着,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向方宁倾诉:“明天我就要被哥嫂逼着嫁人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他…”

方宁心里不由得生起一丝恻隐之情,她伸手拽过荷包,无奈地说声:“你等会儿。”便快步朝汪家走去。

汪富贵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上路。汪老太扶着门框像樽门神似的静静地站在那儿,方宁还没开口,汪老太就听出了她的脚步声,温和地问道:“方宁来了?”

“哎,老太,我小叔呢。”她明知道汪老太看不见,可是心里仍有些发虚,连忙找话说。

汪立志听到有人叫他,飞跑出来应答。

“小丫头,找我啥事?”汪立志笑嘻嘻地说道,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给她:“小叔对你好吧,以后别理那个书呆子了。”

“好好。”方宁心不在焉地答道,一双眼睛时不时的描向汪富贵,无奈两人根本没有单独说话的机会。

她眼珠一转,就笑着跑过去,抓了几颗糖替给汪富贵:“二爷,你吃糖。”汪富贵和气的一笑,刚要开口说不要,方宁就以极快的速度将那只荷包和几块糖塞到了他手里。汪富贵脸色微变,他怔了一下,急忙抻开袖子将荷包遮盖住。动作快得连汪立志都没发觉。方宁又说了一会儿话才找了个借口告辞回来。一出了汪家她撒开步子就往家跑。

明姑正蹲在菊花丛里焦急地等着她,方宁一回来,明姑一脸急切地说道:“方才我太难过,有件事忘了说了。”

“你说。”